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1
1.丙氨酸-葡萄糖循环肌肉中的氨基酸将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后者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肝脏经过联合脱氨基作用再脱氨基,放出的氨用于合成尿素;生成的丙酮酸经糖异生转变为葡萄糖后再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肌肉重新分解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再接受氨基生成丙氨酸。
丙氨酸和葡萄糖反复地在肌肉和肝之间进行氨的转运,股将这一循环过程称为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2.光合磷酸化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是植物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或光合细菌的载色体在光下催化腺二磷(ADP)与磷酸(Pi)形成腺三磷(ATP)的反应。
3.底物水平磷酸化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 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4.酶的共价修饰调节某些酶蛋白肽链上的侧链基团在另一酶的催化下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共价结合或解离,从而改变酶的活性,这一调节酶的活性的方式成为酶的共价修饰调节5.酮体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
肝脏具有较强的合成酮体的酶系,但却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系。
酮体是脂肪分解的产物,而不是高血糖的产物。
进食糖类物质也不会导致酮体增多。
6.P/O比值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克原子氧所消耗无机磷的摩尔数(或ATP摩尔数),即生成ATP的克分子数7.脂肪酸的β-氧化脂酰CoA在线粒体基质中进入β氧化要经过四步反应,即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生成一分子乙酰CoA和一个少两个碳的新的脂酰CoA。
8.暗反应暗反应是激发分子的热力学的缓和过程,是电荷的分离、电子的传递、磷酸化或短命的中间体形成等多种基本过程。
9.光反应光反应又称为光系统电子传递反应(photosythenic electron-transfer reaction)。
在反应过程中,来自于太阳的光能使绿色生物的叶绿素产生高能电子从而将光能转变成电能。
10.转氨基作用指的是一种α-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一种α-酮酸上的过程。
名词解释1
土的粒度成分:又叫颗粒级配,是指土中各种不同粒组的相对含量,它用于描述不同粒径土粒的分布特征。
饱和度Sr 的湿度分为三种状态:稍湿Sr50%≤,很湿50%80%8S r S r 〈≤〉和饱和。
渗透性:土被水透过的性质。
原位试验测定密实度:砂土标准贯入测验,锤重(63.5KG ),落距(76cm),深度(30cm),锤击次数N 值。
预击10cm 液限pw :由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塑限pw :土由半固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缩限s w :土由半固态不断蒸发水分,体积逐渐缩小,当体积不再缩小时的含水量。
塑性指数:液限与塑限的差值称为塑性指数,l pIp w w =-液性指数: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限差值除以塑性指数。
pp l pl pw w w w I I w w --==-0,0 1.0,1.0,L p L p L L I w w I w w w w w 〈〈≤≤≤≤〉〉L 时,即:土处于坚硬状态;时,即:土是可塑的;I 时,即:土是流动的。
灵敏度:具有天然结构的粘性土的强度与完全扰动后土的强度之比。
土的触变性:粘性土扰动后土的强度降低,但随着时间的增大、土粒、离子、水分子之间又组成新的平衡体系,土的强度可逐渐恢复。
假内聚力:由毛细水压力所产生土粒间粘结力。
两个土里的接触面间有一些毛细水,由于土粒表面的润湿作用,使毛细水形成弯液面,在水和空气的分界面上就产生毛细水压力。
达西定律:匀质土,层流 达西定律公式;hv kki q vA kiA L====或 注:○1vq qv v A A =〈=计实○2只适用于层流,不适用于粗砂、碎石等土。
○3()()b b bv k i i i i i i =--≥〈=b b 粘性土,i 起始水力坡降i i 当时,取流土:在上升水流作用下,动力水压超过土重度时,土体的表面隆起、浮动或某一颗粒群的同时起动而流失的现象称为流土。
管涌:在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流失的现象称为管涌。
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1、腹外疝嵌顿性疝:疝囊颈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升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为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这种情况称为嵌顿性疝。
2、高血压危象:因紧张、疲劳、寒冷、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急剧上升,导致重要脏器血液供应障碍而产生危急症状。
3、高血压脑病:发生在重症高血压患者,由于过高的血压突破了脑血流的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血液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
4、癫痫持续状态:5、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
6、门体分流性脑病:强调门静脉高压、肝门静脉与腔静脉形成侧支循环存在,从而使大量门静脉血绕过肝脏而流入体循环,是脑病发生的主要机制。
7、亚临床性肝性脑病:对于有严重肝病尚无明显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而用精细的智力测验或电生理检测而发现异常情况者。
8、原发性肝癌:由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9、伴癌综合征:指原发生性肝癌患者由于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对机体影响而引起内分泌或代谢异常的一组症候群。
10、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11、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12、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勇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也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13、贫血: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14、再障: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细胞降低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严重的贫血、出血和感染。
15、R--S细胞:是指来源于被激活的生发中心后期的B细胞。
16、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各种组织、器官,使正常造血受到抑制,主要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出血和感染。
名词解释1
13、无句读:旧版古籍无句读的标志,更没有分词成语:是经过冶炼、长期习用而流传下来的固定词语,具有高度概括性。
15、典故:古诗文多用典,或称“用事”,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6、异体字:是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可以通用的外形不同的字。
7、讹误字:是古书在反复传抄过程中,形体相近的字很容易混同造成。
8、形讹:就是某字在传写中误写成了形体相近的另一个字,使文意难通。
9、衍文:指典籍传抄翻刻中多了文字。
10、脱文:指典籍传抄翻刻中漏掉的文字。
11、错简:指典籍段落或者文句的次序颠倒错乱。
51、右文说:宋王子韶(圣美)所创,主张由声符推求语义,认为“声中有义”;朦胧意识到“声中有义”,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存在严重缺陷,主要是过分拘泥于字形。
52、同源词:由同一根词派生出来,因而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词。
53、推求语源:主要是从同源词中广泛系联派生词,即确定同源派生词之间的关系。
63、义界(标明义界):是用下定义的方式来表述词义的内容和特点。
64、描写:即对词所表示的事物的形状、性能等加以描述。
65、譬况:用熟知的事物去比方类似的不熟知的事物。
66、比较:即通过对比来释明意义相近或相关的词。
67、举例:即举其一,以见其他。
68、由反知正:这是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来阐明词义。
16、古译语:即音译的外来语。
17、词义的增加:指本义引申出新义后,本义在后代仍然使用,词的义项多起来了。
18、词义的减少:指原来不止一个意义,后来其中某些意义逐渐消失了。
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
1,天然药物化学: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有效成分,有效部位:能发挥生物活性的成分。
3,升华法:固体物质在受热时不经过熔融直接转化为蒸汽,遇冷又凝固成固体。
4,水蒸气蒸馏法:利用两组分共存时其挥发性的不同而采用的一种提取分离方法。
5,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物质接触,通过控制不同的温度,压力以及不同种类及含量的夹带剂,使超临界流体有选择的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
(SFE)
6,水/醇法,醇/水法:用水提取醇沉淀,用以出去水溶性杂质。
先用醇提取水沉淀法出去脂溶性杂质。
7,酸/碱法,碱/酸法:用算提取碱性生物碱,再用碱沉淀析出。
(同理)
8,分配系数,分离因子: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分配浓度的比值。
9,分配色谱:利用物质在两相中分配不同而制成色谱。
10,凝胶过滤色谱:
11,离子交换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中的固定相是一些带电荷的基团,这些带电基团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结合从而制成色谱。
12,CCD:逆流分溶法。
DCCC:液滴逆流色谱法。
HSCCC:高速逆流色谱。
H-NMR,C-NMR:氢核磁共振谱,碳核磁共振谱。
DEPT:13C核磁共振谱中的一种检测技术,主要用于区分13C谱图中的伯碳、仲碳、叔碳和季碳。
呵呵。
名词解释1
马家浜文化
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59年在浙江嘉兴马家浜首先发现而得名,其年代约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和上海市,重要遗址是马家浜、青浦崧泽、常州圩墩、吴兴邱城和钱山漾等。陶器以夹沙红陶和表红胎黑、外红里黑的泥质红陶为主,未见彩陶。早期有釜,晚期多鼎。石器磨制较精。晚期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解析】鸣奈之战作为一个出题点因为它的战争性质;商汤灭夏之战役。每一次朝代更替的战争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考生如果有时间应该将每次朝代更替战争总结一下,即便于记忆答题,同时也有利于锻炼自己的历史综合能力。
4.盘庚迁殷:商王朝一个比较重大的事件,它是前后商的分水岭。长期以来,商人一直是居无定所,频繁迁都。从汤到盘庚,商人五次迁都,盘庚之时,商人已定都于奄,盘庚乃迁都于殷,迁殷后直至商灭亡不再迁都。以后的200余年,商朝的发展比较稳定,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至于盘庚迁殷的原因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大致有:去奢行简、躲避水患、定居农耕、肥力衰减、阶级斗争、王位争夺等原因。“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不但结束了“不常厥居”的动荡岁月,而且复兴了“殷商”。
【解析】古公蛊父是周族的关键人物,为以后灭商建立西周奠定了基础。这个知识点在前几年的考研题中曾作为名词解释出现。
名词解释1
1特种设备的定义: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2.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G7024: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
)3.限速器:电梯的运行速度超过额定速度一定值时,其动作能够切断安全回路或进一步导致安全钳或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起作用,是电梯减速直到停止的自动安全装置。
4.安全钳:使轿厢或对重制停在导轨上的机械装置5.对重:位于井道内,通过曳引绳经曳引轮与轿厢连接,在电梯的运行过程中保持曳引能力的装置、6特种设备检验人员的主要职责:在资格证书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相应的检验工作;编制检验方案;出具检验报告,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7安全特低电压:安全电压,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残的电压。
一般环境条件下允许的持续接触的安全特低电压是50v 8.tn-s系统通常称三相五线制。
由三根项线一根中线N和一根保护线PE组成9.安全系数:装有额定载荷的轿厢停靠在最底层站时,一根钢丝绳的最小破断载荷(n)与这根钢丝绳所受到的最大力(N)之间的的比值。
10.钢丝绳的最小破断载荷:钢丝绳公称截面积(mm的平方)和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与一定结构钢丝绳最小破断载荷换算系数的连乘积。
11.限速器:当电梯运行速度超过额定速度一定值时,其动作能导致安全钳起作用的安全装置。
12.安全触点:在动作时应由装置将其可靠断开,甚至触电熔接在一起也能断开,所以使用安全触电就可以不考虑触点不断开可能造成的危险。
13.平衡重:为节能而设置的平衡全部和部分轿厢自重的质量。
14.爆炸极限: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爆炸的混合物中可燃气体的浓度范围。
名词解释(1)
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 四马分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企业利润分配的一种形象的说法。国家向企业投资,并派干部进入企业参与企业管理,企业利润按照所得税,工资福利费,公积金和资方股息红利的原则进行分配。在资方股息中,再按国家和资本家所占股份比例进行第二次分配
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2.工农武装割据 是1928年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提出的一个关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红色政权的总概念。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这三者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缺一不可。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新农村包围城市的基本途径和必由之路。
5.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和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延续不断的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名词解释(1)
离心生长:树木生命周期中生长与衰亡的变化规律类型之一。
树木自播种发芽或经营养繁殖成活后,以根颈为中心,根和茎均以离心的方式进行生长。
即根具向地性,在土中逐年发生并形成各级骨干根和侧生根,向纵深发展;地上芽按背地性发枝,向上生长并形成各级骨干枝和侧生枝,向空中发展。
这种由根颈向两端不断扩大其空间的生长,叫“离心生长”。
离心秃裸:根系在离心生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干根上早年形成的须根,由基部向根端方向出现衰亡,这种现象称为“自疏”。
向心更新:当离心生长到达某一年龄阶段时则生长势衰弱,具潜伏芽地树种,常于主枝弯曲高位处,萌生直立旺盛的徒长枝开始进行树冠的更新称“向心更新”向心枯亡:随着向心更新徒长枝的扩展,加速主枝和中心干的先端出现枯梢,全树由许多徒长枝形成新的树冠,逐渐代替原来衰亡的树冠,这种由外向内,由下而上直至根颈的枯亡现象称向心枯亡。
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
花芽分化: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过程。
生态因子:指对生物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
常直接作用于个体和群体,主要影响个体生存和繁殖、种群分布和数量、群落结构和功能等。
各个生态因子不仅本身起作用,而且相互发生作用,既受周围其它因子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其它因子。
主导因子:是指生物体赖以生存的诸种生态因子中一二个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起关键性作用的因子。
植物生态型分类: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生物生态型。
生态因子分类:土壤、水分、温度、光照、大气、生物因子。
植物抗性:抗旱性、抗涝性、抗冷性、抗热性、抗盐性、抗冻性、抗污染性、抗病性植物根系分布特点:果树实生根系在土壤中分为2~3层,上层根群角(主根与侧根的夹角)较大,分枝性强,易受地表环境条件和肥水等的影响;下层根群角较小,分枝性弱,受地表环境和肥水条件的影响较小。
依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与生长方式,可分为水平根和垂直根。
与地面近于平行生长的根系称为水平根,与地面近于垂直生长的根系为垂直根。
名词解释 1
名词解释 1、细胞: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
2、肌节:相邻的两条 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是肌原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4、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5、骨髓:充填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类,红骨髓内含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及脂肪组织。
6、肺门:肺纵隔面中央处的凹陷称肺门,肺门是主支气管、肺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的部位。
7、上呼吸道:临床上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
8、肾门: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称为肾门。
是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结构出入肾的门户。
9、胸膜腔:是脏、壁胸膜在肺根处互相移行,共同围成的潜在密闭性腔隙。
10、肺小叶:每个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
11、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走向周而复始的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12、二尖瓣:是附于左房室口周缘的二片瓣膜、借腱索连于乳头肌,有阻于左心室的血液流回左心房的作用。
13、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骨膜之间的间隙,内有脊神经根、脂肪、椎内静脉丛、淋巴管等,临床硬膜外麻醉时将药物注入此隙。
15、血脑屏障:指的是位于血液和脑、脊髓的神经细胞之间的屏障。
16、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在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17、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所生存的环境,也就是指细胞外液。
18、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在大多数细胞中表现为稳定的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
21、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爆发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可逆的倒转,并可在膜上传播开来,这种电位变化是由细胞接受刺激时产生的,称为动作电位。
22、血液凝固:是指血液流出血管后,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一
一、名词解释:1、【府院之争】1916 年6 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彼此争权夺利。
1917 年2 月以段祺瑞为首的亲日派为扩充实力主张对德宣战,受到以黎元洪为首的亲英美派的反对。
5 月段祺瑞指使督军团强迫国会通过宣战案未遂,要求解散国会。
黎元洪下令将段免职。
段即在天津设军务总参谋处,与黎对抗,致使北洋政府完全瘫痪。
时称为府(总统府)院(国务院)之争。
府院之争,实质上反映了美、日两国在争夺中国权益上的矛盾和中国统治集团内部争夺势力的矛盾。
2、【护法运动】孙中山领导的以拥护国会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标志的革命运动。
1917年7月,孙中山发出拥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的号召。
率驻沪海军和原国会议员到广州,联合滇、桂军阀,召开“非常国会”,成立护法军政府。
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出师讨段,发动护法战争。
1918年5月,孙中山在桂系军阀陆荣廷排挤下辞职赴沪。
护法军政府成为南方军阀的政权,并向北洋军政府靠拢,酝酿南北议和,护法运动遂告失败。
3、【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
起因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得到了各地学生与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为全国性的罢市、罢工、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活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4、【五卅惨案】1925年5月初,上海内外棉纱厂工人为抗议日资本家无理开除中国工人举行罢工,日资本家枪杀青年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并打伤10余人。
5月30日,上海2000余学生在租界内进行反帝宣传,声援工人斗争。
以英为首的租界当局,出动武装警察,拘捕学生。
后万余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遭到了英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当场死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1、设施园艺:设施园艺是指在露地不适于园艺作物生育的季节或地区,利用特定的保护设施与配套设备,人为地创造适于作物生育的环境空间,有计划地进行蔬菜、花卉、水果等园艺产品的安全、优质、稳产、高产生产的一种综合农业技术体系。
2、园艺设施学:进行设施园艺生产的各种设施设备的总称。
3、风障:冬、春季节在隔一定距离的蔬菜等栽培畦的北侧竖立起可挡风的屏障称为风障。
带有风障的栽培畦。
(篱笆、披风、土背)——阻挡季候风,提高栽培畦的温度。
性能:防风、增温、减少冻土深度4、阳畦:又叫冷床,它是一种以太阳辐射作为热源的建议保护设施,系由风障畦发展而来,由于比风障畦增加了床框和保温覆盖物,故保温能力显著优于风障畦。
(由风障、畦框、覆盖物组成)三种类型:抢阳畦、槽子畦和改良阳畦。
普通阳畦:畦框、风障、透明覆盖物、保温覆盖物;改良阳畦:土墙、棚架、土屋顶、玻璃窗或塑料薄膜棚面、保温覆盖物5、穴盘育苗:将种子直接播入装有营养基质的育苗穴盘中,在穴盘内培养成半成品苗或成龄苗。
6、芽苗菜:利用植物种子或其他营养贮存器官,在黑暗或光照条件下直接生长出可供食用的嫩芽、芽苗、芽球、幼梢或幼茎均可称为芽苗类蔬菜,简称芽苗菜或芽菜。
7、保温比:日光温室内的贮热面积与放热面积的比例。
8、高跨比:日光温室的高度与跨度的比例。
9、前后坡比:前坡和后坡垂直投影宽度的比例。
10、五度:角度、高度、跨度、长度、厚度四比:前后坡比、高跨比、保温比、遮阳比三材:建筑材料、透光材料、保温材料解答题1、电热温床的使用1)电热器材与功率密度、总功率及电热线条数的选择:电热系统由电热线、温度控制仪(控温仪)和交流接触器(继电器)等组成。
电热线分土壤加温线(地热线)和空气加温线,二者最好不要混用;控温仪采用农用控温仪2)布线方法:布线的行数最好为偶数3)控温仪及交流接触器与点热线的配套使用布线注意事项:1)不能接长或截断使用,不能生拉硬拽2)避免串联3)检查是否漏电4)避免电热加温线外露、交叉或打结2、地膜覆盖的优缺点:优点:①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早开花结果,增加产量②减少劳动力成本③具有增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④提高土壤肥力⑤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缺点:1)污染环境2)使作物早衰,作物生长到中、后期产量突然下降原因:脱肥,土壤污染,空气污染解决办法:选用质量好的地膜;采用高垄栽培;施足基肥,增施优质有机肥;采用滴灌;提高栽培技术。
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1.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当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2.互训——即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
3.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一般用于以同义词或近义词作释。
4.读曰——又称“读为”“破字”,即用本字本义来说明假借字。
5.当为——校勘术语,用以直接指明正字以纠正误字。
也称作”。
6、句读:我国古代文章断句的符号和方法的名称,相当于今天标点符号的作用。
7、断章取义:,此赋诗不泥其本义,而借古人的话说自己的意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8、连类并称:指两个字或词的义类相因而牵连之,但所指只取其中一词之义。
9、反义词对举:,则是连用词义对立,矛盾的两个词,但只强调矛盾的一个方面。
10、章句:,汉代注释家解释古书体例,往往在解释词义之外,再串计文章大意,这种解说方法叫章句。
(流传到现在的以“章句”为名的注释书,有后汉赵岐的《孟子章句》和王逸的《楚辞章句》。
11、以形说义:,是指通过字形的分析,来了解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即体现在造字意图中的基本词义。
通假,就是在用字时不写本字而取另一个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
异言就是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或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
道形貌对文献语言的具体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
注释工作用现代易知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古代难知难懂的文献语言。
注释工作通常是随文释义的。
纂集工作一种有目的的字、词、义的类聚工作;一是为了集中使用某些材料而编纂;二是集中某些材料之外,还要通过编纂来证实某种理论。
考证工作考释和证明的合称。
考释是指找出已经作出的训释的原始依据;证明是提出有力的证据。
训诂原理从训诂工作和训诂材料中总结出的文献词义理论。
□ 训诂用语言来解释语言的工作与材料。
训诂学以前代训诂材料和前人的训诂工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科学。
再度注释所谓再度注释,指的是针对汉代的经注,再作进一步的解释。
《史记三家注》在南朝宋徐广《史记音义》的基础上,裴骃作了《史记集解》。
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1、路——前后重叠成一行叫路.2、异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均存在差异,各组之间在整体实力上差距不大。
它是人为地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或根据某种特别的需要对“异质”进行分组,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
3、单元数学——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某个练习的内容进行系统学习或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单元教学。
4、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完善或安定的良好状态。
5、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
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
,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平衡、反应等。
其中一些体能成份即是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6、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7.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
8.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
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9.完整法:是指整套动作或单个动作不分部分地进行教学的方法,它常用于比较简单的动作或者结构严谨、难以分解的动作的教学。
10.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11.运动负荷:又叫运动量,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负荷量一般学用练习的次数、时间、距离、重量来表示;负荷强度一般以练习的速度、密度、难度来表示,这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名词解释1
4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
5跨文化研究:亦称交叉文化研究,是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6定向反射习惯化: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呈现,最后就会是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
14运算:①指一种内化了的动作,能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活动。②一种可逆的动作,既能朝一个方向进行,又能向相反方向运转。③具有一种守恒性。当一个运算在变换时体系中总有几个保持不变的特点。④是系统性,运算格式与前面几个阶段中提到的动作格式,象征格式不同,运算格式是一个系统,他不能单独进行,要协调成为一个整体。
10格式:认知结构组织的最基本单元
11同化: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
12自我中心:是指儿童往往只注意主观的观点,不能向客观事物离中,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同。
13客体永久性:当某一客体从儿童的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儿童大约在9-12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1发展心理学:
从狭义上说,是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
2绝对决定论:争论的双方把遗传与环境完全对立起来,或是强调遗传决定发展,完全否定环境的作用,或者是环境决定发展,完全否定遗传的作用。
3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7去习惯化:在个体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刺激,这时的个体又产生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与旧刺激加以区别,这种恢复了对新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语文名词解释(一)
语文名词解释(一)
语文名词解释
1. 词语
•解释:指人们在语言表达中所使用的最小单位。
•例子:在句子中,每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语,如“我爱你”中的“我”、“爱”和“你”都是词语。
2. 句子
•解释:由一个或多个词语组成的能够独立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例子:小明跑得很快。
3. 课文
•解释:为教育目的而编写并供教学使用的文本。
•例子:教材中的一篇文章叫作课文,学生们通常需要通过阅读课文来学习知识。
4. 主语
•解释:句子中正在进行动作或者是被描述状态的人或物。
•例子:小明是主语,他正在看电视。
5. 宾语
•解释:句子中被动作所作用的人或物。
•例子:小明是主语,电视是宾语,他正在看电视。
6. 谓语
•解释:句子中表达动作或者状态的部分。
•例子:小明喜欢踢足球,喜欢踢足球是谓语。
7. 修饰语
•解释:用词语或词组修饰人或物的词语。
•例子:漂亮的花朵,漂亮是修饰语。
8. 同义词
•解释:意思相同或相近,但发音和写法不同的词语。
•例子:快乐和幸福是同义词,它们都表示人的愉快心情。
9. 反义词
•解释:意思相反的词语。
•例子:高和低是反义词,前者表示位置或数值较高,后者则表示位置或数值较低。
10. 诗歌
•解释:用特定的韵律和押韵方式组织起来的文学形式。
•例子:《静夜思》是一首著名的诗歌,作者是李白。
以上是关于语文中一些常见名词的解释和例子,它们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名词解释1
法理学导论名词解释1.法学:研究法律现象的知识体系,是以特定的概念、原理来探求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
2.法理学:研究所有法律制度中的一般问题、原理、原则和制度的学问。
3.法学体系:也称为“法学分科的体系”,即由法学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它的中心问题是关于法学内部各分支学科的划分或法学学科的分类。
4.应然法:指“应该是怎么样的法”,即根据其自身的特性而应达到某种理想或理念状态的法。
又称理想法或理念法。
5.实然法:指“实际上是怎么样的法”,即在现实中实际存在、实际发生效力、对人们的行为实际产生作用的法,有时也被称为“实际的法”。
6.法的内容:构成法的内在要素,即法律规范及其构成要素。
7.法的形式:法的内容的表现方式,是法的内容要素的外在结构和组织形态,诸如“法典”、“判例法”、“习惯法”等等。
8.法律权利:由国家通过法律加以许可的自由意志支配的行为范围。
9.法律义务: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主体的行为的一种约束手段,是法律规定人们应当作出和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界限。
10.成文法:又称制定法,是指有立法权或立法性职权的国家机关以国家的名义,依照特定程序创制的,以规范化的条文形式出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11.不成文法:有学者称之为非制定法,是指由国家有权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文字形式或虽有文字形式但却不具有规范化条文形式的法的总称。
不成文法包括习惯法和判例法两种。
习惯法是由习惯被国家赋予法律效力而形成的法律。
判例法是由判例被国家赋予法律效力而形成的法律。
12.法系: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历史传统的法律的总称。
是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和外部特征对法作的一种分类。
13.民法法系:又称大陆法系、罗马法系、法典法系、罗马—德意志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民法法系内部包括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两个支系。
14.普通法法系:又称英美法系、英国法系、海洋法系、判例法系,是以英国自中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它的普通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一价定律:同质商品与服务在相同市场上出售,不限制销售与无运输成本,则两个市场中该商品的价格相同。
绝对购买力平价:如果一价定律成立,汇率可以从任何单一价格中获得
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时期内两国物价的相对变化决定了该时期内汇率的变化。
外汇远期交易:是指外汇买卖成交后客户可以在将来的某一段时期(通常是一个半月)内的任何一天按约定的汇率要求办理交割
经常项目:指本国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易而经常发生的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主要的项目,包括对外贸易收支、非贸易往来和无偿转让三个项目。
直接投资:指投资者将货币资金直接投入投资项目,形成实物资产或者购买现有企业的投资,通过直接投资,投资者便可以拥有全部或一定数量的企业资产及经营的所有权,直接进行或参与投资的经营管理。
二、简答题
1.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和特点:
资产证券化(ABS):是将资产收益权以证券的形式在资本市场发行并流通的过程。
适合进行证券化的资产特点:
(1)、产生稳定未来收益
(2)、期限较长
(3)、流动性差
2、货币期权定价的敏感度
(1)远期汇率变动影响
(2)即期汇率变动影响
(3)时间价值或者期限的影响
(4)波动率的影响
(5)利差的影响
(6)不同的期权执行价格的影响
3.外汇市场的三个层次
(1)银行与顾客之间的外汇交易
(2)银行同业间的外汇交易
(3)商业银行与央行间的交易
4.国际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1)垄断优势理论
(2)区位理论
(3)生命周期理论
(4)内部化理论
(5)国际折中理论
5.直接投资产品周期理论
该理论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说明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同,并把企业的区位选择与海外生产及出口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动态分析。
该理论将世界各国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即创新国(一般是发达国家)、次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一般为发展中国家)。
6.外国债券与欧洲债券的区别
1)外国债券的面值货币限定为发行地国家货币,欧洲债券发行人可根据具体因素,选择用某种第三国货币标明债券面值。
(2)外国债券由债券发行地所在国的证券公司或投资银行承销;欧洲债券通常由国际性证券公司或投资银行组织不同国家的分销商共同承销。
(3)外国债券的发行必须受发行地国家法律的支配,履行特定的申请和注册程序;而欧洲债券的发行一般不受债券发行地国家法令的管制,通常也无须向发行地国家履行申请和注册程序。
(4)外国债券发行人须按照市场所在国法律接受预扣证券发行税;欧洲债券采取不记名方式发行,发行人无须交税,投资者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
7.利用国际债券筹资的优点
(一)发行债券的资金来源广,债权人分散
(二)债券偿还办法灵活,发行者处于主动地位
(三)发行债券可以提高发行者的国际声誉,能获得在较优惠的条件下连续发行的机会(四)债券适合投资者的要求,借款人便于筹资
8.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主要竞争优势
(1)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发展中东道国的一大优势是具有更大的创造就业机会的潜力。
(2)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和经营模式一般比较接近于发展中东道国公司所用的技术和模式,这意味着有益联系和技术吸收的可能性较大。
(3)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进入模式上也往往是更多地采取新建投资的方式而不是并购。
在发展中东道国的投资尤其如此。
就此而言,他们的投资更有可能直接推动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
19、许可证模式
许可证模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向国外法人单位转让其工业产权(如专利、商标、配方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以获得提成或其他补偿。
许可证最明显的好处是能绕过进口壁垒的困扰,而且政治风险很小,但是这种方式不利于对目标国市场的营销规划和方案的控制,还可能将被许可方培养成强劲的竞争对手。
三、论述题
国际收支平衡表
1、按照一定的编制原则和格式,排列组合特定时期内一国经济主体与他国经济主体之间的各项经济交易
2、是全面系统地记录和总结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3、是反映一国对外经济发展、偿债能力等的重要文件,也是各国制定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包含的差额
1、贸易收支差额
2、商品、服务和收益差额
3、经常项目差额
4、基本国际收支差额:
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流失。
2.导致该国外汇短缺,造成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
3.使该国获取外汇的能力减弱,影响该国发展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的进口,使国民经济增长受到抑制,进而影响一国的国内财政以及人民的充分就业。
4. 持续性逆差还可能使该国陷入债务危机。
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1.持续顺差会破坏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使总供给迅速大于总需求,冲击经济的正常增长。
2.持续顺差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有大量的外汇供应,这就增加了外汇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导致外汇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提高了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产品的价格,降低了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产品的价格。
导致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其国内商品和劳务市场将会被占领。
3.次序顺差会使该国丧失获取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的权力。
4.影响了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导致国际贸易摩擦。
5.一些资源型国家如果发生过度顺差,意味着国内资源的持续性开发,会给这些国家今后的经济发展带来隐患。
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
需求调节政策
支出增减型政策:支出增减型政策一般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
这类政策旨在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来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从而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
这类政策主要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支出转换型政策:所谓支出转换政策指能够通过影响本国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变支出构成而使本国收入相对于支出增加的政策,如汇率调整、关税、出口补贴、进口配额限制等都属于支出转换政策范畴。
狭义的支出转换政策则专指汇率政策。
供给调节政策
科技政策: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产业政策:扩大与发展一部分或对一些产业调整、取消等
制度创新:尤其针对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
四、计算题
1、提高资本利用率
不同的信贷资产具有不同的风险度,金融机构根据资产的风险等级,建立风险资本准备金,通常,自由资本不能低于资产总值的8%。
监管机构确定住宅贷款的风险权重为50%,而信贷等级高的资产证券风险权重为20%,那么以10亿美元消费信贷资产为基础,发行资产证券换能为银行节省多少资本金?
住房贷款和住房抵押证券风险资本比较亿美元
节省资本金为:0.4亿-0.16亿=2400万
2、例题:汉斯是日内瓦的一位货币投机者,他根据自己的判断就未来货币价格进行投
机.汉斯有10万美元可以操作,并且他认为6个月以后的汇率为0.6000$/SF
(1)在现货市场上如何操作,其最终是盈利还是亏损
(2)利用远期汇率如何操作,盈利或者亏损为多少?
(3)在期权市场上如何操作?
现货操作
用10万美元在现货市场上买进法郎
长期持有法郎,尽管预期会升值,但是目前还无法未雨绸缪
当汇率达到目标汇率时,按照即期汇率卖出法郎,得到美元
最大收益没有上限,潜在最大损失10万美元
远期市场操作
今天以6个月的远期报价0.5760$/S的价格买入173611.11瑞士法郎的6个月远期合约。
注意这一步没有现金流。
在6个月后履行这一远期合约,按照0.5760$/S的汇率收入173611.11瑞士法郎,支出10万美元
同时在现货市场上以预期的0.6000$/SF卖出173611.11瑞士法郎,收到173611.11sf* 0.6000$/SF=104166.67 美元
收益4166.67 美元
最大损失10万美元,最大收益无上限。
期权购买者
假设汉斯购买8月到期的瑞士法郎买权,买权价格为0.585,期权费用为0.005 。
当所有低于执行价0.585的即期汇率水平上,汉斯将不会执行期权。
(显而易见,汉斯会在现货市场购买法郎)
当所有高于执行价0.585的即期汇率水平上,汉斯将会行使期权,对每单位法郎支付执行价格。
(比如到期的即期汇率为为0.595美元/法郎,他会行使买权,而不是在现货市场购买)
收益=即期汇率-(执行价格+期权费)=0.595-(0.585+0.005)=0.005美元/法郎
此时最大损失期权费用0.005美元/法郎,最大收益无限
如果即期汇率为0.590美元/法郎,汉斯行使期权不会收益,也没有损失。
如果在现货市场购买,汉斯则会损失期权费用。
所以0.590美元/法郎是保本价格
保本价格=执行价格+期权费
3、汇率换算
Fn(j/k)=Fn(j/$) / Fn(K/$) 或者
Fn(j/k)=Fn($/k) / Fn($/J)
计算:三个月加元对瑞士法郎的套算汇率为多少?已知加元对美元的三个元远期汇率为1.0391,瑞士法郎对美元的三个元远期汇率为1.1513
F3(CD/SF)=F3(CD/$) / F3(SF/$)
=1.0391/1.1513=0.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