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将进酒》研究综述
《将进酒》 文章解析
《将进酒》文章解析《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将进酒》这首诗进行解析,深入探讨其主题、形式、意象以及语言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一、主题分析《将进酒》以狂放豪迈的笔调,表达了作者李白豪情壮志的心境。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在逍遥饮酒中回忆往事、坎坷人生,并怀揣志向,豪情壮志地追求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内在追求。
二、形式解读《将进酒》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共十九首。
每一首都由两个句子构成,句与句间呼应关系紧密。
每一句的字数和音调都严格把握,既符合了古代诗歌的规律,同时也增强了整首诗的音乐美感。
三、意象描写《将进酒》通过饮酒的背景和场景来展现作者的心情和情感。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酒的描写。
酒在诗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既象征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人生的短暂,也象征着豪情壮志和激情澎湃的精神状态。
四、语言艺术《将进酒》的语言艺术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仗和押韵:诗中很多句子采用了押韵的手法,使整首诗的节奏感更强,声音更悦耳。
同时,句与句之间的对仗也使得诗歌更加协调和和谐。
2.比喻和夸张:诗中出现了多处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使诗歌富有形象感和视觉冲击力。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了壮丽的自然景色。
3.对酒的描写:诗人通过对酒的描写展现了自己的豪情和激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这种描写手法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五、感悟与价值《将进酒》通过展现李白豪情壮志的人生态度,鼓舞读者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向往,传达了人生短暂,要珍惜每一刻的生活态度。
同时,诗人对酒的描写也表达了他渴望通过狂饮来实现自我解放和超越现实的追求,具有一定的人生哲学意味。
综上所述,《将进酒》是一首富有豪情壮志的诗作,通过对饮酒和豪情志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李白的个性与情感。
而其形式、意象和语言艺术的运用,则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这使得《将进酒》成为了一首被广泛传诵和赞美的经典之作,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将进酒历代评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将进酒历代评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将进酒》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一首名篇,广泛被诵读和传颂。
这首诗以豪放的笔触展现了作者豪情万丈的人生态度,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之一。
自诗歌问世以来,历代文人学者对《将进酒》的评论不计其数,形成了一大批具有深刻思想和独到见解的文章和理论。
本文旨在对《将进酒》历代评论进行全面梳理,深入探讨其内涵和影响,为读者带来更加全面真实的了解。
本文主要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主要对本文的主题和研究内容进行了概述,同时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要点进行阐述,分别是《将进酒》的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与传承。
结论部分将对前文所述内容进行总结,并对进酒历代评论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同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展望。
通过对《将进酒》历代评论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杰作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同时,也能够看到不同时期不同文人对这首诗歌的解读和评价,从而使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有着更全面的认识。
本文不仅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审视角度和思考路径,引发更多的讨论和研究。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描述整篇长文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通过清晰的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撰写:2. 正文:2.1 第一个要点: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将进酒》在历代的评论中所引起的不同意见和观点。
从古代到现代,文人学士们对于这首诗歌的解读和评价往往存在争议和差异。
我们将分析这些评论的不同角度,包括对李白的个人评价、对诗歌内涵的理解以及对作者时代背景的考察等。
2.2 第二个要点: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将进酒》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流行和影响。
无论是古代的文人雅士还是现代的文化传媒,都对这首诗歌赋予了极高的价值与意义。
《将进酒》古诗赏析
《将进酒》古诗赏析《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本文将从诗歌的主题、艺术手法和寓意三个方面对《将进酒》进行赏析。
一、诗歌的主题《将进酒》的主题是豪情壮志和豪放不羁。
诗人以卓尔不群的个性,借酒浇愁、醉生梦死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豪情和壮志,通过痛饮以表达自己的无畏精神,鼓舞人们在痛苦和逆境中追求理想。
二、诗歌的艺术手法1. 用意象描绘情景:在《将进酒》中,李白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描写,使诗歌产生了真实感和艺术感。
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用金钱意象来表达自己必定会有所成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航海的意象来表达自己要顶风破浪,征服世界的决心。
2. 运用修辞手法:李白在《将进酒》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有力。
如“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通过将自己比喻为公瑾,表达自己的豪杰之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豪情。
三、诗歌的寓意《将进酒》的寓意在于表达作者内心的不甘平庸和对追求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中的豪情壮志和豪放不羁象征着诗人对世界的无畏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通过饮酒来寻求放松和豁达,在一片失意和逆境之中仍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
综上所述,《将进酒》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诗人深厚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追求的执着。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表达方式,成为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读者通过《将进酒》可以感受到李白不拘一格、豪放不羁的个性,同时也受到了鼓舞和激励,激发了对追求理想的渴望和勇气。
《将进酒》:李白的豪放与人生态度
将进酒:李白的豪放与人生态度
引言
《将进酒》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李白所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它展现了作者豪情万丈、不拘一格的人生态度。
本文将通过探讨《将进酒》中所体现的李白的豪放和人生态度,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诗人。
第一部分:李白的豪放个性
李白是唐代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风格而著名。
在《将进酒》中,我们可以看到李白那种奔放不羁、无拘无束的个性。
他直言不讳地表达着内心真实感受,并毫不掩饰自己对美好事物和自由生活追求的渴望。
第二部分:《将进酒》中流露出来的豪情壮志
《将进酒》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于美好生活和个体自由追求胸怀壮志。
他用倾斜而豁达的文字描绘了饮酒宛如翻山越岭、畅快淋漓的画面,他倡导了人们豪情壮志地生活,在瞬间尽情享受一切美好的事物。
第三部分:《将进酒》中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还从李白特有的角度展现了他对于人生的态度。
尽管他经历了许多困苦和挫折,但他依旧坚信个体应该积极奋斗,追求内心真正渴望的自由。
李白用自己充满激情和无畏凡俗束缚的行为方式告诉读者——在短暂有限的一生中要勇敢追逐理想和真正热爱的事物。
结论
通过对《将进酒》这首伟大诗作以及其中体现出来李白的豪放个性和人生态度进行分析,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位诗人。
李白执着于自我表达,并敦促人们享受丰富多彩而又短暂有限的生命。
他通过其豪放不羁并力图超越桎梏束缚的精神,成为伟大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继续影响着后人。
《将进酒》解读与赏析
《将进酒》解读与赏析《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七言歌行。
此诗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
诗人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将进酒》解读与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将进酒》解读与赏析一、结构梳理《将进酒》是李白的名篇。
读解它需要沉浸在作者的文字中,去换位地思考他诗中传达的复杂情感。
通读全诗,我们会发现作者的情绪是不断变化的,就像张藩同学阅读时感受到的那样:“诗的开头雄浑壮阔,黄河自天而来,一泻千里,势不可挡;也有作者的失意,朝暮之间,竟在悲伤中长出了满头的白发。
人生短暂如朝暮的变化,如江水奔流向东,而生命在这浩浩瀚瀚、永恒的江水的映衬下,似乎更为渺小。
极言其悲,而又不堕落。
下一句,笔锋一转,话题由‘悲’入‘喜’,发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感叹。
”纵观全诗,不难梳理出下列情感四大板块:从“不复回”到“暮成雪”叹人生之悲,由“须尽欢”“且为乐”谈及时行乐,借“不足贵”到“不愿醒”述平生之愤,最后结于“与尔同销万古愁”入酒后之狂。
二、语句揣摩(一)关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结合同学的讨论有如下一些意见:1.“洒脱豪迈”之语只有李白才有如此的洒脱,失意之时,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情思;只有李白有如此的才情和自信,心与形不为金钱所奴役,反而生发出“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言壮语,如此豪情,造就了他“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如此的豪情,让世间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张藩)2.“自信满满”之言向来有借酒消愁,酒后吐真言,一醉方休的说法,但李白这篇《将进酒》好像与以上三种都不尽相同。
虽然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悲凉,但却不乏“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壮。
虽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纵情,却也不失“古来圣贤皆寂寞”的无奈与悲愤。
将进酒古代历代评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将进酒古代历代评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将进酒》这首古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李白。
《将进酒》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李白创作的一首饮酒诗,创作于公元747年。
这首诗以豪放的笔调和深情的意境,展现了诗人豪饮、放浪和追求自由的心境。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初唐时期最具才华和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他的作品以豪放自傲、奇思怪想和挥洒无遗的风格著称。
李白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对自由、纵情以及追求毫无羁绊的人生态度,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和影响。
《将进酒》是李白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以浓烈的诗意和丰富的想象力,描述了诗人挥洒豪情、抒发自由与不羁的心境。
诗中通过饮酒的场景和诗人与友人们的畅饮,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热爱。
李白的《将进酒》被誉为唐代酒诗的代表之一,其深情豪放的风格,使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士人生态度的独特魅力。
这首诗的影响力持久而广泛,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人墨客。
通过对《将进酒》的分析和评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诗歌创作风格和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将进酒》在古代历代的评论和解读,以期对这首千古之作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对整个文章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介绍和概括,给读者一个整体的把握。
下面是可能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和分析《将进酒》古代历代评论的内容。
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背景和研究意义,介绍《将进酒》这首经典名篇以及其在古代历代所受到的评论和评价。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要点进行阐述。
第一个要点将深入探讨《将进酒》的主题和意义,分析不同时期的评论家对于其内涵和哲学思想的理解和解读。
特别着重于对于作品中所表达的豪情壮志和生命意义的探索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第二个要点将以流派和作者为纬度,对《将进酒》的历代评论进行归类和分析。
将分析不同流派对于作品的评价和解读有何特点,同时也会介绍一些重要的历代评论家对于这首诗作的评价和观点。
李白《将进酒》分析
李白《将进酒》分析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
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
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属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
《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
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
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如此壮阔景象,绝对不是肉眼可以看到的,作者是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语带有夸张。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
运用诗歌的鉴赏方法解读李白的诗《将进酒》
运用诗歌的鉴赏方法解读李白的诗《将进酒》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充满豪情壮志和对自然、人生的热爱。
其中,诗作《将进酒》是李白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通过运用诗歌的鉴赏方法,展示了李白豪饮的情景、浪漫主义思想和对人生的激情追求。
首先,通过诗歌的主题和结构来解读该诗。
《将进酒》以豪饮为主题,通过描述酒宴上的豪情壮志和饮酒的场景,展现出诗人豪放不羁的品格。
整首诗共有七十九句,结构统一而紧凑,每句两字,四音为一句,形式独特。
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得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更为突出,给读者带来一种饮酒狂欢的感觉,同时也表现出了李白对豪放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其次,通过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手法来解读该诗。
《将进酒》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使诗歌充满了表情与意象的完美结合。
诗中包含了丰富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有感染力。
比如,《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一比喻手法,通过黄河之水的奔流和不复回来,表达出诗人豪放的人生态度,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
再次,通过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来解读该诗。
《将进酒》通过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追求,展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狂放和无拘束。
这首诗中的语言和意象,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诗人的豪迈和激情。
诗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追求不凡的理念。
这种豪情壮志激发了读者内心的激情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最后,通过诗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来解读该诗。
李白生活在唐朝盛世,这个时代的国力强盛,社会繁荣,这种背景下李白的豪情壮志更加浓郁。
李白通过《将进酒》这首诗来借酒释怀,抒发对人生的无限热爱和向往。
这首诗可以说是李白作品中最能表达他独立个性和豪迈情怀的一篇,也是对唐朝盛世生活的一种反思和追问。
总之,通过运用诗歌的鉴赏方法解读李白的诗《将进酒》,我们可以看到李白所展现的豪情壮志、追求无拘束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浅析李白乐府诗将进酒》
浅析李白乐府诗《将进酒》-中学语文论文浅析李白乐府诗《将进酒》王妍李白是诗歌史上少有的天才诗人,他带来了盛唐诗坛上的骀荡长风,带来了青春豪气、新鲜明亮的诗风,让人感到天地也为之焕然一新。
杜甫称赞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在李白诗的一字一句背后,鼓荡着惊人的才情气量、奔腾跳跃着豪迈的自信与进取精神,因而,难以具说。
这是学习李白诗歌过程中,应该着意强调和体味的。
人教版语文课本里,收录的李白《将进酒》《蜀道难》《行路难》三首诗都是乐府旧题诗,在体裁和风格上很能代表其诗风。
我们试以《将进酒》为例,赏析其中的体裁、风格和李白特质。
众所周知,李白是唐代公认的乐府大家及古乐府诗歌创作的集大成者。
《李太白全集》中,有乐府诗149首,大多是乐府旧题诗。
旧题乐府发展到李白达到高峰,其特点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是其中的名篇。
唐人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对李白诗总评说:“白性嗜酒,志不拘检,常林栖十数载,故其为文章,率皆纵逸。
至于《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
”由于李白乐府旧题诗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后来的诗人再写乐府诗只好另辟蹊径,像杜甫、白居易就开始写乐府新题诗,白居易的《卖炭翁》-类,都是自创题目的新乐府。
乐府旧题本身是有固定的内容与主题的。
《将进酒》又作“惜空酒樽”,汉代的鼓吹铙歌十八曲中就有“将进酒曲”,其词云“将进酒,乘大白”。
“将”读为“羌”,大略以饮酒放歌为言,是宴会上用的曲子。
这些具有民间诗歌基因的乐府诗,有着乐曲性、民歌性和叙事性等特质,这些因素被李白予以神奇地融合与再造,焕发出新的魔力,竟成为一首传唱千古、代表李白不朽诗人形象的名篇。
其特点和成就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诗歌用生动的形象和夸张的语言,营造了先声夺人的气势形象化和语言的夸张本是具有民歌色彩的乐府诗的强项,李白更提升了它们的震撼性。
在诗的开头,他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劈面引入一幅阔大震荡的景观,这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正合了时间如长河般席卷一切奔腾而去的意象,可谓状难言之物如在眼前。
《将进酒》的深度解析与赏析
谢谢观看
《将进酒》中李白对人生的豁达态度,通过诗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句,传达出对生命短 暂的感慨与珍惜。
2.《将进酒》语言艺术精湛
李白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展现了卓越的文 学造诣和诗歌的韵律之美。
3.《将进酒》社会意义深远
《将进酒》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更在唐代文化背景下,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与人民精 神面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将进酒》的深 度解析与赏析
目录
01 《将进酒》的创作背景
02 诗歌的艺术特色
03 诗歌的主题思想
04 诗歌的影响与传承
01《将进酒》的文学 地位
• 《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 作之一,被誉为“诗仙” 的巅峰之作,在中国文学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诗歌情感表达的丰 富性
2.《将进酒》文学价值
《将进酒》是李白代表作之一,其采用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写作手法,展现了 唐代诗歌的辉煌成就。
3.《将进酒》影响深远
《将进酒》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成为了鉴赏与研究的重点。
对命运的不满与抗争
1.《将进酒》情感表达之深沉
《将进酒》中,李白运用大量意象,借酒消愁,展现出人生短暂与世事无常的感慨,情感深沉且真挚。
《将进酒》通过描绘酒宴欢聚与人生苦短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李白对人生无常和及时行乐的深刻感悟。
2.《将进酒》的艺术风格
《将进酒》以其豪放奔放的笔触和大胆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李白独特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3.《将进酒》的文学影响
《将进酒》作为李白代表作之一,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诗仙”之作。
4.《将进酒》的社会价值
以《将进酒》为例谈李白乐府诗的艺术特色
以《将进酒》为例谈李白乐府诗的艺术特色《将进酒》是李白乐府诗当中最著名的一篇,在诗中,李白体现出自己的豪迈胸襟,疾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既有借酒消愁也有放浪不羁,笔下雄浑有力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
将原曲的主题彻底激发出来,而且展现了诗人自己独有的风格。
该作品看似拟古,实则处处都是“我”,故此个性突出。
一、积极入世的人生理想李白时期的唐朝,经济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各种思想兼容并蓄,更积极地容纳国外文化,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文化氛围。
李白生性洒脱豪迈,阅书无数游历天下大河名川,他精通剑术,武艺卓然,剑术通达,书法得草书之精髓。
742年他奉诏入京做了翰林,可谓是春风得意。
不过他性格高傲不畏权贵,最终被奸人诬陷,在三年后便被削了官职。
此时的李白心有愤恨,也看到了朝廷的黑暗,不过长久以来受儒家思想影响,他仍然积极入世,要为国尽力。
他一直心怀家国,想要将自己平生所学献于帝王家,不过他不想依靠科举来实现这一目的,他想凭借自己才学名望结交王侯贵胄,以此来实现平步青云,然后功成名就退隐山林,他的骨子里就是一个“侠”字。
他希望自己像渭水直钩钓鱼的姜尚,希望可以遇到明主,能够使得自己成就丰功伟业。
不过事实上,姜尚也好、范蠡也罢,那都是古代人物,历史环境不同注定他的理想不可能实现。
这也是他人生不得意的最根本原因。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任谁都没有办法的事情。
由于他的人生观太过理想化,使得他不懂得人情世故,惨遭排挤。
也正是如此使得他性格更加孤傲,总是处在失望和希望之间。
不过他骨子里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理想,故此一直都很自负,胸襟也比较豁达,拥有平凡人不具有的一种精神状态。
他提升了文人入世的精神高度,具有了一定理想化特色。
他之所以如此,是儒家的入世思想影响所致,只是他更为激进。
同时,他功成身退的思想也带有道家的不着尘世的思想痕迹,同时他能言善说体现出他思想中的纵横家的影子。
他功成身退并非是趋利避祸,更多是因为看到了世俗中人对于功成名就者的一种诽谤、排挤,更体现出大才不受用的一种无奈。
将进酒讲解赏析
李白《将进酒》讲解赏析《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名篇,是他中期创作的代表之作。
这首诗以豪放洒脱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逆境的坚强与对自由豪情的追求,展现了李白浩荡壮志、不拘一格的个性风采。
下面我们将通过逐行分析、情感抒发、评鉴价值以及对比其他作品等方面来赏析评鉴这首诗。
首先,我想简要介绍一下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具辞章豪放风采的诗人之一。
他的作品多以豪情逸致,抒发个人情志为主,与杜甫的忧国忧民不同,他更追求个体奋发向上,表达自己的无拘无束与激情风华。
《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壮丽的辞藻,展现了他的豪放个性与热爱生活的态度。
现在我们来逐行解析这首诗。
首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通过以黄河之水的形象来抒发壮志与豪情,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
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里通过对长寿、岁月易逝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
接下来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一句,则是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体现。
诗中一直以来的“酒”作为象征,所表达的是放飞自我的情感和追求自由的态度。
诗词分析中,除了意境的解析,还要关注到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辞藻的表达。
在《将进酒》中,李白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比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中的排比句,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珍惜当下的态度。
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则是通过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在情感抒发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诗词的赞美和凝练的表达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诗中透露出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由的追求,令人为之动容。
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人生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追求与人生观。
这种激情豪放、奋发向上的精神,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和启示。
可以说,《将进酒》是一首充满力量和魅力的诗歌,它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豪情与胸怀。
在评鉴诗词的价值方面,我们不仅可以从艺术的角度赏析,还可以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它的价值。
将进酒全文赏析
将进酒全文赏析
摘要:
一、引言
二、全文概述
三、文学价值
四、艺术特点
五、主题思想
六、结论
正文:
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其中,《将进酒》是他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饮酒诗。
本文将对《将进酒》进行分析,探讨其文学背景、诗歌结构、艺术风格和主题思想。
一、文学背景
《将进酒》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这一时期正值李白颠沛流离之际。
诗人在政治上失意,转向饮酒寻求慰藉,从而创作了这首传世之作。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强调了饮酒的快乐和人生的逍遥。
二、诗歌结构
《将进酒》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首段以叙事为主,描绘了李白在酒楼与好友欢聚的场景;第二段以抒怀为主,表达了李白对人生的感慨;第三段以议论为主,提出了饮酒论英雄的观点。
全文以酒为线索,串联起诗人的感慨、抒发和思考。
三、艺术风格
《将进酒》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豪放。
诗歌以豪放的语言描绘了饮酒的场景,展现了诗人的狂放不羁风格。
2.优美。
诗歌采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等,使得语言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3.生动。
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酒楼的热闹场景和诗人饮酒的豪情壮志。
四、主题思想
《将进酒》的主题思想主要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抒发。
诗歌表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
1.饮酒养生。
将进酒的解读与鉴赏
将进酒的解读与鉴赏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
誉为豪放派诗歌的典范。
这首诗以豪迈激昂的笔调,表达了诗人豪
情壮志、豪饮畅饮的豪放情怀。
下面我将从诗歌的意境、艺术特色
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解读与鉴赏。
首先,从诗歌的意境来看,《将进酒》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
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开篇,通过黄河的壮阔气势,展现了壮怀
激烈的情感。
接着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表现了时光流逝对人生的感慨。
最后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
樽空对月”表达了对人生的豪迈态度。
整首诗情感激昂,气势磅礴,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
其次,从艺术特色来看,《将进酒》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
自然景物和人生命运的对比,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逝去时光
的感慨。
诗歌的韵律优美,用字精练,行云流水,表现了诗人豪放
洒脱的性格特征。
最后,从文化内涵来看,《将进酒》反映了唐代豪放派诗歌的
特点,强调个人情感的宣泄和对人生的豪迈态度。
诗中的“金樽”、
“月”等意象,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欢乐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士人的豪放不羁、豪情壮志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综上所述,《将进酒》以其豪放激昂的笔调、对比的艺术手法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歌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性魅力,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风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将进酒》 文章解读
《将进酒》文章解读将进酒文章解读《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名篇,表达了作者豪情壮志、豁达洒脱的心境。
本文将对《将进酒》进行全面的解读,剖析其中的意象与意义,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并欣赏这首脍炙人口的杰作。
一、诗歌背景与主题《将进酒》写于李白咏史诗创作的黄金时期,是他晚年创作的一篇代表作。
诗中主题明确,以豪饮酒作为载体,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短暂和人生悲欢离合的思考。
诗人以“将进酒,杯莫停”所构建的醉仙风格,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人生浮华的超越。
二、诗歌结构与意象分析《将进酒》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都有独特的表达方式与意象形成有机结合。
1. 第一部分诗人以“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开篇,构建了一个豪放洒脱的氛围。
其中,“酒”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象,不仅代表着人们对忧伤和苦闷的逃避,而且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2. 第二部分诗人用“三杯通大道,五岳倒为轻”来形容自己醉后的豪情壮志。
这里的“三杯通大道”意味着在醉态中,诗人能达到通往大道的境地,不同于现实社会的束缚。
而“五岳倒为轻”则表明诗人在醉酒状态下,仰望世界、俯视山川,一切的边界都变得微不足道。
3. 第三部分最后一部分既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反抗,又凸显了其追求自由的精神。
通过“万里长城守望者,百战沙场一夜身”的描述,诗人意在向读者传递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对于短暂人生的深刻思考。
三、意义与价值《将进酒》超越了作为诗词艺术单纯欣赏的层面,它通过对生活与理想、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反思,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这首诗以扬长避短的方式,呈现了一种超越尘世、开阔心智的豪情壮志,以及对于人生终极命题的思考。
四、对读者的启示《将进酒》向读者传递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激励人们面对困难和逆境时保持勇敢和坚定。
它告诫人们要珍惜短暂的生命,追求内心的自由与解放。
同时,诗中的意象与形象也给人以美的享受,激发读者的审美情趣和对艺术的热爱。
结语《将进酒》以其豪情壮志的气息、独特的意象与超越尘世的思考,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豪情壮志与中国饮酒文化的交融
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豪情壮志与中国饮酒文化的交融1. 引言1.1 概述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以豪情壮志和奔放的风格而闻名。
其中,他的代表作《将进酒》被公认为李白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诗歌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将进酒》的分析,探讨其中蕴含的豪情壮志以及与中国饮酒文化交融的关系。
1.2 文章结构在文章中,将首先介绍《将进酒》这首诗歌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随后,我们将重点分析其中所表达的豪情壮志,了解该诗如何展现了李白那种勇敢、开放和不拘泥于世俗观念束缚的精神。
然后,我们会探究这首诗与中国饮酒文化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并阐述其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特点。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并给出自己对该篇文章主题所持观点。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剖析李白的《将进酒》,进一步了解和探讨唐代诗歌中豪情壮志的表达方式,以及中国饮酒文化与文学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欣赏并解读李白这位伟大诗人在他的作品中所传递出来的精神风貌。
2. 正文: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诗歌一直被认为是表达情感和抒发豪情壮志的重要艺术形式。
而唐代诗人李白以其豪放的个性和独特的写作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将进酒》正是他豪情壮志和中国饮酒文化交融的典型例子。
李白以其激情四溢的笔调和壮丽奔放的意象而闻名于世。
在《将进酒》中,他以深沉热烈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对生命、对未来事业的追求。
他用“大江东去,浪淘尽”来形容自己积极向前、不畏困难的精神状态,同时也借此抒发了自己永不停歇、不断进取的豪情壮志。
与此同时,《将进酒》也展现了中国饮酒文化与诗歌艺术相互融合的独特景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酒常被视为表达友谊、庆祝和解愁解闷的方式。
李白以掷地有声的笔触、饱满的词藻,将酒对豪情壮志的激发与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相结合。
他在诗中借酒言欢,抒发自己不拘一格、亦真亦幻的个性,展示了中国饮酒文化与诗歌创作的紧密联系。
将进酒的名家解读与鉴赏
将进酒的名家解读与鉴赏《将进酒》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被誉为“酒中之诗、诗中之酒”。
李白以豪情奔放的笔调和酒神形象将人生百态表达得淋漓尽致,展示了他豪放洒脱、不拘一格的个性和生活态度。
本文将对《将进酒》进行解读与鉴赏,旨在探讨其中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首先,我们来解读《将进酒》中的主题和意蕴。
诗歌以自嘲为出发点,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抒发了他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自由的追求。
全篇情感澎湃,既有放浪形骸的豪情,又有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通过酒的象征,李白将自身与一切束缚和约束对立起来,呼吁人们勇敢、自由地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解放和人生的真实意义。
诗歌的艺术手法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首先,李白运用了自由奔放的语言和形象描绘,使诗歌充满了激情和张力。
例如第一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此段直接描绘黄河奔涌而下,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追求自由的向往。
其次,诗歌的结构布局十分巧妙。
诗中分为六节,每一节都有明确的目的和表达。
例如第一节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第二节是对政治现实的批评,第三节则展示了酒的醉人魅力,第四节写出了酒所具有的美好品质,第五节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最后一节展示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和豪情风采。
通过这样的结构布局,整首诗的思路清晰连贯,思想性和艺术性相得益彰。
《将进酒》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诗中充满了自由奔放、豪情洒脱的诗意,是豪放派诗歌的代表之作。
它使人们感受到了诗歌的独特魅力,开拓了文学创作的新境界。
其次,诗中群饮豪饮的场面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它以丰富的形象描绘,展现了酒的美好,酒与诗、诗与人生的完美结合,使人们陶醉其中。
此外,诗中的人物形象也鲜明生动。
例如“大儿锄豆溪满,嫩儿学种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些形象的描绘既有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又有历史传说中的神仙,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将进酒》通过对豪情、自由与追求的描写,表达了古人治世、饮酒、豪放生活的态度与情怀,博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李白《将进酒》研究综述
2011-2012 年度下学期现代西方文论课程作平时作业李白诗歌《将进酒》研究综述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1002 班姓名:陈玲玲学号:2010101010216 《将进酒》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篇目。
近年来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解读视角有很大的拓展,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
概括来说近年《将进酒》的研究资料主要是从:主题思想及艺术技巧的探究,字词章句的辨析,创作时地的考证,深层文化的解读及与其他文本的比较等多个方面进行的。
诗歌研究逐渐转向,主要表现在:从感性研究转向理性分析;从客观求证转向深层文化解读;从对能指的关注转向对所指的重视;从学科内研究转向跨学科研究。
这篇综述主要对近年来《将进酒》研究理论进行分类概括,并简要分析其不足之处。
从诗歌的主题思想上来看,一般认为是李白人生理想和人格特点的具体体现。
这个角度大概又有积极和消极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将进酒》是李白铮铮傲骨,万丈豪情的泼墨写意。
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和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自信达观的人生态度。
“作为一位具有宏大理想抱负的诗人,要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愿望,却不料遭到无情打击;既热爱生活,又不满于现实中的黑暗。
于是,现实与理想的激烈矛盾,使李白产生了强烈的叛逆精神,进而放达不羁,是权势如粪土”(1),这是一种很普遍变得观点。
李白白生性自由洒脱,年轻时内心也曾怀着为国效力的理想,但他不并不适合官场,而理想也最终破灭。
但李白白毕竟是李白,富贵功名,坎坷挫折于他都是转瞬即逝。
“政治背包袱不得施展,诗人避辨从陈王曹植那里找到了出路,那就是豪饮、挥霍以表豪气,不表现对权贵的蔑视,对现实的狂放。
”(1) 多数研究者从感性层面认为这首诗是李白积极人生态度的体现。
另一种消极的观点以为这首诗看似旷达,实则是李白无可言说的愁绪的的宣泄。
是个开头连用两个“君不见” ,其实阔达,而悲情尽显。
“诗人登高而赋,以之起兴比物,可谓顺情感物,高堂上明镜前悲哀衰倏至的怅惘之叹,凭借夸张,突出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悲兮和无奈。
李白《将进酒》若干争议综论
V ol .43N o.5M ay 2022第43卷第5期2022年5月赤峰学院学报渊哲学社会科学版冤J our nalofChi f eng U ni ver s i t y 渊Soc.Sci 冤一尧野将冶字读音叶将进酒曳中的野将冶字究竟读野qi 佟ng 冶还是野j i 佟ng 冶袁以前就有争议袁然多数学者认为应读野qi 佟ng 冶袁是野请尧愿冶之意遥近来因叶嘉莹先生的一段短视频讲解叶将进酒曳中野将冶字应读野j i 佟ng 冶袁再次引起学界关注遥笔者查阅了相关工具书和文献资料袁发现多数注疏基本读野qi佟ng 冶遥如2014年最新修订版的叶新华字典曳在注解野将冶读野qi 佟ng 冶时袁直接写为野希望曰愿院将进酒冶曰2018年出版叶古代汉语词典曳只是注释了野将冶读野qi佟ng 冶时袁是野请袁愿冶之意袁没有出现野将进酒冶词组曰2018年出版叶辞源曳渊第三版冤中出现了野将进酒冶词组袁读音为野qi 佟ng 冶袁注释为野汉乐府铙歌名遥内容大都写游乐饮宴遥冶2016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普及读物叶唐诗三百首曳中袁虽未直接标明野将冶字读音袁但在说明解题时写道院野叶将进酒曳袁汉乐府诗题袁属叶鼓吹曲窑铙歌曳遥古词有耶将进酒袁浮大白爷袁写饮酒放歌渊叶乐府诗集曳卷十六冤遥将袁请遥冶可见袁编者亦是默认野将冶字读野qi 佟ng 冶遥201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叶李白全集编年笺注曳在注解叶将进酒曳时袁直言野将袁音锵冶遥2017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叶唐诗选注评鉴曳中袁在注解时写为野将渊qi佟ng 冤袁请冶遥由以上现有资料来看袁叶将进酒曳中野将冶字读野qi 佟ng 冶似为定论袁无需争辩袁然笔者认为仍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遥从字音流变角度看袁有些字随着时代的发展袁读音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遥最早的韵书魏窑李登的叶声类曳以及晋窑吕静叶韵集曳早已亡佚袁后出隋人陆法言的叶切韵曳亦于今不传遥现在能查阅到的是唐窑王仁煦在叶切韵曳基础之上增补修订袁编撰完成的叶刊谬补缺切韵曳遥据王仁煦叶刊谬补缺切韵曳看袁平声三十七阳韵野将袁即良反冶袁即为野j i佟ng 冶音曰又去声四十韵漾韵野将袁军师冶袁读为野j i 伽ng 冶音遥又唐窑长孙讷言标注叶刊谬补缺切韵五卷曳卷一平声五阳韵院野将袁即良反袁大也袁行也遥又即亮反遥冶读为野j i佟ng 冶音曰此书第四卷去声五样韵院野将袁将师遥又即羊反遥冶读为野j i 伽ng 冶音遥由此可推袁唐代关于野将冶字袁其平声尧去声字是同一的袁读音不同袁声调有异袁然而并无野qi 佟ng 冶字读音遥又按收藏在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叶守温韵学残卷曳一书查证袁野将冶所属字母为野精冶母袁并没有出现野清冶母的读音袁野将冶读平声时是虚词是发语词袁而读去声时是实词袁是野将帅冶之意遥又据北宋陈彭年等人奉旨完成的叶宋本广韵曳查考袁其卷二下载平声十阳韵袁野将袁送也袁行也袁大也袁辞也遥又姓袁叶后赵录曳有常山太守将容遥即良切袁又子亮切冶曰其卷四去声四十一漾韵载野将袁将帅冶曰叶宋本广韵曳中亦无清母野qi佟ng 冶读音遥叶宋本广韵曳是在唐窑王仁煦叶切韵曳基础上编撰完成的袁其基本继承了唐音遥因而袁可推断在有唐一代袁很可能野将冶没有收稿日期院2022-02-23作者简介院武国强渊1986-冤袁男袁汉族袁河北邢台人袁丽江文化旅游学院袁副教授袁硕士袁研究方向院唐宋文学遥基金项目院丽江文化旅游学院第二批次校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叶中国古代文学渊二冤曳渊Y LK C 202106冤曰2021年校级重点学科培育项目野中国语言文学冶曰2021年校级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院习近平野用典冶与叶中国古代文学曳教学野融合冶创新模式研究渊X Z J G 202109冤曰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院应用型大学野大学语文冶课程教学法探究渊2017Z D X 266冤李白叶将进酒曳若干争议综论武国强袁余阳袁邵宇航渊丽江文化旅游学院袁云南丽江674199冤摘要院有关李白叶将进酒曳一诗袁在学术界存在诸多争议袁其中三大问题较为突出袁往往给读者带来困惑遥一是该诗野将冶字的读音问题曰二是该诗的写作时间问题曰三是该诗的版本流传问题遥就此三问袁笔者秉持考镜源流辨章学术的严谨态度袁展开相关论述袁旨在通过拨云见雾条分缕析的考证袁消除读者心中迷惑袁亦有助于该诗更好地解读与传承遥关键词院野将冶曰写作时间曰版本中图分类号院I 207.22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673-2596渊2022冤05-0069-06野qi佟ng冶字读音遥野qi佟ng冶字读音究竟源于何时钥据相关文献记载袁南朝梁顾野王撰有叶玉篇曳袁唐人孙强曾进一步修撰袁直至宋真宗时陈彭年又在唐人基础之上袁修成叶大广益会玉篇曳袁此书在我国辞书史尧汉语史尧音韵史尧汉字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遥叶大广益会玉篇曳卷三十寸部中记野将袁子羊切袁行也袁欲也袁或也袁送也袁奉也袁大也袁助也袁养也袁扶侍为将遥又子匠切袁帅也遥又七羊切冶遥其中野又七羊切冶四字表明袁在宋代的语言交流环境中袁野将冶已经出现野qi佟ng冶读音遥又据清代段玉裁的叶说文解字注曳记院野叶毛诗曳耶将爷字故训特多遥大也尧送也尧行也尧养也尧齐也尧侧也尧愿也尧请也遥此等或见叶尔雅曳袁或不见袁皆各依文为义袁亦皆就韵双声得之遥如愿请是一义袁耶将爷读七羊反袁故释为请也曰耶将爷读即羊反袁故叶皇矣曳传释为耶侧爷遥冶由此可见袁在不同的语境释义下袁野将冶字读音不同袁且已出现两读现象遥又据清人吕世宜编撰的叶古今文字通释曳查考袁野将袁即谅切袁帅也遥又七羊切袁通牂遥冶又今人杨树达叶词诠曳卷六载院野将袁外动词袁请也遥读千羊切遥冶由以上资料可知袁野将冶为平声野清冶母字读音随时代的变化愈来愈突显袁在清代后期叶将进酒曳中野qi佟ng冶字读音日趋成为主流袁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遥古诗中有很多字存在争议袁有人建议古诗应读古韵袁取古义袁方不失诗意遥如杜牧野远上寒山石径斜冶中袁野斜冶读野xi e冶还是野xi a冶就存在很大争议遥现代汉语中野斜冶除野xi e冶的读音外袁还存在野xi a冶野ye冶野cha冶三种古音袁如汉代匈奴单于名为野伊稚斜渊cha冤冶袁终南山有一山谷名野褒斜渊ye冤冶遥古代汉语中袁异读有三种方式袁即通假异读尧破音异读和古音异读遥如王维的叶鹿柴曳中袁野鹿柴冶是地名袁野柴冶字是野砦冶的通假字袁野砦冶又是野寨冶的古字袁所以这就是通假异读袁应读为野z hai冶遥破音异读是某字改变了词性或意义而改变读法袁如野乘冶字袁现代汉语中多是动词之意袁然古汉语中还做名词用袁指野兵车冶野千乘之国冶袁这时就要破读为野s heng冶曰又如野一骑红尘妃子笑冶中的野骑冶亦是此类读法遥古音异读是指一些专有名词在古代有特殊读法袁诸如有些人名尧地名尧官职名尧器物名等有异读现象袁如河北乐渊l ao冤亭渊地名冤尧郦食渊yi冤其渊j i冤渊人名冤尧冒渊m o冤顿渊du冤渊人名冤尧曹大家渊gu冤渊人名冤尧不渊f ou冤准渊bi ao冤渊人名冤尧员渊yun冤半千渊人名冤尧万渊m o冤俟渊qi冤卨渊xi e冤渊人名冤尧暴虎冯渊pi ng冤河渊专有词汇冤尧绿渊l u冤林好汉渊专有词汇冤遥叶将进酒曳中的野将冶字肯定不是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袁可能存在破音异读的情形遥南宋朱熹因古音与宋音不同袁其在叶诗集传曳中采用叶韵法袁不断调整改变字的读音遥叶韵法会造成字无定音之弊袁故受到后人批评遥叶将进酒曳一诗是否受到野叶韵冶的影响袁亦要阙疑遥但由于唐代野将冶字并无野清冶母野阳韵冶袁所以读野j i ang冶可能更符合唐人习惯遥从野将冶字字义角度看袁诸多学者乃至工具书都是引用叶诗经曳中的名句来佐证袁如叶卫风窑氓曳中野将子无怒袁秋以为期冶袁叶郑风窑将仲子曳中野将仲子兮袁无逾我里袁无折我树杞冶袁叶小雅?正月曳中野载输尔载袁将伯助予冶袁叶郑风窑大叔于田曳中野将叔无狃袁戒其伤女冶袁以上野将冶字古皆训为野请冶袁读音为野qi佟ng冶袁故多数学者认为叶将进酒曳中野将冶为野请冶袁音应读野qi佟ng冶遥前论似为铁证袁然著名诗词学家叶嘉莹提出异议袁她认为叶诗经曳中表野请尧愿冶含义的野将冶袁多用于男女之间袁如野将仲子兮冶中野将冶是对自己所爱之人说的袁表示语气的婉转袁野啊袁仲子冶曰野将子无怒冶也是对爱人所说的话袁表示说话客气委婉遥野将子无怒冶有野请冶之意袁野将仲子兮冶是发声词袁二者还有些许区别遥而李白的叶将进酒曳不是女子对男子的委婉之词袁也不是为缓和口气而言袁李白的口气应如黄河之水滔滔滚滚而下袁是野将渊j i ang冤进酒袁杯莫停冶袁她认为口气不同尧场合不同尧对象不同袁词义当有所区别袁此其一也遥叶嘉莹还从自古而今的吟诵传统角度加以论述袁如范曾家学所传读野j i ang冶袁台湾一些老学者亦读野j i ang冶袁此其二也遥著名语言学家蒋维崧亦认为叶将进酒曳中野将冶字应读野j i ang冶遥叶唐诗三百首曳中袁在叶将进酒曳解题时写道院野叶将进酒曳袁汉乐府诗题袁属叶鼓吹曲窑铙歌曳遥古词有耶将进酒袁浮大白爷袁写饮酒放歌渊叶乐府诗集曳卷十六冤遥将袁请遥冶叶汉语大词典曳中野将进酒冶词条释义是院汉乐府叶铙歌曳十八曲之一遥叶乐府诗集窑鼓吹曲辞一窑将进酒曳解题为院野古词曰院耶将进酒袁乘渊亦写作野浮冶冤大白爷遥大略以饮酒放歌而言遥冶有学者认为野将进酒袁乘渊亦写作野浮冶冤大白冶袁从字义解释为野请喝酒袁用大杯冶袁不如解释为野且喝酒袁用大杯冶袁语义和语气都更自然遥野将冶字解为副词野且冶意袁当读野j i ang冶遥此外袁有学者注意到清王琦注解叶李太白全集曳时袁为避免读者难识或误读袁将有些字进行注音袁然而对叶将进酒曳中野将冶未加注袁这可能说明他认为野将冶本读野j i ang冶无须作注遥综上所论袁无论是从字音流变尧吟诵传统袁还是从字义分析尧语境体会尧注家注解来看袁叶将进酒曳中野将冶字读野j i ang冶会更适宜遥在现代汉语中袁野将冶字只有野j i佟ng冶野j i伽ng冶两种读音袁分别做形容词尧副词和名词用遥依据音韵学惯例袁所处时代读音为何即读何袁当下中小学课本中皆将古音改为今音袁就是遵循此原则遥然而袁令人费解的是叶将进酒曳中野将冶字读为野qi佟ng冶已成定论袁无从更正遥笔者认为在解读叶将进酒曳时袁可从众读野qi佟ng冶袁但要知晓其尚有争议袁以待确证遥二尧叶将进酒曳写作时间李白的诗歌与杜甫不同袁其中很多作品都难以确知具体写作时间袁如叶将进酒曳时至今日袁学术界仍未能达成共识遥叶李太白编年笺注曳[1]中云院野叶将进酒曳一诗袁前此诸家均以为是天宝间去朝之后所作袁误袁综观李集袁一入长安以前作品感慨殊少袁更无牢骚曰二入长安去朝之后袁伤心备至袁牢骚特盛曰唯有一如长安以后袁二入长安以前一段时期袁往往旋发牢骚袁旋又自慰藉遥叶梁园吟曳如此袁叶梁甫吟曳亦然袁叶将进酒曳尤为典型遥冶最后安旗等人推断叶将进酒曳应该写于开元二十四年渊公元736年冤袁当时李白三十四岁遥叶唐诗三百首曳[2]中记院野这首诗约写于天宝十一载渊公元752年冤袁当时诗人自长安放还已近九年袁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处做客遥冶此说出于何据未加详解袁又一推断耳遥叶唐诗选注评鉴曳[3]载院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袁有天宝十一载渊752年冤渊黄锡珪叶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曳冤尧开元二十四年渊736年冤渊安旗叶李白年谱曳冤尧开元二十三年渊735年冤渊郁贤皓叶李白选集曳冤等说袁其中涉及与岑勋尧元丹丘的交往与时间遥从诗中抒写的忧愤之深广来看袁作于天宝三载赐金放还以后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袁从诗中描写的情景看袁这首诗有可能是在靠黄河边的一座酒楼里和朋友岑勋尧元丹丘一起喝酒喝得半醺的情况下挥笔写成的遥冶詹锳在叶李白诗文系年曳中袁曾将李白叶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曳一诗相联系袁认为叶将进酒曳应作于天宝四年渊745年冤遥以上诸观点中袁叶李太白编年笺注曳渊第一册编者院安旗冤叶李白年谱曳所论难以令人信服袁安旗从李白前后两次入长安的心境揣摩诗意袁带有强烈主观性袁李白诗歌以豪放雄浑尧潇洒飘逸著称袁情感表达往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袁在逆境中能看到他的豁达袁在郁闷中看到他重新点燃的希望袁其作于开元十九年的叶蜀道难曳叶行路难三首曳渊其一冤皆有此特点袁故不能因其有野旋发牢骚袁旋又自慰藉冶之情袁就断言其作于一出长安二进长安之间遥再者从李白写于开元二十二年前后叶赠从兄襄阳少府晧曳一诗可见袁其当时的处境穷困潦倒袁是野归来无产业袁生事如转蓬冶野弹剑徒激昂袁出门悲路穷冶袁不可能有野五花马冶野千金裘冶袁故可推知叶将进酒曳是李白野赐金还山冶袁有钱之后写的遥叶唐诗三百首曳尧黄锡珪叶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曳言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袁不知据从何处袁亦未说服力遥叶唐诗选注评鉴曳尧詹锳叶李白诗文系年曳认为此诗应作于天宝三载李白诏许还山高金赐还之后袁当为可信遥另从李白诗中提及的野岑夫子冶野丹丘生冶与其交往的情况袁亦可推断出该诗创作于天宝三载其离开长安之后遥天宝元年袁李白由道士吴筠尧玉真公主等推荐袁奉诏入京授职供奉翰林袁然好景不长袁后因受人谗言诋毁袁于天宝三载渊744年冤赐金还山排挤出京袁李白曾在叶鞠歌行曳中深切表达了自己的愤懑之情袁野楚国青蝇何太多钥连城白璧遭谗毁冶遥李白自命不凡袁志向远大遥他在叶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曳中曾写道自己的理想是野申管晏之谈袁谋帝王之术袁奋其智能袁愿为辅弼遥使寰区大定袁海县清一冶遥他希望建立丰功伟业之后袁能功成身退还归林泉袁他说野待吾尽节报明主袁然后相携卧白云冶野功成谢人间袁从此一投钓冶野功成拂衣去袁摇曳沧州旁冶野终与安社稷袁功成去五湖冶袁然而他沥尽心血走到唐玄宗身边袁却处在弄臣的地位袁远离政治权力的核心袁他离政治那么近又那么远袁自己匡扶天下的雄心壮志终究难以实现遥李白怀着满腔的怨情和悲愤离开了长安袁他一度在江淮盘桓袁多次受邀与岑勋共去嵩山元丹丘处做客袁三人常常登高宴饮袁借酒放歌畅叙幽情遥叶将进酒曳就是李白在这种背景与心境之下创作的遥天宝三载赐金放还袁对李白可谓是晴天霹雳人生巨挫袁所以他才有感时间的飞逝袁人生的无常袁写下野君不见黄河袁奔流到海不复回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袁朝如青丝暮成雪冶遥这种野志士惜日短冶野功业莫从就袁岁光屡奔迫冶的感慨袁只有胸怀大志而又壮志难酬的人才会发出遥从野悲白发冶到野须尽欢冶袁仿佛让人们看到李白的颓废堕落袁其实不然袁这是诗人悲剧后的落寞袁失意时的无奈遥李白好酒袁野花间一壶酒袁独酌无相亲冶野三百六十日袁日日醉如泥冶野唯愿当歌对酒时袁月光长照金樽里冶野人生得意须尽欢袁莫使金樽空对月冶袁酒和月亮是李白诗中最常见的意象遥叶开元天宝遗事曳载院野李白嗜酒袁不拘小节袁然沉酣中所撰文章袁未尝错误袁而与不醉之人相对议事袁皆不出太白所见袁时人号为醉圣遥冶李白曾自号野酒仙翁冶袁他在叶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曳中云野酒仙翁李白辞冶遥李白嗜酒郁闷袁但他没有意志消沉一蹶不振袁而是像那个时代多数的士大夫一样袁他仍然对开元天宝盛世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袁他仍然希冀有朝一日能有用于世袁于是他发出了时代最强音野天生我材必有用袁千金散尽还复来冶袁李白野须尽欢冶的享乐观正是建立在他高度自信基础之上的遥刘熙载在叶艺概窑诗曲概曳中云野眼乃神光所聚袁故有通体之眼袁有数句之眼袁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射冶遥野天生我材必有用冶一句可谓是全诗诗眼袁正因此才使野悲白发冶野须尽欢冶野恣欢谑冶野万古愁冶一扫低沉颓唐之气袁彰显出豪迈尧乐观尧自信尧旷达尧积极用世之情遥正是李白对自身才华的高度自信袁以及对盛世的崇高认同袁才使他充分相信野千金散尽还复来冶遥李白出身商人家庭袁一生好济贫救难袁爱慷慨解囊袁有时挥金如土袁他在叶上安州裴长史书曳中言道院野曩者游维扬袁不逾一年袁散金三十余万遥冶在李白眼中既然材必有用袁金必重来袁那就要烹羊宰牛尧一饮三百杯遥李白之饮不是文人雅士慢条斯理的细斟慢酌袁他的饮酒必定是豪饮尧狂欢尧尽兴袁要喝得痛快淋漓尧一醉方休遥接下来他说野岑夫子袁丹丘生袁将进酒袁杯莫停遥与君歌一曲袁请君为我倾耳听遥冶这几句是过渡句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遥李白在喝得尽兴之时袁直接点名朋友袁让他们举起酒杯不要停放遥这里面的语气正可印证李白说野将渊j i ang冤进酒袁杯莫停冶的语气袁与叶诗经曳中野将子无怒冶野将仲子兮冶的语气截然不同袁里面没有委婉含蓄的表达袁而是有气势雄沛盛气凌人之感遥野钟鼓馔玉不足贵袁但愿长醉不复醒冶袁在这里李白又表现出了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冶的愤慨袁在他眼中那些钟鸣鼎食之家的达官显贵都不值得歌颂袁他们尸餐素位尧懒政怠政尧庸庸碌碌袁有的甚至破坏纲纪祸国殃民遥因而袁他宁愿野长醉不复醒冶袁也不愿看到野得志鸣春风冶的野蹇驴冶野鸡狗冶野小人冶当道遥野古来圣贤皆寂寞袁惟有饮者留其名冶这是李白杜撰的喝酒理由之一袁表面看是圣贤当时不遇明主袁死后亦默默无闻袁只有善饮酒的人才能永垂不朽万世留名袁其实事实不是这样袁这两句只不过是李白的牢骚话尧讲反话遥李白想要表达的是就连圣贤都怀才不遇袁一般士人更属常事遥我们从中能感受出李白对野贤者不遇尧遇者不贤冶不合理现象的愤慨之情遥野陈王昔时宴平乐袁斗酒十千恣欢虐遥冶诗人写到曹植袁一是曹植才高爱酒袁与自己多有相似之处曰二是曹植亦怀才不遇袁像自己的处境野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冶遥曹植一生不得志袁尚能野斗酒十千恣欢虐冶袁自己也要效法古人野恣欢谑冶尧喝尽兴遥于是他笔锋一转袁插入一句野主人何为言少钱袁径须沽取对君酌冶遥主人何必说钱不够袁干脆野五花马袁千金裘袁呼儿将出换美酒袁与尔同消万古愁冶遥李白喝高了袁野五花马尧千金裘冶都不在乎袁都要变卖当做野斗十千冶之资遥劝酒结束后袁李白还不忘升华主题袁说出豪饮壮语野与尔同消万古愁冶遥野万古愁冶已不是诗人一己之愁袁而是囊括你我在内的古今贤愚皆有之愁袁是古往今来一切志士仁人共同的遭遇和悲慨遥严评叶李太白集曳曰院野一往情深袁使人不能句字赏摘遥盖他人作诗用笔想袁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遥此其所长遥冶亦如今人刘学锴所言院野如果说起首如黄河奔流冲决袁一泻千里袁结尾已是汪洋大海袁深广浩瀚了遥冶[4]全面解读完该诗之后袁我们可以体会到李白高金放还后袁内心纷繁复杂的情感袁有对古往今来圣贤仁人怀才不遇的悲慨袁有对小人当道社会不公的愤恨袁有对时间易逝功名粪土的感叹袁有对材必有用金散重来的自信袁有对前途可寻希望不绝的乐观遥如萧士赟所言野此篇虽似任达放浪袁然李白素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袁亦自慰解之词耳冶遥总之袁人生只有在经历过巅峰时刻袁再不幸跌入深渊时袁才会写出这样气势豪迈的劝酒诗遥因而袁此诗作于天宝三载之后是没有问题的遥三尧叶将进酒曳版本流传李白的叶将进酒曳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袁其中字句多能倒背如流烂熟于心袁然今人所见之版本袁与李白当时或之后所传版本是否一样袁在学术界存在争议遥现存版本的叶将进酒曳已经广为人知袁其字句韵律情感艺术都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袁其实无需做翻案文章遥本文之所以研究叶将进酒曳的版本问题袁旨在追本溯源了解后人对叶将进酒曳的接受程度以及其在发展流变中所体现出的审美变迁过程遥李白现流传诗作近千余首袁当时多为口耳相传或找人誊抄袁由于传颂者或手抄者文化素养不同袁因而袁诸多诗作版本差异较大袁叶将进酒曳就是其中之一遥我们现在看到的叶将进酒曳版本是宋刻版叶李太白文集曳中流传下来的袁已经经过宋人较大的改动遥随着敦煌学的兴起袁敦煌石窟藏书大量问世袁其中所藏文献对目前学术界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遥学者们发现敦煌所藏叶将进酒曳版本与今天流传版本差距很大遥依据叶敦煌诗集残卷曳发现袁在敦煌文献中有三个叶将进酒曳手抄本袁分别为P2544尧S2049尧P2567袁前两本均没有题目袁内容也较为接近袁从其字迹可推断袁前两本的抄写者文化素养水平不高袁错漏较多遥现将P2544尧S2049版本与当下流行版本有不同之处抄录如下院P2544版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年度下学期现代西方文论课程作平时作业李白诗歌《将进酒》研究综述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1002班姓名:陈玲玲学号:2010101010216《将进酒》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篇目。
近年来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解读视角有很大的拓展,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
概括来说近年《将进酒》的研究资料主要是从:主题思想及艺术技巧的探究,字词章句的辨析,创作时地的考证,深层文化的解读及与其他文本的比较等多个方面进行的。
诗歌研究逐渐转向,主要表现在:从感性研究转向理性分析;从客观求证转向深层文化解读;从对能指的关注转向对所指的重视;从学科内研究转向跨学科研究。
这篇综述主要对近年来《将进酒》研究理论进行分类概括,并简要分析其不足之处。
从诗歌的主题思想上来看,一般认为是李白人生理想和人格特点的具体体现。
这个角度大概又有积极和消极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将进酒》是李白铮铮傲骨,万丈豪情的泼墨写意。
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和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自信达观的人生态度。
“作为一位具有宏大理想抱负的诗人,要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愿望,却不料遭到无情打击;既热爱生活,又不满于现实中的黑暗。
于是,现实与理想的激烈矛盾,使李白产生了强烈的叛逆精神,进而放达不羁,是权势如粪土”(1),这是一种很普遍变得观点。
李白白生性自由洒脱,年轻时内心也曾怀着为国效力的理想,但他不并不适合官场,而理想也最终破灭。
但李白白毕竟是李白,富贵功名,坎坷挫折于他都是转瞬即逝。
“政治背包袱不得施展,诗人避辨从陈王曹植那里找到了出路,那就是豪饮、挥霍以表豪气,不表现对权贵的蔑视,对现实的狂放。
”(1)多数研究者从感性层面认为这首诗是李白积极人生态度的体现。
另一种消极的观点以为这首诗看似旷达,实则是李白无可言说的愁绪的的宣泄。
是个开头连用两个“君不见”,其实阔达,而悲情尽显。
“诗人登高而赋,以之起兴比物,可谓顺情感物,高堂上明镜前悲哀衰倏至的怅惘之叹,凭借夸张,突出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悲兮和无奈。
这一‘巨人式的感伤’,是以其‘济苍生’、‘安黎民’人生宏远不得实现为“底气”的,所以,诗人‘悲’是时代之‘悲’,也是社会之‘悲’。
”(2)这部分学者认为,李白表面的豁达之下掩藏的是内心深层的悲凉。
他无法直接诠释这种不满和愤懑,唯有寄托于喝酒和写诗。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家就如一个患有精神病的人那样,从一个他所不满的的现实中中退缩下来,钻进他自己的想象力所创造的世界中。
”(3)从心理分析批评的角度看来,李白压抑的悲愤在诗中得到了释放。
但他有不便直接不表达,而是含蓄婉曲的说明“万古愁”。
还有人认为李白写这首诗是为了表达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思想。
作者感慨人生苦短,因此认为即使纵酒行乐十分不必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富贵不足羡,圣贤太寂寞,唯有饮者旷达,获得痛快,还是像他们那样长醉不醒的好”从诗歌艺术鉴赏的角度来看,研究资料主要有对词句的鉴赏,对诗歌基调的评析等方面,也有从读音韵律的角度来鉴赏的。
这首诗是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具体体现,诗歌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奔流而来,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浪漫的想象,巧妙地夸张彰显出诗人浪漫洒脱的气质。
“从艺术起源的角度来说,诗乐舞是一体的,是个和音乐是同源的。
”(4)有研究者从音韵的角度赏析,认为这首诗从声音层,画面层,情感层都体现了它的抒情性。
是个本身就具有独特的美感,它不同于别的文学体裁,特别是中国古代诗歌多可以传唱,韵律度四个美感的实现起到了和大的作用。
从考证的角度研究的学者主要遵循一种事实求证的态度,对于他们来说作者的思想,诗歌的艺术都是其次的。
如何还原历史的真实,给人们一个真实的精确的文本才是关键。
这种历史探究的精神在《将进酒>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一是《将进酒》的创作实地考证;二是对诗歌原文本的考证;三是对诗歌中提到的“主人”究竟是谁的问题的考察。
这些“考古型”研究者认为《将进酒》大致是李白于天宝十年秋在“石门山中”(6)所作,究竟是不是这样我也无法辩解。
《将进酒》的原文究竟怎样,今人亦不得而知,但有人将我们现今通用的文本和敦煌手写本对比,认为《惜罇空》才是原本。
诗歌中的主人有人以为是指“丹丘生”而非作者本人。
究竟这些说法是否真的是事实一般人已经很难说清楚,这种研究的意义何在唯有历史可以验证。
从深层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最为集中的是对诗歌中“酒”这个意象背后意蕴的挖掘和对酒文化的研究。
研究者认为李白白纵情饮酒其实是蕴含着深层的社会原因的。
“李白白的纵酒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盛唐社会政治的黑暗、统治者的昏庸、官场的腐败与诗人追求美好政治理想的矛盾,才是李白纵酒狂放的深层社会原因。
”(5)在长安的三年,李白对朝廷的腐朽和官场的黑暗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初入官场时满腔抱负都被现实的残酷生生撕碎。
在写作这首诗时正是李白被赐金放还,李白满怀悲愤的心情离开长安,内心已经深知理想难以实现,却又不甘心碌碌无为的度过一生。
这种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唯有寄情于酒,“举杯消愁”了。
另一种研究单纯从酒文化的角度来看酒与唐诗的关系,这种观点认为“诗是酒之华,酒乃诗之媒。
”酒对于诗人对于唐代诗歌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酒壮英雄胆,诗使酒化俗为雅,提高了文化品位。
就能激发是人的创作灵感,和想象力。
”(7)李白诗歌中的酒并不仅仅是一种心灵的寄托,更是唐代酒文化的真实写照。
除了研究李白诗歌中的“酒”,目前还有些并比较新的研究视角。
有学者认为“李白的《将进酒》并表达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怀才不遇’的悲愤,淙流水一向的隐喻、文本的内部叙述、文本互文本性、诗歌的叙述对象、作者的身份等方面考量,《将进酒》书法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形上悲歌,是道教徒视野关照下对生命有限性的痛苦及其超越方式的形上追问。
”李白白深受道教文化影响,形成了追求遗世独立,渴望精神的超越的思想境界。
因此有人以为,李白的痛苦是超越生命之上的精神的苦痛。
“比较研究”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研究方法,对《将进酒》的研究也不例外。
这种研究又可分为两类:跨学科研究和文本之间的研究。
跨学科研究是研究者开创的一种新的研究角度,有人从物理,传播学,诗歌英译等不同角度重新解读了李白的《将进酒》。
“人类对大自然的感知可以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表达,诗歌就是一种通常的表达方式,物理学与诗歌这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之间也有相同之处。
从物理学的角度解读《将进酒》,另有一番趣味,也加强了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之间的联系。
”(8)理工科的研究视角给这首诗歌一种全行的阐释,用一些另类的专有名词不得不说是一种增加趣味的方式。
者也反映出人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紧密关联。
还有从心理学,传播学角度分析李白的心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
李白的“镜中我”(9)是自我的形象,现实中的“我”不断压抑自己,渴望达到社会和他人的承认,不断压抑自己的愤懑不平;而“镜中我”虽渴望实现理想和抱负,但乐观豁达的本性是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从而完成了人格上的统一。
另外一类研究主要是将李白的将进酒与其他篇目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其异同。
这里又可分为两种:与外国文学研究和与李贺同名诗歌比较。
研究者主要分析了“及时行乐”思想在中中英文学中的体现。
研究者指出“同样是‘及时行乐’主题,西方多用于表达爱情,而中国更重视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
”由于文化和地域的不同,同样的观念却可以衍生出不同的理趣。
这不仅仅是文学的不同,更是东西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李白与李贺的《将进酒》有同有异,有些学者对两首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情感表达等进行了细致分析。
以上是我对《将进酒》近年来的一些研究的简要说明和概括。
对这首古诗的研究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诗歌艺术形式及思想研究都愈加深入,更为难得的是研究者从感性研究开始转向一种更为深刻的文化及意识形态研究。
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对文本进行全新的理解和更理性的思考,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更宽阔的视角。
从以上的简要归类中我们并不难看出这些研究具有的一些特点:一,主要进行的是共时性的研究,集中一个维度进行。
有的单纯从诗歌内部出发,或者从诗歌中看诗歌的作者李白;二,主要进行的是一种静态的研究,无论是考证还是对诗歌艺术的分析,多是用一种类似观画的视角,研究是个具有的相对稳定的特点;三,主要是研究是诗歌(即文本)或者是研究作者,几百本不关涉读者;四,理性研究意识和研究视角转换意识逐渐加强。
从这篇综述看来,对《将进酒》要进行新的解读和研究就必须凸显读者在文本研究中的作用,关注文本和读者审美阅读间的微妙关系。
此外还要从一种动态的历史性角度出发,要看到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鉴赏诗歌所具有的一些新的特点。
注释(引文及参考文献出处):(1)张学忠乔士新《傲骨照神州、豪情传万代——谈李白<将进酒>的思想意义及艺术风格》,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2月(2)寇安炳《痛饮豪歌空度日千秋酒态自堪怜——李白<将进酒>品读,(选自《经典重读教材观》)(3)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66页)(4)刘长锁《从节奏看<将进酒>的抒情性》,葛景春《唐诗与酒——试论酒与酒文化对唐诗的影响》(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诗文鉴赏)(5)王恩全《从<将进酒>看唐代诗人李白纵酒狂放的深层社会原因》,(汉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8(1):154-156)(6)赵海菱《李白<将进酒>新考》,(社会科学辑刊 2012年第二期)(7)陈石林《<将进酒>的主人究竟是谁》,(语文教学与研究 1998年1月)(8)陈蕾蕾《<将进酒>与物理学》,(选自《高校讲坛》2008年第35期)(9)马男《从李白的“镜中我”析<将进酒>》,(选自《青年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