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5、4 探究焦耳定律

合集下载

15.4探究焦耳定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5.4探究焦耳定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2)能力方面: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存在差距,部分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较弱。此外,学生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方面也有待提高。
(3)素质方面: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和行为习惯对学习效果有较大影响。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3.行为习惯
(1)学习习惯:部分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及时复习,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焦耳定律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焦耳定律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焦耳定律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焦耳定律。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焦耳定律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焦耳定律的定义:焦耳定律是指导体通电时产生的热量Q与电流I、电阻R和通电时间t的二次方成正比,即Q=I^2Rt。
2.焦耳定律的实验原理:通过实验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从而验证焦耳定律的正确性。
⑤利用色彩鲜艳的粉笔或板书设计,如用红色标注重点知识点,用蓝色标注实验操作步骤等,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课后作业
1.请根据焦耳定律,计算通过一个10欧姆的电阻,电流为2安培,通电时间为10秒时产生的热量。
答案:Q=I^2Rt=2^2*10*10=400焦耳
2.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焦耳定律的正确性。
答案:实验步骤:
(3)学习积极性低、缺乏自主学习习惯的学生可能跟不上教学进度,影响学习成绩。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5.4探究焦耳定律学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5.4探究焦耳定律学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 15.4 探究焦耳定律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15章第4节,主要内容包括:1. 焦耳定律的定义: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2. 焦耳定律的定量表达式:Q = I^2 R t。

3. 焦耳定律的实验验证:通过实验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焦耳定律的定义和定量表达式。

2. 能够运用焦耳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焦耳定律的定义和定量表达式。

难点:焦耳定律的实验验证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丝、计时器。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家庭电路中电流产生的热量现象,引发学生对电流产生热量的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焦耳定律的定义和定量表达式,让学生理解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规律。

3.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焦耳定律的实验验证,观察电流、电阻、通电时间对导体产生的热量的影响。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焦耳定律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焦耳定律:Q = I^2 R t7. 作业设计:题目1:已知一段电阻丝的电阻为R,通过它的电流为I,通电时间为t,求这段电阻丝产生的热量。

答案:Q = I^2 R t题目2:一段电阻丝的电阻为10Ω,通过它的电流为2A,通电时间为5s,求这段电阻丝产生的热量。

答案:Q = (2A)^2 10Ω 5s = 200J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焦耳定律的定义和定量表达式,并能够运用焦耳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在实验探究环节,学生应该能够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够分析实验结果。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焦耳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进一步拓展对焦耳定律的认识。

15.4探究焦耳定律学案-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5.4探究焦耳定律学案-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5.4 探究焦耳定律学案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物理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焦耳定律,认识能量转换和能量守恒的道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焦耳定律,知道能量转换和能量守恒的道理。

2.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团队协作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焦耳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能量转换和能量守恒的道理的阐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验器材。

学具:实验记录表、作业本。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焦耳定律。

2. 讲解:讲解焦耳定律的定义和意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能量转换和能量守恒的道理。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焦耳定律的应用,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焦耳定律。

6. 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焦耳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能量转换和能量守恒的道理的阐述。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能量转换和能量守恒现象,举例说明,下节课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情境教学法的运用: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物理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实验环节的设计: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焦耳定律的应用,记录实验数据。

这个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跟上进度,掌握所学知识。

对于这些重点和难点,我将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是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5.4探究焦耳定律 教学设计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5.4探究焦耳定律 教学设计

15.4探究焦耳定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公式的物理意义。

了解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

2.了解电功和电热的关系。

了解公式Q=I2Rt(P=I2R)、Q=U2t/R(P=U2/R)的适应条件。

3.知道非纯电阻电路中电能与其他形式能转化关系,电功大于电热。

4.能运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解决简单的含电动机的非纯电阻电路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关实例,让学生理解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区别并掌握电功和电热的计算。

难点:主要在学生对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关系缺乏感性认识,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四、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电能和电功2、电功率P=W/t=UI(二)新课引入1、过塑机,我们去过塑时,工作人员打开开关后总是说等一下它预热,等一段时间后它会发热。

2、微波炉为什么那么高温呢?假设一张纸在它上面会怎么样呢3、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4、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3、电流热效应:在物理学中,是指电流通过导体,导体会发热的现象。

(三)教学内容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活动一:探究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方法:控制变量法)(1)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的关系a、设计实验电路图b、连接串联电路,进行实验介绍如图15-10的实验装置,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等量煤油,瓶中各装一根电阻丝,R1和R2分别为5Ω和10Ω,然后串联起来。

c、通电前,先记下瓶中煤油的初始温度t0d、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煤油的比热容相同,那么,相同时间内,煤油的温度越高,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e、每经过相同时间(如1min),就读出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并将数据填写在表中。

f、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当电流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就。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15.4探究焦耳定律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15.4探究焦耳定律

探究焦耳定律粤沪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第4节【课题】探究焦耳定律【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在前面学习了电能和电功的基础上,研究电能转化成内能的定量关系,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了解电热的应用与控制。

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以电流热效应的概念引入,以“探究-规律-应用”为主线,以探究电热与什么因素有关为核心探究内容,让学生较为系统地认识焦耳定律的来龙去脉。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探究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焦耳定律及其公式,电流热效应的应用与控制。

【教学对象分析】初三学生对生活中电流热效应的应用并不陌生,在实验中使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设计实验也较熟悉。

所以探究电热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可以放手让学生设计,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数学逻辑分析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以演示实验定量分析电热与电阻成正比,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也并不困难。

设计问题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定性研究深入到定量研究,突破焦耳定律的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流热效应的生活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在设计实验中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利用和减小电热的方法,认识科学是有用,辩证地看待电热在生活中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设计与进行实验探究电热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定量分析电热和电阻、电流的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硬件、干电池、口香糖纸、电暖器、白炽灯、学生稳压6V电源、焦耳定律演示板、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教学流程图】野外求生、激趣引入→演示实验:一节干电池烧着口香糖铝箔纸,引入电流热效应概念。

走进生活、了解应用→认识电流热效应的产生原因,应用举例。

提出问题、大胆猜想→电流通过产生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设计实验、动手探究→小组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分享电路图、动手实验、得出结论。

深入探讨、乐于分析→演示实验,探究电阻和电流谁对电热的影响更大。

走近伟人、学习定律→了解焦耳探索科学奥秘的艰辛历程,学习他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

沪粤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第4节 探究焦耳定律》教案

沪粤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第4节 探究焦耳定律》教案

《第四节探究焦耳定律》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焦耳定律,知道理解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流、电阻的关系。

3.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焦耳定律。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将如图所示的电炉接入家庭电路中,会发现,通电的电炉丝会发光、发热,其温度是很高的,而与电炉丝连接的导线却是凉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第四节探究焦耳定律》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自学互研(一)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自主阅读教材P98~99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电流通过灯泡的灯丝时,灯丝变得灼热而发光,这种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如图所示,在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判断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2)图中甲、乙两根电阻丝是串联的,这是为了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二)焦耳定律自主阅读教材P99~100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焦耳定律:电流流过时导体的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计算公式是Q=I2Rt。

(三)电流热效应的应用与控制自主阅读教材P100~101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4.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盘,它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制成的。

生活中常见的电热器有电熨斗、电热水壶、电吹风等。

5.长期不用的家电设备每隔一段时间需要通电一次,这是利用电热;电视机的机壳上设计了网眼花格,这是防止电热。

三、合作探究1.对学分享独学1~5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电能与电功率15.4探究焦耳定律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电能与电功率15.4探究焦耳定律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教师在课后应及时关注学生的拓展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课堂
(1)提问:教师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焦耳定律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学生的疑惑和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和辅导。
(2)观察:教师在课堂中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如注意力集中程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物理学进展》中关于焦耳定律的研究论文,以及科普文章《焦耳定律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视频资源:建议学生观看科普视频“焦耳定律的发现与发展”,了解焦耳定律的历史背景和科学研究过程。
实验操作: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简单的焦耳定律实验,如利用家用电器和导线搭建电路,观察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
6.符合教学实际:板书设计应符合教学实际,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同时便于学生记录和复习。
7.示例:
(1)焦耳定律定义:Q = I^2 * R * t
(2)焦耳定律公式:电流(I)^2 *电阻(R)*时间(t)=产生的热量(Q)
(3)焦耳定律应用:电能转换为热能
(4)焦耳定律实验: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焦耳定律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焦耳定律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3.简洁明了:板书设计应简洁精炼,突出重点,避免冗长和杂乱,便于学生快速把握关键信息。

15.4探究焦耳定律学案2023-2024学年物理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15.4探究焦耳定律学案2023-2024学年物理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15.4 探究焦耳定律——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15章“电流的热效应”的第4节“焦耳定律”。

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1. 焦耳定律的发现过程:通过实验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二次方、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2. 焦耳定律的表述:热量(Q)等于电流(I)的二次方乘以电阻(R)乘以通电时间(t),即 Q = I^2 R t。

3. 焦耳定律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一切电路,尤其是纯电阻电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焦耳定律的发现过程,理解焦耳定律的表述及其适用范围。

2. 学会运用焦耳定律计算电路产生的热量,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焦耳定律的表述及其适用范围。

难点:焦耳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导线、开关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家庭电路中电饭锅为例,让学生思考电饭锅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电流、电压、电阻和通电时间,记录数据。

3.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发现热量与电流的二次方、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5. 适用范围讨论:分析焦耳定律适用于哪些电路,特别是纯电阻电路。

6. 例题讲解: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电饭锅工作时产生的热量。

7.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计算电路产生的热量。

8. 板书设计:列出焦耳定律的表述,以及适用范围。

六、作业设计已知:电流I = 2A,电阻R = 5Ω,通电时间t = 10s。

答案:Q = I^2 R t = 2^2 5 10 = 200J。

(1)焦耳定律适用于所有电路。

(2)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答案:(1)错误,焦耳定律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2)错误,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还与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

九年级物理上册15.4探究焦耳定律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5.4探究焦耳定律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15.4 探究焦耳定律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应用。

3.通过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以及电流热效应应用的利弊。

难点焦耳定律的理解及电热的计算。

两只相同的带有三孔软木塞的玻璃容器内装有等质量的煤油,两根与电阻丝相连的铜杆接线柱两副,它们电阻丝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并分别置于两个软木塞的两个孔中,两支相同温度计分别从两个软木塞的另一孔中穿过插进煤油中。

学生电源(输出电流大于2A)、导线、开关。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1)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2)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学生:发烫,可能是由于通电后电流使导体发热。

教师: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要发热,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如电流通过灯泡的灯丝,灯丝发热、发光,电流通过电炉丝,电炉丝要发热,各种电器工作,时间长了,电器的外部都会发热。

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总是会发热的,物理学中把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板书:电流的热效应二、新课教学(一)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1.猜想: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请同学们猜想: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猜可能与电阻有关,与电压有关,与电流有关。

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电热Q ⎩⎪⎨⎪⎧⎭⎪⎬⎪⎫电流I 电阻R 通电时间t 有关(先引导学生分析电流产生的热量Q 跟电流I 、电阻R 和通电时间t 有关,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下面的实验打下基础。

)2.演示实验:(1)介绍P98如图15-10所示的实验装置,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等量和初温相同的煤油,瓶中各装一根电阻丝,甲瓶中电阻丝的电阻比乙瓶中的小,串联起来,通电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使煤油的温度升高,瓶内温度计的示数升高,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温度计示数升得越高。

15.4探究焦耳定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物理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15.4探究焦耳定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物理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PPT:利用PPT展示焦耳定律的基本概念、公式、实验操作步骤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 视频:播放与焦耳定律相关的实验操作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焦耳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Q=I²Rt,理解电流、电阻、通电时间与产生热量的关系。
- 举例:讲解焦耳定律时,通过图示和实际电路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电阻值、通电时间的关系。
(2)焦耳定律的应用: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电路问题,如电热器、电炉等电器的热量计算。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焦耳定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焦耳定律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物理学史》中关于焦耳的介绍:了解焦耳定律发现者焦耳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
- 举例:针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操作问题,如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电阻箱的调整等,教师需进行详细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
(3)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误差,学生需要学会分析误差来源,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举例: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因素,如仪器精度、读数误差等,并探讨如何减小误差。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科学探究、物理观念和科学态度。通过探究焦耳定律,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升科学探究素养;使学生建立对电热能量的物理观念,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增强物理观念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对待实验数据,培养其科学态度素养。同时,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焦耳定律应用,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

2019秋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5.4探究焦耳定律

2019秋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5.4探究焦耳定律

2019秋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15.4 探究焦耳定律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幼儿园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帮助孩子们发展他们的语言、认知和社交技能。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游戏和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2. 培养孩子们团队合作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

3. 培养孩子们的社交技能,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书、玩具、画纸、彩笔。

2. 学具:每个孩子一本故事书、一份画纸、一盒彩笔。

五、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我会带领孩子们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模仿动物走路、做手势游戏等,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热身活动后,让孩子们坐在一起,准备开始课程。

2. 故事分享(10分钟):我会给孩子们讲述一个有关友谊和合作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导孩子们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3.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有一本故事书和一份画纸。

我会给每个小组一个任务,让他们共同合作完成一幅画作,画出故事中的场景。

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4. 分享和讨论(5分钟):每个小组完成画作后,我会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的作品,并鼓励其他孩子提出问题或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课程的我会引导孩子们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他们思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5.4探究焦耳定律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5.4探究焦耳定律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5.4探究焦耳定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5.4节——探究焦耳定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掌握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焦耳定律的内容,以及如何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丝、滑动变阻器、计时器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册、实验记录表、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家庭电路中的电热器,引导学生思考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原因。

2. 理论讲解:讲解焦耳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3.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5.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电热器的功率。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计算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焦耳定律的内容2.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一个电流为2安,电阻为10欧的电阻丝通电1分钟,产生的热量是多少?(2)一个电流为4安,电阻为5欧的电阻丝通电2分钟,产生的热量是多少?2. 答案:(1)产生的热量为1200焦耳。

(2)产生的热量为800焦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焦耳定律的内容和应用,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仍有待提高。

九年级物理上册 15.4 探究焦耳定律教案 粤教沪版-粤教沪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5.4 探究焦耳定律教案 粤教沪版-粤教沪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班级:某某:
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与控制。

1、理解焦耳定律,能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其实验探究过程。

教学过程:
一、由已学知识引入:由电流做功的实质引入。

(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今节课专门探究电能转化为内能的情况)
二、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探究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

从而引出焦耳定律。

2、从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去理解电流热效应的应用与控制。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四种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洗衣机
B、录音机
C、电视机
D、电饭锅
2、将规格都是“220V 100W”的一台电风扇、一台电视机和一把电烙铁,分别接入220V的电路中,通电时间相同,电流通过它们产生的热量最多的是()
A.电烙铁 B.电视机 C.电风扇 D.一样多
2、一个20Ω的电阻,通过的电流2min,电阻上消耗的电能是_____,释放热量为___。

4、一根5欧的电阻丝接在10伏的电源上,在1分钟内共产生多少热量?。

九年级物理上册 15.4探究焦耳定律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5.4探究焦耳定律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乐于制作、观察、实验。
重点
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难点
能区分电功与电热。
教学内容
教学提要
学法指导
时间安排
提问安排
引入新课
提问:
(1)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注意:电功与电热的区别!
例题 一根60Ω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流上,在5min内共产生多少热量.
解:I=U/R=36V/60Ω=0.6A
Q=I2Rt=(0.6A)2×60Ω×300s=6480J
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电功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推导出焦耳定律公式,如果电流通过导体时,其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而没有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就是电流所作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Q就等于电流做的功W,即Q=W. W=UIt,根据欧姆定律U=IR推导出焦耳定律Q=I2Rt。
教学后记
本节课紧紧围绕以实验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主线,在教师引导下加强组内同学间的合作、讨论和交流,加强师生间相互反馈,以问题和小组交流贯穿教学的始终,不断提出新问题,不断解决新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动手,要多动脑,对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多问些为什么?突破知识本位的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能力。并且联系社会与生活,试着用科学知识解释看到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想一想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哪些好处?同时又带来什么社会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力争使自己的教学富有时代气息,突出科技、技术、环境和社会三大主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

15.4《探究焦耳定律》教案

15.4《探究焦耳定律》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三节《探究焦耳定律》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探究焦耳定律单元学科物理年级九年级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焦耳定律,能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的一些现象.2.知道电流热效应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与控制过程与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焦耳定律,意识到各种自然现象(如电与热)之间存在联系,并辩证地看待电流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利与弊重点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实验探究过程难点实验探究焦耳定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问:(1)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2)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学生回答:发烫.(3)、多媒体展示:热得快、电热杯、电烙铁、电饭锅;讨论:这些用电器有什么共同之处?讲述:电流通过导体,导体会发热,叫电流的热效应。

学生实验并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二、新课教学:(一)、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1、提出猜想:多媒体演示有关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进行猜想(1)、"为什么电炉丝通过导线接到电路中,炉丝热得发红,导线却不怎么热?"(2)、用电热杯加热水的过程中,通电时间越长,水的温度越高,为什么?(3)、电源短路时,电源线会明显发热,甚至烧坏导线,为什么短路时导线会明显发热?根据上面的情景,你认为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那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培养学生对实验的猜想能力实验仪器介绍(1、为什么将两个阻值不同的电阻串联?控制通过电阻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2、怎样比较热量的多少?学生观察实验并收集数据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1889),英国物理学家。

用近 40 年的时间做了 400 多次实验,研究热和功的关系。

通过大量的实验,于 1840 年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5.4探究焦耳定律教案2023-2024学年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5.4探究焦耳定律教案2023-2024学年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教案:15.4 探究焦耳定律学年:20232024学年教材章节: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5章第4节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究焦耳定律,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焦耳定律的实验背景和意义;2. 掌握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Q=I^2Rt;3. 理解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原因;4. 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目标:1. 了解焦耳定律的实验背景和意义,能运用焦耳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 掌握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3. 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和应用。

难点:理解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原因,以及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丝、电源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电流产生热量相关的现象,如电热毯、电热水器等,引导学生思考电流是如何产生热量的。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焦耳定律的实验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焦耳定律的重要性;2. 教师给出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Q=I^2Rt,并解释其含义;3.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运用焦耳定律进行计算。

三、实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学生使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测量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2.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产生的热量,并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例题讲解(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运用焦耳定律的例题,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题,并解释答案的得出。

五、随堂练习(5分钟)1. 教师给出几个有关焦耳定律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解答疑问。

2019秋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5.4 探究焦耳定律

2019秋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5.4 探究焦耳定律

15.4探究焦耳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热效应的现象及能量的转化。

2.通过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能够利用焦耳定律公式进行计算。

3.会利用焦耳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简单现象。

4.举例说出生活中利用电热的实例,了解电热的危害和控制办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设计记录表格、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的科学研究方法,体会替代法的研究思想。

3.通过学习电流热效应的应用实例和危害的控制措施,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了解物理学家焦耳的事迹,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的科研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电功和能量转化的关系。

2.从能量的转化角度理解电功和焦耳定律的区别。

3.掌握焦耳定律和电功率的计算与应用。

【教学难点】实验设计的原理、电路连接、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家用电器的后面一般会有一块带有规则分布的小孔的板块,在家用电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你用手摸摸这块带孔的板块,你会明显感觉到热乎乎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阅读课本]P98~99“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思考]什么叫做电流的热效应?[提示]电流通过导体,导体会发热的现象。

[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究实验?[归纳提升](1)当电流I、时间t相同时,研究电热Q与电阻R的关系;(2)当电阻R、时间t相同时,研究电热Q与电流I的关系;(3)当电流I、电阻R相同时,研究电热Q与通电时间t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导线和用电器(电炉或电饭锅或电灯)中通过的电流相同,但是导线的电阻较小,而那些用电器的电阻较大,所以,那些用电器发热,而导线几乎感觉不到热.
(三)电流热效应的应用与控制
师:生活中有些电热我们要利用,有些电热我们是要防止的.关于电热的利用,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比如电烙铁、电熨斗、电饭锅、电烤炉、电炉.刚刚举出的都是利用电来加热的设备,都是常见的电热器.同学们知道了利用电热的好处,但有些时候,有些地方的电热会造成危害的,还要设法防止.
用电器和导线不同的是电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电流经过用电器时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是什么关系.
二、新课教学
(一)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
[活动]:探究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
师:同学们四人一组,选择你们面前的仪器设计实验,讨论如何做,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生1:用这些器材,如何研究电流的热效应和电阻的关系?
电视机使用过程中会发热,如果连续使用时间过长,还会烧坏电视机.有些导体上的绝缘材料会因温度过高,使绝缘材料迅速老化,甚至烧坏.电视机开的时间长了会发热,电视机后盖上有许多孔,就是为了通风散热.电脑中还装有风扇,也是为了散热,减少电热的危害.老师用的投影仪上也装有小风扇,也是为了快点散热.农村抽水、磨面用的电动机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要暂停一会,等凉了再用,是为了防止电热可能造成的危害.
2.通过电热现象跟电阻之间关系的验证实验设计过程,领悟实验原理、控制变量方法、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证据的收集、步骤的安排等因素在实验设计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继续培养学生分析论证和实验验证的兴趣.
2.能从利弊两个方面认识电热现象,体验用辩证的思想观点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探究中发现,在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电流产生的热与电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初步探究能力.
15.4探究焦耳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2.知道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及其电热现象的实质.
3.了解焦耳定律,知道电热现象的应用和控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论证电热现象跟电阻之间关系的过程,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包括数学分析方法的意义.
师:电阻丝R1、R2串联,电流相同,电阻不同,通电一段时间后,通过观察温度计的温度变化,比较放出热量的多少.
生2:为什么要用煤油,用水不可以做吗?
师:其实完全可以用水来代替煤油,只不过时间可能要长一些才能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值.
生3:为什么是等量的煤油,不是等量的行吗?
师:只有等量的煤油,才能通过它们的温度变化讨论电流产生的热量.这样的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
关于在电压、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反比,请同学课外设计实验验证.
(二)焦耳定律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通电后产生的热量和电阻、通过的电流、通电时间有关系.具体的数量关系是怎么样的?物理学家焦耳在1840年就确定了它们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焦耳定律.电功率的表达式P=UI,利用欧姆定律I=UR,将二式中U消去,可以得到P=I2R.
产生的热量也就是在一定通电时间内,电流对电阻做的功.即Q=Pt=I2Rt,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Q——热量——焦耳(J)
R——电阻——欧姆(Ω)
I——电流——安培(A)
t——时间——秒(s)
师: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利用公式推导得出了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同学们现在能不能回答本节开始时的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所学物理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一定能举出许多电能变成热能的例子.通过对电能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了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谁还记得这是电流的什么效应?
生:这叫电流的热效应.
师:在前面小灯泡的发光实验中,同学们曾有意地去触摸过小灯泡,感觉小灯泡发热.有没有同学触摸过导线,连接小灯泡的导线热不热?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的电流相同吗?(相同.)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了相同的电流,用电器发热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着重注意以下内容:将电器置于通风良好处;勿使电器淋雨或受潮;长期不用的电器隔一段时间应该通电一次.电器工作时,置于通风良好的地方,是为了使电器更好地散热、防止电热产生危害.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仔细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电流热效应的应用和控制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注重科学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从电灯发光、发热这种学生常见的现象及生活中的电热器引入电流的热效应,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在学习“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中,注重科学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分析归纳、辩证思维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注重了对物理研究方法的教学,在科学探究的设计实验环节,引导学生应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进行实验设计,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研究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15.4探究焦耳定律
一、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
1.当电流一定时,导体电阻越大,产生热量就越多.
2.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电流越大,导体产生热量越多.
二、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就是焦耳定律.
公式:Q=I2Rt
学生实验,在下表中记录数据,教师巡视,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
温度t/℃
电阻R/Ω
t0
t1
t2
t3t1-t0t2- Nhomakorabea0t3-t0
R1=________
R2=________
实验结论: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师:精确的实验表明,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正比;在电压、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反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