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生物必修2全册教案-新人教1
【2024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基因的表达-教案教学设计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4章基因的表达教学设计第1节基因知道蛋白质的合成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通过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根据上述要求和建议,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 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2. 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3. 理解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教学实际思路以本节的“问题探讨”中《侏罗纪公园》中恐龙复活为切入,为DNA复制创设情境。
问题探讨:从原理上分析,利用已灭绝生物的DNA,真的能够使他们复活吗?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通过视频或示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并让学生总结归纳,引出中心法则是如何描述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最后根据教材或上课时讲解的内容回顾本节课的重难点,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第4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遗传信息的转录二、遗传信息的翻译三、中心法则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生物的性状主要通过蛋白质的表现,根据上述要求和建议,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2.了解基因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的关系3.解释表观遗传教学实际思路以本节的“问题探讨”中“水毛茛”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小组合作,探讨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的?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让学生拥有合作探究的意识,教师在学生讨论中不断补充,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最后,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进行最后的总结板书设计第4章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一、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三、表观遗传。
高中生物必修2电子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电子教案
教学内容:细胞的物质运输
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以及重要性
教学重点: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区别
教学难点:渗透压和渗透压调节
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引入学生对细胞的物质运输的理解,让学生列举出细胞内物质的运输方式。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介绍细胞的物质运输的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2. 详细讲解被动运输的几种方式:扩散、渗透和渗透压。
3. 介绍主动运输的机制及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0分钟)
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分析细胞的物质运输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实验操作(15分钟)
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细胞内物质运输的现象,加深他们的理解。
五、课堂讨论(10分钟)
与学生一起讨论细胞的物质运输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发散性思维。
六、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利用电子教具和实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还需要加强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的引导,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细胞的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设计学科:生物学年级:高中必修二课题: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目标:1. 掌握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原理和机制。
2. 能够描述和解释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3. 能够分析和比较不同类型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和相互作用的原理和机制。
难点:不同类型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和比较。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实验材料和仪器。
3. 学生练习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简短的介绍,引入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主题,激发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介绍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和相互作用原理和机制。
2. 讲解细胞膜上的受体和信号传导的过程。
3. 分析细胞之间的直接和间接相互作用。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加深对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五、概念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例如写作业或独立研究某一方面的细胞相互作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验操作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备课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二
备课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程名称: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1课时主题:细胞的有丝分裂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定义、阶段和过程。
2. 能力目标:掌握有丝分裂的基本步骤和特点,能够描述分裂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变化。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的兴趣,激发对生物学的好奇心和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胞有丝分裂的定义和过程。
难点: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的具体变化和特点。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 实物或图片展示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展示有丝分裂的图片或视频,引出细胞有丝分裂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 细胞有丝分裂的定义:细胞有丝分裂是细胞的一种分裂方式,包括前期准备期、分裂期和纺锤期。
2. 分析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三、展示:展示有丝分裂过程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四、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细胞有丝分裂对生物体生长和发育的作用。
五、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细胞有丝分裂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学习相关知识。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通过实际观察或实验,深化对细胞有丝分裂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和特点。
在引导学生讨论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性和意义的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案例来帮助学生深化对细胞有丝分裂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高中生物必修二的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的教案年级:高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概念;2. 掌握人体维持稳态的机制和重要器官;3. 能够分析人体内环境失去稳态时可能出现的疾病。
教学内容:1.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概念2. 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3. 重要器官的功能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你觉得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什么意思?”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概念,并解释为什么维持稳态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 分析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主要包括负反馈环路和神经调节两种方式。
3. 讲解重要器官(肺、肝、肾等)的功能,以及它们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
三、实践(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人体内环境失去稳态时可能出现的疾病,并探讨如何通过调节饮食、运动等方式来维持稳态。
2. 案例分析:老师提供一些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病因和可能的解决方式。
四、总结(10分钟)通过总结课程内容和学生的讨论,强调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对健康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反馈(5分钟)通过提问或小结等形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和补充不足。
六、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重要性的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注: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老师应随时留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高中新教材生物必修二教案
高中新教材生物必修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掌握细胞的组成和结构,并能描述细胞的功能。
2.理解细胞膜和细胞质的组成及功能。
3.能够描述核的结构和功能。
4.掌握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核的结构和功能。
3.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
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构成。
2.介绍细胞膜和细胞质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了解细胞的保护和调控机制。
3.讲解核的结构和功能,重点介绍核膜、染色体等内容。
4.引导学生了解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能够理解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和物质传递过程。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以讲授、展示、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术。
3.使用教材、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内容的呈现,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五、教学评估和反馈:
1.课堂结束时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2.观察学生实验操作的表现,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和总结,加深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初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教案
秦朝儒学处于 受压制时期
“焚书坑儒”, 儒家思想受到压制
秦统一后,儒生依旧遵守旧的主张, 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
汉代儒学 改造时期
儒学处于 独尊的地位
在继承先秦儒学“仁”“仁政”等思想的 基础上,增加了“大一统”“天人感应” 等新内容,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 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可以从否定班固的评价标准谈看法。例如:班固把秦始皇评为“中下”, 我认为是不科学的。 3.提出看法后,说明时要注意史论结合,即史实+评价。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总结] 1.此题以汉代史学家评判古今人物等级为切入点,意在考查汉代儒家主流思想 影响社会评判价值观,儒家伦理道德成为评判是非的标准,体现了教育部考 纲中的4大能力12目标。 2.仔细审题,严格按要求作答:提出看法——找出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 说明史实并进行评价。 3.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时,可以是肯定班固的评价标准,也可以是否 定班固的评价标准谈看法;可以是整体上归纳表格的内容,也可以是具体到 表格中的某一项内容。 4.提出看法后,需要提供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史实+评价),切忌泛泛而谈。
经朱熹、王阳明等人汲取佛、道的精华, 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 宋明儒学处于转 儒家思想正统 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缚了人们 型和成熟时期 地位依然如故 的思想。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 并发展到心学,儒家思想走向了极端,更 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明清之际的 传统儒学遭到怀疑,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 批判继承 但未动摇正统地位 生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衰落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细胞和遗传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
3. 掌握细胞的分裂和遗传基因的传递。
4. 获得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1. 细胞与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遗传基因的传递方式。
4. 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1. 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
- 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组成部分。
- 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生物功能。
2. 遗传的基本原理。
- 遗传的定义和重要性。
- DNA的结构和功能。
- 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变异。
3. 细胞的分裂和遗传基因的传递。
- 细胞分裂的两种方式: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遗传基因的传递方式: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4. 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实验的设计和步骤。
- 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细胞和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法:开展细胞实验和遗传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提高他们的实验技巧和科学思维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4. 案例分析法: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评估他们的实验技巧和观察力。
2. 组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提供课后作业,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 定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考试和项目作业,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研究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科书《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七、教学进度安排八、教学参考1.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2. 网络资源: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基因传递、科学实验方法与技巧的相关资料。
以上是关于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的简要概述,详细的教案内容和教学资料请参考教材和相关资源。
(共18套)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汇总
(共18套)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汇总(共18套)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汇总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1章第1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设计思想本设计采用科学建模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对孟德尔科学实验过程的分析,观察科学事实;建构科学概念;分析科学原理;认识科学理论。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追随孟德尔的足迹,充分了解和把握事实,然后能够使用概念来解释和分析科学事实中蕴含的本质过程。
学生在解释科学事实的过程中,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初步建立模型试图分析现象本质,因此我们应该带领学生去修正他们的模型,并最终达到最优模型的建立。
建模教学有如下3个过程非常关键:①学习迁移理论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和包容性始终是影响新的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要把学生的这四个起点行为进行回忆、强化和巩固。
②思维过程是学生建模的关键环节:分析问题,设计模型进行建模是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教师在建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使学生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答案的问题,答案不是目标,思维过程才是建模学习的中心。
③学生建立了模型后,通过验证模型的通用性,可以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从知识层面更进一步提升到元认知的思维水平。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备课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备课
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人类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了解人类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3. 掌握受精和胚胎的形成过程;
4. 掌握人类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变异和遗传性状的规律。
重点难点:人类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受精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二》
2. PPT课件、生殖器官模型
3.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注射器、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生殖器官模型,让学生观察人类生殖器官的结构,并引导学生探讨生殖器官与生
殖功能的关系。
二、生殖细胞的形成(15分钟)
1. 讲解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包括减数分裂和交叉互换等内容。
2. 展示显微镜下观察生殖细胞形态,并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减数分裂过程。
三、受精和胚胎的形成(20分钟)
1. 讲解受精过程中卵子与精子的结合和胚胎的形成过程。
2. 展示受精过程的示意图,说明胚胎着床和胎儿发育的过程。
四、遗传变异和遗传性状(15分钟)
1. 讲解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变异和遗传性状的规律,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变异对后代的影响。
2. 让学生进行基因组合实验,观察遗传性状的表现。
五、课堂小结与评价(5分钟)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人类生殖与发育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人类生殖与发育的理解;
2. 搜索相关资料,了解生殖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教学结束。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集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集第一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 细胞器的功能和结构: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3. 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新陈代谢、分裂、运输等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细胞器的功能和结构3. 理解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重要性教学活动:1. 观察鸡蛋的细胞结构2. 实验观察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3. 班级讨论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重要性教学评估:1.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笔记2. 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小测验3. 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思维导图第二课:遗传的分子基础教学内容:1. 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2. DNA的复制和转录3.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教学目标:1. 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3. 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教学活动:1. 观察DNA的结构模型2. 实验观察DNA的复制过程3. 小组讨论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教学评估:1. DNA结构和功能的笔记2. DNA复制和转录的实验报告3. 遗传信息传递和变异的小组讨论报告第三课:遗传与进化教学内容: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2. 遗传的分子基础与性状表现3. 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教学目标:1. 了解孟德尔的遗传规律2. 能够解释遗传的分子基础和性状表现3. 理解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教学活动:1. 探究孟德尔的遗传实验2. 分析性状表现的遗传模式3. 班级讨论进化的证据教学评估: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实验报告2. 性状表现的遗传模式小测验3. 进化证据的班级讨论总结第四课:植物生长发育教学内容:1.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2.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 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教学活动:1. 实地考察植物的结构特点2. 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 班级讨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情况教学评估:1. 实地考察植物结构的报告2.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实验记录3. 植物适应环境的小组讨论总结第五课: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教学内容:1. 动物的体节构和功能2. 动物的内分泌系统3. 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体节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动物的内分泌系统3. 理解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教学活动:1. 实地考察不同动物的体结构2. 实验观察动物的内分泌系统3. 观察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教学评估:1. 动物体结构的观察报告2. 动物内分泌系统的实验记录3. 动物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观察报告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2的教案全集范本,希望对您有帮助。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必修二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必修二年级:高中必修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的组成和功能;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2.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3. 细胞质内的器官结构和功能;4.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实验法:进行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以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的理解;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细胞的功能,以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引入:通过展示细胞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细胞的兴趣;2. 讲解: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 实验: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了解细胞的形态和结构;4. 讨论:让学生讨论细胞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强化学生对细胞的理解;2. 讲解:详细介绍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3. 实验:进行细胞质和细胞核的观察实验,加深学生对细胞内部器官的认识;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重要性和功能。
评估方式: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出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分析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2. 提问:随堂提问学生对细胞的理解,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口头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口头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扩展阅读:1. 《细胞生物学导论》;2.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3. 《细胞生物学实验手册》。
师生互动环节:1.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解答;2.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3. 实验操作: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
注:本教案仅为参考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本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本第一课:生态系统目标: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1. 什么是生态系统?2.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生物生态环境、生态圈。
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1. 生物间的相互关系:食物链、食物网、共生关系等。
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位、生态位规律、生态平衡等。
示例活动:1. 观察身边的生态系统,分析其组成和相互关系。
2. 分析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扩展阅读:《生态学》第二课:生物进化目标: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机制。
一、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生物进化?2. 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二、生物进化的证据:1. 化石证据2. 生物地理分布证据3. 生物形态和胚胎发育证据三、生物进化的机制:1. 突变2. 遗传漂变3. 基因重组示例活动:1. 观察不同种群之间的差异,推测可能的进化过程。
2. 分析一个进化速度较快的物种的进化机制。
扩展阅读:《进化生物学》第三课:遗传与变异目标:了解遗传与变异的基本原理,掌握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概念。
一、遗传与变异的基本原理:1. 什么是基因?2. 遗传物质的传递:DNA、RNA、蛋白质3.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二、基因型和表现型:1. 什么是基因型和表现型?2. 基因型对表现型的影响示例活动:1. 通过某一性状在家庭中的传递,分析遗传规律。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基因型对表现型的影响。
扩展阅读:《遗传学原理》第四课:生物技术目标:了解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掌握基因工程及其伦理道德问题。
一、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1. 农业生物技术2. 医学生物技术3. 环境生物技术二、基因工程及其伦理道德问题:1. 什么是基因工程?2. 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3. 基因工程的伦理道德问题示例活动:1. 分析一个基因工程应用案例,讨论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2. 设计一个基因工程实验,展示基因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教案必修二
高中生物教案必修二课题:光合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及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3. 了解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定义及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1. 理解光合作用的复杂过程。
2. 对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深入理解。
教具准备:1. 教科书2. 粉笔、黑板3. 实验器材:植物、照明灯、试管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及过程(15分钟)1. 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及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植物如何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2. 通过图表、示意图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讲解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15分钟)1. 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强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
2. 让学生参与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中的每个物质的作用。
四、实验演示(20分钟)1. 教师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
五、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促进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深入理解。
六、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及学习收获。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光合作用的定义、化学方程式,并写一份看法文章,表达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及感受。
八、课堂反馈(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勇于思考、提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材: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
教学目标:
1. 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2. 了解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3. 能够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难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2.学习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分类方法。
3.探究不同生物类群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
第二课时:
1.讨论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并列举一些例子加深学生的理解。
2.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并汇总各组的意见。
3.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加深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
4.总结课程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课堂作业:
1.写一篇短文,阐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2.针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出至少三条具体的建议。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分类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激发了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认识。
但是在课程设计上,还可以增加一些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A:知道)。
(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的概念(C:理解)。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C:理解)。
(4)测交法证明基因解释的正确性(C:理解)。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D: 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从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二、重点·实施方案1.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实施方案(1)采用举例、挂图、投影等进行教学。
(2)联系所学知识,演绎归纳本节知识,从而掌握重点内容。
三、难点·突破策略1.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突破策略(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减数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进行讲解。
(3)应用遗传定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具准备:1.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2.豌豆各种相对性状挂图;3.对分离现象解释示意图;4.投影仪;5.多媒体课件。
五、学法指导首先,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并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
其次,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疑点、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问、勤思考,且做好笔记。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做题思维训练。
六、课时安排3课时,讲课2课时,实验1课时(也可根据情况把实验内容在讲授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一]教学程序导言前面学习了遗传物质DNA及其基本单位--基因,知道它的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它的表达使亲代和子代相似。
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过程中有没有一定的传递规律呢?一、基因的分离定律[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4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1.了解孟德尔简历2.孟德尔的试验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
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2)孟德尔用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行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设疑:什么是杂交法?教师出示人工异花传粉挂图,并与学生一起回忆: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胚珠发育成种子,直到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从而理解杂交试验法。
教师最后强调: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
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1)同种生物;(2)同一性状;(3)不同表现类型。
教师出示:豌豆相对性状的挂图。
学生观察后得出:不同品种的豌豆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提问: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答: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再提问:孟德尔开始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学生回答:否。
(这是孟德尔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学生阅读教材P4~5。
教师出示挂图: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
讲述: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
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F1表示)总是高茎的。
提问:子一代为什么全是高茎;矮茎性状哪里去了?学生回答:(略)讲述: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怎样做的。
他让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提问:子二代出现的两种性状,能提示我们什么?学生回答:矮茎性状在子一代中并没有消失,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教师讲述: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叫隐性性状,如矮茎。
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同时孟德尔对子二代两性状的株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他发现,在所得到的1064个子二代豌豆植株中,有787株是高茎,277株是矮茎,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l。
请问学们注意这个比例。
设疑:豌豆的其他相对性状杂交情况如何呢?教师出示: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试验的结果投影。
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杂交子二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具有规律性。
[三]教学目标巩固1.孟德尔杂交试验选用什么材料?为什么?2.什么是相对性状?拟人为例举例子。
3.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的是()A.狗的长毛与黑毛B.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D.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答案:1.略 2.略 3.D[四]布置作业1.P8练习题第一题。
2.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无甜玉米籽粒。
原因是()A.甜是显性性状B.相互混杂C.非甜是显性性状D.相互选择分析: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之间相互授粉,甜玉米的果穗上全表现为非甜,说明非甜是显性性状,甜玉米的果穗上出现非甜籽粒也说明非甜是显性性状。
答案:C3.玉米高秆对矮秆为显性。
矮秆玉米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高秆,使其自交得到F1植株是()A.高矮之比是1∶1B.全是矮秆C.高矮之比是3∶1D.全是高秆分析:生长素作用于植物,促使细胞体积的增大引起植株快速生长,但不影响内部基因组成,因此,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的高秆玉米仍然受隐性基因控制,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B总结这节课要重点掌握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理解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掌握子二代的性状分离。
--------------------------------------------------------------------------第二课时[一]教学程序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知道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
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1。
如何将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问: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回答:基因。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
教师讲述: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有建立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控制的。
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如高茎用大写字母D表示,隐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表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的。
提问:DD或dd产生的配子是什么?通过哪种分裂方式产生的?学生回答:D或d,通过减数分裂。
教师讲述:由于基因D对d的显性作用,所以F1(Dd)只表现出高茎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来。
提问:F l(D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学生回答:D和d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教师讲述: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便可产生三种基因组合:DD、Dd、dd,且它们的数量比为1∶2∶1。
由于D对d的显性作用,F2的性状表现有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为3∶1。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6,思考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交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述: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纯合子,可稳定遗传(真实遗传)。
而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四]巩固训练(投影显示)* 某水稻的基因型为Aa,让它连续自交,(从理论上讲F2的基因型纯合体占总数的( )A.1/2B.1/4C.3/4D.1分析:P:Aa F l:l/4AA;2/4Aa;1/4aa,F1F2中只有1/2Aa自交产生1/2×1/2Aa,其余全部为纯合体。
答案:C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小实验,来说明一下孟德尔假设推论出的上述几种基因组合及数量比是否正确。
(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观察: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塑料小桶放在讲桌上,向甲桶里分别放入两种颜色(并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雌配子)。
向乙桶里分别放人另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雄配子)。
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学生活动: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抽取。
第一次从甲桶中取出D ,从乙桶中取出d ,结合为Dd ,请同学们记录。
第二次抓取组合为dd ,第三次组合为Dd ,第四次……,第10次为Dd 。
提问:随机抓取10次,请同学们统计结果,是否出现三种基因组合,且基因组合比是否为1∶2∶1?回答:不是。
提问:如果连续抓取100次或更多次,情况又会 怎样呢?学生回答:会越来越接近孟德尔的假设推论。
教师讲述:由这一模拟试验我们知道了随机事件的概率是在数据越大的情况—下越接近,所以孟德尔在统计豌豆杂交分离比时是统计了上千株的豌豆。
如果只统计l0株是得不出这一结论的。
同时,通过这一试验,也证明了孟德尔的假设推论是成立的。
(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法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又设计了另一个试验---测交试验。
测交就是让F 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F 1的基因组成。
学生活动:上黑板写出测交的遗传图解。
提问:如何由测交来判断F 1的基因组成? 学生回答:测交后代如果出现两种基因组合,即F 1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一种基因组合,即F 1为纯合子。
教师讲述:孟德尔所做的测交试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明了F 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了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到了不同的配子中。
本世纪初,遗传学家通过大量的试验,才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且成对的基因正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从而从本质上解释了性状分离现象。
(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生活动:看多媒体课件---减数分裂过程。
教师讲述:先掌握等位基因的概念。
遗传学上,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那么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学生活动:集体归纳。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