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二单元第7课《锦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锦瑟-人教版必修3语文教案

锦瑟-人教版必修3语文教案

锦瑟-人教版必修3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锦瑟》一文,使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不同寻常的文学成就;2.理解《锦瑟》的语言特点和艺术风格,整体把握其意境和思想内涵;3.通过分析《锦瑟》的文学结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评水平;4.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锦瑟》的语言特点和艺术风格;2.完整地掌握《锦瑟》的文学结构和意境;3.通过分析《锦瑟》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评水平。

教学难点1.理解《锦瑟》的深层意义和象征意义;2.分析《锦瑟》的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技巧。

三、教学方法1.阅读方法:通过师生交流讨论,发现文章创作手法,掌握作者呈现意境的方式。

2.听写方法:通过听写锦瑟部分文字,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感知能力。

3.朗读方法:通过朗读,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节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感受能力。

4.探究方法:通过分析《锦瑟》的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批评和审美能力。

1. 导入(10分钟)1.播放陶渊明简介的视频,并通过教师讲解,介绍陶渊明作为一个文学巨匠的背景,引导学生对文学家及其作品有一个初步认识。

2.通过提问和介绍,分析《锦瑟》的故事背景,相应的文学背景,以及是否有其他作品中涉及到了类似主题等。

2. 理解(25分钟)1.朗读《锦瑟》全文。

2.阅读讨论,通过师生互动,理解和诠释文本涉及到的一些文化、思想、历史等。

如“况复”、“乐”等含义,以及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基础。

3.探索课文的表达技巧,如比喻、对仗、排比等,分析这些技巧如何加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分析(25分钟)1.分析《锦瑟》的文学结构,如总开头、中心、末尾,以及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2.对文章的语言表达进行细致分析,包括文章中的形象、意境、情感等,并挖掘这些表达技巧和意象在烘托思想内涵方面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二单元 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二单元 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教案

《锦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李商隐的生平,探究其名字含义,解读《锦瑟》。

2.理解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3.赏析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体会诗中各典故的运用。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多种角度鉴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古典诗歌的兴趣。

【设计思路】1《锦瑟》是千古诗谜,采用诵读、赏析等多种形式鉴赏2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一《诗经》诵读1《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2《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二导入:《诗经》中常常琴瑟并举,“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琴瑟和鸣,音韵和谐,寓示着夫妻恩爱,宾主融洽。

如果琴瑟分离,没有琴的合奏,只用瑟会弹奏出什么样的音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李商隐的《锦瑟》。

三作者简介1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人。

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绹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深婉绵密、典丽精工,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2探究李商隐名字含义《礼》:子生三月,父亲名之,既冠而字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单元第7课《锦瑟》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单元第7课《锦瑟》教案

《锦瑟》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弄懂诗歌的内涵,感悟该诗的意境美,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从教师的引导开始,以学生的研讨交流再加上教师的总结结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古典诗词的美,在感悟中陶冶情操,明心启智。

[教学重点]1.体会诗人回顾往事,百感交集的情绪。

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教学难点]1.体会诗中蕴藉的情感。

2.多角度理解李商隐《锦瑟》主题思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繁星璀璨的唐代诗空中,除了李白、杜甫之外,还有一颗放射着神异凄迷之光的明星,那就是李商隐。

虽然他没有李太白的飞扬不羁,也没有杜少陵的博大深厚,但他所特有的那一片幽微窈眇、扑朔迷离的心灵之光,在参横斗转,月坠星残的迢迢银汉中,无疑也是一种前无古人的永恒!他的“无题诗”拨动了许多人的心弦,特别是他的这一首——《锦瑟》。

二、检查预习1.知人论世:查阅资料,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李义山诗集》。

早年,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

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

2、写作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案:第二单元 第7课《锦瑟》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案:第二单元 第7课《锦瑟》Word版含答案

锦瑟李商隐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重点难点: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学习方法:诵读,理解,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1.导入新课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

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名诗对接: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2.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3.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李商隐诗两首》之《锦瑟》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李商隐诗两首》之《锦瑟》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李商隐诗两首》之《锦瑟》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李商隐诗两首》之《锦瑟》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李商隐诗两首》之《锦瑟》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一、学情分析本章旨在探究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学生要求熟读经典诗文,并能够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及思想境界。

而“锦瑟”这首诗通篇描写了丰富的情感,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一篇既简洁又意味深长的诗歌名篇,有着相当高的阅读难度,需要学生用心琢磨才能领悟其中的深意。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扎实基础,注重引导,让学生真正领略到文学艺术之美、道德修养之深、人生哲理之玄。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及其代表作;有效提取句子,深入探究诗歌中的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吟诵、朗诵、演讲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积累对国学文化的珍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社会乐观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分析诗歌表述的意思和语言表现形式,并掌握古文语言特点;2、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掌握其思想精神中蕴含的历史和文学价值;3、丰富情感体验,表达个人感受,形成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教师生动讲解2、学生阅读李商隐自传、相关批注、历史文献3、学生自主探究,结合图表或现实生活案例对诗歌内涵的理解4、学生展示朗诵、讲解及口头表达能力的能力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本章开始前,老师可以先出一幅锦瑟的图片,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猜测一下“锦瑟”可能隐含的意义,借此为后面的学习铺垫。

2、课文朗读和理解同学们根据教材,课前预习本节内容,进行独立朗读,然后老师带领全班读诗并注重解释一些字词的含义以及字句结构的特点;再阅读三遍,分析所读的内容,并带领同学们理解诗歌重点。

在诗歌理解阶段,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诗歌的大意,其中涉及到句子成分的整理和意义,让学生深入理解到李商隐对于一元双仄的诗歌押韵及其写作特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锦瑟》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锦瑟》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锦瑟》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锦瑟》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品读诗歌,感受诗歌缠绵悱恻、怅惘迷离的独特韵味。

2.鉴赏诗歌,理解诗中典故的含义及其高超的表现手法。

3.拓展迁移,理解诗人秾丽精致,追求词美、音美、情美的诗歌风格。

4.感受形象,领悟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品读诗歌,感受诗歌缠绵悱恻、怅惘迷离的独特韵味。

2.鉴赏诗歌,理解诗中典故的含义及其高超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3.拓展迁移,理解诗人秾丽精致,追求词美、音美、情美的诗歌风格。

4.感受形象,领悟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法、诵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质疑探究法、拓展延伸法【教学辅助】微视频、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勾连旧知创设诗境。

(幻灯1)1.诗意导入,进入新课。

师:盛唐飘逸洒脱的李白已经驾鹤西去,忧国忧民的杜甫也在孤船上结束了凄凉的一生;中唐的白居易随着“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长恨歌中长眠了,而风雨飘摇的晚唐,依然出现了一位风格清奇的诗人,他旖旎的情思和朦胧的诗意,让多少人如含香饮雪,唇齿留香。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商隐,去品读他那首绝世吟唱《锦瑟》吧。

(板书课题)。

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师:现在先请同学们一起听一听古人的吟诵《锦瑟》(幻灯5)。

1.初识诗文,吟咏诵读。

(第一遍吟诵)《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师:在这优美的吟诵中,我们仿佛进入了焚香抚琴、诗书吟唱的雅境。

吟诵是我们中国古人读诗的方法,借助旋律使情感深植于心,体现了中国文人温柔敦厚的美育思想。

接下来我们采用现代的朗诵方法来读这首诗歌,注重声调的高低、快慢、轻重、缓急来表情达意。

锦瑟说课教案稿3篇

锦瑟说课教案稿3篇

《锦瑟》优秀授课稿3 篇一、说教材《锦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

这个单元是学习唐代诗歌。

学习这一单元的要求是,在理解诗意、掌握境地的基础上,感觉古代社会生活与祖先的感情世界,领悟祖先独到的审美情味。

鉴赏时,要学会知人论世,同时注意在朗诵中提升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锦瑟》是古典诗歌里的优选,想象丰富,意象精良,境地深邃,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对此诗的理解有助于我们从深层理解古典诗词的境地美。

二、说教法依照单元要求,我把这一课的授课重点放在对诗句的鉴赏和朗诵感知上,感悟古典诗歌的境地美。

我在课堂上采用朗诵指导法、诗句解析法、情况再现法等多种学习方法。

经过对诗句的解析和形象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说学法高一学生,刚进入高中,自学习惯不是太好,自学能力不是太强。

我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能依照课文说明及其他资料鉴赏诗词的能力,激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法。

四、说授课目的依照《锦瑟》诗的地位作用及学生的特色,还有古诗词授课方面的要求,确定以下“三维授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目标:认识作者及写作背景,弄懂诗歌的内涵,感悟该诗的境地美,提升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从教师的引导开始,以学生的商议交流再加上教师的总结结束。

(三)感神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古典诗词的美,在感悟中陶冶情操,明心启智。

五、说授课重难点《锦瑟》因其美学色彩的不好掌握而闻名,但它同时又是一首充满魅力的古典诗歌,所以对它的讲解重点放在恰到好处的品味诗歌的境地。

在此重点基础上,难点显然就是“结合详尽意象,理解诗歌的多义性。

”六、说授课过程(一)导语设计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

人们也许其实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名诗对接:(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①夕阳无量好――(可是近夜晚)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大家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一起揭开《锦瑟》奇特的面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7课《锦瑟》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7课《锦瑟》教案

《锦瑟》优质课教案【教材分析】: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

诗人最大的贡献是进一步扩大了七言诗的表现力,他一生写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

他善于用回环往复的咏叹来渲染某种情绪,却很少讲述具体的事实,使人难以把握,他的诗中喜欢用典,但又只是用来制造气氛,牵引情绪,即使知道典故的出处,也很难搞清楚他到底要说什么。

《锦瑟》就是诗人无题诗的代表,诗意朦胧,晦涩难懂。

历来对这首诗的鉴赏颇多,但总不能完全解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诗歌,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艺术创作特点。

2、学习从宏观上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情感目标:品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方法】研读法、讨论法【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名句填空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诗句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难怪同学们都耳熟能详。

这些诗句均是出自朦胧诗人李商隐之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朦胧诗的代表作—《锦瑟》。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展示)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

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

锦瑟教案 锦瑟教案优秀9篇

锦瑟教案 锦瑟教案优秀9篇

锦瑟教案锦瑟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锦瑟教案 1[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2、理解内部结构;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

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锦瑟》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锦瑟》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锦瑟》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锦瑟》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锦瑟》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一、教学目标1. 了解《锦瑟》的背景和诗人李商隐的生平;2. 掌握《锦瑟》的意境、语言和艺术特色;3. 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锦瑟》是唐代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以一颗七弦琴锦瑟为主线,以琴与人的关系为核心,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思念之情和对生命的悲凉感慨。

作品语言简洁而深沉,音律转化巧妙,诗句极具表现力,是中国古诗名篇之一。

三、教学步骤1.导入:请学生听一段庄严而悠扬的古琴演奏,然后请其感受琴音所展示的美好情感,带入课堂主题《锦瑟》。

2.讲解李商隐的生平和作品背景。

3.读诗:请学生仔细品读并反复体味《锦瑟》的语言和意境,教师需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阅读体验场景、人物和情感。

4.分析诗歌的语言、意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5.分组探讨: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就“琴在人在”的命题展开讨论,阐述对作者对命运的反思,表现对生命的悲凉的思考,深入探讨作者借琴抒写的思想意境和对人生的感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锦瑟》的文学兴趣和领悟。

6.合班交流:请学生在组间进行汇报和互评交流,让学生了解其他组的思考方式和观点。

7.引导学生表达:根据课前准备演讲或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发挥个人才能和想像力进行创新并分享。

四、教学方法1.引入法:通过古琴音乐,引入学生课程主题。

2.阅读法:把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对诗歌进行反复阅读,并归纳出相似点与不同点进行比较。

3.探究法:组间交流和讨论,让学生成为交流和协作的主体,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

4.教师解说法:对于难懂的句子、词语,掌握重点和难点,教师及时进行解说和讲解。

五、教学评估1.笔记评分:学生在课上做好笔记,记录思路,便于思考,老师要及时查阅并给予相关的评分。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7【教学设计】《锦瑟》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7【教学设计】《锦瑟》

《锦瑟》教学设计《锦瑟》文字华美,情意缠绵迷离,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主题复杂且历来说法不一,故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

对这首诗的解释,历来各家无定论,或以为是咏物之叹,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之篇,或以为是爱国之说等等。

全诗将锦瑟弹奏的各种艺术意境(迷幻、哀怨、清寥、缥缈)化为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庄生梦蝶、杜鹃啼血、遗珠有泪、蓝田生烟),以概括抒写其华年所历的种种人生境遇和人生感受,传达他在思华年时迷惘、哀伤、落寂、惆怅的心声。

因此它兼有音乐的意境、画面的形象和诗歌的意象的三重暗示性。

由于多重暗示的融汇,诗歌内涵也就显抽象、朦胧,极易引起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但这些含意朦胧的意象与典故,又是被约束在“惘然”的总题里,因此读者在感受和理解内容上的某些具体差异并不影响从总体上把握诗人的悲剧性的身世境遇和空茫若失的怅惘心理。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李商隐凄美的一生;2、有感情地朗诵本诗,探求诗歌意旨,体味诗歌意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不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2、知人论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品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一、导入时白乐天老退,极喜商隐文章,曰:“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

”白死数年,生子,遂以“白老”名之。

——《唐才子传》故事有意思的有两点:1、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而李商隐以含蓄朦胧而闻名,对一个诗风与自己迥然不同的人,白居易为何如此推崇?2、白居易比李商隐大四十岁左右,说此话时保守估计应六十左右,以这样的高龄,以他的身份成就,竟对一个后生晚辈子如此青睐,令人迷惑下面我们就走近这位魅力诗人李商隐,走进他的《锦瑟》。

二、听朗读把握诗歌节奏,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二、自由诵读在诵读中思考1、翻译。

(教师选首联、尾联让学生翻译,因为中间几联与第二问相关,可不问。

《锦瑟》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锦瑟》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锦瑟》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授课教师:张庆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创作成就。

2、理解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情感。

3、品味诗歌艺术特点,欣赏其中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诵读能力,把握诗歌情感和意境。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师生共同回忆李商隐诗词名句,导入新课。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

早年的诗人也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

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名利,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

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的抒情感怀类的诗篇,本课选读的《锦瑟》,就是其代表作。

二、作家作品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潦倒终身。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诗,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这首七律为李商隐(享年47岁,可惜才高命薄)离世前不久之作,凝缩着诗人匆匆一生里的,跌宕流离的命运,失落沮丧的际遇,讳莫如深的情感,梦幻绮丽的爱恋……,这一切,又如同他名姓中的那个“隐”字一样,影影绰绰,朦朦胧胧,依稀仿佛,似有似无,感觉得到,捉摸不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美学境界吸引着千百年的中国读者。

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斯之谜”。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1、听朗诵录音,后教师作诵读指导,请学生朗读全诗。

(感情基调:伤感哀怨)2、请学生简要串讲诗歌意思,教师稍作点拨。

语文必修ⅲ人教版第7课《锦瑟》教学设计

语文必修ⅲ人教版第7课《锦瑟》教学设计
这是一位富有抱负和才华的诗人在追忆悲剧性的年华逝岁时所奏出的一曲人生哀歌。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锦瑟》这篇课文针对的是高二学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同诗风的鉴赏,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个点文学的喜爱,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设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词人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卷入牛李党争之中,政治上受到压制,始终郁郁不得志,于46岁时病死在荥阳。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也有蔑视“古圣先贤”的进步思想,可惜他“运与愿违”,遭遇谗毁,横被排抑,“一生襟抱未尝开”。这就是他的诗常带感伤情调的原因。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也是对后代有影响的一个诗家,尤其是他的七律有独特的风格。李商隐的作品题材广泛,有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的,有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的,有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与杜牧被合称为“小李杜”。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风格婉转缠绵,有吐韵铿锵、工于唱叹等艺术特点。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教学总结
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当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李商隐在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首联为“起”,借五十弦之瑟喻人生之五十年华-----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3)尾联自问自答,点出此诗系追忆往昔,痛定思痛。所谓“此情”者,指的正是颔、颈两联中所写的“晓梦”之痴迷、“春心”之深挚、“珠泪”之哀伤与“玉烟”之迷惘,种种情事岂待成追忆时才感哀痛,华年流过之时,便已体味到了其中的苦涩悲哀。在暖玉生烟的缥缈里,诗人回望华年往事,追忆往日情缘,空留当年的怅惘,令他再一次不胜嗟叹:回头问残照,残照更空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锦瑟》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锦瑟》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锦瑟》教案学习目标1、记住有关李商隐的文学常识。

2、品读诗句,体会诗的含义与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的含义与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李商隐的下面这些名篇名句,你还记得吗?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⑵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问:这些诗句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二、作者与作品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 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忘恩负义。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便去世。

三、写作背景与解题牛李党争,通常是指唐代统治后期的九世纪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

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40年,唐武宗时,李党达到鼎盛,牛党纷纷被罢免;唐宣宗的前期,李党纷纷被贬谪到地方为官。

最终以牛党苟延残喘、李党离开中央而结束。

以致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之叹。

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宦官专权、唐朝腐败衰落的集中表现,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

作此诗时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锦瑟》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探讨诗歌晦涩的内容,体会诗人哀怨、迷惘的情思。

2、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创作。

3、学习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李商隐的诗歌创作,体会其诗歌清丽的语言、哀怨的基调。

2、了解诗中的用典,体会诗歌朦胧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的晦涩和主旨的多义性。

教学方法朗诵法、讲授法、问答法、研究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名句,情境导入。

(师生共读李商隐诗歌名句,教师朗读上句,学生朗读下句)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油始干。

(《无题二道》其一)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3、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4、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5、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柳》)6、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图》)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二、相关资料1、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

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

“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

终年四十六岁,可谓英年早逝。

(介绍文学上的贡献及“牛李党争”)本诗《锦瑟》据考证是作于他逝世不久前,我们且来学习。

2、无题诗三、诗歌朗读1、教师范读,请同学注意朗读朗读节奏和情感流露。

2、找同学朗读,教师作指导,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瑟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重点难点: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学习方法:诵读,理解,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1.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

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2.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
作。

3.关于《锦瑟》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

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二、如何理解《锦瑟》的字面意义?
1.理解典故
①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

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

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②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

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③鲛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④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2.翻译诗歌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不知什么缘故,锦瑟会有五十根弦,我现已年近半百,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心情难以平静。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像庄周那样,我在清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飞舞的蝴蝶;像古蜀国的望帝,把那幽怨的心事,寄托在杜鹃鸟的悲鸣中。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大海茫无际涯,明月照在苍碧的水面,鲛人的眼泪化成万千明珠;蓝田山的美玉,沉埋在泥土里,天晴日暖,生出袅袅轻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种种感慨岂待现在回顾追忆?它发生的当时我已经惘然失意,事后更何从追寻呢?
三、如何理解《锦瑟》的深层意境?
第一联:起兴。

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

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

“一弦一柱”,两个“一”字,更加强了“五十弦”之繁多的感觉,既暗示了感觉的细致繁复,也暗示了悲哀的沉重缠绵。

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唱,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中问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

承首联中的“思”字追忆往昔,诗人慨叹怀才见弃,自伤一生遭际。

第二联:寄情于物,将“晓梦”、“春心”之情借“蝴蝶”、“杜鹃”之物来表现。

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哀怨感伤之情,表达对美好情感的追怀。

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年少才高,却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中进退维谷,怀才不遇而竟致终生潦倒无为,挚爱的妻子早逝于华年,如今只留下诗人自己在孤独凄凉中追忆往事。

犹如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的自我了。

第三联:借景生情,以“沧海月明”、“蓝田日暖”之景象来写“珠有泪”的悲哀与“玉生烟”的迷惘。

神话里说,月满则珠圆,可是,月夜下的沧海明珠依然有泪,在茫茫无际的大海里,每一颗珍珠都是一个泪点,蓝田山中出产美玉,有玉之处烟霭蒙蒙,而人们只见山中烟霭,不知玉在何处,美玉如同沧海遗珠一样深埋水底,不能相见,无人赏识。

最后一联:尾联自问自答,点出此诗系追忆往昔,痛定思痛。

所谓“此情”者,指的正是颔、颈两联中所写的“晓梦”之痴迷、“春心”之深挚、“珠泪”之哀伤与“玉烟”之迷惘,种种情事岂待成追忆时才感哀痛,华年流过之时,便已体味到了其中的苦涩悲哀。

在暖玉生烟的缥缈里,诗人回望华年往事,追忆往日情缘,空留当年的怅惘,令他再一次不胜嗟叹:回头问残照,残照更空虚。

四、究竟《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是什么?
李商隐在月夜弹响了他的《锦瑟》。

一曲凄婉的千古绝唱倾倒了后世无数的聆听者,历来也曾经引起过很多不同的解说和猜测,金人元好问在其《论诗绝句三十首》中便曾说过这首诗是“一篇锦瑟解人难”。

《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对于《锦瑟》一诗的主旨,历来歧
见纷纭,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

1.咏瑟诗。

有人以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咏“瑟”这种乐器的,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四句是分别写了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调。

2.悼亡诗。

认为诗人是在孤独凄凉中思念亡妻,躬自哀悼。

3.政冶诗。

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

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

4.爱情诗。

认为《锦瑟》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5.伤世诗。

认为此诗的主旨是“怅触人生,情怀历乱”。

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

诗歌约作于作者晚年,当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

李商隐在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6.理想诗。

认为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思念和追求。

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认为:(并不要求学生认同)
这首诗应该是感时伤世诗。

《锦瑟》这首诗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徊、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没落的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

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

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五、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
1.比喻象征,形象鲜明。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锦瑟”“蝴蝶”“杜鹃”“珠”“玉”象征着美好事物。

2.意蕴深厚,朦胧梦幻
《锦瑟》一诗,无论是“锦瑟”,还是“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心知肚明,完全意会,但究其具体,却云雾遮目,不甚明了。

虽不能说李商隐开启了朦胧诗的先河,但这种艺术尝试和创新是独特的,对后世影响很大,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
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六、课后作业
背诵诗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