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课件

合集下载

流行性感冒PPT课件

流行性感冒PPT课件
流行性感冒概述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 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流行面广、发病 率高、传播很快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 起病急、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疲乏等 全身中毒症状显著,咳嗽、流鼻涕及咽痛 等呼吸道症状轻微为特征。四季均可发病, 以冬春季为多,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亦 可经接触传播。流感病死率高达8%至 10%。
季节性流感
•一个可传新染型宿流主在感一个 完
由以往已存在的流感全病易感染的 族由群流中感可病产毒生变异毒株
毒引起
的新感染宿主引个起数。
流季人行多群具发存有在季一节定性免,疫冬力••RR春00≥<11::流将行发出人普将生群现遍不流时易缺会行间 感乏发无特生规异律免疫力,
流行常局限于一定范围
可造成多地区甚至全 球大流行
对重症和死亡病例分析表明,慢性基础疾病占重症和死亡 病例的构成比分别约为35.1%和49.0%、妊娠分别占 11.1%和20.4%和肥胖分别占18.3%和17.2%,因此患有 慢性基础性疾病、处于妊娠状态的妇女及肥胖者感染甲型 H1N1流感后发展成重症和发生死亡的危险性要高得多。
可防,可控,可治
3.长期变异 流感的长期变异主要表现在抗原的转变, 其结果往往导致世界性大流行。
4.暴发 由于流感的传播途径容易实现,因此极易发生 暴发。
(二)人群分布
性别:没有差异 年龄:以6~15岁为最高,一般流行时,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低。 职业:服务行业、学生和工人的发病率
较高,一般居民及农民的发病率较低。 一些抵抗力低的老年人感染流感后往往
甲型流感疫情分析
截至2010年3月7日,我国内地31个省份共报告确诊病例 127427例。其中,累计报告重症及危重病例8320例,死亡 病例796例。2009年12月中上旬达到重症发病和死亡的高 峰,之后呈逐渐下降趋势。重症病例中,0-9岁组所占比例 最高(27.2%),0-9岁组发病率(1.29/105)高于其他年 龄组;死亡病例中20-29岁组所占比例最高(25.4%), 20-29岁组死亡率(0.10/105)高于其他年龄组。

流行性感冒ppt课件 (6)全

流行性感冒ppt课件 (6)全
29
第五节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二、流行概况
全球概况 1997年5月 香港3个农场发生家禽H5N1流感,该 月在当地从3岁男孩体内分离到H5N1病毒 2003年2月 H5N1病毒开始在部分东南亚国家禽 类中广泛循环,数月内迅速波及8个国家 截至2006年8月23日 全球共报道241例确诊人 禽流感病例,死亡141例
第 二 十 二 章
流行性感冒是一个古老的、第一个实行全球 性监测的、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仍然无法完全控制它的 传播和流行。
随着近年来禽流感疫情的爆发和蔓延,流行 性感冒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
第一节 病原学 第二节 流行特征 第三节 流行过程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五节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3
第一节 病原学
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 抗原变异 分类 致病力 免疫力
4
第一节 病原学
一、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
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
科,是多形性有包膜病
毒,多为球形,直径80 ~120nm
核糖包膜 : 核糖蛋白 (NP) -RNA (7 or 8 片 断 ) 基质蛋白 (M)
脂质双分子层 血凝素 (HA) 神经氨酸酶 (NA)
21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一、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原则 注意研究样本
对从不同地区不同研究样本得来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时应特 别注意,差异较大时应分别描述,研究单位宜小不宜大。
临床病例的确诊
无论在平时对流感的监测,还是对流感流行的诊断均须注意 要有明确的诊断依据。
减少错误分类
22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病原上表现出乙型病毒株活动增强,而甲型病 毒株活力相对减弱的趋势

流行性感冒ppt课件

流行性感冒ppt课件

脏排泄,以原形经尿排出,故有明显肾功能障碍时能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副作用,有肾功能不良的
患者需慎用或减少剂量。金刚乙胺或金刚烷胺对流感病毒乙、丙型无效,只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
对于甲型流感患者,即使是在疾病后期才开始用药,或病情已较为严重,这两种药物仍有一定治疗
效果。近年来流感耐药病毒的出现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金刚烷胺和流感疫苗的联合应用能在一
3天或一户发现多例患者时,应立即报告防疫站,及时进行调查和病毒分离。
2.患者的隔离与治疗
及时隔离治疗流感患者是减少发病和传播的有效措施。可根据具体条件设立临时流感诊断室,采取家 庭隔离,临床隔离室隔离,甚至减少或停止大型集会和文娱活动。
3.消毒
患者的餐具、用具及口罩等可煮沸;衣物可曝晒2h;病房用1%含氯石灰(漂白粉)澄清液喷洒。流行 期公共场所应加强通风,乳酸熏蒸或含氯石灰液喷洒。
使用免疫抑制剂或长期服用水杨酸制剂者。因为这些人患流感后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还可能并
发Reye综合征。
② 接种方法:基础免疫应接种2次,间隔6~8周。成人每次1ml,皮下注射。以后每年皮下注射1ml 加强一次。如换用新亚型疫苗,应重新进行基础免疫。
(2) 流感减毒活疫苗:是选育流感病毒减毒株制备的活疫苗。将其接种在健康人的鼻腔引起轻度上呼 吸道感染从而产生免疫力。接种后2~3天即可发生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轻度发热,1~2天后消 失。多数观察结果证明其预防效果与灭活疫苗相似。
血气分析显示明显的低血氧。痰液中易分离到流感病毒,痰涂片革兰染色可见到许多嗜中性多核粒细胞;但
痰与血培养均无致病菌生长,抗菌治疗亦无效,病死率可超过50%。婴幼儿及老年人患流感常波及下呼吸道,
尤以导致肺炎时病情严重,在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小儿病例中约1/4为流感病毒引起。老年人流感肺炎和

流行性感冒PPT课件

流行性感冒PPT课件

06
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本次流感疫情应对经验总结
早期预警与快速响应
本次流感疫情爆发初期,相关部门迅速启动预警机制,开 展疫情监测和风险评估,为后续防控工作奠定了基础。
跨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
在应对过程中,卫生、教育、交通等多个部门实现有效协 作,共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加强信息共享,确保信 息传递畅通。
病毒分离
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 出流感病毒,为确诊依据 。
血清学检查
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 清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有 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 回顾性诊断。
核酸检测
采用RT-PCR等方法检测 呼吸道标本中的流感病毒 核酸,具有快速、敏感、 特异的优点。
鉴别诊断思路梳理
与普通感冒鉴别
与其他病毒性呼吸道感染鉴别
公共卫生监测和应急响应机制
流感监测网络
建立健全流感监测网络, 实时监测流感病毒活动情 况。
预警与预测
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发布 流感预警信息,预测流感 流行趋势。
应急响应计划
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计划 ,包括医疗资源调配、药 品储备、人员培训等措施 。
跨部门协作
加强卫生、教育、交通等 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应 对流感疫情。
3
信息报告与公开透明度需提高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部分地区存在信息报告不及 时、公开透明度不够等问题,需加强信息管理和 公开工作。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流感病毒变异监测与应对
随着流感病毒不断变异,未来需加强病毒变异监测工作,及时掌 握病毒变化动态,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
新型疫苗研发与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研发出更加高效、安全的新型 流感疫苗,提高疫苗接种效果和覆盖率。
03

2024流行性感冒ppt医学课件

2024流行性感冒ppt医学课件

流行性感冒ppt医学课件•流行性感冒概述•流行性感冒病毒学•流行性感冒预防与控制策略•流行性感冒临床治疗与护理目录•流行性感冒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流行性感冒科普知识宣传与教育01流行性感冒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快速的传播速度。

特点流感病毒的遗传特点决定了其易发生变异,人群普遍易感,且病后免疫力不持久,使得流感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传播给周围人群。

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但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更易感染。

易感人群流感具有季节性,北半球通常在冬季流行,而南半球则在夏季。

此外,流感的流行还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流行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

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

临床分型根据临床表现,流感可分为单纯型、胃肠型、肺炎型和中毒型。

其中,单纯型最为常见,表现为急性起病、高热、头痛、乏力等;胃肠型以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为主;肺炎型多见于老年人、儿童或原有心肺疾病的人群,主要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咳嗽、气促等症状;中毒型则表现为高热、休克、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诊断标准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具体标准包括:近期内有流感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出现流感样症状;实验室检查如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等结果阳性。

鉴别诊断流感需要与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其中,普通感冒症状较轻,无明显的季节性;上呼吸道感染则以局部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等;肺炎则可出现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及肺部实变体征。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对这些疾病进行有效的鉴别。

02流行性感冒病毒学呈球形或丝状,直径约80-120nm ,有包膜。

流行性感冒课件PPT(共51张PPT)

流行性感冒课件PPT(共51张PPT)

• 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 行,它在动物中广泛分布,并也能引起动物流感流行 和造成大量动物死亡.
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
• 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流感局部暴发,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 流行,至今尚未找到它存在于人之外的其它动物中的确凿证 据。
• 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一 般不引起流感流行。过去一直认为人是丙型流感病毒 唯一的天然宿主,但近年来这种看法已得到彻底纠正 ,我国于1981~1982年从我国猪群中分离出多株丙型 流感病毒,并已得到世界公认。
临床实验室指标
• 一般实验室检查
– 1、血象:血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血小板正常。
– 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 – 2、骨髓象:骨髓穿刺示细胞增生活跃,反应性组织细胞
增生伴出血性吞噬现象。 – 胸部影象学检查 • 一般未见改变,或仅有肺纹理增强;重症患者胸部X线摄像 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可伴胸腔积液。
Hospitalization (esp. elderly)
Employee absenteeism Hospitalization (esp. elderly)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12/97.
流感病毒分型
Type A(甲型)潜在严重性
• 血清标本采集
• 血清标本应包括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急性期应尽 早采集,最迟不超过发病后7天。恢复期血样应在发病后 2-4周采集。单份血清一般不能作诊断。
• 血液标本,采血5毫升,2000-2500rpm离心15min。收 集血清,弃血凝块。
• 血清可在4 ℃ 存放一周,长期保存置-20℃冰箱。

流行性感冒ppt课件

流行性感冒ppt课件
20
六、护理评价
是否已了解流感的相关知识, 能否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体温是否已降至正常
有无并发症出现
焦虑、紧张等情绪 是否得到缓解
21
小结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感染引 起。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可引起大流 行。
人类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A、B、C) 三型,但其亚型随其变异性而增多,从而 减低了人体免疫的作用。
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 钟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1%甲醛、过 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 对紫外线敏感, 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 4
镜下流行性感冒病毒图片
5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3
易感人群
4
流行特征
6
传染源
流行病学
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 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 最强。猪、牛、马腹泻、腹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 现。
12
治疗要点
一般治疗
中医治疗
对症治疗及防 止继发感染
病原治疗
13
二、护理评估
(一)流行病学资料
询问当地是否有流感流行或有成批动物 死亡,是否去过流行区,近期是否接触 过流感病人,有无流感疫苗接种史。
14
二、护理评估
(二)身心状况
症状评估
9
肺炎型流感
较少见,多发生于老人、小孩、原有心肺 疾患的人群。表现:高热持续不退,剧烈 咳嗽、咳血痰、呼吸急促、紫绀,肺部可 闻及湿啰音。胸片提示两肺有散在的絮状 阴影。痰培养无致病细菌生长,可分离出 流感病毒。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病 死率高。
10
中毒性流感
以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为特征。 表现为高热不退,血压下降,瞻望、惊厥、 脑膜刺激征等脑炎脑膜炎症状。

流行性感冒PPT课件

流行性感冒PPT课件

抗原转变
由于基因组重排导致抗原性大幅 度变异,属于质变,产生新的亚 型。抗原转变容易引起世界性大
流行。
进化机制
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组和重配实 现进化,使其能够逃避宿主免疫 系统的识别和攻击,同时适应新
的宿主和环境。
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与机制
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表面后触摸口、 鼻、眼等部位而感染。在密闭、拥挤、空气流通差的环境中,流感病毒更容易传 播。
分类
根据病毒核蛋白(NP)和膜蛋白(M)抗原性的不同,流感 病毒可分为A、B、C三型。其中A型流感病毒变异性强,易引 起大规模流行,而B型和C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小,主要引起局 部地区流行。
流感病毒的变异与进化
抗原漂移
由于病毒基因点突变导致抗原性 小幅度变异,属于量变,产生新 的病毒株。抗原漂移不会引起世 界性大流行,但可引起中小流行
头痛
常见,多表现为胀痛或重压感 。
全身肌肉酸痛
以背部、腰部、四肢肌肉酸痛 为主。
呼吸道症状
如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 。
并发症与风险因素
并发症
如肺炎、心肌炎、中耳炎等,严 重者可危及生命。
风险因素
年龄(老人和儿童风险较高)、 基础疾病(如慢性心肺疾病)、 免疫状态(免疫力低下者易感染 )等。
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大流行
20世纪初,发生了三次世界性的流感 大流行,即1918年“西班牙流感”、 1957年“亚洲流感”和1968年“香 港流感”,造成了数百万人死亡。
流行性感冒的危害
对个体的危害
流感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肺炎 、心肌炎、脑炎等,甚至可能导 致死亡,尤其是老年人、儿童、 孕妇及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

《流行性感冒》课件

《流行性感冒》课件

及时发现、报告和隔 离流行性感冒病例, 控制疫情的扩散。
03
流行性感冒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病毒治疗
针对流感病毒的特异性药物, 如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可以
缩短病程和减轻症状。
解热镇痛药
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可 用于缓解发热和疼痛。
止咳药
如复方甘草合剂或止咳糖浆, 有助于缓解咳嗽症状。
抗生素
流感通常由病毒引起,抗生素 对病毒无效,但如有并发细菌 感染,如肺炎,可使用抗生素

非药物治疗
休息
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减轻症状。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锻炼等,有助 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多饮水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 功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勤洗手、戴口罩等,可以减少病毒传播。
特殊人群的治疗
儿童
儿童患流感时,应特别注意保持呼吸 道通畅,防止并发症。
心律失常
流感病毒可能影响心脏电生理,导致 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等。
肺部疾病
肺炎
流感病毒可能引起肺炎,导致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流感病毒可能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情,使患者呼吸困 难加重。
其他并发症
肾脏疾病
流感病毒可能引起肾脏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神经系统疾病
流感病毒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膜炎、脑炎等。
05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 与控制
提高公众意识
公众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流行性 感冒的预防和控制知识,包括传
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等。
媒体宣传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 体,广泛宣传流行性感冒的防控知 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警惕性。

流行性感冒PPT课件

流行性感冒PPT课件

2、疫情控制措施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 卫生部会同教育部制定卫生部卫办疾控发[2006]65号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理指南(2012版)》 – 卫办疾控发[2012]133号
《广东省流感防控相关指引(2015年版)》 – 粤卫办[ 2015]10号
具体疫情控制措施:
1、停止举办校内园内各种师生集会和会议等活动。
尽可能减少与发病班级孩子的接触,尽量避免全校/园或较多人员集会, 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蔓延。
2、实施班级为单位的晨检和午检制度
发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状立即电话其家长领返,尽早到医院 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
3. 加强因病缺勤登记
学校和托幼机构由专人负责与离校或离园的学生进行家访联系பைடு நூலகம்了解其每日健康状 况。记录热退时间,症状消失48小时后,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的证明方可 回园或上班。
流感是导致儿童就诊和住院的重要原因
每年约有10-15%的儿童因流感感染而需就诊 <5岁儿童感染流感后并发重症疾病的风险较高。
流感流行可引起大量学龄儿童缺课和父母缺勤
<5 岁儿童中,41%的流感患儿平均需就诊2次以上。
2、重点人群疾病负担
五、预防控制措施
1、日常生活预防措措施
打喷嚏时要主动掩住口鼻,提高防病意识;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用过的纸巾; 个人生活用品要专用,不要与其他人共用或交换使用毛巾、牙刷、口杯等个人
儿童流感年感染率可高达50%左右。 绝大多数儿童(93%)从出生至6 岁至少感染过一次
流感病毒。 易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机构容易造成聚集性疫
情。
四、流行性感冒危害
1、儿童疾病负担
儿童感染流感后,体内抗体滴度水平更高,排毒时间更长

流行性感冒精品PPT课件

流行性感冒精品PPT课件

05
CATALOGUE
流行性感冒的研究与展望
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1 2 3
流感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解析
深入研究流感病毒基因组的构成,阐明各基因片 段在病毒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为抗 病毒药物设计提供新思路。
流感病毒跨种传播机制
探讨流感病毒如何在不同物种间进行跨种传播, 揭示其适应新宿主的分子机制,为预防和控制流 感大流行提供理论依据。
抗病毒治疗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通过抑制 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活性,阻止病毒从 宿主细胞中释放和传播。
M2离子通道阻滞剂
RNA聚合酶抑制剂
如法匹拉韦等,通过抑制病毒RNA聚 合酶的活性,阻止病毒复制。
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等,通过阻断 病毒M2离子通道,抑制病毒复制。
中医药在流感治疗中的应用
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可显著降低感染率和重症发生率。疫苗种类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等 ,接种对象主要为儿童、老年人、孕妇等高危人群。
药物预防
针对流感病毒的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Tamiflu)等可用于治疗流感,但需在病毒感染初期就开始使用才有效 。同时,中药如板蓝根、金银花等也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可用于流感的辅助治疗。需要注意的是,药物预防 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
对不同人群的危害程度
儿童
儿童免疫力相对较弱,容 易感染流感病毒并出现严 重并发症,如肺炎、心肌 炎等。
老年人
老年人免疫力下降,且多 伴有慢性疾病,感染流感 病毒后病情较重,死亡率 较高。
孕妇
孕妇感染流感病毒后容易 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流产 、早产、死胎等,对胎儿 和自身健康造成威胁。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流行性感冒PPT(共38张PPT)全

流行性感冒PPT(共38张PPT)全
第8版 传染病学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其
他禽类、野猪也有可能成为传染源,患者是否为传染源尚 待进一步确定。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分 泌物、排泄物、病毒污染的水等,人与人传播缺乏 确切证据。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
• 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 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引起流感 的流行 。
第8版 传染病学
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正粘液病 毒科,呈形性,直径80~ 120nm,核酸为单股RNA
其病毒颗粒结构由外 向内分为三层
外层:两种表面抗原 中层:基质蛋白(M) 内层:核衣壳,由病
毒基因组和核糖蛋白 (NP)组成
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抗体检测。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获得对同型病毒免疫力,但时间短。
丙型(C型):主要以散发病例出现; 甲型(A型):最常见,可广泛流行及人畜共患,病毒因不定时的基因突变而衍生新品种。 乙型流感 :局部流行,相隔5~6年发生一次;
鉴别诊断 猪、牛、马等动物可能传播流感。
PT-PCR检测相应核酸。 1957-1958年:由H2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死亡人数约100万人
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引起流感的流行 。 抗原检测 快速抗原检测及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 脑膜脑炎型:以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为特征。 1957-1958年:由H2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死亡人数约100万人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获得对同型病毒免疫力,但时间短。 流感病毒感染将导致肺充血,粘膜下层局部炎性反应,细胞间质水肿,周围巨噬细胞浸润,肺泡细胞出血、脱落,重者可见支气管粘膜坏死、 肺水肿以及毛细血管血栓形成。 最常见,以发热、全身中毒症状为主。 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引起流感的流行 。 H9N2为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 疫苗接种是预防的基本措施,我国目前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亚单位疫苗。 流感病毒不断引起流感流行,主要是其HA和NA的抗原性容易发生变异所致,抗原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流感流行的规模。 流行性感冒是一个古老的、第一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伴畏寒或寒战、头痛、关节痛、肌痛、全身不适及纳差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学】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正粘病毒属
有囊膜的RNA病毒,呈球形或长形
人流感病毒:甲、乙、丙型
包括


膜 蛋 白
P1 P2
聚合酶蛋白
P2
核蛋白 RNP RNA


核蛋白有型特异性,依核蛋白不 同分为甲、乙、丙三型
乙型 流感常造成局部暴发或小流行 丙型流感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多侵犯婴幼儿 常突然发生,传播快,流行期短。流行情况与人口 密集程度有关
● ● ●
流行沿交通线散播,现代交通使流行地区呈跳跃式 冬春季多发
【发病机理和病理解剖】
细胞变形、坏死、脱落 上呼吸道 上皮细胞
流感病毒
产生过量干扰素
单 纯 型 流 感
Thanks for listening !
其他类型流感
脑炎型流感 胃肠炎型流感 心肌炎型流感
并发症
细菌感染 Reye综合征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数相对增加
病原学及免疫学检查
鼻粘膜印片检查 抗原检测 PCR检测病毒RNA 病毒分离
确诊的依据 有助快速诊断
血清学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流行期根据典型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较易
全呼吸道粘膜病变及毛细血管损害
肺炎型流感
【临床表现】
潜伏期1~3天 ,最短仅数小时
单纯型流感
●全身中毒症状显著,而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
突发高 热、全身酸痛、乏力;
●面部潮红,结膜、鼻粘膜充血,咽部淋巴滤泡 增生 ●症状持续时间:发热3 ~ 4天,全身症状1 ~ 2周
肺炎型流感
少见,同间质性肺炎
散发病例不易与其它病毒感染区分
鉴别诊断
普通感冒
【治 疗】
一般治疗
按呼吸道隔离,休息,饮水
对症处理
解热镇痛、止咳、补液
抗病毒治疗
金刚烷胺、达菲
抗菌药物 勿滥用抗菌药物
小儿流感时可以适当预防性应用
中医中药
辨证施治
【预 防】
(一)控制治疗传染源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 (二) 切断传播途径 1. 流行期间,避免集会或集体娱乐活动, 老幼病残易感者少去公共场所,注意通风, 必要时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2. 医护人员戴口罩、洗手、防交叉感染 3. 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基因重组或动物源性抗原转换
大型变异:H、N均大变异 ,约
30-40年发生一次,可 致大流行或暴发流行。
甲型流感病毒变异
亚型变异:H大变异,N不变或小
变异约 10年发生一
次,可致大流行。
变种变异:H、N均小变异,经常 发生,导致小流行。
丙型流感病毒相对稳定,未发现变异 乙型流感病毒只有变种变异
病毒抵抗力
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
流行性感冒-一个古老而沉重的话题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人类发病率最
高、传染性最强、危害最大、也最容易被
轻视而导致严重后果的传染病之一。
20世纪流行性感冒的三次世界性大流行
• 1918-1919年:由H1N1亚型流感病毒引起, 死亡人数约5000万 • 1957-1958年:由H2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 死亡人数约100万人 • 1968-1969年: 由H3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 死亡人数约75万
病毒的变异
抗原漂移 (antigenic drift)
指由基因组发生突变导致抗原的小幅度变异,不产生新的亚型, 属于量变,没有质的变化。
编码表面抗原(H、N)基因点突变累 及导致了抗原位点的改变
抗原转换 (antigenic shift)
指编码抗原的基因组重排引起的变异幅度大时,产生新的 亚型,这种变异为质的改变
目前流行性感冒仍呈周期性全球流行趋势
流行性感冒 - 定义
•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 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以冬春季多 见,临床以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 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卡它症状 较轻为特征。 • 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 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 引起流感的流行 。
抵抗力弱,对消毒剂敏感
动物模型
雪貂、小鼠、鸡胚、肾细胞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人、隐性感染者
甲型流感可能有动物传染源
传播途径
空气和飞沫传播 病毒在空气中可存活30min
接触污染物也可传播
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病后获得对同型、同株病毒的免疫力(1-2年) 各型、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流行特征
甲型流感常以流行形式出现并引起世界流行或大流行
(三) 疫苗预防
灭活疫苗:效果较好,接种对象为老人、 儿童、严重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及可能密 切接触患者的人员;接种时间为每年10-11月中 旬,每年接种1次,2周可产生有效抗体。下列 情况禁用:对鸡蛋过敏者;急性传染病患者, 精神病患者,妊娠早期,6个月以下婴儿。 减毒活疫苗:采用喷鼻法接种
(四) 药物预防 用于易感人群可能感染而未发病者, 金刚烷胺100mg/口服,2次/日,10-14天; 对甲型流感有一定预防作用,对乙型流 感无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