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考试常识(物理知识)
事业单位考试物理学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事业单位考试物理学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第一题
请问什么是物理学?
答案: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与能量、力、力学
等相关规律的科学学科。
第二题
请列举一些物理学的基本分支领域。
答案:物理学的基本分支领域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核物理学等。
第三题
请问力学是物理学的哪个分支?
答案:力学是物理学的基本分支之一,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
律以及受力的影响。
第四题
请问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
答案: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其状态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第五题
请问什么是光学?
答案:光学是研究关于光的传播、干涉、衍射、折射等现象和性质的物理学分支。
第六题
请解释一下电磁学的基本原理。
答案:电磁学基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电磁场的性质,研究电荷和电流的运动以及电磁波的传播。
第七题
请问核物理学研究的是什么?
答案:核物理学研究原子核的结构、性质以及核反应等现象。
这些题目和答案只是物理学基础知识的一小部分,供参考和复使用。
希望对您的事业单位考试物理学基础知识有所帮助。
---
以上答案只供参考和复习使用,对于确切的考试题目和答案,请以官方出题和参考资料为准。
物理常识——公考笔记
物理常识一、声现象(一)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声音的传播1.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2.声音的反射和衍射(声波绕过障碍物传播)(三)声的特性1.音调:物体振动快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用频率来衡量,单位是赫兹【注意】按频率分类,人耳能分辨的声波在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称为次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1GHz 的声波称为超声波2.响度:物体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3.音色:不同材料,不同结构发出来的声音音色各不相同。
(四)声的利用①声音与信息(1)超声波——声呐、B 超。
(2)次声波——确定火山、地震等活动的方位和强度。
②声音与能量(1)清洗物体。
(2)清除结石。
二、光(一)光的直线传播1.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真空中的光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光速大约每秒30 万公里)(二)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生活中常见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和球面镜的应用。
①平面镜常考的应用(1)水中的倒影(“杯弓蛇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②球面镜常考的应用(1)凸面镜:机动车后视镜、街头拐弯(2)凹面镜:太阳灶、手电筒反射面(三)光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应用】(1)潭清疑水浅:由于光的折射造成水变浅,一般看到水中鱼的位置和鱼真实位置相比,真实位置稍微往下一些,叉鱼的时候可以稍微往下一些或者叉鱼尾巴。
因为折射使鱼的位置变高了。
(2)筷子折了、弯了:由于折射产生。
(3)海市蜃楼:产生和折射有关,由于某地高空大气和近海面空气密度不同,导致光线不以直线传播,光线经过水汽之后漫漫地不断偏折,同一时刻在地平线可能看不到物体的位置看到一些景象。
考题中常问以下蕴含一种或两种现象的是,一是水中倒影,只含有反射,二是海市蜃楼,含有反射和折射。
公考笔试常识专项-物理常识
物理常识(讲义)考点一声现象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1)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第二,气体排第三。
(3)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 米/秒。
3.声音的特性(1)音调:物体振动快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用频率来衡量。
(2)响度:物体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3)音色:不同材料,不同结构发出来的声音音色各不相同。
4.声音的利用(1)仿生技术——声呐(2)超声波——医疗(3)次声波——军事【例 1】(2016 广东)声音可以在固态、液态和气态的介质中传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分子间距有关,分子间距越小,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下列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A.铁棒B.竹竿C.盐水D.液态汞【例 2】(2015 吉林)声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市区内禁止鸣笛是为了减弱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噪音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进行判断的D.在生活中,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例 3】(2017 吉林)中国首位 80 后女航天员王亚平,随神舟十号飞船进入太空飞行 15 天。
飞行中她不会碰到的情况是()。
A.看到绚丽多彩的极光B.四周一片漆黑C.穿过稠密的大气层D.听到远处星体爆炸的声音考点二光现象1.概念:光是一种人类眼睛可见的电磁波。
通过三棱镜会将各单色光分开,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2.光沿直线传播(1)光速:真空中的光速为 299792.458km/s;(2)应用:小孔成像、无影灯、激光准直。
3.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典型代表:平面镜和球面镜。
①水中的倒影;②平面镜成像;③潜望镜(2)球面镜的应用①凸面镜:机动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②凹面镜:太阳灶、手电筒反射面4.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最新考编物理重要知识点汇总
最新考编物理重要知识点汇总
以下是最新考编物理考试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汇总:
1. 力学:
- 牛顿定律:一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用合力代替它们。
- 动能与功:动能是物体的运动能力,功是力做的功。
2. 热学:
-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动力学性质的一种表现,热量是物体间传递能量的方式。
- 热传导与热对流:热传导是由分子间能量传递引起的热传递方式,热对流是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热量。
- 内能与热容: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的总能量,热容是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变化之间的比例关系。
3. 光学:
-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 光的波粒性:光既可以表现为波动现象,又可以表现为粒子
现象。
- 透镜与成像:透镜可以将光线聚焦,形成实像或虚像。
4. 电学:
- 电流与电阻:电流是电荷运动的方式,电阻是物质对电流的
阻碍程度。
- 静电场与电势:静电场是由电荷引起的电场,电势是单位正
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能量。
- 电路与电功率:电路是由电源、电线和电器组成的闭合路径,电功率表示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速率。
以上是最新考编物理考试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汇总,希望对您
的学习有所帮助。
行测常识积累:10条物理常识
常识积累:10条物理常识纵观近年各省市的考情分析,会发现生活常识是近年来考查的热点,在大部分省份的考试中占比都较高,而其中的物理常识又是必考考点。
光现象1、光的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①小孔成像,②影子的形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④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等现象,都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传播不需要任何介质,不仅可以在空气、水等透明的介质中传播,也能在真空中传播,并且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最快的。
光在真空中或空气中的光速取:c=3×108m/s。
2、光的反射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当光线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当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时,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与“光的反射”关系最紧密的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镜子”,需要认识这3类镜:镜面可以分为平面镜和曲面镜。
平面镜的应用有:①照镜子,②水中的倒影,③潜望镜。
球面镜分为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可以起到发散光线的作用,应用有:①机动车后视镜,②街道或车库拐弯处反光镜,③哈哈镜;凹面镜可以起到聚集光线的作用,应用有:①太阳灶,②手电筒。
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基本上除了镜面反射外,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不发光的物体都是因为漫反射,如投影仪在幕布上的投影。
3、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生活中有一些常见的光的折射的现象,如:①插入水中的铅笔“变大并且折断”了,②水里的鱼看上去的位置比实际的位置要浅,③潭清疑水浅;④海市蜃楼。
利用光的折射的原理,还制作了透镜。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对光起汇聚的作用,应用有:①照相机,②投影仪,③放大镜,④远视眼镜(老花镜)。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的作用,应用有:①近视眼镜。
4、光的散射光的散射是指光通过不均匀介质时一部分光偏离原方向传播的现象。
晴朗的天空呈现蓝色其实就是光的散射的一种表现。
公考常用的物理知识点总结
公考常用的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学1. 运动的描述在力学中,运动的描述是非常重要的物理概念。
运动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等概念。
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量,而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位移是指物体在运动中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距离,时间则是指运动发生的持续时间。
2.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定律。
它包括三个部分: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第二定律是运动定律,它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是作用-反作用定律,它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力的计算在力学中,力的计算是很常见的物理现象。
力的计算需要根据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来确定。
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二、热力学1. 热的传递热的传递是热力学中的重要概念。
它主要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传导是指热量在固体和液体中传递的方式,对流是指热量在流体中传递的方式,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空气中的辐射传递的方式。
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是热力学中的基本定律。
它包括热平衡定律、热传递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等。
3. 热力学过程热力学过程是热力学中的基本概念。
它包括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绝热膨胀等。
三、光学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光学中的重要概念。
它包括折射、衍射、偏振等物理现象。
折射是指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偏折现象,衍射是指光线遇到障碍物或孔径时产生的扩散现象,偏振是指使波的振动方向保持在一个平面内的现象。
2.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
它包括凸透镜、凹透镜成像等。
3. 光的波动性光的波动性是光学中的重要概念。
它包括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等。
四、电磁学1. 电荷与电场电荷与电场是电磁学中的重要概念。
电荷是物体所带的电性质,它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
而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力场,它包括电场强度、电势等概念。
物理教师考编高中部分知识点
物理教师考编高中部分知识点一、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与分类2. 牛顿三定律及应用3. 力的合成与分解4. 平衡条件与力的平衡5. 力学系统与力的分析二、机械能与能量守恒1. 动能与势能2.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3. 能量与功4. 弹力与弹性势能三、运动与力学定律1. 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图象2. 自由落体运动及其图象3. 抛体运动及其图象4. 圆周运动及其图象5. 运动的规律与公式四、压力与浮力1. 压力的概念与计算2. 浮力的概念与计算3. 阿基米德原理及应用五、波动与声音1. 机械波与电磁波2. 波的传播与反射3. 声音的特性与传播4. 声音的强度与声级5. 超声波与应用六、光的反射与折射1. 反射定律及应用2. 光的折射定律及应用3. 全反射与光纤通信4. 物体的透明、不透明与半透明七、光的色散与光的干涉1. 光的色散与原理2. 单缝与双缝干涉现象3. 条纹间距的计算八、静电场与电场力1. 静电场与电场强度2. 点电荷与点电荷系统的电场3. 电场力与电势能的计算九、电路基本知识1. 电流与电压的概念2. 电阻与电阻定律3. 并联与串联电路4. 电功与功率十、电磁感应与交流电1. 感生电动势及其计算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应用3.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与特性4. 交流电的电压与电流关系十一、核与放射性1. 核反应的基本过程2. 放射性与半衰期3. 使用核能的利与弊十二、近代物理1. 光电效应与光子学2. 相对论与质能关系3. 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及其应用以上是物理教师考编高中部分的知识点概览,教师可以根据具体课程需要进行深入学习和备考。
公考常用的物理知识点
公考常用的物理知识点提到公考,那可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需要我们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在这众多的科目中,没想到物理知识也能成为我们的“得力助手”。
就拿力学来说吧,这可是公考中的常客。
记得有一次我在做一道行测题,题目说的是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这可把我难住了,平时觉得简单的力学知识,在那一刻突然变得模糊起来。
我绞尽脑汁地回忆着那些公式和概念,什么摩擦力、重力的分力,脑袋里就像一团乱麻。
后来我仔细一想,这不就是我们高中时候学的那些东西嘛!比如摩擦力,它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压力大小有关。
在这个斜面上的物体,它受到的摩擦力就得考虑斜面的倾斜角度,角度越大,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就越大,而摩擦力如果不变的话,物体就更容易下滑。
还有压强的知识也常常出现。
有一回我看到一个关于水库大坝建设的题目。
大坝为啥要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呢?这就得从压强的角度来考虑啦。
水的深度越大,压强就越大,所以大坝底部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
为了能够抵御这种巨大的压力,就得把大坝底部建得更宽更厚实,这样才能保证大坝的稳固和安全。
再说说电学知识。
在公考题里,电路的相关问题也不少见。
我曾经碰到过一道关于家庭电路故障排查的题目。
想象一下,家里的电灯突然不亮了,这时候你得像个“小电工”一样去找出问题所在。
是灯泡坏了?还是线路短路了?又或者是保险丝烧断了?如果是灯泡坏了,那换个灯泡可能就解决问题。
但要是线路短路,那可就麻烦些,得一点点检查线路,看看是不是哪里的电线绝缘皮破损导致两根电线碰到了一起。
而保险丝烧断的话,就得先找出导致电流过大的原因,是同时使用的电器太多功率过大,还是有某个电器内部短路了,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更换保险丝。
光学知识在公考中也有它的“一席之地”。
比如说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有一次我遇到一个关于潜水员在水下看物体的题目。
我们都知道,光从水进入空气时会发生折射,所以潜水员在水下看到的物体位置和实际位置是不一样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清楚光折射的规律,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实际位置和看起来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常识物理篇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常识物理篇公共基础知识物理常识1.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阐述的观点。
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行星围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指出,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表现;天球上恒星位置每年所发生的周期性变化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
它从根本上纠正了自古流传并为基督教会所支持的地心和地静说的错误,动摇了教会的权威。
2.自由落体定律: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物体从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是一种匀加速运动,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其经历的时间成正比,下落的距离与其经历的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即自由落体定律。
根据这个定律,两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下落,应同时到达地面,物体下落速度与其质量无关,从而彻底批判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
3.惯性运动:伽利略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物体具有维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即惯性运动。
也就是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外力才能维持物体运动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4.开普勒第一定律: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观测发现的行星运动三条定律之一,亦称行星轨道定律。
这一定律指出:行星运行的轨道不是正圆形而是椭圆形,它们围绕各自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运行,而这些焦点又都重合在一起,那就是太阳之所在。
5.开普勒第二定律: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观测发现的行星运动三条定律之一,亦称行星运动面积定律。
它指出:在相等时间内行星与太阳联线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6.开普勒第三定律: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观测发现的行星运动三条定律之一,亦称行星运动周期定律。
它指出:任何两颗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们轨道长半径的立方成正比。
7.万有引力:是牛顿揭示出来的力学定律。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的乘机成正比,与两物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8.运动第一定律:是牛顿最终揭示出来的力学基本定律。
又称惯性定律。
它指出: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任何物体将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事业单位考试科技常识知识点积累
事业单位考试科技常识知识点积累一、基础物理学(一)热力学三定律热、电磁、光等现象和机械运动都是能量的不同形式,可以相互转化,并且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系统如不吸收外部热量却对外做功,须消耗内能;不可能造出既不需外界能量又不消耗系统内能的永动机。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机不可能把从高温热源中吸收的热量全部转化为有用功,总要把一部分传给低温热源。
根据这个定律,任何热机的效率都不可能达到100%。
热力学第三定律:在科学家研究固体、液体、分子和原子的自由能的基础上,能斯特提出,在温度达到绝对零度(-273摄氏度)时,物质系统(分子或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将停止。
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但是可以无限趋近。
(二)电磁理论1864年,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预言光是一种电磁波。
1888年,赫兹发现了电磁波。
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成为描述电磁运动的基本理论,被称为自然科学的第三次理论大综合。
现代物理学通常是指20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物理学,包括相对论、量子力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等,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粒子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研究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微观世界,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在很高的能量下,这些物质相互转化的现象,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和规律。
迄今,人们已认识到构成物质的最小组成为三种粒子:轻子、夸克、媒介子。
作用在物质上的所有的力可归结为三种:引力、强力、统一的电弱力。
(传统上将力分为四种: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
上世纪60年代,物理学家发现弱力和电磁力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它们是一种事物的不同侧面,统称电弱力)(二)相对论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创立的物理学理论,描述物体的高速运动和相关的时空性质。
相对论引发了现代物理学革命,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时空观。
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三)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结构、运动与变化规律的物理科学。
量子力学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实现了从宏观世界向微观世界的重大飞跃。
事业单位中的物理学知识题解析
事业单位中的物理学知识题解析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应用广泛,涉及众多领域。
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也常常会涉及物理学知识的题目。
本文将对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见的物理学题进行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力学题1. 弹簧力和胡克定律弹簧力是力学中常见的一种力,它符合胡克定律。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力与弹簧的伸长或压缩成正比,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成正比。
在计算弹簧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公式 F=kx,其中 F 表示弹簧力,k 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x 表示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
2. 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大小恒定,但方向不断改变,因此它存在加速度。
在求解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我们可以利用下列公式:速度v = 2πr / T,其中 v 表示速度,r 表示半径,T 表示周期;加速度 a = v² / r,其中 a 表示加速度。
3.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力学的重要内容,用于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关系。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可以使用下列公式计算万有引力:F =G * (m1 * m2) / r²,其中 F 表示引力,m1 和 m2 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 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G 表示引力常量。
二、热学题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气体的状态与其温度、压强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公式:PV = nRT,其中 P 表示压强,V 表示体积,n 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R 表示气体常量,T 表示温度。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指出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对外界做的功加上系统内能的增加。
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Q = ΔU + W,其中 Q 表示吸收的热量,ΔU 表示系统内能的增加,W 表示对外界做的功。
公考常识“关于物理知识”考点
【常识】“关于物理知识”考点一、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受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惯性定律)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获得的加速度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方向与外力方向相同。
F=ma或a=F/m, 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同时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且沿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的一切物体之间都存在吸引力,且这个力与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F=Gmlm2/r2二、开普勒三大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绕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所有行星,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
三、热力学三大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
△U=-W+Q时第一类永动机是不消耗任何能量却能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的机器。
其不可能存在,因为违背的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2、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热量可以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到温度高的物体;开尔文-普朗克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并将这热量完全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只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的热机。
第二类永动机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3、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T=0K即-273.15℃)不可达到。
行测物理知识点总结
行测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1 力的概念力是一种物理性质,是用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物理量。
单位是牛顿(N)。
1.2 力的分类1)接触力:包括摩擦力、支持力等。
2)非接触力:包括重力、电磁力等。
1.3 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时,相对于它的惯性系,力的合力为零;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力的合力也为零。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能量和功2.1 功的概念功是力对物体运动引起的变化所作的贡献。
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与物体位移方向相同的分量之积。
2.2 功的计算功=力 × 位移× cosθ2.3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位置的物理量。
包括动能、势能、内能等。
2.4 能量的转换和守恒能量不会自行减少或增加,只能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能量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内,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或其他系统之间进行相互作用时,两者之间的能量交换不会改变系统的内能。
三、压强和浮力3.1 压强的概念压强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
单位是帕斯卡(Pa)。
3.2 浮力的概念浮力是一种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的向上的力。
浮力大小等于液体所排挤的重量。
3.3 浮力的计算浮力=液体密度 × 体积 × g3.4 浮力的应用浮力可以解释物体浸没和浮起的原理,也可以用来解释气球飘起的原理。
四、热学4.1 热量和温度热量是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所需要的热量。
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平均值。
4.2 热量传递1)导热: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传递。
2)对流传热:热量通过流体(液体、气体)的运动传递。
3)辐射传热:热量通过电磁波的辐射传递。
4.3 物质的热力学性质1)热膨胀:物质受热时会膨胀。
2)热容:物质吸收一定热量所引起的温度变化。
3)相变和相变热:物质在相变时会吸收或释放热量。
事业编考试常考科技知识
事业编考试常考科技知识一、物理学常识(一)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牛顿提出的物理学的三个运动定律的总称,被誉为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指的是: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个定律明确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及提出了惯性的概念。
牛顿第二定律,指的是: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MA”。
牛顿第三定律,指的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麦克斯韦方程组麦克斯韦方程组是麦克斯韦建立的描述电场与磁场的四个方程。
在麦克斯韦方程组中,电场和磁场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该方程组系统而完整地概括了电磁场的基本规律,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麦克斯韦方程组在电磁学中的地位,如同牛顿运动定律在力学中的地位一样。
以麦克斯韦方程组为核心的电磁理论,是经典物理学最引以自豪的成就之一。
它所揭示出的电磁相互作用的完美统一,为物理学家树立了这样一种信念:物质的各种相互作用在更高层次上应该是统一的。
另外,这个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到技术领域。
(三)相对论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主要由爱因斯坦创立,分为狭义相对论(特殊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一般相对论)。
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是相对性原理,即物理定律与参照系的选择无关。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区别是,前者讨论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惯系参照系)之间的物理定律,后者则推广到具有加速度的参照系中(非惯性系),并在等效原理的假设下,广泛应用于引力场中。
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
狭义相对论最著名的推论是质能公式,它可以用来计算核反应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并导致了原子弹的诞生。
而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引力透镜和黑洞,也相继被天文观测所证实。
物理教师招聘编制考试专业知识易考点概括
物理教师招聘编制考试专业知识易考点概括临界与极值一、临界与极值概念所谓物理临界问题是指各种物理变化过程中,随着条件的逐渐变化,数量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某种物理现象的发生,即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发生质的变化(如全反射、光电效应、超导现象、线端小球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临界速度等),这种物理现象恰好发生(或恰好不发生)的过度转折点即是物理中的临界状态。
与之相关的临界状态恰好发生(或恰好不发生)的条件即是临界条件,有关此类条件与结果研究的问题称为临界问题。
从试题形式来看,有些直接在题干中常用“恰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脱离”……等词语对临界状态给出了明确的暗示,审题时,要抓住这些特定的词语发掘其内含的物理规律,找出相应的临界条件。
也有一些临界问题中并不显含上述常见的“临界术语”,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解题灵活性较大,审题时应力图还原习题的物理情景,周密讨论状态的变化。
可用极限法把物理问题或物理过程推向极端,从而将临界状态及临界条件显性化;或用假设的方法,假设出现某种临界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与题设是否相符,最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也可用数学函数极值法找出临界状态,然后抓住临界状态的特征,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
根据以往试题的内容来看,对于物理临界问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力和运动的关系部分,对于极值问题的考查则主要集中在力学或电学等权重较大的部分。
二、常见临界状态及极值条件解答临界与极值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相关条件,为了提高解题速度,可以理解并记住一些常见的重要临界状态及极值条件:1.从长斜面上某点平抛出的物体距离斜面最远——速度与斜面平行时刻2.物体以初速度沿固定斜面恰好能匀速下滑(物体冲上固定斜面时恰好不再滑下)—μ=tgθ。
3.两个物体同向运动其间距离最大(最小)——两物体速度相等。
4.加速运动的物体速度达到最大——加速度为零时的速度。
5.两接触的物体刚好分离——两物体接触但弹力恰好为零。
陕西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问题之物理
陕西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问题之物理在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考试中,常识知识的积累对考生来说可谓望而却步。
知识容量多,涉及范围广都是令考生怨声载道的问题。
针对这个情况,中公教育把常识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纳米技术:纳米(符号为nm)是长度单位,原称毫微米,就是10-9m(10亿分之一米),即10-6mm(100万分之一毫米)。
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一种材料。
其能量系统分为许可能带和禁带,禁带处于价带和导带之间。
自由基:是指独立存在的有一个或几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离子)或基团。
电磁辐射:即电磁波辐射。
热桥:外界进入低温部分的热流,除通过绝热体传导外,还有一部分是通过绝热空间的连接件,如管道、吊杆、支承等传导。
这些连接件称为热桥。
热交换器:在液化器或制冷机中,一次冷却,比如用一次等焓膨胀或等熵膨胀,不足以使气体降温到冷凝温度,但可以把它的冷量通过一个效率很高的交换热量的设备交给膨胀前的气体以使得膨胀后有更低的温度,这种交换热量的设备称为热交换器,是制冷工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空气分离:空气是混合气体,它的主要组成为氮、氧、氩、氖、氦、氪、氙、氢。
超导计算机:这是利用超导元件为计算机元件的计算机。
沸点:在一定压力下,某物质的饱和蒸气压与此压力相等时对应的温度。
人们常认为水的沸点是100℃,但是这是不精确的,现在使用的是99.974℃。
熔点:即在一定压力下,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呈平衡时的温度。
冰点:水的凝固点。
即水和冰可平衡共存的温度。
汽化:液体中分子的平均距离比气体中小得多。
汽化时分子平均距离加大、体积急剧增大,需克服分子间引力并反抗大气压力做功。
蒸发:物理学上,把只在物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需要吸热。
液化: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升华:指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转变成气态的现象,可作为一种应用固一气平衡进行分离的方法。
凝华: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实验是在主张对黄河决口进行筑堤堵塞还是疏决开支河的矛盾冲突下进行的,徐有贞主张分河疏流,认为这样易于排水,但遭到部分人的阻拦。于是,徐有贞当着钦差大臣的面演示了壶窍泻水实验,用事实说明分河疏流的正确性,这一主张得到了皇上的支持。
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取两个形状一样、容积相等的水壶,在1个壶中开1个大孔,在另1个壶中开5个小孔,5个小孔开孔总面积等于大孔开孔面积,将两壶灌满水后,同时让水从壶中开孔处流出。实验结果是:开有5个小孔的那壶水先流完。
魔杯在清代后已经失传,解放后,景德镇研制瓷器的科技人员根据宋代古籍重新研制出这种酒杯,并在国外展销会上引起轰动。
4 挥箸击瓯
这个实验的趣味性在于:人们通常认为只要两壶开孔面积相等,其流量必然一致,但事实并非如此。因在两壶横截面积、起始时水的深度和开孔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壶中水流尽的时间决定于孔的水流量系数。若两壶开孔形状相同、孔缘锐利程度和水温一致,则水流量系数决定于流速系数。在一定范围内,流速系数是随水的深度减小和孔径减少而增大的,这就是5窍之壶中的水先涸的原因。
上述魔杯,也有人称它为“酒龙杯”、“劝世杯”或“公道杯”。杯中有一站立状小瓷人与杯底沾连,瓷人中隐一渴乌(虹吸管),渴乌一端隐于杯底与杯中液体连通,另一端则穿过杯底与杯外空气连通。使用时,向杯中注酒,使杯内液面略低于虹吸管顶部,此时,虹吸管管内液面与杯中液面处在同一高度,其压强均为一个大气压?酒不会从虹吸管流出;当杯内液面高于虹吸管的顶部时,虹吸管管中液面低于杯内液面,虹吸管通向杯内的一端压强增大,酒通过虹吸管流向杯外,直至酒液流完为止。
有关壶窍泻水的记载,还可在《明经世文编》《物理小识》《明通鉴》中见到,只是在实验起因、壶的开孔数目、窍口截面大小是否确定等叙述上稍有差异,但实验结果完全相同。这个实验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同类流体力学实验中最早的一个。
2 结环飞木
பைடு நூலகம்
《抱朴子》载:“用枣心木为飞车,以牛革结环剑以引其机,----交罡而乘之,上升四十里---[2],
飞车,即“竹蜻蜓”,它是一种飞行玩器。这种玩器通常用竹片或木片作飞翼,飞翼下安一转柄(环剑),转柄套人用竹筒做成的手柄中。在手柄一侧开孔,将绳索穿过小孔后缠绕在转柄上,绳的一端露在手柄外,用力抽出绳索,翼片即向空中飞去。飞车的飞行原理是:拉动绳索,转柄飞速转动,并带着飞翼作圆周运动。由于飞翼做成螺旋桨状,它对空气产生向下的作用力。把绳索从竹简中全部抽出后,飞翼在空气的反作用力的推动下飞向空中。
从中国若干典籍中采撷了10个趣味性较浓的物理实验。这些实验构思奇特,设计巧妙,且大多可用于课堂演示。对了解中国古代物理实验发展的历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 壶窍泻水
谷应泰在《明史记事本末》中介绍了徐有贞1453年受命往山东张秋治水之前所做的一个实验:“初,有贞方鸠功,有言沮者,上使中使问之。有贞示以二壶,一壶之窍一,一壶之窍五,注水二壶,五窍先涸。中使还报上,上惟有贞之所为。”
“竹蜻蜓”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它与风车一样,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值得注意的是,古代也有人称风筝为飞车。 张华在《博物志》中就曾提到:“奇肱国,其民善为机巧,杀百禽,能为飞车,从风远行。”[3]此处所指飞车,当为风筝,其飞行原理与“竹蜻蜓”不同。
3 魔杯吐酒
南京博物院、四川大学博物馆有一种清代制做的“魔杯”:当你向杯中注酒时,只要不太满,酒一滴也不会流出来,但如果装酒超过其限度,哪怕多一点点,酒就会从杯中流出,直至流完为止。这种器具常用来告诫人们不要贪酒好杯,并蕴含“盛而衰,乐极而悲”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