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教案

合集下载

想北平》教案完美版

想北平》教案完美版

《想北平》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想北平》这篇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掌握并运用相关的文学鉴赏技巧。

(3)能够理解老舍先生的创作背景及其对北平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将文本内容与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相结合,全面理解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老舍先生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体会老舍先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想北平》的主题和结构。

(2)掌握文学鉴赏技巧。

(3)了解老舍先生的创作背景及其对北平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文本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联系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全面理解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如《茶馆》、《骆驼祥子》等,了解老舍先生的文学地位。

(2)提问:请大家谈谈对老舍先生的印象和他的作品风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想北平》,理解文章大意。

(2)布置思考题:请大家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挑选一位代表分享自己的见解。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想北平》的读后感,要求结合文本分析和自己的体会。

2. 调查老舍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他与其他文学家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有所提高,教学方法是否合适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老舍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深入剖析《想北平》的主题和结构。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想北平》 教学教案

《想北平》 教学教案

《想北平》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想北平》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情节结构。

(2)能够鉴赏并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能够运用文本内容进行创意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文本,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理解能力。

(3)通过创意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想北平》,使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想北平》的主题思想和情节结构。

(2)鉴赏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运用文本内容进行创意写作。

2. 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3)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想北平》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2)引发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阅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想北平》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 鉴赏与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学生进行分析性的写作,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欣赏和理解。

(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想北平》的主题思想和情节结构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

3. 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想北平》文本材料。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4. 投影仪和投影幕布。

1. 讲授法:教师对《想北平》的背景、人物、情节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想北平》教案

《想北平》教案

想北平老舍教学目标:1.了解衬托手法,体会细节描写,学习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2.借文章解读老舍的闲雅品性和平民意识。

3.体验思乡之情,热爱家乡,热爱平凡生活。

教学重点:体验作者的情感,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文中的主观色彩、平民色彩。

教学方法:研读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一位著名服装设计师曾说过一个有趣的观点,他说他最喜欢为那些身材稍有不足的女子设计服装,他的设计如果让她们显得完美,他就特别有成就感,而本身完美的女子就不同了,设计时生怕显不出她们的完美与个性。

古都北京城,很多名人都对它有番品读,从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到郁达夫的《古都的秋》,老北京人老舍怎样话老北京的完美与个性的呢?下面一起来品读他的《想北平》。

二、作家简介老舍(l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

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

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

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

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

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

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

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

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三、题解《想北平》是作者身处异地,在战乱的岁月中,思念他挚爱的北平。

语文《想北平》教案

语文《想北平》教案

语文《想北平》教案语文《想北平》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语文《想北平》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想北平》教案1一、引入有一首诗大家都非常熟悉,那就是:床前明月光……是的,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始终在召唤着一个地方,无论你是浪迹天涯的孤独的游子,还是功成名就的天之骄子,这个地方的名字就叫做故乡,她是我们生命的根,是我们情感的归宿,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

有一位作家,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畅销美国,话剧茶馆震动欧洲,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散文——《想北平》(师板书课题)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思考探究可分为三个层次:与作品对话、与作家对话和与自己对话。

欣赏,就是读者的心灵与作家的心灵进行交流。

要能与作家的心灵交流,首先要与作品对话,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品。

二、探究·欣赏·交流(一)与作品对话,把握文章的内容首先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和我一起来朗读这篇文章。

在欣赏完文章之后,请大家谈谈你们的初读感受和文章的结构内容。

播放《小夜曲》,师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诵。

师读1、2、3段,学生读4—8段。

(读完)师评:这位同学朗读的很好,她特别注意到北京的儿化音,如:“空儿”、“差点事儿”、“白霜儿”等,还有“哼”这一字读的也很到位,她把老舍的“京味儿”给读出来了。

好了,下面该由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谈你们的初读感受和文章的大致结构了。

(总结)经过几位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文章的思路1---3段:我爱北平但说不出来。

4—7段:爱北平的理由(北平的特点、北平的美)从北平的建设、布置、生活环境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8段:表达感受——想念北平(想得落泪)。

板书:爱到说不出(第1—3段)爱的理由(第4—7段)想得落泪(第8段)爱到说不出——爱得深沉北平的美——爱的表达想得落泪——爱的极致教师小结:欣赏文章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看看文章写了什么。

《想北平》教学设计

《想北平》教学设计

《想北平》教学设计《想北平》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想北平》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想北平》教学设计1一、情景互动有一个地方,她就像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个梦一般神圣、纯洁。

她封存了我们童年美好的回忆,那里留有儿时稚嫩的笑脸。

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无论我们是漂泊在外的孤独游子,还是功成名就的高官显爵,她始终都在召唤着我们,呼唤着我们的乳名。

她的名字叫故乡。

它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永远的港湾,是我们不离不弃的老母亲。

(通过幻灯片或者一小段录像资料介绍老北京城的建筑布局、人文生活环境、自然风景,勾起学生对老北京的兴趣,使学生对北京特色有感性认识,让更好地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由住校生长期在学校居住导入想家,调动出一个在外求学的学子对家乡的眷恋怀念,酝酿情感,燃起学生对家乡的那一种渴望,达到情感基调一致,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指导美读由于前面做的感情铺垫,接下来选几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然后由教师做一下简单的点评。

需要注意的是北京方言中的儿化音,如:“差点事儿“”空儿”“白霜儿”等,把“京味儿”读出来。

其他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老舍的笔下描写了北平的哪些事物?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说他爱北平,。

但是又说不出来,为什么?老舍先生那一份难以割。

舍的情结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三、文章分析第一层讲述“我的北平”。

该段统领全文,同时引出下文将要写的内容———“我的北平”。

说明北平与“我的北平”之间的差别,“我的北平”算是北平的牛中一毛。

“我的北平”仅仅是我所生活的北平,我所认知的北平,以及用我所看到的北平来书写我心中想念的北平。

通过对比以下几句话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区分出“我的北平”与北平之间的界限“: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中一毛”。

《想北平》教学教案

《想北平》教学教案

《想北平》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分析并评价作者对北平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3)了解课文背景,了解老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

(3)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对北平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 了解课文背景,了解老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寓意和主题。

2. 运用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分析课文。

3.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想北平》2. 关于老舍的生平介绍资料3. 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4. 教学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对故乡的记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想北平》。

(2)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学生回答问题,老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3. 内容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2)讨论作者对北平的描绘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4. 主题探讨:(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和寓意。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3)老师点评并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强调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老舍的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想北平》教案

《想北平》教案

《想北平》教案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想北平》教案,欢迎阅读。

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文章,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想北平》教案(一)】《想北平》是一篇短小的散文作品,要想用有限的篇幅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城市的面貌,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北平这样的大城市,就更为不易了。

老舍写“我的北平”,采用对比手法,集中地表现了北平最主要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时,老舍在文中表现出了对故土的无限眷恋之情,其情缱绻,足以深深打动读者,因此,把分析北平主要特点及作者感情设计为教学重点之一。

另外,本文前半部分写自己对北平难以言传的热爱与思念,以抒发感情为主,学生不易深入体会;后半部分通过对比的方法写出北平的特点,以此表达对北平的热爱,学生易于领会,因此,授课时决定由后半部分入手,调整授课顺序,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文本。

《想北平》属于“月是故乡明”专题中“恒久的烙印”板块,在此篇之前学过了“古典的乡愁”“漂泊的旅人”等板块,本文要着眼于让学生领会故乡施予每个人的深刻的烙印。

教法上着重文本研习,沿用“评点”之路,编者设计了对话栏,留给学生去写些他们阅读的感受、理解、评价,不妨充分利用对话栏,让学生课前预习中进行评点,教师选择合适的问题,全班研习。

教学目标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2.掌握本文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3、继续采用点评法,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对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的理解与远离故乡的游子的乡愁的体会。

2、评点方法的采用以及在研习本文过程中实际效果的检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带着“古典的乡愁”的“漂泊的旅人”,一路走来,总也忘不了故乡给人生留下的“恒久的烙印”。

故乡,那是人和环境的统一,故乡融在一个人的身体、骨肉、血液之中,使人总也忍不住回头眺望,作家老舍先生的故乡情结是怎样的呢?一篇《想北平》足以让我们体味良多。

《想北平》教学设计

《想北平》教学设计

•••••••••••••••••《想北平》教学设计《想北平》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想北平》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想北平》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2、学习本文在对比中突出北平特点的手法。

3、学习本文语言的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的特色。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过程和步骤:1、导入模仿幸运52,让学生在以下的叙述中推测今天要学的课文的作者:1953年他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得到这个称号的直接原因是他创作了话剧《龙须沟》,他的另一部话剧《茶馆》成了他的话剧代表作,也成了中国当代话剧的经典。

他是以写小说为主的,他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是《骆驼祥子》。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他就是“老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想北平》。

(顺便介绍一下老舍的原名、字、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2、题解围绕文题可设计如下问题:(1)从这个题目,你推测老舍的这篇文章至少是在哪一年之前写的?为什么?(1949年以前写的,因为北京在1928——1949年间称为北平)(2)这篇文章老舍是在北平写的吗?为什么?(不在,如在北平就无需用“想”了)(3)那么这篇文章到底是哪一年在什么地方写的呢?(1936年写的。

老舍1924年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的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才南下。

由此推断,老舍是在山东写的这篇文章。

这时距他离开家乡北平已有12年了,怎能不想家乡呢?)(4)有人题目中的“想”字似乎太朴素了,你能重换一个字或词吗?(在换词比较中体会老舍用词的通俗而又亲切真诚的特点)3、朗读全文(可按学号顺序朗读,朗读时完成以下任务:(1)将容易读错的字注音。

《想北平》教案

《想北平》教案

教案:《想北平》一、教学目标1.了解《想北平》的背景及作者李白的生平。

2.理解《想北平》的含义及艺术特点。

3.掌握《想北平》的朗读技巧。

4.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5.让学生了解北平(现北京)的历史文化。

二、教学内容1.《想北平》诗文阅读及讲解。

2.《想北平》诗文的背景及历史文化。

3.《想北平》诗文朗读及表达。

4.文学艺术鉴赏及写作。

5.北平(北京)历史文化介绍。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想北平》背景及艺术特点,并通过朗读及表达,加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想北平》结合历史文化,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1.通过简单介绍,引出本次课主题:《想北平》。

2.介绍李白的生平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中的地位。

2. 阅读理解1.向学生呈现《想北平》的原文,让学生先自行阅读诗文,然后就其中的意象、艺术手法、感情等方面展开讨论。

2.通过领读、背诵和讲解,深入理解《想北平》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意蕴。

3. 朗读表达1.教师就韵律、语调、停顿等方面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2.学生进行诵读训练,并带表情朗读出自己所选取的诗句。

4. 文学艺术鉴赏1.教师让学生就《想北平》的咏史感、故事性、情感表达等方面,展开文学鉴赏。

2.分析《想北平》的艺术特点及意象,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表达能力尝试写一篇与北平(北京)有关的散文或小说。

5. 历史文化介绍1.介绍北京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

2.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北京历史文化,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想北平》。

五、教学评估1.学生的诵读、表现和写作成果评估。

2.通过讨论、问题解答等,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评估教学成果。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阅读《想北平》感到较为陌生,很难理解其中的文学鉴赏意义和历史文化背景。

所以,对于《想北平》的历史文化处理,应该注重尝试让课堂更具可感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课文《想北平》教案设计

课文《想北平》教案设计

课文《想北平》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了解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对《想北平》这首诗有初步的认识。

2. 感受老舍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老舍的生平介绍2. 《想北平》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三、教学方法1. 讲述法:教师讲述老舍的生平和对北平的情感。

2. 讨论法:学生分享对故乡的情感,讨论对《想北平》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老舍的生平介绍,引导学生了解老舍与北平的关系。

2. 朗读《想北平》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第二章:诗歌解析一、教学目标1. 理解《想北平》诗歌的意义和象征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意义和主题2. 诗歌中的象征手法三、教学方法1. 解析法:教师解析诗歌的意义和象征手法。

2. 讨论法: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2. 解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北平”的象征意义。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情感体验一、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老舍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2.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老舍对故乡的情感表达2. 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2. 讨论法:学生分享对故乡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离开故乡的情景。

2. 学生分享对故乡的情感体验,讨论对老舍情感的理解。

第四章:创意表达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2. 学生自己的诗歌创作三、教学方法1. 创作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2. 展示法: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四、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如韵律、意象等。

想北平》教案完美版

想北平》教案完美版

《想北平》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想北平》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一篇散文,通过描绘北平的自然景色、人文景观和市井生活,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这篇课文,感受老舍先生的家国情怀。

1.2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北平的眷恋之情。

2. 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提高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家国情怀。

1.3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眷恋之情。

2.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1.4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深沉的家国情怀。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写作。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概述《想北平》是老舍先生在1949年离开北平后,对故乡的思念之作。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回忆了作者在北平的生活点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2 课文内容解析2.2.1 第一段作者从自己的出生地北京说起,描述了儿时的生活环境,展示了北平的自然景色。

2.2.2 第二段作者回忆了在北平的成长历程,通过描写北平的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

2.2.3 第三段作者描述了北平的市井生活,展现了北平人民的朴实风貌。

2.2.4 第四段作者表达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家国命运的关切。

2.3 教学活动2.3.1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作者的眷恋之情。

2.3.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2.3.3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家国情怀。

第三章:写作技巧分析3.1 描写手法3.1.1 景物描写课文通过丰富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北平的自然美景。

如:“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昼夜循环,各有各的景色。

”3.1.2 人物描写课文通过细腻的人物描写,展现了北平人民的性格特点。

如:“孩子们在街上嬉戏,老年人坐在墙根下晒太阳,妇女们在井边洗衣服。

”3.1.3 对比描写课文运用对比手法,突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

如:“离开了北平,才体会到它的美好。

”3.2 情感表达课文通过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课文《想北平》书面教案

课文《想北平》书面教案

课文《想北平》书面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掌握课文《想北平》的基本情节和结构。

3. 分析并欣赏老舍的文学风格和语言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我国著名作家的了解和尊重。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想北平》的阅读与理解。

2. 老舍的文学风格和语言特点的分析和欣赏。

2.2 教学难点1. 理解老舍对北平的深厚感情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2. 分析老舍的文学手法和语言魅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简介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老舍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3.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想北平》。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3 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老舍的写作意图。

3.4 欣赏与分析1. 分析老舍的文学风格和语言特点。

2. 学生举例说明并欣赏老舍的文学魅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发言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4.2 课后作业1. 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练习,评估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课文《想北平》的理解和感悟得到了提升。

在欣赏老舍的文学风格和语言特点的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祖国的认同感也得到了增强。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读老舍的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六章:教学扩展6.1 相关作品推荐1. 推荐学生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如《茶馆》、《骆驼祥子》等。

2. 鼓励学生探索老舍作品的主题和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想北平》 教学教案

《想北平》 教学教案

《想北平》教学教案第一章:简介《想北平》1.1 背景介绍老舍生平简介北平的历史背景1.2 作品概述作品主题创作时期1.3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及背景把握作品主题和情感第二章:文本分析(第一部分)2.1 文本内容概述描述北平的自然景色描绘北平的生活场景2.2 语言特点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探讨作者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情感2.3 教学活动学生朗读文本教师引导讨论,分析文本内容第三章:文本分析(第二部分)3.1 文本内容概述描述北平的人文环境描绘北平的人民生活3.2 情感分析分析作者对北平的情感态度探讨作品中的人物情感3.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教师引导讨论,分析文本内容第四章:文本分析(第三部分)4.1 文本内容概述描述北平的社会变迁描绘北平的未来展望4.2 主题探讨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作品对北平的怀念和留恋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总结,分析文本主题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总结回顾本章的学习内容总结学生们的学习成果5.2 拓展活动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教师指导并评价学生创作成果第六章:对比分析——《想北平》与其他作品比较6.1 作品对比选择其他描述北平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不同作者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6.2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对比阅读教师引导讨论,比较不同作品的异同第七章:情感分析与批评思维7.1 情感表达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探讨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7.2 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7.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第八章:文学背景与文化影响8.1 文学背景了解《想北平》的文学背景探讨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8.2 文化影响分析作品中的文化元素探讨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启示8.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研究教师引导讨论,分析文学背景和文化影响第九章:创意写作与表达9.1 创意写作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鼓励学生表达对北平的感受和思考9.2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指导并评价学生的写作成果第十章:综合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总结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收获10.2 学生反思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提高10.3 教学展望对未来的学习进行展望鼓励学生继续热爱文学,拓展阅读面第十一章:多元化视角下的《想北平》11.1 跨文化视角探讨《想北平》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与解读分析作品如何跨越文化差异,引发共鸣11.2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跨文化比较阅读教师引导讨论,分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阅读体验第十二章:现代解读与启示12.1 作品与现代社会分析《想北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探讨作品对现代人的启示和影响12.2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思考,探讨作品在现代社会的相关性第十三章:课堂互动与讨论13.1 课堂提问与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激发思考13.2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和分享教师组织互动讨论,促进课堂氛围第十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14.1 学生作品评估评估学生的写作、分析和讨论成果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鼓励改进和提高14.2 教学反思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思考如何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第十五章:课程延伸与推荐阅读15.1 延伸阅读推荐推荐与《想北平》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深入理解作品背景和主题15.2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延伸阅读教师组织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解析了《想北平》的教学教案,涵盖了文本分析、作者背景、情感表达、文化影响、创意写作等多个方面。

《想北平》教案(精选12篇)

《想北平》教案(精选12篇)

《想北平》教案(精选12篇)《想北平》教案篇13.1想北平课文精解假如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可怕,由于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

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方法。

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始终到廿七岁才离开。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a)而我的北平也许等于牛的一毛。

(b)层解:交代自己对北平了解甚少,却有着深厚的感情。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每天更新!" type="#_x0000_t13">爱北平知道甚少可是,我真爱北平。

(c)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我爱我的母亲。

怎样爱?我说不出。

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爱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语言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

(d)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简单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e)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始终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大事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f)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a)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久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b)这不但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由于我的最初的学问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很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

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由于我心中有个北平。

(c)可是我说不出来!(d)层解:第2、3 段正面描写对北平特别的爱。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每天更新!" type="#_x0000_t87" adj=",10454">心灵黏合爱母亲爱北平融入血液段解:以上为第一部分,写自己对北平有说不出的喜爱和思念。

《想北平》教学教案

《想北平》教学教案

《想北平》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小说《想北平》的主题和情节。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的内容。

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启发学生思考个人与故乡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艺术特色。

3. 作者对故乡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形象和情节,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小说,感知文本,理解情节。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分享阅读心得。

3. 比较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小说《想北平》,感知文本,理解情节。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分享阅读心得。

4. 比较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六、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1.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了解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初步感知小说《想北平》的主题和情节。

第二课时:分析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第三课时:探讨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艺术特色。

第四课时: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课时:启发学生思考个人与故乡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想北平教学教案设计

想北平教学教案设计

《想北平》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想北平》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老舍的思想感情。

(2)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

(3)培养朗读、感悟、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北平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鼓励积极面对生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想北平》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老舍的思想感情。

2. 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深入理解作者对故乡北平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故乡的情感,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故乡的认识和感受。

(2)教师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想北平》。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查找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和修辞手法,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故乡北平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自己的故乡,写一篇类似《想北平》的散文,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3. 搜集有关老舍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情感体验环节的参与程度、表现欲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关注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互评和自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想北平》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想北平》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想北平》教学设计(通用13篇)《想北平》教学设计篇1想北平一、结构及说明本说课稿由八部分构成:(一)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重点、难点等);(二)学情分析(包括同学现有的基础和学习爱好等);目标定位;(四)教学设想(包括课时支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五)学法指导和习惯培育;(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八)理论支持。

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深同学,教材分析透了,学情了解清晰了,目标定位才能精确,而教学目标的完成有赖于教学法方法、教学手段的选用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引导同学学,培育同学的良好学习习惯,正所谓“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板书设计是课文教学过程的高度浓缩,整个教学设计过程是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的现实运用。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想北平》是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

它本身的作用是让同学利用课内所学的学问、方法到课外去自学,体现的是学问和力量的迁移。

另一作用是扩展同学的学问面,巩固课内教材所学学问,积累语文的素养。

在高一同学已接触到散文,是以写景抒情散文为主。

在高二再次遇到散文,同学对散文的鉴赏已把握了肯定的方法,有了肯定学问的积累。

所以在巩固从前所学散文鉴赏方法的同时,要连续巩固鉴赏的方法和加深鉴赏的深度,让同学做到学以致用。

《想北平》是老舍先生(舒庆春)写的一篇散文,是一篇典型的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的核心愿义分析是教学活动的规律起点和归宿,核心愿义须通过审美形式表现出来,作品的内涵是以审美意义的存在为依据和前提。

“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想北平》这个例子既担当落实延长课内教学重点任务,又担当对同学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2.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由于散文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主要是语言的含义及情感)。

在高一同学已接触到散文单元,对散文鉴赏的一些基本方法已初步把握,再加上这是高二第三册的读本课文,其目的是结合第三册散文单元来实现单元教学目标和课内教学目标。

2023最新-《想北平》精品教学设计优秀5篇

2023最新-《想北平》精品教学设计优秀5篇

《想北平》精品教学设计优秀5篇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以下是勤劳的为大伙儿找到的《想北平》精品教学设计优秀5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想北平》精品教学设计篇一【一】预习目标反复研读,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二】预习内容1、资料链接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

2、作者简介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原名舒庆春,笔名有“舍予”、“老舍”。

1926年7月,老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17卷第7号上连载时,署名为“舒庆春”。

但自第8号起连载上的署名改为“老舍”,直一小说全部载完。

一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作品大多取自城市下层市民生活,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行文幽默风趣,用语机智俏皮。

三、【提出疑惑】文章的标题是“想北平”,能不能换成“写北平”?为什么?课内探究学案【教学目标】1.反复研读,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资料链接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

2、作者简介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课文《想北平》书面教案一等奖3篇

课文《想北平》书面教案一等奖3篇

1、课文《想北平》书面教案一等奖一、课前四分钟播放饱含思乡之情的乐曲《念故乡》二、导入:师简评:这首凄美幽远的思念故土的歌曲,触动了每个游子的心弦,牵动了每个人的魂魄,思乡是永恒的主题,我们也学过、听过一些,比如:“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我们今天就来体会一下身在青岛的老舍先生思乡之情。

(板书课题:想北平)美好的事物总能勾起人们的美好回忆,美妙的文章总能让人们情不自已三、鉴赏过程1、本文的文眼是什么呢?明确:“可是,我真爱北平”(板书:我真爱北平)(学生可能会说“我真想北平呀”,但因“爱”而“想”)问:作者怎样定义这个“爱”的?——“这个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爱”既是“说不出”,作者用了怎样的类比来形容这种“爱”的?(用原文回答)明确:老舍先生把对北平的爱比作对母亲的爱(老舍的孝母之心在文坛中也是传为佳话的),他因母亲的欢心而笑,因母亲身体不佳而欲落泪。

母亲牵动他的心神,对母亲说不出的爱就在这笑、泪之中,作者用这一类比恰当地表达了他对故乡北平的爱显得那么不同寻常而又那么的深刻,从而“说也说不出”。

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我之爱北平也近乎于这个……可是我说不出来!”想想看,作者认为北平与他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为什么?(用原文回答)明确:血肉相连。

理由:北平“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他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

”——我的点点滴滴中有个北平,北平的点点滴滴中有个我。

延伸:故乡对我们来说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中,有故乡的花草、树木,人物、事件,而故乡的花草、树木甚至一处墙角,一块砖瓦,都留存着我们的印记。

留存着我们的激情、我们的欢笑、我们的怅惘。

3、研究探讨㈠在下文,羁旅青岛的老舍也想起了故乡留给他的`印记。

请①②③④组同学分别研究探讨4、5、6段。

(其他组同学如有见解,也可发表)问题:每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北平(环境、布局、物产)的哪种特点?家是温馨的,巴黎作为家会感到寂寞、苦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想北平》教学活动单(教师用)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采用的对比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主观感受的写法
2、反复研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二、【学习重点】
采用点评法,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
三、【学习难点】
对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的理解与远离故乡的游子乡愁的体会。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预习·反馈·导学
1、知识储备
①简介作者:
老舍:舒庆春(1899——1966),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穆禄,
生于北京,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浓烈的北京韵味。

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

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
民艺术家”的称号。

②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6年,那个时候即将爆发抗日战争,由于国家的动荡不安,许多国人颠沛流离居无定所。

老舍也再所难免。

这时的他离开了生活十几年的北平辗转于青岛、武汉、济南等地。

此篇文章就是他在青岛所作。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

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生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撼人心。

2、明确字音:
廿(niàn)七黏(nián)合什刹(chà)海
3、预习思考
(1)《想北平》是一篇散文,散文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所谓“神”即“文眼”。

本文文眼是什么?
(2)爱北平的原因
(3)老舍先生如此爱北平,他心目中的北平到底是什么样的?文章描写了北平城怎样的特点?
二、合作·提炼·探究
课堂活动一:
1、导语:
摘自电视剧《北平往事》中的一段对话
“喜欢北平吗?”
“还行。


“还行是什么意思?”
“还行就是喜欢呗。


“你没离开过北平吧?这就对了。


“什么对了?”
“没离开过北平的人不会对此有刻骨铭心的感受。


对话中的两个人,一个是在外漂泊十八年不得回北平的游子,一个是涉世未深从未离开过北平的大家闺秀。

空间的距离和时间的长度让这两个人对北平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而这一点跟我们的老舍有点相似。

对北平的眷恋不是一般人能道的明的。

而老舍就是这样一个和北平有着特殊缘分的作家,他有长篇小说250万字,有150万字以北京为历史背景;14部话剧,有12部以北京为故事发生地。

他的四部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都是写北京的。

2、预习检查
读课文,利用字典等工具梳理字词,初步感知课文。

廿(niàn)七黏(nián)合什刹(chà)海
3、朗读课文
(1)自由诵读
(2)指名读(学生点评,教师补充,明确字音,节奏)
课堂活动二
合作探究
1、《想北平》是一篇散文,散文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所谓“神”即“文眼”。

本文文眼是什么?
2、想北平,他想北平的什么;找课文中的语句来看看北平到底是怎样的,作者到底想
北平的什么?
4、下面,请同学再次阅读文章,在最打动你的地方写下你的感受与体验。

5、四次出现“说不出”,是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明确:反复。

表现对北平的爱到了极致。

有时,人们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往往不知道从何说起,而对于过于浓烈的感情也常常不能轻易道出。

老舍对于他日思夜想的北平,也达到了这种程度。

在文章中,作者反复四次诉说自己的“说不出”,正是爱到极致的表现,反复强调,表明爱得非常深厚,正是情深处反无声的表现。

三、巩固·交流·反思
(一)主题概况
大处着眼,小处着笔。

正因为他对北平的熟悉与热爱,他才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

如果是北京的匆匆过客,恐怕除了感叹历史的悠久,建筑的恢宏也就没什么了。

老舍把笔伸向了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就因为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老北京人,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

要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中表现北平,确实不易,因为“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既不能埋没了北平的种种好处,只“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又不能机械的罗列平铺直叙,写成一篇关于北平地方风光指南。

因此,老舍决定以看待母亲一样的眼光来写“我的北平”,从自己身边的普通事物入手,抛弃了一切美好华丽的字眼,用极平素的语言,通过与巴黎等城市的比较,历数北平的好处。

来描绘自己心中的北平,传达了自己与北平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情感,这就超出了一般的客观描写,他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个什么样子,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他不是在“写”北平,而是在“想”北平。

【《想北平》是一篇短小的散文作品,要想用有限的篇幅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城市的面貌,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北平这样的大城市,就更为不易了。

老舍写“我的北平”,采用对比手法,集中地表现了北平最主要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时,老舍在文中表现出了对故土的无限眷恋之情,其情缱绻,足以深深打动读。

本文前半部分写自己对北平难以言传的热爱与思念,以抒发感情为主,学生不易深入体会;后半部分通过对比的方法写出北平的特点,以此表达对北平的热爱,学生易于领会,因此,授课时决定由后半部分入手,调整授课顺序,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文本。


(二)鉴赏方法
从不同角度对本段进行评点,这其中有关键字词,重要细节,表现手法,文章情感,文章选材,语言特色,思想内容等方面,让我们感受到老舍对北平真挚的情感。

我们先从最容易发现的修辞手法说起。

(学生思考,直接回答)
(1)北平——自己的母亲:能恰当的表现出对北平深切、真诚的爱,进而打动读者。

(2)对比衬托:巴黎未免空旷、使人疲乏——北平动中有静;美国的橘——北平的玉梨。

衬托出北平的自然、悠闲
(3)反复:“我说不出”,强调对北平的爱难以道尽。

(4)引用:“采菊东篱下”道出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亲近。

文章选材、语言风格、思想内容、情感思路等方面(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1、语言上:可以就语言风格或重要字词发表看法。

如“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的呢”中的“况且”和“呢”的使用……
2、写法上:如对比手法的应用,将北平与伦敦等城市进行比较
3、选材上:作者写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东西,可见作者北平的了解。

如“老酸枣”“小蝌蚪”“嫩蜻蜓”“泥点”“白霜”……
大处着眼,细处着笔,让我们感受到老舍对北平那真挚的爱,真可谓是细微之处见真情。

4、“我的北平”打上了非常个人化的印记。

“细微之处见真情”
5、“落泪”——直抒胸臆
四个小节,多种手法,“化抽象为具体”、“与其他城市比较”,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对北平的爱。

另外,作者还特别提到北平是有钱人的天堂,但“像我这样一个贫寒的人”也可以“在北平享受一点清福”这正体现了北平城兼容并包的博大胸襟。

(背景介绍)老舍如此的想念北平,要落泪了,为什么不回到北平呢?
(三)总结
老舍散文的语言特点:
1、纯朴、简练、俗白,平淡却有情致,自由一种亲切感人的味道
2、幽默诙谐,京腔十足,通俗明白,鲜明生动。

如:“差点事儿”“挤得慌”“带霜儿的
玉梨”“还不愧杀”
3、他写《想北平》,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那么娓娓地叙谈,就使那种眷恋
故土的热情典型化地感染了读者,激起共鸣。

四、完成练习册各题
附板书设计:
想北平
老舍
动中有静安适温和人为中显出自然
(巴黎:太过热闹)(巴黎:差点儿)
物产丰富北平是一个大都市,却保住了乡野的幽静。

大处着眼,小处着笔,于细微中见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