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地下水情况

合集下载

泉州市:地下水资源红黄蓝分区区划及动态管理措施

泉州市:地下水资源红黄蓝分区区划及动态管理措施
量 为 60亿 n’年 可 开 采 资 源 量 为 22 . l , . 亿 m 。 由 于 水 资 源 时 空 分 布 严 重 不 均 、 工 程 对 河 川 径 流 的 调 蓄 能 力 偏 水
标 体 系 ,保 证 地 下 水安 全 合 理 开 采 , 划 定地 下 水水 位 蓝 线 与红 线 , 建立 并
点评 :
福 建 省 泉 州 市针 对 南 方 沿 海 地 区 的 特 点 . 以及 泉 州 市 地 下 水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和 保 护 状 况 . 以 防 止 地 下
1 . 地下 水管理 水位 划定
在 水 量 控 制 基 础 上 建 立 水 位 指
海 地 区 多 年 平 均 年 地 下 水 补 给 资 源
定 的期 望 水位 值或 阈值 。
蓝 线 水 位 一 般 是 指 地 下 水 采 补 平 衡 即 地 下 水 开 采 量 等 于 地 下 水 可 开 采 量 时 的 水 位 值 , 或 者 是 指 为 了 实 现 某 一 时 期 地 下 水 管 理 目标 而 设
松 散 岩 类 孔 隙 水 主 要 分 布 于沿 江 两
关 键 词 : 下 水 资 源 ; 区 区 划 ; 态 管 理 地 分 动 中图分 类号 :6 1 P4 . 8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0 1 2 (0 0 1— 0 6 0 10 — 1 3 2 1 )7 0 3 - 3


地 表 水 和 地 下水 资 源
格 执行 地 下水 限禁 采制 度 。
现 状
福 建 省 泉 州 市 多 年 平 均 地 表 水 资 源 总 量 近 10亿 m 、 均 1 7 0 人 2m , 2 属 国 际 上 通 称 的 “ 资 源 紧 张 区 ” 沿 水 .

福建省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特征

福建省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特征

福建省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特征关键词:福建;地质灾害;特征一、福建省省自然地理概况福建省地貌上属于中国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

海拔一般5—2158m,其最高峰位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m,最低位于东部的堆积平原地带。

全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山脉武夷山、鹜峰山、袱帽山、戴云山一博平岭走向北北东向,与海岸线总体走向一致。

境内山岭耸立、低丘起伏、河谷和盆地错综其间,沿海港湾、岛屿众多,地形区域性差异较大。

省内西北部是以武夷山脉为主体的闽西大山带;中部分布由鹭峰山、戴云山、博平岭等山脉组成的闽中隆起大山带,其间多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平原地带。

构成中山的岩石中,武夷山脉多为沉积岩和变质岩、鹜峰山一砒帽山与戴云山一博平岭多为火山岩和侵入岩;构成低山、丘陵的岩石多为沉积岩、变质岩、火山岩、侵入岩;红土台地多由花岗岩风化残积土构成;平原与山间盆地则由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组成。

二、福建省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特征地质灾害是地质环境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

根据野外调查,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是福建省主要的地质灾害。

1、滑坡滑坡是福建省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灾害类型,各个设区市、各种地貌和岩土体类型均有分布。

总体上而言福建省滑坡空间分布广泛,数量多,山区普遍发育,具有区域性和群发性的特征;土质滑坡为主。

福建省斜坡多为残坡积土,该类土体为松散结构,透水性较好,当降雨大量入渗后,土体抗剪强度显著降低,地下水侧向径流,产生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增加下滑力,进而产生滑坡;小型浅层滑坡为主。

福建省斜坡残坡积土,由于浅层地表易受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容易诱发小型浅层滑坡;直接诱发因素以暴雨为主省内的滑坡与崩塌多数发生在强降雨或台风暴雨阶段,同类型灾害发生地域较集中、并普遍具有群发性特征;区域空间及时间上灾害的发生呈现出不均匀性的特点;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明显。

2、崩塌福建省崩塌发育分布主要有如下特征:以土质崩塌为主,其次岩质及混合质崩塌也占一定比例。

厦门市地下水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建议

厦门市地下水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建议
Ab a s t r a c t :The a r t i c l e i s b as e d o n s ome i n v e s t i ga t i on of s t r a t u m ,l i t h ol o gy,s t r u c t u r e a nd h y dr o l o— gY,c ombi ni n g wi t h d a t a c o l l e c t e d b e f o r e a n d a na l y z e s d i s t r i b ut i on,t ype s,s o me c h a r a c t e r s c o nt a i ne d r i c h wa t e r .i t s u pp l i e s t he f ul l a n d a c c ur a t e f o un da t i on t O s t r e n gt he n ma n a ge me n t of g r oun dwa t e r r e — s our c e s o f s ome de p a r t me nt s i n c ha r g e a l l l e v e l s .
Ke y wor d s: g r ou nd wa t e r ;i n v e s t i g at i on ;e v a l ua t i on
厦 门是 水 资 源 严 重 短缺 的城 市 , 如 以 常住 人 口计 算 人均 水 资 源 占有 量 是 5 5 4 m。 , 只有 福建 省 人 均 水 资 源量的 1 / 7 , 约 为全 国人 均 水 资 源 量 的 1 / 4 , 如 以行 政 分 区计算 , 作 为经 济 和 人 口中心 的厦 门岛 , 人 均 水 资源 量 占有 量更 少 , 其 详 细情 况见 表 1 。 厦 门市 , 特 别是 岛 内

福建省节水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福建省节水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福建省节水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摘要:福建省多山,森林覆盖率高,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668mm,人均在全国较高,但也仍存在着区域性和季节性缺水。

福建省目前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主要有库区水、引水和开采地下水。

本文结合福建省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为提高农田作物的灌溉保证率,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提出福建省的节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应着重于“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山地节水灌溉水利工程建设”两方面内容。

关键词:节水农业灌溉技术持续发展1 福建省节水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1 沿海地区缺水严重福建省沿海突出部陆地面积(包括岛屿面积)比例不大,占全省面积6.23%,但水资源需求增幅较大。

由于福建省降水量年际丰枯悬殊,时空分配也不均匀。

沿海地区平均降雨量较少,仅为900~1600mm,但是平均年径流深在450~1240mm,加上灌溉设施陈旧落后,区域性水旱灾害经常发生。

特别是部分滨海地区,如连江、莆田、惠安等多个县(市),人均水资源不足1000m3,为全国人均的43%,全省的27%。

典型的如东山岛,2001年9月至2002年4月连续8个月无降雨。

总的来说,福建省沿海地区缺水十分严重。

2004年夏秋大旱,有150个乡镇,近200万人口饮水困难,受旱耕地1000多万亩,所以福建省沿海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1.2 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据统计,全省已建各类水库2963座,总库容110亿m3,供水总量169.15亿m3,用水量达164.40亿m3。

根据福建省水资源中长期计划,到2015年供水保证率为75%时,总用水量将达到270.19亿m3,因此,现有的水资源配置能力和利用水平很不相称。

福建省水库灌区目前多数为盘山渠道,土质差,衬砌率低,渠道渗漏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偏低,而且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建筑物老化损坏率达到40%,特别是许多泵站设备、水闸、渡槽等损坏十分严重,多数已经超过了使用年限,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福建武夷新区地下水分布特征探讨

福建武夷新区地下水分布特征探讨
பைடு நூலகம்
第 四系全 新统 冲积 层 :含水 层 为 中 、细砂 和 卵石层 ,中 、粗 、细砂及 少 量泥质 充 填 ,呈 松散状 态 ,孑 L 隙较 大 ,与地 表水 存在 一定 的水 力联 系 ,透水 性 、富水 性相 对较 好 。
第 四系上更 新 统 冲洪积 层 :含水 层 为卵石 层 ,中 、粗砂 及 泥质 充 填 ,呈 松散一 稍 密 状态 , 泥质 含量 较高 ,孔 隙相 对较 小 ,透水 性 、富 水性 相对较 差 。
述 了该 区各 类 型 地 下 水 的环 境 质 量 、环 境 污 染 和 天 然 资 源 ,对 武 夷 新 区 地 下 水 资 源 的 开 发 利 用
提 出建 议 。
关 键 词 地 下 水 富 水 性
分布规律
环境质量
武 夷 新 区
武 夷新 区是福 建 省 即将 建立 的新 兴城 市 ,总 的规 划 面积 为 4 1 3 2 k m 。其 中 中心 城 市 面 积 1 9 3 9 k m ,涉及 武夷 山市 的崇 安 、新 丰 、武 夷 、吴 屯 、星村 、兴 田 、五 夫 7个 乡镇 和建
第 四系 中更新 统 冲洪积 层 :泥质 卵 石层 ,泥质含 量 高 ,卵 石 已通体 风化 ,透水 性 、富水 性极 差 ,所处 地形 一般 较 高 ,一般 不含 水或 单井 涌水 量小 于 1 0 m。 / a 。 第 四系更 新统 残积 层 :含水 层 为残 积粘 性土 ,呈 可塑一 硬 塑状 态 ,透 水 性 、富水 性 极差 ,
7 2




Ge o l o g y o f F u j i a n

1 期
福 建 武 夷 新 区地 下 水 分 布 特 征 探 讨

泉州市:地下水资源红黄蓝分区区划及动态管理措施

泉州市:地下水资源红黄蓝分区区划及动态管理措施

泉州市:地下水资源红黄蓝分区区划及动态管理措施卢友行;张佳孟【摘要】@@ 一、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现状rn福建省泉州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近100亿m3、人均1272m3,属国际上通称的"水资源紧张区",沿海地区多年平均年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6.0亿m3,年可开采资源量为2.2亿m3.【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0(000)017【总页数】3页(P36-38)【关键词】地下水资源;分区区划;动态管理【作者】卢友行;张佳孟【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水利局,362000,泉州;福建省泉州市水利局,362000,泉州【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8一、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现状福建省泉州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近 100亿 m3、人均1272 m3,属国际上通称的“水资源紧张区”,沿海地区多年平均年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6.0亿m3,年可开采资源量为2.2亿m3。

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水工程对河川径流的调蓄能力偏低,沿海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水资源相当匮乏,人均水资源量仅有205~417m3,属“绝对贫水区”。

因此,20 世纪泉州沿海大部分地区生活生产用水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部分地区由于超采已出现海水入侵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泉州市在沿海地区地下水普查、地下水应急水源规划、地下水红黄蓝分区管理、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及总量控制上,结合南方沿海地区特点,积极探索,合理定位,逐步建立最严格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即通过地表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及供水工程建设,逐步改变沿海农村地区大量使用地下水的现状;通过地下水应急水源规划,将地下水定位为战略应急水源;结合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地下水限禁采制度。

点评:福建省泉州市针对南方沿海地区的特点,以及泉州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状况,以防止地下水超采引起的海水入侵和建立地下水应急水源地为目标,从地下水管理、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和水位控制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地下水红黄蓝分区管理方案,制定了地下水保护和总量控制方案,通过严格的分区管理,科学地保护地下水,保障城镇居民饮用水的安全,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基于监测数据的全国地下水质动态变化特征

基于监测数据的全国地下水质动态变化特征

第95卷第5期2 0 2 1年5月地质学报ACTA GEOLOGICA SINICA Vol.95 No.5May 2 0 21基于监测数据的全国地下水质动态变化特征殷秀兰,李圣品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100081内容提要:地下水质动态变化及其趋势研判是区域水资源调配决策的重要依据。

本文以全国2007〜2017年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网水质数据为基础,结合典型地区的代表性监测组分超标特征及动态趋势,开展了地下水质动 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地下水监测中以iv类水质点占比最大,其次为n类水质点;I〜m类水质点数量 较少,而且占比以降低为主,IV和V类地下水监测点逐渐增加,其中IV类水质点的比例由40. 50%增加至51.45%; 全国地下水质主要的超标组分为pH、总硬度、总溶解性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钾指数、铁、锰、氟化物、“三氮”。

以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为代表,分析研究典型地区地下水质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影响 因素,结果显示,在地下水位变化较大的地区,地下水质状况随着地下水位变化明显,在地下水位波动较小的地区,地下水质状况也基本上变化较小。

研究成果对于科学评价地下水资源、合理制定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防治 地下水污染等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地下水监测;水质;污染;典型地区;动态变化地下水作为重要的资源,在工业、农业和日常的 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2018),我国地下水资源量8246. 5亿m3,大约占总 水资源量的1/3。

地下水占据了我国总供水量近20%,饮用水供水量的近70%。

受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影响,我国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环境形势严峻,尤 其是近十余年来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利用使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动态变化明显,地 下水资源问题和地下水环境问题日趋加剧(C h e n Mengxiong et al. , 2002; Liang Yixin et al. , 2007 ;Hu Junchun et al. ,2009;Wu Shunze et al., 2013;Lu Yaoru et al. ,2015;Gao Maosheng et al. ,2016;Ren Kun et al. , 2016;Shi Hong, 2018;Xi Beidou et al.,2019)。

福建省沿海农村地下水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

福建省沿海农村地下水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
SOUr ces.
Ke wor y ds:s al w r u wae ;c u e o ol t n;p o e t n me s r s h lo g o nd t r a s fp lu i o r tc o a u e i
引 言
福 建 省虽 然水 资 源 总 体上 比较 丰 富 , 沿 海 但
污染原 因。在此基础上 , 从农村饮 用水安全和地 下水 源地保护 角度 , 出地 下水保护措施 。 提
关 键 词 :浅层 地 下 水 ;污染 成 因 ; 策 对
中图分类号 : 5 3 X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17 4 4 (0 1 0 — o6—0 6 2- 3 8 2 1 ) 1 0 4 5
Abta t S a o ru d a r o u o err raa u dcat n ui rv c a src : hl w go n w t U t ni t a ae r n os la di F j npo i e s ep i nh u l o al n a n w
1 1 人为 因素 .
地下水 污染 有很 大一 部分原 因是 由于人类 活
剧增长, 地下水也是我省沿海地 区重要 的战略资 源, 因此 , 下水 环境 质量 好与 坏是关 系 到广 大农 地 村 居 民饮水 安 全 的 重大 问题 , 是 构建 供 水 安 全 也
保 障体 系 的关键 节 点 。
水 出现 了水质 恶 化 等 现象 , 长此 以往将 对 居 民的
① 全 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o 8— 0 0年 ) 2o 22 。
从 整个 福建 省来讲 , 猪养 殖 业 是 畜 禽养 殖 生
收稿 日期 : 00~1 2 2 1 2— 0 基金项 目: 福建省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0 902 3 2 0J 10 ) 作者 简介 : 张玉珍 (9 4一) 16 ,女( ) 汉 ,新疆人 , 博士 , 硕士生导师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究方 向 : 研 水污染控制

福建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及保护对策研究

福建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及保护对策研究
为 3 41x 0 、38 4 1。 和 3 8 0 1。 。 0 . 1。 / 0 . x 0 / 9 m a 4 m a 1. x 0m / 6 a
高 ,达 5.1 5 %,泉州市( 0 晋江市 、石狮市) 次之 ,开采程度为 1. %,其余各地开采程度均小于 1%,南平市最小 ,仅 40 7 0
1 福建省地下水资源概况
1 1全省地下水天然补给 资源量 . 全省多年平均(9 6年 ~13 7 9 1 。其 中第 四系孔 隙水 天 然补 给 资 源量 0. x0m / 7 a
80 1 。 / .4 ̄ 0 m a

源量的 6 . 01 %。6个沿海行政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 1 0 . ~ o
然补给资源量较大, 合计 占全省总量的 6 . %, 2 7 补给资源模 7
数 也 大 ,均大 于 2 x0m /m .。6个沿 海行 政 区地 下水 补 5 2 1 k . a
给 资 源 量 普 遍 小 于 内 陆 ,其 补 给 资 源 模 数 1 . 31 8~
2 .5x 。 / n2a。 60 l m k ] O
明溪县 、将乐县等用地下水作为辅助水源 ,其余各县( 均 市)
以地 表水 为水 源 。
19 9 9年地下水开采量中,生活用水占 4 . %,工业用 92 7 水 占 2 .1 3 %,农业用水( 4 包括牲畜、渔业 、林业 、农灌用水) 占2 . %,其它占 0 4 63 6 . %。在总用水量中,地下水在生活用 2 水 中占 l.1 2 %,工业用水 占 3 7 8 . %,农业用水 中地下水 占 2
枯年( 频率 7 %) 3 %。 5 的 5
各 类 地 下 水 可 开 采 资 源 量 中 第 四 系 孑 隙 水 1. x L 26 2 1 , 基 岩 裂 隙 水 7. x 0m /,碳 酸 盐 岩 类 岩 溶 水 0m / a 51 1。 5 a

中国地下水资源概况

中国地下水资源概况

中国地下水资源概况摘要:地下水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其资源量、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人类日常生活,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种资源流失及资源污染层出不穷,地下水资源当然也无法避免。

因此,了解地下水的资源量和质量情况,保护地下水资源已成为重中之重。

故此针对地下水水资源量及质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关键字: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水质存在问题保护措施引言:地下水资源量是指某时段内地下含水层接收降水、地表水体、侧向径流及人工回灌等项渗透补给量的总和。

其中,地表水体渗透补给量由湖泊(水库、坑圹)周边渗透补给量、河道及渠系渗透补给量和田间灌溉入渗补给量组成。

某时段地下水资源量的大小与该时段的降水量大小和强度、地表水体的特征(如湖泊、水库、坑圹的分布面积及水面高程,河道、渠系的长度、宽度、水位及过水时间长短,灌溉次数及灌水定额大小等)、人工回灌的规模、包气带岩性、厚度及渗透性能、地下水埋深等项因素有关。

由于各年的降水量大小及强度、地表水体特征、地下水埋深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各年的地下水资源量亦不相同,有时差异很大。

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正文:一、地下水资源量(一)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我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占国内水资源总量的1/3,地下淡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8837亿立方米,并呈“南多北少”格局。

南方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的69%,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量达1991亿立方米。

福建泉港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综合评价

福建泉港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综合评价

福建泉港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综合评价? 福建泉港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综合评价福建泉港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综合评价黄耀裔,李子蓉,张云峰(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 福建泉港区作为现代化港口城市,研究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进行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对福建省泉港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可知,该区水中Na+、K+、Mg2+、Cl-、NO2-、NO3-指标变异系数大于100%,是受外界影响的敏感因子,TDS、总硬度、Ca2+等其他指标CV%较小,受外界影响较小。

根据Durov图,该区水化学类型以Cl-·HCO3-+Na+·Ca2+型为主。

最后参照《地下水质量标准》做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水质整体较差,处于(Ⅳ、Ⅴ类水平)占86.4%,超标因子主要为NO3-、NO2-及部分重金属为主,超标因子与该地区的石化工业污水排放、农业生产、生活污水乱排有关。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综合评价;泉港区浅层地下水是地球水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1],由于浅层地下水是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活生产必须的重要水资源之一,全球超过15亿人口主要依靠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2]。

因此对于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3]、水质成分[4]、水质综合评价[5]、水质污染防治[6]等成为目前人们关心的问题和学者研究的关注点。

泉港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北部,东经118°25′E~119°45′E,北纬24°59′N~25°45′N,东临湄洲湾,与惠安县净峰镇、东桥镇隔海相望,东北与莆田市秀屿区隔湾相望,西北与仙游县毗邻,西南与洛江区、惠安县紫山镇接壤,南与辋川镇相连。

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暖热湿润,日温差小,年平均气温19.8℃,降雨量集中,季风明显,年平均降雨量1 000~1 400 mm左右。

福州地质报告

福州地质报告

福州地质报告1. 引言福州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

本文将对福州市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2. 研究区域概况福州市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5°15’至26°39’,东经118°02’至120°31’之间,总面积约为1,196平方公里。

研究区域地形起伏较大,包括了山脉、平原、丘陵和河流。

3. 地质背景福州地区地质演化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变化。

从地质年代划分上看,研究区域包括了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研究区域的岩石主要有花岗岩、片麻岩、砂岩和泥岩等。

4. 地质构造福州市位于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的交界处,是华夏造山带的一部分。

研究区域经历了多期的构造运动,主要包括了剪切、折叠和断裂等。

5. 地貌特征福州市地物地貌类型多样,包括了山地、丘陵、河谷和海岸等。

山地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域的西部和南部,海岸则位于东部。

丘陵和河谷则分布在整个研究区域。

6. 地下水资源福州市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

研究区域主要有两个地下水层,即上层含水层和下层含水层。

上层含水层主要由河流和湖泊的补给组成,下层含水层则主要由地下岩石层的含水层补给。

7. 地震活动福州市位于闽东南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

根据历史地震记录,福州市经常发生小规模的地震,较大地震则较为罕见。

研究区域应加强地震监测和防灾减灾工作。

8. 岩土工程特征福州市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复杂,工程建设中需要注重地质灾害的防治。

在岩土工程设计中,应根据研究区域的地质特征合理选择基础形式和加固措施。

9. 矿产资源福州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研究区域主要有煤炭、石灰石、花岗岩等矿产资源。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 灾害风险评估根据研究区域的地质特征,福州市存在地质灾害的风险。

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当地的影响,应加强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福建省地下水情况

福建省地下水情况

福建省地下水情况根据降雨渗入补给量的方法计算,全省地下水资源总计在100亿吨/年左右。

地下水资源分布很不平均。

可开发利用的主要含水岩组为石炭系中统—二叠系下统碳酸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闽西和闽西南地区,水量丰富、水质好,可作为农业、饮用和工业用水水源。

另外,分布于沿海岛屿和半岛的迎风海洋沉积的第四系风积、海积沙、砂砾含水层以及沿海各大江河的河谷两岸冲积—海积砂层孔隙潜水,水量较大、水质较好,地下水埋藏浅、开采方便,也可作供水水源。

广大地区的碎屑岩类、变质岩类和岩浆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含水极不均匀,应用价值不大。

(一)形成与分布福建省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补给、循环、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等均受区域地质构造、地貌及气候等自然因素制约。

1.山区地下水本省山地丘陵主要由前震旦系、下古生界变质岩、上古生界沉积岩及中生界火山岩系和燕山期花岗岩类等组成,多构成中、低山地形,地下水类型为强烈循环的裂隙潜水和裂隙承压水。

山区地势高,坡度大,水系发育,沟谷切割剧烈、地下水循环不深、江水面积不大。

大气降水大部分为地表径流流失,导致各含水岩组富水程度较弱。

除石炭系中统—二叠系下统船山—栖霞灰岩岩组富水程度较强外,其他均属于富水程度较弱的岩组。

在构造断裂和脉岩穿插带、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的地段,则形成局部富水带。

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动态变化季节性明显,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好,为低矿化度的重碳酸盐水。

2.山间河谷盆地地下水多沿河谷分布,面积狭小。

盆地内部沉积了不同厚度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一般厚度不大,岩层富水程度较弱,但构造盆地富水条件较好。

3.沿海丘陵台地主要由花岗岩类和火山岩所组成,除局部地区有基岩裸露外,多为残积层所覆盖,厚度各地不一,地下水储存于残积层的孔隙和风化壳中,形成孔隙裂隙潜水。

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岩层风化程度不同,含水层被分割为互不联系的水文地质单元,大气降水多成地表径流流失。

岩层透水性差,富水程度微弱,为本省缺水地区。

福建省平潭县龙王头水源地地下水勘查与评价

福建省平潭县龙王头水源地地下水勘查与评价

1概况 平潭县龙王头水源地位 于平潭 县城 关南 东约 2 m 处 , k 水
评价地下水水 质 , 主要集 中分 布 于制 度开 采 区范 围的钻孔 中
及地表水 中。 ( ) 沟测 流 : 目的是通过 溪沟测 流 , 7溪 其 测算 水 源地 的最 低保证量 , 测点分布 于龙. 下头溪 下游 , 开采 区边 界。 拟 28收集资料 : . 主要为前人 有关报 告 、 文献 及水 文气 象资
维普资讯
■地基 基础
福建建设科技 20. o6 06 N.
Hale Waihona Puke 1 3福建省平潭县龙 王头 水源地地下水 勘奄 与评价
邓鼎 兴 ( 、 1 中国地 质 大学
[ 提
武汉
40 7 2 福建 省 地质 工程 勘 察 院 30 4 、
福 州 300 ) 50 2
b i i g u d r—g o n e e e v i ul n n e d r u d d rs r or .
K ywod : h el eda ao l g a g u sr y ea ao nteg ud a r rjc;ee n i n etl e rs tew lha r fo w nt ; uv ;vl tno r n w t ;poet v —e v o m n e n o e ui h o e r a
行野外实地渊查测绘 。
松散岩类孔 隙含水 岩组 为第 四系全 新统 长乐 组 、 更新 统
东山组 、 龙海组 。地 下水 为赋 存于 中、 砂 、 细 泥质 砂砾 卵石 中 的孔 隙潜水和孔 隙承压水 , 富水性 中等 一好 , 基岩 裂隙水 为风 化带 基岩网状裂 隙潜水 和基岩 构造裂隙 承压水 , 富水性 贫乏。

福建省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福建省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3 3 ,实 际 开 采 量 为 6 0 53 1 m。 a 占 地 下 水 可 开 采 资 源 量 的 6 2 .4 . 6 × 0 /, .8 (0 2年 资 20
料) 。福 建省 9行 政 区 ( ) 中 ,厦 门市 ( 安 区 ) 开采 程 度 最 高 ,达 5 . 1 ,泉 州 市 市 同 5 0 ( 晋江市 、石狮 市)次之 ,开采程度 为 1 . 0 4 7 %,其余 各地 开 采程 度 均小 于 1 ,南 平市 最 O 低 ,仅 0 9 。县 ( )所在 地城 区 自来 水 供 水 源 中 ,龙 岩 市新 罗 区 、连城 县 、长 汀县 、 .5 市 大 田县等地 用地下水 作为主要 水源 ,邵武市 、明溪县 、将 乐县 等 地用 地下 水作 为 辅助 水源 , 其 余各县 ( 市)均 以地表水 为水源 ② 。 1 2 地下 水环境监 测网点概 况 .
过 对福 建 省 地 下 水 监 测工 作 现 状 的 阐 述 ,分 析 了 当 前 监 测 工 作 中存 在 的 主要 问 题 ,并 提 出 具 体 的 对策 和建 议 。
关键词
地下 水 环 境
现状
对策
福建 省
地 下水是水 资源 的重 要组成部 分 ,在保 障城 乡居 民生 活 、支 持社会 经济发展 和维护 生态 平衡等方 面具有 十分重要 的作用 。地 下水环境 监测作 为水 资源管理 的一项基 础性工 作 ,随着 水 资源短 缺 、水环境 恶化 等 问题 的 日益 突 出 ,越 来 越得 到 各级 政 府 和社 会各 界 的重 视 和 支
3 2




G oo yo uin e lg f j F a
增刊 1
福建 省 地 下水 环 境监 测 工作 现 状 及对 策 研究

福建省古雷地区地下水污染预测与防治

福建省古雷地区地下水污染预测与防治

福建省古雷地区地下水污染预测与防治作者:周勇王姣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12期摘要:古雷半岛位于福建省南部漳州市内,随着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二甲苯(PX)项目的扩建,在非正常工况下,厂区内二甲苯、石油类等有机物发生泄漏时,必将对区内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

本文针对古雷半岛南部敏感区的分布特点及地下水功能特点,选择龙口村一带作为地下水污染预测与防治研究区,主要分析腾龙芳烃输油管道发生渗漏后对区域地下水造成的污染影响,并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前言福建省古雷半岛位于漳州市漳浦县境内,三面环海,是福建南部发展临港重化工业的理想区域。

2011年,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在古雷半岛上建立大型化工厂区,其对区域饮用地下水资源的影响不可忽略。

在非正常工况下,厂区内如二甲苯、石油类等有机物发生泄漏时,势必对区内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

鉴于此,本文针对古雷半岛前部环境敏感区的特点,主要研究腾龙芳烃输油管道发生泄漏后对区域地下水造成的污染分析。

研究将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预测区内有机污染物对地下水的污染情况,量化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分布特征及趋势,为研究区的地下水污染提供防治依据。

1.区域地质概况研究区位于古雷半岛西北部海岸,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海积层、风积层。

其中,第四系全新统风积层占研究区总面积50%,岩性以灰白、灰黄色石英粉细砂、细砂为主,分选性好,结构较松散,具交错层理。

厚度一般在2-30m,水位埋深2.0-5.0m,单井涌水量一般100-350m3/d,富水性中等。

其下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粉质粘土层(Q3al),分布较稳定,构成潜水含水层的隔水底板;全新统海积层(Q4m)主要分布于区内西北东山湾一侧,岩性以灰、深灰色淤泥、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细砂、粉细砂、中粗砂为主,一般具有上粗下细的特征,上部以砂为主,下部以淤泥质粘土为主,构成含水层隔水底板,厚度2-12m。

福建沿海地区浅层地下水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福建沿海地区浅层地下水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关 键 词 浅 层 地 下 水 质 量 地质 背景 福 建 沿 海
福建 省系统 的浅层地下 水调查 、质量评 估 以及对 影响浅 层地下水 质量 因素的研究少 见报 道 ,以往地 下水 的调 查研究 主要包括 水 资源。 ] 、水 质 监测 方 面 。作 者利 用福 建省 沿海 经 j
维普资讯

3 期




Gelg f uin oo yo j F a
29 8
福 建 沿 海地 区浅层 地 下 水质 量 及其 影 响 因素①
许 美 辉
( 建 省地 质 调 查 研 究 院 ,福 州 ,3 0 1 ) 福 501


福 建 沿海 地 区 3 8万 k 区 域 内 ,采 集 陆 地 浅 层地 下 水 ( . m。 井水 )12 6件 样 品 进 行 0
2 2 测 试 质 量 监 控 .
采用加 标 回收方法控 制分析 准确度 ,回收率误 差 9 %~1 5 ;采用 内检 样控 制分 析精 5 0 密度 ,监 控合 格率 均≥ 9 。各 元素方 差分 析结果 表明 ,采样 和分析误 差不会 掩盖样 品间 自 5
然 的地球 化学变 化 ,分 析数据质 量高 。
交付 使用 。
2 浅层 地 下 水样 品分析 测 试
浅 层 地 下 水 共 分 析 测 试 了 As B 、 B 、C 、 C 、C 、C 、 C 、 F 、 a e d 1 o r u 、F 、 Hg 、 Mn e 、I 、
① 本文 根 据 福建 省 沿 海 经 济带 生 态 地球 化 学 调 查项 目成 果 编撰 。
感耦合 等离 子体 发射光谱 法 (C - S I PAE )测定 ; As 、Hg e3 元素用 原子荧 光光谱 法 ( s 、S 个 AF )测定 ; I 、F2个元 素用分 光光度 法测定 ; C 元 素用容量 法 ( l VOL )测定 ;

基于抽水试验的莆田地下水资源评价

基于抽水试验的莆田地下水资源评价

基于抽水试验的莆田地下水资源评价摘要:莆田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地下水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工业废水、矿山开采,该地区地下水有污染扩大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对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以及土的渗透性进行评价。

本文对该地区四个区域开展抽水试验,通过抽水试验得出该地区的地下水位埋深、渗透系数及水位恢复时间,最后得出该地区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渗透系数大,矿山开采、工业废物很容易发生扩散,导致污染扩散,引起更大区域的污染;该地区的水资源开采也应该合理安排开采量,防止水资源平衡破坏。

关键词:抽水试验;莆田;地下水资源;渗透系数1引言莆田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地处北回归线北侧边缘,东濒海洋,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年降雨量1500毫米,日照充足、温度适宜是该地区气候的一大特征。

莆田市境内水系密布,溪河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该区域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为浅层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是指地表以下60m以内的地下水 [2],容易受到人类工业生产活动的影响[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工业体系逐渐完善,但是也产生了一些污染问题,这些污染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破坏,并且有加重的趋势[4-6]。

前人对莆田市地下水研究侧重于污染防治方面,而对整体地下水资源未进行评价,因此有必要展开莆田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调查[7-9]。

2工程概况2.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区地层上部为耕植土及海相沉积粉质粘土厚约5m,中部为砂卵石层厚约5m,下部为侏罗纪南园组晶屑凝灰岩或燕山期花岗岩。

区域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风化裂隙水及基岩裂隙水。

地层及岩性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莆田地区工程地质条件2.2 试3 试验设备及方法3.1 钻孔工艺及成井质量钻孔工艺按照规范执行,分为钻进取心→扩孔→钻进取芯结束→扩孔→刷孔→冲孔换浆→下管→二次冲孔换浆→回填土→固井→活塞、水泵联合洗井。

各钻孔中粘性土及完整基岩段岩心采取率约90%,卵石、风化破碎带采取率约50%,符合质量要求[10-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地下水情况根据降雨渗入补给量的方法计算,全省地下水资源总计在100亿吨/年左右。

地下水资源分布很不平均。

可开发利用的主要含水岩组为石炭系中统—二叠系下统碳酸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闽西和闽西南地区,水量丰富、水质好,可作为农业、饮用和工业用水水源。

另外,分布于沿海岛屿和半岛的迎风海洋沉积的第四系风积、海积沙、砂砾含水层以及沿海各大江河的河谷两岸冲积—海积砂层孔隙潜水,水量较大、水质较好,地下水埋藏浅、开采方便,也可作供水水源。

广大地区的碎屑岩类、变质岩类和岩浆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含水极不均匀,应用价值不大。

(一)形成与分布福建省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补给、循环、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等均受区域地质构造、地貌及气候等自然因素制约。

1.山区地下水本省山地丘陵主要由前震旦系、下古生界变质岩、上古生界沉积岩及中生界火山岩系和燕山期花岗岩类等组成,多构成中、低山地形,地下水类型为强烈循环的裂隙潜水和裂隙承压水。

山区地势高,坡度大,水系发育,沟谷切割剧烈、地下水循环不深、江水面积不大。

大气降水大部分为地表径流流失,导致各含水岩组富水程度较弱。

除石炭系中统—二叠系下统船山—栖霞灰岩岩组富水程度较强外,其他均属于富水程度较弱的岩组。

在构造断裂和脉岩穿插带、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的地段,则形成局部富水带。

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动态变化季节性明显,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好,为低矿化度的重碳酸盐水。

2.山间河谷盆地地下水多沿河谷分布,面积狭小。

盆地内部沉积了不同厚度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一般厚度不大,岩层富水程度较弱,但构造盆地富水条件较好。

3.沿海丘陵台地主要由花岗岩类和火山岩所组成,除局部地区有基岩裸露外,多为残积层所覆盖,厚度各地不一,地下水储存于残积层的孔隙和风化壳中,形成孔隙裂隙潜水。

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岩层风化程度不同,含水层被分割为互不联系的水文地质单元,大气降水多成地表径流流失。

岩层透水性差,富水程度微弱,为本省缺水地区。

4.沿海平原地区主要分布于沿海各大河口平原和滨海各港湾地带,平原范围不大。

但是该区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差异,接受了粗细叠置、厚薄不一、成因不同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它们的沉积规律是:在水平方向上,从山区到沿海由河相过渡到河海交互相或海相地层,颗粒由粗变细,厚度增大。

滨海平原除靠海岸和半岛迎风海岸地带上部为风积相外,大部地区上部为海相沉积,下部为河相沉积,一般构成两个含水层,除局部地区为孔隙潜水外,大多数为孔隙承压水。

全新世时,整个沿海平原曾没入海中,海水甚至伸入河谷数十千m,形成一系列水质不同、富水程度强弱不均的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

由于海水时进时退,即组成福建沿海独特的地下水类型,它的水化学分布规律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都有一定的分带现象,从山前到海滨由低矿化度重碳酸钠型水到高矿化度的氯化物型水。

5.岛屿区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类和中生代火山岩系及动力变质岩等组成,一些较大的岛屿还普遍发育着面积不等的第四系海相堆积物及厚度不等的风砂积层。

岛屿面积不大,多为岩石裸露,河流短小,降水后大部排泄入海,各自形成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基岩岛屿地下水主要埋藏于节理裂隙、构造破碎带和风化壳中,地下水类型以构造裂隙水为主,泉水出露不多,含水微弱。

岛屿上的平原和海湾地带地下水主要储存于风积、海积层中,为孔隙潜水和局部承压水,地下水埋藏浅,富水程度强,为岛屿主要含水层。

岛屿地下水运动条件良好、循环途径短,地下水矿化度低,但由于受海洋气候的影响,水质类型为氯化物重碳酸钠型水。

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为主。

(二)含水岩组福建省含水岩组分布,除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承压水)及碳酸盐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分布面积较小外,碎屑岩类、岩浆岩类、变质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分布最为普遍。

以碳酸盐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含水程度最好。

松散岩类除零星分布的含水程度中等外,其他均为富水程度弱的含水岩组(见表3-9)。

1.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沿海各大河口滨海平原、岛屿和山间盆地。

前者分布面积较大,后者狭小,呈零散分布。

按出露的地貌条件、地质岩性和富水程度,可划分为中等的、弱的、极弱的三种。

(1)第四系砂、砂砾卵石含水岩组①富水性中等的含水岩组(5~10t/h·m)分布于较大的岛屿、滨海地区的迎风海岸及港汊、现代河谷两侧和沙洲地带,如海坛岛芦洋埔、东山岛梧龙、漳浦六鳌半岛、古雷半岛及龙海浮宫、漳浦城关、闽江和晋江下游河谷两岸等。

芦洋埔平原含水砂层埋藏较浅,直接出露于地表,含水层厚度18~30m,潜水埋藏深度1.42~0.18m,单位涌水量5.10~8.1t/h·m,矿化度小于0.25克/升。

东山岛梧龙地区,含水层厚度2.38~12.36m,潜水埋藏深度0.34~2.13m,单位涌水量6.5~7.57t/h·m,矿化度小于0.1克/升,水质类型为氯化物重碳酸钠钙型水。

闽江河口平原,大部分上覆全新统海积淤泥层和下伏全新统冲积层和更新统冲洪积层,含水岩性为砂、砂砾卵石。

如闽江左岸第一含水层厚度11~17m,地下水埋藏深度1.3~3.0m,单位涌水量大于8.0t/h·m,矿化度小于1.0克/升。

第二含水层为更新统冲洪积层砂、砂砾石,含水层厚度5.6~17m,单位涌水量5.0t/h·m。

本含水岩组含水层埋藏浅、透水性强、地下径流条件好,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矿化度低,含水丰富。

但在滨海港汊地区因受残留咸水和海水倒灌影响,地下水径流排泄条件差,矿化度高。

表3-9福建省含水岩组富水程度分级指标表②富水性弱的含水岩组(1~5t/h·m)分布于河口平原和岛屿平原地区,如福州、海坛岛、东山岛等地。

含水岩组为全新统海积层、风积层和更新统冲洪积层等,构成孔隙潜水和承压水。

岩性为中细砂、粉砂、粘质砂土和含泥质砂砾石等。

含水层厚度各地不一,富水程度差异较大。

一般含泥量少、颗粒均匀、结构松散、孔隙率大的,含水层厚、补给范围大、分布面积广、富水程度较好。

如:东山岛白埕地区含水层厚度7~12m,地下水埋深0.36~2.0m,单位涌水量2.1~4.4t/h·m,矿化度小于0.2克/升。

平潭城关含水层直接出露地表,岩性为中细砂,厚度8~13m,地下水位埋深0.5~1.2m,单位涌水量1.3~1.4t/h·m,矿化度小于0.5克/升,水质类型为氯化物重碳酸钠钙型水。

含水层埋藏浅,地下水循环、补给条件较好,水质好。

反之,富水程度弱。

③富水性极弱的含水岩组(<1t/h·m)分布于滨海平原、河口平原、海湾洼地和沿海丘陵台地及山间盆地等。

含水岩组主要为全新统海积层、冲积层和更新统冲洪积层、残积层,岩性为中细砂、粉砂、淤泥质砂、砂砾卵石、粘质砂土和含泥质砂砾卵石等。

滨海和河口平原地区地形平坦,由西向东和缓倾斜,海拔在5m以上,为全新统海积平原,上部为海积层,多被粘性土所覆盖、地下水渗漏、补给、排泄条件较差,含水层较薄、含泥最多、含水微弱。

区内因受海水影响,具有残留盐分,地下水矿化度普遍较高,接近海岸附近的矿化度3~8克/升,局部地区可达10克/升以上,为高矿化氯化钠型水。

靠近山麓边缘地带,因成陆时间较早、经淡水长期冲洗,地下水有所淡化,矿化度1~3克/升,为氯化物重碳酸钠型水,如长乐平原全新统海积层,含水组岩性为淤泥质中细砂。

第一含水层厚度4.5~12m,第二承压含水层为更新统冲洪积层,岩性为含泥质砂、砾卵石,含水层厚度5.09~12.68m,地下水埋藏深度1.0~1.8m,上下混合抽水单位涌水量0.46t/h·m。

矿化度1~5克/升,据长乐吴星钻孔资料,上部为13.8克/升,下部为4.4克/升。

滨海海湾洼地区分布着原生盐渍土,土壤内有氯化钠和可溶盐,主要受海水侵渍之故,形成高矿化盐水,分布面积狭小,含水层较薄,矿化度较高。

如宁德樟港南埕矿化度11.0克/升,福清前垣矿化度12克/升,龙海港尾新厝矿化度22.6克/升,惠安山腰矿化度高达35.29克/升。

平原区含水层较薄,富水程度极弱,水质差,尤其是滨海洼地多为高矿化度咸水,无供水意义。

丘陵台地广布于闽江以南沿海地区,海拔15~60m,台面略向海倾斜。

沟谷切割成丘陵状起伏地形,切割深度一般小于10m,为花岗岩类和火山岩风化的残积砂质粘土、粘质砂土所组成。

岩层含水微弱,为本省缺水严重地区。

厚度变幅大,从几m至数十m不等。

通常丘陵顶部较薄,低洼处较厚,约10~30m,并向半风化岩石过渡。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部分为孔隙裂隙水。

由于地形、风化层厚度和风化程度不同,导致水文地质条件不一致,通常为不连续的含水层。

地下水位埋藏深度随地形而异,一般为1~8m,深者可达十余m。

沟谷洼地地下水位较浅,水量较大;丘陵台面水位较深,水量微弱。

泉水常见流量一般小于0.05~0.36t/h;单位涌水量0.05~0.72t/h·m,矿化度0.2~0.5克/升,水质类型为重碳酸氯化物或氯化物重碳酸钠钙型水。

补给来源除部分靠基岩裂隙水补给外,主要为大气降水。

地下水动态季节变化显著,雨季时,地下水位显著升高,旱季时水位普遍下降。

本区富水程度弱,地下水埋藏浅、变化大,但水质好。

山间河谷盆地数量多,但面积小,多不超过10平方千m,如浦城、建阳、建瓯、邵武、永安、上杭、武平、古田、福安、德化、平和等。

盆地内多有溪谷纵贯,自成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含水岩组为全新统冲洪积层,岩性为含泥质砾卵石层,多形成一级阶地,常与下伏更新统冲洪积层组成一个含水层。

含水层厚度各地不一,一般中低山地中的盆地含水层较薄,低山丘陵区的盆地厚度稍大,但多不超过10m,个别地区大于60m。

从盆地边缘向平原中部厚度变大,富水程度较好,盆地边缘地带富水程度较差。

地下水位埋深0.5~2.6m,单位涌水量0.72~1.0t/h·m。

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河水补给,地下水动态变化显著。

(2)新第三系富水性弱的砂、砂砾含水岩组(<1t/h·m)主要分布于闽南漳浦佛昙、深涂、十二路、白塘、镇海一带。

含水层岩性为半固结状砂、砂砾所组成、与玄武岩互层。

上部与第四系松散岩层直接接触的水量稍大,据漳浦西雄钻孔资料,上部第四系为泥质砂砾夹薄层粘砂土,含水层厚度13.24m,地下水位埋深3.24m,钻孔单位涌水量3.1t/h·m,矿化度0.1克/升,水质类型为重碳酸氯化物钠钙型水。

2.碎屑岩类富水性弱的孔隙裂隙含水岩组(小于1t/h·m)本含水岩组包括上古生界和中生界的砂岩、砾岩、粉砂岩、石英砂岩及新生界第三系下统紫红色砂砾岩、泥质粉砂岩等,多形成中低山地形。

地下水类型为强烈循环的裂隙潜水和局部层间裂隙水,裂隙水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