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科院应化所考博真题2014高等物理化学及答案
2014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考研真题-619物理化学(甲)

4. 关于封闭体系的热力学基本方程,dU = TdS - pdV,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1) 可适用于单组分理想气体的任何过程 (2) 对于无非体积功的过程,等式右边第一项代表热,第二项代表功 (3) 可适用于无非体积功的可逆过程 (A) (1),(2) (B) (2),(3) (4) 只适用于单组分体系 (D) (2),(4)
24. Donnan 平衡可以基本上消除,其主要方法是: (A) 降低小离子的浓度 (B) 升高温度,降低粘度
(C) 在无大分子的溶剂一侧,加入过量中性盐 (D) 调节 pH 值使大分子溶液处于等电点状态 25. ∆U = Q - p 外 ∆V 适用于 W'=0 的封闭体系的: (A) 一切过程 (B) 恒外压过程 (C) 可逆过程 (D) 等压过程
(C) (3),(4)
5. 热温商表达式 δQ/T 中的 T 是什么含义: (A) 体系的摄氏温度 (C) 环境的摄氏温度 6. (B) 体系的绝对温度 (D) 环境的绝对温度
298 K 时, HCl(g, M = 36.5 g·mol-1) 溶解在甲苯中的亨利常数为 245 kPa·mol-1·kg, 当 HCl(g)在甲苯溶液中的浓度达 2 %时, HCl(g)的平衡压力为: (A) 134 kPa (B) 11.99 kPa (C) 4.9 kPa (D) 49 kPa
14. 在碰撞理论中校正因子 P 小于 1 的主要因素是: (A) 反应体系是非理想的 (C) 分子碰撞的激烈程度不够 (B) 空间的位阻效应 (D) 分子间的作用力
科目名称: 物理化学(甲)
第3页 共7 页
15. 以下是三个需要酶催化的反应 a--酶 1→b b--酶 2→c c--酶 3→d
∆Gθ(1) = 12.5 kJ·mol-1 ∆Gθ(2) = -25 kJ·mol-1 ∆Gθ(3) = -37.3 kJ·mol-1
中科院应化所考博真题2012高等物理化学及答案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012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高等物理化学一、选择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298.15 K,已知气相反应2CO(g)﹢O2(g) → 2CO2(g)的r m ΔG﹦-514.2 kJ/mol,则发生1 mol 反应进度的Δr Am: (C)A. r m Δ A﹦-514.2 kJ/molB. r m Δ A﹦0C. r m Δ A>-514.2 kJ/molD. r m Δ A﹤-514.2 kJ/mol2.1mol 苯(l)在正常沸点完全变为蒸气时,一组不变的热力学函数是:(C)A. 温度、压力、定压热容B. 热力学能、温度、吉布斯函数C. 温度、总(系统和环境)熵、吉布斯函数D. 热力学能、焓、熵3.在一定压力下,纯A 的沸点、饱和蒸气压和化学势分别为b T∗,A p∗,A μ ∗,加入少量不挥发的溶质形成溶液后分别变成b T ,A p ,A μ ,因此有:(D)A. b T > b T∗,A p >A p∗,A μ > A μ∗B. b T < b T∗,A p <A p∗,A μ < A μ∗C. b T < b T∗,A p >A p ∗,A μ < A μ∗D. b T > b T∗,A p <A p ∗,A μ < A μ∗4.298 K,浓度均为0.01 mol·kg−1的下列电解质溶液,其γ±最大者是:(A)A.KC lB.CaC l2C l3D.ZnSO45.对于亲水性固体表面,其界面张力间的关系是:(B)A. s g σ < l s σB. s g σ > l s σC. s g σ﹦l s σD. g s σ< l g σ6.298 K 时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l)和NaCl(2)溶液,两溶液中Na+的迁移数1 t 与2 t 之间的关系为:(C)A. 1 t ﹦2 tB. 1 t > 2 tC. 1 t < 2 tD.无法比较7.下面属于水包油型乳状液(O/W 型)基本性质之一的是:(A)A.有导电性B.易于分散在油中C.无导电性8.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正吸附的是:(D)A.烧碱B.蔗糖C.食盐D.肥皂二、填空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四个过程:(a)物质的量为n的理想气体由始态(p1,V1,T)变化到末态(p2,V2,T)(b)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c)物质的量分别为n B,n C的纯液体B,C在恒温恒压下形成理想状态混合物的混合过程(d)绝热,恒压,不做非体积功的化学反应过程。
(完整word版)物理化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封闭体系中,有一个状态函数保持恒定的变化途径是什么途径? ( c )(A) 一定是可逆途径 (B) 一定是不可逆途径(C) 不一定是可逆途径 (D) 体系没有产生变化2)当体系将热量传递给环境之后,体系的焓: ( d )(A) 必定减少 (B ) 必定增加(C) 必定不变 (D ) 不一定改变3)对于孤立体系中发生的实际过程,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d )。
A .W =0B .Q =0C .ΔU =0D .ΔH =04)如图,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入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今以电阻丝为体系有( c )。
A .W =0,Q <0,ΔU <0B .W >0,Q <0,ΔU >0C .W <0,Q <0,ΔU >0D .W <0,Q =0,ΔU >05)某物质B 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为1(298.15K)200kJ mol c m H -∆=-⋅$,则该物质B 在298.15K 时燃烧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r m H ∆$为( a )。
A .1200kJ mol --⋅B .10kJ mol -⋅C .1200kJ mol -⋅D .140kJ mol -⋅6. 如图,将水溶液置于绝热箱中,插入两个铜电极,以蓄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可以看作封闭体系的是: ( a )(A) 绝热箱中所有物质 ; (B) 两个铜电极 ;(C) 蓄电池和铜电极 ; (D)水溶液 。
7.体系的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状态函数的是:( c)(A) T,p,V,Q ;(B) m,V m,C p,ΔV;(C) T,p,V,n;(D) T,p,U,W。
8.对于内能是体系状态的单值函数概念,错误理解是:( c )(A) 体系处于一定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内能;(B) 对应于某一状态,内能只能有一数值不能有两个以上的数值;(C) 状态发生变化,内能也一定跟着变化;(D) 对应于一个内能值,可以有多个状态。
(完整word版)中科院应化所考博真题2014高等物理化学及答案

(完整word版)中科院应化所考博真题2014⾼等物理化学及答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学研究所2014年攻读博⼠学位研究⽣⼊学考试试题⾼等物理化学⼀、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7分)1、在定温、定压的电池反应中,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电池的电动势= 0(填 >、<、=、≠)。
2、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度与⽑细管体积基本⽆关。
与⽑细管半径、接触⾓、两相密度差有关。
3、三组分体系平衡共存的最⼤相数为5。
,最⼤⾃由度为4f=C+2-Q,三组分,所以C=3,Q为相数,f为⾃由度4、范德华⽓体绝热向真空膨胀后,⽓体的温度将下降。
5、对弯曲液⾯所产⽣的附加压⼒⼀定≠ 0(填 >、<、=、≠)。
6、A及B⼆组分组成的凝聚体系能⽣成三种稳定的化合物,则于常压下在液相开始冷却的过程中,最多有2种固相同时析出。
7、NH4HS(s)放⼊真空容器中,并与其分解产物NH3(g)和H2S(g)达到平衡,则该系统中组分数C= 2 ,相数P=2,⾃由度F=2⼆、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7分, 对的“√”,错的“×”)1、温度⼀定的时候,⽓体的体积与压⼒的乘积等于常数。
(×)2、系统的混乱度增加,则其熵值减⼩。
(×)3、处于标准状态的CO (g),其标准燃烧热为零。
(×)4、四个热⼒学基本⽅程适⽤于所有封闭体系的可逆过程。
(√)5、在纯溶剂中加⼊少量不挥发的溶质后形成的稀溶液沸点将升⾼。
(√)6、惰性组分的加⼊将使反应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7、只受温度影响的平衡系统⾃由度F=C-P+1。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1、关于物质临界状态的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A)在临界状态, 液体和蒸⽓的密度相同, 液体与⽓体⽆区别(B)每种⽓体物质都有⼀组特定的临界参数(C)在以p、V为坐标的等温线上, 临界点对应的压⼒就是临界压⼒(D)临界温度越低的物质, 其⽓体越易液化2、热⼒学第⼀定律ΔU=Q+W 只适⽤于 D(A)单纯状态变化 (B)相变化(C)化学变化 (D)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3. 对任⼀过程,与反应途径⽆关的是A(A) 体系的内能变化 (B) 体系对外作的功(C) 体系得到的功 (D) 体系吸收的热4.将⾮挥发性溶质溶于溶剂中形成稀溶液时,将引起A(A) 沸点升⾼ (B) 熔点升⾼ (C) 蒸⽓压升⾼ (D) 都不对5、在⼀定温度和压⼒下,对于⼀个化学反应,能⽤以判断其反应⽅向的是:C(A) ?r GmΘ (B)Kp(C) ?rGm(D) ?rHm6、关于三相点, 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 纯物质和多组分系统均有三相点(B) 三相点就是三条两相平衡线的交点(C) 三相点的温度可随压⼒改变(D) 三相点是纯物质的三个相平衡共存时的温度和压⼒所决定的相点7、电极电势的改变可以改变电极反应的速率, 其直接的原因是改变了A(A) 反应的活化能 (B) 电极过程的超电势(C) 活性粒⼦的化学势 (D) 电极-溶液界⾯的双电层厚度8、宏观测知的某种物理量实际上是相应微观量的 D(A) 算术平均值;(B) ⼏何平均值;(C) 综合反映; (D) 统计平均值或时间平均值.9、对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关系,以下描述正确的是C(A) 即使改变条件,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也不能相互转化(B) Langmuir吸附等温式只适⽤于物理吸附(C) 在适当温度下,任何⽓体都可在任何固体表⾯上发⽣物理吸附(D) 升⾼温度对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都有利10、光化反应与⿊暗反应的相同之处在于A(A) 反应都需要活化能(B) 温度系数⼩(C) 反应都向ΔG(恒温恒压,W'=0时)减⼩的⽅向进⾏(D) 平衡常数可⽤通常的热⼒学函数计算11、电动现象产⽣的基本原因是D(A) 外电场或外压⼒的作⽤(B) 电解质离⼦的作⽤(C) 分散相粒⼦或多孔固体的⽐表⾯能⾼(D) 固体粒⼦或多孔固体表⾯与液相界⾯间存在扩散双电层结构12、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D(A) 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热 (B) 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平衡(C)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D) 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13、温度升⾼溶胶的稳定性B(A) 增加(B) 下降(C) 不变(D) 先增加后下降14、在HAc电离常数测定实验中,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不同浓度的HAc溶液的B(A) 电导率 (B) 电阻 (C) 摩尔电导 (D) 电离度15、某化学反应其反应物消耗8/7所需的时间是它消耗掉4/3所需的时间的1.5倍,则反应的级数为 B(A) 零级反应 (B) ⼀级反应 (C) ⼆级反应 (D) 三级反应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32分)1、为什么温度升⾼时⽓体的粘度升⾼⽽液体的粘度下降?根据分⼦运动理论,⽓体的定向运动可以看成是⼀层层的,分⼦本⾝⽆规则的热运动,会使分⼦在两层之间相互碰撞交换能量。
中科院应化所考博真题高等物理化学及答案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二O一O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高等物理化学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物质的量为n 的纯理想气体,该气体的哪一组物理量确定后,其他状态函数方有定值?〔〕〔A〕p 〔B〕V 〔C〕T,U 〔D〕T, p2. 273 K,10p 下,液态水和固态水〔即冰〕的化学势分别为μ(l) 和μ(s),两者的关系为:〔〕(A) μ(l) >μ(s) (B) μ(l) = μ(s)(C) μ(l) < μ(s) (D) 不能确定3. 一封闭钟罩中放一杯纯水A 和一杯糖水B,静止足够长时间后发现:〔〕〔A〕 A 杯水减少, B 杯水满后不再变化〔B〕 A 杯水变成空杯,B 杯水满后溢出〔C〕B杯水减少, A 杯水满后不再变化〔D〕B杯水变成空杯,A杯水满后溢出4. 硫酸与水可形成H2SO4·H2O(s)、H2SO4·2H2O(s)、H2SO4·4H2O(s)三种水合物,问在101 325 Pa 的压力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及冰平衡共存的硫酸水合物最多可有多少种( )(A) 3 种(B) 2 种(C) 1 种(D) 不可能有硫酸水合物与之平衡共存。
5. A 和B 可构成固溶体,在A 中,假设参加B 可使A 的熔点提高,那么B在此固溶体中的含量必_______ B 在液相中的含量。
(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不能确定6. 反响2NH3= N2+ 3H2在等温条件下,标准平衡常数为0.25,那么,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响(1/2) N2+(3/2) H2= NH3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C) 2 (D) 17.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对于一个化学反响,能用以判断其反响方向的是:( )(A) Δr G m(B) K p(C) Δr G m(D) Δr H m8. (1) 处于标准态的CO2(g) 和O2 (g),其标准燃烧焓值为零(2) 因为Δr G m= -RT ln K p,而K p是由平衡时的组成表示的,所以Δr G m表示平衡时产物的吉布斯自由能与反响物的吉布斯自由能之差(3) 水在25℃, p 下蒸发,求算熵变的公式为ΔS m=(ΔH m-ΔG m)/ T(4) 在恒温,恒压下可逆电池反响,求算熵变的公式为Δr S m= Δr H m/ T上述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1 , 2(B) 2 , 3(C) 1 , 3(D) 3 , 49.对于催化剂特征的描述,哪一点是不正确的:〔〕(A)催化剂不能实现热力学上不可能实现的反响.(B)催化剂有“中毒〞现象。
2014年物理化学真题

2014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起点物理化学第1卷(选择题,共60分)可能用到的数据——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N-14 O-16 S- 32 Cl-35.5 Ba-137一、选择题:第1~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0 m/s ²。
该质点在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和运动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 】 A. 15 m/s ,15 m B.15 m/s ,45 m C. 25 m/s ,25 m D.25 m/s ,45 m2.如图,一质量为m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
现有一质量为2m的子弹以速度v 0口。
水平射人木块并滞留其中,则在这一过程中子弹动能的减小量为 【 】A.0361mv ² B .0181mv ² C .061mv ² D .092mv ² 3.一简谐横波的周期为T 、波长为λ。
该简谐波在t=0和t=4T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则波的传播方向和波在0到4T这段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分别是 【 】A .向右BC D .向左、43λ 4.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被压缩。
若气体分子间势能可忽略,则 【 】 A .气体的内能增加 B .气体的内能减少 C .气体从外界吸热 D .气体向外界放热5.一束光从折射率n=3万的透明介质入射到介质与空气的分界面上,入射角为45°。
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E 、r 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R 1、R 2、R 3为电阻,○V 和○A 为电压表和电流表。
已知开关S 闭合前,电压表读数为U 1,电流表读数为I 1;当开关S 闭合后,电压表读数为U 2,电流表读数为I 2。
则 【 】A. U 1>U 2,I 1<I 2B. U 1>U 2,I 1>I 2C. U 1<U 2,I 1<I 2D. U 1<U2 ,I 1>I 27.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交变电源,电流为I 1;副线圈中的负载电阻为R ,电流为I 2。
2014年全国大纲卷高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第I卷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B.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C.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高D.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7.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l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B.2 L0.5 mol • L-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 C.1 mol Na20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 AD.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 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 N A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B.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C.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D.用AgNO3溶液可以鉴别KC1和KI9.右图是在航天用高压氢镍电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金属氢化物镍电池(MH-Ni电池)。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B.电池的电解液可为KOH溶液C.充电时负极反应为:MH+OH-→+H2O+M+e-D.MH是一类储氢材料,其氢密度越大,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10.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11.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a2++2OH-+2H++ SO42- =BaS04↓+2H2OB.酸性介质中KMnO4氧化 H2O2:2MnO4-+5H2O2+6H+ = 2Mn2++5O2↑+ 8H2OC.等物质的量的MgCl2、Ba(OH)2和 HC1 溶液混合:Mg2++2OH-= Mg(OH)2↓D.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的正极反应:PbSO4+ 2H2O-2e- = PbO2+4H++SO42-12.从香荚豆中提取的一种芳香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8H8O3,遇FeCl3溶液会呈现特征颜色,能发生银镜反应。
中科院应化所考博真题2013高等物理化学及答案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013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高等物理化学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计10分)1、在边长为a的一维势箱中运动的粒子,当量子数n等于1时其波函数为,能量E为h2/8ma2。
2、在一个真空容器中,投入CaCO3(s)加热分解达平衡,其独立组分数为2 。
若改投入NH4HS(s) 加热分解达平衡,其独立组分数为:1,自由度为13、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A和B能理想液态混合物,x A = x B = 0.5。
已知p*A =2p*B,则气相总压p总= 3p*B x B。
气相中两者的摩尔分数关系y A:y B==2:14、在一定的温度下,反应N2O4(g) = 2NO2(g)的标准平衡常数KØ = 0.1132,当两者的压力都等于1 kPa时,反应向右进行。
5、一级反应,lnC对时间t作图为一直线,其斜率为-k1。
6、对于平行反应, 一般地说:E a值小的反应, k值随T变化率__小__(填‘大’或‘小’)。
升温对E a值大的反应影响更大7、规定基态能级为0的配分函数q0与规定基态能量ε0的配分函数之间的关系为。
8、相同浓度的NaCl和CaCl2溶液离子平均活度系数较大的是_NaCl__溶液。
9、电极AgNO3(a1)|Ag(s)与ZnCl2(a2)|Zn(s)组成自发电池选用的盐桥为__饱和KNO3。
10、对于连串反应 12k k−−→−−→, B的浓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为。
A B C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对的“√”,错的“×”)1、封闭体系经历一无其他功的等压过程,其热量Q p只取决于体系的始终态. (√ )2、当系统的T、P一定时,ΔG>0的过程则不能发生。
(×)3、稀溶液的沸点一定比纯溶剂的沸点高。
(×)4、摩尔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与温度无关,而物质量的浓度与温度有关。
(√ )5、一个已达平衡的化学反应,只有当标准平衡常数改变时,平衡才会移(×)6、某化学反应的Δr G m若大于零,则Kφ一定小于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高等物理化学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7分)
1、在定温、定压的电池反应中,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电池的电动势= 0(填 >、<、=、≠)。
2、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毛细管体积基本无关。
与毛细管半径、接触角、两相密度差有关。
3、三组分体系平衡共存的最大相数为5。
,最大自由度为4
f=C+2-Q,三组分,所以C=3,Q为相数,f为自由度
4、范德华气体绝热向真空膨胀后,气体的温度将下降。
5、对弯曲液面所产生的附加压力一定≠ 0(填 >、<、=、≠)。
6、A及B二组分组成的凝聚体系能生成三种稳定的化合物,则于常压下在液相开
始冷却的过程中,最多有2种固相同时析出。
7、NH4HS(s)放入真空容器中,并与其分解产物NH3(g)和H2S(g)达到平衡,则该系统中组分数C= 2 ,相数P=2,自由度F=2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7分, 对的“√”,错的“×”)
1、温度一定的时候,气体的体积与压力的乘积等于常数。
(×)
2、系统的混乱度增加,则其熵值减小。
(×)
3、处于标准状态的CO (g),其标准燃烧热为零。
(×)
4、四个热力学基本方程适用于所有封闭体系的可逆过程。
(√)
5、在纯溶剂中加入少量不挥发的溶质后形成的稀溶液沸点将升高。
(√)
6、惰性组分的加入将使反应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
7、只受温度影响的平衡系统自由度F=C-P+1。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关于物质临界状态的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在临界状态, 液体和蒸气的密度相同, 液体与气体无区别
(B)每种气体物质都有一组特定的临界参数
(C)在以p、V为坐标的等温线上, 临界点对应的压力就是临界压力
(D)临界温度越低的物质, 其气体越易液化
2、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D
(A)单纯状态变化 (B)相变化
(C)化学变化 (D)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
3. 对任一过程,与反应途径无关的是A
(A) 体系的内能变化 (B) 体系对外作的功
(C) 体系得到的功 (D) 体系吸收的热
4.将非挥发性溶质溶于溶剂中形成稀溶液时,将引起A
(A) 沸点升高 (B) 熔点升高 (C) 蒸气压升高 (D) 都不对
5、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能用以判断其反应方向的是:C
(A) ∆
r G
m
Θ (B)K
p
(C) ∆
r
G
m
(D) ∆
r
H
m
6、关于三相点, 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 纯物质和多组分系统均有三相点
(B) 三相点就是三条两相平衡线的交点
(C) 三相点的温度可随压力改变
(D) 三相点是纯物质的三个相平衡共存时的温度和压力所决定的相点
7、电极电势的改变可以改变电极反应的速率, 其直接的原因是改变了A
(A) 反应的活化能 (B) 电极过程的超电势
(C) 活性粒子的化学势 (D) 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厚度
8、宏观测知的某种物理量实际上是相应微观量的 D
(A) 算术平均值;(B) 几何平均值;
(C) 综合反映; (D) 统计平均值或时间平均值.
9、对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关系,以下描述正确的是C
(A) 即使改变条件,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也不能相互转化
(B) Langmuir吸附等温式只适用于物理吸附
(C) 在适当温度下,任何气体都可在任何固体表面上发生物理吸附
(D) 升高温度对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都有利
10、光化反应与黑暗反应的相同之处在于A
(A) 反应都需要活化能
(B) 温度系数小
(C) 反应都向ΔG(恒温恒压,W'=0时)减小的方向进行
(D) 平衡常数可用通常的热力学函数计算
11、电动现象产生的基本原因是D
(A) 外电场或外压力的作用
(B) 电解质离子的作用
(C) 分散相粒子或多孔固体的比表面能高
(D) 固体粒子或多孔固体表面与液相界面间存在扩散双电层结构
12、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D
(A) 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热 (B) 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平衡
(C)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D) 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
13、温度升高溶胶的稳定性B
(A) 增加(B) 下降(C) 不变(D) 先增加后下降
14、在HAc电离常数测定实验中,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不同浓度的HAc溶液的B
(A) 电导率 (B) 电阻 (C) 摩尔电导 (D) 电离度
15、某化学反应其反应物消耗8/7所需的时间是它消耗掉4/3所需的时间的1.5
倍,则反应的级数为 B
(A) 零级反应 (B) 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32分)
1、为什么温度升高时气体的粘度升高而液体的粘度下降?
根据分子运动理论,气体的定向运动可以看成是一层层的,分子本身无规则的热运动,会使分子在两层之间相互碰撞交换能量。
温度升高时,分子热运动加剧,碰撞更频繁,气体粘度也就增加。
但温度升高时,液体的粘度迅速下降,这是由于液体产生粘度的原因和气体完全不同,液体粘度的产生是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力。
温度升高,分子间的作用力减速弱,所以粘度下
2、对理想气体来说ΔU T = 0,是否说明若水蒸气为理想气体则在25℃下将水蒸发
成水蒸气时ΔU T = 0?
温度不变内能则不变的说法只是对理想气体才适用。
水蒸发变为水蒸气不符合此条件,故不成立。
实际上水蒸发过程需吸收热量q=ΔU -W ,可见所吸之热一部分对外做功,一部分使内能增加。
3、在标准压力下,将室温下的水向真空蒸发为同温同压的气,如何设计可逆过程?
这可以有两种设计途径,一种是等压可逆过程变温到水的沸点,再恒温恒压可逆相变为气,此气再可逆降温至室温;另一条是先等温可逆变压至室温下水的饱和蒸气压,然后可逆相变为气。
4、是否任何溶质的加入都能使溶液的沸点升高?
加入的溶质必须是非挥发性的溶质才使溶液的沸点升高。
假如别入的溶质使溶液的蒸气压高于溶剂,就会使溶液的蒸气压在较低的温度达到大气的压力,即101325Pa 而使沸点下降。
5、若12232SO +O SO 在温度为T 的容器内达到平衡后,
通入不参与反应的惰性气体,会不影响平衡常数p K $
的值和平衡产量?设气体都是理想气体。
加入惰性气体且均为理想气体虽能改变系统压力,但并不能改变平衡常数,因其不是压力的函数。
但却可以影响平衡产量。
6、某金属有多种晶型,有人声称他在一定T 、P 下制得了这一纯金属的蒸气、液态、γ晶型及δ晶型的平衡共存系统。
请判断其可能性并说明理由。
不可能。
根据相律F =C -P +2=1-4+2=-1是不可能的。
说明单组分系统最多只能有三相平衡共存。
7、电解浓度为0.5mol的硫酸水溶液和电解浓度为1mo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都使用铂作电极,在相同温度下的理论分解电压是否总是相同,为什么?
是的。
因为其理论分解电压与相应的原电池的电动势相等。
分别计算两个不同溶液的原电池的电动势,结果都为1.23伏。
说明电解水产生氢和氧的理论分解电压与溶液的pH值无关。
8、若天空中的小水滴要起变化,一定是其中大水滴进行蒸发,水蒸气凝结在小水滴上,使大小不等的水滴趋于相等。
请判断其对错并说明理由。
不对。
根据开尔文公式
2
ln r
p M
RT
p r
σ
ρ
=小水滴的蒸气压较大,因此应为小水滴蒸发,
水蒸气凝结在大水滴上,使大水滴变得更大,最后小水滴消失。
五、计算题(每题6分,共计24分)
1、硝基苯(C6H5NO2)与水是互不相溶体系,在压力为1.01×105Pa 时,沸点
为99℃,此时水蒸气压力为9.74×l04 Pa ,试求100g 馏出物中含硝基苯多少克?(水和硝基苯的摩尔质量分别为18 g/mol和123g/mol)
2、用锌电极通电于氰化锌钾(KCN+ZnCN2)溶液时,锌在阴极上析出。
每通过4mol 电子的电量,阴极便失去3.20mol的Zn2+和4.80mol的CN-,得到1.60mol的K+,试求(1)氰化锌钾配合物的分子式;(2)正、负离子的迁移数。
3、有一酸催化反应 A + B C + D,已知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d[C]/d t = k[H+][A][B]
当[A]0 = [B]0 = 0.01 mol dm-3时,在pH = 2的条件下,在298 K时反应的半衰期为1h,若其它条件均不变,则在288 K时反应的半衰期为2h,试计算:
(1)在298K时反应的速度常数k值。
(2)在288K时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活化能。
(设k B T/h = 1013 s-1)
4、在一定压力p和温度298.2 K的条件下,1molC2H5OH(l)完全燃烧时所做的功
是多少?设体系中气体服从理想气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