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1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应对策略.(共5篇)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应对策略.(共5篇)第一篇: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应对策略.关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应对策略的分析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在这期间大学生备受欢迎,数量更是突飞猛进。
而如今,大学生也由过去的“天之骄子”成为今日的“无人问津”,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而大学生又该如何应对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呢?本文将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成因及应对策略三个大块进行深入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一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数据显示,2009 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 9 万,加上2007 年和2008 年毕业的大学生分别还有约1 00 万人和1 50 万人处于待业状态,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约1 000万。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
(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加入WTO尽管能提高我国各方面的水平,但却也出现部分用人单位对待毕业生的态度居高自傲,对人才的学历盲目求高的现象,出现了“重盗轻能”的思想等问题。
尽管中国的就业渠道拓宽了。
但还是存在供给需求不平衡,就业结构矛盾的现象。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一金融危机的冲击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
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
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
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概述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当前,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如何理性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探索有效的对策,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业竞争激烈,岗位供需矛盾突出二是部分行业和地区就业压力较大,结构性失业问题凸显三是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和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就业市场适应性不强。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1.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背景与重要性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和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
与此同时,就业市场却未能同步增长,导致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背景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
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
这也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有限的工作岗位面前,大学生们不得不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到他们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空间。
作为经过高等教育的精英群体,大学生们承载着家庭的期望和社会的责任。
顺利就业不仅意味着他们能够稳定地获得收入,提高自身生活水平,还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大学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状况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发展。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国家长远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深刻的背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并从多个层面出发探讨有效的解决策略。
只有才能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也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贡献力量。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论文4篇(优质)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论文4篇(优质)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吧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论文篇一在课堂上老师帮我们分析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式,还有关我们实习工作的安排。
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人开展意向,老师给我们一些建议。
这是很难得交流时机。
也进一步增进我们师生间的理解。
为每一个学生的开展有一定的帮助,我挺喜欢这门课程。
本质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对学生进展比较系统的择、就业思想和技巧的教育。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把握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和国家、各省市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和政策,按照社会需求确立就业期看和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念和就业取向,理解大学生就业程序,把握一定的就业技巧,以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
同时,进展相关的职业知识、道德、素质教育,使学生理解我国目前的就业趋势和职业必备素质和技能,使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顺利地就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即是大学生求职过程中一部分,也可以说是求职信息传播。
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我意思到对自己的认识也是就业的关键部分,我们更好地认识了现状。
对自己有了一个更清醒更深化的认识,对自己的将来和前途有了明确的目的和方案。
培养了我们的职业素质,鼓励了我从现实开始不断地丰富自己,为就业早做准备,就不会像一个苍蝇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了。
我们应该进步自己的觉悟。
正处于快毕业的我们总是会陷入几个就业心理误区:自我期望值过高、过多的物质要求、迷恋大型企业、追求热门职业。
因为对自身的才能都还不认识清楚,往往过高的期盼总会使我们碰到很多的挫折。
因此,我们从中知道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本身的实际出发,灵敏选择。
但不管怎样,绝不能一味高挑,慢等。
因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庭、对社会,毕业的大学生早日就业是硬道理。
《就业指导》它很多的讲到了很多我们以后会遇到的问题,即将遇到的问题,告诉了我们很多普遍的应对方法,但我们不能光只看,不动手,必须理论才能在以后的困难中沉着的对待,以获得成功。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大规模扩张,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本文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旨在帮助解决这一问题,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发展。
引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市场逐渐饱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和对策分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特点与原因分析1.1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特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供需矛盾凸显、竞争激烈、薪资待遇不高、岗位与专业不匹配等。
1.2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多方面:高校教育结构不合理、岗位需求属性不符合当前就业市场需求、求职能力不足、缺乏职业规划意识等。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与分析2.1 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径分析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径主要包括创业、就业和深造三种方式。
当下,创业成为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的选择,需要加强有关创业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
2.2 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因素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因素包括薪资待遇、行业发展前景、工作稳定性等。
此外,个人能力、专业适配度、社会关系等因素也会对就业选择产生影响。
2.3 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需求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需求主要体现在工作内容、薪资待遇、个人发展空间等方面。
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需求进行深入了解,有助于理解他们的就业期望和需求,以便提供更加针对性的帮助。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3.1 提升高校教育质量提升高校教育质量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3.2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有助于帮助高校毕业生明确职业目标,提前进行职业定位,并为实现职业目标做好准备。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投入到就业市场中。
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困难。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大量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题。
这种现象不仅给毕业生带来了经济压力和心理困扰,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了解和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困难原因,对于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进一步探讨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对策建议,可以为政府和社会单位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和改善。
【2000字】1.2 研究目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探讨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和对困难原因的探讨,我们旨在为政府和社会单位提供可行的支持和帮扶方案,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可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支持,也可以促进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改善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全面了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为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研究现有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就业市场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和趋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对策制定和政策调整。
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找出问题的症结,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并且更好地指导毕业生在就业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提出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对策建议,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还能促进社会单位和政府部门更好地关注和支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实现双赢局面。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学教育的普及,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大学生就业现状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就业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针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需要深入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1. 就业压力持续增大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和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在校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尤其是一些重点高校毕业生,其就业形势比一般学校的毕业生更为严峻。
2. 就业结构性问题突出当前,大学生就业结构性问题突出,一方面是大学生的专业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导致无法胜任市场需求的工作。
3. 就业渠道狭窄大学生就业渠道相对狭窄,很多学生只会选择一些传统的就业渠道,比如应聘国有企业或者外企,而对其他非传统就业渠道了解不足,缺乏就业思路。
4. 就业歧视现象较为普遍一些用人单位对于应届毕业生存在就业歧视现象,对毕业生的学历、专业、经验、背景等方面要求过高,导致一些大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1.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对自身的优势和兴趣进行深度思考,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价值观,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
2.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学校应该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开设相应的职业技能和实训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让学生具备更多的就业选择。
3. 拓宽就业渠道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资源,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就业形式和岗位,开拓就业思路,主动寻找合适自己的就业机会。
4. 推动就业歧视的消除政府和社会应重视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和约束,推动企业改善用人观念,提供更多机会给有潜力和能力的大学生,减少就业歧视现象的发生。
三、结语当代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学校、家庭、社会、政府都应积极参与,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给大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
浅析大学生难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应对大学生难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大学生已经成为就业市场中的重要一员。
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就业问题却依然严峻。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和应对措施两方面来深入浅出地探讨大学生难就业问题。
一、现状分析1. 就业压力日益增大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推进,大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渐加大。
据统计,每年高校毕业生总数都在不断攀升,而全国的就业岗位并没有相应增长,导致了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的现象,大学生就业难度变大。
2. 就业能力不足有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招聘时更倾向于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而非学历,而在校期间,大学生更多地关注的是知识的学习和获取,而在实际应用方面则相对较弱,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就业市场需求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就业市场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很多传统行业的岗位逐渐减少,而新兴行业的需求却在逐渐增加,这也为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4. 就业观念不合理部分大学生对于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误区,希望能找到一份高薪、好待遇的工作,而对于一些基础岗位瞧不起、不屑于从事,这也增加了大学生就业难度。
二、应对措施1. 提高就业能力高校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多开设相关的实践性课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自身也应该增加课外实践经验,积极参加各种实习实训活动,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2. 发挥学校资源学校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应该积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组织相关的职业规划指导、招聘会、就业指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向就业市场。
3. 调整专业结构学校应该调整专业结构,根据社会产业和市场需求,开设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兴专业,培养更多与时俱进的人才,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4. 改变就业观念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来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就业观念,不要对一些基础岗位有所偏见,重视岗位的实际价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和生活,也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1. 就业压力持续加大随着高校扩招的不断推进,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加,与此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导致用工结构发生变化,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大的压力。
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数百万名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但就业岗位的供给并不足以满足这一庞大的劳动力需求,因此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竞争。
2. 就业结构逐步趋同在当前就业市场上,大部分大学生只能从事一些普通的职业岗位,例如销售、客服、行政等,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相对较少。
而且,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新兴行业和职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也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3. 就业渠道多元化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求职的渠道也愈加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求职途径,如招聘会、报纸、杂志等,如今互联网成为了大学生求职的重要渠道之一,各类求职网站、社交媒体平台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信息资源。
二、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1. 强化职业教育,提升就业能力目前大学生主要面临着专业对口、就业技能和就业意识等三大方面的不足。
学校应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上加强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学校还应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实践性教学和实习实训,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就业市场。
2. 鼓励创业,拓宽就业渠道传统意义上,大学生毕业后主要选择就业,随着创业环境的改善和政策的鼓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
学校应当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提供相关的支持政策和资源,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和就业出路。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化解就业压力就业压力往往会给大学生带来挫折感和焦虑情绪,甚至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等院校数量不断增多,各大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难就业”问题日渐显现,必将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至关重要。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根据国家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学生数量均同比上年增加60万人左右,而国家全部劳动力当中有超过一千万人是大学生,因此,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大学生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更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整体来看,虽然大学生作为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地位优势,但是高校的教学内容与市场结构相脱节,且没有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需求进行针对性教学,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存在重重困难。
所以,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更多知识技能和创新方式,才能为毕业后更好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自身就业能力期待过高。
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大学生教育工作,全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由于高等教育普及化,高校开始面向大众广泛招生,使大学教育成为普通标准,本科学历也逐步普及,大学毕业生数量骤增。
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时,常常忽视自身就业能力水平,对就业期望过高,导致就业困难,就业压力增大。
二是选择就业岗位不够理性。
新生代大学生在就业选择问题上相对独立、更加自我,一些大学生不看重是否有符合自己兴趣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前景,而是盲目追求一线城市的“高大上”,为跻身大城市,常常忽略自身适应能力,导致就业幸福感降低,生活压力感攀升;一些大学生不仅仅重视“硬福利”,还特别重视弹性工作时间、学习培训机会、带薪休假等“软福利”,对工作岗位要求过高,对自身能力水平没有清醒认识,导致工作能力和岗位需求不相匹配,出现辞职常态化、跳槽普遍化等现象,导致就业市场不稳定、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三是高校教育问题导致就业困难。
高校教学理念各不相同,有的没有对教学制度进行合理改革创新,导致所学专业和社会需求无法接轨,从而让学习失去本身意义。
大学生就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然而,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就大学生就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大学生就业的发展现状1. 就业形势严峻当前,我国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数量居高不下,与此同时,各行各业的用人需求并未相应增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的情况。
2. 就业结构不合理大学生普遍倾向于选择传统热门专业,导致某些专业人才过剩,而一些新兴行业却面临人才短缺的情况。
就业结构不合理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一个问题。
3. 就业能力不足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导致毕业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就业能力,难以适应职场的需求。
二、对策研究1. 推动产教融合政府、高校和企业应加强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岗位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就业能力。
2. 加强职业指导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他们了解各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用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3. 提升综合素质大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素质在就业过程中同样重要。
4. 鼓励创业就业政府应出台更多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创业扶持和创业培训,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选择的机会。
5. 加强就业信息发布学校、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就业信息的发布和对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岗位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的情况。
三、结语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共同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改善,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招政策的实施,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呈现出一些突出问题,需要采取有效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就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1. 就业压力加大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导致就业市场供大于求,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
尤其是一些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就业机会相对较少,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困难的情况。
2. 就业结构不合理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主要集中在文、理、工科等传统专业领域,而一些新兴行业和领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却相对较大。
导致一些毕业生找不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就业结构不合理。
3. 就业质量有待提升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就业岗位与个人能力不匹配、薪资待遇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等问题,就业质量有待提升。
一些毕业生只能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建议1. 加强就业指导与培训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
可以开设就业指导课程,邀请行业专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市场需求,提升就业技能。
2. 拓宽就业渠道高校应积极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开拓就业新领域。
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同时,鼓励毕业生积极创业,提供创业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
3. 优化就业环境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就业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就业服务体系,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同时,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引导,鼓励企业提高薪资待遇,提升就业质量。
4. 强化职业教育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可以开设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提升学生的就业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5. 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与合作高校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就业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我国,由于快速发展和人口红利的消失,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884万人,就业压力再次加大。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就业问题分析就业问题的严重性在近年来愈发突显,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另外还有就业结构失衡和就业质量低下等问题。
1.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虽然全国大学毕业生达到了884万人,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庞大的人力资源,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
由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出口下滑、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等因素影响,国内企业就业需求受到很大影响。
尽管经济逐步复苏,但就业机会依旧是紧缺的。
2.就业结构失衡据统计,中国城镇劳动力总量达到8.24亿人,其中75%以上是从事第三产业,第一、二产业的劳动力只占25%不到。
这说明中国的就业结构出现了失衡。
由于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大,导致其他产业的劳动力较少,这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3.就业质量低下另外,我国就业质量仍然不尽如人意。
由于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用的是低薪、低保障的就业形式,许多人面对拼搏无法享受正常的薪酬。
这种现象在一些中小型企业中尤为普遍。
这些劳动力缺乏稳定的就业保障,加之社保不完善,留给他们的是无尽的担忧和不安。
二、就业问题对策研究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证就业机会充足,并且注重提升就业质量。
1. 发展新兴产业,提高就业机会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推广,新兴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成为未来就业机会的主要来源。
应该在创业教育和招商引资等方面下功夫,提高社会创业的成功率,吸引更多人进入新兴领域。
另外,在支持农民工等就业机会方面也应该加大力度。
2. 推行灵活就业制度,提高就业质量灵活就业是指实现非全日制工作时间的工作模式,主要包括个体经营、家庭劳动、临时工等等。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大学生们在就业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本文将就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进行研究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1. 进入职场的竞争激烈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各行各业都在争夺优秀的毕业生,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不少传统行业都开始面临产业升级,对毕业生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2. 就业压力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成本逐渐上升,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而且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不少大学生发现自己的专业并不是很受用工单位青睐,因此他们往往需要进行再学习或者转行,这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3. 就业形势不尽人意虽然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但是就业市场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许多待就业的大学生发现工作机会并不十分理想。
据调查显示,一些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要经历多次失败,甚至出现了就业期限一再延长的情况。
1. 积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需要正确树立就业观念。
他们应该充分了解当前就业形势,认识到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就业可能面临的各种可能性,并且调整自己的态度和心态,增强自己的就业信心。
2. 主动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他们还应该加强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多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就业培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3.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大学生要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不仅要注重传统的就业渠道,还要善于利用互联网、人际关系等多种渠道来寻找工作机会。
大学生还可以利用校园资源和社会资源,寻找一些实习机会,这样不仅能积累实践经验,还能扩大就业的可能性。
4. 提高求职技巧和应对能力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需要提高自己的求职技巧和应对能力。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与对策近年来,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和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发凸显。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就业问题的现状分析1.1 就业难题大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就业困难。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后往往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市场需求与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的状况,造成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
1.2 就业质量问题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质量也备受关注。
许多大学生被迫从事与自身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不仅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也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1.3 实践经验不足大学生在校期间注重理论学习,但缺乏实践经验。
这使得他们在面试和实际工作中常常显得不够自信和应对能力不足。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2.1 教育不匹配部分高校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差距,教育内容和方式未能及时与社会发展同步。
一些专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相应工作。
2.2 招聘渠道狭窄传统的等待招聘会和投简历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对于大学生来说,要积极主动地了解招聘信息,开拓多元化的就业渠道。
2.3 大学生自身问题一些大学生对自身定位和职业规划不清晰,缺乏对未来就业市场的准确了解。
此外,自身能力和技能相对薄弱,导致就业竞争力不足。
三、对策提出3.1 提高教育质量高校要重视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适应性,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
同时,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2 拓宽就业渠道针对不同专业和行业,开展多元化的就业渠道,如招聘会、网络招聘、校企合作等。
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创业和自主就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3.3 加强职业指导高校应该提供系统的职业规划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明确自身发展方向。
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机会,提供学生实践经验,增强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就业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并提出有效对策,对于解决当前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1.1 就业形势严峻当前,我国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与此同时,各行各业的用人需求并未相应增长,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的困境。
1.2 就业结构不合理大学生普遍倾向于选择传统热门专业,如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等,导致这些领域的竞争激烈,就业压力较大。
而一些新兴行业和岗位,由于大学生对其了解不深,导致供需不平衡,错失了一些就业机会。
1.3 就业能力不足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后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影响就业竞争力。
二、大学生就业对策分析2.1 提高就业指导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业人士开展讲座,分享就业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2.2 拓宽就业渠道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特长,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不仅局限于传统行业,还要关注新兴行业和岗位。
可以通过参加招聘会、实习实践等方式,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
2.3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设与实际岗位需求相符合的课程,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2.4 建立就业信息平台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各类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同时,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2.5 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更多支持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增加对大学生的招聘数量,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招政策的实施,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走上就业之路。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1.1 就业形势严峻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许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的情况,尤其是一些非重点院校、非热门专业的毕业生更加困难。
1.2 就业结构不合理当前,一些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即一些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容易就业,而一些非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较大。
这导致了一些专业人才供需失衡的局面。
1.3 就业质量亟待提升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整体上较高,但就业质量却亟待提升。
许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薪资低、职业发展空间小、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2.1 加强就业指导与培训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
可以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班等形式,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技巧。
2.2 拓宽就业渠道高校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举办校园招聘会等活动,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选择空间。
2.3 优化专业设置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情况,合理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
鼓励学生选择热门专业,同时加强对非热门专业的就业指导,提升非热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2.4 加强实习实训高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实训安排,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实习实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岗位要求,提前适应职场环境。
2.5 建立就业服务平台高校可以建立健全就业服务平台,为毕业生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就业服务。
通过平台发布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指导、开展职业规划等服务,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加剧、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家庭幸福,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研究大学生就业现状有助于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为政府、高校和企业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和完善。
研究大学生就业对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新形势下,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研究大学生就业对策,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解决对策,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可以为政府、高校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1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背景与现状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传统产业和基础服务业的用工需求减少,部分大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迅速,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旺盛,而部分大学生在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上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大学生就业区域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吸引了大量大学生前来就业,导致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
部分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地时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自身兴趣和发展潜力,导致就业不稳定和职业发展受限。
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解决方案研究
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解决方案研究一、就业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难度也随之上升。
就业市场呈现出“大量招聘,难以招聘” 的格局,不少大学生在身处求职的压力下,面临着就业挑战。
1.就业压力沉重据数据显示,每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已经达到二万万人以上,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许多大学生需要寻找相对困难的就业途径。
大学生在手头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同时也缺乏实际能力和相关技能,很难顺利进入就业市场,投递简历时找不到需要的岗位。
2.就业岗位缺乏在就业市场上,大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岗位缺乏。
许多招聘要求大学生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能,短期内大学生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就业难度因此加大。
此外,许多大学生企图去涉足一些高薪行业,但这样的行业的需求不大,导致求职难度大大增加。
3.大学生技能需求和市场需求差异大近来,就业市场的需求越来越高,但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充足的技能应对市场需求,不少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与市场要求相匹配,就业难度加大。
二、解决方案探讨1.提前做好规划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时需要提前做好相关规划。
可以通过联系招聘网站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市场需求及招聘人才的要求和岗位需求,就业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
同时,应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和实习等活动来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2.学习相关技能和知识提高技能和知识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学习一些热门的语言技能和计算机使用技能,将来就业的时候更加有竞争力。
同时,积极学习新型的技术和创新能力,这样可以在工作市场上获得跟高的认知度。
3.多种途径和平台求职大学生在求职时,可以通过招聘网站、社交平台、校园招聘等多种平台寻求合适的工作机会。
在社交平台上结交职业人脉,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掌握行业建设和市场要求,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增加自己的就业率。
4.改变招聘方式为了解决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问题,招聘方也需要改变岗位需求和招聘方式,鼓励年轻人投入到一些新领域,提供各种培训、实习机会。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据统计,在我国现有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中,本科生数量已经超过350万人,而研究生数量也达到了100余万人。
这些大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之后,将毕业离校进入社会,但是他们面临的就业压力却越来越大,这不仅是一个社会负担,也是一个教育问题和人才管理问题。
一、现状分析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就业机会的不足,现在社会上供大于求,导致个别大学生对工作挑剔,而很多优秀的大学生只能一次次投递简历,得以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进而得到明确的工作方向这样一条艰辛的道路。
其次,大学生就业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在校期间虽然能够学习到全方位的知识和理论,但是却缺乏实践经验,这使得许多大学生在参加面试的时候,无法适应环境及所面临的面试题目,影响了他们的择业机会和工作发展。
二、对策措施针对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状况,应该采取专业的策略和措施。
具体而言,需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发现合适的就业机会大学生应该积极地参与校园招聘,了解校招企业的具体招聘要求,充分了解自身的专业和技能水平,自我改进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
此外要着眼于校外机会,多参加各类就业招聘会、专业人才交流会等活动,增强就业的渠道,提高面试的成功率。
2. 提升就业实践经验大学生要在学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会役留,这些实践活动将成为大学生的宝贵经验和众多社会职位的先决条件,为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宝贵的财富。
同时,大学应该开展校内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可以将在学校内积累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经验水平。
3. 适当降低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大学生要意识到,刚毕业并不一定能得到“理想”的工作或发挥所谓的“创新”,特别是对那些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来说,应该适当调整自己的择业期望和目标,多在基层岗位进行锻炼,逐步累积经验,从而顺利地进入理想的职业上升通道。
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1
曾几何时,大学生是时代地宠儿,是天子骄子.然而,时过境迁,“毕业即失业”不仅是曾为“天之骄子”地悲愤,也是政府和社会地一大痛疾.大学生就业难地呼声像“狼来了”似地,成为人们忧心忡忡、望而生畏地一个话题.如何处理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热点.一,大学生就业现状,总体就业率:据年地月一项报告中,大学生地各专业地就业率为:农学管理学工学法学教育学医学.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地大学生不能及时就业.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薪酬要求.薪酬一直被喻为大学生就业理性程度地“风向标”.根据此次调查地统计结果,大学生大多已走出开价虚高地误区.有地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元至元之间.地学生将个人发展机会视为择业时地首要选择,甚至有地学生为了职业理想可以接受“零工资”.专家认为,“零工资”地出现折射出大学生对个人发展机会地极度渴望,对自己能力和职业前途地复杂心态以及面对就业窘境地无奈.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大学生就业难地原因(一)供求状况第一,我国地高等教育经过改革开放多年地高速发展,人才地存量资源已经大大增加.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万,年有万,年达万,年达万,年增加了万,年达到了多万.但与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相对地却是就业岗位增长地缓慢.这就使得大学生这种人力资源逐渐地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了“买方市场”.第二,传统主渠道地吸纳能力下降.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是接收大学毕业生地主渠道.但近年来,政府机构大幅度精简,因此不可能大量吸收大学生,而且从中央到地方地历次机构调整中,分流人员基本上是在事业单位中找出路,而事业单位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本身也面临着精简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地国有企业由于种种原因,经济效益普遍不佳,其本身沉积着大量地冗员,背负着沉重地包袱,每年需向社会排放相当数量地富余人员.第三,供求结构不平衡地矛盾突出.一方面,从总量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和当前飞速发展地经济规模相比仍显不够;另一方面,却又戏剧性地存在着一定程度上地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从我国国情来看,现阶段大学生仅占同龄人地左右,北京地区所占比例最高,也仅有,这与发达国家地到地比例相比相差甚远,就是与中下等收入国家地比例相比也有较大地差距.这就决定了在可预见地未来,高校毕业生仍将是一种稀缺地高层次人力资源.因此,供求失衡,及一定程度上地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必定和结构性失衡与个人偏好失衡有关,造成这一问题地原因是多方面地,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毕业生自身都有对此加以反思地必要. (二)有关政府行为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政府有着特殊地权威作用.当政府行为和毕业生行为协调一致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会进行得平稳顺利,反之就会出现矛盾.两者行为协调一致地前提是对就业目标认识上地一致,通常情况下,当政府决定了某种政治经济体制以后,政府对毕业生就业目标地认识也就随之确定.问题是毕业生个人有时并不一定认同政府地这一目标.此时,政府为贯彻这一目标通常有三种手段:一是思想宣传、鼓动或政治动员,二是行政强制,三是经济调控.改革开放以前,政府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个人行为目标与政府行为目标不一致时采用地多是前两种手段.其中尤以第一种手段作用为大,行政强制手段只是对前者地补充.思想宣传鼓动和政治动员对毕业生产生地政治压力及社会规范压力足以使毕业生放弃其个人地价值目标.这种做法在年代以前收到了显而易见地效果,有效地保证了高层次人力资源对国家重点经济建设项目地配置,保证了国家经济建设地需要.但这一做法过分地强调了政府地意志,忽略了毕业生地自我发展需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地建立与不断完善,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目标地认识也发生了转变.政府较多地运用了市场机制地作用,让毕业生在根据自己地意愿与市场规则自主择业,但却忽视了宏观调控地作用.(三)有关用人单位随着我国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地深化,各基层企事业单位拥有越来越大地用人自主权,面对科学技术革命地挑战,他们已经意识到人才素质在企业发展中地重要作用,因而已不再盲目被动地接受毕业生,而是根据自己地实际需要进行挑选.尤其是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人才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人才结构趋于合理,干部梯队已基本形成地情况下,进人更慎重,要求也更高.他们在招聘毕业生时,不仅要看学生地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而且要看学生地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不仅挑专业和学历层次,而且要挑学校,甚至挑性别.这就客观上使一些“名不见经传”学校地毕业生及长线专业、女大学生、学历层次低和综合素质较差者过剩,出现就业难.用人单位地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领导地短期行为问题,由于新进一个大学生,其效益要在几年工作以后才能发挥出来,多进人意味着企业人力成本地提高与职工平均收益地降低,这就导致了企业领导在用人策略上地短期行为;二是在大城市中,由于存在着结构性失衡与个人偏好失衡地问题,一些用人单位无节制地提高进人规格.如原来只需录用专科生地职业岗位,现在却上升到录用本科生、硕士生甚至是博士生等等,从而造成人才浪费与专科生人才资源地相对过剩.这和六、七十年代发生在发达国家地“文凭疾病”十分类似.在我国教育资源还十分短缺地情况下,这种人才使用上地浪费,应该引起政府与用人单位地足够重视.(四)高等教育改革滞后一方面,由于多种因素地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滞后于社会需要,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地需求,专业划分过细,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视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本身具有滞后性和周期长地特点,而社会需求却瞬息万变,加之近年来人才预测工作比较薄弱,高校招生与社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这就使学校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往往不相吻合,其中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社会急需地人才培养不出来或数量极少,而社会不太需要地又供过于求.尤其是前几年部分高校在经济利益地驱动下,盲目新上所谓“热门”专业和“短、平、快”地专科层次,结果使学校培养脱离了社会地需求.(五)大学生地素质与就业观念目前,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大学生地素质不适应社会地需要,其中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事业心不强、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面过窄和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等.这些都是为许多用人单位所嫌弃地.另一方面,就毕业地大学生而言,不少人地人才感觉特别强.有地同学认为,自己既然是人才,那么就不应该到那些虽然很能发挥作用,但是人不多、钱又少地“小”单位去;或者不应该到第一线去,而应该到大单位、到指挥或领导岗位上去;有地同学认为,自己既然是人才,就应该有相应地待遇,所以在择业时,首先关心地是“收入如何”、“住房条件如何”,让用人单位着实对这样地人才不敢恭维;有地同学认为,自己既然是个人才,那么就应该得到重视,不能去也不愿去做默默无闻地工作.毕业生地这种错误感觉,恰恰断了自己地就业之路,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二.对策及建议虽然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地出现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地,但归根结底是由于就业环境与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地变化.解决这一问题地根本出路在于不断深化改革.(一)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提供就业信息从政府角度讲,应当充分认识到高校毕业生在目前仍属稀缺资源这一现实,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不同地区发达程度地差别、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分配上地差距以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采取地行为,认真研究对策和有效地调控手段,加强宏观管理与指导工作.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竞争地市场经济并不存在,因此,真正有效地机制是一种市场与政府相结合地混合机制,那种认为市场经济中政府地“无为”即“有为”地观点,实际上是对市场经济地误解.众所周知,按照经济学原理,稀缺资源地市场一定是卖方市场.我国目前高校毕业生是一种稀缺资源也是一个不争地事实.但由于结构性失衡和个人偏好性失衡地存在,多数人集中在热门专业和大城市地一些待遇优厚地行业.这本也无可厚非,因为人具有经济动物地特性,在择业上追求最大地经济利益是这一特性地体现.但是,这样一来就导致了热门专业和大城市地一些待遇好地行业毕业生供大于求,稀缺资源不再稀缺地问题.面对这一现象,大城市地一些用人单位则不断地提高用人规格,造成人才上地浪费.而一些地处偏远、急需人才地用人单位则苦于得不到人才,以至影响事业地发展.上述问题地存在,决定了政府宏观调控地必要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除了要加强必要地经济调控手段,如对去边远省区和条件艰苦地国家重点单位和行业工作地毕业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强度地优惠,除免交学费和免还贷款等措施外,还要重新认识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地重要性,加强这方面地工作,并适当辅之以必要地行政制约. (二)企业:树立人才观,加强人才储备,合理置换冗员企业是国民经济地细胞,是吸纳毕业生地主渠道.尽管目前我国地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高,面临着人员过剩地问题,但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企业地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企业竞争力低下.一个很有说服力地事实是,年我国排世界第位,而我国科技国际竞争力排在世界地第位,劳动力素质低下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地原因.在美国就业人员中,专业职位、技术职位和非技术职位地比例已由年代地演化为年代地.对我国企业来讲,抓紧有利时机加强人才储备,调整人才结构,合理置换冗员已成为当务之急.(三)学校:深化改革,加强和完善就业指导.高校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高校应当及时捕捉社会需求信息,适时调整专业及专业方向,调整教学计划,尽可能多地开设社会急需地课程,淘汰那些不适应当今社会需要地课程.为了提高大学毕业生地就业竞争力,目前应当特别注意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在为人处世、实践操作、经营管理等方面地能力.近年来,用人单位越来越多地希望招聘有两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地人.应当说,这种用人要求是无可指责地.用人单位就是“用人”地单位,不是第二大学,培养人才不是用人单位地法定义务,尽管人才可以在这里得到锻炼,获得成长机会.因而,高校应当创造条件,让大学生更多地得到工作实践地锻炼.这需要对长期以来实行地固定学制进行改革,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大学生延长大学修读时间,鼓励并创造大学生勤工助学、半工半读,甚至工作一定时间以后继续修读学业.这种改革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满足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工作经历要求地唯一办法.(四)大学生:全面提高素质,树立全新地就业观念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地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地一面,又要看到短处地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地特殊素质进行具体地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地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地重点因素.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大学生就业难,但转变观念并不难,尽管不利因素有很多,但并非没有亮点.随着我国“三农”问题地逐步解决,农村城镇化道路将会加快,农村也就成为毕业生就业地现实地巨大市场;而且为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央相继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地战略,这更是难得地历史机遇.通过加强国情和形势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好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地关系,特别是要注意克服脱离社会价值,片面强调自我价值地倾向,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大众化教育下地大众化就业理念,主动到最需要自己地地方去建功立业,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统一起来,将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统一起来,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努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结束语:作为一名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不可回避地一个问题,本文分析了其原因与解决策略,以此与大学生们共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摘要:我国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多,2003年为首次扩招后的大学生毕业的第一年。
从2003年之后,大学生每年的毕业数量逐年增加,但是就业情况却未逐年好转。
本文从大学生目前的就业现状出发,分析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建议1.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我国的大学生从1999年的首次扩招以后,在2003年第一次扩招的大学生毕业到现在不过十年的时间。
这十年里面,大学生的就业存在一定的趋势。
大学生就业总体的情况并未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好转,伴随着大学生的就业难,还出现了城镇失业率上升,民工荒等现象。
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我国主要的就业问题为供需的结构性失衡,劳动就业市场不完善,统一的就业指导体系尚未建立。
下面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趋势做以说明。
1.1大学生需就业人数的发展变化2003年到现在,我国大学生的毕业数量总量一直在增加,但是就业状况却不佳。
下面为2003年到2012年我国大学生毕业生需就业的人数情况概览。
图1:2003-2012年高校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规模变化2003--2012年的高校毕业生总数分别为212、280、338、413、495,559、611、630、660、680万人,但是每年的一次就业率基本在70%—75%之间,一次就业率不高。
很多大学生都是在毕业之后半年左右才能找到工作,且大多对找到的工作还不是很满意。
对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来说,34%的人毕业半年内就离职。
2011 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的人群中,有98%发生过主动离职,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30%)和薪资福利偏低(22%)。
毕业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就业率没有那么理想,加上以前未就业的人数,以及每年大量的城镇失业人数,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甚乐观。
据统计,2011年,城镇登记的失业人数为3267万人,再加上农村每年向城市转移的富裕劳动力,可以看出,今后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据估计2013年大学生的毕业总人数将达到699万,逼近700万大关,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张翼说,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将比2012年严峻一些,这主要是因为社会新增加的白领工作岗位比较有限,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一路走高,特别是对那些通过在职教育获得高学历的毕业生来说,形势将更为严峻。
1.2大学生就业单位选择意向在大学生毕业生数量一路走高的情形下,我国的大学生就业还存在一定的选择取向,2010年有调查研究表明,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垄断性国有企业是本、专科毕业生心目中最受亲睐的就业单位,而一般竞争性的单位,如民企、非垄断性国企选择的比例较低。
下面为当时统计出来的结果:图2: 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麦克斯2012年的大学生就业报告中也指出: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就业满意度最高,为60%;在“民营企业/个体”的就业满意度最低,为43%。
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就业满意度最高,为57%;在“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NGO等)”的就业满意度最低,为36%。
由此可以看来,大学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单位选择意向大多为可以解决户口,档案和职称等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等,而对于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其他企业,大多不是毕业生的选择意向。
在选择好单位进入以后,其相应的满意度也较高。
1.3大学生就业的区域特征大学生的就业不仅表现出来一定的企业单位选择意向,还带有很强的区域分布特征。
麦克斯的2012年大学生就业报告的调查表明,东部和沿海地区对本科毕业生的人才吸引力指数为67.3%,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人才吸引力指数为67.1%。
两倍于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吸引力指数(本科、高职高专均为32.3%)。
其中,人才吸引力指数代表某区域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的大小。
计算方式是三个指标的平均数,包括本区域生源的毕业生在外区域就学后返回到本区域就业的比例、在本区域就学的毕业生留在本区域就业的比例、非本区域生源在外区域就学的毕业生然后到本区域就业的比例。
东部和沿海地区对本科毕业生人才吸引力最大的前 5 个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从高到低依次是深圳、上海、北京、厦门、广州。
东部和沿海地区对高职高专毕业生人才吸引力指数最高的前 5 个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从高到低依次是北京、上海、广州、宁波、青岛。
同时,对于大学生的省级流动,2012年麦克斯的大学生就业研究报告指出,相对于东部和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吸引和保留人才的能力都较弱,属于人才净流出地区。
同时,大学毕业生对就学地有着较高的就业偏好。
1.4大学生就业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近些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对比于就业的增长来说,我国的就业弹性系数一直下降。
如下表所示:表1:2000-2011年我国就业弹性系数变化年份GDP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就业弹性系数2000 8.4 0.97 0.11522001 8.3 0.99 0.11902002 9.1 0.66 0.07292003 10 0.62 0.06222004 10.1 0.72 0.07092005 11.3 0.52 0.04562006 12.7 0.44 0.03492007 14.2 0.46 0.03222008 9.6 0.32 0.03362009 9.2 0.35 0.03802010 10.4 0.37 0.03512011 9.3 0.41 0.0445 注:此表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长指数和就业人数计算从上表可以看出十多年来,我国的就业弹性系数一直处于下降地位,除了2011年有所回升。
可见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并未带来就业的增长,由此可见在就业弹性一直较低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增长并未给就业带来改善。
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的就业也就不能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我国的经济增长的方式存在问题,经济增长的结构不合理,这样的经济增长势必不能给就业带来很好的拉动作用。
2.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从大学生就业的现状来看,我国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目前我国存在着“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就业局面。
“民工荒”是指2009年8月以来,多家媒体报道,在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很多中小企业的订单大量增加,但是却招不到工人的现象。
从表面上看来,同时出现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是相悖的。
但是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两者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两者的出现都是由于中国市场上的供需结构不平衡所导致的。
“民工荒”的出现是由于中国的劳动市场上存在的户籍制度等导致的农民工劳动力转移的成本加大,以及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不适应企业生产需求的变化所导致的。
而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则是主要由于大学生的专业以及知识技能供给与市场的需求脱节。
而农民工与大学生是两个就业方面不可替代的群体,两者之间的不可替代性导致了“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现象。
其次,在大学生的就业当中,还存在相当多的就业歧视。
这种就业歧视,不只是简单的性别歧视,还包括对学生生源地区的歧视(偏远地区的学生和发达地区的学生的不同待遇)、对学生的户籍来源的歧视(如对北京户口和外地户口学生在面试时,用人单位比较喜欢北京户口的学生)、对毕业院校的歧视(用人单位大多喜欢招收来自“211”和“985”等高等院校的学生,对非此类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就业歧视)、对外貌的歧视(一些用人单位对女生的外貌存在一定的就业歧视)、对学历层次的要求(一些工作可以本科生做的,但是有研究生的话会优先录用研究生)、对社会关系以及经验歧视等。
这些都是大学生在就业和求职的过程中都常遇到的歧视问题。
再次,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普遍存在法律意识的缺失,很多大学生在面试和求职时没有任何的关于劳动合同等的方面的法律知识,不知道用相应的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求职的过程中不受到侵害。
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时候,利用大学生不懂法律知识或者利用大学生急于找工作的心态,不和大学生签订正式的劳动用工合同,而是以就业协议代替用工合同。
这样,最后导致大学生的就业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此外,大学生就业面试时,大多存在着因为能力不足的自卑心理、因为没有定位的盲目和从众心理以及面试失败后的挫折和焦虑心理等。
这些负面的心理因素严重的阻碍着大学生就业的选择,以及对大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
最后,在大学生的就业求职中,还面临着诚信缺失的问题。
由于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都希望招到具有良好工作能力的大学生,所以,许多大学生在自己的简历上面都会说明编造自己是学生会主席等职务和任职经历。
另外,北京的许多用人单位为了吸引大学生,也会在招聘的时候说明可以解决北京户口的问题,但是在招到大学生以后,却以正在等指标等理由一直拖延,未给大学生及时的解决当初承诺的户口问题。
诚信的缺失随着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增加和就业信息的不对称而日益突出。
3.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从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可以逐步的分析出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
大学生的就业难可以归结为三大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以及家庭的因素。
3.1社会因素大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其就业的行为必然要受到社会中各个参与方的影响。
在就业的环节中,参与方主要有政府、高校,企业以及中介机构等。
各方的行为对大学生的就业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1)政府对于政府来说,我国目前政府在就业市场的建立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改进空间。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市场和其他劳动力的就业市场是分开的,此外,各个地区的就业市场也是相互独立的。
就业市场体系的分割和独立,使就业信息不能得到有效的传递。
由此即会导致就业信息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失真,信息的反馈不及时。
另外由于政府没有建立有效的服务保障体系,全国的就业服务没有得到标准化和规范化。
现在我国每个地区的就业保障服务水平都不一样,就业后得到的劳动保障不统一,这样,就导致了地区的就业存在较大的差距,地区之间的劳动力就得不到有效的转移和流通,导致了就业效率的低下。
此外,在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我国政府也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
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外地毕业生加上各种条件加以限制。
这样我国的大学生难免会存在就业的体制性障碍。
2)高校从高校的角度出发,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就业难最应该负责的是高校的教育模式存在问题,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与企业对大学生所要求的实践环节相脱节。
由于教育课程的设置偏于理论,缺少实践环节并且有些专业的就业市场已近饱和,但是高校仍然大力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