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末复习训练题
高一上半年语文期末考核题目(答案在内)
高一上半年语文期末考核题目(答案在内)一、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文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
诗中写的是张继夜泊枫桥的情景。
枫桥即今江苏省常熟市枫桥。
唐代的枫桥,因其美丽的风光而有“江南第一桥”的美誉。
文章描绘了夜晚枫桥的景色,以及诗人自己的感受。
下面是这首诗的全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请回答以下问题:1. 《枫桥夜泊》中的枫桥位于哪个地方?2. 诗中的“夜半钟声到客船”表达了什么意境?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4. 诗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1. 枫桥位于江苏省常熟市。
2. “夜半钟声到客船”表达了寂静的夜晚中,诗人通过钟声传递出自己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句话表达了要想有清澈的水,必须有源头不断地涌出活水的意思。
4. 诗中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认为人生得意时应该尽情享受,不要让金钱成为空虚的象征。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第Ⅰ卷(45分)一、基础学问(18分,每小题3分)1、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前仆.(pū)后继蓊.(wěng)蓊郁郁安土重.(chóng)迁悖.(bèi)谬B、言简意赅.(gāi) 惴.(zhuì) 惴担心字斟.( zhēn )句酌饿殍.(piăo)C、百折不挠.(náo) 毛骨悚.(sǒng)然豁.( huò)然开朗倔.(juè)强D、众口铄.(shuò)金风流倜(zhōu) 傥初见端倪.(ní) 菲.(fĕi)薄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堂而皇之干练焦躁担心禁固B、逆来顺受休憩礼上往来伎俩C、摧山坼地盎然穷形尽相时弊D、响誉中外滞留陨身不恤奢侈3、下列各组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乐不思蜀夜澜人静娇正观摩B、忧心忡忡装表探究庸人自扰眷恋C、光阴荏苒穿凿附会怨尤缄默D、耿介不阿夸父追日化为无有兑付4、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②改革开放的壮举顺应民心,合乎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不行的历史潮流。
③这将被后代怀着仰慕之情来______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A、竟然遏止朝拜B、毅然遏制朝拜C、毅然遏止朝拜D、竟然遏制瞻仰5、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组是()A、近年来,伊拉克因受制裁,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
最近,又遭美英飞机的攻击,真是祸起萧墙。
B、他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C、朱自清写桃花红得像火,杏花粉得像霞,梨花白得像雪,还写花下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真是绘声绘色。
D、阳光明媚,和风轻吹,我们如坐春风兴致勃勃地走向目的地。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平安教化和管理。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旧克服了困难,成功攀登到顶峰。
高一语文复习题(经典例题及易错题)
高一语文复习题(经典例题及易错题)
1. 文言文
例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忽奋忽惊
- B. 悠然自得
- C. 桃李满天下
- D. 巍然屹立
- 答案:A
2. 请写下句子的上下文:“是故居之起,然后计其上庸。
”- 答案:始终是以庸士为主。
易错题:
1. 请问以下词语中,哪个是意义最广泛的?
- A. 人
- B. 兽
- C. 物
- D. 石
- 答案:C
2. 在古代,士人敬称对方为“生”表示礼貌,其中“生”指的是:- A. 幼子
- B. 公子
- C. 父亲
- D. 子女
- 答案:B
2. 现代文
例题:
1. 在下面的句子中,哪个词组的用法错误?
- A. 事半功倍
- B. 掌上明珠
- C. 五光十色
- D. 步步高升
- 答案:B
2. 请问以上句子中,哪个词组的含义与其他不同?
- A. 目不转睛
- B. 来日方长
- C. 一举两得
- D. 无庸置疑
- 答案:C
易错题:
1. 下列词语中,哪个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意义相近?
- A. 草木皆兵
- B. 南柯一梦
- C. 酒肉朋友
- D. 四通八达
- 答案:B
2. “乘风破浪会有时”中的“乘风破浪”主要用来表达什么意思?- A. 勇往直前
- B. 轻松愉快
- C. 不畏艰险
- D. 平步青云
- 答案:A
以上是高一语文复习题的经典例题及易错题。
希望能对您的复习提供帮助!。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导语:本文为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同学们复习语文知识,提升考试成绩。
以下是题目及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 下列诗句的诗人是谁?“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A. 李白B. 王之涣C. 白居易D. 杜牧答案:B2. 下列作品是鲁迅创作的是:A. 《霜》B. 《入夜》C. 《荆轲刺秦王》D. 《红楼梦》答案:B3. “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下一句是:A.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B. “有爸的孩子像个豆腐”C. “没有妈的孩子像个宝”D. “没有妈的孩子像个逃”答案:A4. 下面哪位不是明代的文学家?A. 杨慎B. 杨时C. 杨荣D. 杨生答案:D5. 下列古代诗歌中,不属于汉赋的是:A.《关山月》B. 《前出塞》C. 《塞上曲》D.《边塞风光》答案:A6. 下列成语中,不属于四字成语的是:A. 爱屋及乌B. 过五关斩六将C. 杯弓蛇影D. 抛砖引玉答案:B7. 下列文章的体裁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A.诗歌 B.小说 C.散文 D.戏剧答案:A8. 下列哪部作品是唐代诗集?A. 《桃花源记》B. 《全唐诗》C. 《三国演义》D. 《孙子兵法》答案:B9.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哪篇典籍?A.《礼记》 B.《孟子》 C.《论语》 D.《尚书》答案:C10.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对仗的是: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古道西风瘦马”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朝辞白帝彩云间。
”答案:C二、阅读理解题(共10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 题目:下面哪部作品是鲁迅的小说?阅读材料:在一次地震中,唐亮的家被房屋压塌,唐亮不幸去世。
他的母亲失去了孩子的依靠,悲痛欲绝。
她认为地震预示着灾难即将来临,她嘱咐其他家人也要择日迁徙,不料其他人却并不相信。
A. 《祝福》B. 《孔乙己》C. 《狂人日记》D. 《草地》答案:C2. 题目:下列哪部作品是《红楼梦》的续书?阅读材料:这部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为中心,表现了封建贵族世家的兴衰历程与社会伦理道德的沦丧。
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语文期末复习:文言知识与文言文阅读基础训练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语文期末复习:文言知识与文言文阅读基础训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是乃仁术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B.以其无礼于晋树之以桑C.大王来何操臣未之闻也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都是判断句。
标志分别是“是……也”“……者,……也”,意思分别为:这是仁术/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B.状语后置句。
正确语序:以其于晋无礼,译文:因为他对晋国无礼。
状语后置句。
正确语序:以桑树之,译文:种上桑树。
C.宾语前置句。
正确语序:大王来操何,译文: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宾语前置句。
正确语序:臣未闻之也,译文:我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D.被动句,标志是“为所”,译文: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定语后置句。
正确语序:村中好事少年者驯养一虫,译文: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故选D。
2.下列对有关文化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
干支纪年可对历史时间上推下推、顺推逆推。
例,由“壬戌”可推知其之后的第三年为“丁丑”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的情况来记日,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最后一日为晦。
C.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D.五鼓,古代无时钟,以打更击鼓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两小时,晚七点起更,五鼓相当于早晨三至五点钟。
【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实际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
A.“其之后的第三年为‘丁丑’年”错误,壬戌年之后的第三年为乙丑年。
故选A。
3.下列各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徘徊于斗牛之间;虽一毫而莫取B.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C.凌万顷之茫然;客亦知夫水与月乎D.杯盘狼籍;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答题卡)2023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检测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古典小说以及“旧历史小说”常常体现单一的、线性的时间观念,归根结底与传统的历史时间观念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有关。
中国古代一贯奉行“天人合一”的思想总是使古人时刻牢记要把天道、时间、人心交融为一体。
自然,与此相应的是,时间观念上的整体性和生命感,使中国人采取独特的时间标示的表现形态。
它不同于西方主要语种按“日-月一年”的顺序标示时间,而是采取“年-月-日”的顺序。
人们对此也许习以为常;不过一种文化方式正是到了习以为常的境地,方能沉积为民族群体的潜意识。
中西文化之异,并不一定在于我有的你没有,而在于可以互相对应的时间标示采取了逆行的顺序,或者处于顺序构成的不同位置。
道理很明显,在“年-月-日”或“日-月-年”时序表述中,同样的组合因素以不同的结构组合,或以不同的顺序排列,是具有不同的意义的。
顺序也是一种意义,而且是精神深处反复估量和整理了的意义。
不同的顺序反映了二者的差异:一、它的第一关注点不同,是年还是日,是整体还是部分;二、它在第一关注以后的思维方向不同,是以大观小,还是以小观大;三、确定了思维方向以后,它的前后环节的衔接方式不同,是以前环节统率后环节,还是以前环节积累成后环节,是统观性的,还是分析性的。
在中国人的时间标示顺序中,总体先于部分,体现了其对时间整体性的重视,其统观性、整体性时间观念异于西方的积累性、分析性时间观念。
由此他们以时间整体性呼应着天地之道,并以天地之道赋予部分以意义。
时间的整体观是与天地之道的整体观相联系的,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或一种表现形式。
中国远古时代,人们观天以测岁时,依靠对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和位置来标示出年岁季节、月份和日子,以此指导自己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
因此远古人对天象运行位置比后人更关注、更熟悉,与天象的心离得也似乎比后人更近。
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一上册期末复习——修辞方法强化训练(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一上册期末复习——修辞方法强化训练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3春•浙江月考)下列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比喻)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问)C.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夸张)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借代)【考点】修辞方法.【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使用的辨析能力。
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判断修辞手法的运用。
【解答】D.“借代”错误。
应为对偶,“不尽”对“无边”,“长江”对“落木”,“滚滚来”对“萧萧下”。
故选D。
【点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借代、对偶、通感、顶真、呼告、对比等。
2.(2023•玉环市校级开学)下面选项中,修辞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的故乡仿佛商场里的橱窗里的模特身上的时装,看起来也美,但不在活物身上。
(该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现在的故乡模样”比作“橱窗里模特身上的时装”,生动地写出了现在故乡的繁华。
)B.那年冬天,我去贝加尔湖旅游,零下四十度,呼出的气瞬间凝成一团白雾,湖畔只有冷风,只我一人。
(该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个“瞬间”将寒冷的程度加以突出强调,表达了对贝加尔湖天气的抱怨。
)C.麦子的香味和栀子花香不同,婉约而不张狂,提示着人们该收割了。
(该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说麦香“婉约而不张狂”,是将麦粒香味拟人化,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突出了麦香的淡雅。
)D.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
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该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把黄叶比作“黄蝴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叶在空中飞舞的特点。
)【考点】修辞方法.【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和使用修辞方法。
能力等级:B。
正确理解修辞手法主要是对各种修辞手法的辨识,使用修辞手法主要是在表达中运用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
语文高一期末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一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讨论,使我们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由于天气原因,飞机延误了,旅客们纷纷表示不满。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大家一读。
2.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è jiàng)倔强(juè jiàng)B. 蹉跎(cuō tuó)蹉跎(cuō suō)C. 筵席(yán xí)筵席(yán qí)D. 徜徉(cháng yáng)徜徉(táng yáng)3.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老当益壮。
B. 他做事总是不拘小节,真是不修边幅。
C. 他因为一时冲动,竟然做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D. 他虽然取得了成功,但仍然谦虚谨慎,真是不骄不躁。
4-20. 略。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请填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
”2. 请填写《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
”3. 请填写《出师表》中的名句:“臣本布衣,______。
”4-10. 略。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 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5分)2. 文章中提到的“他”具有哪些特点?(5分)3.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信息?(5分)4-10. 略。
四、古文翻译(共20分)1.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分)2.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期末考试试题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一.古代诗文阅读(44分)(一)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1~5题。
(22分)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
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
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
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
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
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以余力复完六井。
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高中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中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
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
《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
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上层踢球已经是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在踢球的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了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
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但书上讲的大多都是白打踢法。
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
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由射门比准已向灵巧和控制球技术方面发展。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
水浒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
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
宋代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市民携带炊饼出游踏青。
宋代民间,习惯把无馅的食品称为饼,用火烤得叫烧饼,蒸的叫蒸饼,面条叫汤饼,油炸的叫油饼;宋仁宗赵祯做皇帝之后,因为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而蒸饼的“蒸”字和赵祯的“祯”字发音相似,那时说话写字都讲究避皇帝或长辈的名讳,所以,蒸饼就改称为“炊饼”。
在当时的汴梁城里,炊饼是一种大众食品,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
宋朝把有馅的食品叫做馒头。
《水浒传》中武大郎每天早起,挑起做好的一担炊饼出门叫卖。
2024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训练——名篇名句默写
2024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训练——名篇名句默写一.默写(共15小题)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写到诸葛亮“”的人生结局,引发后世英雄无限的感慨;陆游《书愤》高度评价诸葛亮的《出师表》“出师一表真名世,”。
(2)颜渊问仁,孔子回答“”,并指出做到这一点的结果是“”。
(3)唐诗中不少诗歌用通感手法描写音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写招待客人时,自己舀尽西江的水,用北斗星做酒器的句子是:,。
②苏轼《赤壁赋》中,通过“,”的描写,侧面烘托了箫声的哀婉缠绵、凄恻动人。
③《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以“,”两句表明了自己治国能力的不足,这也从侧面表现了其谦逊的态度。
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用“”描写了江上的征帆,用“”写了江边的酒家。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2)《离骚》一诗中体现诗人要坚持美与善的理想和坚定信念,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3)《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的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连用两个被动句,交代了屈原产生怨恨的原因。
(2)中国人讲究做事要慎始善终,老子就曾说过:“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但现实中能做到的人却不多,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就指出过:“,。
”(3)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常会引发人们对时间逝去的感慨,这在唐诗宋词中屡见不鲜,如“,”。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中“,”两句,孔子提出了以正面形象作指引,以反面形象作镜鉴的修养方法。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气氛的句子是“,”。
(3)自古以来,梅花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借写梅花抒发高洁的情志或隐逸的情怀的诗句不胜枚举,如“,”。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千锤百炼锲而不舍B. 一视同仁一诺千金一见终情C.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诺千斤D. 一脉相承一往无前一见如故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仍然锲而不舍地追求学术研究。
B. 他虽然一诺千金,但对待朋友却总是敷衍了事。
C. 她一见终情,对这位新来的老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 他一脉相承,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节约”,全文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成绩也很突出,真是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认真阅读。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
B. 那座山像一位老人,静静地坐在那里。
C. 他像一只猎豹,快速地冲向终点。
D. 那本书静静地躺在桌子上。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猎豹,快速地冲向终点。
B. 那座山像一位老人,静静地坐在那里。
C. 他像一座山,坚定而不可动摇。
D. 那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像一座宝库。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成绩也很突出,真是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B. 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叫了。
C. 他像一座山,坚定而不可动摇。
D. 那本书静静地躺在桌子上。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成绩也很突出。
B. 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
C. 那座山像一位老人,静静地坐在那里。
D. 他像一座山,坚定而不可动摇。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座山,坚定而不可动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一、(12分,每小题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奴隶.(lì)浸.渍(qìn)籼.米(shān)力能扛.鼎(gāng)B. 弄.堂(lòng)譬.如(pì)解剖.(pōu)三年五载.(zài)C. 绯.闻(fēi)默契.(qì)倾轧.(zhá)叱咤.风云(zhà)D. 租赁.(lìn)忸.怩(niǔ)贿赂.(lù)摘星揽.月(lǎ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 笙萧暮霭肆无忌惮明辩是非B. 彷徨杀戮九霄云外殒身不恤C. 铁锹戍守开门揖盗谍谍不休D. 盘踞谄媚揠旗息鼓步履矫健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 绵阳交警开展拒绝从车窗抛物专项行动,其目的是号召广大司机和乘客自觉抵制车窗抛物行为,让温良俭让....成为习惯。
B. 一些人认为年画、剪纸等中国传统手工艺是下里巴人才.....喜欢的玩意儿,他们轻视这些手工艺,并认为其毫无价值可言。
C. “佛系”是一个外来语,其含义是指按自己的方式专注于事情的过程,即使面对不好的结果也能泰然处之....的生活态度。
D. 2018年最后一项“CF盛宴”无疑是已于12月9日落幕的CFS2018世界总决赛,中国SV战队不孚众望....,获得了优异成绩。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扼住命运的咽喉》这篇传记在记叙传主生平时,作者引述了大量书信,这使读者对贝多芬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B. 大多数人只是普通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不是每个人都能珍惜每段时光,努力去充实自己,做一个简单快乐的人。
C. 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这标志着中国凭领先的航天技术开启了人类探测月球的新篇章。
D. 如何解决“打车难”,重点不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去开展“预约租车”服务,而是要投放更多的出租车牌照数量。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PDF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PDF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峥嵘(zhēng róng)箴言(zhēn yán)踌躇(chóuchú)B. 箴言(zhēn yán)踌躇(chóu chú)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C. 峥嵘(zhēng róng)箴言(zhēn yán)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D. 峥嵘(zhēng róng)踌躇(chóu chú)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B. 由于他刻苦学习,因此成绩优秀。
C. 这篇文章的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好文章。
D. 我们要注意防止不再发生类似错误。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B. 《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C. 《西游记》是清代作家吴承恩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D. 《三国演义》是明代作家罗贯中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5. 下列诗句中,属于抒情诗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指_________。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加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残酷(cán kù)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 xīn)雕梁画栋(diāo liánghuà dòng)B. 混沌(hùn dùn)豁然开朗(huò rán kāi lǎng)蹑手蹑脚(niè shǒu niè jiǎo)C. 恣睢(zì suī)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D. 奇蹟(qí jì)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雕虫小技(diāo chóngxiǎo j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B. 他的演讲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使在场的每个人都深受感动。
C.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但也有人批评其作品过于商业化。
D. 我们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这次考试取得了满分,真是名副其实的“学霸”。
B. 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境界。
C. 这位科学家在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被誉为“科研界的黑马”。
D. 她的歌声如天籁之音,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他的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让人如痴如醉。
B.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C. 她的表演技巧高超,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D. 他的解题思路清晰,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喜欢音乐、文学、绘画等艺术形式。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复习试题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复习试题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复习试题【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复习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
从基本框架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第一,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
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
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到至善。
礼仪表现出善良的人性,雍容大度的仪态,彬彬有礼的行为,庄重诚敬的仪式,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善良宽容的心灵。
第二,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
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为和”的价值追求。
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
礼仪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行为规范,礼让包含对自我的克制,对他人的理解,体现以礼待人的尊重,乐群贵和的美德。
第三,追求秩序的价值观念。
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国无礼则不宁”。
孔子以礼为基础,提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
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
然而,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就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
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礼仪文化教育的优势,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礼仪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礼仪文化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2023届高一语文上册期末专项训练(含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作为自己的名片的门联,人一看就知道院子主人是干什么的,也是北京门联的一个特点、一种功能。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贵)、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
再次,②。自动驾驶不仅涉及汽车产品本身,还需要车、网、路、云一体化协同发展。尽管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也属于领先水平,但投资周期长、投资额度大等问题还是影响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
最后,③。自动驾驶汽车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信息采集装置,在自动驾驶过程中,很多信息会被上传至云端保存。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规范,很多敏感的信息外泄可能会造成国家战略安全问题。
20.《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夸张直接描写天姥山的高峻的诗句是“,”。
2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描写天姥山上的天气和环境,渲染了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仙人出场做了铺垫。
2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和“”令人叹为观止。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1.7.22)
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复习2姓名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5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深邃.suì漫溯. shuò忤.视wǔ颓圮.pǐB. 百舸.gě寥.廓liáo 峥嵘..zhēng róng 青荇.xìngC. 浪遏.è淬.火cuì叫嚣.xiāo 河畔.bànD. 残羹.gēng 长篙.hāo 拊心fǔ变徵.zhǐ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
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
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
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A、扣人心弦 B.怨声载道 C.义无反顾 D、怒形于色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历度有待加强。
B、1984年12月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
12月31日,南极洲上第一次飘起了五星红旗。
C、为了防止这次大检查不走过场,中央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财务检查中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
D、中国现代诗歌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
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儒家打劫传统之说纯属骇人听闻....,哗众取宠。
儒学是三代传统的传承者,孔子是这一传承中的关键人物,王夫之“法备于三王,道著于孔子”是对孔子与儒、儒与传统关系的最佳诠释。
B.提高英语写作水平非一朝一夕之功。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考生不可能在写作上花费过多的时间。
为了顺利通过考试,考生们需要寻找一条终南捷径....,以在最短的时问内获得最大的收益。
C.到后来大少爷死了,更是冷一顿、热一顿,甚至有不能下箸的时候,少奶奶却从来没有半句怨言,安之若素....。
D.陈云林访台,增进了两岸同胞的了解,虽有海峡阻隔,但两岸一衣带水....,同为炎黄子孙的骨肉亲情是任何力量也阻隔不断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地表水冻结,动物渴死,植物冻死,人类将面临水源、食物、燃料,黑暗、疾病、强辐射损伤和空气严重污染等灾害将伴随着人类。
1B.文化的流动有其自主性,非人力可控,异质文化间的碰撞、接触也往往会涌现出本土文化的韧度和张力。
C.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到,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才会有。
D.生命教育,简言之,就是关爱生命的教育。
它在各国多是由于中小学生吸毒、自杀、伤人等直接危害生命健康事件的增多而提出的。
二、(18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5—6题。
(一)《荷塘月色》选段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二)《故都的秋》选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三)《囚绿记》选段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
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漂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6.选出对节选的三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文段(一)写荷塘四周的冷清之境。
该文段的顺序是先写看到的,后写听到的,突出了荷塘周围阴暗迷蒙的特点。
虽然也有冷清,但更多的是写它的热闹。
作者的感情也由淡淡的喜悦转为淡淡的哀愁。
B.文段(二)写槐蕊。
作者借助“槐蕊”写出秋的“寂静”。
无声无息的槐蕊夜里悄然而落,“铺得满地”,给人静寂的感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几句,突出了秋的清;“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抒发了悲秋之感,紧扣了“悲凉”。
3 C .文段(三)写享受房间的绿色。
先用类比的手法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然后观赏常春藤伸须展叶、变青变老、雨中摆舞,“我”感到慰安与希望。
作者这种爱绿的痴情也为后来的“囚绿”作铺垫。
D .三段文字都通过形象的画面或是具体的行动展示了抒情主人公的此时此地的精神,文段(一)和文段(二)写得较为含蓄,而文段(三)则显得率直。
7.下面是就表现方法对上述三个选段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巧妙地将情感融入到景物的描写中,借用景物来抒发感情、描绘心态是三个文段的共同特点。
当作者借用景物作为抒情对象时,景物因情感而形成了美的意境,而情感透过景物直达人心,含蓄而隽永。
B .文段(一)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那“阴阴的”树色、“隐隐约约的”远山和如“渴睡人的眼”的路灯无一不是作者此时精神状态的投射。
尤其是耳边传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蝉声和蛙声使作者感到无形的孤独和寂寞。
C .文段(二)以落寞的悲凉的笔调来颂秋的,通过渲染来刻画秋。
作者借北国槐树,渲染了寂静的气氛,突出了“静”。
那槐树的落蕊等,既是对北平之秋的客观描绘,又是作者当时心情反应。
D .文段(三)直抒胸臆,运用比喻、夸张、通感等手法抒写了对常春藤的喜爱。
作者喜欢绿,把绿看作是生命力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和快乐的象征。
8.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9.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③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④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⑤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⑥常在于险远..⑦火尚足以明.也 ⑧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A .①③⑦ B .①⑤⑥ C .④⑤⑧ D .②④⑥10.辨析下面的多义词,选出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
①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地。
②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逆:预料。
③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徂:往。
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当:面对着。
A . ①与山僧饭讫.而去 讫:完。
②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渠:他。
③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分离。
④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存放。
B . ①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偕:共同。
②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详:详知。
③感慨系.之矣 系:系住。
④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赍:带着。
C . ①謇朝谇而夕替. 替:替代。
②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阔: 离别。
③未尝不临.文嗟悼 临:面对。
④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即:就是。
D .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A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 B .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C .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D .三、文言文阅读(一)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购.之金千斤购:重金征求。
B攀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眼泪。
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刻毒。
12、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伏尸而.哭②图穷而.匕首见③丹不忍以.己之私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A.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13、句式类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C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茅屋为秋风所破。
14、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荆轲:粗犷豪迈,沉着勇敢,见义勇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千载以下,还令人感到凛然而有生气。
行刺秦王虽然失败,但他那种刚毅不屈、慷慨赴难的精神,千秋万载令人感奋。
B.太子丹:性格软弱,缺少勇敢的反抗精神,燕国弱小无力抵御秦国的侵略,只能采取行刺的办法。
C.樊於期:身为秦将,但因得罪秦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逃亡燕国。
他对秦国之恨,是刻骨铭心的。
但是为了报仇,能不能献出自己的头,这确是一个考验。
樊将军为解燕国之患,为报自己之仇,毅然决然自刎。
不失为一个反抗强暴的英雄(二)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