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解题方法极限法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计算题的常用解题技巧(3)------极限法

高中化学计算题的常用解题技巧(3)------极限法

高中化学计算题的常用解题技巧(3)------极限法
极限法:极限法与平均值法刚好相反,这种方法也适合定性或定量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将混合物看作是只含其中一种组分A,即其质量分数或气体体积分数为100%(极大)时,另一组分B对应的质量分数或气体体积分数就为0%(极小),可以求出此组分A的某个物理量的值N1,用相同的方法可求出混合物只含B 不含A时的同一物理量的值N2,而混合物的这个物理量N平是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A,B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即N1 [例5]4个同学同时分析一个由KCl和KBr组成的混合物,他们各取2.00克样品配成水溶液,加入足够HNO3后再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沉淀完全后过滤得到干燥的卤化银沉淀的质量如下列四个选项所示,其中数据合理的是
A.3.06g
B.3.36g
C.3.66g
D.3.96
本题如按通常解法,混合物中含KCl和KBr,可以有无限多种组成方式,则求出的数据也有多种可能性,要验证数据是否合理,必须将四个选项代入,看是否有解,也就相当于要做四题的计算题,所花时间非常多.使用极限法,设2.00克全部为KCl,根据KCl-AgCl,每74.5克KCl可生成143.5克AgCl,则可得沉淀为(2.00/74.5)*143.5=3.852克,为最大值,同样可求得当混合物全部为KBr时,每119克的KBr可得沉淀188克,
所以应得沉淀为(2.00/119)*188=3.160克,为最小值,则介于两者之间的数值就符合要求,故只能选B和C。

等量物质燃烧时乙醛耗氧最多。

2020高考化学常用解题方法之化学极值法

2020高考化学常用解题方法之化学极值法

M2

0.04
46 0.01 92 0.05

55.2
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介于44.4和55.2之间。
【典题示范1】在含有ag HNO3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bg铁粉充
分反应,铁全部溶解并生成NO,有 a g HNO3被还原,则a∶b不可
4
能为 ( )
A.2∶1
B.3∶1
C.4∶1
D.9∶2
【分析】Fe与HNO3反应时,根据铁的用量不同,反应可分为两种 极端情况。
(1)若Fe过量,发生反应: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假设CO全部转化,则生成CO2为1 mol,此时CO2的体积分数为1 mol ÷3 mol×100%≈33.3% 因反应是可逆的,实际的CO2的体积分数必处于上述两个极端值之 间,故应选B。
【针对演练】
1.(确定物质的成分)某碱金属单质与其普通氧化物的混合物共
1.40 g,与足量水完全反应后生成1.79 g碱,此碱金属可能是
全转化为 HCO-3 时(理论上)才会发生第二步反应,产生CO2,所
需盐酸浓度c(HCl)> 0.20 mol =1.0 mol·L-1,若c(HCl)≥
200 103 L
0.20 mol 2 200 103 L
=
2.0
mol·L-1,则盐酸足量,两种滴加方式产生CO2
的体积相同,因此选项B合理。
3.(求气体的体积)+4价铅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浓盐酸生成氯
气,+2价铅稳定。四氧化三铅可以看成是由PbO和PbO2组成的。 现将由PbO2和Pb3O4组成的混合物平分成两份:一份混合物在加 热条件下用足量一氧化碳还原,将气体产物通入足量澄清石灰

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考点点拨] 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化学计算应占试卷总分的15%左右,与有机化学、元素化合物具有同等的比例。

化学计算涉及的面很广,知识点也很多,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来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并获得化学计算的技能、技巧,同时借助于化学计算的形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化学计算的高考要求:1、掌握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化学式的计算;2、掌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3、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4、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5、掌握有关溶液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6、掌握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7、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8、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9、以上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知识内容中,具有计算因素的各类问题的综合应用。

(二)化学计算在高考试题中的两大类题型:1、选择型计算题;2、综合型计算题.因为选择型计算题的命题意图是以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为主,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灵活运用,通过合理的巧妙的方法,不需要经过复杂的计算过程。

选择型计算题常见的解题方法有概念解析法、原理解析法、巧解法(如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守恒法、极值法、估算法等)。

主要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

命题趋势,继续保持技巧性强、智能要求高的题型。

[智能整合]解题特点:“不要过程,只要结果,解题入口宽,方法多。

”解题时应运用题干给的条件,备选答案给出的提示,采用灵活的方法进行巧解妙算,实施速解策略,则可事半功倍。

解题方法:要注意从题干上抓信息,从备选答案中找启示,从定量关系上作判断,从限制条件中寻答案,从例题分析中学方法,要能自觉运用估算、极限法、守恒法、差值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等去巧解速算。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等效平衡》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等效平衡》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n 相等
n 成比例
n 成比例
ω%相等
ω%相等
ω%相等
等效情况
C 相等
C 成比例
C 相等
n 相等
n 成比例
n 成比例
注:n 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ω%表示质量分数、C 表示物质的量浓度、
Δn(g) =0 表示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1
要点诠释: 等效平衡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是:明确等效平衡的种类:一是恒温恒容下的等
【答案】 恒 压 恒
(2)
9
3a
(3)
0.4
1.2
x、y、z 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2 分)y=3x(x≥0);z
≥0
(x、y、z 不同时为
0)
(5)
2
5
(6) 0.75
0.5
容 x、y、z 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一个只含 x、z,另一个只
含 y、z):(2 分)2x+z=2;
(2 分)2y+3z
达到平衡前 v(正)>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2.0molPCl3、2.0molCl2,达到平衡时,PCl3
的转化率小于 80%
【思路点拨】注意容器体积为 2.0L,所给数据为物质的量。
【答案】C
【解析】A.反应在前 50 s 内的平均速率应该是前 50 s 内 PCl3 浓度变化与时间的 比值,而不是 PCl3 物质的量的变化与时间的比值。 B.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1.0molPCl5、0.20molPCl3 和 0.20molCl2 应
=6.
a 与 b 的关系是: a>b
类型二: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来说(即△V=0 的 体系):等价转化后,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起 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 例 2、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进行以下反应:

高考化学计算技巧(四)、平均值、估算、极值法

高考化学计算技巧(四)、平均值、估算、极值法

八、平均值法混合物的平均式量、元素的质量分数、生成的某指定物质的量总是介于组分的相应量的最大值M2与最小值M1之间,表达式为M1< M < M2,已知其中两个量,可以确定另一个量的方法,称为平均值法。

一.平均相对分子质量1.在标准状况下,气体A的密度为1.25 g/L,气体B的密度为1.875 g/L,A和B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对H2的相对密度为16.8,则混合气体中A和B的体积比为A.1:2 B.2:1 C.2:3 D.3:2二.平均摩尔电子质量转移1 mol电子时所对应的物质的质量就是摩尔电子质量。

如Al为27/3,Mg为24/2.2.由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50 g与Cl2完全反应,消耗Cl271 g,则合金可能的组成是A.Cu和Zn B.Ca和Zn C.Fe和Al D.Na和Al 三.利用平均值的公式进行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为M1、M2的物质按物质的量之比为a:b混合后,M=M1a/nt+M2b/nt。

3.有A、B、C三种一元碱,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5:7,如果把7 mol A、5 mol B、3 mol C混合均匀,取混合碱5.36 g,恰好中和含0.15 mol HCl的盐酸,则A、B、C 三种一元碱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4,40,56。

四.平均双键数法基本思想:烷烃双键数为0,单烯烃双键数为1,炔烃双键数为2。

混合烃双键数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可利用双键数的平均值求解有关问题。

4.标准状况下的22.4 L某气体与乙烯的混合物,可与含溴8%的溴的CCl4溶液800 g 恰好加成,则该气体可能是A.乙烷 B.丙烯 C.乙炔 D.1,3 丁二烯五.巧练5.已知Na2SO3和Na2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的质量分数为24.6%,则混合物中Na2SO3与Na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3 B.3:1 C.4:1 D.1:46.现有铷和另一种碱金属形成的合金50 g,当它与足量水反应时,放出标准状况下的氢气22.4 L,这种碱金属可能是A.Li B.Na C.K D.Cs九、摩尔电子质量法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相等的原则,立意是提供、得到或偏移1 mol电子所需要和涉及的物质的质量,利用这种物质的质量来解决的方法称为摩尔电子质量法。

专题09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023年高考化学必背知识手册

专题09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023年高考化学必背知识手册
①恒温恒压:混合气体的体积不变,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②恒温恒容: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4)固液参与型:2A(g) 2B(g)+C(s)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恒T、V)
②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5)固液分解型:2A(s) 2B(g)+C(g)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恒T、V)
(1)恒温下浓度变化对转化率和百分含量的影响
①恒容:同倍数增大反应物或产物浓度,相当于增大压强
②恒压:同倍数增大反应物或产物浓度,平衡不移动
③反应物多种,加谁谁的转化率变小,其余的变大
(2)投料比对转化率和百分含量的影响
mA(g)+nB(g) pC(g)+qD(g)
①反应物转化率相等的条件:投料比=化学计量数比
三、可逆反应
1.可逆反应的判断:反应形式相反,反应条件相同
2.可逆反应的特点
(1)同步性: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2)等同性:反应条件完全相同
(3)共存性
①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即反应体系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
②各组分的浓度都大于零
3.证明某反应为可逆反应
(1)检验出某种生成物
(2)检验量少的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2)同倍数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
①恒温恒容:相当于改变压强
②恒温恒压:瞬间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3)不同倍数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
①Q<K:平衡正向移动,v正>v逆
②Q=K:平衡不移动,v正=v逆
③Q>K:平衡逆向移动,v正<v逆
3.水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1)溶液反应:加水,相当于稀释,平衡向可溶性微粒系数和增大的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05选择中的计算

高中化学05选择中的计算

选择专题十二:选择中的计算能力自测1.0.03 mol Cu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O2、N2O4)混合气体共0.05 mol。

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A.30B.46C.50D.662.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

将该混合气体5 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气体再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A.5 g B.10 g C.15 g D.20 g3.已知:Fe5O7可以看作Fe2O3和Fe3O4的混合物。

现有Fe、Fe2O3、Fe5O7混合物共0.1 mol,加盐酸后固体全部溶解,共收集到0.01 mol H2,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则原混合物中铁的物质的量为()A.0.05 mol B.0.06 mol C.0.07 mol D.0.08 mol4.在100 g浓度为10 mol·L-1、密度为ρ g·cm-3的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5 mol·L-1的氨水,则加入水的体积为()A.小于100 mL B.等于100 mLC.大于100 mL D.等于(100/ρ)mL5.有某温度下KCl饱和溶液m1 g,溶质质量分数为ω1%。

对其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若析出KCl 的质量、所得母液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用m g、m2 g和ω2%表示,分析正确的是()A.原条件下KCl的溶解度小于ω1 g B.m1∙ω1%- m = m2∙ω2%C.ω1一定大于ω2 D.m1 - m2 ≤ m6.将a molNa 2O 2和b molNaHCO 3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让其充分反应。

当剩余固体为Na 2CO 3、NaOH 时,排出气体的成分和物质的量可能为 ()A .只有O 2;n (O 2)=a molB .有O 2和CO 2,n (O 2)=2amolC .有CO 2和H 2O ,n (H 2O)=2b molD .有O 2和H 2O ,n (H 2O)=23amol7.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盐酸物质的量浓度为3.0 mol/LB .15.7 g 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后有剩余C .加入9.2 g 混合物时消耗HCl 0.1 molD .混合物中NaHCO 3和KHCO 3的质量比为1:1【计算整体解读】1.高考中化学计算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 (2)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3)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4)有关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6)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7)有关溶液pH 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 (8)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 (9)以上各种化学计算的综合应用。

高考化学平衡试题的解题策略 - 福建高中新课程

高考化学平衡试题的解题策略 - 福建高中新课程

高考化学平衡试题的解题策略山西省榆社中学张维青化学平衡理论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也是高考试题中的的热点与难点.在高考试题中,由于化学平衡试题较好地考察了同学们的思维想像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化学计算能力,从而得到命题者的青睐.如何解答好这部分试题呢?我认为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学会运用三大解题策略。

一. 极限解题策略1.在达到化学平衡时,任一物质的质量或浓度都大于零(即任意物质的量极限为零).2.可逆反应的最大极限为不可逆反应,即反应物的转化率的极限为100%.例1(2010年高考新课程卷26题,14分)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其中A为某金属矿的主要成分,经过一系列反应可得到B和C。

单质C可与E的浓溶液发生反应,G为砖红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E 、G ;(2)利用电解可提纯C物质,在该电解反应中阳极物质是,阴极物质是,电解质溶液是;(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4)将0.23 mol B和0.11 mol氧气放入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①,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得到0.12 mol D,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 。

若温度不变,再加入0.50 mol氧气后重新达到平衡,则B的平衡浓度(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氧气的转化率(填“升高”、“不变”或“降低”),D的体积分数(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解析:(1)“G为砖红色沉淀”是本题的突破口,因此此题可以用逆向推断的方法做。

不难看出,F生成G的反应是醛基的检验,所以,F为CuSO4;从B→D→E,可推断为NO→NO2→HNO3或SO2→SO3 →H2SO4等。

因为B→D的转化需用催化剂,可判定B为SO2,D为SO3,E为H2SO4。

当然,可能有的同学总想弄清A是什么,从题目来看,A应为Cu2S(化学方程式见人教版必修2,89页)。

(2)考察学生对电解精炼铜原理的认识。

【解题策略】18个化学模型口诀速解高考题型

【解题策略】18个化学模型口诀速解高考题型

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模型口诀】失升氧化还原剂,七字口诀要牢记,先定两剂与两物,再平电子和原子。

【模型思考】1.解读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先判断变价元素,然后按照“失(电子)、升(价)、氧化(反应)、还原剂”进行分析。

2.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第一步:先确定反应物中氧化剂、还原剂;生成物中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第二步:利用电子守恒进行配平。

配平时的逻辑关系不能忽略,先要电子得失守恒,然后原子守恒。

若先原子守恒配平,必须验证电子是否守恒。

如果是氧化还原形的离子方程式则应遵循: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的逻辑关系。

二、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模型口诀】牢记“三死一灵活”,判断正误不迷惑,写、拆、删、查四步曲,正确书写不【模型思考】1.判定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的方法按照“三死一灵活”的顺序判断,“三死”是指(1)“拆”得对否;(2)电荷、质量守恒;(3)盐类水解符号的使用和分步是否正确。

“一灵活”是指反应是否符合客观实事。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可按“写、拆、删、查”四步进行。

3.解读是上述的逆向思维,要理解离子符号代表哪类电解质,才能确定该离子方程式代表哪类物质间的反应。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模型口诀】吸放热、对正负,标状态、定系数,按照目标变换式,盖斯定律大用处。

【模型思考】有些反应的反应热不易测得,通过已知反应的反应热,利用盖斯定律获得:第一步:要确定需要的反应的反应热,其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和化学计量数关系。

第二步:将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按照所要获得的反应,进行变换,对不需要的物质进行定量的“消元”——都是反应物(或都是生成物),可做减法;一项是反应物,一项是生成物,可做加法,同时可用相同的数学式计算出该反应的ΔH,最后书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四、化学平衡移动【模型口诀】审清特点与条件,再用勒夏原理判。

平衡程度比大小,建立模型解决它。

【模型思考】化学平衡研究的是密闭体系中的可逆反应,当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遇到平衡移动问题,我们解题的步骤和方法是:第一步:关注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特点。

高中化学 极值法 极限分析法

高中化学 极值法 极限分析法

两种金属混合物粉末15g,与足量盐酸反应时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氢 , 两种金属混合物粉末 气11.2L,符合上述情况的金属化合物是( A ) ,符合上述情况的金属化合物是( A、Mg Fe 、 B、Zn Ag 、 C、Fe Zn 、 D、Mg Al 、
高中解题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极值法
极值法是采用极限思维的一种解题技巧。 极值法是采用极限思维的一种解题技巧。它是将题设构造为问 题的两个极端, 题的两个极端,然后依据有关化学知识确定所需反应物或生成物 的量值,进行判断分析求得结果。极值法有三个基本思路: 的量值,进行判断分析求得结果。极值法有三个基本思路:①、 是把可逆反应假设成为向或向右进行的完全反应; 是把可逆反应假设成为向或向右进行的完全反应;②、把混合物 假设纯净物; 把平行反应分别假设单一反应。 假设纯净物;③、把平行反应分别假设单一反应。极值法解题的 优点是将某些复杂的、难以分析清楚的化学问题,假设为极值的 优点是将某些复杂的、难以分析清楚的化学问题, 问题,使解题过程简洁,解题思路清晰,把问题化繁为简, 问题,使解题过程简洁,解题思路清晰,把问题化繁为简,由难 变易,从而提高了解题速度。 变易,从而提高了解题速度。
分析:用极值法判断 的原子量的取值范围 的原子量的取值范围, 分析:用极值法判断R的原子量的取值范围,即设混合物全部为碱 金属单质,求原子量的最大值,再设混合物全部为碱金属氧化物, 金属单质,求原子量的最大值,再设混合物全部为碱金属氧化物, 求原子的最小值,再依据原子量的取值范围,即可判断R为何种碱 求原子的最小值,再依据原子量的取值范围,即可判断 为何种碱 金属。 金属。 全部是碱金属单质R, 的原子量为x 解:设5.4g全部是碱金属单质 ,且R的原子量为 全部是碱金属单质 的原子量为 2R + 2H2O ===== 2ROH + H2↑ 2x 2(x + 17) ( ) 5.4g 8g ∴ x == 35.7 全部是碱金属氧化物R , 的原子量为y 设5.4g全部是碱金属氧化物 2O,且R的原子量为 全部是碱金属氧化物 的原子量为 R2O + H2O ===== 2ROH (2y + 16) 2(y + 17) 5.4g 8g ∴ y == 10.7 的原子量应在∴ 之间, 故R的原子量应在∴10.7~35.7之间,所以 为碱金属钠 的原子量应在 ~ 之间 所以R为碱金属钠

化学计算的几种方法

化学计算的几种方法
+ + - -
其物质的量浓度比为 Na+∶Mg2+∶Cl-=3∶5∶5, 若 Na+浓度为 3
- mol· L-1,则 SO2 4 的浓度为(
) B.3 mol· L-1 D.8 mol· L- 1
A.2 mol· L-1 C.4 mol· L-1
1 . ( 质量守恒法 ) 白色固体 PCl5 受热即挥发并发生分解: PCl5(s)=PCl3(g)+Cl2(g)。现将 5.84 g PCl5 装入 2.05 L 真空密 闭容器中,在 277 ℃达到平衡,容器内压强为 1.01×105 Pa,经测 定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0.05 mol, 则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元素守恒法 催化剂 4NH3+5O2 ===== △ 4NO+6H2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经多次氧化和吸收,由 N 元素守恒知: NH3~HNO3
(3)电子转移守恒法
由 得 失 电 子 总 数 相 等 知 , NH3 经 氧 化 等 一 系 列 过 程 生 成 HNO3,NH3 和 O2 的关系为 NH3~2O2。
m(O)=1.28 g,则 m(Pb)=13.7 g-1.28 g=12.42 g。 mPb mO 故 x∶y= ∶ =3∶4。 MPb MO
[答案]
C
7.一定体积的 KMnO4 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 KHC2O4· H2C2O4· 2H2O。 若用 0.1000 mol· L-1 的 NaOH 溶液中 和相同质量的 KHC2O4· H2C2O4· 2H2O,所需 NaOH 溶液的体积恰 好为 KMnO4 溶液的 3 倍, 则 KMnO4 溶液的浓度(mol· L-1)为( 提示:①H2C2O4 是二元弱酸 )

高考化学考点等效平衡(基础)

高考化学考点等效平衡(基础)

高考总复习等效平衡【考纲要求】1.理解等效平衡的含义、类型、规律;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考点梳理】考点一、等效平衡的含义: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可逆反应,不论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或从正、逆两个方向同时开始;投料是一次还是分成几次,只要起始浓度相当(即按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转换成同一半边满足对应相等或对应成比例),均可能达到同一平衡状态,即平衡时相应组分的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称为等效平衡。

即在满足质量(原子)守恒定律的前提下,一定条件下的同一个平衡状态可以对应无数个起始状态。

如果将两种不同方式的起始投料按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转换成同一半边满足对应相等,这样最终达到的等效平衡不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对应相等,而且其物质的量也对应相等,则两平衡互为等同平衡。

等同平衡可视为等效平衡的一种特殊情况。

遇到等效平衡问题时,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看外界条件①恒温、恒容,②恒温、恒压;二看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与否;三看“等效平衡”中的“等效”要求:一般指“物质的量分数相等”,但有些题目中要求达到的等效平衡是“等物质的量”或“等浓度”等,应格外注意题目的要求。

解题时要分清类别,用相应的方法求解。

我们常采用“等价转换”的方法,分析和解决等效平衡问题。

考点二、等效平衡的类型和规律:注:n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ω%表示质量分数、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Δn(g) =0表示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要点诠释:等效平衡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是:明确等效平衡的种类:一是恒温恒容下的等效平衡,它再细分成二种情况,①是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相等的的反应,只要按照化学计量数换算到一边即“一边倒”,与原平衡的初始量相同,则建立的平衡与原平衡视为等效;②是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相等,只要按照化学计量数换算到一边即“一边倒”,与原平衡物质的初始量的比值相同,则建立的平衡与原平衡视为等效。

高中化学计算中的基本解题方法

高中化学计算中的基本解题方法

(实际差量)
由此可知共消耗15 mL气体;还剩余1 mL气体, 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O,则VNO∶V(NH3) =(9 mL+1 mL)∶6 mL=5∶3,假设剩余的 气体全部是NH3,则V(NO)∶V(NH3)=9 mL∶(6 mL+1 mL)=9∶7,但因该反应是可 逆反应,剩余气体实际上是NO NH3的混合气 体,故V(NO)∶V(NH3)介于5∶3与9∶7之间, 对照所给的数据知3∶2与4∶3在此区间内
mol×12 g·mol-1=4.2 g。
▪ 答案 B
2.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 的纯度;现将w1 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 g,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
A.84w321-w513w1 C.73w321-w412w1
B.84w311w-1w2 D.115w321-w81 4w1
练习
1.在含有 a g HNO3 的稀硝酸中,加入 b g 铁粉充分反应,铁
全部溶解并生成 NO,有a4 g HNO3 被还原,则 a∶b 不可能

( )。
A.2∶1
B.3∶1
C.4∶1
D.9∶2
解析 Fe 与 HNO3 反应时,根据铁的用量不同,反应可分 为两种极端情况。 (1)若 Fe 过量,发生反应:3Fe+8HNO3(稀)=== 3Fe(NO3)2+2NO↑+4H2O 则有5b6∶6a3=3∶8,解得:ab=31 此为 a∶b 的最小值。
2准确称取所制备的0 250 0 g CuCl样品置于 一定量的0.5 mol·L-1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 全溶解后,加水20 mL,用0.100 0 mol·L-1的 Ce(SO4)2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24.60 mL Ce(SO4)2溶液 有关化学反应为 Fe3++CuCl===Fe2++Cu2++Cl-

高考化学+生物提分技巧

高考化学+生物提分技巧

高考复习攻略化学篇化学这一科提高的必要过程就是总结,你要明白它常考什么,然后不断练习,熟练解题方法!数学需要你熟悉各种题型的大体解题步骤,英语需要你有扎实的基础,语文需要你理解力强大,物理需要你掌握技巧,生物需要你背牢知识点,化学则需要你做足够的题型总结。

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学习方式呢?——把错题用专题的方式放在一起总结。

1基础知识填空要记住书上会有填空的地方,你不需要背着写,你只需要照着学校或自己买的书答案抄上,然后在自己有些陌生的地方用红笔勾出来,记在本子上都可以。

本来明白的不需要死背,重点是自己不熟悉的地方!2题型(选择)题你一定要做,化学的特点就是各种各样的奇葩元素物质用你学过的知识点像你介绍然后推测性质等,所以你一定要做够足够的题(比物理,生物更多)。

每章,你都会有极其不熟练的题,一般是选择计算题居多,这个时候你可以把它剪裁或抄到一个本子上,仔细研究解析的方法。

举个例子:我当初水解平衡那里非常不好,看见醋酸啊碳酸氢根水解那里就看不下去题,于是我把见过的题都裁剪到本子上,一个选项一个选项分析,最后发现无论它是什么酸根,都是利用一个电子守恒,一个质子守恒,一个物料守恒,于是我接下来做题就先分辨它是什么守恒,然后自己推一遍,再看和选项一不一样。

总结这个规律后我再做很多题,于是更加熟练了。

再例如把CO2,O2混合通入Na2O2,Na2O里,问混合比例重量什么的这种计算题,我就挑出一轮复习书里的这些题,放在一起,发现研究方法无非是差量法啊极限法等几个思想,只是把物质或者质量变了一下,熟练解题方法就可以攻克,但这个需要你研究好各种解析。

一轮书上的这种例题不会很全,但会让你明白你具体哪个题型差,所以你需要再搜寻类型题,网络上寻找更加方便一点,专题书上也不会很多。

3 大题大题是个很综合的题型,学姐建议要着重关注这几类:推断题,化学(水解)平衡题,电解(燃料)电池,实验(有机&无机)即可。

这是高考最常见的题型,平常考试也会设计这些题型,大家在这几个大题方面引起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解题技巧
------------------------极限法
极限判断是指从事物的极端上来考虑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

该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确定了事物发展的最大(或最小)程度以及事物发生的范围。

例1 :在120℃时分别进行如下四个反应:
A.2H2S+O2=2H2O+2S B.2H2S+3O2=2H2O+2SO2
C.C2H4+3O2=2H2O+2CO2D.C4H8+6O2=4H2O+4CO2
(l)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总压强(P)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2)若反应在压强恒定容积可变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体积(V)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V前<V后的是;符合d前>d后和V前>V后的是(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方法:从反应物全部变成生成物来作极限判断。

解析:(1)在容积固定的容器内,四个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除硫单质外均为气体,
总结:解本题还应用了物理学中气态方程和化学中的阿伏加德罗定律。

这是一道物理和化学学科间综合试题,体现了当今的命题方向。

例2 :把含有某一种氯化物杂质的氯化镁粉末95mg溶于水后,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300mg,则该氯化镁中的杂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氯化铝 C.氯化钾 D.氯化钙
方法:采用极值法或平均分子量法。

解析:[解法一]:(极值法)
假设95mg全为MgCl2,无杂质,则有:MgCl2 ~ 2AgCl
95mg 2×143.5mg
生成沉淀为287mg,所以假设95mg全部为杂质时,产生的AgCl沉淀应大于300mg。

总结:极值法和平均分子量法本质上是相同的,目的都是求出杂质相对分子量的区间值,或者杂质中金属元素的原子量的区间值,再逐一与选项比较,筛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例3 :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反应器中,有一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两侧分别进行如图所示
的可逆反应.各物质的起始加入量如下:A、B和C均为4.0mol、D为6.5 mol、F为2.0 mol,设E为x mol.当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均可以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使两侧反应都达到平衡,并且隔板恰好处于反应器的正中位置.请填写以下空白:
(1)若x=4.5,则右侧反应在起始时向(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该方向进行,则x的最大取值应小于.
(2)若x分别为4.5和5.0,则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反应达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 (填“相等”、“不相等”或“不能确定”).其理由是:。

方法:解答该题时,首先要考虑两侧都达到平衡时物质的量必须相等,然后要从完全反应
的角度去考虑极大值,因是可逆反应,所以又应小于极大值。

至于第(3)问,应从两平衡体系的相互关系去分析,即两体系温度始终相同。

解析:(1)已知左侧平衡时总物质的量为12.0 mol,因此右侧达到平衡时的总物质的量应为12.0 mol。

现x = 4.5, 则右侧起始时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4.5 + 6.5 + 2.0 =13。

反应在起始时必须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才能使物质的量变成12mol。

确定x的最大取值应小于多少,可通过两种方法求解。

方法一:假定加入的x molE完全转化时,则D余(6.5 — x/2)mol,F共有(2.0 + x)mol,由(6.5 — x/2)+ (2.0 + x)= 12.0 ,解得x = 7.0 。

则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的最大取值应小于7。

方法二:设达平衡时E的消耗量为2amol。

起始时: 6.5 x 2.0
平衡时: 6.5-a x-2a 2.0+2a
因左侧反应混和物总的物质的量为12mol,所以达平衡时右侧反应需满足:
(2)因为这两种情况是在两个不同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的,平衡状态不同,所以A的物质的量也不同。

总结:压强对平衡体系的影响在众多的可逆反应分析中经常出现,此类试题要求考生既要分析平衡状态,又要分析相互影响,有时还要考虑极限值问题。

例4 :pH = 5和pH = 3的两种盐酸,以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 是()
A.2 B.3.3 C.4 D.8
方法:根据端值及平均值分析。

解析:根据平均值原则,端值一﹤平均值﹤端值二,不可能为A,D,而pH是对c(H+)取负对数后得到的值,不是简单地将pH1和pH2相加求算术平均数,所以不可能是C 。

以此答案只能为B。

总结:此题也可根据两强酸等体积混合后巧用pH混= pH小+ 0.3获得结果。

例5 :取3.5 g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金属仍有剩余;若2.5g该金属投入与上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等反应
结束后,加入该金属还可以反应。

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4 B.40 C.56 D.65
方法:采用极限值分析,找出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范围,而后对照选项获得结果。

例6 :在一定条件下,气体A可发生如下反应:2 A(g) B(g)+3 C(g)。

若已知所得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4.25。

则A的式量可能是()
A.8.5 B.16 C.17 D.34
方法:采用极值法分析。

解析:假设A物质没有发生反应,则A的式量为8.5。

如果A全部转化为B和C,则B、C 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为8.5,A的式量为17。

题中反应为可逆反应,故答案为B。

总结:该题利用化学平衡部分的三态进行分析计算也可获得答案,但耗时较多。

例7 :取5.4 g由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组成的混合物,使之与足量水反应,蒸发反应后的溶液,得到8 g无水晶体。

通过计算判断此金属为哪一种碱金属。

方法:此题只需用极值法确定R的原子量的取值范围,再对照碱金属的原子量即可判断R 为何种碱金属。

解析:题中的反应有:2R + 2H2O = 2ROH + H2↑,R2O + H2O = 2ROH 。

设5.4 g全部是金属R,R的原子量为x,则R的摩尔质量为x g / mol。

5.4 / x = 8 /(x +17),x = 35.7
设5.4 g全部是R2O,则R的原子量为y 。

则R的摩尔质量为y g / mol。

2 ×{5.4/(2y + 16)}= 8/(y + 17),y = 10.7
因为10.7 ﹤23 ﹤35.5 ,故R为Na 。

总结:采用极限值,可使该题中的复杂问题得到简化。

例8 :1.40 g含有碱金属(M)及其氧化物(M2O)的混合物,与水反应生成1.79 g碱。

求混合物的成分及其组成。

方法:由于碱金属不确定,可用极端假设法加以讨论。

即讨论1.40 g全部为碱金属及1.40 g全部为碱金属氧化物时生成碱的质量,然后根据平均值规律建立不等式解题。

解得x=0.498(g)
y=0.902(g)
总结:本题若用常规法对可能存在的物质作逐一尝试,逐一淘汰求解是很繁难的。

选取极值法进行求解,可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9 :在标准状况下H2和Cl2的混合气体a L,经光照后完全反应,所得气体恰好能使b mol 的NaOH完全转化为盐,则a,b的关系不可能是下列的()。

A.b = a/22.4 B.b ﹥a/22.4 C.b ≥a/11.2 D.b﹤a/22.4
方法:“气体恰好能使b mol 的NaOH完全转化为盐”是该题的关键之处。

“气体恰好”是指能与NaOH反应的气体能完全与之反应并转化为盐,而不是气体无剩余(可能剩余H2)。

以此可用极限法去分析,即NaOH的最小值为a L全为H2,NaOH的最大值为a L全为Cl2。

解析:若a L全为H2时,耗碱量为0,若a L全为Cl2时耗碱量最大,此时b = a/11.2 。

因此对二者的混合气体而言,耗碱量应介于0 ~a/11.2之间,故a,b关系不可能的只有C 。

总结:此题在分析时,不仅要考虑极限值,还要考虑题中关键字词。

例10 :某混合物含有KCl、NaCl、Na2CO3,经分析知含Na 31.5%,含氯为27.08%(质量百分含量)。

则该混合物中含Na2CO3为( )
A.25% B.50% C.80% D.无法确定
方法:若假设此混合物由下列三种物质的极端组成,那么判断起来比较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