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生活与哲学原理整理
生活与哲学原理归纳资料
生活与哲学原理归纳资料一、生活与哲学的关系生活是人类的基本行为方式,哲学则是人类对生活的思考和探索。
生活是我们实际存在于世界中的状态,而哲学则是对这种状态进行思考和探索的方法。
生活是感性和具体的,而哲学则是理性和抽象的。
生活和哲学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导和思考,而哲学需要生活的实践和验证。
二、生活的目的和意义生活的目的是指人类在世界中活动的动机和理由。
生活的意义是指人类对生活的价值和看法。
生活的目的和意义是人类哲学思考的核心问题之一、根据不同的哲学学派和思想家,对生活的目的和意义有不同的解释和观点。
例如,有的学派认为生活的目的是追求快乐和幸福,有的学派认为生活的目的是实现自我和自我超越,有的学派认为生活的目的是追求真理和智慧。
三、生活与幸福幸福是人类对生活的一种基本追求和渴望。
幸福与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对生活的满足和享受。
生活是幸福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良好的生活条件下,人们才能获得幸福感。
同时,幸福也可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幸福是生活的目标和动力,它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生活与自由自由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价值。
生活和自由密不可分,自由是生活的必要条件和前提。
自由是人类理性和意识的产物,它使得人们能够自主地选择和决策,从而塑造自己的生活。
自由不仅限于个人自由,还包括社会自由和政治自由。
自由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它为人类创造幸福和实现价值提供了保障。
五、生活与道德道德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规范和准则。
道德指导和规范着人们的生活行为和社会交往。
道德是对人类行为的评价和界定,它规定了善恶的标准和原则,从而影响和塑造了人们的生活。
生活与道德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道德的原则和规则为生活提供了方向和指引,而生活的实践和经验则检验和验证了道德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综上所述,生活与哲学是密不可分的。
生活为哲学提供了思考和探索的基础和素材,而哲学为生活提供了指导和思考的方法和理论。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生活与哲学一直是人类思考的重要领域之一、生活是实践的总和,哲学是关于生活的理性思考。
生活与哲学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在生活中,人们通过实践和经验认识世界,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而在哲学中,人们通过理性思考和探索深刻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于生活和人类存在的思考和解释。
生活与哲学的关系既是现实的又是抽象的,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
原理与方法论是哲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人们认识和探讨哲学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生活与哲学的探索中,原理与方法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下面我将对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进行归纳整理。
2.哲学的原理哲学的原理是对世界、人类存在、价值等问题的描述、解释和认识,是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哲学的原理包括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和学派。
哲学的原理是对生活中问题的理性思考和解答,为人们认识世界、探索人类存在、规范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3.生活与哲学的方法论4.生活与哲学的互动与发展生活与哲学是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过程。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感悟到哲学思想,进而通过哲学思考和探索,为生活提供智慧和指导。
生活与哲学的互动促进了哲学的发展和生活的进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生活,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生境界。
综上所述,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是哲学思考的基础和途径,是人类认识生活和世界、探索人类存在和价值的重要工具。
生活与哲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整体。
通过对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和哲学的价值,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和境界,实现自我完善和人生进步。
愿我们在生活与哲学的探索中,不断发现和实现自己的光荣与伟大。
《生活与哲学》原理归纳
生活与哲学原理归纳(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4、规律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前提;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6.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和存在的方式,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看待和分析任何事物,都不能把它看成一成不变的,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7.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高考政治-2018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 精品
《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生活需要哲学;哲学源于生活、影响生活。
(1)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地艺术。
(3)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4)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气者,理之依也”;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完整版)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观和意识观共5个)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使用范围〗:××(人、政府或国家)根据(针对)××(客观情况)制定××(政策、方案);如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国家做出----。
制定的政策(方案)起到效果了(产生影响了)。
如疫情得到了控制,积极好转---。
二.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使用范围〗:人(经过努力)成功完成××;人做什么事情失败了,或者受到惩罚;如兴修水利、人工降雨。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2+2)【五星考点重点掌握】〖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具有目的性;②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使用范围〗:目标蓝图、预测、计划、规划、行动步骤等;科研攻关、科技成就等;在某思想指引下、政策引导下---;弘扬某种精神,如抗疫精神等。
2018《生活与哲学》原理归纳整理
《生活与哲学》原理归纳整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唯物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认识论3、唯物辩证法18)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小贴士: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观点。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原理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一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
《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1
哲学原理总结一、辨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产生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与方法论﹡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对于人体生理活动还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则阻碍。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分析:此原理其实包含两个子原理:﹡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原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对于人体生理活动还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则阻碍。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重视科学理论的巨大作用。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同时,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与方法论﹡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尤其是科学理论能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则阻碍。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一、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规律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真理)一、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真理条件性和具体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第部分: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联系的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1)(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完整)《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推荐文档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一.物质决定意识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五.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生活与哲学》重要原理归纳总结
《生活与哲学》重要原理归纳总结辩证唯物论部分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在本质上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原理】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又是普遍的。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所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一方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表现在意识活动其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另一方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表现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6.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2018《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生活与哲学》分为三大部分:总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总论:1、2、3课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4、5课);认识论(6课);辩证法(7、8、9、10课)历史唯物主义:(11、12课)第一部分:总论(1、2、3课)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人们在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二者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联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相互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揭示的是整个最一般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
相互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5、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唯物主义分为三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要了解前两者的局限性)唯心主义分为两种,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要明白两者的区别)(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P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精华版)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一、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的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二、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生活与哲学》原理归纳
生涯【2 】与哲学道理归纳(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1.物资决议意识的道理道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资,先有物资后有意识,物资决议意识,意识是物资的反应.办法论:请求我们想问题办工作保持一切从现实动身,使主不雅相符客不雅.2.意识对物资具有反感化的道理道理内容:意识对物资具有反感化,准确的意识对事物的成长具有促进感化,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成长具有阻碍感化.办法论:请求我们看重意识的感化,看重精力的力气,建立准确的思惟意识,战胜错误的思惟意识3.物资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道理【重点控制】道理内容:物资决议意识,意识对物资具有能动感化.准确的意识能促进客不雅事物的成长,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不雅事物的成长.办法论:请求我们一方面要保持一切从现实动身,另一方面要看重意识的感化,看重精力的力气.4.纪律客不雅性道理【重点控制】道理内容:事物的活动.变化.成长是有纪律的.纪律是客不雅的,又是可以熟悉和应用的.办法论:按客不雅纪律办事,量力而行在客不雅纪律面前,人并不是力所不及的,人可以在熟悉和把握纪律的基本上,根据纪律产生感化的前提和情势应用纪律,改革客不雅世界,造福于人类.5.尊敬客不雅纪律和施展主不雅能动性辩证同一道理【重点控制】道理内容:事物成长的纪律是客不雅的,施展主不雅能动性必须以尊敬纪律为前提;尊敬纪律,按纪律办事必须施展主不雅能动性.二者是辩证同一的.办法论:必须把尊敬客不雅纪律和施展主不雅能动性有机联合起来(二)唯物辩证法(辩证法)1.物资和活动辩证关系的道理[道理内容]物资是活动的物资,活动是物资固有属性和消失的方法,物资离不开活动;活动是物资的活动,活动离不开物资,物资是活动的主体,物资和活动不可朋分.分开物资谈活动或分开活动谈物资都是错误的.[办法论]对待和剖析任何事物,都不能把它算作一成不变的,要擅长在活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光.地点.前提为转移.2.活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道理[道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确定物资是活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消失.活动是无前提的.绝对的,静止是有前提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消失和成长,都是绝对活动和相对静止的同一.[办法论]我们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活动,又要看到事物在活动中消失着相对静止,保持绝对活动和相对静止的同一.3.接洽的广泛性道理【重点控制】道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广泛接洽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消失的.全部世界就是一个广泛接洽的同一整体.同时,接洽又是客不雅的.办法论:(1)请求我们保持用接洽的不雅点看问题,把握事物固有的接洽,切忌主不雅随便性.(2)接洽是客不雅的,但人在面前不是力所不及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接洽,转变事物的状况建立新的具体的接洽.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道理【重点控制】道理内容:二者不可朋分,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二者互相影响,整体处于统率地位,整体的机能状况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的机能状况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症结部分的机能甚至对整体的机能状况起决议感化.办法论:请求我们既要建立全局不雅念,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效得到最大施展.5.体系和要素的关系道理【道理内容】体系是由互相接洽和互相感化的诸要素构成的同一整体.要素是构成体系整体的各个部分.体系的根本特点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构造的优化趋势.【办法论】控制体系优化的办法(1)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2)留意遵守体系内部构造的有序性;(3)重视体系内部的构造的优化趋势;(4)请求我们用分解的思维办法来熟悉事物.6.事物是变化成长的道理【重点控制】道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暂停的活动.变化和成长的进程中,全部世界就是一个无穷变化和永恒成长着的物资世界,成长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办法论:请求我们用成长的不雅点不雅察和剖析问题7.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道理【重点控制】道理内容:量变和质变是事物成长的两种状况,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预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成果.事物的成长是量变和质变的同一.办法论:要看重量的积聚;要不掉机会地促成飞跃;保持适度的原则.8.进步性和弯曲性相同一的道理【重点控制】道理内容: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是进步性和弯曲性的同一.前程是光亮的,道路是弯曲的,在进步中有弯曲,在弯曲中向进步,是一切新事物成长的门路.办法论:既要充满信念,又要预备走弯曲的路.9.对峙同一的不雅点道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峙又同一的关系叫做抵触,抵触两边的对峙和同一始终是不可朋分的.办法论:请求我们既要确定事物对峙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同一的一面,用对峙同一的不雅点看问题.10.抵触广泛性道理道理内容:抵触消失于一切事物中,并贯串于一切事物成长进程的始终,即事事有抵触,不时有抵触.办法论:承认抵触,揭穿抵触,剖析抵触,解决抵触,保持一分为二的不雅点,11.抵触的特别性道理【重点控制】根本不雅点:抵触的特别性,是指抵触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抵触;事物在不同的成长进程和阶段有不同的抵触;同一事物的不同抵触和同一抵触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点.办法论:想问题.办工作必须保持具体问题具体剖析.12.抵触广泛性和特别性辩证关系道理【重点控制】道理内容:抵触的广泛性和特别性互相联络.一方面,广泛性寓于特别性之中,并经由过程特别性表现出来,没有特别性就没有广泛性.另一方面,特别性也离不开广泛性.抵触的广泛性和特别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互相转化.办法论:请求我们遵守从特别到广泛,再由广泛到特别的熟悉秩序;保持广泛性和特别性相联合的工作办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般号令和个体指点相联合.“剖解麻雀”.“抓好典范”等).(提示)抵触广泛性和特别性辩证关系道理,是马克思主义广泛真谛同列国革命和扶植的具体实践相联合原则的哲学根据,也是我们扶植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根据. 13.主次抵触关系道理道理内容:主次抵触互相依附.互相影响,重要抵触处于安排地位,起着决议感化,但次要抵触反过来也会影响重要抵触的成长息争决.主次抵触在必定前提下可以互相转化.办法论:看问题.办工作既要擅长抓住重点,又要学会兼顾兼顾.14.抵触主次方面关系道理道理内容:抵触主次方面互相依附.互相影响,事物的性质重要地是由重要抵触的重要方面所划定的.抵触的次要方面临事物的性质也有必定的影响.抵触主次方面在必定前提下可以互相转化.办法论:看问题既要周全,又要擅长分清主流和支流.15.两点论和重点论同一的道理【重点控制】道理:主次抵触和抵触主次方面互相接洽,请求我们保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同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办法论:看问题.办工作,既要周全,又要擅长抓住重点和主流.16.辩证否定不雅道理道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已否定本身,本身成长本身.是成长的环节,是接洽的环节.辩证否定既不是简略地确定一切,也不是简略地否定一切,而是既确定有否定,既战胜有保留.战胜旧事物中的消极内容,又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身分,辩证否定的本质是“抛弃”.办法论:请求我们必须建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以,我们不仅要尊敬书本常识,尊敬威望,还要容身现实,解放思惟,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成长.17.辩证法的革命批评精力道理及办法论:道理: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确定懂得中包含对现存事物否定的懂得,即对现存事物必然消亡的懂得;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情势都是从不断活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临时性方面去懂得;辩证法不崇拜任何器械,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评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办法论:请求我们具有批评性思维和创新精力,亲密存眷变化成长的现实,重视研讨新情形.18.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峙道理【重点控制】【道理内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不雅点是承认抵触,主意用接洽的.成长的.周全的不雅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不雅点是否定抵触,用孤立的.静止的.单方面的不雅点看问题.【办法论】请求我们保持唯物辩证法.否决形而上学.(三)辩证唯物主义熟悉论(熟悉论)1.实践和熟悉(理论)的辩证关系道理【重点控制】道理内容:实践决议熟悉(理论),熟悉(理论)对实践有反感化,准确的熟悉.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点感化.错误的熟悉对实践有阻碍感化.办法论:保持实践第一的不雅点,看重科学理论的指点感化.保持理论和实践相联合的原则.2.真谛客不雅性性道理:真谛是标志主不雅同客不雅相相符的哲学领域,使人们对客不雅事物及其纪律的准确反应,真谛是客不雅的,是具体的有前提的.3.寻求真谛是一个进程.熟悉具有重复性和无穷性,从实践到熟悉.从熟悉到实践的轮回是一种波浪式的进步和螺旋式的上升.熟悉在实践的基本上不断深化.扩大.向前推移.寻求真谛是一个进程.办法论:在实践中熟悉和发明真谛,在实践中磨练和成长整顿.(四)人生不雅.价值不雅1.价值不雅具有导向感化,价值不雅对人们熟悉世界和改革世界具有导向感化,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感化.【重点控制】请求我们建立和保持准确的价值不雅,施展准确价值不雅的导向感化2.价值断定和价值选择进行准确价值断定和价值选择,必须自发遵守社会成长的客不雅纪律.要自发站在最宽大人平易近的立场上,把人平易近群众的好处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3.准确处理小我.他人.社会三者好处的关系:保持小我.他人.社会三者好处的同一,当小我好处和人平易近好处产生冲突时,要自发站在人平易近的立场长进行选择;当小我好处和他人好处产生冲突时,要擅长从不同角度思虑好处,懂得和尊敬他人的合法选择.4.小我与社会的同一道理社会成长是小我成长的基本.(小我离不开社会),社会成长也离不开小我成长.(社会离不开小我)只有在集体中,小我才能获得周全成长其才能的手腕;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小我自由.办法论:在小我与社会的同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5.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道理【重点控制】实现人生的价值,须要充分施展主不雅能动性,倔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力;须要尽力成长本身的才能,周全进步小我本质;须要有果断的幻想信念,有准确价值不雅的指引.办法论: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汗青唯物主义:1.社会消失和社会心识辩证关系道理【重点控制】社会消失决议社会心识,社会心识对社会消失具有反感化.先辈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心识对社会消失有伟大的促进感化,反之起阻碍感化.办法论:请求我们承认社会消失的决议感化,明白社会心识具有相对自力性,对社会消失具有反感化,建立准确的社会心识,战胜错误的社会心识.2.人平易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汗青的创造者【重点控制】人平易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汗青的创造者.人平易近群众是物资财宝的创造者,是精力财宝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议力气.请求我们必须建立群众不雅点,保持群众路线.应做到信任群众.依附群众.为人平易近群众的好处而斗争.3.临盆力与临盆关系的辩证关系道理【道理内容】临盆力决议临盆关系,临盆关系反感化于临盆力.当临盆关系合适临盆力的状况时,它对临盆力的成长起促进感化.当临盆关系不合适临盆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损坏临盆力的成长.【办法论】当临盆关系不合适临盆力的状况,甚至阻碍临盆力成长,就必须变革临盆关系,调剂不合适临盆力成长的环节和方面以顺应临盆力成长的须要.4.经济基本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道理【道理内容】经济基本决议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本有反感化.当上层建筑合适经济基本,经济基本又合适临盆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固性.当上层建筑不合适经济基本的变革请求,就会阻碍临盆力成长.【办法论】当上层建筑不合适经济基本的变革请求,并阻碍临盆力成长时,要合时地变革上层建筑,以合适经济基本的变革和临盆力的成长.。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完整版)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观和意识观共5个)一.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使用范围〗:xx (人、政府或国家)根据(针对)XX(客观情况)制定XX(政策、方案);如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国家做出----。
制定的政策(方案)起到效果了(产生影响了)。
如疫情得到了控制,积极好转---。
二.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使用范围〗:人(经过努力)成功完成XX;人做什么事情失败了,或者受到惩罚;如兴修水利、人工降雨。
三. 意识能动作用原理(2+2)【五星考点重点掌握】〖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具有目的性;②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使用范围〗:目标蓝图、预测、计划、规划、行动步骤等;科研攻关、科技成就等;在某思想指引下、政策引导下---;弘扬某种精神,如抗疫精神等。
四.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即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要求〗: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表格版总结2018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系统的各个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使系统的整体功能趋向强化,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成准确的认识)。
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认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①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这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3个特点的含义。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①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②要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不仅要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更要注重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注重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Ⅰ辩证唯物主义一、唯物论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要求我们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要求(1)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4、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2)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3)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二、认识论6、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
①---④(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3)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7、真理的特点:这里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方法论:真理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以真理为指导,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总是相伴而行,要求我们正确对待错误,并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真理。
8、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辩证法(一)联系观9、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0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要求我们:(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并不矛盾。
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
如果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
)11、联系的多样性: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发展的多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1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既是相互区别的,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这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最有目标。
(2)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这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这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1)要着眼于系统的整体性。
(2)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3)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实现整体最佳功能。
(把课本59页中间一段记住)(二)发展观14、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的观点。
15、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意识,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16、事物发展的途径: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心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17、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要求我们要注意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三)矛盾观18、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①区别:二者的含义。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②联系:斗争性和同一性室矛盾所固有的相辅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19、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20、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三种情形要求记住)。
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地位、意义要记住)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连结,普遍性与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要求我们:①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注意:1、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都有两点,但事物的两点是多种多样的,不能简单概括为优点和缺点。
2、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为处于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现实矛盾。
22、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3、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
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二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能忽视支流。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和联系,可以参考学案P165的表格)24、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两点论与重点论及其关系要理解并记忆)(四)树立创新意识25、辩证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实质是“扬弃”。
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立足实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6、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要求我们: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Ⅱ唯物史观与人生价值观一、唯物史观2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从根本上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注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常见的说法有: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针对、按照、立足、基于、根据(国情、问题、现状、特点、影响、形势、情况)提出、制定、形成、调整、颁布(理论、思想、政策、精神、规划、方针、措施、方案)。
②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在(主题、理论、观点、政策、精神、规划、方针、措施、经验、制度)的(指导、引领下)促进(事业、活动、实践)获得(发展、前进、成功等)。
28、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注意:区分生产关系的变革与上层建筑的变革。
我国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分配制度的改革等)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
而行政体制改革、法律制度的完善、思想观念的解放则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
29、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地位、内容等要记住)注意:如果材料是涉及人民利益的内容,则可以筛选本单元与人民有关的知识,如发挥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人生价值观30、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