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论文

合集下载

天文学基础论文——宇宙的观测和假说

天文学基础论文——宇宙的观测和假说

宇宙的观测和假说——探索神秘瑰丽的宇宙世界摘要:宇宙广袤无垠,我们现在所知道有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并且通过近半世纪对河外星系的研究,不仅已发现了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更高层次的天体系统,而且已使我们的视野扩展到远达大约14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

关键词:宇宙起源大爆炸太阳九大行星黑洞宇宙世界神秘莫测,从粒子、宇宙物质、地球、月球、太阳、九大行星到太阳系、银河系、黑洞和宇宙大爆炸,科学家们仿佛一层又一层的揭开了宇宙神秘的面纱,却在欣喜的以为可以了解一个完整的宇宙后,却又发现这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尽管人们在宇宙面前显得无比渺小,却无法阻止宇宙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不断探索它,认识它。

而我所写的这篇论文就是介绍一些我所了解的关于宇宙的假说。

一、关于宇宙起源的假说(宇宙大爆炸的假说)宇宙大爆炸(简称大爆炸)是描述宇宙诞生初始条件及其后续演化的宇宙学模型,这一模型得到了科学研究和观测最广泛且最精确的支持。

宇宙学家所指的宇宙大爆炸观点为:宇宙是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太初状态演变而来的(根据2010年所得到的最佳观测结果,这些初始状态大约存在于133亿年至139亿年前),并经过不断的膨胀到达今天的状态。

比利时神父、物理学家乔治·勒梅特首先提出了关于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但他本人将其称作“原生原子的假说”。

这一模型的框架基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又在场方程的求解上作出了一定的简化(例如空间的均匀和各向同性)。

大爆炸理论的建立基于了两个基本假设:物理定律的普适性和宇宙学原理。

宇宙学原理是指在大尺度上宇宙是均匀且各向同性的。

这些观点起初是作为先验的公理被引入的,但现今已有相关研究工作试图对它们进行验证。

例如对第一个假设而言,已有实验证实在宇宙诞生以来的绝大多数时间内,精细结构常数的相对误差值不会超过10-5。

此外,通过对太阳系和双星系统的观测,广义相对论已经得到了非常精确的实验验证;而在更广阔的宇宙学尺度上,大爆炸理论在多个方面经验性取得的成功也是对广义相对论的有力支持。

天文学基础的论文

天文学基础的论文

天文学基础摘要: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它一开始就同人类的劳动和生存密切相关。

它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同为六大基础学科。

天文学家观测从行星、恒星、星系等各种天体来的辐射,小到星际的分子,大到整个宇宙。

天文学家测量它们的位置,计算它们的轨道,研究它们的诞生,演化和死亡,探讨它们的能源机制。

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天文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学科分支,论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天文学正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

我们期待着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为科学事业和人们的社会生活造福。

关键字:天文学,研究对象,研究理论,天文学四大发现,矮行星,中子星,黑洞通过听天文学基础的课使我对天文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自然科学,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

人类生在天地之间,从很早的年代就在探索宇宙的奥秘,因此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它一开始就同人类的劳动和生存密切相关。

它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同为六大基础学科。

天文学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从太阳系发展到整个宇宙。

现在天文学按研究方法分类已形成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三大分支学科。

按观测手段分类已形成光学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和空间天文学几个分支学科。

“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分支研究的都是地球上的现象,只有天文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和我们头顶上可望而不可及的灿烂的星空联系在一起。

天文学家观测从行星、恒星、星系等各种天体来的辐射,小到星际的分子,大到整个宇宙。

天文学家测量它们的位置,计算它们的轨道,研究它们的诞生,演化和死亡,探讨它们的能源机制。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对恒星和行星十分感兴趣。

古代的天文学家仅仅依靠肉眼观察天空,1608年,人们发明了望远镜,此后,天文学家就能够更清楚的观察恒星和行星了。

天文学课程论文《通过光谱研究恒星》

天文学课程论文《通过光谱研究恒星》

恒星光经过色散系统(光栅或棱镜)分解后形成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带。

恒星光谱的形态决定于恒星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运动状态。

光谱中包含着关于恒星的各种特征的最丰富的信息,到现在为止,关于恒星的本质的知识,几乎都是从恒星光谱的研究中得到的。

绝大多数恒星光谱与太阳光谱很相似,都是在连续光谱上面有许多暗黑的谱线的吸收光谱,说明恒星是被较冷的恒星大气包围的炽热的气体球。

恒星间谱线数目和分布差异较大,其中大部分是地球上已存在的化学元素的谱线。

通过恒星光谱的研究,可以测定恒星的化学组成,恒星大气的温度、压力和恒星运动的视向速度等。

恒星光谱可分为几种不同类型,其中按哈佛系统,根据绝对温度把恒星分成O、B、A、F、G、K、M及附加的R、N、S等类型,其中每型又分为10个次型。

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已经对50万颗恒星进行了光谱研究。

并对恒星光谱根据它们中谱线出现情况进行了分类。

结果发现它们与颜色也有关系,即蓝色的“O”型、蓝白色的“B”型、白色的“A”型、黄白色的“F”型、黄色的“G”型、橙色的“K”型、红色的“M”型等主要类型。

实际上这是一个恒星表面温度序列,从数万度的O型到2-3千度的M型。

丹麦天文学家赫茨普龙和美国天文学家罗素,根据恒星光谱型和光度的关系,建起著名的“光谱-光度图”,也称“赫-罗”图。

大部分恒星分布在从图的左上到右下的对角线上,叫主星序,都是矮星。

其它还有超巨星、亮巨星、巨星、亚巨星、亚矮星和白矮星等类型,而这一不同类型表示了它们有不同的光度。

赫--罗图是研究恒星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不仅显示了各类恒星的特点,同时也反映恒星的演化过程。

在恒星的光谱分类中,O、B、A型称为“早型星”;F和G型称“中间光谱型”;K和M型称为“晚型星”。

20世纪90年代末期,天文学家越过M型把恒星光谱分类扩展到温度更低的情况,先提出了新的L型,继而又提出了比L型温度更低的光谱分类T型。

通过恒星的颜色可以确定恒星表面的温度。

探索未知的宇宙天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探索未知的宇宙天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探索未知的宇宙天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宇宙天文学,作为天体研究与探索的学科,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执着追求的对象。

无论是对于天体起源、演化,还是对于宇宙的深度理解,宇宙天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都承载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本文将围绕着宇宙天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要点展开探讨,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论文的写作。

一、选题与引言在选题时,需要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背景定位研究方向。

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选择有创新意义的方向,同时要结合实际可行性进行选择。

引言部分应对选题进行合理的介绍与展望,引出研究问题,强调研究的重要性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承前启后的桥梁,也是对现有研究进展的总结与评价。

在写作时,应选择近年来权威期刊、学术论文、国际会议的相关文献,将各个观点进行对比和综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术思路。

三、问题描述与研究方法在问题描述部分,需要准确地概括研究的具体问题,并明确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对于研究方法,可以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实验、观测、模型或理论计算等方法,并进行详细描述。

四、实验/观测设计与实施针对研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或观测方案,并明确数据采集的方法与步骤。

实验/观测需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五、结果与分析结果部分应直观地呈现实验/观测所得数据,并进行合理的统计与分析。

可以借助图表、曲线等形式呈现数据,同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解释和讨论。

六、结论与展望结论是整个毕业论文的总结,应对研究问题进行准确、简明的归纳,并客观地评价研究结果。

展望部分可以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发散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七、参考文献在撰写毕业论文时,要严格按照学术规范引用相关文献,确保引文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参考文献的格式要符合学校或学术杂志的要求,并按照字母顺序排列。

八、附录根据具体需要,可以在毕业论文中加入附录,以提供一些详细数据、图表、实验设备及参数等辅助信息,以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论文内容。

天文学 结课论文

天文学 结课论文

学习“天文学”的收获和体会当我写下这样的结课论文题目时,一时不知道怎样下笔,因为在我的概念里,论文都是既有摘要又有参考文献的学术论文,而“天文学”作为我的选修课,我对它的了解仅仅限于一个学期的五六次课程,要说更深入的研究学术是非常力不从心的,所以还是在这里,更多的是表达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在百度百科上搜素天文学,它会给出这样的定义,它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

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

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

这样看来,老师讲解《天文学》这门课是以最基本天文学内容,包括我们头顶的星空,外延至银河系中的星座,甚至更为广阔的宇宙的结构和起源等,从行星层次,恒星层次,星系层次,宇宙的不同研究对象概述了天文学中重大而基本的内容,简单阐述了天文学与人类的主要关系。

令我影响深刻的是李老师课堂上由理论联系实际讲述的人生哲理,例如六组慧能偈语,给人以启迪。

对于宇宙太空,我一直都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是表面的认为地球以外的天空就是宇宙太空,只知道它浩瀚无垠,并且是我们所不能估量的。

直到这门课后,真正见识到了宇宙和人类进程的伟大,感觉上有点不可思异,不得不对自然界的神奇产生叹佩之气,也对科学家们佩服不已。

他们用尽毕生所学揭开了宇宙的神秘面纱。

课堂上播放的纪录片《 The Known Universe》没有中文字幕,只是看到视频还没有对已知的宇宙进行了解,课后查阅了一下,已知的宇宙缩小从喜马拉雅山脉穿过大气层和漆黑的空间大爆炸的余辉。

该短片视角从喜马拉雅开始拉远,穿过数百亿光年,直到大爆炸的遗迹,宇宙的尽头.....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人类的渺小,不要为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生气,不要为过程中一次失败而耿耿于怀,要珍惜现有的一切,知足常乐。

时间在流逝,人类在进步,人们对宇宙太空的认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宇宙的不凡。

古代天文学的论文

古代天文学的论文

古代天文学的论文•相关推荐古代天文学的论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天文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中国古代天文学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自神话时期兴起,绵延千年不衰。

但中外学者对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质疑也从未停止过。

本文从科学哲学角度,叙述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兴起与发展,详细分析其功能效用与历史影响,从而辨别中国古代天文学是否为真科学。

关键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哲学;真科学一、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兴起从众多资料来看,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历史之悠久,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传说在少昊氏时,人人私下研习天文,都搞起了沟通上天的巫术,致使天下大乱。

颛顼帝命令重、黎二人“绝地天通”,禁止了平民与上天沟通交流。

之后与天交流的权利就专属于天子,也只有天子钦定的巫觋才有资格去沟通上天。

从此天文学在古代中国就成了皇家的专属品,而天子也开始拥有了对“天命”的解读权。

这也就是中国漫长天文学史的开端。

二、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我国天文学至于夏商周代时已经有了一定水准的历法。

特别是到了周代,已经有人开始观测流星、行星等天象及星辰。

相比于上古时代,这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传统的天文学体系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式完成的。

在这一时期,不仅二十八星宿体系确立,而且在历法方面有了重大的进步。

我们古人开始通过观测日影长短的周年变化来确定冬至和夏至的日期。

并且在这一时期流传了大量人们观测流星、彗星等天象的详细记录。

这些都成了我国历史上的宝贵资料。

自从春秋战国时期传统天文学大框架建立之后,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天文学进一步蓬勃发展。

不仅历法得到统一,二十四节气,浑天仪等天文知识以及天文学仪器的进一步发明使得我国的天文学一路高歌猛进。

到了元朝,由于铁木真缔造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辉煌帝国,我国古代天文学甚至传到阿拉伯等国,可谓是盛极一时。

关于天文学概论的论文3000字

关于天文学概论的论文3000字

关于天文学概论的论文3000字篇一:《天文学概论》期末论文恒星《天文学概论》期末作业之想一想对恒星的认识姓名:舒必成学号:202113020213学院:法学院专业:法学本学期我选修了天文学概论这门课程,通过一学期学习,我收获天文学了很多有关物理学方面的知识,也许是因为星空更为重要谜样就很神秘,充满魅力,指引着我选择专业课程了天文学选修课。

在课堂上,与浩瀚的宇宙的一次次碰撞,一次次惊叹,一次次感慨;与古今思想体系的一点点接触,一点点欣喜,一点点感悟;使我的选修课有感叹,有乐趣,有收获,没有遗憾。

形形色色在老师的引导和种种疑问的追寻下,我对恒星的演化过程进行了一番探究,恒星就像一个长寿的人——再机缘巧合下诞生,倔壮成长后,历练漫长的黄金阶段,接着是膨胀的失婚,最后慢慢的衰老。

所以下面我会从恒星的四个阶段谈谈我对恒星的认识。

一、快速成长的科袋恒星最初诞生宇宙飞船于太空中的外太空尘埃,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星云”或者“星际云”,其主要成分由氧组成,密度极小,但体积和准确度巨大。

密度足够大的星云在自身引力作用下,不断收缩、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1 000万度时其内部发生热核聚变反应,核聚变成小的结果是把四个氢原子核聚变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并释放出大量的核工业,形成辐射压,当压力增高到足以和无可自身收缩的引力抗衡时,一颗恒星诞生了。

恒星形成的初始阶段几乎完全被密集的星云气体和灰尘所掩盖。

通常,正在产生恒星的星源会通过在四周光亮的气体云上产生阴影而楼前被观测到,这被称为包克球。

质量非常小的原恒星不能达到足够开始氢的核融合反应,它们会正式成为棕矮星。

产品质量更高的原恒星,核心的温度可以达到1,000万K,可以开始质子-质子链反应将氢先融合成氘,再融合成氦。

在质量如上所述太阳效率质量的恒星,碳氮氧循环在能量的产生上所贡献了可观的数量。

新诞生的有各种不同的大小和颜色。

光谱类型的范围从高热的蓝色到低温的型态红色,质量则从最低的0.085太阳可靠性到数十倍于太阳可靠性。

天文学概论 论文

天文学概论 论文

天文学概论——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是个生命繁衍的星球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给了我们无与伦比的宝贵生命。

进化论告诉了我们,生物的进化是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单细胞到多细胞逐步进化而来的。

产生生命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具备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有机物到大分子结构有机物、从大分子结构有机物到生命形成的各种各样的条件。

产生生命以后还要有着生命可以生存的环境。

而在九大行星之中,只有地球才符合条件:(1) 地球的行星位置非常优越地球距离太阳不远也不近,八大行星中,按离太阳远近的顺序排行,地球是老三,距太阳大约有 150000000 公里,得到的太阳辐射照度适中,地表平均温度高于水的冰点,而低于水的沸点,从而保证水以液态形式存在,使生命体的产生成为可能。

加上有大气层保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低,有较弱的温室效应,所以地球上年平均温度为15℃左右,最适宜生命繁衍。

地球的质量不大也不小,它的直径为 12756 公里,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

科学家认为,地球质量假如再大一点,其引力就会增大,氢、氦、甲烷等原始大气就会被它紧紧吸住。

造成地球缺氧而遏制生命进化。

但假如地球质量再小一点,引力也就变小,地球就不可能保持一个相对稠密的大气层,也无法集结足够的水,生命的诞生和演化也无法实现。

(2)地球的物理状况非常优越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部分。

地壳厚约30km,地幔2840km,地核厚约3500km。

每一部分又可细分。

地核可分为外部液态地核和内部固态地核,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壳则可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

地球是一个活跃的行星。

根据板块构造说,地壳由几大板块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炽热的地幔上缓慢移动。

它的运动方式基本有两种:扩张和缩小。

扩张运动表现为两个板块相互远离,地下岩浆涌出形成新的地壳;缩小运动表现为两个板块相互碰撞,一个板块钻到另一板块的下面,在地幔的高温中逐渐消融。

在板块交界处常常存在许多巨大的断层,地震频繁,火山众多。

天文学小论文

天文学小论文

天文学作业10130316吴文迪问题:1.流星雨是如何形成的?2.太阳系是如何诞生和演化的?3.太阳要经历哪些演化阶段?它最终归宿如何?4.为什么冥王星被开除出九大行星?新行星的定义是什么?解答:1.形成流星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彗星的破碎而形成的。

彗星主要由冰和尘埃组成。

当彗星逐渐靠近太阳时冰气化,使尘埃颗粒像喷泉之水一样,被喷出母体而进入彗星轨道。

但大颗粒仍保留在母彗星的周围形成尘埃彗头;小颗粒被太阳的辐射压力吹散,形成彗尾。

剩余物质继续留在彗星轨道附近。

然而即使是小的喷发速度,也会引起微粒公转周期的很大不同。

因此,在下次彗星回归时,小颗粒将滞后母体,而大颗粒将超前与母体。

当地球穿过尘埃尾轨道时,我们就有机会看到流星雨。

2.约在六七十亿年前,宇宙中有一团质量巨大的、密度均匀的原始星云,太阳系从这个原始星云诞生而成。

这是个星际气体尘埃云,也就是弥漫物质云,这个原始星云延伸范围极大,是我们现在太阳系疆界的一千多倍。

这团气体的成分由75%氢和25%的氮和少量的重元素组成,气体中的粒子处于无秩序运动状态,各行其是成为混沌局面。

随着星云不断地收缩,内部产生了涡流和缓慢的自传。

原始星云不断地收缩,内部产生了涡流和缓慢的自转。

估计原始星云的角度很大,在它的继续收缩中,由于维持角动量不变,则自传速度快,混沌的星云在赤道附近自转达到一定速度时,开始成为扁平,内薄外厚的连续星云盘中心部分密度最大,最后演化为太阳,原始星云的外围形成许多尘埃粒子。

星云盘形成以后,气体受压缩,使其内部产生巨大的热量。

同时,内部压强也增大,靠近中央平面的热气则向上浮起产生气泡,当他们升到表面变冷,然后再下沉又形成了对流。

星云内部对流特别激烈而使星云内的物质充分得到混合,成为化学组成相当均一的星云物质。

在星云的物质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土物质”,主要由铁、硅氧化物构成;二类是由碳、氮、氧等及其氢化物的组成“冰物质”;三类是由分子氢和氦构成的“气物质”。

大学天文学论文仰望星空

大学天文学论文仰望星空

大学天文学论文仰望星空大学选修天文学论文[精选]大学选修天文学论文[范文]大学选修天文学论文大全就在网天文选修课的收获——宇宙中的哲理宇宙是我目前脑海里最庞大的浪漫,又是永恒的未知。

对天空星辰的向往,似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很多人在孩提时代,幻想着飞翔;在小学课堂上讲述想当航天员的梦想。

我也不例外,从小喜欢看星星,更是在小学毕业时候央求老妈给买了个天文望远镜。

于是到了大学,选修课看到了天文学,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天文学,在通过短短几周的学习中,更是有了别样的收获。

第一次上课,关上教室的灯光,看到如此璀璨的星空,仿佛徜徉在宇宙中。

这种上课方式让我第一次在大学听课从头听到结束。

让我更清楚的了解一年四季各个时间段天空的主角都是什么星座。

在叹息牛郎、织女星那现实与传说的差距之余,更是在思考康德的墓志铭:“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可惜这大学天文学论文仰望星空[精选]大学天文学论文仰望星空[范文]大学天文学论文仰望星空大全就在网。

大学天文学论文。

仰望星空。

系别:自动化35 姓名:蔡启阳学号:2130504105 联系方式:1839286035。

摘要:天文学、哲学和数学是从人类文明真正诞生起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三门学科,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就是从仰望星空开始。

数千年来,对天文学的持续探索促进者我们的科技不断发展;反过来,一代代更新的科技产品又在提升我们探索无尽星空的能力。

从光学折射望远镜到射电望远镜,从最早的宇宙岛之争都现在对脉冲星的研究,我们一步步走来,相信也会走的更远。

关键字:观测、星空、望远镜。

正文:仰望星空。

人类对天文学的探索,是永恒不变的追求,因而天文学也是贯穿人类文明始终的科学。

从远古到至今指导人类生活的历法、在航海时代只因探险者辨明方向的罗盘、和星辰变化密切相关的宗教活动、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与证明,乃至我们每天时刻关注的测时、守时、授时工作都是天文学直接或间接的产物,都与天文学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天文学的不断进步就没有如今的人类文明。

天文学论文

天文学论文

天文学论文天文学论文(精选15篇)论文是各专业学员都必须完成的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免修。

要求每位学员在学校指定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的写作,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天文学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天文学论文篇1摘要:天文学是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之一,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天文学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宇宙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及天文知识,对破除迷信、反对伪科学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学、中学都普遍开设了天文学课程。

现在,我们学校也同样开设了天文学选修课,这为我们这些从小就对天文产生好奇、现在对天文依然抱有兴趣的人开了一扇圆梦的窗口。

现在社会中,多数青年男女都热衷于星座分析和配对等,根据星座来推断一个人的性格,甚至根据一个人的星座来判定这个人是不是适合做自己的另一半。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有科学依据,我觉得根据星座来断定一个人太过武断。

在天文学的课堂上,关于星座老师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解析,它命名的由来和它们所处的位置,老师有他独特的讲课方式,内容丰富而不乏味,几个小小的亮点组成图形复杂的星组,人类的想法真是丰富到了极致。

星座的说法来自西方,其命名是和西方神话有一定联系的。

九大行星,课堂上老师逐个做了解释,所谓太阳系“九大行星”是历史上流行的一种的说法,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的第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并命名为小行星134340号,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

所以现在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

老师讲课的重点是宇宙大爆炸。

“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提出星系的红移量与星系间的距离成正比的哈勃定律,并推导出星系都在互相远离的宇宙膨胀说。

宇宙并非永恒存在而是从虚无创生的思想在西方文化中可以说是根深蒂固。

天文学课程论文

天文学课程论文

天文学课程论文天文学课程论文3000字导语: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天文学就有重要的地位。

现在天文学是一门独立的大学学科。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天文学课程论文3000字。

欢迎大家阅读。

宇宙中有第二个地球吗?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地球能产生生命?太阳的运动对地球有什么影响?玛雅人为什么会消失?天文学中的十万个为什么总能勾起人们的求知欲望!天文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和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天文学的研究内容和许多概念总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在望远镜发明以前,天文观测采用的是目视方法,直接观测天体在天空的视位置和视运动,另外也粗略的估计星星的亮度和颜色。

17世纪以后相继有了望远镜、分光镜和光度计,不仅提高了天体位置观测的准确度,而且扩大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到了20世纪,由于大口径望远镜的问世,使得人类探测宇宙的深度和广度与日俱增,不少模型、学说由观测得到证实,新天体、新发现大量涌现。

20世纪30年代以后,人们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无线电方法研究天体和宇宙间的辐射,从而诞生了射电天文学。

20世纪50年代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人类把观测范围由地面扩展到地外空间,天文学家可以自由地探测天体的各种辐射。

现代,天文空间探测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人类不仅把望远镜送上天,而且借助太空飞行器踏上月球,或把仪器送到其他行星上进行直接观测或实验。

我一直都觉得天文学是一门很神秘的学科,尤其在观看课堂的视频后,真是不得不感叹天文学的魅力,以及现在科学的强大。

对于天文学,我最感兴趣的是以下几个方面:一、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Big Bang)是一种学说,是根据天文观测研究后得到的一种设想。

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

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

比利时牧师、物理学家乔治·勒梅特首先提出了关于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但他本人将其称作“原生原子的假说”。

天文学论文范文范文

天文学论文范文范文

天文学论文范文范文天文学它一开始就同人类的劳动和生存密切相关。

远古时候,人们为了根据生活的需要而对太阳、月亮和星星进行观察,确定它们的位置、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并据此编制历法,因此说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古代的天文学家因为没有可以凭借的工具,只能靠肉眼观察天空。

我国自古以农耕为主,春种秋收,季节最为重要。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用来观测星象最重要的工具是浑仪。

在望远镜发明以前,浑仪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现今存世最早的浑仪是明代正统七年(1442)制成的,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公元二世纪时,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这一学说统治了西方对宇宙的认识长达1000多年。

十六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新的宇宙体系的理论,日心说,天文学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使天文学摆脱宗教的束缚,并在此后的一个半世纪中从主要纯描述天体位置、运动的经典天体测量学,向着寻求造成这种运动力学机制的天体力学发展。

到了1610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某某某制造折射望远镜,成为最早使用望远镜研究太空的人之一、人类第一次通过望远镜观察到了太阳黑子、月球和其他一些行星表面的状况。

在同时代,牛顿创立牛顿力学,使天文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天体力学。

天体力学诞生使天文学从单纯描述天体的几何关系造成天体运动的原因的新阶段,在天文学的发展历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19世纪中叶天体摄影和分光技术的发明,使天文学家可以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天体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运动状态和演化规律,从而更加深入到问题本质,从而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天体物理学。

这又是天文学的一次重大飞跃。

20世纪50年代,射电望远镜开始应用。

到了20世纪60年代,取得了称为“天文学四大发现”的成就: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类星体和星际有机分子。

而与此同时,人类也突破了地球束缚,可到天空中观测天体,通过发射的航天探测器来了解一些太空信息。

除可见光外,天体的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波、X射线、γ射线等都能观测到了。

天文学领域论文

天文学领域论文

天文学领域论文月球是独一无二的卫星在科幻片《遗落战境》中,出现了外星人击毁月球的情节,导致了地球上出现地震、火山喷发以及怪异的天气人类城市的遗迹被黑色沙丘掩映,各种奇特的地质构造俨然超自然的场景。

以此来毁灭地球。

早在6500万年前,一颗数英里宽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就造成了恐龙的灭绝。

外星人选择击毁月球来毁灭地球似乎有些夸张,但是月球对地球而言有着何种程度的重要性呢,月球不仅仅在于它的美观,我想先从月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最独特的卫星说起。

1. 作为卫星,月球太大了。

太阳系若干行星拥有卫星,这是自然现象,但是我们的月球却有一个“不自然”的大小,也就是说做为一个卫星,它的体积和母亲行星相比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来看看下列数据:地球直径12756公里,卫星月球直径3467公里,是地球的百分之二十七。

火星直径6787公里,有两个卫星,大的一个直径23公里,是火星的百分之0.34。

木星直径142800 公里,有十三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5000公里,是木星的百分之三点五。

土星直径120000公里,有二十三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4500公里,是土星的百分之三点七五。

看一看,其他行星的卫星,直径都没有超过母星的百分之五,但是我们的月球却大到百分之二十七,这样比较之后,是不是发现月球实在“大的不自然”了。

这个告诉我们,月球的确不寻常。

月球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四分之一,顿时疑惑,这么大的半径之比,那月球和地球应该组成的是双星系统,然后百度了一下资料,果然,地月围绕着一个共同的质心转动,而不是月球单纯的围着地球转,只是这个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所以地球看起来更像是在左右晃动。

正是因为月球这么庞大,.让他足够稳定地球的潮汐,稳定地球的轴心倾斜角度,这个最为重要,要是轴心倾斜角度不稳定那么气候就会极端无规则的变化。

2. 日全食的时候,月球的视直径与太阳相当,赐予了我们欣赏日全食的机会。

肉眼观测月球和太阳的直径差不多,致使早期天文爱好者更方便的接触太阳,观察太阳的日冕层。

天文学基础小论文概要

天文学基础小论文概要

天文学基础小论文浅谈天文经纬度及天文方位角测定原理摘要:天文测量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我们在早期测量中常用到的测量手段。

随着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发展,虽然天文测量学在应用上有所减少,但在某些领域其地位依然不可动摇,值得我们去研究。

本文介绍了天文测量中的坐标系统以及时间系统,并详细介绍了天文经纬度和天文方位角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文的工作可为天文大地测量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天文坐标系;天文经度;天文纬度;天文方位角Abstract:Astronomical surveying is a basic discipline, but also our means of measurement used to in the early measure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geodetic techniques, although astronomical surveying a decrease in the application, but in some areas of its status remains unshakable, it is worth to stud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astronomical measurement coordinate system and the system is, and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astronomy and astronomical azimuth measurements of longitude and latitude. Work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the study of astronomy geodesy.Key words:Astronomical coordinate system; astronomical longitude; latitude; astronomical azimuth目录1 绪论 (1)1.1 基本概念 (1)1.2 天文观测的坐标系统及时间系统 (1)1.2.1 天文观测的坐标系统 (1)1.2.2 天文观测的时间系统 (4)1.2.3 研究思路 (4)2 理论基础 (5)2.1 天文经纬度测定理论 (5)2.1.1测定天文经度的基本原理 (5)2.1.2恒星中天法测定钟差的基本原理 (6)2.1.3测定天文纬度的基本原理 (6)2.2 天文方位角测定理论 (7)2.3 天文测量成果的归算 (7)2.3.1 经纬度和方位角的归心改正 (7)2.3.2 经纬度和方位角归算到大地水准面 (8)2.3.3 经纬度和方位角的极移改正 (8)3 结论 (9)参考文献 (10)1 绪论从古至今,人们对于宇宙万物的探索从未停止,对于宇宙空间的探索更是尤为热衷。

天文学论文

天文学论文

天文学论文篇一:天文学论文分数日期______湘潭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自学课程专题读书论文(体会)(封面)课程名称____天文学基础________专题读书论文(体会)____太阳的奥秘________导师杨雪娟姓名________学号班级名称__学院名称__商学院_______提交日期:2022年11月20日湘潭大学教务处制太阳之谜怀抱着好奇心,我选择了本学期的天文基础选修课,希望能通过学习让自己的常识丰富起来,通过学习我也收获了很多。

天文学是人类运用所掌握的最新的物理学、化学、数学等知识以及最尖端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宇宙中的恒星、行星、星系以及其它像黑洞等天文现象进行专业研究的一门科学。

它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集人类智慧之大成的综合系统。

天文学往往引起人们神秘莫测的感觉,他研究的大都是遥不可及的东西,不能用尺量,不能用称约,更不能改变它的条件。

只能远远的看着,有关他的知识全靠人们依据观测推理取得。

我们每天都能看见太阳,但是有多少人了解它呢?下面让我来揭示太阳的奥秘。

p太阳的定义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系质量的99.87%都集中在太阳。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运行(公转)。

在浩瀚的宇宙中,太阳只是一颗非常普通的恒星。

在广阔的星空中,太阳的亮度、大小和物质密度都处于中等水平。

仅仅因为它离地球很近,它看起来就像天空中最大最亮的物体。

其他太阳系外恒星离我们很远。

即使是最近的恒星也比太阳远27万倍。

它看起来像一个闪光点。

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质量少于2%。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每年7月离太阳最远(称为远日点),1月最近(称为近日点),平均距离是1亿4960万公里(天文学上称这个距离为1天文单位)。

以平均距离算,光从太阳到地球大约需要经过8分19秒。

天文学论文2000字

天文学论文2000字

天文学论文2000字我的天文选修课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记我的天文选修课数周之前,我们的天文选修课开课了,第一次课,老师的话很风趣,让我原本以为的枯燥无味的天文学的印象全无。

温总理说:“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

”从这句话我认识到了,我们要学的天文学不仅仅是纯粹的天文知识,而是要放眼世界,瞩目未来。

无论是一个人也好,还是一个民族,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中,而世界是无限广大,又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我们要适应这个世界,要生活得更好,就时时刻刻都要明白所身处的坐标和位置,要有不屈服又不侵凌于人的忧患之心面对各种生机与危机,要抓住机遇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自己。

我从此对我的天文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的天文选修课也从此开始。

仰望星空,我们看到的是数以万计的繁星,虽然不能得到什么,但这是我们认识宇宙的开始。

人类虽然认识了地球,可是没有认识宇宙之时,以为自己是地球上的霸者,宇宙的中心。

人类开始狂妄自大,疯狂的改造世界,互相征服满足自己的私欲。

突然有一天,有人发现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人们惶恐了??当人类真正的脱离重力场,就如惠更斯所言“加入升上地球之巅,从高处往下观察,我们就不会对地球上称之为伟大的东西赞不绝口,也就会藐视大多数凡夫俗子所津津乐道的区区小事”,仰望天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认识了宇宙,我们才认识到了自己在宇宙的位置,便不会那样自大、狂妄。

也更深刻的认识了生命,人类的文化、科技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人类才能发展。

神奇的星座学与星相学,从一开始,它们似乎便被赋予了神秘而又特殊的色彩。

古今中外,多少人都以为自己的命运、前途竟然与数亿千米外的星座息息相关。

即使现在,也有多少年轻人热衷于星座学。

当我们进入模拟星空的界面,瑰丽的星座固然漂亮,一个个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神话,可是这些遥远的星座跟我们的有什么关系呢?看来,我们把星座占卜上的备注当成我们命运的指南针是荒谬的。

天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天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天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天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和浩瀚宇宙的一门科学,是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之一。

天文学在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普及,对促进科技发展、提高国民科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3 年 6月 20 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由中央电视台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作全程直播,有数以千万计中小学生收看,还与航天员进行了实时互动。

这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互联网直播课引发了全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广泛关注。

互联网直播功能不仅仅能达到将视频内容进行单向的传达的功能,还提供了实时互动、在线讨论等,极大的拓展了信息传递的方式。

基于此,本文对科技馆体系天文科普工作中运用互联网作试探性的研究。

1 国内科技馆体系天文科普资源匮乏1.1 实体场馆少我国的天文馆事业自 20 世纪 80 年代后迅速发展,到现在已建立的大中小天文馆约 250~300 座,其中约有 50 座左右的天文馆对公众开放或半开放。

剩下的两百多座天文馆均建在中小学,进行相关的天文教学。

截至 2008 年 11 月,不计对社会开放的中小学内的天象厅,中国大陆地区对社会开放或半开放的天文馆/天象厅情况是:中国大陆地区现有 49家单位拥有 51 座对公众开放或半开放的天象厅;还有 4 家单位正在建设或者筹备建设天象厅。

但是,在这些单位中,独立的天文馆仅有一家即北京天文馆。

如果要按照人均天文科普资源而言,比现在科技馆的人均资源还要少。

而且,在暂未开展数据调查的中小学天象厅范围内,或由于缺乏足够的运行资金、缺少专业技术管理人才,或由于主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天象厅建设前期策划不合理、天象厅建设立项准备不充分等,有相当比例的"天象厅"无法正常运行。

[1]1.2 从事或参与天文科普的专业人才少天文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种天体的位置、运动、物理状态、化学组成及其演化规律。

[2]因此,培养专业天文工作者,主要是靠大学中的天文系,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等高校都有天文系。

天文学简史期末论文

天文学简史期末论文

学科分类号(二级)天文学简史期末论文题目天文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指导教师易庭丰老师院、系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姓名查建勋学号104130101天文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摘要: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科学,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见解,与不同的应用。

关键词:天文学,发展,应用。

人类生在天地之间,从很早的年代就在探索宇宙的奥秘,因此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它一开始就同人类的劳动和生存密切相关。

一、错误观念的抛弃与真理的追求(1)地心说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驱动人们进行太阳系外行星及其生命搜寻的原动力。

新的天文观测和发现必将继续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整个人类的宇宙观,不断加深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一直以来,人类都把我们伟大的地球母亲认为是宇宙的中心,当哥白尼通过三十年的天象观测,才渐渐地对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托勒玫地心说产生了怀疑。

哥白尼在他的《天体运行论》中详细讨论太阳、地球、月亮和各个行星的运动,认为太阳是不动的,是宇宙的中心,而地球只是一个围绕太阳转动的普通行星,为了追求真理,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

1609年,伽利略首次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并发现一些可以支持日心说的新的天文现象,日心说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些天文现象主要是木卫体系的发现直接说明了地球不是唯一中心,金星盈亏的发现暴露了托勒玫地心说体系的错误。

然而,由于支持哥白尼日心说的数据与支持托勒玫体系的数据都不能与第谷的观测相吻合,因此日心说当时仍不具有优势。

直至开普勒以椭圆轨道取代圆形轨道修正了日心说之后,日心说在与地心说的长期斗争中才取得了真正的胜利。

人类终于认识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哥白尼撼动人类意识之深,自古无一种创见、无一种发明,可与之相比。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哥白尼的日心说揭开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序幕。

然而,太阳真的位于宇宙中心吗?这是人们一直非常关心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文学论文
人类在近几百年科技飞速发展,探测宇宙的方式也越来越高效,但至今为止人类没有发现丝毫有关外星生物的确切消息,这是为何?
从人类自身的探寻技术来说,我们的科技已经很发达了,但在宇宙的大尺度下,我们依然显得那么无力。

现在的航天技术只能让飞船在地球邻近的几个行星之间飞行,还得是不载人的。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来与外星生命交流,可电磁波从一个点出发相向四周扩散时随着扩散距离的增加,单位空间里电磁波的量会不断减少,就如同黑夜中的一盏灯发出的光在远的地方会越来越暗淡。

哪怕是相对于太阳系这个空间尺度,我们发出的信息也很难被太阳系边缘的接收器接受到,除非发射器和接收器隔空相对。

在近几十年里各国的宇航局也做出过努力,比如发射刻有歌曲的唱片,刻有人类男女图形的铜板。

但仍未有任何回应。

从那些假设存在的高等文明的角度来看。

首先,我们得做出以下几个假定:1.这类高等生物的存在方式是我们所能理解的2.他们有在宇宙空间中向很遥远的地方传送信息的技术并且能破译我们的信息。

在这些前提下,我们来讨论文明所能存在的时间的问题。

我们人类从有智慧到现在也就几千年的时间,至于未来能存在多久不得而知。

银河系半径为5000光年,所以银河系外的文明向我们传递的信息到我们这儿所需的时间也得以万年为单位计算。

一个文明存在的时间都不一定有万年所以可能一个文明发送了一段信息到另一个文明,等信息传到时,那个文明已经破灭了。

我们在银河系内来看看。

1960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提出寻找外星文明可能的方法,是这样的一个公式:N=R*×Fp×Ne×Fl×Fi×Fc×L
这个公式看起来有点庞杂,它以一连串可能性的乘积来计算我们银河系中可能存在多少个文明社会(N)。

R*代表我们银河系内一年之间新诞生的恒星数。

宇宙空间是由超新星爆发飞散的碎(平均每30年发生一次)和形成宇宙的大爆炸的副产品——氢气构成。

渐渐地,受重力和新的超新星爆发冲击力的影响,这些物质集中于一个地方,慢慢聚积,最后变成一个恒星。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

Fp指这样形成的新恒星,平均拥有多少行星的数值。

恒星当中,有称为二重星、三重星的,拥有两三个一样大小的太阳,互相交替包围。

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下无法形成行星。

但是在我们太阳系里,不是有木星和土星这样的巨大行星吗?这可以视为三重星,同时二重星、三重星有可能有行星。

但是,恒星通常有几颗行星,这一点无法确定。

Ne表示在这些行星中,具备有生命发生、进化条件的几率。

要使生命产生,就必须有很多液态水。

但是,如果行星离恒星太远,水就会冻结成冰;太近则会变成水蒸气。

为了使生命进化,又必须拥有岩古构成的陆地。

如果行星体积过大,就无法拥有这些条件。

此外,还要有大气,小行星有可能因重力不足而飘走,失去大气层。

而且,自转周期太长的话,不仅昼夜温差太大,强风的不断吹袭,也使生命很难产生。

Fl表示在满足这些条件的行星中,实际上有生命存在、进化演变的比例。

进化必须具有DNA,这是极其复杂、巨大的化合物所产生的遗传方法,这个形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Fi表示形成生命进化到智慧的几率。

细菌、树木、草是无法进化成具有智能的生物。

它们没有脑神经系统,也没有成长到一定大小所必备的脊椎。

拥有神经系统和脊椎的最原始的动物是鱼。

而鱼如果总是待在水里,一定无法进化成智慧生物。

首先鱼要变成有四只脚,可以在陆地上走路,然后爬树,再学会用手指抓取东西,还要进化到直立行走。

这样,脚和手分工,再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就拥有充足的智慧了。

但是,过程并不一定这样顺利。


生物存在的行星相当多,但如果只有细菌、植物、贝类这些生物,那么就难产生智慧生物。

Fc表示,智慧生物能够与外界进行联系的比例。

现在地球主要以电波为星际间通讯方式,但在南美亚马逊流域深处,在新几内亚的深山里,有着未开化的原始人。

他们不知道农耕和畜牧,制作铁器等金属用品的技术也很缺乏,只能使用简单的弓箭和棍棒进行狩猎。

他们并非是最近才从猿人进化到人类的,他们和我们一样,是几十万年以前就进化了的。

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足以容纳无数次变革和经验积累。

因此,拥有智慧生命的星球,未必都能达到高度文明,也就未必都能与外界联系,从而使我们感知到他们的存在。

L代表的是文明的平均寿命。

地球文明还不算高度发达,却已经面临核子战争和公害等问题的威胁。

文明程度越高,遭受毁灭性打击的可能性越大,因为推动它进步和摧毁它的力量都很大,一个意外事件就可能使文明寿终正寝。

假如所有的发达文明的寿命都很短,那么如果其他星球上有发达文明,现在早就可能有灭亡了。

我们无法推算L和Fc,因此对于N的数值,科学家们有着不同意见。

卡尔·萨根计算出,在银河系中,每100万个恒星里,就有一个高度发达的外星文明存在,而且他最多推算到每10万个恒星就有一个文明星球。

所以萨根人为,在特华塞奇和杰特雷特居礼Ⅰ、Ⅱ这样距离很近的恒星上,有可能存在生命。

德雷克根据这一公式预言有4000个有交流能力的文明社会。

阿西莫夫在《外得文明》一书中算出了53万个。

从以上这些信息来看,似乎银河系内的文明很多。

但仔细分析他这个公式就会发现,公式所算出来的数值是银河系在一颗恒星存在的漫长时间内可能存在的文明的总数,前面已经说过,两个文明要联系交流,必须处于同一时期,可见,这样的文明并不多。

更别说科技达到高水准的文明。

尽管上面的一大篇论证似乎都说明我们无法与外星文明相遇,但,我仍坚信着在这个宇宙中,我们不是孤单的,定有一场邂逅,在未来的未来等着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