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村建设标准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是指在农村地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旨在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目标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社区,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保护农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一、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意义1.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通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可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减少农业污染,保护水源、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培育农村新兴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3. 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通过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二、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1. 生态农业发展:推广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农业化学品的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2. 农村环境治理:加强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治理工作,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3. 农村生态修复: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措施,修复和保护农村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4. 农村文化传承:加强农村文化保护和传承,挖掘农村文化资源,提升农村文化的内涵和形象。
5. 乡村旅游开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利用农村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实施路径1.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财政投入,提供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支持和激励措施。
2.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组织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加强协调与合作。
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农民对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认识和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4. 推动产业发展:鼓励农民参与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促进农民增收。
5. 建立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工作的落实和效果的达到。
文明村标准条件
文明村标准条件1、领导班子健全有力。
村两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
村级组织健全,村委会成员依法选举产生,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融洽。
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
村务管理制度健全、规范有序,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领导班子廉洁自律,团结务实,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
高度重视文明和谐创建工作,把创建文明村摆在重要位置,文明信用户、星级文明户、文明一条街、文明生态村等创建活动普遍开展,群众参与率高。
文明村创建工作有组织、有规划、有投入,创建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2、基础设施配套有序。
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村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村庄建设规划科学合理,村容村貌整洁有序,主要街道硬化、绿化、美化。
道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水、改厕、改厨工作扎实有效,90%以上的农户用上自来水,安全卫生饮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污水有序排放。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村街道路的日常维护、环境卫生的清洁保持、公共设施的管理使用、花草树木的栽培养护,做到制度完善,责任明确,管理有序。
3、社会秩序和谐安定。
经常对农民进行民主法制教育,村民遵纪守法意识强。
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无刑事案件,无影响恶劣的村民纠纷,无黑恶势力,无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无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治保、调解组织制度健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并能够认真执行。
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机制,村内和谐稳定,无造成重大影响的不稳定事件,无越级上访或集体上访事件。
积极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农民养老和医疗保障达到先进水平,“五保户”供养率达到100%。
4、科教文卫协调发展。
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所属学校、幼儿园和托儿所的教学设施齐全,师资队伍合格。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学龄前儿童入园率达到90%。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1.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2. 注重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的有机结合,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生态安全协同发展。
3. 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动乡村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4.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二、重点任务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a. 设立农田水利综合治理项目,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农田水利保护。
b. 推行生态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c. 加强农田土壤保护,提升土壤质量,推动有机农业发展。
d. 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2. 优化产业结构a. 发展绿色农业,推动高效节水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等产业发展。
b. 支持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发展农村产业,提升农民收入。
c. 鼓励农村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农村经济结构优化。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a.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b. 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c. 推动农村住房保障和安全环保建设,加强危房改造和农村环保设施建设。
4. 促进农村社会进步a. 加强农村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产业。
b. 推动农村教育公平发展,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c.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d.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和社会治理。
三、推进措施1.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任务。
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参与度。
3. 加强技术支撑和人才培养,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生态保护技术。
4. 建立健全监测评估和考核激励机制,切实推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取得实效。
美丽乡村示范村标准
美丽乡村示范村标准美丽乡村示范村是指在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乡村,是农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载体和窗口。
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为了规范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建设标准,制定以下标准:一、生态环境标准。
1. 乡村环境整洁,村庄内外无垃圾堆放,道路、河道、田间地头无乱堆乱放现象。
2. 乡村生态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建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3. 乡村水源清洁,无污染源,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经济发展标准。
1. 乡村产业多元化,农业生产方式科学化,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农民收入稳定增加。
2. 建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便利农民生产生活。
3.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三、社会文化标准。
1. 乡村教育资源充足,学校设施完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
2. 乡村医疗卫生条件良好,医疗设施完备,医疗服务覆盖面广,健康教育普及率高。
3. 乡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设有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乡风文明标准。
1. 村民道德素质高,文明乡风浓厚,村民遵纪守法,社会和谐稳定。
2. 村民自治意识强,村民自治组织健全,村民自治管理规范。
3. 乡村民风淳朴,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
五、村容村貌标准。
1. 村庄建筑风格统一,建筑外观整洁美观,村庄整体风貌和谐统一。
2. 村庄道路宽敞平整,交通便利,交通安全设施完备。
3. 村庄绿化覆盖率高,花草树木种植有序,村庄整体绿化美观。
六、村民生活标准。
1. 村民居住环境整洁舒适,住房建筑结构安全,居住条件良好。
2. 村民生活设施完善,包括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备。
3. 村民生活便利,购物、医疗、教育等服务设施齐全,生活质量提高。
七、安全保障标准。
1. 村庄安全设施完善,消防、防汛、防灾等安全设施齐全。
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第7部分:评价
3
DB37/T 2737.7—2016
表A.1 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评价指标表(续)
序号
评价内容
9
10 11 12 13 14 三、村容环境
(280 分) 15 16 17
18
19 20
房屋建设 (30 分)
村容维护 (30 分)
环境卫生 (70 分)
评价指标及分值
分值
村庄房屋建设具有整体特色风格(10 分),村庄房屋布局科学合理(5 分), 外墙整洁美观,热水器、空调等设施安装规范(5 分),无危房和影响景观的 30 棚舍、残破或倒塌的墙体(5 分),无乱搭乱建现象(5 分)。 村庄内干净整洁,宣传栏、广告牌等整洁有序,无乱贴乱画现象(5 分),生
(5 分),水产养殖废水达标排放(5 分)。
考核方式
备注
村内无池塘的,此项不扣分。
现场考查 随机抽查 10 户,按照达标比率计分。
以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
资料考查、 现场考查
1、农膜回收率(%)=农田回收薄膜 量(吨)/农田使用薄膜总量(吨) ×100 %; 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 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吨)/秸秆产 生总量(吨)×100 %。以相关部门 提供的数据为准。 1、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畜禽 粪便综合利用量(吨)/畜禽粪便总 量(吨)×100 %; 2、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无 害化处理的病死畜禽数量(吨)/病 死畜禽总量(吨)×100 %。以相关 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无畜禽水产养 殖的村,此项不扣分。
林草覆盖率(%)=林草地面积之和/ 全村土地总面积×100 %,以相关部 门提供的数据为准。
现场考查
4
序号 21 22 23 24 25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农村地区推进可持续发展、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一系列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
1. 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包括治理农村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推动农村环境质量的提升。
2. 推进生态农业:推动农村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鼓励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生态友好型农业。
加强农田水利、水资源管理,提高农田灌溉效率,保护农田生态系统。
3. 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开展湿地保护、荒漠化防治、森林资源保护等工作,推动农村地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4. 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如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农田径流净化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5. 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农村环境监管,确保环境质量符合标准。
6. 增强农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7. 加强农村环境教育和宣传:开展农村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强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通过以上内容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文明生态村建设标准
文明生态村建设标准文明生态村建设按照“五化、三实行、五堆、三提高、五有、三转变”的标准开展建设工作,基本标准为:(一)五化:即硬化:村主干道路全部硬化,村路道路硬化率达到90%,农户门前按统一标准进行建设,且排水渠配套齐备,自来水进户率达到90%;净化:柴草定点堆放。
畜禽圈养,无粪土、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建材堵街挡巷现象;绿化:农户房前院内栽有花草树木,村内街道、主干生产路、渠实行统一绿化,村内绿化覆盖率达到15%,田间林网面积达到耕地面积的5%,真正做到“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生态化:推广使用沼气,开展卫生改厕,沼气池建造、卫生改厕率达到70%,沼液、沼渣在农业生产上得到综合利用;环保化: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科学使用化肥、农药,使用总量分别减少50%,农业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
(二)三实行:即实行秸秆综合利用,通过直接还田、青贮、工业加工等途径,秸秆利用率达到70%;实行垃圾城市化管理,垃圾袋装,统一收集,定点堆放,统一清运,建立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实行对农业污染的综合治理。
(三)五推:即推行农业产业化,拉长农业产业链,年末主导产业产值中种植业较上年递增10%,养殖业较上年递增20%;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无公害产品、有机食品年生产量逐步提高;推行生态农业,积极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残留农药,应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有机肥、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达到村组耕地面积的50%;推行农业生产协会式管理,村有主导产业协会,且功能完备、运转正常,农产品推销通过协会实现与市场有效对接;推行农民培训计划,积极配合县乡两级开展农民职业技能的培训和其他各类专业技能证书的培训,证书获得总数占到劳动力总数的15%以上。
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劳务输出人数占到富余劳动力的80%以上。
(四)三提高:即农民群众的组织文化程度得到持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得到有效的提高,年均增长率达到10%左右;农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持续提高。
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为了推动水生态文明村建设发展,需要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对各个村庄的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本文就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进行探讨。
1.生态保护指标生态保护是水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水质状况、水源地生态保护、水土流失情况、山地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情况等。
2.资源利用指标资源利用是水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土地利用率、森林覆盖率等。
3.公共服务指标公共服务是村庄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道路、桥梁、排水系统、供水系统、垃圾处理设施等。
4.环境卫生指标环境卫生是村庄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影响着居民的健康与安全。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村庄垃圾处理情况、污水处理情况、卫生设施完备性等。
5.经济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是村庄建设的综合衡量标准之一,包括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开发等方面。
评价指标可包括村庄经济总量、农产品种植面积、乡村旅游收入等。
6.社会文化指标社会文化是村庄建设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包括文化教育、传统建筑保护、民俗风情等方面。
评价指标可包括村民文化活动、传统建筑保护情况、民族文化传承等。
依据以上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编制出详细的村庄建设评估表格,并对各个指标进行评价。
同时可以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村民,并通过相应的政策加以引导和支持,使村民们更好地重视水生态文明村建设。
评价结果也可以为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提供重要的检测数据,以评估村庄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在实际评价中,需要注意评价指标重要性的不同,应该为不同指标设置不同的权重,以便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出实际情况。
与此同时,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也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与修改,从而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引言: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是指在农村地区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成为了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内容。
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1.1 提高农村环境管理水平。
加大农村环境管理力度,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提高农村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2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推动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3 加强农村水资源保护。
加强农村水资源管理,推进农村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加大对农村水源地的保护力度,确保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二、发展绿色农业2.1 推广有机农业。
加大对有机农业的宣传力度,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2 发展循环农业。
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农民采用农业循环利用技术,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3 推进农村生态旅游。
发展农村生态旅游,通过农村旅游的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保护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
三、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3.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便利性。
3.2 发展农村社区服务。
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提供医疗、教育、文化等多样化的社区服务,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3.3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率,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
四、加强农村生态文明教育4.1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教育宣传。
加大农村生态文明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
5.乡风文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邻里和睦, 勤俭节约,反对迷信,社会治安良好,无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 件。历史文化名镇(村)、古街区、古建筑、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 乡镇政务公开、管理民主。
类别
序号
指标
7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 质达标率
8 生活污水处理率
9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生态良好
林草覆盖率
山区 10 丘陵区
平原区
11 河塘沟渠整治率 12 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
生活富裕 村风文明
13 农民人均纯收入
14
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比 例
15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16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的农户比例
—6—
(二)建设指标
表 2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建设指标表
类别
序号
指标
1
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食 品种植面积的比重
2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3 农用化肥施用强度
生产发展
4 农药施用强度
5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6 农膜回收率
7
畜禽养殖场(小区)粪便综 合利用率
8
应当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 业通过审核比例
9 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10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 标率
11 生活污水处理率
12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单位
%
折纯, 千克/公顷 折纯, 千克/公顷
% %
%
%
%
%
% %
指标值 ≥60 ≥0.6 <220 <2.5 ≥98 ≥90 100 100 100 100 ≥80 ≥95
文明生态村建设标准
文明生态村建设标准一、背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传统的农村建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因此,加强文明生态村建设,成为了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课题。
文明生态村建设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农村生活环境。
二、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标准。
1. 生态环境保护。
文明生态村建设首要任务是保护生态环境。
要建立健全的农村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对农村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修复,严格控制农村建设用地,保护耕地和水源地。
同时,要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 基础设施建设。
文明生态村建设需要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方面。
要建立健全的农村基础设施规划,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服务水平,确保农民生活便利和安全。
同时,要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在农村的应用,提升农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3. 农民生活水平提升。
文明生态村建设要关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
要加强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素质。
4. 农村经济发展。
文明生态村建设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加。
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型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农村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5. 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文明生态村建设要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
要推动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加强村民自治,促进村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增强农村社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三、结语。
文明生态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农民等各方共同努力。
农村绿色发展示范村建设标准
农村绿色发展示范村建设标准农村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的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下一个热门话题。
为了引领农村发展方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我国提出了农村绿色发展示范村建设标准。
下面就来具体探讨一下这些标准需要遵循的要点。
发展经济和生态并重农村绿色发展示范村建设标准中,首先要求是经济与生态平衡。
农村要实现绿色发展,必须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发展农村经济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要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创新科技,提高农产品质量农村绿色发展示范村建设标准中,还强调了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
农村要跟上时代步伐,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
只有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乡村振兴。
合理规划,打造宜居环境农村绿色发展示范村建设标准中,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规划合理的示范村,可以将村庄打造成为宜居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规划要考虑自然资源利用,村庄布局,环境卫生等多方面因素,确保村庄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农民提供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
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居民需求农村绿色发展示范村建设标准还要求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居民需求。
建设示范村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的完善,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
同时,要发展公共服务业,提供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加强乡村治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农村绿色发展示范村建设标准中,乡村治理是一个关键环节。
要建设示范村,必须加强乡村自治,培育乡村治理新型模式,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推动民主决策,保障居民权益,维护社会和谐。
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绿色发展示范村建设标准中,还强调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要实现绿色发展,传统农业已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要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休闲、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农村综合经济效益。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是指在农村地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一、生态环境保护1. 森林资源保护: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森林防火、防病虫害的力度,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水资源保护:建立健全农村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土地资源保护:强化农村土地规划和管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水土保持能力,加大耕地保护力度,防止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
4. 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农村生态系统保护,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二、农村生活环境改善1. 垃圾处理: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分类和处理制度,推广垃圾分类投放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2. 农村环境卫生: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提升农村卫生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农村垃圾清运和污水处理工作,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3. 农村道路建设: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农民出行便利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4. 农村饮水安全:加强农村饮水水源保护,改善农村饮水设施,提高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水平。
三、农村经济发展1. 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 农村产业发展:支持农村发展特色产业,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 乡村旅游发展: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4. 农村教育与文化建设:加大对农村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和文化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
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1.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农民参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考核指标及填报说明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考核指标及填报说明填报单位:
考核项目内容单位总数新增数
环比增减(%)
村庄内部道路硬化
率村庄总数个达到硬化标准的村庄个硬化道路里程公里
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覆盖
率规划社区数量
总数个
农村新型社区个
中心村社区个
基层村社区个
社区综合
服务中心
建设
农村新型社区
已建个
在建个
中心村社区
已建个
在建个
基层村社区
已建个
在建个覆盖率%
说明:
1、村庄是指城市规划区以外的行政村。
2、达到硬化标准的村庄,是指村庄主次道路街巷均以不同形式硬化、按要求建设排水沟渠并畅通、完全符合考核标准的村庄。
3、规划社区总数为农村新型社区、中心村社区、基层村社区之和。
4、农村新型社区,是指在规划引导下农村居民点集中建设,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完善、管理民主科学的农村新型聚落形态。
包括小城镇聚合型社区和村庄聚集型社区。
5、中心村社区,是指由若干行政村组成的,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较为齐全公共设施的农村社区。
6、基层村社区,是指规划保留的、按“一村一社区”管理的行政村。
7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覆盖率,是指已建农村新型社区、中心村社区、基层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之和除以规划社区总数。
8、环比增减,是指本季度比上季度增减百分比。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方案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乡村面临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农村传统文化衰退等问题,需要制定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方案,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二、总体目标1.实现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确保农村空气、水质、土壤的良好状态,打造宜居乡村。
2.推广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3.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4.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重点工作1.生态环境保护(1)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水利设施的覆盖率,改善农业用水环境。
(2)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资源。
(3)严控农村工业、畜禽养殖等污染源的排放,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和管理制度。
(4)加强农村垃圾处理和废水处理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2.绿色农业发展(1)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农业用水量。
(2)推动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
(3)加强农作物综合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
(4)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业,促进农民增收。
3.传承和保护农村优秀文化(1)建立农村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加强农村古建筑、传统手工艺等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2)推动乡村书院、茶楼、剪纸、传统音乐等农村文化活动的传承和发展。
(3)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和水平。
4.农民生活质量提升(1)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供电、供水、交通等公共服务。
(2)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增加农民贷款额度,支持农民创业和农业发展。
(3)鼓励农村科技创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4)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医疗、养老、教育等支持。
四、实施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农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2.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激励农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村居建设标准 (2)
生态文明村居建设标准一、基本条件1、创建工作有领导、有方案、有措施、有目标、有口号,创建机制完善。
领导高度重视创建工作,主要领导为创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完善生态文明的发展机制。
2、积极征求村民对村居环境的意见,在创建工作中整改解决。
3、积极开展生态文化建设,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知识和生态法律法规,组织开展生态科普活动,引导干部群众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强化生态法律和道德观念。
4、创建档案齐全,创建成效显著。
二、考核指标(一)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整治指标1、建有集中式住宅区的村居要建设生活污水集中式处理设施,并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
2、按照乡镇的统一规划,制定村居生活垃圾处理方案,完善生活垃圾收集设施,配有专门保洁人员,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3、对村居内主要道路和运输量较大道路进行硬化,路两侧进行了绿化,以减少道路扬尘。
4、对村居附近内有污水排入和垃圾堆存的小河沟进行综合治理。
5、积极推进“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建设和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解决村庄水污染问题。
(二)村容村貌和环境保护指标1、村内墙壁干净整洁,无乱涂乱画现象,无柴草、粪便沿街随便堆放现象。
河塘沟渠得到彻底整治,无明显漂浮物。
2、村内无污染企业和“土小”企业,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村头巷尾污染企业进入园区集中发展。
3、实现了“四个杜绝”,即:杜绝烟囱冒黑烟、杜绝粉尘扬尘、杜绝化工异味、杜绝私拉乱倒偷排偷放。
4、对村居内的畜禽养殖场进行整治,养殖污染物达标排放。
5、村头巷尾无生活垃圾堆存现象。
(三)环境管理指标1、村中有专门的保洁队伍,对垃圾进行及时清理。
2、鼓励和引导农民生产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
3、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引导居民燃用沼气等清洁能源。
高度重视秸秆禁烧工作,无随意焚烧秸秆现象。
4、加强村居绿化,对家前屋后进行绿化,充分利用村庄中的住宅四周、公共绿地、闲置土地等进行造林绿化,努力实现村庄宜林地绿化全覆盖。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是指在农村地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发展模式。
它旨在通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生态环境保护1. 林地保护:加强林地保护,提高森林覆盖率,扩大林业产业规模,推动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
2. 水资源保护:加强农村水资源保护,建设农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和工业用水的综合供水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土地保护:加强农田土壤保护,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土壤质量。
4. 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对农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升1.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2. 教育医疗服务: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建设农村学校、医疗机构,培养和引进优秀的教师和医生,改善农村居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
3. 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对农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
4. 就业创业支持:提供就业培训和创业支持,鼓励农村居民发展农业产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
三、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1. 农业产业升级: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高效农业技术和设备的支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2. 乡村旅游发展: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建设农家乐、民宿等旅游设施,提升农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 农产品加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村产业链延伸,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4. 农村金融支持:加强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提供贷款、信用担保等金融服务,帮助农村企业和农民解决资金问题。
四、城乡一体化发展1. 城乡规划:推动城乡规划的整合,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有机流动和优化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村建设标准
一、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连接公路主村道和村内道路硬化、村内主要街道架设有路灯;推广使用沼气、垃圾定点存放、改水改厕、禽畜圈养,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农户房前院内种有树木、村内道路两旁植有行道树、村庄周围有绿化林带;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二、思想道德风尚良好,文教卫体设施健全。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制定有村民民主讨论形成的《村规民约》;创建“十星级”文明农户的三项机制落实;红白事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健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无封建迷信活动;建有文化活动室和体育健身场所,形势政策教育、科学普及和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坚持经常;村办学校符合标准,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标;设有卫生室,群众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常见病治疗有保障;无计划外生育。
三、基层民主制度健全,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产生,村干部依法行政,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农民的公民权利得到保
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体系健全,无重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
四、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农民生活更加殷实。
产业结构合理,绿色产业、高效农业和庭院经济健康发展;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病残孤寡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妥善解决。
五、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干群关系和谐融洽。
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村民委员会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受到群众的拥护和信赖。
穆庄村民委员会
穆庄村生态文明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王合承
副组长:王绪勇
成员:楚道勤张启军王迎
王广超尹承海王洪盟
王洪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