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起源-发展-历程-历史

合集下载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知识点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知识点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知识点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互联网是当今信息社会中最重要的创新之一,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至今。

本文将从互联网的起源、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几个方面探讨其发展历程相关的知识点。

一、互联网的起源互联网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ARPANET项目,在冷战时期,美国国防部为了建立一套去中心化的信息通信网络,以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战略安全性,开启了互联网的先声。

1969年,斯坦福研究所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几个计算机实验室建立了ARPANET,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分布式计算网络。

该网络使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打破了传统的电信模式,实现了分布式计算和共享资源。

二、互联网的发展1. TCP/IP协议的提出与应用20世纪70年代,互联网的发展逐渐由军事领域向学术界和民用领域扩展。

此时,TCP/IP协议的提出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标志。

TCP/IP协议是一种用于互联网通信的标准协议,它将数据分成包,通过IP地址在不同的主机间传输,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互联。

2. 域名系统(DNS)的引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扩张,IP地址的管理变得非常复杂。

为了简化互联网地址的管理,1984年,域名系统(DNS)被引入互联网。

DNS通过将可记忆的域名转换为IP地址,方便用户记忆和访问网站,大大提高了互联网的可用性和便利性。

3. 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诞生1991年,英国计算机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它是一种基于超文本的信息共享系统。

万维网的诞生和普及引领了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使互联网从一个专业化的网络转变为大众化的信息世界。

4. 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和搜索引擎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和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应用也相继出现并迅速发展。

电子邮件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送、接收和存储电子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交流和工作效率。

即时通讯工具如QQ、MSN等则将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互联网的崛起和发展历史

互联网的崛起和发展历史

互联网的崛起和发展历史近年来,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的崛起和发展历史,以及它对我们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

一、互联网的起源互联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的美国。

当时,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开始研究如何建立一个能够实现信息互连的网络系统,这就是著名的ARPANET网络。

ARPANET 的建立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了多个计算机之间的互联。

二、互联网的发展历程1. 互联网协议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协议的支持。

在ARPANET成立后不久,互联网协议套件(TCP/IP)应运而生。

TCP/IP协议的制定使得不同网络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加速了互联网的发展。

2. 商业化和全球化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商业化运营,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个时期,人们通过互联网开始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如在线购物、在线支付等。

同时,互联网也逐渐实现了全球化,连接了世界各地的用户。

3. Web2.0时代的来临Web2.0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互联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互联网用户可以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还可以参与到信息的创造和分享中。

社交媒体、博客、维基百科等Web2.0应用的兴起,使得互联网真正成为一个多向互动的平台。

4.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和服务。

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相继涌现,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

三、互联网的影响和变革1. 信息获取与传播互联网改变了我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

传统媒体的边界逐渐模糊,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获取到各种新闻信息和知识。

同时,个人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自由地传播自己的观点和信息。

2. 商业模式的转变互联网为传统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

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线上零售行业迅速发展,传统零售业面临巨大压力。

互联的发展历程

互联的发展历程

互联的发展历程互联网是当代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本文将从互联网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一、ARPANET时期(1969年-1990年)互联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在1969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网络ARPANET。

ARPANET最初是为了实现军事信息的分布式共享而建立的,它采用分组交换的方式,将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

这一时期,互联网的基本技术框架得到了初步建立,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商用化时期(1990年-2000年)1990年代初,互联网开始向商业应用领域拓展。

1991年,世界上第一个网页诞生,并允许用户在网页上浏览和发布内容。

此后,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发展迅速,成为互联网的重要应用之一。

同时,互联网的用户数量也在这一时期大幅增长,各类网站、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互联网应用逐渐普及。

三、移动互联时代(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移动互联开始崛起。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

移动互联的普及使得互联网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人们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网上购物、社交网络、在线支付等各种活动。

同时,移动应用程序(APP)的兴起,为用户提供了更多便利的服务。

四、物联网时代(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互联网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物联网作为互联网的重要分支,将实现物品之间的互联互通。

通过传感器、无线通信等技术手段,实现物品的智能化连接和数据交换。

物联网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各类设备的互联互通,推动社会生活和工业生产的智能化发展。

总结起来,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ARPANET时期、商用化时期、移动互联时代,而未来则可能进入物联网时代。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互联网的发展前景无限,我们可以期待互联网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发展机遇。

互联网发展的历程

互联网发展的历程

互联网发展的历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互联网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它的出现和成长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

本文将为你描绘互联网的诞生、迅猛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一、互联网的起源互联网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69年,当时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建立。

阿帕网是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为了应对冷战威胁而创建的,旨在建立一个能够在电脑之间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的网络。

起初,阿帕网仅限于连接几个大学、研究所和军事机构的计算机,但它奠定了互联网的基础。

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1970年代和1980年代,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开始扩展。

1983年,互联网协议第4版(IPv4)被引入,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互连。

这一时期也见证了电子邮件的发展,使得信息传输更加快捷和方便。

进入1990年代,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出现标志着互联网的第二次革命。

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1990年发明了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和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使得网页的创建和浏览变得更加简单和直观。

随着万维网的普及,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

三、互联网的普及与商业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开始享受到其带来的便利。

互联网不再仅仅是学术和军事领域的工具,而是进入了商业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电子商务开始兴起,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购物、支付账单、进行远程交流等等。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购物和交流的方式,推动了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2000年代初,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正式来临。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应用(APP)获取信息、社交、娱乐、下单购物等,移动支付等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

五、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的融合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的融合成为新的趋势。

互联网起源发展历程历史

互联网起源发展历程历史

互联网起源发展历程历史互联网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在全球范围内连接了数以亿计的人们,并且对我们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很少有人了解互联网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

本文将带您回顾互联网的演进,从早期的网络概念到如今的智能化时代。

1. 早期的网络概念互联网具有多年的发展历史。

它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当时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开始构思一种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

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创建了一种称为“阿帕网”的网络,目的是为了使不同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

2. TCP/IP协议的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TCP/IP协议的出现标志着互联网的雏形。

它是一种用于在网络中传输数据的通信协议,它规定了数据如何在网络上进行传输和接收。

TCP/IP协议的成功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可以连接在一起,并共享信息。

3. 商业互联网的兴起1980年代,互联网开始进入商业化阶段。

一些大型公司开始将互联网用于商业用途,以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商务活动的开展。

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到互联网,并且互联网的应用领域也逐渐扩大。

4. 万维网的发明1990年代初,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发明了万维网,它是一种用于信息共享和浏览的系统。

万维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和分享信息的方式,通过超文本链接和页面之间的跳转,人们可以轻松地从一个页面跳转到另一个页面。

5. 互联网的普及和全球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普及。

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们开始普遍使用互联网来进行学习、娱乐、社交和商务活动。

互联网的普及加速了全球化进程,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信息流动变得更加便捷。

6.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21世纪初,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带来了互联网的另一次革命。

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使得无论在何时何地,人们都可以随时随地上网。

互联网的历史与发展

互联网的历史与发展

互联网的历史与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历史与发展。

本文将从互联网的起源、发展阶段、未来展望等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互联网的起源互联网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将各军事机构的计算机互相连通,开发了一种分布式的计算系统。

而真正标志着互联网诞生的是1969年,当时美国阿帕网项目的研究者发明了一种分组交换技术,这就是互联网传输数据的核心技术。

在70年代和80年代,各国政府和高校开始利用新技术开发网路并在教育、科研等领域应用。

1983年,互联网的协议体系TCP/IP正式诞生,标志着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二、互联网的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期。

此时互联网成为商业化的网络,并开始向大众普及。

著名的电子邮件、万维网等应用被广泛使用。

在那个时候,互联网已成为推动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催生了互联网经济时代。

21世纪初,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互联网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如5G技术,更将助力互联网的发展,带来更丰富、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

三、互联网的未来展望未来,互联网将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手段,更将变得智能化。

各种智能设备将逐渐应用于互联网中,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

人机交互也会更加自然、人性化。

此外,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型技术将逐步应用于互联网生态中,带来更加安全、可信、高效的服务。

随着5G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传输速度、响应时间等方面将有更大的提升,为更多的应用场景提供良好的支持。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历史与发展是曲折的,但它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互联网还将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多的乐趣。

互联网的起源与发展

互联网的起源与发展

互联网的起源与发展互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杰出成果之一,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你了解互联网的起源吗?你知道互联网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吗?本文将向您介绍互联网的起源以及它的发展历程。

一、互联网的起源互联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美国。

当时,美国政府为了满足军事通信需求,开始开发一套可以实现分布式通信的技术。

这就是互联网的萌芽。

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启动了一个名为“阿帕网”的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分布式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通信。

首次实现了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这标志着互联网的雏形开始出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逐渐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得以连接,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计算机网络。

二、互联网的发展历程1. 第一阶段:互联网的初创时期(1970年代-1980年代)在20世纪70年代,互联网被用于研究和学术界。

大型研究机构和大学是最早接入互联网的单位。

1971年,第一封电子邮件成功发送。

随后,互联网的用户开始增加,发展逐渐加速。

2. 第二阶段:商业化与普及(1990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入了商业化的时期。

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问世,使得信息的发布和检索变得更加简单和方便。

互联网逐渐普及到企业和个人用户,并且出现了许多互联网公司。

3. 第三阶段:移动互联网时代(2000年代至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人们不再受限于电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

这使得互联网的使用更加便捷和广泛。

三、互联网的影响与未来发展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它将信息传播的速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缩短了地理距离,丰富了我们的娱乐方式,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

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未来,互联网将继续发展壮大。

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互联网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互联网的起源互联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

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改进军事通信系统,开始了一个名为ARPANET的研究项目。

该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分布式、去中心化的通信网络,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969年,ARPANET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实现了首次跨计算机的数据传输,标志着互联网的诞生。

二、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互联网在起初的几十年间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上世纪70年代,互联网的通信协议TCP/IP得以完善,并被广泛应用。

80年代初,互联网开始扩展到学术界和其他研究机构。

1986年,互联网首次连接到欧洲,形成全球性的通信网络。

90年代初,互联网进入商业化发展阶段,各种互联网服务如电子邮件、万维网等逐渐普及。

此后,互联网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与分享,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三、互联网的社会影响互联网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实时沟通、交换信息,打破了地理和时间的限制,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其次,互联网促进了信息的共享和传播。

人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获取海量的信息,从中获取所需的知识和资讯。

同时,个人也可以通过博客、视频网站等平台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此外,互联网还催生了新的经济模式,如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等,给传统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

然而,互联网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问题。

网络安全、个人隐私保护、信息泄露等问题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瓶颈。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也导致了信息过载和信息真实性的问题,人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辨别能力。

总结起来,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变革。

它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丰富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互联网的发展也需要我们正视其中的问题和挑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是大众传媒的一种。

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

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等等。

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

各行各业的人需要运用互联网来工作、生活、娱乐、消费,互联网本身是一个产业,同时它也带动了其他所有的产业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传输信息的媒介,是一个狭义的硬件网。

而互联网是个广义的网,它的精华则是它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

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

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

它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工作环境,入网的电脑终端可以调阅各种信息资料。

人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与消费,听歌、看视频、购物。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上网终端已经不限于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甚至谷歌开发出来的眼镜、手表都可以上网。

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无所不能。

一、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最初的ARPANET到如今的万维网。

1、互联网的起源。

这一时期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力是美国的冷战思维。

作为对前苏联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的直接反应,以及由苏联的卫星技术潜在的军事用途所导致的恐惧,美国国防部组建了高级研究项目局(ARPA)。

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

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 美国国防部委托开发ARPANET,进行联网的研究。

同年,美军在ARPA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

这个协定由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

它的目的就是重新树立美国在军事科技应用开发方面的领导地位。

当时的网络传输能力只有50Kbps,按标准来说就是非常的低。

从1970年开始,加入ARPANET的节点数不断的增加。

当时ARPANET使用的是NCP协议,它允许计算机相互交流,从1970年开始,加入ARPANET的节点数不断的增加。

最初的NCP 协议下的ARPANET上连接了15个节点共23台主机。

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中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的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

由此可看到,E-mail,是Internet 上较早出现的重要工具,特别是E-mail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应用。

但在NCP 协议下,目的地之外的网络和计算机却不分配地址,从而限制了未来增长的机会。

但无论如何,ARPANET成为了第一个简单的纯文字系统的Internet。

可以说,最早促使互联网最初起源的推动力是冷战时期的军备角力思维。

2、TCP/IP协议的产生。

由于最初的通信协议下对于节点以及用户机数量的限制,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显得尤为重要。

1973年,美国国防部也开始研究如何实现各种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

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的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利用。

1972年Robert Kahn来到ARPA,并提出了开放式网络框架,从而出现了大家熟知的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1983年1月1日,所有连入ARPANET的主机实现了从NCP向TCP/IP协议的转换。

为了将这些网络连接起来,美国人温顿•瑟夫(Vinton Cerf)提出一个想法:在每个网络内部各自使用自己的通讯协议,在和其它网络通信时使用TCP/IP协议。

这个设想最终导致了Internet的诞生,并确立了TCP/IP协议在网络互联方面不可动摇的地位,基于TCP/IP协议的公网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

3、网络的“春秋战国”时代。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可以说是网络的春秋战国时代,各种各样的网络应运而生。

八十年代初,DARPANet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没有获得美国联邦机构合同的学校仍不能使用。

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开始着手建立提供给各大学计算机系使用的计算机科学网(CSNet)。

CSNet是在其他基础网络之上加统一的协议层,形成逻辑上的网络,它使用其他网络提供的通信能力,在用户观点下也是一个独立的网络。

CSNet采用集中控制方式,所有信息交换都经过CSNet-Relay(一台中继计算机)进行。

1982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斯蒂文•贝拉文(Steve Bellovin)创立了著名的集电极通信网络——网络新闻组(Usenet),它允许该网络中任何用户把信息(消息或文章)发送给网上的其他用户,大家可以在网络上就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和其他人进行讨论;1983年在纽约城市大学也出现了一个以讨论问题为目的的网络——BITNet,在这个网络中,不同的话题被分为不同的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电脑订阅,这个网络后来被称之为Mailing List(电子邮件群);1983年,在美国旧金山还诞生了另一个网络FidoNet (费多网或Fido BBS)即公告牌系统。

它的优点在于用户只要有一部电脑、一个调制解调器和一根电话线就可以互相发送电子邮件并讨论问题,这就是后来的Internet BBS。

以上这些网络都相继并入Internet而成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特定用途和特点的网络的发展,推动了Internet成为全世界各种网络的大集合。

4、Internet的基础——NSFNETInternet的第一次快速发展源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简称NSF)的介入,即建立NSFNET。

1983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

八十年代初,美国一大批科学家呼吁实现全美的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共享,以改进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抵御欧洲和日本先进教育和科技进步的挑战和竞争。

80年代中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为鼓励大学和研究机构共享他们非常昂贵的四台计算机主机,希望各大学、研究所的计算机与这四台巨型计算机联接起来。

最初NSF 曾试图使用DARPANet作NSFNET的通信干线,但由于DARPANet的军用性质,并且受控于政府机构,这个决策没有成功。

于是他们决定自己出资,利用ARPANET发展出来的TCP/IP通讯协议,建立名为NSFNET的广域网。

Internet在80年代的扩张不单带来量的改变,同时亦带来某些质的变化。

由于多种学术团体、企业研究机构,甚至个人用户的进入,Internet的使用者不再限于纯计算机专业人员。

新的使用者发觉计算机相互间的通讯对他们来讲更有吸引力。

于是,他们逐步把Internet当作一种交流与通信的工具,而不仅仅只是共享NSF巨型计算机的运算能力。

NSFnet对Internet的最大贡献是使Internet向全社会开放,而不象以前的那样仅供计算机研究人员和政府机构使用。

更多的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希望通过使用广域网得到他们希望得到的信息。

5、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

1990年10月,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在国际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前身DDN-NIC(相当于现在的INTERNIC)注册登记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并且从此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因特网在我国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

1996年1月,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始提供服务。

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大部分网络应用在网民中更加普及,各类网络应用的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其中,商务类应用表现尤其突出,网上支付、网络购物和网上银行半年用户增长率均在30%左右,远远超过其他类网络应用。

社交网站、网络文学和搜索引擎用户增长也较快。

截至2010年6月,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使用率分别为33.8%、 30.5%和29.1%,增速在各类应用中排名前三。

网络购物在主要网络应用中排名提升一位,使用率超过了论坛。

从2010开始互联网彻底走进人们的生活。

通讯电子产品价格的急剧下降,导致笔记本,台式电脑,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使得上网变得更加简单。

二、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从包交换、通信协议以及组网的规模一直都是科学家和通信工作者们研究与努力的方向。

这些技术层面的不断突破,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

1、利用TCP/IP协议代替NCP协议。

最初BBN公司设计、组装并运行了ARPANET。

1969年就有了一个充分发展了的包交换网络。

BBN建造了一个多处理器的系统一Pluribus,许多软件开发后来又被用在ARPANET 上。

那时,TCP/IP还在早期阶段,IETF的科学家所做的是将TCP/IP引入TIP,而TIP 又是IMP的一部分。

项目中的一个步骤就是用TCP/IP协议代替ARPANET原来的主机到主机的协议NCP。

2、用多层的路由分配来解决路由表限制的问题。

起初要建造一些被称作网关的东西(现在叫做路由)。

当时能够意识到路由器本身就可以作为分组交换机,这是一个很激进的想法,BBN里大行其道的还是ARPANET风格的分组交换,而这在商业上追根溯源是来自X.25包交换。

BBN的工作人员们认为IP和路由并不可靠。

科学家们花费了很大力气才说服他们这是一个重要的商机。

此后,科学小组研发并部署了四代网关/路由器、Hw、SW等等。

有很多问题至今还在讨论中,比如路由表变得太大。

然后有了试图区分内部路由和外部路由的想法。

早先有一个协议,然后取而代之的是BGP(边界网关协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