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成语故事【三篇】
古代成语故事及启示四篇
【导语】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代成语故事及启⽰四篇。
欢迎阅读参考!古代成语故事篇⼀:【鞭长莫及】 鲁宣公⼗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出使齐国。
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楚庄王仗着国⼒强盛,要申⾈不向宋国借路。
申⾈说:“如果不借路,宋国⼈会杀我。
” “宋国要是杀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们。
”楚庄王说。
果然,不向宋国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国。
宋国君⾂认为这是对本国的莫⼤侮辱,就杀了申⾈。
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得暴跳如雷,⽴即发兵攻打宋国,⼀下⼦就把宋国的都城团团围住。
双⽅相持了⼏个⽉,楚军还是没有取胜。
第⼆年春天,宋国派⼤夫乐婴齐到晋国去请求晋国派兵救援。
晋景公想要发兵去救宋,国⼤夫伯宗说:“⼤王,我们不能出兵,古⼈有话说:‘鞭⼦虽然长不能打到马肚于上。
’现在楚国强盛,正受到上天保佑,我们不能和楚相争。
晋国虽然强⼤,可是能违反天意吗?俗话说:‘⾼⾼低低,都在⼼⾥’,江河湖泊中容纳有污泥浊⽔,⼭林草丛中暗藏有毒⾍猛兽,洁⽩的美⽟中隐藏有斑痕,晋国忍受⼀点耻辱,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您还是忍⼀忍吧。
” 景公听了伯宗的话,停⽌发兵,改派⼤夫解扬去宋国,叫宋国不要投降,就说援兵已经出发,很快就要到了。
宋国⼈在城中极其艰苦地坚守了⼏个⽉,楚军攻打不下,最后同意宋国求和,并带⾛宋国⼤夫华元作为⼈质。
鞭长莫及的启⽰: 不管做什么,都不要奢求做⾃⼰能⼒范围之外的事情。
要做,就做⾃⼰能⼒所能涉及的范围内的才是最适合的。
只有适合的,才是的。
古代成语故事篇⼆:【墨守成规】 故事战国时期,⽊匠出⾝的墨翟主张兼爱与⾮攻,到处推⼴他的学说。
楚国要去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
墨⼦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与鲁班⽐试⽐试攻防演习,墨⼦善于防守,鲁班败北。
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
有⼀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种云梯,准备攻城之⽤。
那时墨⼦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起⾛了⼗天⼗夜,到了楚国的郢都⽴刻找到鲁班⼀同去见楚王。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成语是人们相沿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练、含义丰富的固定词组。
你知道成语,但是你知道一些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吗?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篇1:口蜜腹剑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空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比喻口头上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
故事: 李林甫,唐玄宗时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
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
但若论品德,那是坏透了。
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排斥打击。
对唐玄宗,他有一套馅媚奉承的本领。
他竭力迁就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信的嫔妃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明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
例如有一次,他装做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
可惜皇上还不知道。
李适之以为这是真话,连忙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几次想把这件事告诉您,只是不敢开口。
”玄宗被他这番话所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适之大不满意,逐渐将他疏远了。
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本领”,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
后来,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评价李林甫,指出他是个口蜜腹剑的人,这是很符合实际的.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篇2:破釜沉舟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古代经典成语故事典故5篇
古代经典成语故事典故5篇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经典成语故事典故,方便大家学习。
《老马识途》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
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
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弄巧成拙》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
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
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
恰好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综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历史成语故事精选8篇
历史成语故事精选8篇历史成语典故篇一春秋时期,楚国将领公子围受哥哥楚王之托,去郑国访问。
郑国非常弱小,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对楚国使者极力巴结。
毕竟,有了楚国的保护,别的强国就不敢任意欺凌郑国了。
郑国的大夫公孙段为了国家利益,决定把女儿嫁给公子围,表示两国的友谊牢不可破。
公子围对这门婚事一口应承下来,其实他心中另有诡计。
在迎亲时,公子围带来了很多兵马,想带进城去夺取郑国的政权。
没想到郑国大夫子产一下子就看透了公子围的心机,因此拒绝他进入京城。
子产派子羽去对楚国的。
客人说:“本国的都城非常狭窄,无法容纳公子那么多的随从,如果一定要迎亲,就请在城外举行仪式吧!”公子围很生气,就叫太宰伯州犁向子羽答复道:“哪有在野外举行婚礼的先例呢?我们临来之前已经在祖庙里向祖先祭告过了,如果在城外娶亲,岂不是对我们楚国进行羞辱?这样做也显得郑国太小气了。
况且不要忘了,我是楚国的令尹!假如我真的在野外结婚,回国后将被人瞧不起,再也没有做令尹的资格了。
所以贵国的安排恕我难以接受。
”子羽的脸色当场就变了,他正颜厉色地说道:“不错,我们郑国是个小国。
可是国家弱小并不是错误,如果依赖大国而不进行防备,那才是错误。
我们本想通过联姻来让楚国保护我们,可是楚国却包藏祸心,来打郑国的主意,我们又怎能不作一点儿防备!”公子围看到郑国早有防备,自己实在讨不到便宜,只好答应不带兵甲进城,郑国这才允许他进城迎亲。
这年的正月十五,公子围进入郑国都城,与公孙段的女儿结婚,婚后马上离开郑国回去了。
一、背水一战【拼音】:bèi shuǐ yī zhàn【解释】: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
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成语故事】: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
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
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
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是一种相沿习用、约定俗成、言简意赅的固定词组或短语,不少的成语故事都是来自于历史典故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篇1:唇亡齿寒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
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
“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
”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
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
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
”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篇2:四面楚歌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6篇)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历史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6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已经发生事。
或者想象故事。
历史上,有很多名人故事成为了经典,下面是历史经典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了解。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篇1井底之蛙【典故】《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
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
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
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
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所属朝代】春秋战国时代【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释读】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篇2叶公好龙【典故】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
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
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
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
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
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
历史人物典故成语故事
历史人物典故成语故事1.一鼓作气【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
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
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
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
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
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
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
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
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
’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
齐己不觉下拜。
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人物】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
僧人齐己性喜赋诗。
一日,齐己作一首《早梅》诗,中有两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20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20篇)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1蛇影杯弓【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有个人叫杜宣,一次在人家中饮酒,见杯中好像有一条蛇,酒后胸腹作痛,多方医治始终不见好。
朋友询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把那天的情形说了一遍。
朋友笑着告诉他那是墙上的箭影而已,他也大笑一声,病不治而愈。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2束手就擒【成语故事】公元945年,契丹军将后晋军队围困在阳城,后晋军队的供需被切断,内外隔绝,生活十分困难,军心不稳。
晋将苻彦卿有勇有谋,向主将张彦泽、皇甫遇建议与其在此束手就擒还不如战死,就分析天时地利人和,出其不意绕到契丹军后方发起进攻取得胜利。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3声色俱厉【成语故事】唐朝翰林学士韦绶的儿子韦温在父亲死后出来做官,但他始终牢记父亲的遗训不能当翰林学士。
唐文宗非常赏识韦温的才干,决定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但韦温拒不接受。
唐文宗声色俱厉去问他为什么,他只好承认是父命难违。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4上下其手【成语故事】公元前547年,楚国出兵攻打郑国,穿封戍和公子合围郑国大夫皇颉,穿封戍俘获了他。
在战后,公子围争功,穿封戍不服,请太宰伯州犁裁决。
伯州犁有意把手抬高对皇颉介绍公子围,把手降低介绍穿封戍。
皇颉会意说是公子围俘获他的。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5三纲五常【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回到了鲁国,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
于是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同时又开坛讲学,与弟子们坐而论道,正式总结出三纲五常等社会规范。
经典的成语典故故事五篇_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经典的成语典故故事五篇_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经典的成语典故故事五篇,供大家参考。
成语典故故事1【成语】:雪泥鸿爪【拼音】:xuě ní hóng zhǎo【解释】: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
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
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成语故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鸿毛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君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和诗人苏轼作的。
苏轼之弟苏辙(字子由)曾写了一首《渑池怀旧》诗,苏轼就以上面这首诗和他,所以这首诗的题目叫做《和子由渑池怀旧》。
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在洛阳之西,崤山之东。
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曾到过渑池,并曾在那儿的一所寺院里住宿过,寺院里的老和尚奉闲还殷勤地招待他们,他们也在寺内的壁上题过诗。
当苏轼后来从苏辙的怀旧诗回忆起这些情景的时候,奉闲已经去世,题诗的墙壁也可能已经坏了,想想自己漂流不定的行踪,不由得感慨起来,便在和诗中对苏辙说:“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道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
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
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作者原注:“往岁马死于二陵[崤山],骑驴至渑池。
)苏轼的这首诗,对于人生抱着消极的态度,是错误的。
由于这首诗,便产生了“雪泥鸿爪”这句成语。
人们用它来比喻往事所留下的痕迹。
元人戴良有诗道:“世事已成鸿印泥。
”有时人们也把留作纪念的题赠诗文,称为“雪泥鸿爪”。
历史成语故事典故【3篇】
历史成语故事典故【精选3篇】历史成语故事典故【精选3篇】一百发百中在楚国的一个练武场上,很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个射箭能手养由基,连续几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说:“射中靶心,还算不了什么。
能射中百步之外的那还差不多。
”养由基站稳脚步,张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解释]发:射箭。
[提示]形容射箭或射击技术特别高超。
历史成语故事典故【精选3篇】二死灰复燃【熄灭的炉灰重新燃起来,比方失势者重新得势。
例﹔决不能让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西汉武帝时,有个叫韩安国的官员,因犯法被送进监狱。
狱吏田甲经常污辱他。
韩安国生气地说﹔”谁能料定死灰就不能重新燃起来呢﹕”田甲听了说﹔”燃吧,假如再燃起来,我就撒泡尿浇灭它。
”不久,韩安国被释放出狱,重新做了官。
田甲得知后,怕受到报复,逃走了。
这时,韩安国扬言﹔”田甲若不赶快回来,我就要把他全家杀掉。
”田甲只好出来自首﹐见到韩安国时吓得面无人色,连连叩头求饶。
韩安国说﹔”起来吧﹖像你一样的人,才不值得报复呢﹖”出自《汉书》历史成语故事典故【精选3篇】三如鱼得水【像鱼得到水,比方得到适合进展才能的条件或非常重要的助手。
例﹔在这个公司里﹐他感到如鱼得水﹐很能够发挥﹐所以别的公私以高薪来聘请他﹐他也不情愿换职。
】东汉末年,刘备在军事上多次失利,最终带着剩下的几千人马处处奔逃,没有自己的地盘。
这时刘备已经年近半百。
他渴望得到人才图谋进展。
他听说隐居的诸葛亮很有才能和理想,就决心请诸葛亮。
他接连去了三次,最终在第三次见到诸葛亮。
诸葛亮向他分析了形势,指明出路,确定了战略。
从今,刘备便拜诸葛亮做他的重要谋臣。
两人感情深厚,相处得特别融洽。
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非常不满。
刘备向他们解释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得到了水一样啊,盼望你们不要再多讲了。
”关羽和张飞听了很惭愧,就转变了态度。
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名称
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名称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名称(一):王羲之写《兰亭集序》东晋初年,宰相王导的兄弟王旷有个爱子,叫王羲之。
他从小受到父亲舞文弄墨、爱好书法的熏陶,也喜欢上了书法。
十几岁时,常在父亲书房里翻弄前人的书迹、碑帖。
王旷见儿子如此心诚,就以一本《笔说》为教材,教他笔法、笔势、笔意。
过不了多久,王羲之的书法已打下了很好的根底。
后来,王羲之的书法出了名,许多人都以得到他的字为荣,连京城里的大官、地方上的豪富都争相求他的墨宝。
王羲之也做过官,当过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当时人们爱称他为“王右军〞。
四十多岁时,因为和上司意见不合,辞去了会稽地方官的职务。
从此他经常游山玩水、吟诗会友,并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潜心于书法艺术。
这以后,王羲之书法的造诣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有一年春天,王羲之请了许多宾客,包括司徒谢安、司马孙绰以及附近几个县令,带上自己的几个儿子,来到会稽兰渚山麓的兰亭聚会。
春暖花开,山清水秀,一行人踏着悠闲的脚步,在山径中行走。
这时,王羲之提议来一次传统的“曲水流觞(shāng)〞助兴,得到了众人的赞同。
于是,大伙来到一条弯曲的小溪边,每个人各自找到溪旁的石头坐下。
王羲之命书童在小溪的上流将几只装满酒的觞(古代称酒杯为觞),放在一个木盘里,然后让盘子顺着小溪流向下游。
当盘子流经哪个人身边时,那个人就得赶快作一首诗,作不出诗,就得罚酒三杯。
这一场“曲水流觞〞的游戏进行得十分尽兴,结果做出了二三十首好诗。
为纪念这次聚会,大家提议把这些诗编成一册集子,取名《兰亭集》,并公推王羲之写一个序。
王羲之也不推辞,命书童在兰亭摆下笔墨。
在众人的簇拥下,王羲之信步来到了兰亭,他环顾崇山峻岭、松林竹园、溪水瀑布,不由得心绪万千。
过一会,序的腹稿已在胸中打好,王羲之在书案前盘腿坐下,拿起毛笔,在纸上飞笔一挥而就。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三百二十五个字的《兰亭集序》,就在这会稽群山中诞生了。
可惜这“天下第一行书〞的真迹已经失传,只留下来一些古人的临摹本。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历史故事的成语(一)虚位以待【解释】空着位置等候【成语故事】战国时,魏国的信陵君为人忠厚、仁爱,对门客都以谦逊的态度对待。
当时,信陵君听说大梁城门的守门官七十岁老人侯嬴是个贤人,家境贫穷,便派人带着大量财宝,前去聘请他。
但是,侯嬴并不接受。
信陵君知道自己怠慢了高人。
于是便让人驾车,亲自前去迎接侯嬴。
还把车上最好的位置留给侯嬴。
侯嬴故意穿上破衣服,毫不客气地坐在空位上,一句谦让的话也没说。
马车行到中途,侯嬴又忽然提出要去探访一位屠夫朋友朱亥。
他在朋友那里故意拖延时间,要看信陵君的反应,但信陵君一片和颜悦色。
这年,秦国围攻赵都邯郸,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十万前去救赵。
为此秦王派使者威胁魏王。
魏王忙命晋鄙大军留在路上,不再前进。
信陵君多次恳求魏王让晋鄙发兵,魏王终是不肯。
侯嬴给信陵君出主意说:“只要派人偷取大王的兵符,便可假传命令,要晋鄙出兵了。
”接着,侯嬴又给信陵君出主意,叫他去找大王的宠妃如姬,让她去偷大王的兵符。
信陵君拿到了兵符,便想马上出发。
侯嬴提醒他说:“你把我的屠夫朋友朱亥带上,以防万一。
”信陵君带着朱亥来到大军驻扎地。
晋鄙见了兵符怀疑说:“大王既叫我暂不前进,又怎会随便叫你替代我呢?”晋鄙的话音刚落,朱亥从袖里拿出四十斤重的大铁锥来,一下就把晋鄙打死了。
信陵君高举兵符,筛选了八万精兵,打败了秦军,解救了赵国。
事历史故事的成语(二)闻鸡起舞【解释】凌晨听到鸡鸣就起来舞剑,形容有志者及时奋发的精神。
【成语故事】西晋时的祖逖,从小勤练武术,钻研兵法,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
刘琨也是个有报负的年轻人,两人很快便成为好朋友。
这天晚上,半夜过后,祖逖忽然被一阵鸡鸣声吵醒,他连忙把刘琨唤醒说:“这鸡鸣声把人吵醒,虽然很讨厌,但我们可以趁此机会早些起床练习武艺。
”“好啊!”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两人来到院子里,专心地练起刀剑来。
从此,两人每到夜半,一听到鸡鸣,便起床练剑。
当时,祖逖看到国家被匈奴军队攻陷了很多城池,非常着急,立刻上书皇帝,请求率兵北伐,收复失地。
寓意深刻的成语历史典故故事_历史典故故事
寓意深刻的成语历史典故故事_历史典故故事历史典故不仅告诉我们很多道理,还可以拓展我们的历史知识,很多成语就是从历史典故延伸出来的。
下⾯给⼤家介绍⼀些关于寓意深刻的成语历史典故故事,供⼤家参考。
历史典故故事1【成语】:南柯⼀梦【拼⾳】: nán kē yī mèng【解释】:形容⼀场⼤梦,或⽐喻⼀场空欢喜。
【成语故事】: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于尊的⼈,家住在⼴陵。
他家的院中有⼀棵根深叶茂的⼤槐树,盛夏之夜,⽉明星稀,树影婆娑,晚风习习,是⼀个乘凉的好地⽅。
淳于尊过⽣⽇的那天,亲友都来祝寿,他⼀时⾼兴,多喝了⼏杯。
夜晚,亲友散尽,他⼀个⼈带着⼏分酒意坐在槐树下歇凉,不觉沉沉睡去。
梦中,他到了⼤槐安国,正赶上京城会试,他报名⼊场,三场结束,诗⽂写得⼗分顺⼿。
发榜时,他⾼中了第⼀名。
紧接着殿试,皇帝看淳于尊⽣得⼀表⼈才,举⽌⼤⽅,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许配给他为妻,状元公成了驸马郎,⼀时成了京城的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分美满。
淳于尊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呆就是20年。
淳于尊在太守任内经常巡⾏各县,使属下各县的县令不敢胡作⾮为,很受当地百姓的称赞。
皇帝⼏次想把淳于尊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淳于太守离任,纷纷拦住马头,进⾏挽留。
淳于尊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向皇帝说明情况。
皇帝欣赏淳于尊的政绩,赏给他不少⾦银珠宝,以⽰奖励。
有⼀年,敌兵⼊侵,⼤槐安国的将军率军迎敌,⼏次都被敌兵打得溃不成军。
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惊,急忙召集⽂武群⾂商议对策。
⼤⾂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兵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个个吓得⾯如⼟⾊,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束⼿⽆策。
皇帝看了⼤⾂的样⼦,⾮常⽣⽓地说:你们平⽇养尊处优,享尽荣华,朝中⼀旦有事,你们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怯阵,⼀句话都不说,要你们何⽤?宰相⽴刻向皇帝推荐淳于尊。
皇帝⽴即下令,让淳于尊统率全国精锐与敌军决战。
淳于尊接到圣旨,不敢耽搁,⽴即统兵出征。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典故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典故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拔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二)巧夺天工东汉末年,上蔡县令甄逸有个女儿,长得十分漂亮,后来嫁给了曹操的儿子曹丕。
曹丕建立魏国当了皇帝,甄夫人也就被立为皇后。
曹丕对她宠爱有加,百依百顺。
当时甄夫人已经四十岁了,为了能得到曹丕长久的宠爱,每天都要精心打扮自己。
据说在甄夫人的庭院里,有一条漂亮的绿蛇,嘴里含着一颗红色珠子。
当甄夫人梳妆时,这条蛇就在她眼前盘成一个奇特巧妙的形状,并且形状每天一换。
甄夫人就照蛇的形状梳理发型,精巧的程度胜过天然。
人们都称这种发型为“灵蛇髻”。
曹丕每次看见皇后,都觉得她依旧年轻漂亮,十分喜欢她。
甄夫人不但美貌如仙,而且善良聪慧,很有才情。
相传曹植的《洛神赋》就是出于对甄夫人的仰慕而写的。
但是,随着年华的消逝,即使再精致巧妙的梳妆,也无法改变甄皇后失宠的命运。
年轻的郭皇后终于替代了她的地位。
而她由于对此不满,惹怒了曹丕,最后被他下诏赐死。
七年级历史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大全
七年级历史成语典故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的固定短语,浓缩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历史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七年级历史成语典故篇一:扑朔迷离北魏时,有一户姓花的人家,老父叫花弧。
花弧有一个女儿,名叫木兰,她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武艺十分高强。
那时,北魏经常和外族打仗,朝廷下令征兵,木兰的父亲年纪太大,弟弟又小,于是木兰就想装扮成男子,替父从军。
她穿上父亲当年穿过的盔甲,威风凛凛地去见父亲,表明自己的决心。
花父很感动,但是并不放心。
于是,木兰要求与父亲比武,如果胜了就让她去从军。
花弧向来不服老,就答应了。
父女俩就在花园里比剑,你来我往。
花弧毕竟年老体衰,终于支持不住,败下阵来,只好同意木兰代替他去从军。
木兰武艺高强,智勇双全,打了很多次胜仗,立下了大功。
出征十二年,但是谁也不知道她是女子。
敌人终于投降了,木兰凯旋,换上女装。
战友们惊叹道:“我们同行十几年,都不知道你是个女子!”木兰捉来一对雌雄兔子,然后笑着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意思是说我女扮男装,就像在地上走的兔子难以分辨出雌雄一样,根本看不出来我是男的还是女的啊。
后来,人们就用“扑朔迷离”作为成语,比喻事情模糊复杂,真相难辨。
扑朔,扑腾、乱动;迷离,眼半闭。
七年级历史成语典故篇二:闭月羞花说起这个董卓,此人性格粗暴却有谋断,还算是个粗中有细的猛将。
年轻的时候,他驻守边塞,黄巾军起义,曾率军到中原,结果被打得大败。
后来,他贿赂十常侍,拥兵自重,干脆自己在凉州当上了一方霸主,过得好不逍遥快活,也不听皇帝的话了。
但其实,董卓这个人很有心计,他一直按兵不动,说白了就是在等待一个好时机。
如今,宦官专权,逼急了朝廷里的那些大臣,这就给了董卓一个名正言顺回归朝廷的机会。
董卓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他先让手下的大将率兵杀入皇宫,将那帮太监们杀了个干干净净,之后,再大摇大摆地率领部队进入洛阳。
关于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故事
关于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故事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一):明镜高悬传说,刘邦攻入秦都咸阳,进入咸阳宫,巡视秦王室存放珍宝的仓库,只见其中金银珠宝,不可胜数。
但是其中最令刘邦惊异的,却是一面长方形的镜子。
它宽四尺,长五尺九寸,反正两面都能照人。
如果用平常姿式走近它,能照出人的倒影。
如果用手捂着心口走近它,就能照出人的五脏六腑(fǔ)。
如果有病的人捂着心口去照它,就会从中看到自身疾病所在的部位。
如果女子的心术不正,被它一照,就会发现她的胆特别大,心脏跳动也异于常人。
据说秦始皇怕人怀有异心不忠于他,所以经常让宫女们照这面镜子,发现谁的胆特别大,谁的心脏跳得特别,就杀掉谁。
后来,就用“明镜高悬”比喻官吏能明察秋毫,光明正大,执法严明,判案公正。
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二):约法三章秦末,沛公(即刘邦)首先打进秦国都城咸阳,他本来只是个小亭长出身,见秦宫里富丽豪华,美女如云,于是赖在宫中饮酒作乐不愿离开。
张良极力劝说,讲明秦王即因荒淫无道而亡,若刘邦进宫作乐,就会重蹈秦王覆辙,早晚以失败告终。
刘邦这才觉悟过来,他悉召诸县父老、豪杰说:“父老忍受秦严厉苛刻的刑法很久了!我和诸侯及楚怀王约定,谁先入关谁即称王。
现在,我同父老们约定三法:杀人者处死刑;伤人和盗窃按情节轻重治罪;秦国的苛法一律废除。
官民均可安居乐业了。
”此约法三章甚得百姓拥护。
现在,凡事先讲定规则,要大家共同遵守之时,人们常用成语“约法三章”概括。
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三):背水一战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军去攻打赵国。
赵王和赵军统帅陈余,率领二十万兵马,集结在井陉(xíng),准备迎战。
赵国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我有个主意,井陉口这个地方两旁有山,道路狭窄,车马很难通过。
我们派三万人抄后路截断他们的粮车,你统率大军正面阻击汉军,把城墙垒得高高的,不与汉军交战。
这样一来,汉军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又无粮草,成了瓮(wèng)中之鳖(biē)。
历史典故的成语
历史典故的成语历史典故的成语(一):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注音】bù tàn hǔ 某ué , ān dé hǔ zǐ【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15岁时,偷偷地跟随吕当随军打仗。
吕当看见后立即大声呵叱他要他回家,吕蒙就是不听。
战后吕当回家告诉吕蒙的母亲。
吕母十分生气要惩罚他,吕蒙说:“家里贫穷十分艰难,如果打仗立功就能得富贵,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出处】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
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解释】不进老虎洞,就捉不到小老虎。
比喻不冒险进入危险境地,就不能取得必须的成果。
同“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用法】作宾语、分句;指只有经历艰难才能成功【相近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示例】胜败在人而不在险,唯险而后可以见人之能否也。
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冒大险而后能立奇功。
宋·陈亮《酌古论·马援》历史典故的成语(二):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注音】bā 某iān guò hǎi , gè 某iǎn qí néng【成语故事】传说中道家有八大仙人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他们来到东海边,吕洞宾建议各自渡海,铁拐李站在龙头杖上,韩湘子坐在花蓝里,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何仙姑、曹国舅乘各自的箫、纸驴、拍板、鼓、竹罩、玉板渡海。
【典故】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解释】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
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用法】作定语、分句、宾语;比喻个人有自己的本事【近义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成语例句】◎ 海拉尔垦区从这一最敏感的神经入手,在坚持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中,注入了与投入产出挂钩,按效益分配和多投多得按资分配的内容,使垦区上下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典故成语故事【三篇】
秦始皇在世时,十分信任大将蒙恬、蒙毅兄弟。
朝中有一个大臣,
名叫赵高,此人身体强壮,并对法律很有研究。
秦始皇提拔他为中车
府令,并命他当自己的小儿子胡亥的老师。
有一次,赵高因为受贿舞弊,犯了大罪,刚好蒙毅受理这个案件,蒙
毅对赵高一向有不好的看法,就按照法律判处赵高死刑。
不过,秦始
皇却念赵高是个人才,并且教子有功,就赦免了他的罪,还为他恢复
了官职。
赵高所以对蒙毅及其兄蒙恬大将军恨之入骨。
后来秦始皇出宫巡游,
在途中染疾病死。
此时本应由公子扶苏即位,可赵高却乘机串通丞相
李斯,立胡亥为秦二世,并用阴谋手段将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害死。
赵高掌握了朝廷大权后,对胡亥说:“先帝在世时本打算立你为太子,蒙毅不赞成。
于是立了扶苏,我看定得除掉此人,否则会有后患。
”
胡亥听了,就把蒙毅抓起来,逼蒙毅自杀。
蒙毅知道自己逃不过劫难,便大骂了赵高一通,说道:“从前秦穆公
杀了三位良臣殉葬,秦昭襄王杀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
子胥,这四个国君都因杀了良臣,他们的名声在诸侯各国间非常坏。
希望皇上要引以为戒,不要受*臣的蒙蔽。
”
说完,蒙毅自杀而亡。
【画地为牢】
相传在很久之前的社会里,人们都很自律,道德高尚,如果有人犯了
错误,就在地上画个圈把他限制住以示惩罚,即使这样,哪怕他身边
空无一人,他也决不会提前走出圈子半步.相传上古时刑律宽缓,在
地上画圈,令罪人立圈中以示惩罚,如后代的牢狱。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於鲜也。
”
《武王伐纣平话》卷中:“扞姬昌呴画地为牢,刻木为吏;洽政恤民,囹圄皆空。
”
《封神演义》第二三回:“文王曰:‘武吉既打死王相,理当抵命。
’随即就在南门画地为牢,竖木为吏,将武吉禁于此间。
”后比喻将行
动限定在某种范围内,不得逾越。
【拨云见日】
因为杀了无赖牛二,杨志被发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
大名府留守梁中书很欣赏杨志,有心要抬举他,恐众人不服,下令在
教场中演武,给杨志机会。
杨志高兴的说:“小人武举出身,曾做过
殿司制使。
这十八般武艺,自小习学。
今日蒙恩相抬举,如拨云见日
一般。
杨志若得寸进,当效衔环背鞍之报。
”
杨志果然武艺高强,在教场打败了副牌军周谨,又和正牌军索超
打得难解难分,看得众人喝彩,梁中书就将他们两个都提拔做了管军
提辖使。
“拨云见日”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
时明白。
(出自《水浒传》第十一、十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