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职升学语文模拟题(二)
中职升学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中职升学语文模拟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18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氛围(fēn)伫立(chù)冠状病毒(ɡuān)B.耸峙(chì)端倪(ní)载歌载舞(zài)C.崭新(zhǎn)症结(zhēng)卷帙浩繁(zhì)D.旖旎(qǐ)袅娜(nuò)未雨绸缪(móu)答案解析:A项“伫”读zhù;B项“峙”读zhì;D项“旖”读yǐ,“娜”读nu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连手踌躇眉尖若蹙难以置信B.桌帏脉搏发扬光大不可理喻C.赔罪惴惴召之既来礼尚往来D.装裱纪念前踞后恭和颜悦色答案解析:A项“连手”应为“联手”;C项“召之既来”应为“召之即来”;D项“前踞后恭”应为“前倨后恭”。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的人们普遍存在缺少________的问题,以致邻里之间都出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
②作为当今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其掠夺世界资源和充当世界警察的野心是没有________的。
③在“四人帮”横行的时代,他们经常肆意________毛主席的指示精神,让很多不明事理的青年学生跟着他们干。
④中国共产党建党后,一直实行由执政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为的是和各党派共商________,建设好国家。
A.沟通界线窜改国事B.勾通界限窜改国事C.沟通界限篡改国是D.勾通界线篡改国是答案解析:沟通:使两方能通连;勾通:指暗中勾结,是贬义词。
界限:除指不同事物的分界外,还指尽头或限度;界线:多指不同事物的分界,侧重指地区之间的界线。
考点31 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限时检测)(原卷版)
考点31 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测)【限时检测1】时间:15分钟实际答题时间:分数:30分实际得分:一、【2020·全国高三其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9分)正月十五夜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稂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注]①星桥:星津桥。
东都洛阳,洛水从西面流经上阳官南,流到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总写节日气氛。
“火树银花"形容灯采华丽;“铁锁开”指上元节铁锁打开,任人通行。
B.中间两联是节日欢乐气氛的具体写照:游人如织,皓月当空;游伎们身着艳装,边走边唱。
C.尾联与李白笔下“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所强调的人生如梦,应及时行乐的心理相同。
D.这首诗对仗工稳,结构紧密,词采华艳,音调和谐,展现了一幅我国古代上元节的风情画。
2.清代学者纪昀评此诗:“三、四自然有味,确是元夜真景,不可移之他处。
夜游得神处尤在出句,出句得神处尤在‘暗’字。
”请简要赏析“暗”字“得神”所在。
(6分)(★)二、【2020·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高三一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9分)舟过荻塘沈与求①野航春入荻芽塘,远意相传接渺茫。
落日一篙桃叶浪,熏风②十里藕花香。
河回遽失青山曲,菱老难容碧草芳。
村北村南歌自答,悬知③岁事到金穰④。
(注)①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
政和五年进士。
历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参知政事,著有《龟溪集》。
诗人外出归来,船经荻塘,有感春景,而作此诗。
②熏风:和暖的南风,多指夏风。
③悬知:料知,推想而知。
④金穰:指丰收之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巧妙地将各种丰富的意象缀合在一起,诗中写山水,却语含感慨,意逸象外,将一首深情绵邈的诗作传于世人。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3)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3)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汲江煎茶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所以只好到江边去汲取。
B.领联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像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里,再用小水杓将江水舀人煎茶的陶瓶里。
C.第五句写煎茶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第六句说斟茶,用“松风”来形容茶声。
诗人熟练地运用了象征、比拟的手法,显得十分形象、逼真。
D.这是一首关于茶道的七律,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2)“自临钓石取深清”句,看似只是平淡的叙事,实则用意颇工,内涵丰富,请分析该句内涵。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黄庭坚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
青骢宝勒,绿沉金锁,曾瞻天仗。
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
①况当年定计,昭陵②与子,勋劳在、诸公上。
千骑风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
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
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
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③。
【注】①“青骢宝勒……合宫陪享”这几句是讲曹彬(曹伯达曾祖)平定江南,其子曹玮、曹璨等屡破西羌契丹事。
②昭陵,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代指仁宗。
③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汉家戚里生飞将”一句总领上片,巧妙地夸耀了黔州太守曹伯达的高贵出身。
B.上片回顾往事,写曹伯达家族功勋卓著,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
高三语文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语文词试题答案及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尽长无侣。
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
一砚梨花雨。
【1】“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4分)【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解析】此类题一般要从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阐述“志”的内涵或“景”与“情”的关联;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功效。
注意在解答技巧的效果时,一定要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具体分析,切记空洞。
本题应抓住关键词“放”“春愁”,然后判断词句的修辞是比拟,再谈效果即可。
要注意分析“春愁”的无形变有形。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4分)【答案】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悯怅之感。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时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蘋香春在无人赴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
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恒生你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题干中给出了两个理解角度,可以从“愁”“喜”二者中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分析作答。
组织答案时,可分两步,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如结合“春愁”具体的诗句来分析,证明自己的观点。
注意自圆其说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山花子 ·春恨陈子龙①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②。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类题】专练卷附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类题】专练卷一、考题示例【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问题】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参考答案】(1)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2)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3)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任选一种)【附】1、一般答题步骤和要领:(1)首先必须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技巧的具体的鉴赏。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4)再次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2、解题格式和模板: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二、巩固练习(一)湖北省黄冈市2019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武均州:即武巨。
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
西京:指洛阳。
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
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 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苏轼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本诗写于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黄州结识的好友。
1、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颈联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2、有人认为,尾联没有扣住题中的送字,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为什么(4分)参考答案:1、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杨柳摇曳、冰雪消融、春草返青的生机盎然的初春美景图。
(2分)虽不免有离愁相扰,但更多的是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消释了人生旅程的孤苦和寂寥。
(2分)2、示例1:不同意。
尾联回忆被贬黄州,初经此地时内心的孤苦与凄凉。
这些回忆是因送别场面而引发。
(2分)两相对比,更显友情之深厚,感慨之深沉。
(2分)示例2:同意。
本诗是送别诗,而尾联却回忆去年被贬时的情景,未能扣住送别。
(2分)送别诗一般在结尾直抒胸臆,而此诗的尾联却是回忆往事,表达的情感与朋友相送之情似乎不符。
(2分)【赏析】首联写春天来得很快,因春寒,仅仅十天不出门,而江边柳树已一片嫩绿。
江柳已摇村的摇字很形象,活画出春风荡漾、江柳轻拂的神态。
颔联进一步描写春景。
决决,流水声,冰谷,尚有薄冰的溪谷,谷中尚有冰,说明是早春。
早春溪流甚细,故冠名以稍闻二字,堪称词语精确。
青青。
新生野草的颜色。
没,淹没,覆盖。
烧痕,陈年枯草被火烧过,留下的痕迹。
后句说青青新草覆盖了旧有的烧痕。
冠以尽放二字,更显得春意盎然。
颈联写潘、古、郭三人为他饯行。
数亩荒园即指女王城东禅庄院。
留我住待君温,写出了三人对苏轼的深厚情谊。
而这个地方正是去年他赴黄州所经过的地方,今日友人的情谊,不禁使他回想起一年以前的孤独和凄凉,因此,尾联转以回忆作结。
去年苏轼赴黄州途中所作的《梅花二首》,写得非常凄苦,读之,催人泪下。
其一云: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4)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4)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汲江煎茶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所以只好到江边去汲取。
B.领联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像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里,再用小水杓将江水舀人煎茶的陶瓶里。
C.第五句写煎茶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第六句说斟茶,用“松风”来形容茶声。
诗人熟练地运用了象征、比拟的手法,显得十分形象、逼真。
D.这是一首关于茶道的七律,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2)“自临钓石取深清”句,看似只是平淡的叙事,实则用意颇工,内涵丰富,请分析该句内涵。
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咏怀(其四十三)(三国·魏)阮籍①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
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
朝餐琅玕②实,夕宿丹山际。
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
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
【注】①阮籍(210年-263年),三国魏人。
字嗣宗。
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
竹林七贤之一。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②琅玕: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树,其实似珠。
(1)本诗从体裁上看,属于____体诗。
以下不能作为本题判断依据的一项是()A.时代B.韵脚C.句数D.平仄(2)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鹄”两句使用了三个“飞”,描摹强调了鸿鹄群飞的景象。
B.“双翮”两句以“凌”和“须臾”,强调鸿鹄高飞远翔的姿态。
C.“朝餐”两句从食物与栖所两方面,写出了鸿鹄的现实习性。
D.“抗身”二句运用反问,语气强烈,收束了前面六句的描绘。
(3)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阮籍的诗“阮旨遥深”。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古文对比阅读(带答案版)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古文对比阅读(带答案版)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黄州定惠院①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
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
今年复与参寥禅师②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
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
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
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
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
晚乃步出城东,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③,移种雪堂之西。
(苏轼《记游定惠院》)【注】①定惠院:在黄州东南。
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
②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
③藂(cóng)橘:一丛橘树,“藂”同“丛”。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月色入户户:_______________②水中藻、荇交横交横:_______________③晚乃步出城东步: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项中画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念无与为乐者②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B.①欣然起行②然以予故C.①相与步于中庭②往憩于尚氏之第D.①庭下如积水空明②如大珠累累(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
(4)简要说说【甲】文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5)【乙】文中,定惠院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变化有没有影响苏轼的游兴?为什么?【答案】(1)①门,②交错纵横,③散步B(3)①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②每年海棠花开的时候,一定带着客人置办酒席,我已在海棠花下醉了五次了。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3)—文言文阅读练习
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3)—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放鹤亭记 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B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C .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 D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烦执事? .所如,或立于陂田 .孰能讥之乎?.无损者.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天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苏轼《点绛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11分)
点绛唇①
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②外峰千朵。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③一来,有唱应须和。
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注】①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秋。
词人时在杭州为官,②庾公楼:相传东晋庾亮在武昌登南楼贫月。
杜甫诗亦云:“池要山简马,月静庾公楼。
”③别乘:官名。
这里指词人的友人袁毂。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庾公楼外峰千朵”是词人闲倚胡床所见。
“朵”字生动地表现出重重叠叠的山峰如
花般绽放。
B.上片三四句运用了设问和拟人手法,明写词人与明月、清风同坐,暗示词人心境的
孤独、寂寞。
C.下片一二句叙写袁毂到来之后的情形:词人从独处世界中走出,与友人一起吟诗唱
和。
D.下片后三句,词人戏谑友人:自从添了你,明月清风都与你平分了!足见两人关系
亲密。
E.全词篇幅短小而融写景、抒情、叙事、议论于一炉,虚实结合,语言平白如话,读
来妙趣横生。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14.B E(B项,“暗示词人心境的孤独、寂寞”不恰当。
词人的心境应是闲适、恬静的。
E
项,词中没有议论。
)
15.①公务之余,观赏大自然美景,与明月清风为伴的闲适;②对人文荟萃、风景秀美的杭
州城的喜爱;③对友人到访,一起欣赏美景、相互唱和的喜悦。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表现手法专题练习及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练习:诗歌鉴赏专题之诗歌表现手法专题练习及答案诗歌表现手法专题练习题一、阅读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苏轼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木芍药:牡丹花。
殿:在最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第一句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以"蛙声"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物特点。
B .海棠花已凋谢,如梦一样难觅踪影,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
C.作者以"梅子欲尝新”暗示季节的更迭,"欲"在这里是快要、而不是想要的意思。
D .作者看似悠闲,实则孤寂,这可以从"拄杖挑菜”的细节描写中看出。
2.尾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阅读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夕望江桥示萧咯议、杨建康、江主簿(南朝・梁)何逊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消。
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
2 . ( 1 )尾联虚写,回忆"去年今日",前一年苏轼赴黄州,凄风苦雨的途中,只有梅花相伴,细雨断魂,暗寓迁谪之感。
(3分)(2)运用对比,一年以前的孤独和凄凉正好与今年朋友送别的深情厚谊形成对比,即不只是回忆"去年今日",也是在写"今年今日",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消释了人生旅程的孤苦和寂寥。
(3分)1、D【解析】D项,错在"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
故选D。
2、( 1 )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
(2)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3 )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苏轼《澄迈驿通潮阁》阅读及答案
苏轼《澄迈驿通潮阁》阅读及答案以下是作者给大家收集的苏轼《澄迈驿通潮阁》阅读及答案(共含11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苏轼《澄迈驿通潮阁》阅读及答案苏轼(一)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二)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①这两首七绝作于元符三年(11),诗人离开贬所儋州之前。
澄迈,县名,在今海南岛;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
②帝遣巫阳招我魂:帝,指上帝;巫阳,古代女巫名。
这里诗人化用《楚辞,招魂》之意,借上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奉旨内迁。
1.第一首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
(5分)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6分)参考答案1.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愁闷、豁朗、惆怅的变化。
先是写自己长期羁绊在外,倦于漂泊,归路漫漫,愁绪满怀;但当诗人登上通潮阁,俯视长桥,远眺白鹭,眼前一亮,情感由低抑转为豁朗;而在不知不觉间,时光流逝,天色转暗,作者又回入到寂寞和惆怅中。
(答出2种情感得3分,3种情感得5分)2.第一首诗的结句,用一个“没”字写晚潮,动中显静。
在这宁静中,时光悄然消逝,晚潮悄然而退,只有一片青葱的树林映着最后一抹斜辉。
该句景中寓情,表现出诗人身在异乡的落寞惆怅。
(3分)第二首诗的结句,用发丝来比喻天际的青山,新鲜别致。
雄伟壮观的青山在地平线上仅露出如一丝纤发般的远影,可见青山之遥,中原之远。
诗人借远渺之景抒写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3分)二:(1)古典诗词特别将就炼字,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贪看白鹭横秋浦”中“横”字的妙处。
(4分)(2)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比较这两首诗,看看有何不同,请简析。
(4分)参考答案:(1)首先,“横”字带出一股雄健之势,有气势,有力度;其次,“横”字表现诗人凭栏远眺,“贪看”白鹭在秋浦上飞翔,视线久久追随着白鹭移动,故而有“横”的感觉;其三,白鹭“横”于秋浦之上,化动为静,暗示出秋浦水天一色,空寥清旷,同时也是诗人心境之“静”的外化。
山西盐湖区运城中学校新高考语文的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
山西盐湖区运城中学校新高考语文的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宋]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
三分春色一分愁。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①皆白首,休夸少年。
佳人斜倚合江楼②,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释]①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
②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B.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C. 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
D. 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
(2)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
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菩萨蛮·宿水口南宋·洪瑹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古典诗歌描写景物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2)词的下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莎衣①(宋)杨朴②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③,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释】①莎衣:即蓑衣。
②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
③直饶:犹纵使,即使。
绶:系印纽的丝带。
金章:金质的官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软绿柔蓝”是写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绿”“蓝”写色彩鲜明,“轻”“柔”点明质地轻柔。
苏轼《放鹤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2分,每小题3分)放鹤亭记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
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B.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C. 隐德之士。
狎而玩之狎:亲近D.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 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C. 宜若有益而无损者吾尝终日而思矣 D.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智勇多困于所溺1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B. 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C. 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D. 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12. 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古诗词鉴赏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阅读练习及答案(甘肃金昌2022学年高三上期末语文试题)
甘肃金昌2021-2022 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 题。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①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②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③,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④波底月!【注】①这首词是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
②颍:河水名。
③醉翁词:是指欧阳修公元1049 年(宋仁宗皇祐元年)知颍州到晚年退休居颍州时所作的词。
④西湖:词中指颍州的西湖。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上片一、二句交代了此词创作的时间、地点,并用了比拟的手法将词人内心的情感诠释得淋漓尽致。
B.上片三、四句叙事中寓抒情,既写出了欧公的文采风流盛传于世,又暗示了欧公多年为政深得民心。
C.下片一、二句以秋露圆润却易逝和月圆亦有月缺作喻,譬喻万物都有优缺点,不能只从一面认识事物。
D.全词委婉深沉,清丽凄恻,情深意长,映照出了一位在皎洁清冷的西湖波月下内心惆怅的词人形象。
15.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的《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且正面描写箫声悲凉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赞誉和非难而动摇的心志。
14.C(下片一、二句词人分别以草头秋露和月圆月缺作喻,譬喻美好珍贵之物无法永恒,也感叹时光飞逝,人生无常,须加倍珍惜。
)15.①对恩师的思念和缅怀之情。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二句回想欧公与颍水的渊源,“识翁人”写出词人与恩师的知遇之恩,师生之谊,表达了词人对恩师的思念和缅怀之情。
初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答案
初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答案一、文言文1.古诗文阅读。
(一)黄州安国寺记(宋)苏轼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①,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
其明年二月至黄。
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
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②所从生而不可得。
一念清净,染污③自落,表里翛然④,无所附丽⑤,私窃乐之。
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⑥。
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
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卒谢去。
余是以愧其人。
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
连曰:“寺未有记。
”具石请记之。
余不得辞。
【注释】①指苏轼在吴兴任太守期间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
②罪垢:指罪孽。
③染污:烦恼。
④翛(xiāo)然:超脱的样子。
⑤附丽:附着,依附。
⑥赐衣:指朝廷对佛教高僧的赐衣和赐封号制度。
(二)行香子·述怀①(宋)苏轼清夜无尘。
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②,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释】①元祐元年(1086),苏轼被召还朝,但是政敌多次以类似“乌台诗案”之事欲再度诬陷苏轼,遂提笔抒怀。
②石中火:指击石迸出的一闪即灭的火花。
(1)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求所以自新之方往之汝家,必敬必戒B.间一、二日辄往遂于外人间隔C.私窃乐之宴酣之乐D.具石请记之百废具兴用(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3)文中写僧人继连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为苏轼词中画线的句子“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设计朗读。
(可从停连、语速、节奏、重音、语调等方面入手,答出一点即可)(5)上面两篇古诗文中,苏轼的境遇相同、心境相似,请结合《黄州安国寺记》相关内容,品析词中画横线的诗句“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语言上的妙处。
古代诗歌苏轼《临江仙惠州改前韵》阅读练习及答案(武威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
武威市第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小题。
(共9分)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宋]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
三分春色一分愁。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①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
佳人斜倚合江楼②,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释]①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
②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11.(3分)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
B.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C.“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D.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
12.(6分)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
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
五、情景默写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共6分)(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时空对举,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2)《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表达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古诗词中“东风”一般指春风或者代指春天。
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A A项“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有误,词上片下片均有景有情,词中“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是直接抒情,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语言含蓄隽永,婉转缠绵”的语言风格的分析也错,“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等语句明白如话。
【名师讲题】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苏轼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释】岐亭:在今湖北麻城西南,苏轼在黄州期间时常往游。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题交代了创作的缘由,诗人将要前往岐亭,友人在东禅庄院送别自己,有感而发,写作此诗。
B.首联“十日”既写出春寒时间之长,内心的凄苦,又写出春天到来的迅疾,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
C.颔联运用叠词,视听结合,“决决”写山谷中流冰融化的声音,“青青”写出春天新生野草的颜色。
D.颈联“数亩荒园”“半瓶浊酒”既写出诗人当时谪居黄州的困境,也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
16.清代汪师韩评价这首诗的尾联说:“含蕴无穷”。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D16.①以“去年今日”,暗写今年今日仍为路上行人,感叹谪居时间之长;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融情于景,将梅花人格化,明写梅花欲断魂,实写自己内心的悲苦;③化用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揭示自己“路上行人”的身份,流露出自己被贬的悲愤、痛苦之情。
(一点2分,三点6分)名师讲题:15.“也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错误,这里只是写自己生活的困苦,以及与友人深厚的情谊。
16.本诗从题目上看可知,诗人将要前往岐亭,友人在东禅庄院为自己送别,而尾联“去年今日关山路”写到去年今日自己走在关山道路,从而可知,自己谪居时间之长。
尾联中“细雨梅花正断魂”,写细雨中梅花开放正暗自断魂。
“断魂”一词将梅花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并且寓情于景,写梅花的正断魂,实际上是写自己,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悲苦。
尾联“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是写清明时节的情景,化用了杜牧《清明》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诗句,从而揭示出自己“路上行人”的身份,而自己也正是“欲断魂”,从而写出自己被贬的悲愤、痛苦之情。
《六年正月二十日 复出东门 仍用前韵》赏析与翻译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宋代:苏轼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译文:乱山环绕我的住所,江水侵袭我的屋门,长久以来我居住在淮南尽头荒远的小村。
置下五亩薄田终老此地的计划逐渐形成,朝廷新政扫除我昔日窠巢不留一点旧痕。
沙鸥岂止见惯我的身影,它早和我相熟,经常来到江边垂钓,坐的石台也是半温。
很久以前我就与东风作好了今天的约定,当美丽的梅花再度开放,我将重返朝廷。
注释环合:环绕。
尽处村:尽头荒远的村子。
终老计:终老的计划。
九重:指朝廷。
沙鸥熟:《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此化用其典,谓甘心退隐忘掉机心。
钓石:垂钓时坐着的石头。
东风,暗指君王。
暗香:指梅花。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此时苏轼在黄州。
苏轼在公元1081年(元丰四年),作《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作《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这年作此诗,仍用前韵,称“复出东门”,指上一次正月二十日出东门寻春,这年再出东门寻春,在寻春里有希望朝廷再起用他的含意。
赏析:这首诗首句写黄州的环境,次句写黄州的地理位置,是个人抒情。
三、四句写决定终老黄州,三句言终老的物质准备,四句言朝廷官制上的更革,为自己的终老创造了政治条件。
五、六句承“终老计”,谓对终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
末二句继续表达上二句没有表达完的意思:作者希望每年的正月二十日,梅花再度开放。
这里说的梅花再开,也隐隐约约地包含了希望朝廷起用的意思。
全诗以温雅含蓄的笔调写政治失意之悲,愈觉感情沉厚。
苏轼初到黄州,住定惠院,后迁临皋亭,后又筑雪堂,家住临皋。
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注】。
【注】赋招魂:写一篇《招魂》诗。
意指朋友设法将苏轼从黄州调回京城。
招魂:屈原所作楚辞篇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风”指春风,城东门无东风吹入,意思是早春时节在城中还不曾察觉春意。
B.春游时欢聚畅饮,江城白酒味道醉了,野老笑意温和,可知作者黄州生活之乐。
C.尾联用典,诗人借屈原《招魂》的典故感念老朋友们为他的回京任职而奔走。
D.诗人在黄州寄情诗书山水,寄情新交故旧,但也难免沮丧,有消极避世的想法。
15.前人认为苏轼这首酬唱诗,在记游中隐含对友人关心的回应,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4.D该诗无论是叙事还是议论都可见诗人旷达的心态,并没有沮丧、消极避世的想法,属无中生有。
15.早春时节,诗人主动“出郊寻春”,不为贬谪所苦,在春游时感受山水自然之乐,人情朴野之纯,可见其开阔旷达的襟怀,由此表现黄州生活之乐.暗示朋友不必为自己担心,为尾联对放人的劝慰做了铺垫。
这是间接回应朋友的关心。
尾联写作者与朋友约定每年作此寻春之游,告诉朋友不必为朝廷召其还京多操心,这是直接回应朋友的关心。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注】东禅庄院
苏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女王城:在黄州城东十五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苏轼是北宋诗坛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才情豪迈,挥洒自如,本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B.开篇以一“摇”字活画出春风荡漾、江柳轻拂的神态,表现了春天到来的迅疾。
C.颔联巧用叠词,前者拟溪流潺潺之声,后者描碧草新绿之色,视听结合更显得春意盎然。
D.这首诗前四句写“往岐亭”途中所见,五六句写女王城饯别。
“数亩荒园”,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地。
15.请简要赏析本诗的最后两句。
(6分)
14.(3分)D 【解析】“‘数亩荒园’,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地”错,数亩荒园指的是女王城东禅庄院,是饯别的地点。
15.(6分)尾联虚写,回忆“去年今日”,前一年苏轼赴黄州,凄风苦雨的途中,只有梅花相伴,细雨断魂,暗寓迁谪之感。
(3分)而一年以前的孤独和凄凉正好与今年朋友送别的深情厚谊形成对比,即不只是回忆“去年今日”,也是在写“今年今日”,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消释了人生旅程的孤苦和寂寥。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