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报告传染病基本信息一览表

合集下载

法定报告传染病

法定报告传染病

法定报告传染病随着新的传染性疾病的出现和流行,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病种有所调整。

1989年及以前法定报告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及副霍乱、天花、白喉、流脑、百日咳、猩红热、麻疹、流感、痢疾、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回归热、布氏杆菌病、炭疽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乙脑、狂犬病、疟疾、黑热病、森林脑炎、恙虫病、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等25种。

根据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90一1995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脑、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25种。

1996年乙类传染病增加新生儿破伤风和肺结核。

2002年增加HIV感染者。

添加新2003年增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国家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2009年4月30日,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国家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目前法定传染病共计39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病11种。

甲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共2种。

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乙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共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1]、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共26种。

最新法定传染病种类

最新法定传染病种类

最新法定传染病种类(40种)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7种):2019新型冠状病毒(新加)(甲类管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类管理)、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甲类管理)、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包括甲型HINI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传染病报告卡中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栏项包括:1、尖锐湿疣2、生殖器疱疹3、水痘4、肝吸虫病5、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6、姜虫病7、森林脑炎8、结核性胸膜炎9、人感染猪链球菌10、人粒细胞无形体病11、不明原因肺炎12、不明原因1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14、其他以上种疾病请填入传染病报告卡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栏传染病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其他暴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以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疫情时,接诊医生诊断后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电话)向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注:经国务院批准,卫生部4月30日发布2009年第8号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附:按照国家cdc需求传报卡新增加的必填项与逻辑校验如下:1、14岁以下患儿家长的姓名、联系电话设为必填项。

2、学生、幼托儿童、工人、干部职员、民工等职业相对应的工作单位设为必填项,其中学生、幼托儿童工作单位填写其所在的学校或托幼机构、民工填写其所工作的工地或建筑队。

法定传染病39种

法定传染病39种
丙类
(11种)
监测管理
24小时内上报
1.流行性感冒2.流行性腮腺炎3.风疹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5.麻风病6.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7.黑热病8.包虫病9.丝虫病10.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1.手足口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
(共39种)
“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
甲类
(2种)
强制管理
城镇2小时内;农村不超过6小时
1.鼠疫2.霍乱
乙类
(26种)
严格管理
城镇6小时内;农村不超过12小时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甲型H1N1流感3.艾滋病、4.病毒性肝炎5.脊髓灰质炎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7.麻疹8.流行性出血热9.狂犬病10.流行性乙型脑炎11.登革热12.炭疽[肺炭疽]13.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14.肺结核15.伤寒和副伤寒1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7.百日咳18.白喉19.新生儿破伤风20.猩红热21.布鲁氏菌病22.淋病23.梅毒24.钩端螺旋体病25.血吸虫病26.疟疾

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

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

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最新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截止到2014年,目前法定传染病共计39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病11种。

(一)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三)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包括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报告【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3〕28号)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报告。

法定传染病一览表

法定传染病一览表
14~21天
患者
空气飞沫传播、日常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普易,儿童、青少年易感,娠早期的妇女
全年可见

隔离至出疹后5天
32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肠道病毒70型
2~3天
14小时~6天
患者
接触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
夏秋季

对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传播。在本病流行期间,对于车站、码头,应加强检疫工作,严禁病人外流
法定报告传染病基本信息参阅一览表
疾病分类编号
病种
疾病名称
感染病原
潜伏期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高发季节
疫苗预防
病人隔离期
一般
最短——最长
1


鼠疫
腺鼠疫
鼠疫杆菌
2~8天
1~12天
鼠间鼠疫传染源
鼠-蚤-人
人群普遍易感
多在6—9月份

就地隔离至症状痊愈后一月,或腺、皮肤、败血性鼠疫痊愈后经菌检3次(每次间隔3天)阴性后解除隔离。
肺结核
结核杆菌
2周~2年
2周~长期
排菌的肺结核病人
呼吸道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
冬春季

隔离至痰涂片检查至少连续2次阴性为止
17
伤寒和
副伤寒
伤寒
伤寒杆菌
12~18天
5~39天
患者及菌者
消化道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
全年可见
夏秋季最多

症状消失5天后联系2次(间隔3~5天)粪、尿培养阴性或症状消失14天解除隔离,出院后医学观察1年。
19
百日咳
百日咳
百日咳

传染病报告登记表

传染病报告登记表

传染病报告登记表
一、基本信息
1.报告时间:[时间]
2.报告单位:[单位名称]
3.报告人:[报告人姓名]
4.联系方式:[联系方式]
二、传染病信息
1.传染病名称:[传染病名称]
2.发病时间:[发病时间]
3.发病地点:[发病地点]
4.病例人数:[病例人数]
5.病例分类:[病例分类]
三、病例详情
1. 病例人员详细信息
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症状是否住院
- - - - - -
2. 病例传播途径
[病例传播途径描述]
3. 病例诊断情况
[病例诊断情况描述]
四、防控措施
[防控措施描述]
五、相关附件
[上传相关附件的链接或文件名]
六、报告审核
1.审核人:[审核人姓名]
2.审核时间:[审核时间]
3.审核意见:[审核意见]
七、备注
[其他需要注明的事项或补充信息]
以上为传染病报告登记表的模板,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填写相应信息。

传染病报告登记表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报告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请各单位严格按照要求填写并及时报送传染病报告登记表,以便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传染病上报病种范围

传染病上报病种范围

传染病上报病种
一、传染病报告分甲、乙、丙三类共39种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

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

其它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恙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不明原因肺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二、报告时限规定: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2小时上报;
乙类、丙类、其它类24小时上报。

三、公共卫生科负责医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网络直报、登记工作,科室人员及联系方式如下:
固定电话:86111。

法定传染病检验阳性结果登记表

法定传染病检验阳性结果登记表

法定传染病检验阳性结果登记表【法定传染病检验阳性结果登记表】一、患者信息1.1 姓名:1.2 性别:1.3 年龄:1.4 联系号码:1.5 联系方式:1.6 就诊医院/机构:1.7 就诊日期:二、传染病信息2.1 传染病名称:2.2 传染病诊断日期:2.3 检验方法:2.4 传染病检验结果:2.5 传染病暴露史:2.6 传染源是否得到控制:2.7 是否需要隔离治疗:三、流行病学调查3.1 发病日期:3.2 患者所在地区:3.3 病例流行情况:3.4 患者密切接触者情况:3.5 其他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四、公共卫生应对措施4.1 针对患者的隔离治疗措施:4.2 针对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措施:4.3 传染病防控的其他公共卫生措施:4.4 已采取的应急救治措施:4.5 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五、法律责任5.1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患者享有的权益和义务:5.2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的责任:5.3 相关法律条款及注释:六、附件6.1 传染病检验报告正本复印件:6.2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6.3 相关病历资料复印件:6.4 其他相关附件及资料清单:【注释】1:法定传染病: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传染病目录,列出的必须履行报告、隔离治疗和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2:传染病暴露史:指患者在感染传染病前一段时间内,与传染病可疑病例、确诊病例或传染源有密切接触的情况;3:密切接触者:指与传染病患者在一定时间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包括家庭成员、病房内的患者和医务人员等。

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

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

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必需由医疗机构报告的各类传染病的名称。

这些病种通常具有高传染性、易蔓延等特点,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

正确识别和及时报告这些病种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法律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并简要解释其特点。

1.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

它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染。

乙肝患者的症状轻重不一,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因此,乙肝被列为法定报告病种,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其传播和发展。

2. 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严重传染病。

该病毒可以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等方式传染。

艾滋病会严重削弱患者的免疫系统,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

为了防止艾滋病在人群中的传播,我国将其列为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加强对感染者的监测和防控。

3. 病毒性肝炎其他病因除乙肝之外,由其他病毒引起的肝炎也被纳入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

这些病毒性肝炎包括丙型病毒性肝炎和戊型病毒性肝炎等。

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具有潜伏期长、病程迁延等特点;戊型病毒性肝炎则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常引起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

对于这些病毒引起的肝炎,及时报告可以提醒疾控部门采取应对措施,加强监测和治疗。

4. 麻风病麻风病,又称为麻疯病,是一种由麻风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患者会出现皮肤疤痕、肢体畸形以及神经系统损害等症状。

为了控制麻风病的传播,我国将其列为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并实施了连续多年的麻风病防治工作。

5. 黄热病黄热病是由黄热病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热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传播。

黄热病患者会出现高热、乏力、黄疸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引起肝肾衰竭。

我国将黄热病列为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以便及时发现和防控病情。

除了以上列举的病种,我国还规定了其他一些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如霍乱、狂犬病、肺结核等。

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

法定传染病和常见非法定传染病基本信息表

传染病识别清单及预防措施分 类 序 号 易感 人群传染病名称 鼠疫病原 潜伏期主要症状和体征主要并发症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措施1鼠疫杆菌多 数 为 2-3 起病急,高热寒战,体温迅速达到 39-40℃, 啮 齿 动 鼠 蚤 叮 咬 人 群 普 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直 甲 类天。

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伴有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皮肤黏膜先 有出血斑,继而大片出血及伴有黑便,血尿。

腺鼠疫: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强迫体位; 肺鼠疫:咳嗽、胸痛、咯痰带血或咳血。

物和蚤。

皮肤传播, 遍易感 肺 鼠 疫 病 接接触被感染的组织或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 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 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

人 经 呼 吸道传播2 3 霍乱 霍乱弧菌潜 伏 期 可 从 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 急性肾功能 病 人 和 经 水 、 食 人 群 普 健康教育;加强饮用水和饮 甲 类数 小 时 至 5 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 衰竭、急性 带 菌 者 物、日常生 遍易感 食卫生;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分别隔离治疗; 对其吐泻物和污染环境、物 品、饮用水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预防性服药。

天 , 一 般 为 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 肺水肿、低 是 主 要 活 接 触 和1~2日。

钾综合症 传染源。

苍 蝇 等 传播 传染性非典型肺 冠 状 病 毒 SARS 的潜伏 并发症主要病 人 和 通 过 密 切 人 群 普 生活、工作场所通风;注意 按甲 类 管 理 的 乙 类1、流行病学史: 1.1 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炎(SARS )( SARS2Co 期通常限于 2 或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 为:多器官他人的证据; 1.2 发病前 2 周内曾到过或居住病 源 携 接触病人、 遍易感 个人卫生;不与患者或疑似 患者接触;用肥皂和自来水 (流动的水)洗手;在人群 密度高或不通风的场所内 戴口罩。

法定报告传染病传染病种类

法定报告传染病传染病种类

法定报告传染病传染病种类
一、甲类传染病:2种
鼠疫、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26种
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三、丙类传染病: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法定报告传染病诊断类别表(自然疫源类)

法定报告传染病诊断类别表(自然疫源类)
法定报告传染病诊断分类简表
(自然疫源类1)
病种
疑似病例
临床病例
确诊病例
备注
布鲁氏菌病
GB15988-1995
①接触史:病人、畜和畜产品
+②数日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疼,乏力,兼或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可疑症状及体征。
+③虎红或玻片阳性
/④皮肤过敏试验:红肿范围4.0cm2

疑似病例
+②皮肤:(见左①)
/③肠:血样便或血水样便
/④肺:高热,呼吸困难,可有胸痛及咳嗽,咯粘液血痰
/⑤脑膜炎:剧烈头痛,呕吐,项强,
/⑥败血症:高热、寒战,感染性休克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表现
疑似或临床病例
+①分离菌株/
/②抗体4倍增长
法定报告传染病诊断分类简表
(自然疫源类3)
钩端螺旋体
GB15995-1995
①1~30d前接触疫水或动物尿或血。
+②发热:起病急,可有畏寒。短期内体温可高达39℃左右,常为弛张热。
/③肌痛:全身肌痛,特别是腓肠肌痛。
/④乏力:全身乏力,特别是腿软明显。
疑似病例
+①眼结膜充血:轻者主要在眼球结膜、外眦及上下穹窿部,重者除角膜周围外的全球结膜血管扩张呈网状,无分泌物,不痛,不畏光。
/③WBC和பைடு நூலகம்沉渣细胞查抗原或核酸
乙脑
WS214-2001
①25天内在蚊虫叮咬,季节,地区。
+②急病,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可伴有脑膜刺激症状。
/③急病,发热2天~3天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昏迷、惊厥、抽搐、肢体痉挛性麻痹等中枢神经症状或发展至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

风疹
总结词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 病,症状较轻,但传染性强。
详细描述
风疹患者通常出现低热、头痛、肌肉 疼痛、咳嗽等症状,皮肤可出现细小 、红色斑丘疹。治疗主要为休息和补 充维生素等对症治疗。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总结词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又 称为“红眼病”。
详细描述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总结词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是由莫氏立克次体和普氏立 克次体引起的传染病,分别引起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 伤寒。
详细描述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患者可出现高热、头痛、肌肉 疼痛、皮疹等症状。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和休息,患者 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
黑热病
总结词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主要侵犯内脏器官。
04
预防:加强疫区管理,控制鼠疫菌传播,积极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提 高群众卫生意识。
霍乱
01 02 03 04
病原体:霍乱弧菌
传播途径: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经口摄入,也可经污染鱼、虾等水 产品引起传播。
症状:剧烈的腹泻、呕吐,以及由此引起的脱水、肌肉痉挛,严重者 导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
预防: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改善卫生设施,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及时 隔离治疗,并对其排泄物、接触过的物品等进行卫生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甲类传染病 • 乙类传染病 • 丙类传染病
01
甲类传染病
鼠疫
01
病原体:鼠疫杆菌
02
传播途径:通过鼠疫感染者、病鼠和其他啮齿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 (如粪、尿等)及尸体等,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感染。

法定报告传染病基本信息一览表

法定报告传染病基本信息一览表

就地隔离至症状痊愈后一月,或腺、 皮肤、败血性鼠疫痊愈后经菌检3次 (每次间隔3天)阴性后解除隔离。 就地单独隔离至症状痊愈后并经痰检 菌6次(每次间隔3天)阴性后解除隔 离。 就地单独隔离至症状消失后,经过粪 检3次(每次间隔1天)阴性或在症状 消失后14天解除隔离。
霍乱
霍乱
霍乱弧菌
1~3天
数小时~6天
4 4a
艾滋病
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
2—10年
数月—19年
体液传播
发热、全身不适,淋巴结肿 大,肝脾肿大
HIV感染者HIV感染者 艾滋病病毒
甲型 甲肝病毒 3~4周 15~50天 消化道传 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痛 播 。 有 隔离自发病起不少于30~40天,临床 痊愈及肝功能恢复后继续观察半年至 1年。 隔离自发病起不少于30~40天,临床 痊愈及肝功能恢复后继续观察半年至 2年。 症状消失后解除隔离,从发病日起隔 离不少于40天
医学观察15天 医学观察7天 医学观察14天 医学观察7天
不需检疫。
不需检疫。
不需检疫。
不需检疫
医学观察14天,彻 底灭鼠。 不需检疫 不需检疫。

1、13岁(含13岁)以上人员,原则 上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并持续7天以 上:a体温正常 b临床症状消失 c胸 部X线影像检查显示病灶明显吸收。 2、12岁(含12岁)以下儿童,应同 时具备上述条件,并持续7天以上。 如自发病至出院不足21天的,应住院 满21天后方可出院。
8 9 10
麻疹
麻疹
麻疹病毒
破伤风杆菌
5~7天 1~12天
出生后3~7日出现哭闹不安, 伤口破损 发热,下颌关节强直,面部肌 接触传染 肉痉挛,角弓反张 呼吸道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最新知识点)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最新知识点)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
传染病分类:目前法定传染性疾病共有39种。

甲类传染病2类:鼠疫、霍乱ﻫ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

ﻫ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
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传染病疫情上报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谢阅...。

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

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

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
一、甲类传染病
1、鼠疫
2、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
1、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戊型、未分型)
2、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
3、伤寒、副伤寒
4、艾滋病4a、HIV感染者
5、淋病
6、梅毒(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
7、脊髓灰质炎8、麻疹9、百日咳10、白喉11、流脑12、猩红热13、流行性出血热
14、狂犬病15、钩端螺旋体病16、布鲁氏菌病17、炭疽18、斑疹伤寒19、流行性乙型脑炎20、黑热病21、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22、登革热23、新生儿破伤风
24、肺结核[涂(+)、菌(-)、未痰检、仅培阳]
25、非典(临床诊断)25a、非典疑似
三、丙类传染病
1、血吸虫病
2、丝虫病
3、包虫病
4、麻风病
5、流行性感冒
6、流行性腮腺炎
7、风疹
8、急性出血性结膜炎9、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四、其他传染病
1、非淋菌性尿道炎
2、尖锐湿疣
3、生殖器疱疹。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统计表2023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统计表2023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统计表2023版本引言传染病是一种通过传染途径传播的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威胁。

了解和监测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对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的传染病发病率统计表,以便政府和公众了解传染病的流行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公共卫生应对策略。

数据来源本统计表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权威机构的报告和数据集。

这些数据经过严谨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统计指标本统计表涵盖了一系列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率数据,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病例总数、年龄段的分布、性别的分布、发病趋势等信息。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更好地了解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和影响因素。

统计表格A. 传染病发病率统计表B. 传染病发病趋势图插入传染病发病趋势的统计图表,以直观展示近年来各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趋势。

通过对比不同年份的数据,可以追踪传染病的变化和发展。

C. 传染病预防措施建议根据传染病的发病率统计和趋势分析,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但不限于:加强公共卫生教育、提高疫苗接种率、完善卫生设施和环境等,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和发病率。

结论本文档呈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的传染病发病率统计表,通过数据和图表的形式展示了传染病的流行状况和发病趋势。

在理解和应对传染病方面,这些信息对决策者和公众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将有助于制定相关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 注意:具体的数据和图表请根据最新的官方报告和数据集进行更新和调整,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国家法定40种传染病(病原体)查询手册

国家法定40种传染病(病原体)查询手册

国家法定40种传染病(病原体)查询手册法定传染病指的是各政府在其传染病防治法规内,条列出特定项目的传染病发生时,医师或医疗机构需向卫生主管机关报告,并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治疗甚至隔离等措施。

被列为法定传染病者通常是具传播速度快、病情严重、致死率高等特性。

目前法定传染病共计40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7种,丙类传染病11种。

甲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1鼠疫就诊科室感染科常见症状发热、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病原菌鼠疫杆菌传播途径鼠蚤叮咬、飞沫、皮肤伤口、消化道感染检测方式血常规检查病原菌分离鉴别(取血、脓、痰、脑脊液、淋巴结穿刺液等材料送检。

)血清学检查(IFA、IHA、RIP、SPA-IHA)PCR检测等2霍乱就诊科室感染科常见症状突然腹泻,继而呕吐;血压下降、脉搏微弱等病原菌霍乱弧菌传播途径食用被患者粪便污染过的水检测方式病原菌检查(涂片染色、悬滴检查、制动试验、培养、PCR检测CtxA和毒素协同菌毛基因TcpA等)血清学检查(血清凝集试验)等乙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新增: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就诊科室:感染科常见症状: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病原菌: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吸入气溶胶检测方法:血常规、影像学、PCR、血清学、血生化等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炭疽中的肺炭疽,以及新冠均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发现甲类传染病:及时采取下列措施:(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型
病毒性 肝炎
甲肝病毒
3~ 4周
15~ 50天
60天~ 160
消化道传 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痛 播。
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痛
乙肝
乙肝病毒

18天~ 205天 体液传播 。
6
脊髓 脊髓灰质炎 灰质炎
脊灰病毒
7— 14天
3—32天 消化道传播不对称生弛缓性麻痹
按呼吸道传染病分别隔离观察治疗,

并要达到( 1)体温正常 7天以上( 2) 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 3)X线胸片
就地隔离至症状痊愈后一月,或腺、 皮肤、败血性鼠疫痊愈后经菌检 3次 (每次间隔 3天)阴性后解除隔离。
就地单独隔离至症状痊愈后并经痰检 菌6次(每次间隔 3天)阴性后解除隔 离。
1~ 3天
数小时~ 6天
消化道传 播
无痛性腹泻、米泔样便
就地单独隔离至症状消失后,经过粪 检3次(每次间隔 1天)阴性或在症状 消失后 14天解除隔离。
炎 12 乙 登革热

流行性 乙型脑炎
登革热
13
炭疽
炭疽
乙脑病毒 登革热病毒
炭疽杆菌
14天
4~ 21天
发热,头痛,颈抗,喷射性呕 蚊_人

5~ 8天 1- 3天
高热,鼻出血,眼球痛,皮 蚊_人 疹,淋巴结肿大
皮肤水肿、坏死,淋巴结肿大 12小时- 12天 接触传播 化脓。
消化道传
14
细菌性痢疾 志贺氏菌属
痢疾
1~3天 数小时~ 7天

里急后重的腹泻
阿米巴痢疾
阿米巴滋养 体
14天
2天~数月
消化道传 播
腹痛、腹泻,粘液浓血便。
15
肺结核 肺结核
结核杆菌
伤寒
16
伤寒和 副伤寒
伤寒杆菌 12~18天
5~ 39天
消化道传 播
持续高热,表情淡漠,相对缓 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 白细胞减少。
有 隔离至出疹后 5天 有 可以不隔离。 有 病程中应隔离
14天
2- 60天
接触传播
发热、多汗、肌肉关节酸痛, 睾丸肿大。
23
淋病
淋病
24
梅毒
梅毒
25
钩端螺 旋体病
钩端螺 旋体病
26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
间日疟
27
疟疾
恶性疟
三日疟
28 流行性感冒 29 流行性腮腺炎
30
风疹
急性出
31
血性
急性出血性 结膜炎
结膜炎
32
麻风病 麻风病
淋球菌 梅毒螺旋体
钩体 血吸虫 疟原虫
8
麻疹
麻疹
麻疹病毒
10天
9 流行性出血流热行性出血热 出血热病毒
15天
7— 21天 7- 46天
呼吸道传播
发热,畏光,流泪,全身皮肤 红色斑丘疹
鼠-人
发热、头痛、眼眶痛、腰痛、 面、颈、上胸部潮红。
10
狂犬病 狂犬病
狂犬病毒 12-99天 12小时- 19年 狗-人 恐水、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
流行性 11 乙型脑
3
传染性 非典型
SARS
SARS 冠状病毒
3~ 5天
数小时~ 16天
起病急,发热,头痛,肌肉酸 呼吸道 痛,干咳,少痰,乏力腹泻,
肺炎
严重者气促或呼吸窘迫
发热、全身不适,淋巴结肿
4
艾滋病
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 2—10年 数月— 19年 体液传播 大,肝脾肿大
4a HIV感染者 HIV感染者 艾滋病病毒
5
明显吸收 才能考虑出院
隔离自发病起不少于 30~40天,临床 有 痊愈及肝功能恢复后继续观察半年至
1年。 隔离自发病起不少于 30~40天,临床 有 痊愈及肝功能恢复后继续观察半年至 2年。

症状消失后解除隔离,从发病日起隔 离不少于 40天
人感
接触传播 呼吸道可
7
染高致
病性
人感染高致 病性禽流感
隔离于有防蚊设备室内,隔离至体温 有
正常为止。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经 2次细菌检验
有 (间隔 3-5天)
阴性为止。
隔离志症状消失后观察 7天,或在大
便正常后连续培养 2~3次(隔日1 有 次)阴性时解除隔离,出院后医学观
察半年。

症状消失,大便连续 3次检查(每天1 次)阴性时解除隔离。
症状消失 5天后联系 2次(间隔 3~5 有 天)粪、尿培养阴性或症状消失 14天
病毒 麻风杆菌
3~ 5天
1~ 10天
14天
2- 20天
12~ 14天 10~ 12天 20~ 30天
6天~ 10个月 9天~ 16天 10天~ 45天
接触传播
男性:尿痛、尿道口红肿、溢 脓,可有尿急、尿频及伴有全 身不适;女性:白带增多、脓 性;有腰痛、下腹痛、子宫颈 红肿、宫颈口糜烂、有脓性分
鼠-人
疾病分 疾病 类编号 名称
疾病名称
1
鼠疫
甲 类
腺鼠疫 肺鼠疫
2
霍乱
霍乱
感染病原 鼠疫杆菌 鼠疫杆菌 霍乱弧菌
法定报告传染病基本信息一览表
潜伏期
一般
最短~最长
传播途径
特征性症状
疫苗 预防
病人隔离期
3~ 6天
1~ 12天
鼠-蚤- 严重急性淋巴结炎 人
1~ 3天
数小时~ 3天
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
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咯泡沫 痰,呼吸急促。
20
新生儿 破伤风
新生儿 破伤风
破伤风杆菌
5~ 7天
伤口破损 出生后 3~7日出现哭闹不安,
接触传染
发热,下颌关节强直,面部肌 肉痉挛,角弓反张

21
猩红热 猩红热 溶血性链球菌 2~4天
1~ 12天
呼吸道 发热、咽峡炎,草莓舌,全身皮疹有
自发病日起隔离之 7天。
22 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
禽流感病毒
能 早期与其他流感相似, 发热 1~7天 数小时~ 21天 通过眼结 、鼻塞、咳嗽、咽痛、头痛、
膜或破损 全身不适
禽流感
皮肤也能 感染
1、13岁(含 13岁)以上人员,原则 上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并持续 7天以 上: a体温正常 b 临床症状消失 c 胸 部 X线影像检查显示病灶明显吸收。 无 2、12岁(含 12岁)以下儿童,应同 时具备上述条件,并持续 7天以上。 如自发病至出院不足 21天的,应住院 满 21天后方可出院。
有 临床症状消失后 3天解除隔离或从发病之
18
百日咳
百日咳
百日咳嗜血 杆菌
9天
2~ 23天
呼吸道 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自发病日起隔离 30天 或隔离至痉挛后 21天。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咽培养 2次(间隔2
19
白喉
白喉
白喉杆菌
5天
1~ 7天
呼吸道 咽部灰白色假膜
有 天)阴性时或症状消失后 14天解除隔 离
发热、腓肠肌痛、结膜明显充 血但不痛。
接触传播
有 可以不隔离。 无 可以不隔离。 有 可以不隔离。
解除隔离,出院后医学观察 1年。
16
伤寒和
副伤寒
副伤寒
副伤寒杆菌
6~ 8天
2~ 15天
消化道传 播
持续高热,表情淡漠,相对缓 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
白细胞减少。
有 同伤寒
17
流行性 脑脊髓
膜炎
流行性 脑脊髓
膜炎
脑膜炎奈瑟 氏菌
2-3天 数小时- 7天
高热、昏迷、头昏、 呼吸道
头痛、皮肤瘀点,淤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