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
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
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景观是指一个地区的景象,不同地貌、时间、人文会构成不同的景观,如城乡景观自然景观、城市景观、乡村景观,日景、夜景等。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① 生态系统的聚合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地区。
景观的空间异质性-梯度变化、镶嵌变化。
从结构上讲,一个景观是由若干生态系统所组成的镶嵌体。
② 各生态系统间物质流动和相互影响④ 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集合相对应干扰是引起景观或生态系统的结构、基质发生重大变化的离散性事件。
自然干扰、人为干扰。
人为干扰影响程度-景观分类自然景观、经营景观、人工景观文化景观:经营景观+人工景观,附带有人类文化或文明痕迹或属性的景观。
影响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景观的地理学概念⑴ 定义德国洪堡德(A. V. Humboldt),第一次将景观概念引入地理学科,“地球表面一个特定区域的总体特征”。
如南美雨林,非洲荒漠等。
生物区(biome)景观是指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
双重含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与某个特定区域综合体。
中国植被区划图⑵ 特点欧洲的地理学景观概念始终影响着欧洲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如荷兰著名景观生态学家佐讷维尔德(I. S. Zonneveld)在其1995年出版的著作《Landscape Ecology》中,倾向于用土地取代景观,以避免与风景相混淆,景观规划就是土地利用规划。
地理景观概念接近于生态系统或苏卡乔夫的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
但景观是一个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域,从一开始就具有水平空间结构的意义;而生态系统概念强调系统组分的垂直空间结构及功能。
地貌和气候条件。
气候和地貌对一定地区的自然条件综合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一个景观必然具有一定的气候地貌特征。
干扰因素。
一个景观内所受的干扰因素不一定相同,但从景观整体来看,它与一定的干扰状况集合是对应的。
气候、地貌、自然干扰、人工干扰—景观景观的涵义1、景观(landscape)的美学概念⑴ 含义:scenery,“风景”、“景色”、“景致”;风景画。
中国园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0603]《景观生态学》
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代码: 0603 学年学季:20202主观题1、名词解释:斑块内缘比参考答案:斑块内部和边缘带的面积比。
2、名词解释:景观连接度参考答案:景观连接度是测量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一个指标,它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包括结构连接度与功能连接度两个方面3、名词解释:斑块参考答案:与周围环境(基质)有所不同的非线形地表区域或地块。
4、名词解释:地理信息系统参考答案: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运算、显示和分析的管理系统。
空间数据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和时态特征5、名词解释:景观对比度参考答案:景观对比度是指邻近的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异程度,是景观异质性的一个测度指标。
如果相邻景观要素间差异甚大,过渡带窄而清晰,就可以认为6、名词解释:生态流参考答案:景观中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生物流动。
7、名词解释:干扰斑块参考答案:由于局部干扰而形成的斑块。
如森林中的农田。
8、简述景观异质性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异:异质的立地或生境条件。
生态演替:生态系统的演替,植被内源演替。
干扰:自然干扰、人类活动。
9、试述Forman理想景观总体布局模式的景观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1) 包含大型自然植被斑块:作为物种生存和水源涵养所必需的自然栖息环境;(2) 粗粒与细粒要素(大斑块与小斑块)相结合;(3) 主要用地类型之间的边界过渡带有利于布局碎斑块,使周围的大型自然植被不显得支离破碎;(4) 在建成区和农业区,小的自然植被斑块非常重要:作为物种扩散的中续点,为边缘种或局部灭绝的物种提供栖息地,提高基质异质性,减弱风速(5) 有足够宽和一定数目的廊道,用以保护水系和满足物种空间运动的需要。
10、试述景观与文化的关系。
参考答案:景观有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之分。
农业景观、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都是不同程度的文化景观。
文化影响景观,人们根据自己对环境的感知、认识、美学准则、信念等文化背景来建造各种景观。
0603景观生态学课程考试答案
0603景观生态学课程考试答案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专业:园林 2017年6月课程名称【编号】:景观生态学【0603】 A卷大作业满分:100 分一、名词解释(12个小题,选做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文化景观文化景观,即“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文化景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自人类产生后,尤其是农业出现之后,地球上才逐步留下文化的印迹。
尽管地球上已不存在不为人类活动所影响的自然空间,但是严格来说,只有具备具体可视的物质文化形态之景观才是文化景观。
由于一个地区的文化景观往往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由各种文化叠置而成的,因此美国地理学者提出“相继占用”的概念,主张用一个地区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不同文化特征来说明地区文化景观的演变。
文化景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历史因素、心理因素等,评价文化景观必须基于对上述诸因素的分析。
文化景观主要包括城市、乡村等聚落形态、田野道路等土地利用形态及民居、寺庙等建筑形态。
因此,对文化景观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不同态度和不同成就,有助于了解人类文化的空间差异,甚至可以反映出形成区域文化的自然历史背景。
2. 干扰斑块由局部性干扰(如树木死亡、小范围火灾)事件形成的与周边基质不同的斑块。
在一个本底内发生局部干扰,就可能形成一个干扰斑块,例如在一片森林里,发生森林火灾,形成一个或多个火烧迹地,这种火烧迹地就是干扰斑块。
3. 景观异质性景观异质性是指在一个景观系统中景观要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性。
其中,属性可以是具有生态学意义的任何变量,或者是类型变量(如植被类型、土壤类型),或者是数值型变量(如动物分布密度、植物生物量、热能、水分、温度等);变异性包括不均质性和复杂性。
5. 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即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6. 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基本目标,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使廊道、斑块、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并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且适于人类居住。
西南大学《景观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603)《景观生态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斑块与干扰斑块2. 残存斑块与环境资源斑块3. 边缘效应4. 廊道与生态廊道5. 景观连接度6. 景观对比度7. 景观边界8. 生态交错带或生态过渡带9. 景观多样性与景观异质性10. 景观的破碎化11. 生态流1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3.文化景观14. 自然景观15. 地理信息系统16. 景观生态规划17. 生态规划18. 网络与网络结点19. 景观格局20.生态系统稳定性二、简答题1. 景观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哪些?2. 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
3. 简述斑块大小与形状的生态学意义。
4. 何谓内缘比?它有何生态学意义?5. 对某一景观空间要素,如何判断其为斑块、廊道或基质?6. 简述景观边界的主要功能。
7. 简述景观多样性\景观异质性的涵义及其生态意义。
8. 简述景观破碎化的狭义上和广义上的含义。
9. 从生态流的角度,指出景观中的关键点可能有哪些?10. 简述景观或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含义。
11. 影响景观动态的因素有哪些?12. 简述自然景观、经营景观与人工景观各有何特点?13. 简述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含义与意义?14. 简述因子叠加法和数学组合法在适宜性分析过程中的特点。
15. 度量廊道特点的主要指标有哪些?试述其含义。
16. 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有什么意义?17. 为什么说叠加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方法中一个重要的功能?18. 如何评价已建成的自然风景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19. 如何评价公共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20. 该如何判断景观的稀有性?21. 景观生态规划与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有什么关系?22. 简述文化与景观的关系。
23. 从水流、养分流的角度,论述沿河植被与河流的关系。
24. 在设计城市郊区道路林带宽度时,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应该考虑哪些问题?25. 为什么说景观格局与过程分析对景观生态规划有重要的意义?三、论述题1. 谈谈你对“景观”概念的理解及其在园林规划中的指导意义。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景观生态学.填空.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1.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道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喧道、明道、(必考).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遮和汇2.基质的推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掌握.基质的特征: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3.景观异质性形成缘由:环境资源的异质性、干扰、生态演替. Forman景观格局的分类:匀称安排格局、聚集型分布格局、线状分布格局、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联结4.景观多样性三种类型: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格局多样性.网络的结构特征:1 .结点2网络格局3.网眼大小5.网络的功能:生境、通道、电.干扰的类型:①按干扰产生的来源划分: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②按干扰的功能划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③按干扰产生的机制划分: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生物干扰;④按干扰的传播特征划分:局部干扰和跨边界干扰。
⑤按干扰产生的结果划分:离散性干扰和集中干扰.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穿孔、分割、破裂化、缩小、消逝6.经过景观的生态流有三种:能量流、物质流、物种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类:直接采用价值、间接采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7.景观异质性类型: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功能异质性.景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三个指标:组织、适力、弹性简答题.景观分类的一般步骤和应用?答:景观生态分类的步骤①依据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地形图和其它图形文字资料,加上野外调查成果,选取并确定景观生态分类的主导要素和指标,初步确定个体单元的范围及类型②具体分析各类单元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表列各种特征,通过聚类或其它统计方法确定分类结果③依据类型单元指标,经判别分析,确定不同单元的功能归属,作为功能性分类结果。
1.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参考答案:景观是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组成的聚合体;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各种生态流或物质再安排;景观的形成受气候,地貌特征的影响;景观的特征与肯定的干扰集合相对应.3,简述斑块大小与外形的生态学意义.答案要点: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物种■面积关系上.斑块外形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边缘效应,斑块内缘比上.4简述景观多样性'景观异质性的涵义及其生态意义.答案要点:景观多样性主要描述斑块性质的多样化,景观异质性则是斑块空间镶嵌的简单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匀称性.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打算了景观空间格局简单性,对景观中的各种过程产生肯定影响.5,简述自然景观,经营(半自然景观)景观与人工景观各有何特点自然景观:没有明显的人类影响,或人类的干扰没有转变自然性质的景观.经营景观:景观中非稳定成分一植被被改造,人类可以收获的林地和草地.人工景观:由人类活动而新产生的景观称为人工景观6简述景观生态相宜性分析的含义与意义答案要点: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因子;从景观的独特性,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性,景观的宜人性或景观的美学价值人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景观类型的关系,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相宜性和限制性.7谈谈你对“景观”概念的理解及其在园林规划中的指导意义.答题要点:景观美学上的涵义,地理学上的涵义,生态学上的涵义.第一种是美学上的涵义,与风景同义.其次种是地理学上的理解,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第三种涵义是景观生态学的理解,将景观视为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景观的这三方面的涵义有历史上的联系.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留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缘由,科学深化地熟悉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留意欣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8 .试述景观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型与网络•结点模型.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是构成景观空间结构的一个基本模式,也是描述景观空间异质性的一个基本模式. 斑块的定义;一般用斑块性质,斑块数目,斑块大小,斑块外形等指标描述,斑块大小,斑块外形的生态学意义. 廊道的定义:廊道的类型,廊道的连接度,环度,曲度,间断等度量.廊道的主要功能.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景观中很多廊道可以相互连接形成网络,网络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廊道交叉点,称为结点.结点通常可起到中继点的作用,可对某些生态流起着掌握作用,也可作为临时的贮存地.很多景观具有网络分布.网络把不同生态系统相互连接起来,是景观中常见的一种结构.网络的重要性:物质或物种移动通道,对四周基质和斑块群落的影响作用;网络的结构特征:结点,格局,网眼大小,连通性,环度.9试述景观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答案要点: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之间常呈正态分布的规律.景观类型少,大均质斑块,小边缘生境条件下,物种多样性低;随着景观类型(生境)多样性和边缘物种增多,物种多样性增加;当景观类型,斑块数目与边缘生境达到最佳比例时,物种多样性最高;其后,随着景观类型,斑块数目增加,景观破裂化,斑块内部物种削减,物种多样性降低.10.试述干扰对景观异质性,景观破裂化的影响作用.答案要点: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自然干扰与人为活动干扰,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动态变化有重要影响作用.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异质性有重要影响作用.景观破裂化把穿孔,分割,破裂化,缩小和消逝这5个过程全包括在内.分割和破裂化的生态效应既可以类似,也可以不同,这主要依靠于分割廊道是否是物种运动或所考虑的过程的障碍,缩小在景观转化中很普遍,它意味着讨论对象(如斑块)规模的减小,如林地的一部分被用于耕种或建房屋,那么残余的林地就会缩小.创新题1.以生活城市为对象说说区域景观生态所面临的问题?如何进行规划,原则和步骤?答:城市景观生态问题(1)自然生境大量损失林地、草地、水体及农田削减。
景观生态学
景观的概念:景观的美学概念、景观的地理学概、景观的生态学概念:空间上相邻、功能上相关、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生态系统的聚合。
景观生态学发展简史: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1.干扰对景观格局、过程的影响和干扰在景观中的传播和扩散。
2.景观格局与景观过程的关系或者说景观格局的生态和环境效应。
3.小尺度实验研究及其尺度外推。
4.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模型、景观规划设计辅助决策,以及多尺度空间耦合模型。
5.景观的多重价值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的景观社会经济研究。
6.人类在景观中的作用和景观规划设计。
1景观的基本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
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
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
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5.景观具有一定气候和地貌特征。
2景观生态学的特点:1.整体观和系统观 2.异质性和尺度性3.综合性和宏观性 4.目的性和实践性3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流派:主要流派有1.欧洲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研究 2.俄罗斯的景观地球化学研究 3.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土地生态分类研究 4.美国的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 5.中国的景观生态建设4景观生态学研究热点地区:1.流域系统 2.湿地 3.文化景观 4.城-乡过渡带和生态脆弱带 5.重点或关键性自然景观。
5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主要有3个来源,一是来自其母体学科,特别是生态学和地理学。
二是来自相关学科,特别是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
三十景观生态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成果的抽象和提高。
6耗散结构理论的意义:生态系统是耗散结构系统。
首先,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它与外界环境不断发生能量和物质交换。
其次,所有生态系统都远离热力学平衡态。
最后,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非线性动力动力学过程。
7等级系统理论:是结合信息论、非平衡热力学、数学和现代哲学等新兴科学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系统观,是关于复杂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系统理论。
XXX《景观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XXX《景观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景观生态学》复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斑块与干扰斑块:斑块是指具有相似生态环境的区域,干扰斑块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的区域。
2.残存斑块与环境资源斑块:残存斑块是指原有斑块被破坏后仍然存在的小块区域,环境资源斑块是指具有高生态价值的区域。
3.边缘效应:指斑块边缘的生态环境与内部环境不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廊道与生态廊道:廊道是指连接斑块的狭长区域,生态廊道是指具有生态功能的廊道。
5.景观连接度:指不同斑块之间的连接程度。
6.景观对比度:指不同斑块之间的差异程度。
7.景观边界:指不同斑块之间的分界线。
8.生态交错带或生态过渡带:指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
9.景观多样性与景观异质性:景观多样性指景观中不同生态类型的数量和比例,景观异质性指景观中生态类型的空间分布和组合方式。
10.景观的破碎化:指景观中斑块的数量和大小不合理,导致生态系统的断裂和破坏。
11.生态流:指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
1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提供的各种服务。
13.文化景观:指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改造和创造的结果。
14.自然景观:指未被人类活动改变的自然环境。
15.地理信息系统:指将地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系统。
16.景观生态规划:指将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于规划设计中的过程。
17.生态规划:指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规划设计中的过程。
18.网络与网络结点:网络是指由廊道和斑块组成的连接体系,网络结点是指连接不同廊道和斑块的关键点。
19.景观格局:指景观中斑块、廊道和基质的空间分布和组合方式。
20.生态系统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对外部干扰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
二、XXX答题1.景观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哪些?答:景观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括自然条件、人类活动、历史文化和规划设计等因素。
2.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
答:景观的基本特征包括斑块、廊道和基质三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和空间分布方式。
福建农林大学《景观生态学》复习材料
名词解释1.景观:是由一组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区域。
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
2 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科学。
3.斑块: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4.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各元素的作用具有非线性的特点,正是这种非线性的相关机制,导致了大量离子的协同作用,突变而产生有序结构。
这种把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称之为耗散结构。
5.生物多样性: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有规律的结合构成的稳定综合体,包括生境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生态过程多样性。
6.景观多样性: 由不同类型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或变异性。
7.空间异质性:某种生态学变量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8.尺度外推: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人们往往需要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或知识来推断其他尺度上的特征,这一过程即尺度外推9.干扰:指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作用或者事件。
10.景观生态规划: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与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和对策及建议11.景观格局:指形状大小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的排列组合。
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量及空间分布和配置等。
12.生态交错带: 也叫生态过渡带。
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体系间形成的界面。
13.景观功能:是景观生态过程所引起的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及其效应。
14.景观异质性:指景观尺度上景观要素组成和空间结构上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15.尺度推绎:指利用某一尺度上所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他尺度上的特征。
景观生态学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3. 边缘效应边缘效应最初是指群落交错区物种丰富度增加的现象.目前,景观生态学上,边缘效应是指斑块边缘与内部生境方面的差异以及边缘种与内部种分布上的差异.5. 景观连接度景观连接度是测量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一个指标,它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包括结构连接度与功能连接度两个方面.6. 景观对比度景观对比度是指邻近的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异程度.如果相邻景观要素间差异甚大,过渡带窄而清晰,就可以认为是高对比度的景观,反之,则为低对比度景观.7. 景观边界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8. 生态交错带或生态过渡带生态过渡带是指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生态过渡带包含较大尺度上不同景观类型之间边界地带.9. 景观多样性与景观异质性景观异质性和景观多样性是是景观的两个重要属性.景观多样性主要描述斑块性质的多样化,景观异质性则是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10. 景观的破碎化景观破碎化是将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成小块生境或小块地的过程或现象,广义上包括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和消失等包括5种景观变化过程. 11. 生态流生态流是景观中毗邻生态系统间动物,植物,生物量,水和矿质养分的流动或运动,它是景观功能的主要部分.1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或由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包括服务,功能,产品三个方面.13.文化景观经营景观和人工景观等附带有人类文化或文明痕迹或属性的景观称为文化景观.如城市景观,农业景观.自然景观的稳定成分-土壤得到人为改变的景观.如果园,农田.由人类活动而产生的景观称为人工景观.如城市景观.14. 自然景观没有或很少受到人为干扰影响的景观称为自然景观.15.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运算,显示和分析的管理系统.空间数据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和时态特征3个部分.16. 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是以一种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运用生态原理和系统分析技术,为科学地利用土地,保证人,植物和动物及其赖于生存的资源都有适宜生存或存在空间的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生态规划是在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7. 生态规划生态规划一般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对某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综合规划,以便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条件,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18. 网络与网络结点景观中许多廊道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网络.网络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廊道交叉点,称为结点.结点通常可起到中继点的作用,可对某些生态流起着控制作用,也可作为临时的贮存地.19. 景观格局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20.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保持现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能力;二是系统受到干扰后恢复该状态的倾向,即受到干扰后的恢复能力.二,简答题1. 景观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哪些地貌和气候条件;干扰因素.2. 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景观是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组成的聚合体;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各种生态流或物质再分配;景观的形成受气候,地貌特征的影响;景观的特征与一定的干扰集合相对应.3. 简述斑块大小与形状的生态学意义.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物种-面积关系上.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边缘效应,斑块内缘比上.4. 何谓内缘比它有何生态学意义内缘比是指斑块内部和边缘带的面积之比,它与斑块形状,斑块大小有关.内缘比表示了内部生境与边缘生境的相对比率,也表示了边缘物种与内部物种所适应的相对空间大小,表明了斑块的边缘效应影响的相对范围.5. 对某一景观空间要素,如何判断其为斑块,廊道或基质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程度.6. 简述景观边界的主要功能.通道或廊道作用,过滤或屏障作用, 源的功能,汇的作用,生境的作用.7. 简述景观多样性\景观异质性的涵义及其生态意义.景观多样性主要描述斑块性质的多样化,景观异质性则是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景观空间格局复杂性,对景观中的各种过程产生一定影响.8. 简述景观破碎化的狭义上和广义上的含义.狭义上: 破碎化是将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成小块生境或小块地.广义上: 破碎化包括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和消失.9. 从生态流的角度,指出景观中的关键点可能有哪些具有重要内容或源地效应的部位(如大面积的自然植被),或者不寻常的地物;变化较多的区域,特别是生态敏感区,以及那些一旦受到干扰就长时期难以恢复的区域;各种形式的流交汇的地方.10. 简述景观或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含义.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保持现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能力;二是系统受到干扰后恢复该状态的倾向,即受到干扰后的恢复能力.景观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含义基本相同.11. 影响景观动态的因素有哪些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自然干扰与人为活动干扰.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动态变化有重要影响作用.12. 简述自然景观,经营景观与人工景观各有何特点自然景观:没有明显的人类影响,或人类的干扰没有改变自然性质的景观.经营景观:景观中非稳定成分—植被被改造,人类可以收获的林地和草地.人工景观: 由人类活动而新产生的景观称为人工景观13. 简述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含义与意义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因子;从景观的独特性,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性,景观的宜人性或景观的美学价值人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景观类型的关系,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14. 简述因子叠加法和数学组合法在适宜性分析过程中的特点.因子叠加法:先根据规划目的选择各因素(或因素分级),并以同样比例尺用不同颜色表示在图上,成为单因素图层(overlays).然后把单因素图层用叠加技术进行叠加,就可得到各级综合图.由单因素图层叠加产生的各级综合图逐步揭示出具有不同生态意义的景观单元类型.数学组合法的特点是:把景观特性对不同的人类活动的各种适宜性等级改为数量值,并赋予因素不同的权重.重计算机在规划中的运用,着眼于整体系统化和局部自动化.15. 度量廊道特点的主要指标有哪些试述其含义.廊道及网络的度量指标主要有连接度,环度,曲度,间断.连接度是廊道与廊道网络内所有结点的连接程度,也称网络连接度.环度是指连接网络中现有结点的环路存在程度.曲度即廊道的弯曲程度.间断是指连续分布的廊道出现的空隙或裂口.16. 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有什么意义(1) 提醒人们重视产生这些服务功能的自然资本存量;(2) 反映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本的价值,为决策者提供一个背景值;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4) 为选择比较不同的园林规划方案或为优化规划方案提供一个重要参考依据.17. 为什么说叠加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方法中一个重要的功能点:叠加分析实际上是将几个数据图层进行叠加,产生新的数据图层的操作过程,新的数据图层综合了原来两个或多个图层所具有的属性.18. 如何评价已建成的自然风景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费用支出法.以人们到自然风景区支出费用来表示其经济价值.生产成本法中的影子工程法.指自然风景区生态系统破坏后,用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代替原来的环境功能所需的花费.19. 如何评价公共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替代市场价格法.可以用"影子价格"来表达公共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模拟市场技术,通过问卷调查,以居民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愿来表达公共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20. 该如何判断景观的稀有性不同寻常的自然美和美学价值,罕见的自然现象;代表地球演化主要阶段的突出事件或有意义的地貌或自然地理特征;对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具有重要和最有意义的自然生境.某种景观被破坏后可能恢复的难度.恢复时间(年,世纪)愈长则愈为稀有.21. 景观生态规划与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有什么关系景观生态规划是以一种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运用生态原理和系统分析技术,为科学利用土地,保证人,植物和动物及其赖于生存的资源都有适宜生存或存在空间的土地利用规划.生态规划一般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对某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综合规划,以便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条件,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生态规划的雏形是土地利用规划.景观规划可以讲就是土地利用规划,公园,自然风景区,城市和居住区的规划都属于景观规划的范畴.景观生态规划是在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2. 简述文化与景观的关系.景观有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之分.农业景观,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都是不同程度的文化景观.文化影响景观,人们根据自己对环境的感知,认识,美学准则,信念等文化背景来建造各种景观.例如,各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充分反映出不同文化传统的影响.景观反映文化.如陕北的窑洞,福建土楼,广西竹楼等,这些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而展现的村寨和住宅,反映着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生态内涵.景观也影响着文化.如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特征与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密切相关.23. 从水流,养分流的角度,论述沿河植被与河流的关系.河水滋润植被;通过遮阴,枯枝落叶输入影响河水理化性质;防止河岸冲刷;过滤缓冲作用.24. 在设计城市郊区道路林带宽度时,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应该考虑哪些问题边缘效应物种多样性随林带宽度的变化25. 为什么说景观格局与过程分析对景观生态规划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的景观具有明显不同的景观空间格局, 而景观空间格局是决定景观生态流的性质,方向和速率的主要因素,同时景观格局本身也是景观生态流的产物,即由景观生态流所控制的景观再生产过程的产物.因此,景观的结构和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联系与反馈始终是景观生态规划中的重要课题.成功的规划与设计在于我们对规划区景观的理解程度,因为景观生态规划的中心任务是通过组合或引入新的景观要素而调整或构建新的景观结构,以增加景观异质性和稳定性,而对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分析有助于做到这一点.三,论述题1. 谈谈你对"景观"概念的理解及其在园林规划中的指导意义.景观美学上的涵义,地理学上的涵义,生态学上的涵义.第一种是美学上的涵义,与风景同义.第二种是地理学上的理解,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第三种涵义是景观生态学的理解,将景观视为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景观的这三方面的涵义有历史上的联系.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入地认识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2.以城市林地为例,谈谈你对景观多重价值的认识在规划城市林地景观时,该如何处理其自然价值的多重性问题城市林地景观多重价值: 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景观价值.根据规划目标,环境特点:选择发展方向.3.试述景观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型与网络-结点模型.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是构成景观空间结构的一个基本模式,也是描述景观空间异质性的一个基本模式.斑块的定义;一般用斑块性质,斑块数目,斑块大小,斑块形状等指标描述,斑块大小,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廊道的定义:廊道的类型,廊道的连接度,环度,曲度,间断等度量.廊道的主要功能.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景观中许多廊道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网络,网络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廊道交叉点,称为结点.结点通常可起到中继点的作用,可对某些生态流起着控制作用,也可作为临时的贮存地.许多景观具有网络分布.网络把不同生态系统相互连接起来,是景观中常见的一种结构.网络的重要性:物质或物种移动通道,对周围基质和斑块群落的影响作用;网络的结构特征:结点,格局,网眼大小,连通性,环度.4. 土壤侵蚀量主要决定于哪些因素在园林规划与建设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土壤侵蚀量:降水强度;土壤可侵蚀性;坡长;坡度;植被盖度.注意问题:地形,土地利用方式,植被覆盖采取措施:通过栽植植物,增加植被盖度,减少土壤侵蚀.5. 试述农村景观建设中沿河植被在影响河流水质方面的作用农村面源污染,化肥,农药;农田化肥,农药,通过径流,向河流流动;河流水体污染.沿河植被带的拦截吸收作用,对生态流的阻断或减缓.6. 试述干扰对景观异质性,景观破碎化的影响作用.: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自然干扰与人为活动干扰.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动态变化有重要影响作用.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异质性有重要影响作用.景观破碎化把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和消失这5个过程全包括在内.分割和破碎化的生态效应既可以类似,也可以不同,这主要依赖于分割廊道是否是物种运动或所考虑的过程的障碍.缩小在景观转化中很普遍,它意味着研究对象(如斑块)规模的减小,如林地的一部分被用于耕种或建房屋,那么残余的林地就会缩小.7. 以河流沿岸植被带为例,谈谈你对生态过渡带(ecotone)特点的认识.河流沿岸植被带:水生生态系统到陆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带;性质或特征:不稳定,生态脆弱性,受洪水影响,受上部植被或土地利用性质影响;功能:过滤或屏障作用,:生态廊道及生境作用,两栖动物或河流沿岸植物的迁移或栖息地;源,汇作用,拦截吸收上部物质流动,向河流输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可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①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②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③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库及答案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生态系统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有生命类与无生命类,其中有生命类又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即、、。
2、大气水分种类分为、、三类。
3、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4、温室气体主要指、、、其中对增温起着重要的作用,增温的潜力最大。
5、现代环境问题可分为三大类:、、。
6、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7、北方在引种时,可利用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
通常可促进植物营养生长。
8、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标志,取决于种群的与,和这两组对立的过程。
9、城市绿地的功能是综合的,具有生态环境效应、和效应。
10、相对湿度受到环境温度的调节:温度增加,相对湿度;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11、反馈分为和。
可使系统保持稳定,使系统偏离加剧。
12、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13、A、B两种植物生长在一起时,A植物生长受到抑制,B植物不受影响的现象叫作;A植物和B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得到促进,称为。
14、生态学研究对象很广,但生态学家对其中4个组织层次特别感兴趣,即、、、。
15、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城市绿地净化环境的效应表现在能和、。
16、在热带雨林中,有很多柱状的茎和板状根的常绿木本植物分属不同的科,还有热带荒漠环境中的许多肉质植物,它们的亲缘关系都很远,这些现象说明了不同种类植物对相同环境的现象。
17、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
景观强调的是,景观要素强调的是。
18、两个和多个群落之间(生态地带)的过渡区域,称为。
19、近代城市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
二、名词解释1、生境:2、种群:3、层片:4、黄化现象:5、食物链:6、优势种7、短日照植物:8、原生演替:9、趋异适应:10、建群种: 11、斑块(镶嵌体):12、生活型: 13、他感作用:14、生态系统:15、群落:16、生态位:17、光周期现象:18、春化作用: 19、生态入侵:20、-3/2自疏法则:三、简答题1、简述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并说明各参数的生态学含义。
2015年12月西南大学《景观生态学》0603大作业标准答案
答: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保持现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能力;二是系统受到干扰后恢复该状态的倾向,即受到干扰后的恢复能力。7.景观破碎化
7、景观破碎化
答:景观的破碎化是将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成小块生境或小块地的过程或现象。
狭义上:破碎化是将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成小块生境或小块地。广义上:破碎化包括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和消失。
二、简答题
1、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
答: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景观是人类生存和活动基本空间。
2、简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意义
答: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的意义是对生态系统价值的评估可提醒人们必须充分重视产生这些服务的自然资本存量。其次,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能够反映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本的价值,为国家、地区的决策者提供一个背景值,同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理论根据。
生态廊道:由水体,植被等生态结构成分构成的廊道。
2、环境资源斑块
答:如果斑块的产生是缘于环境的异质性,如森林中的沼泽、农田中的低洼湿地,那么它们属于环境资源斑块。环境资源斑块的寿命较长,斑块内的物种周转率较低。
3、边缘效应
答:边缘效应最初是指群落交错区物种丰富度增加的现象。目前,景观生态学上,边缘效应是指斑块边缘与内部生境方面的差异以及边缘种与内部种分布上的差异。
景观规划可以讲就是土地利用规划,公园、自然风景区、城市和居住区的规划都属于景观规划的范畴。
景观生态规划是在景观规划出景观中的关键点可能有哪些?
答:从生态流的角度,景观中的关键点有:具有重要内容或源地效应的部位(如大面积的自然植被),或者不寻常的地物;变化较多的区域,特别是生态敏感区,以及那些一旦受到干扰就长时期难以恢复的区域;各种形式的流交汇的地方。
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1,景观:是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地域。
2,景观的基本特征:①景观是由异质性的土地单元组的镶嵌体,即生态系统的聚合;②景观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③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等尺度的空间实体;④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多重价值。
3,景观要素:指组成景观最基本的、相对均质的土地生态要素或单元。
分:斑块、廊道和基质。
①斑块:是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且空间上可分辨的线性景观要素。
②廊道:是景观中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
③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度最高、对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特征起主要作用的景观结构成分。
4,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景观的结构、功能和景观变化;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景观生态监测和预警。
景观生态学的特点:强调空间的异质性;注重尺度在研究景观格局和过程中的作用;整体性和系统性;综合性和宏观性;人类主导性。
斑块的特征:大小(面积)、形状、数量、空间关系。
边缘效应:在景观要素边缘地带,由于环境的不同,可以发现不同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
景观结构:指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量构成、多样性、空间关系及其影响机制。
干扰斑块:由基质或者先前的斑块中局部性干扰造成的小面积的斑块。
残存斑块:由于基质受到广泛干扰后残留下来的部分未受干扰的小面积区域。
短生斑块:是指由于环境条件短暂波动或植物活动引起的、持续时间很短的斑块。
1、斑块的起源及类型划分。
答:斑块的起源涉及干扰、环境异质性和人类活动。
根据起源,至少现存四种类型的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入斑块。
2、根据物种对边缘的反应可将物种分为内部种和边缘种。
3、影响斑块起源的主要因素:环境异质性(环境资源斑块)、自然干扰(干扰斑块、残存斑块)、人类活动(引入斑块)。
4、干扰斑块与残存斑块的异同点:相同点:1、都是自然或人工干扰的产物。
景观生态学复习
第一章1、什么是景观?P4是指一般在几平方千米到数百平方千米范围内,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某种空间组织方式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
2、如何理解景观的美学概念和景观的地理学概念?景观的美学概念:风景如油菜地,树木,村庄,河流组成的风景区景观的地理学概念: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生物等综合体,类似生物群落3、景观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理解景观要素和景观结构成分?特征:①、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②、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③、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④、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景观要素:景观是由异质生态系统组成的陆地空间镶嵌体,这些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的生态系统称为景观要素。
景观结构成分:景观结构成分是生态学性质和自然地理学中性质各异,而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相似的景观要素,是对景观要素从空间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考察时的重新划分。
4、什么是景观生态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主要研究内容:(1)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2)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3)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和结构在功能方面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
(4)景观规划与管理:即根据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及其相互制约和影响机制,制定景观恢复、保护、建设和管理的计划和规划,确定相应的目标、措施和对策。
5、景观生态学有哪些特点?如何认识其科学地位?特点:①整体观和系统观②异质性和尺度性③综合性和宏观性④目的性和实践性科学地位:①一门横断学科②景观水平上的生态学第二章1、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①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②等级系统理论③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④时空尺度⑤空间镶嵌与生态交错带⑥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⑦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⑧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2、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在任何系统中,系统的总熵(系统无序程度的量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有内部热力学过程产生的熵,二是由系统内部和外部物质、能量交换过程中产生熵。
旅游景区的基本特征
旅游景区的基本特征旅游景区是指供人们休闲、观光、娱乐和学习的地方,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价值。
它的基本特征如下:首先,旅游景区具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是旅游景区的灵魂,包括山川河流、湖泊海洋、森林草原等。
这些景观独特美丽,呈现出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
例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其奇峰怪石和云雾缭绕的美景而闻名于世。
其次,旅游景区具有丰富且多样化的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历史和文化传承的见证,包括古建筑、遗址遗迹、传统工艺等。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景区内的博物馆、庙宇、古镇等了解地方的历史和文化。
比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等,都是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的代表。
再次,旅游景区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活动。
除了观赏自然和文化景观外,景区还可以提供一系列的娱乐活动,如观看演出、参与体育运动、游玩游乐设施等。
例如,三亚的海滩和水上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热门的度假胜地。
另外,旅游景区还具有优质的服务设施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为了方便游客的旅游体验,景区通常配备齐全的餐饮住宿设施、旅游服务中心和交通工具。
游客可以在景区内尽情享受便利和舒适的服务。
同时,景区周边的交通也十分便捷,如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使得游客可以轻松到达目的地。
最后,旅游景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利用者,景区必须重视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建立环境保护机制、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景区能够实现保护自然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提高游客满意度的统一目标。
综上所述,旅游景区的基本特征包括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提供休闲娱乐活动、优质的服务设施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了解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游客选择合适的景区,同时也提醒景区管理者重视这些方面,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旅行景点 基本特征
旅行景点基本特征
1.自然景观:旅行景点通常位于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山峦、海滨、湖泊、森林等。
这些美景吸引着游客前来欣赏、拍照、探索。
2. 人文景观:人类的历史、文化、艺术也是旅行景点的重要组
成部分。
古建筑、博物馆、纪念碑、古迹等都是游客前来游览的重要原因。
3. 娱乐设施:旅行景点通常会提供游客休闲娱乐的设施,如游
乐场、水上乐园、动物园等。
这些设施能够为游客带来更多的快乐,增强游客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4. 商业服务:旅行景点的商业服务通常包括餐饮、住宿、购物等。
商业服务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游客的旅行体验。
好的商业服务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行体验,增强游客对旅行景点的好感度和留存度。
总之,旅行景点的特征是多样性和综合性的,它们不仅只是一些美景,更能够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行体验。
- 1 -。
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
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景观的特征,是由景观自然生态决定的。
人们在观察自然景物时产生的视觉放映,形成了意识形态。
景观的特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然形态构成的视觉效果;另一种是人为按照认知创造出的视觉效果。
一般可分为现代派和古典派;也可分为东方风格和西方风格。
一、景观的构成要素我们把自然现象称为景观,它包括了三个要素:1、功能作用。
景观在满足人们视觉要求的同时,产生着各种功能作用,构成了它们不同的特点。
2、空间作用。
这里指的空间,是指人们视觉环境,它包含了在视觉内的一切物质。
山、水、林、田、路、宅等等自然物体,通过不同景物形象,平面与空间的布局,景物细部的样式、形态、色调,产生的艺术效果。
3、植物作用。
人们视觉环境产生的景观效果,植物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
树木、花卉、草、菌等,在自然生态条件下植物自然组合形成的景观,或人为配置组合的人文景观,植物的种群或个体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景观的整体特征不管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仅从景观整体看,基本特征概括为:1、统一与变化。
景观都是通过各种若干不同物体组成,这些物体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多样性的变化又有整体统一。
如果缺乏变化就变成呆板,缺乏统一就杂乱无章。
2、均衡与稳定。
在景观中,各种体量和不同材料,常常表现出重量感,视觉上可以体验到布局整体上下的轻重关系;布局中各物体之间的相对关系。
自然界静止的物体,都要遵循力学原理,以平衡安定的形态存在。
能够构成景观的各种物体,基本都要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平衡安定的观点。
自然界的物体,受地心引力的作用,为了维持自身稳定,靠近地面往往大而重,而在上面部分则小而轻。
3、透视与角度。
人的视觉一般有固定的规律。
透视与视距,错觉与角度,是构成人们对景观认识与判断的标准。
在人的视觉中,平视、仰视、俯视、斜视,远与近,都会产生不同的错觉,形成景观的特征效果。
4、比拟与联想。
景观一般情况下,通过物体的差异,创造出意境,勾起视觉实物与曾经经历或见过的景观的联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
景观的特征,是由景观自然生态决定的。
人们在观察自然景物时产生的视觉放映,形成了意识形态。
景观的特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然形态构成的视觉效果;另一种是人为按照认知创造出的视觉效果。
一般可分为现代派和古典派;也可分为东方风格和西方风格。
一、景观的构成要素
我们把自然现象称为景观,它包括了三个要素:
1、功能作用。
景观在满足人们视觉要求的同时,产生着各种功能作用,构成了它们不同的特点。
2、空间作用。
这里指的空间,是指人们视觉环境,它包含了在视觉内的一切物质。
山、水、林、田、路、宅等等自然物体,通过不同景物形象,平面与空间的布局,景物细部的样式、形态、色调,产生的艺术效果。
3、植物作用。
人们视觉环境产生的景观效果,植物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
树木、花卉、草、菌等,在自然生态条件下植物自然组合形成的景观,或人为配置组合的人文景观,植物的种群或个体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景观的整体特征
不管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仅从景观整体看,基本特征概括为:
1、统一与变化。
景观都是通过各种若干不同物体组成,这些物体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多样性的变化又有整体统一。
如果缺乏变化就变成呆板,缺乏统一就杂乱无章。
2、均衡与稳定。
在景观中,各种体量和不同材料,常常表现出重量感,视觉上可以体验到布局整体上下的轻重关系;布局中各物体之间的相对关系。
自然界静止的物体,都要遵循力学原理,以平衡安定的形态存在。
能够构成景观的各种物体,基本都要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平衡安定的观点。
自然界的物体,受地心引力的作用,为了维持自身稳定,靠近地面往往大而重,而在上面部分则小而轻。
3、透视与角度。
人的视觉一般有固定的规律。
透视与视距,错觉与角度,是构成人们对景观认识与判断的标准。
在人的视觉中,平视、仰视、俯视、斜视,远与近,都会产生不同的错觉,形成景观的特征效果。
4、比拟与联想。
景观一般情况下,通过物体的差异,创造出意境,勾起视觉实物与曾经经历或见过的景观的联想。
这种联想,是由人的意识对物体比拟形成的。
景观表现的庄重、崇高、活泼、开朗、优雅等,常常通过概念上比较接近的相应的表现形式,取得对称、主景升高、自由、开敞、封闭、曲折、垂直线、水平线、曲线等来取得联想效果。
5、季想与交替。
季节物候期决定了景观效果的变化,特别是植物受季节变化的影响,也就引起了景观的季节变化。
季相的变化是一年一度的周而复始有变化的重复出现,就形成规律性的交替。
以上基本特征,对于人们理解景观效果,设计景观效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景观的风格特征
我们讲景观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对人为设计的景观各种风格所表现的特征总结。
目前,人们认为景观有东方风格与西方风格之分,而中国景观的风格,是最具代表性的东方风格。
1、东方风格:
东方景观以自省、含蓄、蕴藉、内秀、恬静、淡泊、循矩、守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
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混沌无象、清净无为、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
对自然物的各种客观的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却以对自然的主观把握为主。
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
是一种摹拟自然,追寻自然的封闭式园林,一种“独乐园”。
某些流派景观还将禅宗的修悟渗入到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之中,使其达到佛教所追求的悟境,在一个微小的庭院里营造出内心的天地,即所谓的“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其抽象意味的浓重已达到了一种超出五感的直接与自然相溶的默契,把人引向内省幽玄的神秘境界。
东方的古典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叠山要造成嵯峨如泰山雄峰的气势,造水要达到浩汤似河湖的韵致。
这是为了表现接近自然,反扑归真的隐士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为了寄托传统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理念。
仿造自然,但又不能过分矫揉造作。
在这样的园林中,可以达
到“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忘”的境界,追求的是“抱琴看鹤去,枕面待之归”的生活以及“野坐苔生席,高眠挂竹衣”的趣味。
东方园林景观的石有情,水有情,花木也有情味意趣。
窗外路出树木一角,便是折枝尺幅,山涧古树几株,修竹一丛,乃是模拟枯木竹石
图。
东方园林妙在含蓄和掩藏,所以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东方园林精在曲折幽深,小中见大,因而有“遥知杨柳是门外,似隔芙蓉无路通”。
2、西方风格:
西方景观则表现为开朗、活泼、规则、整齐、豪华、热烈、激情,有时甚至是不顾奢侈地讲究排场。
从古希腊哲学家就推崇“秩序是美的”,他们认为野生大自然是未经驯化的,充分体现人工造型的植物形式才是美的,所以植物形态都修剪成规整几何形式,园林中的道路都是整齐笔直的。
18世纪以前的西方古典园林景观都是沿中轴线对称展现。
从希腊古罗马的庄园别墅,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台地园,再到法国的凡尔赛宫苑,在规划设计中都有一个完整的中轴系统。
海神、农神、酒神、花神、阿波罗、丘比特、维纳斯以及山林水泽等到华丽的雕塑喷泉,放置在轴线交点的广场上,园林景观艺术主题是有神论的“人体美”。
宽阔的中央大道,含有雕塑的喷泉水池,修剪成几何形体的绿篱,大片开阔平坦的草坪,树木成行列栽植。
地形、水池、瀑布、喷泉的造型都是人工几何形体,全园景观是一幅“人工图案装饰画”。
西方古典园林的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大自然必须按照人的头脑中的秩序、规则、条理、模式来进行改造,以中轴对称规则形式体现出超越自然的人类征服力量,人造的几何规则景观超越于一切自然。
造园中的建筑、草坪、树木无不讲究完整性和逻辑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和完美,就如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
说:“整个天体与宇宙就是一种和谐,一种数。
”西方园林景观讲求的是一览无余,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四、景观的地域文化特征
地域文化是景观设计中的根基。
中国园林景观以自省、含蓄、内秀、恬静、淡泊、循矩、守拙为美,重要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
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混沌无象、清净无为、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
主要来源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道家、佛家、儒家思想。
其核心文化为无为而至,即道法自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景观文化与我国的其他文化相同的是,它们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同时也具有地域文化、风俗和自然资源等的具体体现。
因此,在对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对该地的风土人情及民俗及自然环境等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切忌对任何地方都采用相同的设计手法和设计理
念。
园林景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造园者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的相对隔阂,依据自然规律,利用各种物质要素,经过艺术处理而创造出来的空间艺术品。
它是一种立体的空间艺术,游园者可以自由自在地游览、观赏园内的景物,而且有很大的选择性。
为了使游人更好地观赏园内的景色,造园艺术家在设计园林时还要注意巧妙地组织安排景观因素,如景观线、景物点、特写景、借景、引景等,以使游人有步骤有目的地游览、观赏,使游人做到步移景变,越看越想看,越游越起兴,从而得到丰富的审美享受。
中国古代园林更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大自然形象的高度概括,既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又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
作者:孙兴志 2015年11月29日于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