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高考政治关于“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
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哲理选择题汇编Ⅰ 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3、"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4、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 C精神的东西不重要 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5、"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客观性的制约A(1)(2)(4) B(2)(3)(4) C(1)(2)(3) D (1)(2)(3)(4)6、"审时度势"是说()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7、"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8、"杞人忧天"错在()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10、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1)抱薪救火(2)沧海桑田(3)唇亡齿寒(4)覆巢无完(5)画饼充饥(6)挥汗如雨A(4)(5) B(3)(4)(5) C(1)(6) D(2)(3)(4)11、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A(1)(2)(3) B(1)(2)(3)(4) C(1)(3)(4) D(2)(3)(4)12、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1)滴水穿石 (2)物极必反 (3)刻舟求剑 (4)断章取义(5)墨守成规 (6)浅尝辄止 (7)统筹兼顾 (8)固步自封A(1)(2)(6)(7) B(3)(4)(5)(6)(8) C(1)(3)(4)(5)(6) D(3)(4)(5)(6)(7)13、"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1)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2)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3)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4)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A(1)(2)(3) B(2)(3)(4) C(1)(2) D(3)(4)14、"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15、"未雨绸缪"这一做法包含的哲理是()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量变和质变关系16、"怨天尤人"错在()A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 B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C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D只强调客观情况,否认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17、"实事求是"体现了()(1)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2)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3)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4)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A(1)(3) B(2)(4) C(1)(2)(3) D(1)(2)(3)(4)18、"居安思危"的哲学寓意是()(1)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4)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A(1)(3) B(2)(4) C(1)(2)(3) D(1)(2)(3)(4)19、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1)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2)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3)好事多磨—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4)千里之堤,潰于蚁穴--内外因辩证关系A(1)(2) B(1)(2)(3) C(3)(4) D(2)(3)(4)20、"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名言警句、诗词、俗语、成语哲理选择题专项训练
名言警句、诗词、俗语、成语哲理专项训练第一部分名言警句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则说: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据此回答1—2题。
1.赫拉克利特的观点()A.是形而上学的观点B.肯定了物质的运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夸大了物质的绝对运动2.克拉底的观点( )A.正确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C.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肯定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相充满魅力。
”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这句话是一个( )A.唯心主义命题B.乐观主义命题C.悲观主义命题D.唯物主义命题4.上述这句话同时启示我们( )A.一个人要成才,应从自身实际出发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C.要坚持物质的决定作用,从自己的思想出发D.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基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据此回答5—6题。
5.从哲学上看,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指的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主观和客观的关系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D.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6.上述陶行知先生这句话告诉我们( )A.认识来源于实践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某同学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老师认为“近朱者未必赤,近黑者未必黑.”据此回答7—8题。
7.上述材料中该同学()A.看到了外因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作用B.夸大了内因的决定作用C.承认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D.确认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8.根据上述材料,该老师( )A.否认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B.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惟一因素C.认为外因和内因在事物发展中是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的D.认为外因和内因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天下皆贫我独富,我富也贫;天下皆富我奕富,此为真富”据此回答9—11题。
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1、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原理2、上述两句话共同反映了辩证法中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原理3、“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体现的哲理是()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⑵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⑶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⑷辩证法思想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据此回答4、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5、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是因为(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6、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
可见(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哲理是()⑴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⑵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⑶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8、“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
”这些农谚告诉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9、“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从哲学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本质和现象)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的是(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11、“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这一谚语包含这样哲理(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12、“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
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13、俗语说:“花在树则生,离树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局部的性质和意义体现离不开整体)14、“心动不如行动”,主要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15、“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这俗语蕴含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6、“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
成语俗语名言诗词中的哲理选择题
成语俗语名言诗词中的哲理选择题----7b589dfe-6eb2-11ec-9ab0-7cb59b590d7d1、\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
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
\这段话是一个(b)命题。
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悲观主义D,教条主义2、\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d)。
a、自然界是客观的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d)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d)。
a、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
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基础,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C.内因和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样重要。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5.日落是无限美好的,但《接近黄昏》这首诗告诉我们(c)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在物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B.外部原因通过内部原因发挥作用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6.马可以冒险,但耕地不如牛;一辆结实的汽车可以承载重物,但是船胜于渡河,它的哲学含义是(d)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B.矛盾的事物,每一方都有自己的特点C.两点论和关键论的统一d.矛盾的双方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7、\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这首诗表明(c)a、自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永恒的追求b、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有不同的指导作用。
自由比生命和爱更宝贵。
D.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8、朱《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a)(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
(2)法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在客观法律面前做任何事情。
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
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1.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原理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2.上述两句话共同反映了辩证法中的原理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矛盾是普遍存有的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D,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结果3."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体现的哲理是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辩证法思想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4.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因为A,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B,从实际出发是我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C,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5.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可见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会有差别B,意识准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C,人的努力水准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D人们只有在理解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6."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哲理是①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②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③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④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7."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这些农谚告诉我们A,理解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B,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要善于承认矛盾8."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个谚语包含这样哲理A,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B,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C,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D,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9.俗语说:"花在树则生,离树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B,局部的性质和意义离不开整体C,既要通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D,事物的存有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0."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这俗语蕴含的哲理是A,感性理解是理性理解的来源B,实践是理解的来源C,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11."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这句俗语反映理解论的道理是A,理解了现象就等于理解了本质B,任何现象都能反映本质C,透过现象能够理解本质D,现象和本质总是一致的12."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个段话主要体现了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13.中国的民间谚语说:"瑞雪兆丰年".这个说法A,属于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B,反映了农作物与气候,环境联系密切C,说明农作物收成好坏是"天"主宰的D,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是一种无根据的猜测14."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这个首古诗体现了①联系的观点②矛盾的观点③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名言哲理选择题集锦
名言哲理选择题集锦1、荀子在《劝学》中说:"南方有鸟焉,名有(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这件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外因对事物的变化起决定作用B、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C、实践必然经历"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过程D、做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2、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明之,行也。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1)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2)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1)(3)(4)B、(1)(3)C、(3)(4)D、(1)(2)(3)(4)3、上题材料中的"行"体现了()A、感性认识不如理性认识可靠B、实践第一的观点C、学习书本知识比实践来得重要D、对事情要有所耳闻4、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给人哲学思考是()⑴天神是人类制造的,也能为人类服务⑵认识自然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⑶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就能成为自然的主宰⑷利用自然规律首先要掌握规律⑸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改造规律A、⑵⑸B、⑴⑶⑷C、⑵⑶⑸D、⑵⑷5、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
其哲学含义是规律()A、是不可抗拒的B、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C、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D、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荀子说:"凡人之患,弊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局部;理-规律)。
据此回答6、荀子的这句话表明()A、一切现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B、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和局部关系C、要透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D、由于人们易受现象的迷惑,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7、我们不受大蒙蔽而明大理,就要()(1)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3)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4)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A、(1)(2)(3)B、(2)(3)(4)C、(1)(3)D、(3)(4) 8、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书本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9、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哲学及生活关于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的选择题练习及答案详解
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哲理选择题汇编Ⅰ 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
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B本位主义C经验主义D教条主义3、"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4、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不重要 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5、"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客观性的制约A(1)(2)(4) B(2)(3)(4)C(1)(2)(3) D (1)(2)(3)(4)1.尊重客观规律是要尊重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你不能人为助长。
2.联系客观的说要根据植物自然生长的规律。
不是过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内因是实物发展的主要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就是植物自然生长规律。
外因是人的耕耘6、"审时度势"是说()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
是说人的主观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强调的是主观能动性7、"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
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
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①意识不能准确地反映物质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③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④物质是客观存有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A②③④B③④C③D④3."望梅止渴"说明了①望梅确实能解渴②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③空想能够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④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④4.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5.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能够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主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6."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③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④意识决定于物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7."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①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③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④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的制约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8."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A尊重规律,能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B具有创造性思维,理解了一切规律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D热爱解牛工作,有利可图调动了工作积极性9."智子疑邻"告诉我们A感性理解有待于发展到理性理解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实践是检验理解准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10."审时度势"是说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11."尽力而为"符合下列哲理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D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12.我们之所以要"尽力而为"是①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的需要②理解事物本质与规律的需要③使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的需要④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需要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13."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4."杞人忧天"错在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1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16."锲而不舍"的哲学寓意是A做事往往有两种相反的结果出现B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实际效果C理解世界,改造世界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17."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①不准确的,因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唯一的②准确的,因为在理解上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③因为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反映不同④因为人们的理解不同,在行为上应该各行其是A①④ B①③ C ②D①③④1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寓意是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C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影响着理解客观事物作出的结论D一切从实际出发19.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①抱薪救火②沧海桑田③唇亡齿寒④覆巢无完⑤画饼充饥⑥挥汗如雨A④⑤B③④⑤C①⑥D②③④20.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是亦彼也,彼亦是也③对症下药,量体裁衣④因时制宜,因地制宜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③④D②③④21.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①滴水穿石②物极必反③刻舟求剑④断章取义⑤墨守成规⑥浅尝辄止⑦统筹兼顾⑧固步自封A①②⑥⑦B③④⑤⑥⑧C①③④⑤⑥D③④⑤⑥⑦22."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①承认物质,否认运动②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③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④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⑤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⑥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A①③④⑥B①④⑥C③④⑥D①④⑤23."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①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②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③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④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准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 D③④24."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25."舍卒保车"体现辩证法原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C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整体高于局部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26."愚公移山"与"田忌赛马"这两个故事共同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C,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D,构成事物的成分因为结构和排列秩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27".坐井观天"之所以作贬义用,是因为它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B割裂整体与局部关系C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D陷入唯心主义2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①客观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②无论办什么事都要瞻前顾后,通盘考虑③要时时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④考虑问题切忌思维的直线性,单一性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①②D②③29."实事求是"体现了①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②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③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④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0."居安思危"的哲学寓意是①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事物是持续运动,变化,发展的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④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1."新陈代谢"的哲学寓意是①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④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2.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相关哲理对应准确的是①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②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③好事多磨-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内外因辩证关系A①② 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33.下列说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①守株待兔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③水滴石穿,绳锯木断④物极必反⑤墨守成规⑥吃一堑长一智⑦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⑧失败为成功之母⑨断章取义⑩统筹兼顾A②③⑦B④⑤⑥⑧C①⑨⑩D③⑥⑨34.上题中的说法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有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 C①⑤⑨D②⑧⑩35上题中的说法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观点的有A①②③B④⑤⑥⑦C⑥⑦⑧⑨ D④⑥⑧36."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个说法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C要善于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D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37."防微杜渐"的哲学寓意是①量变到一定水准会引起质变②矛盾次要方面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③要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④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A①③B,②③ C①②D③④38."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错在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③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④否认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的哲学原理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9."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哲学寓意是①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③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④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⑤事物内部特殊矛盾规定其特殊本质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⑤D②③⑤40."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与"四季循环,昼夜更替"的共同点是A都是一种因果联系B都是事物的质变和发展C都是事物的本质联系D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4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我们的指导意义有①矛盾是普遍存有的,因而要正视而不能躲避矛盾②我们要懂得"福"与"祸"是对立的,因"福"得"祸"是绝对的,日常生活中要善待"祸"③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且都是积极的,所以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矛盾双方的转化④老翁因其儿子没被应征入伍,战死沙场而认为是"福"是不对的,因为他的观点违背了一分为二的观点,混淆了战争的性质界限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42.下列看法最能体现矛盾的统一的是A积劳成疾B声东击西C因材施教D居安思危43.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个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艰难困苦,玉汝于成C金无赤足,人无完人D满招损,谦受益44."过犹不及"在哲学上符合的辩证关系A内因和外因 B量变和质变C理解和实践D主观能动性和规律的客观性45."盲人摸象"的哲学寓意是①感性理解是不可靠的②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联系,只从感知事物局部特征下结论是错误的③要获得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占有感性材料必须全面完整④要坚持全面观点,克服片面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6."生不逢时"包含的哲理是A人生价值实现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有有反作用C人生价值实现首先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D提升全面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BADAD BCBBB DCACD CBCDC BBDAC BBBDD DBACDBCBBD ADBBD C。
成语、名言、诗文、俗语中的哲理 选择题集锦
成语、名言、诗文、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B.本位主义C.经验主义D.教条主义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A.画家的创作灵感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①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③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④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A.②③④B.③④C.③D.④6、“望梅止渴”说明了()①望梅确实能解渴②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③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④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④“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D.实践的重要性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③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④意识决定于物质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
民间俗语中的人生哲理
民间俗语中的人生哲理
1、老古话说:刀伤易治,口伤难医。
2、大路有草行人踩,心术不正旁人说。
3、千金难买心,万金不卖道。
4、小时偷针,大了偷金。
5、小人记仇,君子感恩。
6、俗语道:不怕怒目金刚,只怕眯眼菩萨。
7、不怕虎狼当面坐,只怕人前两面刀。
8、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9、不怕鬼吓人,就怕人吓人。
10、老古话说:不要骑两头马,不要喝两头茶。
11、不是你的财,别落你的袋。
12、俗话说:不吃酒,脸不红;不做贼,心不惊。
13、不图便宜不上当,贪图便宜吃大亏。
14、天凭日月,人凭良心。
15、歹马害群,臭柑豁筐。
16、劝人终有益,挑唆害无穷。
17、打人两日忧,骂人三日羞。
18、打空拳费力,说空话劳神。
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1、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原理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2.上述两句话共同反映了辩证法中的()原理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矛盾是普遍存在地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D、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结果3.“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体现的哲理是()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⑵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⑶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⑷辩证法思想A、⑴B、⑴⑵C、⑴⑵⑶D、⑴⑵⑶⑷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据此回答4.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A、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5.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是因为()A、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B、从实际出发是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C、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6.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
可见()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B、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C、人的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D、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哲理是()⑴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⑵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⑶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⑷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A、⑴⑵⑷B、⑴⑵⑶C、⑵⑶⑷D、⑴⑶⑷8.“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
政治:诗词典故蕴含哲理选择题(有答案)
诗词典故蕴含哲理选择题专练1.下列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包含相同哲理的是A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艰难困苦,玉汝于成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下列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所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CA.天不变,道亦不变B.理生万物C.心外无物D.气者,理之依也3、有志在各领域成大器的人必须具备一些基本人文素质。
下列能体现基本人文素质的有A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②人皆可以为尧舜③厚德载物,自强不息④君子一言,驷马难追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D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5、“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予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
”这告诉我们B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5 ACADB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6、对“前贤”的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转益多师是汝师”);又要区别真伪(“别裁伪体亲风雅”)。
反对一味因袭(“递相祖述复先谁?”)。
这对我们进行创新的启示是:CA.亲自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B.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力军C.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D.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7、2007年12月29 日,温家宝总理吟诵了自己创作的俳句“常忆融冰旅,梅花瑞雪兆新岁,明年春更好”送给到访的福田康夫首相,表达了中日领导人和中日人民对中日关系的美好期盼。
下列名句与该俳句蕴涵相同哲理的是DA.试玉要烧三Et满,辨才须待七年期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8、“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这一说法属于D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9、今朝踏浪书海豪情盛,来年题名金榜笑颜开,这是一位老师送给高三学子的一副对联。
高中哲学 选择题常见成语俗语所体现的哲学观点
摸着石头过河+看准了大胆尝试大胆闯=马哲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看到事物绝对运动的同时不否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恶辽远而辍广=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客观性。
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瑞雪兆丰年=农作物与气候环境联系密切(联系的普遍性)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从整体看问题若言琴上有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整体有决定作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矛主次转化+量变质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矛盾的转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吐故纳新=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唇亡齿寒=联系的观点对症下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因地制宜=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联系的观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客观实际变化发展+根据实物变化发展改变做事方式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重视量的积累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事物主要矛盾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量变质变关系原理失败是成功之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福兮祸之所伏=矛盾的观点刻舟求剑=事物运动的观点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居安思危=矛盾同一性量体裁衣、因材施教=矛盾特殊性积劳成疾=量变质变弹钢琴=两点论眉毛胡子一把抓、单打一=一点论(错误的)近墨者黑,近墨者黑未必黑=辩证地看问题青取之于蓝青于蓝……=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发展的环节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否定观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规律的观点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尊重规律是成功的关键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改造客观世界要遵循规律各当时立法,,因事而制礼=一切从实际出发绝知此事要躬行、事非经过不知难=强调实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量变质变见微知著一叶知秋=联系的观点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前进行曲折性统一欲擒故纵声东击西=矛盾的转化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相连结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苦尽甘来=矛盾相互转化尽信书不如无书=辩证否定+反对形而上学+革命的批判精神。
谚语俗语练习题
谚语俗语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谚语中,哪一个表达了“不要过于依赖别人”的意思?A. 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B.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C. 一山不容二虎D. 众人拾柴火焰高2. “滴水穿石”这个谚语比喻的是:A. 坚持不懈的努力B. 一蹴而就的成功C. 事物的表面现象D. 事物的内在本质3.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 好事可能变成坏事B. 坏事可能变成好事C. 事情的好坏难以预料D. 事情总是有两面性4.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用来比喻:A. 因小失大B. 视野狭窄C. 缺乏远见D. 过于注重细节5.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这个谚语告诉我们:A. 失去的东西无法挽回B. 错误发生后及时改正还来得及C. 预防比补救更重要D. 问题发生后无法解决二、填空题6. “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
7. “________”,这个谚语比喻事情的成败往往取决于细节。
8. “________”,这句话鼓励人们要勇于尝试,不要害怕失败。
9. “________”,这个谚语告诉我们不要因为眼前的小利而忽视了长远的大利。
10. “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三、判断题1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谚语是说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12. “画龙点睛”这个谚语是用来形容文章或讲话的结尾部分。
()13. “井底之蛙”这个谚语是用来比喻视野狭窄、见识短浅的人。
()14. “一箭双雕”这个谚语是形容一举两得,一次行动达到两个目的。
()15. “掩耳盗铃”这个谚语是形容自欺欺人的行为。
()四、简答题16. 请解释“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个谚语的含义,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17.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谚语在现代社会中有哪些应用场景?18.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谚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19. “树大招风”这个谚语在人际交往中有哪些启示?20. “磨杵成针”这个谚语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请结合个人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俗语成语中的哲理测试题
俗语成语谚语名句中的哲理测试题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指()A.画家的创作灵感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3.“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大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4.“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 )①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③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④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A.②④B.③④C.②③D.①④5. 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6.“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③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④意识决定于物质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7. “拔苗助长”错误主要在于()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8.“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 )A.尊重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B.具有创造性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为人类谋福利D.热爱解牛工作,有利可图调动了工作积极性9. “审时度势”是说()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10. “尽力而为”符合下列哲理(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D.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11. “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是物质的正确反映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2.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13.“锲而不舍”的哲学寓意是( )A.做事往往有两种相反的结果出现B.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实际效果C.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14.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寓意是( )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对物质有积极的反作用C.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影响着认识客观事物作出的结论D.一切从实际出发15. “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16. “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①承认物质,否认运动②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③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④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⑤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⑥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A.①③④⑥B.①④⑥C.③④⑥D.①④⑤17. “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①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②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③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④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A.②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8.“丢车保帅”体现辩证法原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C.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整体一般统率局部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19. “居安思危”的哲学寓意是()①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④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0. 下列说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①守株待兔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③水滴石穿,绳锯木断④物极必反⑤墨守成规⑥吃一堑长一智⑦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⑧失败为成功之母⑨断章取义⑩统筹兼顾A.②③⑦B.④⑤⑥⑧C.①⑨⑩D.③⑥⑨21. 上题中的说法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有()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⑤⑨ D②⑧⑩22.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成语、名言、诗文、俗语中哲理选择题20181127
成语、名言、诗文、俗语中哲理选择题20181127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C、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D、实践的重要性3、“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③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④意识决定于物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
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了A、意识能够对物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B、人可以自觉地认识与利用创造规律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规律为基础5、“智子疑邻”告诉我们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6、“杞人忧天”错在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7、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①不忘初心,奋发有为②是亦彼也,彼亦是也③对症下药,量体裁衣④因时制宜,因地制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8、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①滴水穿石②物极必反③刻舟求剑④断章取义⑤墨守成规⑥浅尝辄止⑦统筹兼顾⑧固步自封A、①②⑥⑦B、③④⑤⑥⑧C、①③④⑤⑥D、③④⑤⑥⑦9、“刻舟求剑”之所以落空,是因为那个楚国人①否认了物质的存在②背离了物质的运动规律③离开了物质空谈运动④静止地看问题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0、“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11、“舍卒保车”体现辩证法原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C、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整体高于局部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12、“怨天尤人”错在A、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B、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C、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D、只强调客观情况,否认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13、“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哲学俗语专项
哲学俗语专项章丘七中2012级哲学俗语专项练习1、我国诗词歌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下列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哲学寓意相同的是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前进曲折)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联系外因)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发展)2、“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
下列与此古训蕴含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B.寒暑渐于春秋,隆替起于得失C.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D.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在文学中,这种以物拟人写法反映的哲理是A.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B.意识是物质的正确反映C.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D.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4、“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
这首《散步》蕴含的哲理是:()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评价也就不同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5、中央电视台有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从哲学角度看,这句广告语A.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B.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C.有一定道理,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6、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说明A.物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B.只要客观条件具备,事情一定能办成功C.意识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D.办事情必须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7、“心想事成”、“美梦成真”,从哲学角度看是A.夸大了意识的决定作用B.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8、“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为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
”这副对联告诉我们A.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精神贡献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9、“掩耳盗铃”寓言中的盗铃人,违背了()哲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1、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原理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2.上述两句话共同反映了辩证法中的()原理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是普遍存在地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结果
3.“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体现的哲理是()
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⑵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
⑶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⑷辩证法思想
A、⑴
B、⑴⑵
C、⑴⑵⑶
D、⑴⑵⑶⑷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据此回答4.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
A、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5.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是因为()
A、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B、从实际出发是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C、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
6.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
可见()
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
B、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
C、人的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
D、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哲理是()
⑴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
⑵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
⑶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⑷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A、⑴⑵⑷
B、⑴⑵⑶
C、⑵⑶⑷
D、⑴⑶⑷
8.“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
”这些农谚告诉我们()
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B、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善于承认矛盾
9.“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从哲学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
A、本质和现象
B、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C、真象和假象
D、真理与谬误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C、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D、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11.“名师出高徒”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A、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B、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D、外因对事物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起非常重大的作用
12.“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这一谚语包含这样哲理()
A、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B、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劳而无功
C、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3.“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
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
是()
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认识
D、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14.俗语说:“花在树则生,离树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局部的性质和意义体现离不开整体
C、既要通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
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5.“心动不如行动”,主要体现了()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16.“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这俗语蕴含的哲理是()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7.“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
这句俗语反映认识论的道理是()
A、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B、任何现象都能反映本质
C、透过现象能够认识本质
D、现象和本质总是一致的
18.“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19.“知人难,知己更难”。
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人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知己”属主观唯心主义
D、对自己一分为二需要毅力和勇气
20.“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
”这一段话主要体现了()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21.“万变不离其宗”,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不表现为本质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B、要以不变应万变,以不动制万动
C、现象存在于本质之中,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运动离不开静止,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2.对于神灵,有人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
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它否认了神灵的存在
B、是错误的,它肯定了神灵的存在
C、是正确的,它看到了观念是可以改变的
D、是错误的,因为神灵的有无是个无法确定的问题
23.中国的民间谚语说:“瑞雪兆丰年”。
这一说法()
A、属于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
B、反映了农作物与气候、环境联系密切
C、说明农作物收成好坏是“天”主宰的
D、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是一种无根据的猜测
24.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创造条件,化难为易,走向成功
B、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难事,就怕有人有心制造麻烦与困难
C、只要有决心和干劲,什么难事都可以化为易事而获得成功
D、世界上事情本身无所谓难与易,是有些人的心里有难易
答案(俗语)
1-5BADBA 6-10DBCAC 11-15 DBABB 16-20BCCDB
21-24AB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