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英语文学中的俚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在社会语言学上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
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形式,常常与特定的社会群体、文化背景和时期联系在一起。
它们起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特定场景和情境,并且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了丰富和多样的功能。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呈现出地域性的特征。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们对于某个俚语的理解和使用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美国英语中的俚语常常与美国文化和特定地区的历史和背景有关,如纽约的黑帮俚语、南部方言和西部牛仔俚语等。
这些地域性的俚语给文学作品增加了一种独特的色彩和文化氛围。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还带有时间性的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俚语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更新。
文学作品中的俚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热点话题、流行文化和社会变革。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文学中常常出现的“啤酒肚”和“太空时代”等俚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身体形象和科技发展的关注。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还具有群体性的特征。
不同的文化群体和社会阶层往往有着各自的俚语使用习惯。
文学作品中通过描写特定群体的俚语使用,可以更好地展现他们的生活方式、态度和价值观。
朋友间的随和谈话、黑人文化中的俚语和街头文化中年轻人的俚语等,都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来展示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差异和多样性。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还带有文学性的特征。
作为语言的一种艺术形式,文学作品中的俚语常常经过创作和修饰,更具有表现力和韵味。
作家和诗人通过巧妙地运用俚语,可以为作品增添一种幽默、讽刺或戏剧性的效果。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常常被用作一种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且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英语文学中的俚语具有社会语言学特征的多个方面。
它们地域性的、时间性的、群体性的和文学性的特征,为文学作品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对于读者来说,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俚语,不仅可以加深对于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还能体味到俚语所蕴含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
研究和探讨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文化意义。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俚语是某个社会或群体的语言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非正式词汇,它有着独特的社会文化和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普遍运用着各种俚语词汇,其中涵盖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职业、族群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反映了社会语言学的多元化和时代变迁。
首先,英语文学中的俚语具有地域性特点。
由于不同地区有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和方言,因此所使用的俚语也有所不同。
例如,美国南方的俚语与纽约的俚语之间就存在着显著差异。
在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作者哈珀·李通过写出南方小镇的俚语表达方式,生动地描绘了南方人的生活和文化形态。
与之相对的是英国的俚语,由于英国是一个语言分支繁多的地区,其俚语更多地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
例如,在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中,人物间使用的俚语和方言显示了当时伦敦的社会构成和文化传统。
其次,俚语也具有社会阶层特点。
不同的人群使用的俚语差别很大,由此揭示了社会对不同阶层的歧视和偏见。
例如,上层社会的人们使用的俚语通常与文化、教育相关,而下层社会则使用更简单的俚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在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主人公盖茨比和纽约上层社会使用的俚语与其他人物的俚语区别明显,描绘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结构和阶层差异。
再次,英语文学中的俚语也反映了不同职业和群体的特点。
职业和群体的特殊性在语言层面上也体现出来,例如黑人、印第安人、说唱歌手等,都有着独特的俚语和语言表达方式。
在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亲爱的》中,黑人使用的俚语和语言特点强烈地反映了种族歧视、文化认同等问题,揭示了黑人的生存状态和文化传承。
最后,俚语也是英语语言演变的产物。
当下的俚语大多数与当代流行文化、音乐、电影、电视等相关,反映了当代青年的生活和思想。
例如,“cool”是当前非常流行的俚语,多用于描述事物、人物的吸引力和优秀程度。
在小说《哈利·波特》中,“cool”、“dude”等俚语也频繁出现,反映了哈利等人物的年龄、文化背景和对魔法世界的理解。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英语文学中的俚语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语言使用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通常在特定社群和文化中才得以流行和使用,因此它们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也带有强烈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之间的语言差异。
不同的社会群体和阶层使用不同的俚语来表达自己的身份和归属感。
这些俚语通常是那些只在特定社群中流行的非正式词汇和表达方式。
通过使用俚语,作家能够更加真实地再现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语言和生活方式。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呈现出时代和流行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俚语也在不断变化和演变。
作家使用不同时期流行的俚语来塑造特定时代的背景和氛围。
通过了解和运用当时的俚语,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所描绘的时代和社会。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也反映了作者的创作风格和意图。
作家可以通过使用俚语来增强作品的口语化和生动性,使作品更具有现实感和表现力。
俚语的使用可以帮助作家创造出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形象,让读者更容易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俚语在文学中的使用也有一定的限制和挑战。
俚语通常是一种非正规的语言形式,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可能在不同社会和文化中有所不同。
作家需要考虑读者的背景和理解能力,避免使用过于地区性或过时的俚语,以免造成读者的困惑和误解。
英语文学中的俚语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语言学现象,它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之间的语言差异,同时也受到时代和流行的影响。
俚语的使用帮助作家塑造独特的文学形象和风格,但也需要注意避免造成读者的理解困扰。
俚语特征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俚语特征的社会语言学分析【摘要】俚语作为现实生活中人们惯用的一门语言,如今更成为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邪典电影为切入点,通过择取邪典电影《猜火车》中大量的俚语对白作为示例,主要围绕俚语的三大社会语言学特征来分析人物对话中的俚语涵义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邪典电影;俚语;《猜火车》;社会语言学特征在英语中,俚语指的是在非正式用法中常用的、被认为是不属于标准英语部分的、经常被故意用来使之能收到形象生动或新颖效果的词或短语,或者表达这些词或短语的某些特定的意义(《简明牛津词典》第六版)。
俚语作为一种极不规范的又颇具特色的语言变体,其深刻内涵和语言价值正越来越被语言学家关注着。
一、邪典电影概况邪典电影,是指某种在小圈子内被支持者喜爱的电影,很难给普通大众留下深刻印象。
邪典电影多描写边缘人群,如同性恋者、瘾君子、易装癖等,通过与社会禁忌对抗,邪典电影获得了一种解放和力量,如美国的《洛奇恐怖秀》等。
《猜火车》是邪典电影中的经典之作,叙述了在爱丁堡的一群海洛因吸毒青年们垃圾式的生活状况,以写实主义的基调展示了现代青年在梦魇般的生活中自我放逐的状态。
《猜火车》中大量俚语的对白极具语言研究价值,不但反映了邪典电影的言语魅力,更彰显了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及意义。
二、邪典电影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通过分析影片《猜火车》中的俚语对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俚语的内涵和运用,领略邪典电影的语言魅力。
(一)俚语的以说话者为中心的特征俚语的第一大特征是以说话者为中心:(1)群组限定特征,指把说话者描述为在社会上属于某一群体的人的特征。
(2)口语化特征,常用来打破拘谨气氛。
(3)时间限制特征。
俚语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4)话题的限制性特征,俚语常被描述为是某一社会群体的专用语。
(5)淫秽和粗俗性特征。
(6)非常规性特征。
因此,俚语就有了其社会反抗性的价值功能。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的俚语具有一定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俚语是指在特定社区或群体中使用的非正式、口头化的、常常带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短语。
它们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变化以及特定群体的身份认同。
这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介绍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语言也在不断演变,新的俚语词汇不断涌现。
俚语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热点话题、流行文化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文学中充斥着大量的嬉皮士俚语,反映了当时嬉皮士文化的兴起和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
而在现代英语文学中,一些新兴的俚语词汇如“selfie”、“YOLO”等则反映了社交媒体的兴起和年轻一代的新生活方式。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窥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窗口。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具有多样性和创造性。
由于俚语作为非正式的语言形式,其使用范围较广,可以灵活应用于文学作品中。
俚语的使用可以让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读者的阅读乐趣。
俚语还可以为文学作品带来一种独特的声音和风格,让作品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俚语和方言,给作品带来了独特的叙事风格,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氛围和人物的个性。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主要体现在身份认同的表达、社会和文化变化的反映以及多样性和创造性的运用。
这些特征使得俚语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风格,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阅读体验。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英语文学中的俚语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
俚语包含很多方言和口语,它们往往不被正式语法所包括。
因此,俚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而且在英语文学中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特征。
第一,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使用频率很高。
在英语文学中,俚语可以增加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和生动性。
同时,作者可以利用俚语来给人物赋予某些特定的社会背景或文化背景,来强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作者善于将俚语嵌入到人物的日常用语中,让读者感到这些人物存在于一个真实的社交环境中。
第二,俚语在英语文学中常用来表达情感和态度。
在英语文学中,俚语可以用来表达情感,例如愤怒、幽默、悲伤等。
作者可以通过人物的俚语来反映他们的情绪,进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俚语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背景和主题。
第三,俚语在英语文学中常包含特定的文化语境和社会背景。
俚语通常是一种地区性,文化性和社会性的语言形式。
它们可以反映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思想与行为习惯的差异。
在英语文学中,俚语常常被用来绘制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物形象,表达这些人物的行为方式、品格、价值观等。
通过分析俚语,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以及书中人物的角色和社会地位。
第四,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功能具有多样性。
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俚语被用于不同的目的。
例如,在小说或剧本中,俚语被用来增强人物形象,表达情感和态度,以及反映社会背景;在诗歌中,俚语则更为经常地被用来表达抒情和个人情感。
综上所述,英语文学中的俚语具有显著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它们不仅是日常交流中的常用语言形式,还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通过俚语的运用,作者可以更好地展现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宏大情感,同时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英语文学中的俚语一直以来都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口语,通常用于特定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它的存在与社会、文化和历史紧密相连。
本文将探讨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从语言、社会和文化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语言角度来看,俚语在英语文学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俚语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和文化交流有关。
在英语文学中,俚语的出现往往伴随着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变化,例如20世纪初美国黑人文学中的俚语就反映了当时黑人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征。
俚语具有地域性和群体性特征。
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俚语可能存在差异,反映了地域文化和社会特点。
俚语还具有革新性和创造性。
许多俚语词汇和表达方式都是在特定社会环境和语境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些新词汇的产生反映了社会变革和文化创新。
俚语是一种富有表现力和生动性的语言形式。
在文学作品中,俚语往往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物内心感情和社会现实,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生动性。
从社会角度来看,英语文学中的俚语反映了社会群体的认同和社会地位。
俚语通常是特定社会群体内部的话语方式,它不仅是语言交流的工具,更是社会组织和认同的表现。
例如美国黑人文学中的俚语反映了黑人社会的文化和社会地位,体现了黑人群体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俚语还反映了社会的阶层和地位差异。
在英语文学作品中,不同人物使用的俚语往往反映了其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俚语使用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群体结构和文化差异。
从文化角度来看,英语文学中俚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俚语是社会语言和文化的产物,它反映了特定时代和特定文化的特征。
在英语文学作品中,俚语通常能够带给读者更多关于当时社会文化的信息,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
俚语也是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的产物,它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通过对俚语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英语文学中的俚语具有丰富的社会语言学特征,它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反映。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英语文学中的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表达方式,常常反映出特定社会群体的文化特征和社会语言学特征。
俚语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不仅可以丰富文学的表现形式,还能够深刻地展现出社会语言学的特点和社会现象。
本文将探讨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并举例说明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俚语是一种特定社会群体的语言特征。
不同的社会群体有其独特的俚语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些俚语反映出了相应社会群体的独特文化和生活方式。
美国黑人文化中的俚语就具有鲜明的种族特征,反映出黑人社会群体的历史、经验和价值观。
在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心有灵犀》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黑人俚语来描绘主人公们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深刻展现了美国黑人社会的语言特点和文化特征。
俚语是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
在移民社会和跨文化环境中,俚语常常成为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在美国文学中,移民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了俚语和方言,反映了移民社会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和碰撞。
在朱迪思·姜的小说《跨过永恒之河》中,作者通过运用移民社区中特有的俚语和方言,展现了移民社会中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融合,丰富了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语言学特征。
俚语是社会变迁和现象的体现。
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俚语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
文学作品中的俚语使用,常常反映了社会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问题。
在美国现代文学中,随着社会变迁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新的俚语词汇不断涌现,反映了社会对于性别、种族、性取向等议题的认知和讨论。
在朱莉娅·阿尔瓦雷斯的小说《时间之鸟》中,作者通过运用当代流行的俚语和网络词汇,全面展现了现代社会的文化现象和社会语言学特征。
俚语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元素。
在文学作品中,俚语的运用可以丰富作品的语言表达,增加作品的真实感和生活性。
通过运用俚语,作家能够更加贴近社会生活,深刻展现社会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
在美国现代文学中,作家常常通过运用俚语和流行语来刻画当代青年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英语文学中的俚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具有很强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这些俚语常常被用于描述特定社会群体的语言习惯、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本文将围绕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展开。
首先,英语文学中的俚语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随着时代的演变,俚语的使用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20世纪初期的美国黑人社会发展了一种称为“Jive”的俚语,用于互相交流和表示自己的身份认同。
这种俚语在当时成为了流行文化,出现在很多有关黑人社区的文学作品中,如兰道尔·贾瑞尔(Randall Jarrell)的小说《暂别北方》(A Sad Heart at the Supermarket)和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的侦探小说《大雨中的长好汉》(The Long Goodbye)中。
其次,英语文学中的俚语具有区域性特征。
不同地区的人们使用的俚语也不同,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例如,美国南方地区的黑人社会使用的俚语与东海岸和西海岸的黑人社会使用的俚语不同,反映了南方黑人社会的文化和语言习惯。
这种俚语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体现,如爱丽丝·沃克(Alice Walker)的小说《紫色》(The Color Purple)中。
最后,英语文学中的俚语也反映了一些文化趋势和流行词汇。
一些时尚词汇和流行语在俚语中得到了体现,反映了当代文化趋势和文化传统。
例如,二十一世纪初期流行的“cool”、“dude”等俚语词汇就在英语文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反映了当时的流行文化和社会生活。
综上所述,英语文学中的俚语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有趣对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语言学特征。
通过研究这些俚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和身份认同,为了解英语文学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形态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1. 引言1.1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英语文学中俚语是一种具有鲜明社会语言学特征的语言现象。
俚语的使用在英语文学中广泛存在,不仅能够增加作品的生动性和真实感,还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的特定文化和价值观。
俚语的定义与特点主要表现为口语化、简明扼要、直观性强等特点。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应用丰富多样,包括小说、戏剧、诗歌等多种文学形式。
俚语的社会语言学功能主要体现在反映社会底层阶级文化、强调个体性格特征、增强言语的表现力等方面。
俚语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不断变迁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俚语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俚语既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又能够反映和塑造社会文化。
总的来说,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是多维、多样的,体现了社会语言学的独特魅力。
2. 正文2.1 俚语的定义与特点俚语是指在特定社会群体中使用的隐晦、简略、生动、形象的语言,通常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俚语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动形象:俚语常常通过生动形象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描述特定的情境或人物,使得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理解。
2. 简略直接:俚语在表达上通常采用简练直接的方式,省略了繁复的词汇和句式,使得语言更加贴近大众,更容易被接受和传播。
3. 具有独特性:俚语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独特性,体现了特定社会群体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4. 变化多样:俚语是一个动态的语言系统,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和更新,新的俚语词汇不断涌现,旧的俚语词汇也在不断演变和淘汰。
俚语具有生动形象、简略直接、独特性和变化多样等特点,能够更好地反映特定社会群体的文化特征和语言习惯,成为英语文学中丰富多彩的语言元素。
2.2 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应用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且多样化。
俚语常常被用来描绘特定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在文学作品中,俚语可以增加作品的地道性,使人物对话更具有现实感和生动性。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分析
摘要:俚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现象,它产生在一定的语言文化背景之下,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语用功能。
俚语的使用限定在一定的场合,它能够反映说话人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并且能够帮助说话人实现一定的交际目的。
在英语文学中,俚语有着大量的使用,它的使用给一些文学作品带来了活力,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和具有社会意义。
关键词:英语文学;俚语;社会语言学特征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11(2012)07-0096-02要学好英语,人们就必须了解英语中一些特定的社会语言现象,了解其产生的背景、它的社会语言功能和它的社会语言学特征,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深刻地认识英语语言,才能够掌握一些特殊语言现象在英语语言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英语文学中俚语产生的社会背景开始,阐述俚语的社会功能,重点分析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从而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俚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英语语言中的重要作用。
1俚语产生的社会背景俚语的产生起源于一些社会底层人士,比如无业游民、吸毒者、黑社会、地位低下的黑人等,俚语在这些人群中产生,并且被这些人群广泛使用,所以它属于一种亚文化现象,是亚文化群成员用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对事情和社会的态度、价值标准等的一种手段。
这是因为俚语能够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所以俚语在这些人群中十分地流行。
后来,随着人口的流动和人们的交际,俚语的使用由一人扩散到多人,所以俚语的使用不再局限于亚文化群体,它开始向主导文化渗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这种语言现象,并且用俚语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因而俚语开始逐渐地大众化。
语言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有一个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变化,一些新的事物和新的概念不断地涌现,人们有需要再创造一些新的俚语,而一些旧的俚语要么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人们淘汰,要么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一些形式或者内涵上的变化。
还有值得人们关注的一个现象是,俚语不再是作为社会底层人士的一种专属语言,它开始被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士所使用,并且它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俚语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英语文学中的俚语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形式,通常由特定的社会群体或次文化群体使用,用于表达他们的身份认同、思想观点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介绍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的俚语具有文化特征。
不同社会群体或文化群体有不同的俚语,反映了他们的独特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美国黑人音乐文化中常用的俚语“cool”表示酷、时髦,体现了黑人文化的自豪感和艺术气息。
而英国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常用的俚语“muggle”表示普通人,体现了英国文化对于魔法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对比和冲突。
英语文学中的俚语具有时代特征。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俚语流行,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文化演变。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的俚语“hip”表示时尚、潮流,体现了当时年轻人对于反传统、追求自由的态度。
而二十一世纪的英语文学中,以网络俚语为代表的新兴俚语不断涌现,反映了数字化时代对于语言的创新和变革。
英语文学中的俚语具有社会群体特征。
不同社会群体有不同的俚语使用习惯,反映了他们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
美国年轻人常用的俚语“gig”表示演出,由此可见他们对于音乐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而英国贵族社会中常用的俚语“posh”表示高雅、时髦,体现了他们对于品味和优越感的追求。
英语文学中的俚语具有文学表达特征。
作家在运用俚语时,善于利用其鲜活生动的形象和多样表达的特点,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其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运用当地南方美国人的俚语,塑造了具有地方特色和独立人格的主人公形象。
[俚语,语言学,美国]关于美国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俚语,语言学,美国]关于美国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关于美国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前言美国俚语是美国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美国俚语进行分析,能够将美国俚语和社会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态势连结起来,从而深入认识不断变化的美国文化。
1 俚语的界定俚语是相当特殊的一种语言形式,其本身并不能归入错误用语当中,又不同于口语,传统意义上的俚语是指构意粗糙流通面极窄的地方语言,也有人认为俚语是介于口语和行话之间的语言,总之俚语的特性就在于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其在美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却十分的流行,不但在美国人的日常交流中十分常见,即使是在畅销的美国文学著作中俚语也是比较常见的,由此可见俚语在美国的存在和应用是极为广泛的。
俚语的来源和存在的形式是极为多样的,所以对美国俚语的规范定义一直是一个困难的工作,在英语大百科全书上对俚语有如下的解释:俚语是一种非正式语言,其本质特点可以体现在语音、重读和语调上,但是更多的特质是体现在词汇形式和语义上的。
2 美国俚语的语言特点精力旺盛、开朗活泼、勇于创新,这些是美国人民常常引以为豪的民族特征,美国人民的这些特征在美国俚语中体现的可谓淋漓尽致,很多美国俚语其对词汇形式和语义内容的改变目的、改变方式和改变后的表现形式,都极具创意非常易于与人交流。
2.1 美国俚语的形态特征2.1.1 单音节词作为俚语其本身体现出的使用需求,就是要简洁明了,能够用相对简单的表现形式表达出较深刻的语义,在这种俚语发展模式的推动下,美国俚语呈现出一种偏好短词的现象,如果你对美国俚语进行总结就会发现其中,有大量的短词甚至单音节词。
如Uncle Sam(The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1.2 首字母缩略词利用短语或者单词中的首字母构建俚语,是美国俚语创新最简便的方式,同时这一方式创造的俚语却不仅仅有这一方面的特点,而是呈现出美国俚语普遍性的特点,例如snafu (situation normal all fucked up)好心办成坏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一词不仅创造的方式简单,而且还将美国俚语特有的幽默彰显出来,让这样一个尴尬的事情,在说出来时很自然、诙谐。
美国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 关键 词 ] 美国俚语 ; 文化 ; 性格特征 [ 中图分类号 ]G 6 4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1 - 5 9 1 8 ( 2 0 1 3 ) 1 0 - 0 1 1 3 -0 2 [ 本刊 网址 ]h  ̄ p : / / w w w . 1 I b 】 【 b . n e t 别和语言。欧文 ・ 刘易斯 ・ 艾伦的俚语 : 社会学探讨俚语 的背 景, 是 现代社会和文化 。康妮 E b l e的俚语和社交 能力进行一些 研究大学生俚语 和指 出, 俚语是一 个不断变化 的一 系列 口语 化 的词汇和短语 , 演讲者使用建立或 加强社会 身份 或凝 聚力在一 组或一种趋势或时 尚成为社会的普遍 现象。 在 中国 , 近年来 , 越来 越多 的学者 开始 意识 到学 习 的重要 性, 学 习英语俚语 中。在这一领 域 的杰 出的人物在 中 国风剑 ,
第2 6 卷第 l O期
2 0 1 3年 1 O月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 o u na r l 0 f HUB E I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U n i v e r s i t y
Vo 1 . 2 6. N0。 1 0
0 c t . 2 0 1 3
学理论研究俚语在他 的文章“ 社会语 言学 的角度 的俚语 ” 。然 而, 没有任何一本 书到现在成 功展现 系统研究 中国英 语俚语 。
复修 的学者 开始意识 到 , 俚语不 仅是一 种纯粹 的语 言现象 , 而 是一种社会 和文化现象一样。而不是采取批判 态度俚 语 , 他们 喜欢采取客 观的态度 , 他们从传统 的描述性方法分析俚语 , 如。 诺亚 ・ 韦伯斯特在 1 8 2 5年曾说过在他 的字 典 , 俚语 是低 、 粗 俗 和无意义 的, 和大多数学者在这时 间花 了一个规范 的态度语言 形式。但在后期 , 著名 的语 言学 家大卫水 晶评论 说 , 俚 语是一 种共同的现象在我们 的社会 , 这是各 界 。这一次他把一个更加 客观的和描述性 的态度对待俚语 。 总之 , 先前 的学 者大 大促 进 了科学 和 系统 性研 究英 语 俚 语。他们 的研究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为 以后 高和研究 。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俚语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分别阐述了俚语的定义和特点、英语文学中俚语的运用、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俚语在文学中的作用以及俚语对社会语言变迁的影响。
结论部分总结了英语文学中俚语的重要性,探讨了俚语对社会语言学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英语文学中俚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俚语在社会语言变迁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英语文学、俚语、社会语言学、定义、特点、运用、作用、社会语言变迁、重要性、启示1. 引言1.1 背景介绍英语文学中俚语是一种充满活力和创新的语言形式,广泛存在于小说、诗歌和戏剧作品中。
俚语的运用不仅能够突出人物形象和特点,还可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在社会语言学研究中,俚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反映了社会变迁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习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俚语在英语文学中的应用也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性。
通过对俚语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学作品背后蕴含的社会信息和文化特征。
本文将探讨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以及俚语在文学作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通过对俚语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而探讨俚语对社会语言变迁的影响。
俚语的研究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语言学视野,还可以为社会语言学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The study of slang in English literature holds significant importance as it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dynamics of different time periods. By examining the use of slang in literary works,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attitudes, values, and beliefs of the society in which the authors lived. Additionally, studying slang in literature helps us trace 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 and how it reflects the changing social norms and values over time.2. 正文2.1 俚语的定义和特点俚语是指在特定社会群体中广泛使用的非正式、口语化的语言表达方式。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分析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分析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分析在汉语中,俚语(slang)被认为是粗俗的或是通行面极为狭窄的方言词,而在英语中,俚语则被认为是在非正式场合中常用的,xxxx被认为不属于标准英语部分常被故意使用,使之达到形象、生动或者新颖等效果的词或短语,或者是为表达某些词或短语的某些特定的意义。
英语文学以及影视作品中,俚语被广泛应用。
在表达意义以及对作品主题的揭示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由此,英语文学作品中的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的分析和研究,能有效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俚语,提高学生驾驭英语的能力。
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主要表述如下:一、以说话者为中心1.群组限定特征也就是指将说话者描述为社会上某一群体人的特征,由此,语言学家顺理成章地将俚语中的群组特征作为了最为常用的特征,对于某个特定的群体而言,俚语是其语言的变体,在这个群体中,俚语作为联系彼此的纽带,同时也隔绝了该群体的"外部入侵"。
2.口语化俚语的基本特征在于口语话的特点,通常被当做口语使用,在被作为口语使用时,俚语尝尝用来打破说话氛围中的拘谨气氛,从而有效拉近说话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3.时间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俚语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某一时代或是某一阶段盛行的俚语将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结束,由此,当前盛行的俚语,在将来的时间阶段上也将遭到质疑。
4.话题限制英语文学中,俚语被作为是某一社会群体的专用语言,甚至是社会中某一阶级、职业或是某种活动中的专门用语,从而导致俚语被用于使用某些专门术语的一部分社会成员中,从而俚语也有了话题的限制。
5.淫秽和粗俗性俚语是低于标准层面的语言,甚至可被作为口头语言、粗俗的语言以及淫秽下流的语言来使用。
由此可知,俚语中包括了脏词,以及较多的在常人的认识中应避免使用的"禁忌"语言,这些"禁忌"语言的使用对听者而言是冒犯的。
6.非常规性俚语的使用中,往往使用于说话者或是写作者想打破已经建立好的语言学常规场合中,由此,俚语在这个层面上具有社会反抗或是社会挑衅等的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摘要:针对俚语而言,作为特殊社会语言的一种,在特有语言文化背景下,具备较强的社会语用功能。
俚语只有在特动场合中应用,可以充分展现出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并且便于人们之间交流,达到交际目的。
在英语文学中,俚语应用频率比较高,其应用能够给英语文学作品提供更多活力,让文学作品富有较强的生命力。
本文对英语文学中俚语社会语言学特征展开研究,首先阐述俚语产生背景。
然后,分析俚语的社会功能。
最后,重点探讨了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特征分析,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英语文学;俚语;社会语言学英语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所以在用这些俚语是一定要考虑到所用的场合和对象,最好不要随意用这些俚语。
俚语因为是不正式语言,所以翻译成中文时不能够直接按字面意思翻译,不然句子翻译出来意思会很好笑。
想要更好学习英语知识与英语文学作品,那么需要明确在英语当中出现的特定社会语言情况。
明确其产生背景、特点等,这样才能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不同的知识内容有更深入理解。
在许多英语文学作品中,会出现俚语,俚语有着自身的社会语言学特点。
掌握并了解英语文学中的俚语社会语言学特点,对加强读者理解英语文学作品而言有着重要作用。
所以,本文将针对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相应内容进行阐述。
1、俚语产生背景俚语,是指民间非正式语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总结的一种通俗易懂的地方性语言。
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
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
有时俚语用以表达新鲜事物,或对旧事物赋以新的说法。
俚语通常情况下,产生于社会当中较为地层的人群中,比如,人们所熟知黑社会、无业有名以及吸毒人群中。
俚语不仅在该类人群中产生,同时在该类人群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可以将俚语视为一种亚文化现象。
亚文化人群通过对俚语的使用,表现出自身的思想以及看法等。
因为对俚语的应用,可以满足此类人群的生活需求以及工作需求,这也是俚语在该类人群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1]。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公主日记1》中的俚语特征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公主日记1》中的俚语特征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变体,俚语的产生、发展、壮大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
其新颖、幽默、精练和富有韵律的语言特征受到人们的喜爱,也在人们的反复使用中彰显出来。
因此,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美国俚语的特征。
关键词俚语公主日记1 语言变体特征俚语,作为一种应运而生的语言变体,一定程度反衬出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俚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甚为广泛。
彭元峰和孙佩捷指出:“自从有了人类语言就有了俚语,俚语的产生与社会、文化均有联系。
”本文选取了美国电影《公主日记1》为个案,探讨了美国俚语语言特征在其影片中的体现,从而使学习者更好的体会其语言特征。
一、关于电影《公主日记1》的背景知识电影《公主日记1》是根据美国作家梅格.卡伯特2000年出版的同名小说《公主日记》系列改编的。
原片由迪斯尼电影制片公司出品,以2001年在欧美地区上映。
《公主日记1》这部电影蕴含了丰富多彩的美国俚语,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种族、不同阶级平凡而特别的人所使用的语言都在小说中得到了描写。
二、影片分析——《公主日记1》对于俚语的定义,各国学者发表了其各自独特的观点。
在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第三版中,理查德指出:“俚语是一种随意的,非常不正式的言语,使用富于表达但非正式的单词和词语。
”为了能更好地透析本文的主旨-美国俚语的特点,作者选取了七个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深入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一)生动形象。
片段一:影片开始妈妈(海伦)的一句“现在是该上学的时候了”把整个场景拉入了学校。
乔什,一个自恋又自大,常常做美梦的男孩(请看下面节选的选段)。
-Anna: Josh! W hat are you doing?乔什!你在干什么?-Lily: Oh, he’s such a show-off.哦,他真是爱出风头。
俚语不仅是一种语言变体也是一种社会变体。
在此节选的片段中,“show-off”一词常常用来表达某人是爱炫耀的人,爱卖弄的人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4期2002年7月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S ocial Science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 Vol.26No.4J ul.,2002俚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Ξ李桔元(湘潭师范学院 外语系, 湖南 湘潭 411201)摘 要:俚语作为一种极不规范的语言变体,有着悠久历史,并且流行于社会各个阶层。
剖析俚语的定义以及俚语与其他相似变体的关系,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讨俚语的构成及其功能和价值,得出结论:俚语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交际功能和社会功能,因此不但不会消失,反而会发展。
关键词:俚语;定义;构成;功能和价值中图分类号:H3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02)04-0136-03 G ary G oshgarian (1986)指出,不研究俚语的本质和作用,任何有关规范语言和非规范语言的讨论都是不完整的。
俚语作为一种语言变体,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说,它是随着语言的产生而产生的。
本文试图从剖析定义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入手,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俚语的构成以及功能和价值作一些探讨。
一、定义及其他1.关于定义人们使用俚语以表示交际行为的非正式性,几乎每个人都在一定场合使用过俚语,但“就语言学而言,即使最周密的定义,也往往不够精当,或失之疏漏,而为俚语下一个不秽之论,更谈何容易。
这个问题极其复杂”①。
李学珍(2000)在讨论俚语时,引用过两则定义:一是把俚语定义为the body of words and expressions frequently used by or intelligible to a rather large portion of the general public ,but not ac 2cepted as good ,formal usage by the majority (Flexn 2er :1975)。
另一个则表述为slang is used to denote the frequently vivid or playful lexical usage typical of causal discourse ,usually indicating membership in a particular social group (Quirk et al :1985)。
另外,参考词典,也许能进一步理解俚语。
Webster ’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8)的定义为:1)Language Peculiar to a particulargroup ,as a :AR GO T b :JAR GON ;2)an informal non -standard vocabulary composed typically of coinages ,arbitrarily changed words ,and extrava 2gant ,forced or facetious figures of speech.牛津语言学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的定义是:used especially of vocabulary specific e.g to a particular generation of younger speakers ;also as in ordinary usage ,specific to a group or a profession (e.g ‘armyslang ’),to colloquial style ,etc.上述表述各不相同,但其内容实质却具有高度一致性。
综观上述定义,至少我们可以看到俚语的一些本质特征:1)以词或短词形式出现;2)不规范语言;3)某个亚文化群体的专用语;4)属于口语体;5)新造词;6)轻松幽默。
2.俚语与黑话、行话、隐语、禁忌语、委婉语俚语、黑话(cant )、行话(jargon )、隐语(argot )、禁忌语(taboo )以及委婉语(euphemism )都是语言的社会变体,都在特定场合或特定的社会团体中使用。
黑话是某一团体(尤其出于保密的目的)的专用语(也叫行话或隐语)。
行话是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用的通常外行不懂的语言。
隐语是某集体(尤其是犯罪团伙)不欲人知而使用的词语。
禁忌语是被人们视为不雅或下流的词语。
委婉语是指用一种能使人感到愉快的、间接的或含蓄的说法去代替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②。
委婉语和禁忌语是631Ξ收稿日期:20020111 作者简介:李桔元(1965- ),男,湘潭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的教学与教究。
①引自罗伯尔・查普曼博士编(粟旺,徐存编审)《美国俚语大全》的序言,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②这五个定义均引自词典或专著,在此未一一注明。
紧密相连的,禁忌语的存在给委婉的产生提供了动力,因为当某个名称或想法遭到禁忌,但由于交际的需要又不得回避时,人们就创造委婉语来表达。
从上述定义来看,俚语与后五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也有一些相异之处。
俚语与黑话、行话、隐语都是某个特定社会团体的内部语言,都具有隐蔽性、排他性。
但后三者的使用域更具体,所以,黑话、行话以及隐语似乎可以看成俚语的一些表现形式。
但这些并不就是俚语的全部。
禁忌语和委婉语使用的群体范围是不限的,也就是说它们并不是某个特殊团体的专用语。
但它们的使用场合有跟俚语一致的地方,即都可在非正规场合使用。
况且,很多俚语同时也是禁忌语或委婉语。
如:cock (=pe 2nis ),cunt (=vagina ),shit (=defecate )等都是禁忌语同时也是俚语;至于俚语性委婉语就更多,从有关毒品的俚语的委婉用法可见一斑:big C 代替co 2caine ;big H 代替heroin ;big O 代替opium ;blackstuff (本义“黑货”)代替opium ,等等。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黑话、行话、隐语是三种非常接近的变体,且都属于俚语的范畴;禁忌语和委婉则部分属于俚语范畴。
这里试图用图表表示俚语与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俚语词的构成方式如前所述,俚语是只限于词和短语层面上的变异。
它的构成与规范语言中词的构成有相似之处,同时也体现了自身特点。
1.旧词复合:he -man (富于阳刚之气的男子),caveman (粗野的男人),call girl (妓女),call house (妓院)。
2.旧词添新义:bird (本义“鸟”)在俚语中添上新的意义:男同性恋者;妞。
3.首字母缩略法:BO (body order )狐臭,SA (Sex appeal )性感。
4.截短法:pro (professional )妓女,con man (con 2fidence man )骗子。
5.比喻法:rat 被喻为“扒手”,zero 被喻为“不重要的人”。
6.新造词:俚语有一部分是俚语使用者在特定情景的激发下,临时创造的语言符号,用以代替某些已经为语言社团全体成员接受并使用的语言符号。
如:ki -yi 狗,putt -putt 汽船。
三、俚语的功能和价值1.“共聚量”功能语言在确立语言使用者的社会身分方面的重要性也在俚语这一变体中体现出来。
为了进一步理解俚语在维护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方面的作用,首先分析一下罗杰・布朗(Rogen Brown )(1960)提出的两个社会语言学概念:“权势量”(power )和“共聚量”(solidarity )。
“权势量”即指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地位差别的大小,地位高的人权势量大。
“共聚量”也指话者和叫话者之间的社会差距的大小,但侧重于双方的共同点,即双方各种社会条件方面的共同点(徐大明等,1997)。
这里“各种社会条件”包括共同的社会背景、共同的宗教信仰、共同的社会经历、相同的年龄段以及相同的职业等。
“共聚量”强调的是言语社团成员的一致性,它是对语言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力量。
这种一致性构成了言语适应(speech accommodation )[1](P250-251)的基础。
当人在与他人交谈时,下意识地调整或改变自己的语言以求得与对方一致。
同样地,选择与某个特定社团相联系的语言形式,就是获得该社团成员资格,因而表明说话者与该社团具有“共聚量”关系,从而使自己在心态上与其融合,为自己赢得归属感。
俚语是特定社团的内部语言,往往在同辈或帮会中使用,它所反映的是内部成员平等、融洽的关系。
不同的社会群体使用各自特有的隐语或行话。
如:a box (=a piano ),a number (=a tune ),to swing (=to play well )是爵士乐爱好者的术语;a beetle (=a small car ),a horse (=a motorcar )是交警的行话;left bridge (=left front pocket ),right bridge (=right front pocket ),to kiss the dog (=to steal the victim ’s money face to face )是扒手的隐语。
扒手通过这些作案隐语传递信号,即使被扒对象听见,也未必能觉察出来。
所以合伙扒窃安全且成功率高。
所以,俚语发挥这样的社会作用:划分和标识团体界线,并且使俚语使用者保持或获得某种团体成员资格(Bemard Spolsky ,2000)。
美国《时代》杂志的著作作家Lance Morrow (1986)指出,俚语具有团体性,它给予团体成员某种地位和身分;在维持隐蔽、一致、自尊的同731时,通过语言叛逆,使该团体与社会其他人区别开来。
2.“自我”解脱功能“自我”(ego)和“超我”(supergo)是弗洛伊德提出的精神的相互矛盾的两个部分。
“自我”是充满理智、思维、现实性的精神发展过程,它的特点是具有独立、自主以及自我指挥的欲望。
“超我”则是在权威和社会压力影响下自我形成的理想化的精神形象[2](P406)。
由于社会自家庭这一社会的细胞产生起,就出现了等级和阶级,作为社会人的精神,其“自我”总会受到伤害,这是普遍的人类心理现象。
而俚语正好充当了自我调节的愈合剂。
为了抵制“超我”对“自我”的控制,保证“自我”健康发展,就要有一种手段来弥补自身的弱点。
俚语这种特殊的语言正是这样一种手段。
所以,这种“治疗性”俚语是“自我”发展必不可少的东西,是“自我”战胜“他我”,从而获得“自我”解脱的重要手段。
当今美国流行校园俚语正说明了这一点。
当今社会,学生正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精神的“自我”部分难以获得独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