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论语》

合集下载

趣说孔子与《论语》3

趣说孔子与《论语》3

趣说孔子与《论语》3新高考新国学2011-09-04 08575cc149a20102drzb趣说孔子与《论语》331、如何理解《论语》中的“仁”?“仁”是贯穿《论语》全书最主要的内容,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

《论语》中涉及仁的内容的有16篇54章,共出现大约109次;从第一篇第二章提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开始,直到未尾篇的“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真正是一以贯之地传播仁。

在《论语》中,“仁”与义、道、德、礼、政等字词相互联系使用。

孔子极力推崇仁政,主要是针对当时诸侯国不服从周王朝的统一领导,互相攻略,天下大乱。

孔子认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篇》)。

这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和立场,孔子希望诸侯国维护周王朝的礼制,让社会安稳发展与生存。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篇》)。

从这个意义去看,“仁”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思想核心。

当然,在《论语》中,“仁”被孔子理想化,并提到至高无上的位臵,有走极端之嫌!“仁”的核心和外延,体现的是孔子以人为本的思想。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延伸到爱怜一切生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对于鱼鸟的生命都能珍惜,更不用说人的生命了!当有人告诉孔子马厩发生了火灾时,他老人家第一句是问伤了人没有,不问马。

“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篇》)。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述而篇》)。

孔子和一个有丧事的人一起吃饭,从没有吃饱过。

孔子在那天哭了,就不唱歌!这是真正的哀心与行为。

从这些内容可看出,“仁”是孔子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核心是爱人,爱人类文明事业。

什么叫“仁”?甲骨文已有“仁”这个字,可见最迟在殷代(公元前1600——1028)就有这个字。

“仁”就是“人”与“二”,无论父子、主从、旅途邂逅的陌生旅伴,只要两个人相见,他们之间就会产生必须相互遵循的道德规范,二者相辅相成,这就是仁的原始用义。

高中语文 必修一 名著导读《论语》和孔子(精品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一 名著导读《论语》和孔子(精品版)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 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其中有一句话: “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 年前孔子的智慧。”
孔子,名丘,字仲尼,在家中排行 第二。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 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 文化名人”之首。相传曾修《诗》《书 》,订《礼》《乐》,序《周易》,撰 《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 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 表”。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的 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温,良,恭,俭,让
温——面慈貌和,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良——心地纯善,只有利他之心,而无自私 之念;
恭——出门如见大宾,平等恭敬每一个人;
俭——心安于道,自奉俭约,视名利如浮云;
让——“自卑”而尊人,言谈举止进退皆合礼 仪。
孔子思想: 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爱
人” ;主张“礼”,维护、恢复周礼;主张 “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礼乐 治国)”。
子贡善于经商
之道,富致千金, 为孔子弟子中首 富。相传,孔子 病危时,未赶回, 子贡觉得对不起 老师,别人守墓 三年离去,他在 墓旁再守了三年, 一共守了六年。
子贡赎奴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子人路在(其拯他溺诸)侯受国牛中:做 奴隶,有能把他们赎出来的人,子可路以拯到溺国者库,中其领 取个国家赎诸金侯给。国他的有中一赎赎次了金。, 一孔 个孔子 鲁子说的 国弟 人:人 之 必子 ,“拜 。 拯赐子(之 孔 溺回贡(以 子 者国子(牛曰矣后端贡,:。的木)拒子“”名赐绝路鲁))收在呀受人下一。 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 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不只是个人的事 情。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收回国家的 赎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 你的赎金,(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 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

《论语》和孔子

《论语》和孔子
《论语》
《论语》
《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一部语 录体著作,共20篇。每篇以第一则的前两个 或三个字为篇名。内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 教育原则、伦理观念、品德修养等。是研究 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的观点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思想 基础,统治我国长达两千多年(半部《论语》 治天下),至今仍有有重要影响。其中的许 多言论后来作为成语、格言对中国乃至整个 东期,大学者朱熹给《论语》 和《孟子》、《大学》、《中庸》四本 著作注释合称《四书集注》。后人因此 把这四部著作合称“四书”。【“四书” 与“五经”(《诗》、《书》、《礼》、 《易》、《春秋》)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著作】
孔子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 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 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的核心 内容是“仁”、“礼”。孔子在封 建时代享有崇高的地位,被尊为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圣 人”)。

孔子与论语

孔子与论语

孔子与《论语》
一、孔子生平
(前551—前479),鲁国陬邑人。

二、《论语》的文学特征:语录体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比喻: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对偶: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喻于义,小人常喻于利。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排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言必信,行必果。

仁者,爱人。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阳货欲见孔子。

有关孔子与《论语》的101个趣味问题

有关孔子与《论语》的101个趣味问题

有关孔子与《论语》的101个趣味问题1.孔子的原名是什么?2.孔子的故乡在哪里?3.孔子的年龄是多少?4.孔子有多少个学生?5.《论语》一共有几篇章节?6.孔子在《论语》中的形象是怎样的?7.《论语》中最常用的字是什么?8.孔子在《论语》中提到过多少个国家?9.孔子在《论语》中提到过多少个人物?10.孔子在《论语》中提到过多少个城市?11.孔子的说教有多少是关于人的?12.孔子在《论语》中最喜欢用的比喻是什么?13.孔子在《论语》中提到过多少种品德?14.孔子在《论语》中提到过多少种人生观?15.孔子对待弟子的方式是怎样的?16.孔子在《论语》中有多少条教条和格言?17.孔子认为什么样的学生最为优秀?18.孔子在《论语》中提到过多少个学科?19.孔子在《论语》中提到过多少个道德范畴?20.孔子认为哪种学问最为重要?21.孔子在《论语》中提到过多少个礼节和规范?22.孔子在《论语》中提到过多少个历史事件?23.孔子认为人的天性是什么?24.孔子在《论语》中发表了多少篇弟子的赞美文章?25.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哪些宗教信仰?26.孔子对于兵器和战争有何看法?27.孔子对于家庭、社会和政治有何看法?28.孔子对于妇女和儿童有何看法?29.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大丈夫?30.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小人?31.孔子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32.孔子认为什么样的功夫才是最难练习的?33.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哪些特别有趣的故事?34.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哪些令人反思的观点?35.孔子是否表达过对于自己临终前的想法?36.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死亡和生命的看法?37.孔子对于财富和物质有何看法?38.孔子对于文学和艺术有何看法?39.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学什么样的技能?40.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哪些关于自我修养的话题?41.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哪些关于心态和个性的话题?42.孔子对于自律和纪律有何看法?43.孔子认为哪些品德和行为是大忌?44.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易经》中,有哪些内容?45.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哪些经典?46.孔子对于禅宗和佛教有何看法?47.孔子对于宗教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有何看法?48.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一个好的领袖?49.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一个好的公务员?50.孔子对于博学和多才多艺的人有何看法?51.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一个好的朋友?52.孔子对于夫妻关系有何看法?53.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54.孔子是否探讨过人的福利和福利政策?55.孔子是否认为有必要慷慨解囊?56.孔子是否认为富裕和贫困是合理的现象?58.孔子是否对于人的心理学问题进行了探讨?59.孔子是否对于性格失调和人格障碍进行了探讨?60.孔子是否认为纪律和道德相互作用?61.孔子是否认为职业和品德具有一定的相关性?62.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统治和民主的看法?63.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战争和和平的看法?64.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爱和仁爱的看法?65.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忠诚和背叛的看法?66.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愚蠢和智慧的看法?67.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世俗和信仰的看法?68.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道德和法律的看法?69.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武功和经验的看法?70.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高兴和悲伤的看法?71.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信任和怀疑的看法?72.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革命和改良的看法?73.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宽容和狭隘的看法?74.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家庭和社会的看法?75.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历史和现代的看法?77.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人的灵性和精神的看法?78.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人的自由和命运的看法?79.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天命和天道的看法?80.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宿命和自由意志的看法?81.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志向和追求的看法?82.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智慧和怀疑的看法?83.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人性和人情的看法?84.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认知和真理的看法?85.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教育和启发的看法?86.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伦理和后勤的看法?87.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人的道德性和理性的看法?88.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职业和人性的看法?89.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人本主义和宗教主义的看法?90.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女性和男性平等的看法?91.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文化和民族性的看法?92.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人权和人道主义的看法?93.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习惯和规律的看法?94.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技术和知识的看法?95.孔子对于人类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有何看法?96.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人的困境和精神压力的看法?97.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人的理想和追求的看法?98.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生活和健康的看法?99.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美德和美学的看法?100.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讲义气和友情的看法?101.孔子是否谈论过对于自由和平等的看法?。

孔子与《论语》

孔子与《论语》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 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 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 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 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 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 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 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栖皇,也很无 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 流浪狗。
2、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 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 氏书,想见其为人。 太史公说:《诗经》里有这样的话: “仰望着那高耸的山峰啊,真让人向往!放 眼那通天的大道啊,不禁也要迈步前行!” 即使自己到达不了那么高那么远的地方,然 而心里却是向往着它!我读了孔子的书,想 象他的为人也是这样的呀!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朱子语 类》卷3
2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 赵普文化不高,从贫贱之时就跟着赵匡胤混.后 来赵匡胤做了皇帝,而赵普为相.赵匡胤就勉励赵普 要多读书长见识.赵普当时已经四五十岁了,他还真 认真去读.据说他把书藏在一个小箱子里,每天都读, 读完依旧藏在箱子里,还不让人看,家里人都很奇怪. 一段时间之后,赵普处理问题又快又好(政治能力显 著提高).赵普死以后,家里人打开他的箱子,一看,原 来里面的书只有半部<论语>.
4曾参(前505~前436),字子舆,春秋末鲁南 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人,孔子著名弟子。 曾参小孔子四十六岁,是孔子晚年的学生。为人 性格内向,处事谨慎,比较迟钝,孔子曾评价他说: “参也鲁”。但孔子的“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 是他首先揭示出来的。曾参非常注意修身,倡导“吾 日三省吾身”的内省工夫,认为替别人办事要讲 “忠”,与朋友交往要讲“信” 。强调读书人应该弘 扬毅。曾参以“孝”著称,认为“慎终,追远,民德 归厚矣” ,据说传世的《孝经》即是曾参所著,《孝 经》在汉代和《论语》一起升格为儒家经典。 孔子去世后,曾参聚徒讲学,有不少弟子,相传 他就是儒家子思、孟子一派的创始人。

读《论语》,谈孔子教育思想

读《论语》,谈孔子教育思想

读《论语》,谈孔子的教育思想一、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1.有教无类,办立私学。

———子曰:“有教无类。

”(《卫灵公》第十三章)在周朝,只有贵族弟子才有受到教育的权利,然而孔子从三十岁就开始办私立学校,奉行“有教无类“的原则,招收一切愿意来学习的人来学习,打破了教育被官府垄断的局面,扩大了教育的范围,并使教育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者,吾未尝无悔焉。

”(《述而》第七章);子欲巨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第十四章)。

孔子指出凡是能送上微薄见面礼得人,他都收他做弟子,这是孔子“有教无类”原则的具体表现;孔子认为,教育不应该分对象,不管你是官宦子弟或是普通老百姓,不管你或贫穷或富裕,不管是南方人,北方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男人或是女人;也不管你比较聪明,亦或者头脑比较迟钝等等都是有权受到教育的。

孔子坚信即使是文化落后的确的人也可以接受教育,并且坚信办私立学校的教育能使很多人受益。

2.有关教育方法:2.1启发式教育,并掌握时机。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第十八章)。

孔子阐述了自己启发式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他指出。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积极主动为主,对学生进行启发要掌握好时机,不到必要的时机不要进行启发。

2.2师生要相亲相敬:子畏于匡,颜渊后。

子曰:“吾以为女死矣。

”曰:“子在,何敢死。

”(《先进》第二十三章)。

孔子在匡地被围困,颜渊落在了后面。

当孔子找到颜渊后高兴的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呢。

”颜渊笑着说:“老师还在,我怎么敢死啊。

”这体现了孔子所倡导的师生就应做到相亲相敬。

2.3思无邪,注重教材的思想性。

子曰:“《诗》三百,舍以敬之,曰思无邪。

”(《为政》第二章)。

古代文献都藏于官府,书写工具简陋一般人读书非常困难,相传孔子曾对古代典籍整理册订,编写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课本,即后世所谓的“六经”。

孔子《论语》古诗的意思

孔子《论语》古诗的意思

孔子《论语》古诗的意思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言,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孔子和《论语》简介

孔子和《论语》简介

孔子和《论语》简介孔子啊,那可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颗极为璀璨的巨星。

他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在两千多年前的时光里,用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为后人点亮了一盏又一盏明灯。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这旅程就像一场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冒险。

他带着自己的弟子们,风餐露宿,从一个诸侯国走向另一个诸侯国。

他是不是像一位执着的传教士,一心想要把自己心中的“道”传播出去呢?他面对各国君主,不卑不亢,用自己的学识和见解去说服他们,可这过程并不容易。

有些君主像紧闭双耳的石头,对他的理念毫无兴趣,孔子是不是也会感到一丝失落呢?但他从未放弃,就像一位勇敢的航海者,即使遇到狂风巨浪,也依然坚定地驶向心中的彼岸。

而《论语》呢,它就像是孔子思想的宝藏箱。

里面记录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简单的话语,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学习的快乐之门。

它告诉人们,学习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像品尝美味的糖果,每一次复习都能收获新的甜蜜。

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简直就是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

如果人人都能遵守,那世界是不是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少了许多纷争与矛盾呢?孔子的教育理念更是独特。

他对待弟子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因材施教。

他能看到每个弟子的不同之处,就像能分辨出花园里每一朵花的品种和习性。

对于聪明伶俐但有些浮躁的弟子,他是不是像一位耐心的工匠,精心打磨,让其变得沉稳?对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弟子,他又像温暖的阳光,慢慢融化其内心的坚冰,鼓励他们勇敢表达。

《论语》中的很多语句都富有哲理且极具画面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仿佛能看到孔子带着弟子们在路上行走,他用手指着周围的人说,看啊,这些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这是多么谦逊又深刻的思想啊。

孔子在河边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场景就像一位诗人站在时光的河边,看着河水奔腾而去,心中涌起对时光飞逝的感慨与敬畏。

孔子和《论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那是深远得像深深扎根于大地的古老大树。

趣说孔子与《论语》2

趣说孔子与《论语》2

趣说孔子与《论语》2新高考新国学2011-09-04 08565cc149a20102drz9趣说孔子与《论语》2二、仁义道德圣贤经17、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如何反映的?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程度是指他的教育思想的重大影响。

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孔子是历史上自学成才的光辉典范,又是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开山之祖和从事简化而有效的平民教育的先驱;其二,《论语》及他所整理的典籍成为影响封建社会,特别是科举制中的金科玉律,影响长达2300年的历史。

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与分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全民教育、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的思想及用正确的思想舆论引导人等;教学内容主要是“六艺”;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联系实际,身体力行。

“有教无类”(《卫灵公篇》)。

这一名言是举世公认的教育原则,包含着孔子伟大的博爱思想。

孔子提出的这一教育思想原则,打破了夏、商、周二千多年以来“学在官府”的等级教育制度。

主张受教育者不受财富多寡、不论身份贵贱、不分年龄大小、不分男女性别、不分民族与宗教信仰的限制,都可以受教育,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力。

“有教无类”这四个字对于孔子的人生经历和教育思想有承前启后的功用。

既是孔子对自己青少年时代自学的经验总结,又是孔子对社会教育观念和实践的创新。

孔子出生贫苦,三岁丧父,靠母亲教他识字,靠他自己常去观看官方的祭祀典礼活动,受启发而学礼、学乐、学御、学射、学书、学数。

有了这些技术专长后,他就从当吹鼓手开始立足社会,后来又做管谷物和牛羊的计帐工作,直到在鲁国上层任职。

他亲身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弃官之后,他仍坚持办教育,并首开我国古代私人办学的先例。

这说明孔子有着好古守旧与开拓创新二重性格。

后来,教育活动成为孔子终生职业,无论从政做官,或是在外流亡,他都把招徒授业作为自己的职责承担起来。

对于孔子从事教育的执着追求,当时有人赞叹“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八佾篇》)。

史书上记载孔子弟子达三千多人,而且出类拔萃者达七十多人,为各国输送了一批如子夏等优秀从政人才,这不能不说是孔子了不起的贡献。

孔子与《论语》

孔子与《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 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 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问仁德。孔子道:“出门[工作]好像去接待贵宾,役 使百姓好像去承当大祀典,自己所不喜欢的事物,就不强 加于别人。在工作岗位上不对工作有怨恨,就是不在工作 岗位上也没有怨恨。”
在道德修养方面,孔子提出树立志向, 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 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 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 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 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用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 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因此对待经 济制度的改革也反映了保守的思想,如 在鲁宣公十五年实行“初税田”,法律 上承认私田的合法地位。
孔子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 教的方法,他毕生从事教育活动,学 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 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 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 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 光辉典范。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 “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 “仁”为最高道德标准。“礼”是 “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 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 正充实。
颜回,字渊,少孔子三十岁,鲁国人。 闵损,字子骞,少孔子十五岁,鲁国人。
端木赐,字子贡,少孔子三十岁,卫国人。 仲由,字子路,少孔子九岁,卞国人。 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鲁国人。 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卫国人。 曾参,字子與,少孔子四十六岁,南武城人。 季文子,鲁国的大夫季孙行之父。 颛孙师,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陈国人。

孔子与论语》导读

孔子与论语》导读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邪
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名著导读《论语》
——汉 董仲舒 21
03.12.2021
意思是:
如果没有孔子,中国的 历史会比黑夜还长.
汉平帝时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唐代开始加封为“文宣王” 元代又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代以后封为“大成至圣先师”
张颐武观点:
一、“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 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大长今》就 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 一个好例子.”
二、“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
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
—摘自《新周刊》 03.12.2021
名著导读《论语》
29
《论语》
❖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 ,记载孔子及其弟 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新加坡前总理、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李光耀:
“从治理新加坡的经验,特别是一九五九到一九六九那 段艰辛的日子,使我深深地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 的人民都受过儒家价值观的熏陶,我们是无法克服那些 困难和挫折的.”这些价值观“为新加坡的繁荣进步做 出了贡献.”
03.12.2021
名著导读《论语》
28
谈一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34
译名句:孔子论人生态度
❖ 一.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 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
贵,于我如浮云. ❖ 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贤哉,回也, ❖ 四.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五.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

孔子与《论语》名词解释

孔子与《论语》名词解释

孔子与《论语》名词解释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孔子和那本超有名的《论语》。

孔子啊,就像是古代文化星空中最耀眼的一颗超大型恒星,他的光芒那可是穿越了几千年的时光,到现在还在照亮着咱们呢!孔子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

可他呢,就像一个超级文化传播者,穿着他那长袍大袖的衣服,带着一群弟子,到处讲学。

他就像一个移动的文化宝库,走到哪儿,就把智慧的种子播撒到哪儿。

弟子们就像一群小迷弟,紧紧跟着他,生怕错过任何一句金句。

而《论语》呢,这可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它就像是孔子的智慧大集合,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金矿。

这里面每一句话都像是一颗闪闪发光的钻石,有的是告诉我们怎么做人,就像“吾日三省吾身”,这就好比每天都要给自己来个全方位的扫描,看看有没有什么小毛病,要是有就赶紧改正,这可比给手机清理垃圾还重要呢!再比如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就好像在说,你走在路上,随便遇到三个人,那里面肯定有一个能当你老师的。

这就好比你在游戏里,总能遇到隐藏的高手一样,可不能小瞧任何人。

孔子在《论语》里还特别强调“仁”。

这个“仁”啊,就像是一个超级魔法,能让世界变得美好。

如果把社会比作一个大花园,那“仁”就是最肥沃的土壤,能让每一朵善良、友爱的花朵茁壮成长。

孔子还像一个超级大厨,他把各种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用最简洁的话语做出来一道道菜,放在《论语》这个大餐盘里。

我们就像一群食客,每品尝一道菜,就收获一份营养。

有时候觉得孔子像一个预言家呢,他说的很多话在现代社会还是超级适用。

比如说“礼之用,和为贵”,现在大家倡导和谐社会,这不就是孔子早就预见到的嘛。

而且《论语》就像一个时光胶囊,把古代的智慧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然后在合适的时候打开,就能给现代的我们带来无尽的启发。

它就像一个智慧的老朋友,在你迷茫的时候,翻翻它,就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总之呢,孔子和《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超级珍贵的宝贝,它们就像永远不会熄灭的灯塔,一直引导着我们在人生的海洋里航行,不管遇到什么风浪,只要朝着灯塔的方向,准没错!。

孔子与《论语》

孔子与《论语》

孔子与《论语》一、孔子及其贡献1、孔子的生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中国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意大利的阿奎那,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培根、牛顿、达尔文,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康德)之首。

他的主要思想是“仁”,他被后人誉为“万世师表”、“至圣”、“圣人”。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

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

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

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

”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

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

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

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

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

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

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

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

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孔子与《论语》介绍

孔子与《论语》介绍

05
现代人对孔子与《论语 》的解读
现代人对孔子的评价
儒家思想创始人
孔子被视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中国 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育家
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 方法对现代教育仍有重要启示。
政治家
孔子曾担任鲁国大司寇,主张以德治国,强调君 子的品德和修养。
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孔子 的某些思想观念与现代价值 观存在冲突,如对女性的态
度等。
文化保守主义
一些人认为孔子与《论语》 是维护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基 石,主张全面复兴儒家文化

批判与反思
另一些人则对孔子与《论语 》持批判态度,认为其中蕴 含的等级制度和男权主义思 想与现代社会不相容,应对 其进行深入反思和批判。
1 2
亚洲地区
孔子与《论语》的思想在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都 有传播和影响,如韩国、日本、越南等。
欧洲启蒙运动
在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孔子与《论语》的思想被 广泛介绍和传播,对欧洲思想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3
美国
近年来,孔子与《论语》的思想在美国学术界和 普通民众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被视为人类 思想史上的重要遗产之一。
孔子周游列国
总结词
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学说,离开鲁国, 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阐述儒家思想。
VSBiblioteka 详细描述孔子在50岁时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 。他先后到过卫、陈、蔡、楚等国,向各 国诸侯宣传儒家思想。他希望通过说服诸 侯采纳儒家学说,实现天下大一统的理想 。虽然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孔子始 终坚持自己的信念,继续传播儒家思想。
孔子晚年
总结词
孔子晚年返回鲁国,致力于整理文化典籍和 教育事业,成为后世敬仰的文化巨匠。

《论语》与孔子介绍

《论语》与孔子介绍

4、西周:始祖弃;周原;周文王姬昌“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 殷”;牧野之战, 武王克商;“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西 周制度、文化对后世的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与周公“制礼作乐” 密不可分。
周代三大制度:
一是宗法制度;血缘关系;嫡长子继承制;与分封制度互为表里。 “血而优则仕”、“世族世官”“世卿世禄”; “宗统”; 二是分封(封建)制度:周王自上而下分封诸侯,建立中央与地方 的隶属关系;同姓诸侯、异姓诸侯,而同姓诸侯居多;卫国、鲁国、 齐国、宋国、燕国、晋国、郑国等等; “君统”。
(二)孔子的生平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
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 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 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 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 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庙、孔林、孔府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集 中体现在它所保存的文物上。300多座、1300 多间金、元、明、清古建筑反映了各个时期的 建筑规制和特点;1000多件汉画像石、孔子圣 迹图、石仪、龙柱等反映了石刻艺术的变化和 发展;5000我多块西汉以来的历代碑刻既是中 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 思想、经济、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10余万 座历代墓葬是研究墓葬制度的重要实物,17000 余株古树名木是研究古代物候学、气象学、生 态学的活文物。10余万件馆藏文物中,以元明 衣冠、孔子画像、衍圣公及夫人肖像,祭祀礼 器最为著名;其中元明衣冠是中国罕有的传世 同类文物,对于研究古代服饰、纺织艺术具有 重要价值。30万件孔府明清文书档案是中国为 丰富的私家档案,是研究明清历史尤其是经济 史的重要资料。“三孔”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克己复礼为仁
D、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参考答案:C
9、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孔子曰()。
A、文质彬彬
B、绘事后素
C、思无邪
D、慎终追远
参考答案:B
10、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A、默而识之
D、春秋左传
参考答案:ABC
第三章测试
1、“夫子之门,何其杂也!”。有出身权贵的如(),有出身商人的如(),有坐过牢的如(),更多的是出身贫寒的弟子。
A、子贡、孟懿子、公冶长
B、公冶长、子贡、孟懿子
C、孟懿子、子贡、公冶长
D、公冶长、子路、子贡
参考答案:C
A、《诗》《易》《书》《春秋》
B、《易》《书》《春秋》《诗》
C、《诗》《书》《易》《春秋》
D、《诗》《书》《春秋》《易》
参考答案:C
13、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为《乐经》作有《乐记》,部分收录于大戴《礼记·乐记》之中。()
参考答案:错
14、《易》,即《周易》,又称《易经》,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A、天下无道
B、天下黎民
C、天下苍生
D、天下有道
参考答案:D
15、《论语》为“四书”之一,又与《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春秋》一道形成“四书五经”()
参考答案:错
16、立足于雅斯贝尔斯的理论,从思想模式上看,孔子与佛陀、耶稣不同,倒是与苏格拉底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错
1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体现了孔子哪种教育方法()
A、学思结合
B、知行合一
C、启发诱导
D、因材施教
参考答案:C
18、孔子实施因材施教,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学生,他们各有所长。譬如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这都是因材施教的结果。
B、吟而诵之
C、觉而悟之
D、明而识之
参考答案:A
11、颜回去世后,孔子用了六个字褒奖颜回()。
A、入则孝,出则悌
B、言寡尤,行寡悔
C、不迁怒,不贰过
D、慎思之,笃行之
参考答案:C
12、孔子四科中,以政事见长的是()。
A、宰我
参考答案:错
8、子夏曰:“()而优则(),()而优则()。”
A、仕、学、学、仕
B、学、仕、仕、学
C、学、仕、仕、商
D、学、商、商、仕
参考答案:B
9、子曰:“()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奚其为为()?”
A、诗、政、政
B、易、德、德
A、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也、六经之菁华、六经譬则山海,《论语》其泛海之航,上山之阶乎、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
B、六经之菁华、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也、六经譬则山海,《论语》其泛海之航,上山之阶乎、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
C、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六经之菁华、六经譬则山海,《论语》其泛海之航,上山之阶乎、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也
C、书、德、政
D、书、政、政
参考答案:D
10、曾子曾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以为己任,不亦()乎?死而后已,不亦()乎?”
A、人、重、远
B、仁、德、近
C、仁、重、远
D、人、德、近
参考答案:B
11、孔子编订了()()()()()()六经
参考答案:对
6、《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参考答案:对
7、孔子弟子中,有一位堪称“当仁不让于师”的弟子,指的是()。
A、颜回
B、子贡
C、冉耕
D、子路
参考答案:D
8、颜渊问仁。子曰()。
A、修己以敬为仁
B、博学好思为仁
2、“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指的是(),“习”指的是()。
A、先天本质、后天习染
B、后天习染、先天本质
C、先天人性、后天习惯
D、后天习惯、先天人性
参考答案:A
3、“有教无类”的提出,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沉闷局面,掀起了文化下移的巨浪;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密切了教育同社会的关系;打破了华夏与夷狄的族类界限,促进国内各族类的文化交流。()
A、《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春秋》
B、《大学》《中庸》《论语》《易经》《诗经》《春秋》
C、《诗经》《书经》《礼经》《乐经》《易经》《春秋》
D、《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大学》《中庸》
参考答案:A
12、《礼记·经解》说:“其为人也,温柔敦厚,()教也;疏通知远,()教也;……絜静精微,()教也;……属辞比事,()教也。”
D、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也、六经譬则山海,《论语》其泛海之航,上山之阶乎、六经之菁华、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
参考答案:A
4、孔子与《论语》对中华文化精神的塑造,大体可以概括为()()()()
A、“修己安人”“经世致用”“崇伦尚德”“守中贵和”
B、“以人为本”“兼容并包”“经世致用”“守中贵和”
参考答案:对
17、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王)武(王)”,在百家争鸣的“轴心时代”又具有“轴心”地位()
参考答案:对
18、被奉为“最上至极宇宙第一书”的是:()
A、《圣经》
B、《论语》
C、《易经》
D、《道德经》
参考答案:B
第二章测试
1、周公制礼作乐,激发了人文主义精神,为孔子儒学的诞生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参考答案:对
2、孔子与弟子编纂了《论语》,构成了中华文化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
参考答案:错
3、子路是孔子弟子中最擅长做生意的,被称为儒商始祖。()
参考答案:错
4、孔子期待弟子能学而优则仕。()
参考答案:对
5、曾子有句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0、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曰:“敢问死。”子曰:()
A、“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C、“敬鬼神而远之”“未知生,焉知死?”
D、“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参考答案:B
11、南怀瑾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释道,佛教就像(),道家则像(),而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是中国人生存的主要依赖。
A、“百货店”、“药店”、“粮食店”
B、“药店”、“百货店”、“粮食店”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店”、“粮食店”、“百货店”
D、“百货店”、“粮食店”、“药店”
参考答案:B
12、孔子作《春秋》,其目的是:()
A、对“无道”的政治和社会局面予以批判,以道抗势。
B、“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
参考答案:对
9、“五伦”即《中庸》引孔子的话说:“()也,()也,()也,()也,()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A、君臣、夫妇、父子、昆弟、朋友
B、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C、君臣、父子、师生、昆弟、朋友
D、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对
4、孔子所提出的“有教无类”的主张比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平等”的原则,早了一千一百多年。()
参考答案:错
5、国家高度重视“希望工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等教育扶持工程和计划,在政策和财政上向偏远地区倾斜,完善教育立法等举措,正是孔子“有教无类”教育原则在当代的贯彻。()
D、《论语》是当今社会道德价值的重要依据。
参考答案:ABC
第一章测试
1、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人类思维范式的四大奠立者是:()
A、老子、孔子、佛陀、苏格拉底
B、孔子、佛陀、耶稣、柏拉图
C、孔子、佛陀、耶和华、苏格拉底
D、老子、佛陀、耶稣、柏拉图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对
15、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教育弟子要广泛获取知识,在此基础上积极思考,抓住事物的本质。故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参考答案:对
16、孔子的弟子宰予,言辞美好,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起初孔子很喜欢这个弟子,后来发现其不能学思结合,竟然白天睡觉,孔子气愤地以“朽木不可雕也”。()
A、闵子骞、宰我、冉有、、子夏
B、颜渊、子贡、冉有、子游
C、宰我、闵子骞、季路、子夏
D、颜渊、闵子骞、冉有、子游
参考答案:B
19、孔曾提出“观过知人”的论断,认为“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矣。”
A、仁
B、礼
C、德
D、义
2、《论语》与()()()合称四书
A、《礼记》、《大学》、《春秋》
B、《大学》、《孟子》、《中庸》
C、《尚书》、《诗经》、《春秋》
D、《易经》、《尚书》、《诗经》
参考答案:B
3、东汉赵岐赞《论语》为:();唐代薛放赞《论语》曰:();明代杨宗吾认为《论语》:()近代梁启超先生指出《论语》:()
参考答案:对
6、“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应当成为一种工具,而是要成为通识之才。()
参考答案:对
7、孔子看来,“君子”的忧患意识就自身而言,是基于“为仁由己”的认识,不仅要担心自己的德才修养,更要忧虑自己的才能是否为别人知道;就志向而言,“君子”应当担忧大道之不行,担心世风之颓毁,忧虑大同之世是否能够实现,而不是个人的贫富。()
B、冉有
C、季路
D、冉伯牛
参考答案:BC
13、孔子弟子众多,名列“德行科”的弟子有()。
A、颜渊
B、闵子骞
C、仲由
D、仲弓
参考答案:ABD
14、孔子晚年编订六经,六经包括下列哪几部经典?()
A、诗
B、书
C、春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