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8强夯作业指导书

8强夯作业指导书

1 编制依据及原则1.1 编制依据⑴设计图纸。

⑵《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⑶《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⑷GB/T19001--2000质量标准体系、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7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

1.2 编制原则积极响应和遵守业主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的规定及公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施工合同协议条款内容。

安全无事故,执行GB/T19001标准。

确保质量第一,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

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的优势,综合管理,合理调配,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安排各项施工程序,运用网络技术,组织连续、均衡、紧凑有序地施工。

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先进施工机械、先进的施工工艺为原则。

文明施工,重视环保,珍惜土地,合理利用。

严格执行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整个施工过程中以保护自然生态、施工环境、创建文明标准工地的原则。

以确保水土保持、保护地下管线和既有构筑物且减少扰民、公共交通配合的原则指导施工,切实维护建设单位及地方群众的利益。

执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心职工健康安全。

1.3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冲沟高填方路基强夯试验段施工。

2 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本标段为国道209线和林格尔至清水河一级公路路基工程第七合同段,主线起讫里程为K106+700-K109+000;终点接旧209国道改造段里程为K109+000-K109+791.25;清水河连接线里程为K0+000-K1+640。

本项目地处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带,区域地貌属丘陵沟壑地貌,地形起伏多变,由于多年洪水冲刷及地表水的渗漏,冲沟发育,沟型多呈V字型,沟深在20-50米之间,沟底宽度10-30米不等,两侧坡面陡峻。

本标段冲沟高填方路基共三段:主线K108+389-K108+453、K108+576-K108+673、清水河连接线K0+530-K0+575,总长度为216米,路基中心最大填高22.4m,最大边坡高度37.9m。

强夯作业指导书

强夯作业指导书

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天津至秦皇岛客运专线Ⅲ标段(电化局段)强夯地基处理工程。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2.1.1熟悉图纸,做好施工图会审工作,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2.1.2绘制桩位布置图,对桩位进行编号。

2.1.3对上道工序进行验收: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监理报验。

2.2外业技术准备2.2.1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做排水沟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每隔150m设一处集水井长1m、宽1m、深1m。

2.2.2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2.2.3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3.技术要求3.1.1单击夯击能量:根据设计要求已进行试夯,由试夯总结确定点夯夯击能为3000 KN〃m,满夯夯击能为1000 KN〃m;3.1.2强夯影响深度满足设计要求;3.1.3夯锤落距确定:锤重按下式初步确定:影响深度=系数×(锤重×落距)1/2,落距根据单击夯击能和锤重确定,即锤重(kN)×落距(m )=单击夯击能(kN〃m)。

3.1.4夯击遍数的确定夯击遍数为5遍。

第一、第二、第三遍为点夯,采用跳夯法,第四、第五遍为满夯。

3.1.5夯击次数确定点夯:点夯一般8~15击,同时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

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4)满夯为3击。

3.1.6夯击点的布置:夯点间距:点夯3.5m,正方形布点;满夯四点中心搭夯一点。

夯点布置见下图。

3.1.7夯击间隔时间:黏性土地基每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少于3~4周,砂类土、碎石类土地基每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少于5天。

3.1.8强夯地基加固处理范围:路基基底及路基坡脚外3m范围。

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

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

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
1强夯参数选定
8、每夯击一遍完成后,将场地整平,同时测量整平后的标高。

一遍夯击时,应重新布置夯击点位。

最后一遍夯击(满夯)后的场地
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9、最后一遍满夯,应采用低能量对已夯击场地进行全面积的夯
夯有效加固深度不应小于3.0m,夯印彼此搭接部分不应小于锤底面积1/5。

10、质量检测:强夯施工结束3~4周后,对地基进行标准贯入试
检验地基强度是否达到设计强度:标贯击数修正后的N ≥1.2MPa,砂类土Ps≥5.0MPa。

检验点数量每加固3000m ²布置
中6个标准贯入试验点,3个静力触探点,3个载荷试验点。

若检测结
设计要求时,应采取补夯措施,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11、强夯施工前,必须核查强夯对施工场坪周围的建筑物工程是
响,如存在不良影响,必须采取隔震、防震措施,确保周围建筑物的
一般安全距离为30~50m;当强夯施工附近存在桥涵等构筑物、复合
桩时,应先进行强夯施工后,方可进行相关构筑物及其他地基加固措
工。

12、强夯施工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土石飞溅伤人;采取洒水防止污染。

13、本图尺寸均以米计。

x 第三遍夯击点第二遍夯击点第一遍夯击点。

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

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

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XXXXX工程路基工程软基处理强夯施工。

2编制依据:2.1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2.2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2017)2.3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2.4 《北京至秦皇岛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细则-路基工程》2.5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18年版下册)2.6 XXXXXX设计图纸2.7 XXXXXX施工招标文件(项目专用文件-第三卷技术规范)3技术要求:1.1 路基基底处理1.1.1 强夯采用主夯、副夯、全幅满夯的次序进行,共夯击五遍,顺序为主夯-副夯-主夯-副夯-满夯。

处理范围在每侧路基坡脚外2m,强夯前先清表20cm后填碎石土30cm,压实后再进行强夯。

1.1.2 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在现场选择代表性夯点进行试夯,以取得相应的技术参数以指导施工。

主夯点、副夯点均为正方形布置(每四个主夯点正中夹一副夯点),软弱土深度不大于5米时,夯击能采用2000KN.m,深度大于5米时,夯击能3000KN.m,夯点间距5.0m,各夯击两遍,满夯夯击能为IOooKN.m,夯击一遍。

单点击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

并满足:a.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50mm,b.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c.不应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1.2 填方高度大于4m路基1.2.1 强夯法施工前先做试验试施工,以确定夯击参数,夯击能采用1000KN.m,夯击遍数3遍。

主夯点、副夯点均为正方形布置(每四个主夯点正中夹一副夯点),夯点间距4m,主副夯之间间隔时间根据土质经试验确定。

主副夯完成后进行全幅满夯,采用夯印彼此搭接1/4,满宽点夯击一次,夯击能1000KN.m o1.2.2 强夯机型号根据压实度、空隙率选用,强夯机选用还要满足:A、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B、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强夯的作业指导书

强夯的作业指导书

目录1.适用范围................................................................ - 1 - 2.编制依据................................................................ - 1 - 3.施工准备................................................................ - 1 -3.1技术准备 (1)3.2物资设备准备 (2)3.3劳动力准备 (2)4.施工方法................................................................. - 2 -4.1主要技术标准 (2)4.2施工工艺流程 (4)4.3.基面处理 (5)4.4.强夯施工 (5)4.5.施工注意事项 (6)5.质量控制及检验........................................................... - 7 -5.1.基本要求 (7)5.2.外观鉴定 (7)5.3.检查项目 (7)5.4.质量记录 (8)6.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8 -6.1.质量目标 (8)6.2.工程质量创优计划 (8)6.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责任制 (10)6.4.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质量管理职责 (10)6.5.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12)6.6.质量保证措施 (12)7.雨季施工................................................................ - 12 -8.安全保证措施............................................................ - 13 -9.文明施工组织措施........................................................ - 14 -10.环保措施............................................................... - 15 -11.现场施工管理........................................................... - 15 -11.1.现场技术管理 (15)11.2.施工调度 (16)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西宁南绕城公路工程第十合同段(起止里程为K43+600~K48+000)内所有强夯施工。

强夯作业指导书

强夯作业指导书

强夯作业指导书各道路施工队、强夯处理施工队:睢宁二合同段强夯处理地基工作即将全面展开,现对强夯处理地基施工作一统一要求和施工指导,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请各施工队遵照执行。

1、技术准备(1)在已通过验收的碎石垫层上测放中线、边线,测量高程。

(2)按设计文件布设夯点,采用正方形布置,绘制夯点布置图。

主、副夯时,夯击能分别为1500KN〃m、2000KN〃m和2500KN〃m三种,对应的夯点间距分别为3.5m、4.0m和4.5m。

满夯时,夯点彼此搭接四分之一。

2、机械准备(1)选用起重能力大于锤重1.5倍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以满足提升要求。

(2)选用16~20吨,底面积4~5m2的平底锤及相应的脱钩器。

(3)夯击能按自由落距进行调整。

c、安全保障(1)指定专职安全员,建立安全管理网络,现场安全负责人。

(2)制定安全施工条例。

(3)组织岗位人员安全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3、试夯在正式施工前选择一段50m长的路段作为试夯路段,以检验原设计参数,指导大面积施工。

(1)试夯的目的:对原设计参数进行检验和修正,指导大面积施工。

(2)试夯准备:a.组织现场各类施工人员学习有关施工规范,该段设计图纸及业主代表的要求。

b.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c.按施工规范及设计图纸要求铺设碎石垫层。

d.认真测放夯点并明确标识,层层检查验收。

e.安装调试起重机、龙门架、检查起重机具及吊钩。

f.准备各类测量工具,如:经纬仪、水准仪、钢尺、记录纸等。

g.人员安排:施工队长1人,技术监督员1人,节车司机1人,机电工1人,测量人员2人,起重工2人。

h.报请业主代表、监理等有关人员到现场监督。

(3)夯前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

(4)夯中进行夯沉量、孔隙水压力及地下水位观测。

(5)夯后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

4、强夯施工(1)主夯1)在已布设夯点的碎石垫层上吊车就位,按设计夯击能校正夯锤落距。

2)夯击时,夯击点中心位移偏差应小于50mm,当夯坑底倾斜大于30o时,应将坑底填平后再进行夯击。

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

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

重锤夯实地基加固施工作业指导书1. 目的明确强夯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强夯作业施工。

2. 编制依据《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3. 适用范围适用于适用于新建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段DK247+173.41〜DK257+366.03重锤夯实地基加固施工。

4.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4.1施工准备⑴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作排水沟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⑵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⑶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⑷施工前应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工艺性试夯试验。

通过强夯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有关工艺参数。

4.2施工工艺4.2.1 确定施工参数⑴机械设备的确定强夯施工采用25t以上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

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夯锤锤重及夯锤底面面积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的单击夯击能确定。

夯锤底面采用圆形,对于粘性土、砂质土、碎石土,锤底面积为3-6 〃,对于淤泥及淤泥质砂等,锤底面积大于等于6川。

夯锤中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

自动脱钩采用开钩法或用付卷筒开钩。

⑵夯锤落距确定锤重按下式初步确定:影响深度二系数x(锤重x落距)1/2,落距根据单击夯击能和锤重确定,即锤重(kN)x落距(m )=单击夯击能(kN〃m⑶夯击遍数的确定夯击遍数设计为2〜3遍,具体工程根据消除黄土地基湿陷性的要求,以试验结果确定。

一般第I遍隔1点跳夯,第H遍补第I遍空隙,第皿遍补I、H遍空隙,点夯完成后,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达到锤印彼此搭接。

强夯的作业指导书

强夯的作业指导书

强夯的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强夯技术应用和操作指南一、引言强夯技术是一种地基处理方法,通过使用重锤或者振动锤将能量传递到地下,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承载力。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关于强夯技术应用和操作的详细指导,包括工作原理、设备要求、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等。

二、工作原理强夯技术通过在地面上使用重锤或者振动锤施加冲击或者振动力,将能量传递到地下。

这种能量传递会导致土壤颗粒的重新罗列和压实,从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承载力。

强夯可用于改善土壤的密实度、抗剪强度和液化抗性等。

三、设备要求1. 强夯机:选择合适的强夯机,根据工程要求确定其冲击力或者振动力。

2. 检测设备:使用合适的设备对强夯施工先后的土壤进行测试,以确保施工效果。

四、操作步骤1. 地面准备:a. 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没有障碍物。

b. 根据设计要求,测量和标记强夯点的位置。

2. 强夯机设置:a. 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冲击力或者振动力。

b. 检查强夯机的工作状态和安全装置。

3. 强夯施工:a. 将强夯机移至第一个强夯点。

b. 将重锤或者振动锤放置在强夯机上,并将其对准强夯点。

c. 根据设备要求,启动强夯机,并按照预定的冲击或者振动次数进行操作。

d. 挪移强夯机到下一个强夯点,重复步骤c,直到完成整个施工区域的强夯。

4. 施工质量控制:a. 使用检测设备对施工先后的土壤进行测试,记录相关数据。

b. 根据测试结果,评估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五、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关证书。

2.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

3. 在操作强夯机时,必须确保周围没有其他人员。

4. 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以提醒他人注意安全。

5. 定期检查和维护强夯机,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安全性能。

六、总结本作业指导书提供了关于强夯技术应用和操作的详细指导,涵盖了工作原理、设备要求、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在实际施工中,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并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

强夯地基作业指导书

强夯地基作业指导书

强夯地基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为了使强夯地基施工作业流程规范化并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特制定本作业标准。

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实施的房建工程强夯地基作业过程控制。

3 术语定义无4 职责4.1起重机司机负责起重机的日常维护、保养,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4.2测量组负责夯点的放样及夯沉量的测设。

4.3现场技术员统计各夯点的夯击次数及根据夯沉量判断是否终夯。

4.4现场安全员负责现场警戒设臵、安全标示标语设臵等,做好现场安全防护。

5 作业流程图6 作业标准6.1准备阶段6.1.1强夯图纸会审与交底:为正确领会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设计内容,应在开工前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并组织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发现疑问及时和设计方取得联系。

6.1.2施工、检测方案编审交底6.1.2.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工程的施工进行总体策划,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及施工要点,施工质量受控措施,做好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合理调度计划,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工程特点及进度要求,制定针对性强,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6.1.2.2根据设计要求,编制有关施工、检测专项方案,并按规定程序进行报审,在相应作业前对相关人员进行交底,完善有关签字确认手续。

6.1.3强夯范围确定6.1.3.1强夯加固范围应根据设计文件确定,设计文件没有规定的,应按相应的标准确定的一般要求,并经设计确认后执行。

6.1.3.2一般情况下,强夯范围比加固地基的长度L和宽度B各大出加固深度H,即强夯范围为(L+H)×(B+H)。

6.1.3.3加固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种类和重要性等因素考虑,例如为保持边坡稳定应考虑加固到最危险的滑弧范围处。

6.1.4障碍物清理拆除6.1.4.1对确定的强夯作业区域及其影响范围的地下管线、临近建筑物等进行普查,确定相应的清理或防护措施,对有关障碍物应予以清理拆除。

6.1.4.2清除地下管线、树根等障碍物,埋深大于2/3处理厚度的地下坑穴应事先处理,埋深较浅的地下坑穴及局部松软地基,应在地面作出明显标记,施工时应注意加强夯击。

强夯及重锤夯实施工作业指导书

强夯及重锤夯实施工作业指导书

××铁路×标段路基工程编号: ××××强夯及重锤夯实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XXXX年XX月XX日发布 XXXX年XX月XX日实施XX铁路路基工程强夯及重锤夯实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XX普速铁路X标段路基工程强夯及重锤夯实的施工。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2.1.1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尺寸,落距控制手段,排水设施及被夯地基的土质。

2.1.2查找施工规范,初步明确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形成技术交底,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培训。

2.2 外业技术准备2.2.1施工中应检查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

2.2.2 施工结束后,检查被夯地基的强度并进行承载力检验。

检测单位必须具有相应资质资格。

其检验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3技术要求强夯法加固地基,一定要根据现场的地质条件和工程的使用要求,正确的选用强夯参数,才能达到经济有效的目的。

正式施工前,需进行强夯试验段确定相关参数。

强夯参数包括:加固深度(或影响深度)、单点夯击能、最佳夯击能、夯击遍数、相邻两次夯击遍数的间歇时间、加固范围和夯点布置等。

3.1 加固深度的确定影响加固深度的因素很多,有锤重、落距、地基土性质、不同土层的厚度和埋藏顺序、地下水位等。

我国学者根据前人的研究和大量的试验,提出了有效的加固深度修正公式:D=K(WH/10)1/2(1)式中:D为有效加固深度,m;K为修正系数,K的变化范围一般为0.5~0.8,比如软土取0.5,黄土为0.34~0.5;W为锤重,kN;H为落距(锤底至起夯面距离),m。

3.2 夯击能3.2.1 单点夯击能等于锤重乘以落距,一般根据加固土层的厚度以及选用吊机的大小来确定,采用如下公式:E=W·h (2)式中:W为锤重,kN;h为落距,m。

国内常选用的锤重为80~250kN,个别达400kN,落距为8~25m。

强夯作业指导书

强夯作业指导书

新建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路基工程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1、目的明确强夯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强夯作业施工。

2、编制依据《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新建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路基工程设计图》《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有关标准文件》3、适用范围新建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路基工程强夯施工。

4、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4.1施工准备⑴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

⑵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⑶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

⑷施工前应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工艺性试夯试验。

通过强夯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有关工艺参数。

4.2施工工艺4.2.1确定施工参数⑴机械设备的确定强夯施工采用15t以上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

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夯锤锤重及夯锤底面面积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的单击夯击能确定。

夯锤底面采用圆形,夯锤中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

自动脱钩采用开钩法或用付卷筒开钩。

⑵夯锤落距确定锤重按下式初步确定:影响深度=系数×(锤重×落距)1/2,落距根据单击夯击能和锤重确定,即锤重(kN)×落距(m )=单击夯击能(kN·m)⑶夯击遍数的确定夯击遍数设计为3遍,具体工程根据试验结果确定。

一般第Ⅰ遍隔1点跳夯,第Ⅱ遍补第Ⅰ遍空隙,第Ⅲ遍补Ⅰ、Ⅱ遍空隙,点夯完成后,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达到锤印彼此搭接。

⑷夯击次数确定强夯施工每一遍内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一般为8-15次)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同时满足: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使起锤困难这三个条件,且以使土体竖向压缩最大而侧向位移最小为原则。

4.1.18强夯地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4.1.18强夯地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强夯地基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承揽的强夯地基施工。

2施工准备2.1机具准备2.1.1夯锤用钢板作外壳,内部焊接钢筋骨架后浇筑C30混凝土,或用钢板作成组合成的夯锤,以便于使用和运输(图1)1-30mm厚钢板底板;2-18mm厚钢板外壳;3-6×Ф159mm钢管;4-水平钢筋网片Ф16@200mm;5-钢筋骨架Ф14@200mm;6-Ф50mm吊环;7-C30混凝土夯锤中设置6个直径为159mm上下贯通的排气孔,以利空气迅速排走,减小起锤时,锤底与土面间形成真空产生的强吸附力和夯锤下落时的空气阻力,以保证夯击能的有效性。

2.1.2起重设备作用重心低,稳定性好,行走方便的履带式起重机(带摩擦离合器)。

2.1.3脱钩装置脱钩器由吊环、耳板、销环、吊钩等组成,系由钢板焊接而成。

拉绳一端固定在销炳上,另一端穿过转向滑轮,固定在悬臂杆底部横轴上,当夯锤起吊到要求高度,升钩拉绳随即拉开销炳,脱钩装置开启,夯锤便自动脱钩下落,同时可控制每次夯击落距一致,可自动复位,使用灵活方便,也较可靠安全。

1-吊环;2-耳板;3-销吊轴辊;4-销柄;5-拉绳2.1.4锚系设备当起重机起吊夯锤时,为防止夯锤突然脱钩使起重臂后倾和减少对臂杆的振动,应用T1-100型推土机一台设在起重机的前方作地锚,在起重机臂杆的顶部与推土机之间用两根钢丝绳连系锚定。

钢丝绳与地面的夹角不大于30º,推土机还可用于夯完后作表土推平、压实等附助工作。

2.2作业条件2.2.1熟悉施工图纸,理解设计意图,掌握各项参数,现场实地考察,定位放线。

2.2.2制定施工方案和确定强夯参数。

2.2.3选择检验区作强夯试验。

2.2.4场地整平,修筑机械设备进出场道路,使有足够的净空高度、宽度、路面强度和转弯半径。

填土区应清除表层腐植土、草根等,场地整平时,应在强夯范围内预留夯沉量需要的土厚。

2.3施工技术参数2.3.1锤重与落距锤重M(t)与落距H(m)是影响夯击能和加固深度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决定每一击的夯击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夯桩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强夯桩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施工范围的强夯桩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施工前应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工艺性试夯试验。

通过强夯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有关工艺参数。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每个连续施工区段为一个完整的作业区,根据强夯量大小配备一定数量的强夯机械。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试桩→确定工艺→测量放样→夯击→检验验收4.2 工艺流程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5.1.1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作排水沟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5.1.2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5.1.3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5.1.4施工前应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工艺性试夯试验。

通过强夯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有关工艺参数。

5.2施工工艺5.2.1确定施工参数5.2.1.1机械设备的确定强夯施工采用25t以上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

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夯锤锤重及夯锤底面面积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的单击夯击能确定。

夯锤底面采用圆形,对于粘性土、砂质土、碎石土,锤底面积为3-6㎡,对于淤泥及淤泥质砂等,锤底面积大于等于6㎡。

夯锤中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

自动脱钩采用开钩法或用付卷筒开钩。

5.2.1.2夯锤落距确定锤重按下式初步确定:影响深度=系数×(锤重×落距)1/2,落距根据单击夯击能和锤重确定,即锤重(kN)×落距(m )=单击夯击能(kN·m)5.2.1.3夯击遍数的确定夯击遍数设计为2~3遍,具体工程根据消除黄土地基湿陷性的要求,以试验结果确定。

一般第Ⅰ遍隔1点跳夯,第Ⅱ遍补第Ⅰ遍空隙,第Ⅲ遍补Ⅰ、Ⅱ遍空隙,点夯完成后,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达到锤印彼此搭接。

5.2.1.4夯击次数确定强夯施工每一遍内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一般为5-15次)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同时满足: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kN·m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能量大于4000kN·m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使起锤困难这三个条件,且以使土体竖向压缩最大而侧向位移最小为原则。

每个夯击点安排专人检查和记录击数,保证强夯质量。

5.2.1.5夯击点的布置夯击点布置与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梅花形或正方形布置。

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1.2~2.2倍。

5.2.1.6夯击遍数间隔时间确定具体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

凡是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夯坑周围出现较大隆起时,不能继续夯击,要等超孔隙水压力大部分消散后,再夯下一遍。

在一遍中若干夯击次数后出现上述情况,也要遵循这一要求,停止夯击,等超孔隙水压力大部分消散后,再夯下一遍。

一般黄土夯击间隔时间不少于7天,对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少于3~4周,具体间隔时间可根据工艺性试夯确定。

施工时首先保证夯击遍数间隔时间,并做详细记录,其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流水顺序,安排合理的流水节拍,力争使各区段间达到连续夯击。

杜绝间隔时间未到就强行施工现象,确保强夯质量。

夯击点布置图5.2.2强夯施工对夯击点依次夯击完成为第一遍强夯施工。

在第一遍强夯完成后,用推土机将场地推平,压路机碾压两遍后进行测量布置夯击点位置及水准测量。

第二次按设计选用已夯点间隙中间,依次补点夯击为第二遍,以下各遍均按设计在中间补点,最后一遍锤印彼此搭接,表面平整。

强夯施工按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以单夯夯击能、夯击遍数和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为施工控制数值,并采用试夯确定的地表平均沉降量控制。

对渗透性较差的细粒土,必要时应增加夯击遍数,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

满夯可采用轻锤或低落锤多次夯击,锤印搭接不小于1/4夯锤的直径。

6.劳动组织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点夯2遍平面布置示意图①、1为第一遍夯击击点 ②、2为第二遍夯击击点点夯3遍平面布置示意图①、1为第一遍夯击击点 ②、2为第二遍夯击击点 ③、3为第三遍夯击击点1111111112222131********32136.2施工人员应结合试验段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每个作业工地配备负责人1人,技术主管1人,工班长2人,技术员3人,专职安全员1人,材料员1人,均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

下设石料供应班,桩机配备数量根据工程量大小和进度要求确定。

每台桩机配备机长1人、质检员1人、兼职安全员1人,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

根据工程情况配备若干劳务工人,配备比例不大于1(正式职工):10(劳务工)。

其中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专兼职安全员必须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并可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工人。

7.材料要求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8.设备机具配置9.质量控制及检验工班在作业时,按照下列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质检员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检验。

9.1质量控制9.1.1按设计要求确定夯击路线,无规定时使相邻轴线的夯击间隔时间尽量拉长,特别是当土的含水量较高时。

9.1.2夯击时夯锤的气孔要畅通,夯锤落地时应基本水平。

9.1.3各夯点应放线定位,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漏夯应及时纠正。

强夯施工时应对每一夯击点的单夯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进行详细记录。

9.1.4强夯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

9.1.5强夯过程的记录及数据整理。

9.1.5.1每个夯点的夯坑深度、夯坑体积、夯坑四周隆起高度都须记录、整理。

9.1.5.2场地隆起和下沉记录,特别是邻近有建构筑物时。

9.1.5.3每遍夯击后场地的夯沉量、外部补充填料量的记录。

9.1.5.4附近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9.1.5.5满夯前应根据设计基底标高,考虑夯沉预留量并整平场地,使满夯后接近设计标高。

9.1.5.6记录最后2击的贯入度,看是否满足设计或试夯要求值。

9.2 质量检验9.2.1强夯处理夯击点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9.2.2低能量满夯的搭接不得小于四分之一夯锤直径。

检验数量: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9.2.3强夯加固地基的承载力和有效加固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9.2.3.1检验数量:施工结束7天后,对地基加固质量进行检验。

每一工点每3000m2抽样检验12点,其中:标准贯入试验6点,静力触探试验3点,荷载试验3点。

标准贯入和静力触探的检验标准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按设计规定的检验时间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荷载试验。

9.2.3.2在每500~1000m2面积内的各夯点之间任选一处,在有效加固深度内,每隔1m取1组土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土的干密度、压缩模量和湿陷系数,满足设计要求。

9.2.4强夯夯坑中心偏移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0.1D(D为夯锤直径)。

检验数量:检验总夯击点的10%。

检验方法:测量检查。

9.2.5强夯地基处理范围、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强夯地基处理范围、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10.安全及环保要求10.1安全要求10.1.1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

10.1.2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维修。

10.1.3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

10.1.4当风力大于5级时,应停止强夯作业,以防机械倾倒,保证安全。

10.1.5起吊夯锤保持匀速,不得高空长时间停留,严禁急升猛降防锤脱落。

停止作业时,将夯锤落至地面。

夯锤起吊后,臂杆和夯锤下及附近15m范围内严禁站人。

10.1.6强夯前应对起重机、滑轮组及脱钩器等全面检查,并进行试吊、试夯,一切正常方可强夯。

10.2环保要求强夯桩在施工中,容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为保护自然环境,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大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真正将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

10.2.1强夯施工产生的噪声不应大于《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界限》(GB12523)的规定,强夯场地与建筑物间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隔振或防振措施。

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震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减震措施。

一般即有建筑50m范围内不宜采用强夯措施。

当桥台附近,涵洞附近需进行强夯时,可先进行路基范围的强夯后,再施工桥台、涵洞。

10.2.2有建筑50m范围内不宜采用强夯措施。

10.2.3当桥台附近,涵洞附近需进行强夯时,可先进行路基范围的强夯后,再施工桥台、涵洞。

10.2.4当强夯与岩溶注浆同时采用时,应先进行强夯再进行注浆加固。

10.2.5干燥天气进行强夯时宜洒水降尘。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