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笔记标价25元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知识整理笔记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知识整理笔记消防安全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火灾事故,因此了解消防安全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文将对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希望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一、火灾的形成原因火灾是指火源直接点燃可燃物质并造成火势蔓延的现象。
火源是火灾发生的前提条件,必须具备着火和加热两个因素。
因此,我们要避免可燃物质的积存和易燃物品的堆放,同时也要注意用火安全问题。
二、灭火器的种类及使用方法灭火器是灭火的主要工具。
根据使用的灭火剂不同,可以将灭火器分为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灭火器的灭火效果也不同,应根据火灾的种类选择合适的灭火器。
使用灭火器时,首先要将灭火器引到火源附近,然后按下灭火器上的把手,将灭火剂喷向火源。
此外,应注意灭火器的储存及使用时效问题,及时更换以确保灭火效果。
三、演练和撤离演练和撤离是消防安全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演练和撤离前,应进行火灾疏散预案的制定和设置火警报警装置,并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演练。
在火灾时,应根据疏散预案,合理有序地疏散人员,并尽量避免踩踏事故的发生。
四、火灾救援技术火灾救援技术是指在火灾现场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事故处置的方法。
消防队员应注意自我保护,采取合适的灭火手段,避免火势进一步蔓延。
同时,还要对被困人员进行救援和抢救。
五、消防安全常识除了了解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的具体方法和技巧之外,广大民众还应常常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例如在家中避免乱堆乱放易燃物品、勿将电器长时间插头、定期检查防盗报警装置、不乱扔烟蒂等等。
总之,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广大民众要时刻关注消防安全,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我安全防范能力,切实做到“预防、消防、救援”的组合措施。
希望此文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消防安全知识手写笔记
消防安全知识手写笔记消防安全知识手写笔记一、火灾基础知识1. 火的组成要素:氧气、燃料和可燃物相互作用形成火焰。
三要素缺一不可。
2. 火焰的冷热区:火焰的上部为冷区,下部为热区。
火场救援时应尽量在冷区进行。
3. 火场烟雾特点:烟雾可致人窒息,还可引起中毒和火灾的扩大。
4. 烟雾有害物质:烟雾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
吸入过多的一氧化碳会导致中毒。
5. 灭火方法:常见的灭火方法有压制、冷却和隔离。
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火势。
6. 灭火剂分类:灭火剂分为物理灭火剂和化学灭火剂。
物理灭火剂包括降温、隔离和抑制燃烧;化学灭火剂通过阻止火焰的化学反应来灭火。
7. 灭火器的使用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灭火器,确保使用时灭火器可用且处于工作状态。
在使用灭火器时要站在风向上,用快速短促的喷射方式灭火。
8. 灭火器的种类和用途:常见的灭火器种类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水喷雾灭火器等。
根据不同的火灾类型选择相应的灭火器。
9. 火场逃生窍门:离开火场时要尽量爬行,避免吸入过量的烟雾。
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密封门窗来阻止烟雾进入。
二、火灾预防知识1. 家庭火灾风险排查:对家庭进行火灾风险排查是防范火灾的第一步。
要检查电线、煤气和明火使用情况,定期检修家用电器,确保没有电线老化和短路现象。
2. 家庭火灾应急预案:家庭应制定火灾应急预案,明确每个人的逃生路线和集合地点,安装烟雾报警器和灭火器,并保持其正常运作。
3. 火源安全:要注意安全使用明火,不要在室内使用明火炉具。
要随手熄灭蜡烛、香炉等,切勿让明火无人看管。
4. 电器使用的安全: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器,并定期检查电器的使用情况和插座的安全性。
不要将过多的插头插入一个插座,以免导致电线过热。
5. 煤气安全:使用煤气时要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有漏气现象,不要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使用煤气炉具,煤气灶使用完毕后要关闭煤气阀门。
6. 防火措施:要确保家中有灭火器,并随时保持其可用状态。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和综合能力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一、燃烧的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有焰燃烧还需具备链式反应自由基。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一定的可燃物、一定的助燃物(氧化剂)、一定的引火源(温度)和不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第二节燃烧类型一、燃烧类型分类:燃烧的类型着火燃烧的开始,出现火焰为特征定义可燃物+空气+一定温度和引火源-引起燃烧-着火源离开后继续燃烧分类点燃(强迫着火、引燃)定义:从外部能源(如电火花)得到能量-使混气的局部范围受到强烈的加热而着火-燃烧波传播自然定义: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类型:(1)化学自然:常温下发生(2)热自然:可燃物与氧化剂预混+加热(不是点火)爆炸定义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特质爆炸点周围发生剧烈的压力突变,这种压力突变就是爆炸产生破坏作用的原因。
说明:燃烧类型之一的爆炸主要指化学爆炸(而不是物理爆炸)三、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闪燃定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一闪即灭)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意义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因为越容易达到)。
当液体的温度高于其闪点时,液体随时有可能被火源引燃或发生自燃,若液体的温度低于闪点,则液体是不会发生闪燃的,更不会发生着火。
应用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燃点定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外部热源(引火源)使物质(固、液、气)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意义物质的燃点越低,越易着火。
(因为越容易达到)应用易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其闪点1~5℃,且闪点越低,这一差值越小,特别是在敞开的容器中很难将闪点和燃点区分开来。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第7章建筑电气防火 第8章建筑防爆
第10章建筑装修、 保温材料防火
第9章建筑设备防 火防爆
第11章灭火救援设 施
第1章概述
1.1建筑防火措施及技术方法(图2.1-1) 1.2建筑防火重要规范及术语
第2章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2.1生产的火险性分类(厂房) 2.2储存物品的火险性分类
目录分析
第1章燃烧基础 知识
第2章火灾基础 知识
第3章爆炸基础 知识
第4章易燃易爆 危险品基础知 识
第1章燃烧基础知识
1.1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1.2燃烧的类型 1.3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 1.4高聚物的燃烧产物
第2章火灾基础知识
2.1火灾的分类 2.2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 2.3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9.1信息机房分级 9.2信息机房的防火设计要求
第10章古建筑防火
10.1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10.2古建筑的防火设计要求
第11章人民防空工程防火
11.1人民防空工程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11.2人民防空工程的防火分隔措施 11.3人民防空工程的安全疏散设施 11.4人民防空工程的消防设施配置
第2章火灾风险评 估方法
02
第10章防 烟排烟系统
03
第11章消 防应急照明 和疏散指示 系统
04
第12章城 市消防远程 监控系统
06
第14章消 防供配电
05
第13章建 筑灭火器配 置
第1章概述
1.1建筑消防设施分类(图3.1-1) 1.2建筑消防设施重要规范及术语
第2章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
2.1消防给水设施 2.2室外消火栓系统 2.3室内消火栓系统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笔记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笔记一、火灾的成因和分类1. 火灾的成因:- 火源:明火、电器设备故障、自燃等- 可燃物:易燃液体、气体、固体等- 氧气:空气中氧气浓度过高-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热量引发火灾2. 火灾的分类:- A类火灾:固体可燃物火灾,如木材、纸张等- B类火灾:液体可燃物火灾,如汽油、柴油等- C类火灾:气体可燃物火灾,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 D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钠、镁等- E类火灾:电器设备火灾- F类火灾:油脂火灾,如油烟机、厨房炉灶等二、消防设施和装备1. 消防器材:- 灭火器:根据火灾类型选择合适的灭火器- 消防栓:消防水源之一,设置在建筑物外部-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大面积火灾进行有效灭火 - 消防水泵:提供水源供应,保证消防水压- 消防排烟系统:及时排除火灾烟气,保障人员疏散2. 消防通道和疏散设施:- 消防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堆放杂物- 火灾报警器:及时发出火灾警报信号- 疏散指示标志:指示人员疏散方向和距离- 应急照明:保证在火灾中有足够照明三、火灾防控技术1. 火灾预防:- 定期检查电器设备,预防电器设备故障引发火灾 - 定期清理可燃物,保持环境整洁- 确保火源的安全使用,禁止明火进入危险区域2. 火灾控制:- 采取适当灭火措施,确保火灾不扩大- 使用合适的灭火器材,对不同类型的火灾有针对性3. 火灾疏散:- 定期演练火灾疏散计划,提高人员的应急撤离意识- 确保疏散通道畅通,避免堵塞和拥挤四、重要法律法规和标准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规范了火灾防控的基本要求和责任分工- 明确了各类火灾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程序2. 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对建筑物的防火功能、疏散通道、消防设备等进行规范3. GB 50140-2005《建筑消防设施设计规范》- 对建筑物消防设备的选型、布置、设计要求等进行规范五、火灾应急处理步骤1. 发现火灾:- 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 迅速启动灭火器材进行初期灭火2. 钟鸣报警和疏散:- 响应火警信号,启动疏散计划- 沿疏散通道有序撤离人员3. 灭火控制:- 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防止火势蔓延和扩大范围4. 救援伤员:- 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援和急救处理- 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六、重点火灾风险行业和场所1. 餐饮行业:油烟、燃气使用等易引发火灾2. 娱乐场所:电气设备、大量人员聚集等火灾隐患3. 仓储物流行业:易燃易爆物品储存和操作引发的火灾4. 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可能引发火灾5. 高层建筑和住宅小区:人员密集、安全防范措施不足七、消防安全宣传和培训1. 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2. 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消防知识学习3. 制定消防演练计划,定期开展火灾应急演练结束语: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是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火灾防控、提高应急处理能力,能够有效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和对社会造成的损失。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书籍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书籍主要包括以下几本:
1.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本书主要介绍了消防安全的基本知识、消防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消防设施的安装、调试、检测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2.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本书主要介绍了消防安全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包括消防设施的施工、安装、调试、检测、维修等方面的内容。
3.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本书主要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介绍了消防安全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消防安全问题。
以上三本书是针对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的主要参考书籍,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内容。
此外,还可以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消防安全的相关知识。
2024年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教材
2024年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教材第一章消防基础知识1.1 消防的定义和意义消防是指预防和扑救火灾以及其他紧急事件的组织和活动。
火灾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灾害,如果没有消防工作的及时干预,将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消防对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全至关重要。
1.2 消防安全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工作的开展需要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消防安全法律法规。
这些法规规定了各种场所的消防设施、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演练等方面的规定,对于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1.3 火灾的起因和防范了解火灾的起因是预防火灾的第一步。
火灾的起因有很多种,包括电气故障、人为操作不当、气体泄漏等。
因此,通过认真学习和掌握火灾的起因,可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火灾的发生。
1.4 火灾的应对措施当火灾发生时,正确的应对措施将决定人们的生死。
本章将介绍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逃生技巧等应对措施,帮助人们在火灾中保持冷静、正确应对突发情况。
第二章消防设备和设施2.1 消防设备的种类和作用消防设备是指用于灭火和救援的各种器材,包括灭火器、喷水龙等。
通过了解各种消防设备的种类和作用,可以在火灾发生时正确使用,减少损失。
2.2 消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水源、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等。
了解消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对于消防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提高火灾防范和救援效率。
2.3 消防车辆和设备消防车辆和设备是专门用于灭火和救援的装备。
本章将介绍消防车辆和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帮助人们熟练掌握各种消防技术。
第三章消防安全管理3.1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和单位制定的一套规范和程序,用于管理和指导消防工作。
本章将介绍如何建立和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2 消防演练和培训消防演练和培训是提高消防应对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可以让人们熟练掌握逃生技巧、灭火技能等,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pdf
12018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学习笔记)2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一、燃烧的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二、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第二节燃烧类型一、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其中着火分为点燃和自燃,自燃又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
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
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第三节燃烧方式与特点一、气体燃烧: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二、液体燃烧:闪燃、沸溢、喷溅。
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三、固体燃烧:蒸发燃烧——如蜡烛、松香、硫、钾、磷、沥青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燃烧分解燃烧——如木材、煤、合成塑料等燃烧。
表面燃烧——如焦炭、木炭、铁、铜等的燃烧。
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第四节燃烧产物不完全燃烧产物: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
燃烧产物的危害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
其中,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
专业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价钱
专业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价钱专业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价格及内容一、培训价格消防安全是企业及个人必须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因此专业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对于现代社会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培训机构会提供不同水平的培训课程,针对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
以下是一些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的常见价格范围:1. 初级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培训价格一般在500元-1000元之间。
这是面向初学者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消防安全基础知识、火灾的原因和防控措施等内容。
2. 中级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培训价格一般在1000元-2000元之间。
这是进阶课程,包括火灾的扑救技能、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紧急疏散和逃生等内容。
3. 高级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培训价格一般在2000元-5000元之间。
这是专门针对企业主管、安全管理人员等进行的高级培训课程,主要包括火灾风险评估、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大型场所的火灾应急处理等内容。
4. 消防安全应急培训:培训价格一般在1000元-3000元之间。
这是特定领域的消防安全培训,如宾馆、餐厅、学校、医院等具有特殊消防安全要求的场所。
5. 消防器材维护培训:培训价格一般在1000元-2000元之间。
这是针对企业维护人员或消防器材销售人员的培训课程,包括消防器材的安装、维护、检修和保养等内容。
二、培训内容专业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的内容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培训内容:1. 消防安全基础知识:涉及火灾的基本概念、火灾传播途径、火灾的成因和危害、火灾的类别等。
2. 火灾扑救技能:包括使用灭火器、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若干种常见火灾的扑救方法等。
3. 消防器材使用方法:介绍不同类型的消防器材的特点、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4. 火灾事故应急处理和逃生疏散:包括火灾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疏散逃生的正确方法、火灾逃生通道的设置等。
5. 火灾风险评估和消防安全管理体系:介绍如何评估火灾风险、制定消防安全管理计划、建立和维护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等。
2024年一级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笔记
2024年一级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笔记一、火灾基础知识就像大厦的根基哎呀,一级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这事儿,火灾基础知识可太重要了,就好比盖房子,根基要是不牢,那房子能稳吗?就像我之前见过一个小厂房,他们老板以为火灾离自己老远呢,对火灾基础知识一点不重视。
结果呢,一个小小的电气故障引发的小火苗,因为不懂火灾是怎么蔓延的,也不知道不同物质燃烧的特点,最后整个厂房都烧没了。
这火灾基础知识就包括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
咱们得把这几个要素弄清楚,就像了解敌人的弱点一样,才能更好地预防火灾。
二、建筑防火是一道坚固的防线嘿,建筑防火可是相当关键的部分啊!这就像给建筑穿上一层铠甲,保护里面的人和物。
你想啊,如果建筑的耐火等级低,那不就像纸糊的堡垒一样,一点小火就可能把整个建筑给毁了。
我有个朋友在建筑行业,他跟我说之前有个项目,设计师想省钱,降低了建筑的耐火等级。
结果呢,一场意外火灾,火势迅速蔓延,根本来不及控制。
所以咱们得好好学习建筑的耐火等级分类、防火间距、安全疏散这些内容。
比如说安全疏散,那就是给里面的人留的一条生命通道啊,要是设计不合理,就像把人困在笼子里一样,想跑都跑不了。
三、消防设施如同超级英雄的装备哇塞,消防设施在火灾中那就是超级英雄的装备啊!灭火器就像一把神奇的宝剑,在小火初起的时候,能迅速把火扑灭。
我自己就亲身经历过一次,在办公室里,打印机突然着火了,还好旁边有个灭火器,我就像个英勇的战士一样,拿起灭火器“噗呲”几下就把火灭了。
还有消火栓系统,那是灭火的得力助手,就像消防队员的大水枪一样,能够喷出强大的水流来灭火。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更是厉害,就像一个智能的守护者,一旦探测到火灾,就自动喷水,简直不要太酷。
我们要是不了解这些消防设施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那不就像有了宝藏却不知道怎么用一样愚蠢吗?四、电气消防安全是隐藏的细节魔鬼电气消防安全啊,这可是个隐藏的细节魔鬼。
好多火灾都是因为电气问题引发的,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刺客,随时可能给你来上致命一击。
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学霸笔记
2021年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技术实务》学霸笔记考点1:燃烧及燃烧的条件燃烧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
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都是在蒸气或气体的状态下进行的,称为有焰燃烧。
而有的固体物质则不能变为气态,其燃烧只发生在氧气与固体表面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无焰燃烧。
燃烧条件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
(一)可燃物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并形成燃烧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二)助燃物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氧化剂,称为助燃物。
(三)引火源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能源)称为引火源。
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燃烧发生的充分条件可表述为:具备足够数量或浓度的可燃物;具备足够数量或浓度的助燃物;具备足够能量的引火源;上述三者相互作用。
考点2:燃烧的链式反应理论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容易自由结合或与其他物质的分子反应,从而使燃烧按链式反应的形式扩展,也称游离基。
对于多数有焰燃烧而言,其燃烧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自由基作中间体。
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因此,可以用着火四面体来表示有焰燃烧的四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考点3: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一)热传导热传导又称导热,属于接触传热,是连续介质就地传递热量而又没有各部分之间相对的宏观位移的一种传热方式。
在固体内部,只能依靠导热的方式传热;在流体中,尽管也有导热现象发生,但通常被对流运动所掩盖。
(二)热对流热对流又称对流,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引起热量传递的方式。
一级消防工程师第二篇第一章生产与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2020年一级消防工程师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考点笔记
第二篇建筑防火
既然走上了消防考试的道路,
那么请不要轻言放弃,
生活中有很多的苦难,
然而这就是生活,但人生不止于此!
第二章生产与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第一节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此章非常重要,对以后的章节连贯学习起到最基础的作用,对考试而言三科均占有大量分值,但同时也有大量的表格记忆内容,带必须牢记。
二、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方法
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
当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第二节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一、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方法
表2-2-3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举例
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应按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物品确定。
2.丁类、戊类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当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的1/4 或可燃包装体积大于物品本身体积的1/2时,应按丙类确定。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标重点知识精讲及习题(一)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标重点知识精讲及习题(一)目录第1级 (1)第2级 (2)第3级 (3)第1级 (4)第2级 (5)第3级 (6)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第一节燃烧条件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
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
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通常看到的明火都是有焰燃烧;有些固体发生表面燃烧时,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有火焰产生,这种燃烧方式则是无焰燃烧。
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但要导致燃烧的发生,不仅需要满足三要素条件,而且需要三者达到一定量的要求,并且存在相互作用的过程。
因此,燃烧的充分条件可进一步表述为:具备足够数量或浓度的可燃物;具备足够数量或浓度的助燃物;具备足够能量的引火源;上述三者相互作用。
一、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二、助燃物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
氧含量过低,即使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
三、引火源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能源)称为引火源。
常见的引火源有下列几种:明火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电弧、电火花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信工具火花,静电火花雷击雷击瞬间高压放电能引燃任何可燃物高温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四、链式反应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从而使燃烧按链式反应的形式扩展,也称游离基。
消防安全知识笔记手写
消防安全知识笔记手写消防安全知识笔记第一章:消防基础知识1.1 消防的定义消防是指预防和扑灭火灾以及进行灭火救援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1.2 火灾的成因火灾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人为因素:如明火烧放、乱扔烟蒂等。
- 自然因素:如雷击、地震等。
- 设备故障:如电器漏电、燃气泄漏等。
- 动火作业:如焊接、切割等。
1.3 火灾的分类按照燃烧物质的不同,火灾可分为以下几种:-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纸张等。
- B类火灾:液体火灾,如汽油、酒精等。
- C类火灾:气体火灾,如天然气、丙烷等。
- D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钠、锂等。
- E类火灾:电器火灾。
1.4 灭火器材和使用方法- 干粉灭火器:适用于A、B、C类火灾。
使用方法:拉开拉环,握住枪身,朝火源喷射。
- 液压式水灭火器:适用于A类火灾。
使用方法:拆开保护装置,将嘴对准火源。
- 漫灑式水灭火器:适用于A类火灾。
使用方法:打开电源开关,使喷头喷出水雾。
- CO2灭火器:适用于B、C类火灾。
使用方法:取下保护帽,提起手紧握手柄。
第二章:火灾预防知识2.1 检查电器线路定期检查电器线路是否老化、接触不良等问题,如有异常及时更换或修理。
2.2 禁止乱扔烟蒂烟蒂很容易引燃可燃物,因此禁止在户外乱扔烟蒂。
2.3 储存易燃物品易燃物品应储存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避免引发火灾。
2.4 定期检查燃气管道定期检查燃气管道是否有泄漏现象,如有泄漏及时修理或更换管道。
2.5 注意用火安全使用明火时,要保持清醒状态,离开时要确保火源已经熄灭。
第三章:火灾逃生知识3.1 制定逃生计划在家中、办公室等地制定逃生计划,并告知家人、同事等。
3.2 熟悉逃生通道熟悉家中、办公室等地的逃生通道,并确保通道畅通无阻。
3.3 逃生时低姿态在烟雾较大时,要低姿态行走,避免吸入过多烟雾。
3.4 穿过密闭门时用湿毛巾捂口鼻穿过火灾现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害烟雾。
3.5 遇到火灾要迅速报警在发现火灾时,要迅速报警,等待消防队员的到来。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笔记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笔记一、火灾的分类根据火源和燃烧物质不同,火灾可分为三类,分别是“A类火灾”、“B类火灾”和“C类火灾”。
A类火灾A类火灾是指可燃固体物质引起的火灾,如木材、纸张、棉花、橡胶、塑料、油漆等。
这类火灾主要是由于燃料表面燃烧而引起的。
B类火灾B类火灾是指可燃液体引起的火灾,如汽油、柴油、酒精、润滑油、油漆、洗涤剂等。
这类火灾主要是由于燃料表面液体燃烧而引起的。
C类火灾C类火灾是指可燃气体引起的火灾,如天然气、煤气、丙烷等。
这类火灾主要是由于燃烧物质中的气体燃烧而引起的。
二、消防器材的使用1. 灭火器灭火器是小型的灭火器材,常见的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使用灭火器灭火时,要事先扣紧呼吸,站在火源的上风侧,握好灭火器把手、立即按动扳手,将灭火剂喷向火源。
2. 消火栓消火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消防器材,通常安置在建筑物内或外,供消防队使用。
使用消火栓时,首先要确定栓口位置,然后把消防龙头接到消火栓上,打开消火龙头,可以直接将灭火水流引入火源进行灭火。
3. 喷水器和喷水枪喷水器和喷水枪是常规的消防器材之一,一般由消防车辆上的水泵驱动,通过软管输送水流。
使用时要将喷嘴对准火源,调节水流大小,适当调整喷水角度,将水流对准火源喷射,进行灭火。
三、消防安全常识1. 安装烟雾报警器烟雾报警器可以及早发现火灾,避免火势蔓延和扩大。
建议在室内安装烟雾报警器,尤其是卧室和客厅。
2. 合理使用电器使用电器时要注意安全,要求使用符合标准的电器,确保电线和插头接触良好。
绝不能在床上、沙发上、窗台上等易燃地方使用电器。
3. 停电维护停电时,应关闭所有电器,特别是烤箱、热水器等产生热量的电器,以免发生过载现象引起火灾。
在停电和维护电器时,也要确保电源已经切断,避免误操作导致意外发生。
以上是对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的重点笔记,希望能对大家的消防安全有所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预防火灾的发生,及时采取行动,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消防技术实务学习笔记1-2火灾
消防技术实务学习笔记1-2火灾第二章火灾一、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一)定义: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
(二)分类:1)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C类火灾:气体物质火灾;D类火灾:金属火灾;E类火灾:带电火灾;F类火灾:烹饪火灾。
2)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分类以上每种类型的三个条件满足其一即可确定;上面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三)火灾的危害1、危害生命安全2、造成经济损失3、破坏文明成果4、影响社会稳定5、破坏生态环境二、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1、电气2、吸烟不慎3、生活用火不慎4、生产作业不慎5、玩火6、防火7、雷击三、建筑火灾发展及蔓延的机理(一)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1、热传导:又称导热,属于接触传热,是连续介质就地传递热量而又没有各部分之间相对的宏观位移的一种传热方式。
有接触无位移2、热对流:又称对流,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引起热量传递的方式。
无接触有位移3、热辐射:是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
有位移(二)建筑火灾烟气的流动过程1、烟气流动的路线及特点在建筑内部,烟气流动扩散一般有三条路线。
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着火房间——走廊——楼梯间——上部各楼层——室外第二条:着火房间——室外第三条:着火房间——相邻上层房间——室外着火房间内的烟气流动1. 烟气羽流:火源上方的火焰及燃烧生成的流动烟气通常称为火羽流。
而火焰上方为燃烧产物及烟气的羽流区,其流动完全由浮力效应控制,一般称其为烟气羽流或浮力羽流。
由于浮力作用,烟气流会形成以一个热烟气团,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在上升过程中卷吸周围新鲜空气与原有的烟气发生掺混。
2. 顶棚射流:当烟气羽流撞击到房间的顶棚后,沿顶棚水平运动,形成一个较薄的顶棚射流层,称为顶棚射流3. 烟气沉降:随着燃烧持续发展,新的烟气不断向上补充,室内烟气层的厚度逐渐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笔记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一、燃烧的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二、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第二节燃烧类型一、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其中着火分为点燃和自燃,自燃又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
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
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燃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易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其闪点1~5℃,且闪点越低,这一差值越小,特别是在敞开的容器中很难将闪点和燃点区分开来。
因此,评定这类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时,一般用闪点。
对于闪点在100℃以上的可燃液体,闪点和燃点差值达30℃,这类液体一般情况下不易发生闪燃,也不宜用闪点去衡量它们的火灾危险性。
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一般用燃点来衡量。
自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在这一温度时,物质与空气(氧)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
不同的可燃物有不同的自燃点,同一种可燃物在不同的条件下自燃点也会发生变化。
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
对于液体、气体可燃物,其自燃点受压力、氧浓度、催化、容器的材质和内径等因素的影响。
而固体可燃物的自燃点,则受受热熔融、挥发物的数量、固体的颗粒度、受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燃烧方式与特点一、气体燃烧: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爆炸式燃烧)。
二、液体燃烧:闪燃、沸溢、喷溅。
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三、固体燃烧:蒸发燃烧——如蜡烛、松香、硫、钾、磷、沥青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燃烧分解燃烧——如木材、煤、合成塑料等燃烧。
表面燃烧——如焦炭、木炭、铁、铜等的燃烧。
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第四节燃烧产物完全燃烧产物:CO2、H2O、SO2等。
不完全燃烧产物: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
烟:燃烧产物中的烟主要是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于大气中能被人们看到的直径一般在10-7至10-4cm之间的极小的炭黑粒子,大直径的粒子容易由烟中落下来称为烟尘或炭黑。
炭粒子的形成燃烧产物的危害性:1、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如一氧化碳、氰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
这些气体均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
其中,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
而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它能够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和肌肉调节障碍等除毒性之外。
3、燃烧产生的烟气还具有一定的减光性。
烟气在火场上弥漫,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视线,使人们难以辩别火势发展方向和寻找安全疏散路线。
同时,烟气中有些气体对人的肉眼有极大的刺激性,使人睁不开眼而降低能见度。
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一、定义: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伤害二、火灾的分类根据不同的需要,火灾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一)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为A、B、C、D、E、F六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C.类火灾:气体火灾。
D.类火灾:金属火灾。
E.类火灾:带电火灾。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二)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
①特别重大火灾: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②重大火灾: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③较大火灾: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④一般火灾: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
注:“以上”包含本数;“以下”不包含本数。
(三)火灾的危害:危害生命安全、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生态环境第二节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生产作业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第三节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一、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热量的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二、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在火场上,烟气流动的方向通常是火势蔓延的一个主要方向。
建筑物发生火灾,烟火在建筑内的流动呈现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且两种流动往往是同时进行的。
一般,500℃以上热烟所到之处,遇到的可燃物都有可能被引燃起火。
火灾初期,烟气在水平方向扩散的速度为0.1m/s-0.3m/s,火灾中期,烟气扩散的速度可达0.5~0.8m/s;烟气在垂直方向扩散流动速度通常为1-5m/s,烟气顺楼梯间或管道竖井扩散的速度可达6~8m/s。
(一)烟气的扩散路线烟气扩散流动速度与烟气温度和流动方向有关。
烟气在水平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小。
烟气在垂直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大。
三条途径,第一条也是最主要一条路径:1、着火房间-走廊-楼梯间-上部各楼层-室外。
2、着火房间-室外。
3、着火房间-相邻上层房间-室外。
(二)烟气流动的驱动力——烟囱效应、火风压和外界风的作用。
(三)烟气蔓延的途径——孔洞开口蔓延、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蔓延、闷顶内蔓延、外墙面蔓延。
三、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
通常,轰然(在一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称为轰燃)的发生标志着室内火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当房间内温度达到400~600℃时,室内绝大部分可燃物起火燃烧,轰燃发生后,室内可燃物出现全面燃烧,可燃物热释放速率很大,室温急剧上升,并出现持续高温,温度可达800~1000℃。
一般认为火灾衰减阶段是从室内平均温度降到其峰值的80%时算起。
第四节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一、冷却灭火——水喷雾灭火系统;二、隔离灭火——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三、窒息灭火——用二氧化碳、氮气、蒸汽降低空间的氧浓度,从而达到窒息灭火。
此外,水喷雾灭火系统实施动作时,喷出的水滴吸收热气流热量而转化成蒸汽,当空气中水蒸汽浓度达到35%时,燃烧即停止,这也是窒息灭火的应用;四、化学抑制灭火——干粉和七氟丙烷。
第三章爆炸基础知识第一节爆炸的概念及分类一、定义: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
在发生爆炸时,势能(化学能或机械能)突然转变为动能,有高压气体生成或者释放出高压气体,这些高压气体随之做机械功,如移动、改变或抛射周围的物体。
一旦发生爆炸,将会对邻近的物体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这是由于构成爆炸体系的高压气体作用到周围物体上,使物体受力不平衡,从而遭到破坏。
二、爆炸的分类——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
(一)物理爆炸——是指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
如蒸汽锅炉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钢瓶、油桶受热爆炸等。
(二)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1、炸药爆炸2、可燃气体爆炸(混合气体爆炸和气体单分解爆炸)3、可燃粉尘爆炸化学爆炸。
(1)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2)粉尘爆炸的特点。
①连续性爆炸;②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③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3)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
①颗粒的尺寸。
颗粒越细小其比表面积越大,氧吸附也越多,在空中悬浮时间越长,爆炸危险性越大;7第一节爆炸品爆炸品的主要危险性——爆炸性、敏感度。
第二节易燃气体易燃气体是指温度在20℃、标准大气压101.3kPa时,爆炸下限≤13%(体积),或燃烧范围不小于12个百分点(爆炸浓度极限的上、下限之差)的气体。
一、易燃气体的分级易燃气体分为二级。
I级:爆炸下限<10%;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II级:10%≤爆炸下限<13%,且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
实际应用中,通常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乙类。
二、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易燃易爆性、扩散性、可缩性和膨胀性、带电性、腐蚀性、毒害性。
第三节易燃液体易燃液体是指闭杯试验闪点<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混合物的液体。
一、易燃液体的分类易燃液体分为三级。
I级。
初沸点≤35℃。
II类。
闪点<23℃,且初沸点>35℃。
III类。
23℃≤闪点≤35℃,且初沸点>35℃。
或35摄氏度<闪点≤60℃,初沸点>35℃且持续燃烧。
实际应用中,通常将闪点<28℃的液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28℃≤闪点<60℃归为乙类;闪点≥61℃归为丙类。
二、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易燃性、爆炸性、受热膨胀性、流动性、带电性、毒害性。
第四节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在易燃易爆危险品这一类物质中包含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三项。
一、易燃固体根据燃点的高低,燃烧物质可分为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燃点高于300℃的称为可燃固体。
燃点低于300℃的为易燃固体。
二、易于自燃的物质(1)发火物质。
指即使只有少量物品与空气接触,在不到5min内便会燃烧的物质,如黄磷、三氯化钛等。
(2)自热物质。
指发火物质以外的与空气接触不需要能源供应便能自己发热的物质。
如油纸,动、植物油,潮湿的棉花等。
第二篇建筑防火第一章概述建筑防火的原理和技术方法:(一)总平面布置(二)建筑结构防火(三)建筑材料防火——楼梯间、管道井等竖向通道和供人员疏散的走道内应当采用不燃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