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筱红教授的《管理思想史》笔记(修正版可直接打印)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管理思想史绪论一、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研究不断发展的管理实践管理实践是人们在社会组织中为实现一定目的, 而进行的各种实际管理活动。
(管理实践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组织性, 具有明显的目的性, 产生着广泛的影响、作用。
体现管理思想)2.研究管理思想的演进规律(管理思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管理活动的思维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
)管理思想是在管理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它经历了从思想萌芽、思想形成到不断系统与深化的发展过程。
管理思想史正是以不同社会阶段管理思想演进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探索其发展规律。
3.研究社会生产方式与管理思想的关系社会生产方式, 是管理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联系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力状况)管理思想是人们在总结、研究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地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管理思想史的学科发展(20世纪中后期出现学科)1、零散研究阶段(作为其他学科分支)2、专门研究阶段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出版, 标志着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诞生(哈佛大学较早开设管理学课程)20世纪中叶美.克洛德.小乔治17972年出版《管理思想史》全面介绍了外国的管理思想, 主要是西欧和美国的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美、丹尼尔、梅恩博士1979出版《管理细想的演变》详细介绍了管理思想演变的过程我国的李明新, 孙耀军, 郭先刚也有此类著作三、管理思想史的学科特点1.管理思想史是一门边缘学科2、管理思想史既是管理科学的组成部分, 又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分支3、管理思想史在研究方法上具有突出的史学特点管理思想史展示的是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
4、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内容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四、学习管理细想史的意义2、 1.学习管理思想史对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意义3、管理思想史所反应的内容最具一般性, 对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意义。
4、学习管理思想史是我们吸收国外管理科学成果的有效途径5、我们在总结和创造自己的经验的同时, 还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全面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 必须学习国外管理思想史6、学习管理思想史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管理思想史是从管理的角度了解人类文明史的窗口五、学习管理思想史的基本要求1.在探索共性规律的同时推进管理创新2.从国情出发学习和理解管理思想史3.积极挖掘和发展中国的管理思想第一章国外早期管理思想学习要点(主要讲述工业革命以前国外早期的管理思想包括国外古代社会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重点管理思想)本章基本内容一、国外古代管理思想(最具代表性的管理思想是苏美尔人、古埃及人、古巴比伦人希伯来人、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的管理思想, 主要管理对象是国家、军队、宗教部落、家庭也有对校规模经济的管理)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成为国家管理的重要工具苏美尔人建立了最早的法律体系, 《汉莫拉比法典》大体算是苏美尔法典的修订本。
管理思想史笔记
管理思想史课程内容安排➢模块之一:从当今理所当然的管理原则追溯早期管理思想——文化重生——工业革命➢模块之二:科学管理➢模块之三:霍桑试验——组织行为——激励一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之四: 一般管理➢模块之五:企业文化➢模块之六:人和人性假设第一部分早期管理思想第一章拉开历史的序幕管理思想的发展脉络(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第一次提出“管理职能”概念的是:法约尔罗宾斯的管理学: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哈罗孔兹:管理丛林古典管理理论主要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权变理论:(1)认为组织成员的行为和环境的复杂性与不断变化决定了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和方法适用于所有情况。
因此,管理的方式方法要随着情况的不同而改变。
(2)依据大量的调查研究,把组织的情况进行分类,建立模式,据此选择适当的管理方法。
建立模式时考虑以下因素:⚫组织规模⚫工艺技术的模糊性和复杂性、⚫管理者位置的高低、⚫管理者的位置权力、⚫下级个人之间的差别、⚫环境的不确定程度。
⚫这些因素被称为情境因素或者权变因素。
管理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有效率、有效果地达到获得所得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既包括管理实践,又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以及这几个之间的辩证关系。
管理思想史的学科特点:(1)边缘性学科(2)史学特点(3)研究内容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管理思想史的意义一、(重点)文化框架(文化的生态/文化环境)(基本的概念)管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是封闭的系统——所以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输入——转换过程——输出管理工作的范围和条件原则上是不能明确地规定的,因为管理活动是一个极为开放的系统。
这个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是无穷多样的。
——约瑟夫·克霍尔1.1 经济层面文化的经济层面是人与资源的关系。
资源的两大类:有形的资源、无形的资源(人的努力和思想)每一个社会都存在稀缺资源配置的问题(基本思想)海伯纳——配置资源的三种方法:传统的方法、命令的方法、市场的方法。
管理思想史2
1.对文化的取舍和加工处理问题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文化沉积深厚,加上近代外来文化的 大量涌入,往往使企业面对浩若烟海的文化,感到难辨良莠, 无所适从。为了避免盲从,必须首先系统学习和了解各种文化 的源流,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选择和运用。企业实 施文化管理主要还是靠企业自身摸索、了解所需文化,往往事 倍功半。 2.对传统文化中的扬弃问题 传统文化在对社会与物质世界认识的表述上,过多地表述 理想,强调社会应以秩序为中心,秩序的基础是伦理道德。在 价值取向上,强调重道义而轻功利。在人性塑造上,重群体意 识而抑制个体意识。传统文化体现在管理中,则强调“管制” ,以个人喜好为准则,人治决定一切。因此,传统文化与现代 管理的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特征的冲突、评价、改造融合 等问题,尚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寻求其理论依据。
(三)企业再造理论的适用对象 企业再造理论适用于以下三类企业: 1.问题丛生的企业。这类企业问题丛生,除 了进行再造之外,别无选择。 2.目前业绩虽然很好,但却潜伏着危机的企 业。这类企业,就当前的财务状况看,还算令人 满意,但却有“风雨欲来”之势。 3.正处于事业发展高峰的企业。这类企业虽 然事业处于发展高峰,但是雄心勃勃的管理阶层 并不安于现状,决心大幅度超越竞争对手。这类 企业将再造企业看成是大幅度超越竞争对手的重 要途径,他们 追求卓越,不断提高竞争标准,构 筑竞争壁垒。
管理思想史
管理思想史
第十二讲 当代管理思想史的发展趋势
随着管理环境的变化及一系列新的管理理论的产生,在80年 代以后管理思想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总体趋势是管理理念更加 人性化、管理形态呈知识化、管理组织虚拟化、组织结构扁平化、 管理手段和设施网络化、管理文化全球化。并且在以下方面趋势 更加明显: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的企业再造趋势;使 管理更加具有柔性化的文化管理趋势;体现知识经济的灵魂和企 业进行知识管理的管理创新趋势;网络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下 的管理的国际化趋势。这些新的趋势在管理中将不断的变成现实, 这也是21世纪对管理提出的挑战。 《管理思想史》第十二章主要讲述了以下五部分内容:
管理思想史要点提纲
管理思想史要点提纲管理思想史要点提纲古希腊的管理思想:荷马时代的都落管理,实行军事民主制,其时国家还没有产生,氏族部落采取的是“一长两会制”。
一长即军事首领,两会即长老会和民众会。
苏格拉底用“问答法”。
也叫“精神接生术”。
苏格拉底认为管理具有普遍性。
认为公共事务的管理技术与私人事务的管理技术,应该是可以相互通用的。
苏格拉底忽视了管理的特殊性。
色诺芬写了《家庭管理》又称《经济论》。
也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专门论述经济问题的第一部著作。
在管理思想上的主要贡献是:1)首先提出了经济管理的研究对象。
2)首先提出了管理水平优劣的判别标准问题。
3)首先认识到了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加强人的管理这一重要思想。
4)分析了分工的重要性。
柏拉图著作甚丰,其中最主要的是《理想国》。
主要通过研究国家范围内的分工,来体现其独特的管理思想。
把人分为3等:第一等人,是治国贤哲;第二等人,是卫国武士;第三等人,是民间艺人。
认为国家是放大的个人,个人是缩小的国家,而人的本性,即灵魂,是由3个部分构成:理性、意志和欲望。
亚里士多德著作《政治学》揭示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问题。
他所确定的管理者的关系是天赋。
亚里士多德的第二个贡献是发展了色诺芬“家庭管理”的思想。
对于事物内在发展规律的揭示。
这一思想实质上揭示了管理矛盾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即“目的—(物质+管理)—新的目的”的过程。
古罗马的管理思想集中体现:1)古罗马首先意识到现代企业的某些性质。
2)在罗马帝国的建立过程中,罗马人具有了集权、分权到再集权的实践经验。
3)罗马人在长期军事生涯中,具备了遵守纪律的品格,以及以分工和权力层次为基础的管理职能设计能力。
基督教管理思想1)制定法令;2)建立等级制度;3)分级管理,各司其责。
罗马天主教管理制度1)层次分明的组织结构;2)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运用“幕僚职能”。
阿奎那的管理思想:被誉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
阿奎那被中世纪奉为“神学之父”。
管理思想史--课堂笔记(3)
管理思想史--课堂笔记(3)7、数量管理科学学派:也称管理科学学派、数量学派,成立始于1939年美国曼切斯特大学教授布莱克特领导的运筹学小组。
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利用数学模型和程序系统来表示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职能活动的合乎逻辑的过程。
主要代表人物是兰彻斯特、希尔、伯法、利文森。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1)从系统观点出发研究各种功能关系;2)应用多种学科交叉配合的方法;3)应用模型化和定量化来解决问题;4)随着情况变化而修改模型,求出新的最优解,通过模型来解决问题通常对问题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
P254-2578、权变理论学派的理论来源和基础是经验主义学派和超Y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钱德勒、卢桑斯、菲德勒。
//权变理论认为,在组织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权变管理就是依托环境因素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素之间的变数关系来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权变理论学派的卢桑斯把过去管理理论划分为4种学说:过程学说、计量学说、行为学说和系统学说。
//权变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超Y理论,内容为:1)人们是怀着许多不同的需要加入工作组织的,而人们的需要有不同的类型;2)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要与工作性质和人们的需要相适应。
3)组织机构和管理层次的划分,职工的培训和工作的分配、工资报酬、控制程度的安排都是从工作的性质、工作目标、职工素质等方面来考虑,不能千篇一律。
4)当一个目标达到以后,可以继续激起职工的成就感,使之为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权变理论的控制论:权变控制模型理论研究的是在动态领导过程中领导者个性与领导情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P261-2699、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德鲁克、福特。
经验主义学派出所又被称为经理主义学派,以向西方大企业的经济提供管理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把实践放在第一位,对实践经验高度总结是经验主义学派的主要特点。
管理思想史重点课堂笔记
管理思想史重点课堂笔记管理思想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管理思想史发展概况1、在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产生了儒、道、法、兵等学派的管理思想。
18世纪后的管理思想发展:答:1、近代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末,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其结果是极其动力代替部分人力。
2、科学管理理论时期。
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
3、现代管理理论时期。
20世纪60年代后,人来在科学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时期的管理思想被称为“系统理论的管理思想”。
4、当代管理思想时期。
从20世纪80年代的“追求卓越”,到20世纪90年代的“公司再造”,再到20世纪末的“知识管理”“创新管理”,管理理论处于未出“丛林”又进“丛林”的状态。
一、近代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末,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其结果是极其动力代替部分人力。
英国数学家、机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在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对专业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于1832年出版了《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
詹姆斯·瓦特——“蒸汽机之父”:1800年创办某公司属下的苏霍制造厂,是最早使用科学管理于制造业的工厂之一。
罗伯特·欧文:关心工人的工作和福利条件,注重对人的行为教育,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二、科学管理理论时期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等。
科学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
1、科学管理理论时期管理思想有那两个重要贡献?答:第一、他们创造和发明了一系列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和技术。
第二、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管理问题的看法,他们用一套严密的并且通过实践证明的理论告诉人们,要想真正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再简单地依靠传统、依靠个人的良好愿望以及直接接受,而要从科学的意义上去探索共产运作各个方面的规范方法和技术。
管理思想史笔记
第一章绪论管理的广义定义: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
(名词解释)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包括:(简答)(1)影响管理科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2)管理科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过程;(3)管理科学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4)通过对各种管理思想的广泛运用而产生的主要社会影响;管理思想史研究方法:(简答)将各种管理思想放入对应的时间系列、研究领域系列和研究方法系列中,以理清各种管理思想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主要过程和历史地位,进而揭示管理科学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管理思想的历史演进是社会文化变迁的产物。
《圣经》中《出埃及记》的一段话:“你应当把有才能的人挑选出来,让他们充当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他们应当对每一件小事做出判断,但每一件大事,他们应该向你报告”这句话体现了:分权原则、管理幅度适当原则和例外原则等管理思想。
(多项选择题)汉高祖刘邦所言“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一个“用”字体现了管理中用人之长的原则。
(单项选择题)从管理学的角度看,阿奎那从自然法的观点出发,对如何协调人们的相互关系进行讨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乌托邦》是托马斯。
莫尔的作品(单项选择题)市场伦理兴起之前,重商主义是主流的经济思想。
以亚当。
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提出了市场伦理。
他认为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是市场竞争效率的主要源泉。
(单项选择题)现代管理思想的萌芽:工业革命使得机器大工业代替家庭手工业和工厂手工业,与经济发展结伴而来的是市场环境变化速度的加快和企业间竞争的加剧。
第一个明确指出管理是生产的第四要素,因而管理具有极端重要性的是法国经济学家让。
巴蒂斯特。
萨伊。
(单项选择题)亨利。
瓦农。
普尔是泰勒之前倡导建立正式的工厂管理制度的集大成者。
(单项选择题)最早研究分工的是英国重商主义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詹姆斯。
斯图亚特爵士。
(单项选择题)亚当。
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
管理思想史总结
重点理解一般了解一:导论p9-11第一篇:1.早期社会的管理思想(了解):古代埃及的管理思想;古代巴比伦的管理思想;古希腊的管理思想;古罗马的管理思想;宗教和古代管理思想2.古希腊的管理思想(理解)P16荷马时代的部落管理,实行军事民主制,氏族部落采取“一长两会制”。
古希腊人的管理思想:1.统一节奏、愉快工作的原则对于艰苦、单调、重复性的工作,往往用笛子和管乐器来规定动作。
每种工作都有歌曲,配合着音乐开展工作,引进了节奏、标准动作和工作速度。
2.管理普遍性原则苏格拉底关于“管理公共事务的技巧与管理私人事务的技巧是通用的”3.专业化与合理分工原则柏拉图在“理想国”通过研究国家范围内的分工体现了其独特的管理思想;4.提出来管理的对象、目标和中心:色诺芬(了解)a.首先提出了经济管理的对象——“家庭管理”b.首先提出了管理水平优劣的判别标准——财富是否得到增加c.分析了分工的重要性5.管理和组织亚里士多德提出关于管理和组织的见解,如论劳动分工,论部门分工,论权利集中化、分散化和代表制,论协作,论领导等等;3.马吉雅维利的管理思想p25(理解)他在其代表作《君主论》(1513)中认为共和政体是最好的国家形式,但又认为共和制度无力消除意大利四分五裂的局面,只有建立拥有无限权力的君主政体才能使臣民服从,抵御强敌入侵。
他强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权术政治、残暴、狡诈、伪善、谎言和背信弃义等,只要有助于君主统治就都是正当的。
这一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对政治体制的研究中认识到:人民在国家的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书中还强调君主必须同人民保持较好的关系;必须重视军事;必须通权达变,灵活机动,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并要真正了解国情,注意避开谄媚者。
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著有《君主论》、《战争的艺术》等著作。
他的人性论是“人性本恶论”,进而认为必须使用强制手段对人进行管理和控制才能达到目标、完成任务;他的“物质利益决定论”认为,人们冲突的根本原因是物质利益;他在政治体制的研究中指出,共和制比君主制更优越;他论述了领导者的素质问题,“要比狮子还勇敢,比狐狸还狡猾”;4.莫尔的管理思想p26(了解)托马斯·莫尔,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创始人,才华横溢的人文主义者和阅历丰富的政治家。
管理思想史--课堂笔记(2)
管理思想史--课堂笔记(2)第四章古典组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古典组织管理理论的开创者是法约尔和韦伯。
P1162、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法约尔的名著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法约尔把企业的全部活动分为6种:(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
//他的管理要素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计划:在法约尔看来,管理即意味着展望未来,预见是管理的一个基本的因素,任何行动计划都以下列几项为基础:①公司的资源,即建筑物、工业、材料、人员、销售渠道、公共关系等等;②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性质。
③公司所有的各种活动无法预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好计划的特点:统一性、连续性、灵活性。
//组织:就是为企业的经营提供所有必要的原料、设备、资本、人员。
其中分为物质组织和社会组织。
//指挥:是一种以某些工人品质和对管理一般原则的了解为基础的艺术。
要求指挥人员做到:①透彻了解自己的手下人员;②淘汰不胜任的工作人员;③十分通晓约束企业和雇员的协议;④做好榜样;⑤对组织帐目定期进行检查,并使用概括的图表来促进这项工作。
…//协调:是使企业的一切工作和谐配合,以利于企业经营的顺利进行,并且有助于企业取得成功。
//控制:要证实企业的各项工作是否已经和计划相符。
控制的目的在于指出工作的缺点和错误。
//法约尔的14项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和责任:权力是指挥和要求别人服从的力量。
权力分为制度权力和个人权力,制度权力是由职位和地位产生的,个人权力与个人的智慧、学识、经验,道德品质和领导能力有关。
责任和权力是相互的,凡有权力的地方就有责任。
(3)纪律:必须有统一的纪律来规范人的行为;(4)统一指挥:是一条基本的原则,是指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人的命令。
(5)统一领导:只能有一个领导人和一项计划,这是统一行动,协调组织中一切力量和努力的必要条件。
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的区别在于:人们通过统一领导来完善组织,而通过统一指挥来发挥人员的作用,没有统一领导,就不可能有统一指挥,但是有统一的领导,也不足以保证统一的指挥。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2
管理思想史第九章:现代管理理论综述标志着管理思想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内容:一、关于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历史背景(1)战后经济的重建美国成为经济大国(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第一.蒸汽机的发明,是能源的第一次革命,将人类领进了工业文明的时代第二.计算机的诞生,应用以及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使社会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飞跃,对整个管理理论也是巨大的推动力。
第三,新材料的发明和应用,给工业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第四,人类的空间和生物工程的应用与发展,逐渐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二战结束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调整和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时期第二个阶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发展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第三个阶段1973年年末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开始,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滞涨时期,这也是对经济结构,经济政策进行重新调整的时期(4)企业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一,垄断企业规模朝着大型化发展第二,垄断企业混合合并第三,大中小企业协作化发展第四,企业的股份高度分散化第五,企业不断向国际化发展2,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方法论基础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是现代科学理论的老三论和新三论老三论是指,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将管理制作一个系统,并不断变化新三论是指,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理论3,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认识论基础《管理理论的丛林》二.关于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征1,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征第一,强调系统化认为组织是个系统,要用系统的方法分析问题第二,重视人的因素管理是对人实施管理,强调人的社会性,研究人的需要问题第三,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第四,广泛应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第五,加强信息工作第六,把效率和效果结合起来第七,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第八,强调预见能力第九,强调不断创新把握机会实行组织变革第十,强调权利集中2,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成六个管理学派第一他们在历史的渊源和论述的内容上都存在着相互的影响和彼此的交叉,融合第二,从研究方法上说,社会系统学派与人际关系学说有着密切的关系三,关于现代滚利理论对管理思想的发展1.现代管理理论在管理思想上的地位第一,在对人的看法上把人看做是复杂人,认为任由不同的需要,对管理方式又不同的要求第二在管理的范围和涉及的组织要素上第三,在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上第四,在管理目的上追求满意和适宜现代管理理论是近代所有管理理论的综合,是一个知识体系,是一个学科群2,现代管理理论的历史贡献第一。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现代管理学--《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一、背景一般而言,现代管理学指的是二战以后形成的各派管理学的总称。
此时世界发生了许多变化。
战后世界性经济组织的进一步成长,员工数量的进一步扩大,政府法规的增多,经济全球化,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再加上管理研究方法也趋于多样,世界已经进入“管理理论的丛林时代”(哈罗德*孔茨)。
若对当代管理学的所有作品进行考察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过于宽泛,也过于多样,难以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只选取其中一个进行分析。
二、管理教育自文化产生初期,就有着理论与实践的分分合合,虽然人们都认可理论结合实践是最好的手段,但现实中却往往出现夸夸其谈的人以及盲目实践的人。
二战以后世界上虽然出现了管理理论百家争鸣的局面,但并不意味着管理教育进步了多少,也并不意味着管理实践的大跨越。
1959年两份有关商业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的出现,对管理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罗伯特*A*戈登和斯坦福大学的詹姆斯*E*豪厄尔,都尖锐地批评了美国商业教育的现状。
他们都指出工商管理学院在教学方面的混乱,未能根据变化的实际培养出适应变化的、灵活的、有想象力的管理者。
同时学校也过分强调职业教育,即对某一具体工作提供指导,而不是通过教育使广大受教育者做好准备,从而在未来商业生涯中最大限度地成长。
他们建议改变商学院的课程内容,更多强调一般教育,特别是人文学科;提高对数学的要求;扩大对行为和社会科学的研究。
而另一些人对商业教育的批评更直观,他们质疑学院式的管理,如罗伯特*沃特曼和托马斯*彼得斯,他们确定了打造卓越企业的八条原则,在管理实践中寻求卓越,然而争议不小。
美国商业联合会也针对实践者和学术界发起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对管理教育进行全面研究。
它的报告的作者波特和麦基宾评论许多教师缺乏商业相关工作经验,所受教育也太狭窄,不足以“理解商业的复杂和精妙之处”。
他们建议管理教育者应更多地关注外面因素,特别是国际商业的发展;要开发更高的能力以综合了解企业的各项职能;要更加注重人际技能和沟通技能;要培养既精于分析有对现实世界的工作经验具有敏锐和开阔视野的博士。
管理思想史考点
1、绪论管理思想的发展既是文化环境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文化环境演变的产物。
2、管理思想史是研究和揭示人类管理思想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3、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研究不断发展的管理实践2)研究管理思想的演进规律3)研究社会生产方式与管理思想的关系4、管理思想史的研究视角:1)时间系列的视角2)研究领域系列的视角3)研究方法系列的视角5、古埃及人的管理思想:建造金字塔,体现出古埃及人高超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反映出他们已知道每个管理者所能监督人数的管理跨度。
古希腊人的思想: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经济科学中的专业化或劳动分工原理。
中世纪管理思想:尼可罗.马基雅维利被称为“政治学之父”,管理思想主要有:1)“性本恶”的人性假定2)物质利益决定论3)共和制优于君主制的整体观4)强调领导者的素质问题。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管理思想:詹姆斯.斯图亚特是探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整个体系的第一位英国学者,发现了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出版《国富论》,强调:1)经济人观点2)提出劳动分工概念3)谈判管理中的控制职能。
他比泰勒早提出了工作方法研究和刺激工资制的实质。
让.巴蒂斯特.萨伊:他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讨论了企业家问题,第一个明确承认生产力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管理四个要素。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提出了“工资铁律”,还提出群氓假设。
罗伯特.欧文被誉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6、管理思想可以划分为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当代管理理论四个阶段。
第二章19世纪末20世纪初管理思想1、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管理有漫长的经济管理阶段进入科学管理阶段。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的古典组织理论共同构筑了古典管理理论大厦,古典管理理论基于“经济人”假设。
泰勒是“科学管理之父”。
管理思想史-刘筱红
第一讲公共管理科学与科学公共管理——什么是公共管理学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管理“管理”在字面上的涵义:管辖和处理张立荣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学中管理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等外部环境中,一个组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由管理者对组织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决策、组织和控制,促进其相互协调,以取得最大效益的动态过程。
(二)什么是公共管理西方学者在“管理”之前加上“公共”的意义在于:第一,强调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第二,强调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第三,强调公共管理主体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第四,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共参与性第五,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开性张立荣教授认为,所谓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实现公共利益,依法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
二、公共管理学的定义及其要点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1)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是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活动,目的是提供与公共管理相关的知识与方法——知识学陈振明(2)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学派,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策略——技能说张成福(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实践说张康之张立荣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实现公共利益,依法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规律的科学——规律说上述定义包括7个要点:第一,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是政府部门。
第二,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公共管理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
第四,公共管理的方向和手段,具有多样性。
第五,公共管理的内在要求,在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实现高效化。
第六,公共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利益。
第七,公共管理已经的实质,在于揭示公共管理活动的客观运行规律。
三、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及发展(一)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背景公共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的西方国家公共管理学产生的学科背景:它是在突破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局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启发感想:
在人、管理及组织这一节提到组织的共同元素。我认为说的非常 有道理。结合我日常在学生会或其他一些组织的工作可以发现,由于 这些组织都是非盈利性组织所有联系每个人与整个集体的纽带非常松 散,而大部分管理者又不懂的如何管理 ,所以工作起来总有许多不必 要的难题,到后期参与活动的人也将越来越少。综合看起来,一切问 题的症结便在于管理者没有让大部分人从组织中获取到利益。而对于 大学生来说学生组织这一类非盈利性的组织能给他们的最大利益莫过 于获取荣誉与展现能力。
决策。 • 企业家往往需要把很难同时发现的道德品质结合起来:判断力、百折不挠,以及对商
业和整个世界的了解。需要受到重视,从而在人们可接受的精确度范围内估计具体产 品的重要性、大概的需求量以及它的生产方式:又时他必须雇佣大量的劳动力;有时 他又要购买原材料、召集劳动力、寻找消费者,以及在所以时间都严格关注秩序和节 俭;总而言之,他必须拥有监督和管理的艺术。 • 经济人假设:金钱激励会激发人们发挥其最大的能量,人们将愿意更加努力的工作以 获取更多报酬。 • 工业革命不仅是技术革命而且是文化革命。 • 启发感想:科技带动社会的发展,发展带来更多待解决的问题。
命令方法——管理者为中央决策的执行者 市场方法——为资源创新利用以满足多元化开辟道路 组织的共同元素: 1.必须存在一个目标。 2.人们必须受该目标或共同意愿的吸引,愿意参与进来,必须觉得为了这个集体 努力最符合他们自己的利益。 3.组织成员需要使用某种东西来进行工作或战斗——资源/手段。 4.组织成员的各种活动必须是有组织的。
《管理思想史》
读书笔记
国 贸 111 田雨甦 201107070113
写在前面:
• 我所读的这一本有关管理学的著作是丹尼尔·A·雷恩写的《管理思想 史》。作为一个刚刚涉猎管理学的大学生,我认为有必要在一切其他 学习的开始之前先好好了解管理这一思想的历史,以史为鉴。以下是 我的读书笔记模板:
管理思想史重点
管理思想史1、泰勒名著《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及法约尔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的发表为管理科学诞生的标志。
2、广义的管理概念:哈罗德~孔茨《管理学》:认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经营理论和管理科学。
可以把它看成一种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的活动。
3、狭义的管理概念:推法约尔为代表。
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活动,去有效配置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4、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影响管理科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2)管理科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过程;3)管理科学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4)通过对各种管理思想的广泛运用而产生的主要社会影响5、管理思想史的研究视角:1)时间系列视角;2)研究领域系列视角;3)研究方法系列视角。
6、借助以上3个视角,管史的基本研究方法概括为:将各种管理思想放入相应的时间系列、研究领域系列和研究方法系列中,以理清各种管理思想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主要过程和历史地位,进而解释管理科学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7、促进管理思想演进的主要原因:管理思想的历史演进是社会文化变迁的产物。
而文化是我们整个社会的遗产,它包含着与人类行为相联系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多种形式。
8、古代早期:《圣经》旧约全书《出埃及记》;苏格拉底:管理的普遍性,认为公众事业的管理技术和私人事业的管理技术是可以相互通用的。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论劳动的专业化;2)论部门分工;3)论集权、分权及代表制;4)论协作孔子:提倡按才能选拔和提升官员制度。
查那卡亚~考底里耶:古印度。
《政事论》。
刘邦:用人之长威尔~杜兰特:希腊。
文明社会的兴衰本质。
9、我国的古典:如《周礼》,有对行政管理制度和责任的具体叙述。
《墨子》、《孙子兵法》等书对于管理的只能如计划、组织、指挥、用人等,都有不少适用于今天管理活动的精辟见解。
10、中世纪:阿奎那的管理思想。
西方管理思想史笔记
管理思想的基本要素:人——是研究人类、组织和管理的基本分析单位。
组织——是个体能力的延伸,是满足个人无法实现的需要的一种群体结构。
管理——是有组织的人类活动中旨在协调组织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关系,增强组织有效性管理思想研究所涉及的文化范围1、经济方面——是指人同资源的关系。
资源可能是人制造的,也可以是天然的;既包含着可被利用来实现某种既定目标的有形物质,同时也包含着人们的思想、努力等无形的资源。
资源稀少,而要实现的经济目的很多,所以,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分配产品和劳务以及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就必须有一个好的分配资源的方法。
2、社会方面——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文化中,人与人的关系。
所有加入集体的人都要遵循一个“契约”,即为了维护该集体而定出关于如何行动的共同章程和协议。
这个不成文的但却具有约束力的“契约”对人们的行为以及应如何相处等作了规定3、政治方面——是指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个人于改进的关系包括为建立社会秩序和保护生命财产而作出的法律和政治的安排。
维护秩序和纪律的政治机构可采取各种方式,民主制或专制制等都决定或影响了管理的方式。
管理思想及其特性1、管理思想就是人们对管理实践进行思考所形成的认识或知识体系,即人们运用所拥有的知识对组织内外环境的理解并由此产生的关于如何提高组织有效性的主张和看法。
2、管理经验是指管理实践者在反复实践中形成的对管理的个别认识。
他是管理思想的初级形态。
3、管理理论管理理论是对管理经验的理性概括和总结,是系统化的管理思想。
一般认为,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此之前,管理思想就以经验的形式存在着。
4、管理哲学是在综合各类管理思想的基础上,探索人类管理的最高本质,揭示各种管理共同遵循的普遍规律,阐明管理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关系,提供认识管理和指导管理的根本方法;是管理中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从思维和存在的角度对管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所作的哲学概括。
管理哲学是管理思想的最高理论形式。
管理思想史辅导讲义印刷本(可编辑修改word版)
管理思想史大纲王欣第一讲绪论一、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既包括管理实践,又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以及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之间的辨证关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管理思想演变的相互关系等。
管理思想史的内涵:管理思想史是自古以及今有关管理的观点、见解、议论和理论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是管理实践的概括和系统化;从学科角度上说,是研究和揭示人类管理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管理思想史的学科发展对管理思想史的研究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
1.零散研究阶段。
在管理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之前,管理只是作为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学科的部分内容分散地存在着。
2.专门研究阶段。
1911 年,被西方管理学界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出版,标志着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诞生。
人们对管理研究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管理思想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研究。
3、几个发展阶段:古典管理理论(19 世纪末到20 世纪20 年代)、行为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30 年代到50 年代)、现代管理理论(20 世纪60 年代以后)的几个阶段。
三、管理思想史的学科特点1.管理思想史是一门边缘学科。
2.管理思想史在研究方法上具有突出的史学特点。
3.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内容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四、学习管理思想史的意义1.学习管理思想史对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意义。
2.学习管理思想史是我们吸收国外管理科学成果的有效途径。
3.学习管理思想史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
五、学习管理思想史的基本要求1.在探索共性规律的同时推进管理创新。
2.从国情出发学习和理解管理思想史。
3.积极挖掘和发展中国的管理思想。
第二讲国外早期管理思想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人类管理思想的演进始终和人对自然的认识水平、工具的使用水平以及生产方式的组织水平伴结在一起的,这三个方面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巨大进步都会使得管理思想得到重要发展,同时管理思想的每次发展又会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之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
【2024版】中国管理思想史笔记整理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中国管理思想史笔记整理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国内较早系统研究中国管理思想的学者是单宝,在《中国管理思想史》书中,分为两大部分,上编为“中国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下编为“中国管理思想的承接和融合”,两者分野于宋元时期。
但是纵观整本书,并没有给出这样划分的理由。
管理思想史是一门研究管理科学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问。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1)影响管理科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2)管理科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过程;
(3)管理科学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4)通过对各种管理思想的广泛运用而产生的主要社会影响。
1.社会管理思想如《论语》、《管子》中的"君子不器",儒家思想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还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等思想,均体:现了古代的社会管理思想。
2.系统管理思想我国古代的伟大建筑万里长城,还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其建筑和管理的整个构思都充分体现了系统管理的思想。
3.战略管理思想孙武的《孙子兵法》被推崇为中外兵学圣典",直到今天,仍备受推崇。
4.用人思想有知人善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思想。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20XX年春,我非常有幸认识了《管理思想史》任课老师——王荣森教授。
王教授完全没有生搬硬套地照做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运用他那渊博的学识,结合政治、文化、经济、思潮进行深刻洞悉管理思想,诱发我们深入的思考。
每每讲课,纵横驰骋,繁简得当,浅显易懂,深奥抽象,以此丰富课本的空洞和繁琐,让我们受益匪浅!纵观管理思想,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管理活动的思考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
它是人们对管理实践中种种社会关系及其矛盾活动自觉的和系统的反映。
管理思想是在管理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思想萌芽﹑思想形成到不断系统与深化的发展过程。
管理思想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其四十来年的发展历程中,学者一般把管理思想史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早期的管理思想阶段。
此阶段起始于18世纪中叶以前,这一阶段是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中世纪的管理思想,人们也习惯称之为前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第二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此阶段位于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跨度约为170年。
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的横空出世宣告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创立。
第三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此阶段跨度约为20年的。
其代表人物有梅奥和巴纳德等,其研究内容涉及人际关系学说、个体与团体行为研究、需求与激励理论等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丰富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阶段:现当代的管理思想阶段。
此阶段位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到现在大约50多年的时间。
这一时期学术界又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信息技术革命之前为第一个阶段,划分为现代的管理思想;20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至今为第二个阶段,划分为当代管理思想。
在西方古代管理思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思想是古埃及人的管理思想、古巴比伦人的管理思想、古希腊人的管理思想、古罗马人的管理思想。
早期的管理对象是国家、军队、部落、教会和家庭,也有对小规模、初级的经济活动的管理,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表现为:1.法律成为国家管理的重要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档标题] [键入文档副标题]第一讲公共管理科学与科学公共管理——什么是公共管理学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管理“管理”在字面上的涵义:管辖和处理张立荣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学中管理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等外部环境中,一个组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由管理者对组织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决策、组织和控制,促进其相互协调,以取得最大效益的动态过程。
(二)什么是公共管理西方学者在“管理”之前加上“公共”的意义在于:第一,强调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第二,强调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第三,强调公共管理主体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第四,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共参与性第五,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开性张立荣教授认为,所谓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实现公共利益,依法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
二、公共管理学的定义及其要点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1)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是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活动,目的是提供与公共管理相关的知识与方法——知识学陈振明(2)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学派,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策略——技能说张成福(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实践说张康之张立荣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实现公共利益,依法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规律的科学——规律说上述定义包括7个要点:第一,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是政府部门。
第二,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公共管理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
第四,公共管理的方向和手段,具有多样性。
第五,公共管理的内在要求,在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实现高效化。
第六,公共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利益。
第七,公共管理已经的实质,在于揭示公共管理活动的客观运行规律。
三、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及发展(一)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背景公共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的西方国家公共管理学产生的学科背景:它是在突破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局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代表性理论: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及韦伯的科层制第二阶段:成熟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代表性理论:第三阶段:科学化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代表性理论:巴纳德的系统管理理论以及罗森茨韦克和卡斯特的权变理论公共行政学的局限——主要表现在理论框架、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手段、管理目标等方面。
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出现的“四种压力”,推动了公共管理学的兴起。
(二)西方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图式——“一元多线”所谓“一元”,是说公共管理学始终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发展着。
所谓“多线”,首先是指理论知识的多样性;其次是指研究途径的多样性。
四、公共管理学在中国的建设及展望在我国,公共管理学是在行政管理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目前,公共管理学科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群落中的热门学科。
我国公共管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是一门还不成熟的学科。
第二讲政府职能转变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应该干什么一、政府职能的一般理论(一)政府职能的涵义和构成“政府职能”也称“行政职能”,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候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各个领域进行管理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
政府职能的构成要素:(1)职务范围:指国家行政机关这一行政主题管什么,管多宽(2)职责深度: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其承担的公共事务管到什么程度(3)职权方式: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其所承担的公共事务怎么管(二)政府职能的分类和内容学术界主要有两种对政府职能分类的角度一种是从静态角度进行的分类:政府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教育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即政府的基本职能。
一种是从动态角度进行的分类:政府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和监控,即政府的运行职能。
(三)政府职能的地位和作用(1)政府职能是国家行政管理性质和方向的直接体现(2)政府职能是设置和改革行政机构的根本依据(3)政府职能是实现行政运行机制科学化、程序化的重要保障二、政府职能的国家比较及合理选择学术界名言:“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选优,有选优才有发展”。
当今世界190多个国家政府职能分类:1、合格守夜人:西方政府职能2、优秀领航员:日本3、经济监护人:德国4、社会协调员:法国5、公平裁判员:东亚,尤其是韩国6、社会管制员:南亚,包括印度和巴基斯坦7、轻轨推进器:东欧8、经济清道夫:拉美政府职能9、部落代言人:非洲政府职能三点说明:①粗略分类,不一定全面②形象说明,不一定准确③着重分析最具影响力,代表性的第一类、第二类政府职能综述,国际社会中的9类政府职能,既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比较完善的政府职能,又有转轨时期的过渡性质的政府职能。
既有成功的使经济得到发展的政府职能,又有对社会发展带来无限灾难的政府职能,通过对这些政府职能的比较,可以帮我们总结出有效的政府职能,从而更好地构建我国的政府职能。
我国当前正出于转轨时期,“转轨”有四层含义:①由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②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③由人治社会转向法治社会④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这种转轨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典社会主义与经典资本主义的结合,即由共产党执政的市场经济。
借鉴世界各国政府职能的经验教训,我们政府在社会发展中应履行的职能可以概括为“宏观调控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培育市场,促进市场的成长和发展(2)纠正市场机制的失灵,保证市场的健康运行(3)超越市场,站在市场之外和市场之上,防止其消极面向社会扩散;同时不断引导市场走向准确的目标。
中共十六大提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十六字政府职能方针。
三、我国政府的现有职能及职能转变(一)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的配置、调整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政府职能的体系仍未突破传统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旧模式,与发达经济和加入WTO的要求还有一定的不适应性,这种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我国政府的直接控制职能相对于社会的需要而言仍然过大,对社会各方面不必要的干预仍然过多。
(2)我国政府职能体系的内部关系尚未完全理顺,职能交叉和职能重复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3)我国政府吧微观管理职能返还给各社会单位的同时,宏观调控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一些领域出现了职能真空的状态(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概念、进程、问题及出路1、政府职能转变的概念政府职能转变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说法:(1)狭义政府职能转变指政府管理经济的形态、方式和方法的变化、转换和发展;(2)广义的政府职能转变指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与功能的变化、转换和发展。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有四个方面:(1)政府管理权限的转变:即由无限权力向有限权力政府转变,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2)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即由单一的行政管理向经济、法律、行政相结合的管理转变,由微观的直接管理向宏观的间接管理转变。
对于这种转变,中科院何伟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政府应该把自己定位在以下五个方面:你投资我欢迎;你赚钱我收税;你赔钱我不管;你犯法我治罪;你自主经营我宏观调控。
”(3)政府管理能力的转变:即由单一的权力能力向权力能力与权威能力相统一转变,这涉及到公民第一还是官员第一的理念。
(4)政府管理观念的转变:即由面向计划经济的观念向面向市场经济的观念转变,尤其是面向国际市场经济的观念转变。
2、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首先要明确一个基本的命题: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始终是与经济体制的改革结伴而行的。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市场体制是一种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体制,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注企业的一切。
80年代中期,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此后政府职能发生了较大变化,即由政府直接管理企业变为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各占一定比例的方式,管理手段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由于计划经济没有转变,政府职能转变仍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进行,没有实质性转变。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由此政府职能发生了转变,即由计划管理转向宏观调控,最终使我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
3、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有两点:(1)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研究相当薄弱,不少理论问题尚未解决。
(2)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操作过程存在一定的困难。
4、政府应该选择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多管齐下,整体联动”具体而言要做好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切实加强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研究,形成“言之有理,持之有故,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
(2)切实抓住政企分开这一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
如何实现政企分开,理论界大体有四种观点:A、政企分开的核心问题是政企分开,理论界称之为“两个分开论”B、政企分开的上策是抓大放小,理论界称之为“抓大放小论”C、政企分开的通途是国有企业股份制化,北大厉以宁教授提出D、政府退出市场,实现政府归位,理论界称之为“守夜人论”我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划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没有市场企业只能找市长。
第二阶段:企业大部分时间找市长,一小部分时间找市场第三阶段:企业50%的时间找市长,50%的时间找市场第四阶段:企业80%的时间找市场,20%的时间找市长第五阶段:企业只找市场不找市长关于政企今后的出路,张立荣教授认为,要做到政府管该管的事,企业干该干的活,各行其道。
政企分开的关键是要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通过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第三讲行政体制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政府如何组织起来一、行政体制的一般理论(一)行政体制的涵义与构成要素行政体制,又称政府体制,指国家行政机关为推进其政务所建立的权责体系、组织结构体系、运行体制和法规制度的总称。
行政体制的构成要素:1、权责体系:指行政权力与责任的划分和配置,它是行政体制的核心。
一般而言,权责体系包括如下三个方面:①确认国家行政机关系统运用的权力和责任,务求“定位”、“到位”、“不错位”、“不越位”;②确认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内部应有权力和责任,务求权责一致、人事相宜、防止政出多门、多头指挥③确认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内部与其职位相称的权力、责任和能力,务求职位和权力、责任与能力相称。
2、组织结构体系:指国家行政机关纵向和横向的组织构架体系,它是行政体制的物质载体。
一般而言,组织结构体系也有三个构成要素:①确立一级国家行政体系内部横向部门构架;②确立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纵向层级构架;③确立国家行政机关系统纵向和横向的网络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