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公开课优秀教案
想北平》教案完美版
《想北平》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想北平》这篇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掌握并运用相关的文学鉴赏技巧。
(3)能够理解老舍先生的创作背景及其对北平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将文本内容与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相结合,全面理解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老舍先生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体会老舍先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想北平》的主题和结构。
(2)掌握文学鉴赏技巧。
(3)了解老舍先生的创作背景及其对北平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文本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联系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全面理解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如《茶馆》、《骆驼祥子》等,了解老舍先生的文学地位。
(2)提问:请大家谈谈对老舍先生的印象和他的作品风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想北平》,理解文章大意。
(2)布置思考题:请大家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挑选一位代表分享自己的见解。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想北平》的读后感,要求结合文本分析和自己的体会。
2. 调查老舍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他与其他文学家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有所提高,教学方法是否合适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老舍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深入剖析《想北平》的主题和结构。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想北平》 教学教案
《想北平》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想北平》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情节结构。
(2)能够鉴赏并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能够运用文本内容进行创意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文本,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理解能力。
(3)通过创意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想北平》,使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想北平》的主题思想和情节结构。
(2)鉴赏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运用文本内容进行创意写作。
2. 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3)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想北平》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2)引发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阅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想北平》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 鉴赏与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学生进行分析性的写作,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欣赏和理解。
(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想北平》的主题思想和情节结构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
3. 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想北平》文本材料。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4. 投影仪和投影幕布。
1. 讲授法:教师对《想北平》的背景、人物、情节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想北平》教案完美版
《想北平》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想北平》的重要段落。
(2)能够分析并欣赏老舍先生的文学风格和艺术手法。
(3)能够理解老舍笔下的北平形象,感受其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从语言、形象、情节等方面分析文学作品。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老舍先生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体会老舍先生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善良品质。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想北平》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分析老舍先生的文学手法,如对比、讽刺、抒情等。
3. 感受老舍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老舍先生复杂的文学手法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2. 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人生哲理,提高人生感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学手法,阐述主题思想。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问题,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深入剖析课文内容。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想北平》相关文本。
2. 课件:教学PPT,包含课文内容、作者简介、文学手法等。
3. 辅助材料:相关文章、视频、图片等。
4.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老舍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想北平”,激发学生对北平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勾画出印象最深刻的段落,并做好批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探讨老舍先生的写作目的。
《想北平》教案
《想北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反复研读,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深厚情感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品味、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北平的深厚情感,体会文中独特的语言表达。
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品味平凡事物中蕴含的深情。
2、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复杂的情感,理解“想”字背后的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将作者的情感体验迁移到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中。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和情感力量。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深入理解文本。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永远的牵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想北平》,看看他是如何表达对家乡北平的思念之情的。
2、作者简介老舍(1899 年 2 月 3 日—1966 年 8 月 24 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想北平”?他是怎样表达这种思念之情的?学生朗读后,进行交流讨论。
明确:作者身处异地,对北平有着深深的眷恋和思念。
他通过对北平的自然风光、物产、文化、风俗等方面的描写,以及运用朴素而真挚的语言,表达了对北平的热爱和思念。
《想北平》公开课优秀教案
想北平老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从有人类以来,便有了家,也有了迁徙,也便有了思乡。
思乡便成了他乡游子永恒的话题。
现代作家老舍先生也曾漂泊在外多年,那么他又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一篇散文《想北平》。
(板书)二、解题1、标题中的“想”字传达出了怎样的信息呢?对北平的思念;作者不在北平。
这篇文章实际是写于1936年。
作者当时正在青岛的山东大学任教,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北平危急。
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知识分子,作者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所以较平日里也就更为强烈。
2、那我们能不能将题目中的“想”改为“写”呢?(找学生回答)不可以。
“想”带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强调了对故乡的想念。
而“写”只是客观地描写,不能体现作者的思念之情。
三、走进文本下面我们就随老舍一起走进他笔下的北平,分享他对北平浓浓的爱意。
1、那老舍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呢?同学们可先朗诵前三段,划出能表达对北平深爱的句子。
第1节:“我的北平”第2节:“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第3节:“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在这里作者没有用热烈的文字,而是用平淡质朴的文字,却又让我们分明感受到他对北平这份质朴而又浓厚的爱意。
尤其是在这里作者几次强调他对北平的爱“想说而说不出呢”,这又是为什么呢?(找学生回答)作者以母亲作类比,并说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说明作者对故乡的爱是何等的深沉。
他又说“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说明作者的爱不仅深沉,而且专一。
正是因为这种深沉的而又专一的爱,所以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2、那作者究竟“爱”北平的什么呢?自由朗读第4—7段,分别概括“我的北平”的有着怎样的特征。
下面分小组讨论一下“我的北平”的总体特征应该是怎样的。
尽量用原文中的词语进行概括。
《想北平》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想北平》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想北平》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3)通过模仿、创新等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想北平》的基本内容,包括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和观点的句子和段落。
三、教学重点1. 课文的生字词和难句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3. 课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
1.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运用。
2. 学生对课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同。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问题。
4. 模仿创新法: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想北平》文本及其相关注释。
2. 课件:制作课件,包含课文内容、作者简介、修辞手法分析、课堂活动等。
3. 教学资源:老舍作品集、相关研究文章、北平历史图片等。
4.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老舍的照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问题。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想北平》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想北平》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想北平》的诗文。
(2)了解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
(3)分析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对北平的深厚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北平的情感。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的深刻理解。
(2)对诗人情感的共鸣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北平的老照片。
(2)教师简介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学生分享对北平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意象,分析其在诗中的意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品析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对诗文的感悟,讨论诗人的爱国情怀。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意象和诗人情感。
四、作业设计1. 背诵诗文。
2. 写一篇关于《想北平》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有所提高,以及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
在下一节课前,做好教学调整,以更好地服务教学。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文的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北平的老照片和相关资料。
2. 准备诗文的课件和多媒体教学资源。
3. 准备分组讨论的指导方案。
八、教学拓展1. 推荐老舍的其他作品,如《茶馆》、《骆驼祥子》等,供学生自主阅读。
《想北平》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想北平》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分析作品的背景和主题,理解作者对北平的深厚感情。
掌握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作品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理解家乡对于个人成长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爱好。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北平的历史和文化特点。
2. 作品主题分析:探讨作者对北平的情感态度和思考。
分析作品中的家乡情怀和民族认同。
3. 文学手法鉴赏:描写手法:如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
修辞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的家乡情怀和民族认同。
探讨作者对北平的思考和表达对现实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老舍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作品,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分析作品的主题和情感,鉴赏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
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现实的意义,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的情况。
2. 阅读理解:学生对作品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3. 文学鉴赏能力: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的鉴赏能力。
想北平》教案完美版
《想北平》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想北平》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一篇散文,通过描绘北平的自然景色、人文景观和市井生活,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这篇课文,感受老舍先生的家国情怀。
1.2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北平的眷恋之情。
2. 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提高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家国情怀。
1.3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眷恋之情。
2.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1.4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深沉的家国情怀。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写作。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概述《想北平》是老舍先生在1949年离开北平后,对故乡的思念之作。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回忆了作者在北平的生活点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2 课文内容解析2.2.1 第一段作者从自己的出生地北京说起,描述了儿时的生活环境,展示了北平的自然景色。
2.2.2 第二段作者回忆了在北平的成长历程,通过描写北平的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
2.2.3 第三段作者描述了北平的市井生活,展现了北平人民的朴实风貌。
2.2.4 第四段作者表达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家国命运的关切。
2.3 教学活动2.3.1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作者的眷恋之情。
2.3.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2.3.3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家国情怀。
第三章:写作技巧分析3.1 描写手法3.1.1 景物描写课文通过丰富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北平的自然美景。
如:“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昼夜循环,各有各的景色。
”3.1.2 人物描写课文通过细腻的人物描写,展现了北平人民的性格特点。
如:“孩子们在街上嬉戏,老年人坐在墙根下晒太阳,妇女们在井边洗衣服。
”3.1.3 对比描写课文运用对比手法,突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
如:“离开了北平,才体会到它的美好。
”3.2 情感表达课文通过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想北平》 教学教案
《想北平》教学教案第一章:简介《想北平》1.1 背景介绍老舍生平简介北平的历史背景1.2 作品概述作品主题创作时期1.3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及背景把握作品主题和情感第二章:文本分析(第一部分)2.1 文本内容概述描述北平的自然景色描绘北平的生活场景2.2 语言特点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探讨作者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情感2.3 教学活动学生朗读文本教师引导讨论,分析文本内容第三章:文本分析(第二部分)3.1 文本内容概述描述北平的人文环境描绘北平的人民生活3.2 情感分析分析作者对北平的情感态度探讨作品中的人物情感3.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教师引导讨论,分析文本内容第四章:文本分析(第三部分)4.1 文本内容概述描述北平的社会变迁描绘北平的未来展望4.2 主题探讨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作品对北平的怀念和留恋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总结,分析文本主题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总结回顾本章的学习内容总结学生们的学习成果5.2 拓展活动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教师指导并评价学生创作成果第六章:对比分析——《想北平》与其他作品比较6.1 作品对比选择其他描述北平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不同作者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6.2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对比阅读教师引导讨论,比较不同作品的异同第七章:情感分析与批评思维7.1 情感表达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探讨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7.2 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7.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第八章:文学背景与文化影响8.1 文学背景了解《想北平》的文学背景探讨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8.2 文化影响分析作品中的文化元素探讨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启示8.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研究教师引导讨论,分析文学背景和文化影响第九章:创意写作与表达9.1 创意写作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鼓励学生表达对北平的感受和思考9.2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指导并评价学生的写作成果第十章:综合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总结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收获10.2 学生反思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提高10.3 教学展望对未来的学习进行展望鼓励学生继续热爱文学,拓展阅读面第十一章:多元化视角下的《想北平》11.1 跨文化视角探讨《想北平》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与解读分析作品如何跨越文化差异,引发共鸣11.2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跨文化比较阅读教师引导讨论,分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阅读体验第十二章:现代解读与启示12.1 作品与现代社会分析《想北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探讨作品对现代人的启示和影响12.2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思考,探讨作品在现代社会的相关性第十三章:课堂互动与讨论13.1 课堂提问与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激发思考13.2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和分享教师组织互动讨论,促进课堂氛围第十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14.1 学生作品评估评估学生的写作、分析和讨论成果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鼓励改进和提高14.2 教学反思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思考如何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第十五章:课程延伸与推荐阅读15.1 延伸阅读推荐推荐与《想北平》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深入理解作品背景和主题15.2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延伸阅读教师组织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解析了《想北平》的教学教案,涵盖了文本分析、作者背景、情感表达、文化影响、创意写作等多个方面。
《想北平》教案(精选12篇)
《想北平》教案(精选12篇)《想北平》教案篇13.1想北平课文精解假如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可怕,由于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
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方法。
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始终到廿七岁才离开。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a)而我的北平也许等于牛的一毛。
(b)层解:交代自己对北平了解甚少,却有着深厚的感情。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每天更新!" type="#_x0000_t13">爱北平知道甚少可是,我真爱北平。
(c)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我爱我的母亲。
怎样爱?我说不出。
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爱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语言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
(d)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简单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e)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始终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大事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f)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a)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久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b)这不但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由于我的最初的学问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很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
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由于我心中有个北平。
(c)可是我说不出来!(d)层解:第2、3 段正面描写对北平特别的爱。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每天更新!" type="#_x0000_t87" adj=",10454">心灵黏合爱母亲爱北平融入血液段解:以上为第一部分,写自己对北平有说不出的喜爱和思念。
《想北平》精品教学设计
《想北平》精品教学设计《想北平》精品教学设计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2、学习本文在对比中突出北平特点的手法。
3、学习本文语言的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的特色。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过程和步骤:1、导入模仿幸运52,让学生在以下的叙述中推测今天要学的课文的作者:1953年他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得到这个称号的直接原因是他创作了话剧《龙须沟》,他的另一部话剧《茶馆》成了他的话剧代表作,也成了中国当代话剧的经典。
他是以写小说为主的,他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是《骆驼祥子》。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他就是“老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想北平》。
(顺便介绍一下老舍的原名、字、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2、题解围绕文题可设计如下问题:(1)从这个题目,你推测老舍的这篇文章至少是在哪一年之前写的?为什么?(1949年以前写的,因为北京在1928——1949年间称为北平)(2)这篇文章老舍是在北平写的吗?为什么?(不在,如在北平就无需用“想”了)(3)那么这篇文章到底是哪一年在什么地方写的呢?(1936年写的。
老舍1924年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的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才南下。
由此推断,老舍是在山东写的这篇文章。
这时距他离开家乡北平已有12年了,怎能不想家乡呢?)(4)有人题目中的“想”字似乎太朴素了,你能重换一个字或词吗?(在换词比较中体会老舍用词的通俗而又亲切真诚的特点)3、朗读全文(可按学号顺序朗读,朗读时完成以下任务:(1)将容易读错的字注音。
(2)给文章分段,并概括出段意,同时看看作者笔下的北平到底好在哪儿。
(3)在文中划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4、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要求每段的段意用四个字概括,四个字中还要用三个相同的字,那就是“北平”、“真”)板书:一、(1—3)真爱北平二、(4—7)北平真好三、 (8) 真想北平5、讲析第一段——真爱北平提问:(1)文章第一小节老是强调自己知道的北平太少,这与想北平有关系吗?(反衬下文对北平的感情的深)(2)第一小节中最令人感动的短语是什么?(“我的.北平”)(3)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对北平的真爱的?(A、多处说自己爱北平而无法用语言说出来;B、将爱北平与爱母亲相提并论;C、写北平赐予“我”知识、性格、脾气)(4)文章第三小节说“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这句话中的“杜鹃”能不能换成“喜鹊”?为什么?(不能。
想北平高一语文教案(优质15篇)
想北平高一语文教案(优质1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想北平高一语文教案(优质15篇)导语(同时出示投影《三峡》图)。
《想北平》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想北平》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想北平》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形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对比分析,从语言、人物、情节等方面探讨小说的特点。
(3)运用想象力,体验作品中的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学会珍惜亲情、友情,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现象,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想北平》的基本内容,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形象分析。
3. 对比分析小说的语言、人物、情节等特点。
4. 体验作品中的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想北平》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形象。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难点:(1)象征手法的运用和理解。
(2)如何体验作品中的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介绍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想北平》。
(2)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基础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对比分析:(1)对比分析小说的语言、人物、情节等特点。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体验作品中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感受,提升审美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整理笔记。
《想北平》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想北平》教学设计(通用13篇)《想北平》教学设计篇1想北平一、结构及说明本说课稿由八部分构成:(一)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重点、难点等);(二)学情分析(包括同学现有的基础和学习爱好等);目标定位;(四)教学设想(包括课时支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五)学法指导和习惯培育;(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八)理论支持。
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深同学,教材分析透了,学情了解清晰了,目标定位才能精确,而教学目标的完成有赖于教学法方法、教学手段的选用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引导同学学,培育同学的良好学习习惯,正所谓“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板书设计是课文教学过程的高度浓缩,整个教学设计过程是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的现实运用。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想北平》是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
它本身的作用是让同学利用课内所学的学问、方法到课外去自学,体现的是学问和力量的迁移。
另一作用是扩展同学的学问面,巩固课内教材所学学问,积累语文的素养。
在高一同学已接触到散文,是以写景抒情散文为主。
在高二再次遇到散文,同学对散文的鉴赏已把握了肯定的方法,有了肯定学问的积累。
所以在巩固从前所学散文鉴赏方法的同时,要连续巩固鉴赏的方法和加深鉴赏的深度,让同学做到学以致用。
《想北平》是老舍先生(舒庆春)写的一篇散文,是一篇典型的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的核心愿义分析是教学活动的规律起点和归宿,核心愿义须通过审美形式表现出来,作品的内涵是以审美意义的存在为依据和前提。
“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想北平》这个例子既担当落实延长课内教学重点任务,又担当对同学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2.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由于散文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主要是语言的含义及情感)。
在高一同学已接触到散文单元,对散文鉴赏的一些基本方法已初步把握,再加上这是高二第三册的读本课文,其目的是结合第三册散文单元来实现单元教学目标和课内教学目标。
《想北平》 教学教案
《想北平》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想北平》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老舍。
2. 引导学生关注北平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北平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老舍的生平和作品特点。
2. 分析文章“想北平”的含义。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老舍的生平和作品特点,让学生对作者有一定了解。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想北平”的含义,激发学生对北平的兴趣。
3. 让学生预习文章,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二章:文章主题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即作者对北平的深厚感情。
2. 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具体内容中提炼出主题。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中作者对北平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具体内容中提炼出主题。
教学步骤: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作者对北平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2. 让学生分组讨论,从文章的具体内容中提炼出主题。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总结出文章的主题。
第三章:文章结构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即总分总结构。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层次和逻辑关系。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的总分总结构。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层次和逻辑关系。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总分总结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层次和逻辑关系。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层次和逻辑关系。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总结出文章的结构特点。
第四章:重点词句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内容:1. 解析文章中的重点词句。
2.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步骤:1. 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并解释其含义。
2.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的情感。
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对《想北平》这篇文章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所表达的作者对北平的情感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八年级语文教案 八上想北平优秀9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八上想北平优秀9篇八上想北平优秀 1《想北平》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教学难点 :文本的主观性和读者的个人体验结合点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关于北京城,北京人和北京的文化,是一个极有魅力的、永远的话题。
对于上年纪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一个年代久远的梦;对于五十岁以下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难猜难解的谜,对于漂泊海外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魂牵梦绕的家;对于我们来说,老北京也许只是一片空白。
”对老舍来说,老北京又是什么呢?二、课文赏析(15分钟):1、昨天我们布置了同学预习老舍的《想北平》,并试着根据前面板块的学习来做个评点。
那我们先来看看他笔下的北平又是如何的呢?快速浏览课文并回答:文中哪几节直接写到了北平的特点?学生回答:4、5、6段。
学生可能会答到第7段,这是一个总结性的抒情段落,可暂时不作解释。
2、好,请男生齐读第4、5段,女生思考:在这两段中作者写出了北平的哪些特点呢?男生齐读,女生思考并回答。
(可用文中词句回答:动中有静,安静而温和;在人为中显出自然)3、这些特点在文中又是如何具体表现的呢?一是比较(衬托),设置情景(比喻);二是具体展开。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点评情况回答,“摇篮”的比喻、“温和的香片茶”)4、(过渡)刚才我们男生读得怎么样?有什么问题没有?明确:朗读声音的感情不是装出来的,读的时候要有画面感。
毕竟北平是生他养他的地方,积水潭也是老舍在北京最喜欢的一个地方,那里的一石一水,一枝一叶都深含着他的情感。
特别是后面小节里那些裹挟着最真挚的市民情感的田园都市物象,一些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都蕴含着老舍深情。
下面就请女生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第6小节,男生思考并回答:在这一段中作者又写出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呢?女生齐读,男生概括回答。
2023最新-《想北平》精品教学设计优秀5篇
《想北平》精品教学设计优秀5篇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以下是勤劳的为大伙儿找到的《想北平》精品教学设计优秀5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想北平》精品教学设计篇一【一】预习目标反复研读,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二】预习内容1、资料链接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
2、作者简介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原名舒庆春,笔名有“舍予”、“老舍”。
1926年7月,老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17卷第7号上连载时,署名为“舒庆春”。
但自第8号起连载上的署名改为“老舍”,直一小说全部载完。
一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作品大多取自城市下层市民生活,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行文幽默风趣,用语机智俏皮。
三、【提出疑惑】文章的标题是“想北平”,能不能换成“写北平”?为什么?课内探究学案【教学目标】1.反复研读,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资料链接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
2、作者简介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课文《想北平》书面教案一等奖3篇
1、课文《想北平》书面教案一等奖一、课前四分钟播放饱含思乡之情的乐曲《念故乡》二、导入:师简评:这首凄美幽远的思念故土的歌曲,触动了每个游子的心弦,牵动了每个人的魂魄,思乡是永恒的主题,我们也学过、听过一些,比如:“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我们今天就来体会一下身在青岛的老舍先生思乡之情。
(板书课题:想北平)美好的事物总能勾起人们的美好回忆,美妙的文章总能让人们情不自已三、鉴赏过程1、本文的文眼是什么呢?明确:“可是,我真爱北平”(板书:我真爱北平)(学生可能会说“我真想北平呀”,但因“爱”而“想”)问:作者怎样定义这个“爱”的?——“这个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爱”既是“说不出”,作者用了怎样的类比来形容这种“爱”的?(用原文回答)明确:老舍先生把对北平的爱比作对母亲的爱(老舍的孝母之心在文坛中也是传为佳话的),他因母亲的欢心而笑,因母亲身体不佳而欲落泪。
母亲牵动他的心神,对母亲说不出的爱就在这笑、泪之中,作者用这一类比恰当地表达了他对故乡北平的爱显得那么不同寻常而又那么的深刻,从而“说也说不出”。
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我之爱北平也近乎于这个……可是我说不出来!”想想看,作者认为北平与他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为什么?(用原文回答)明确:血肉相连。
理由:北平“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他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
”——我的点点滴滴中有个北平,北平的点点滴滴中有个我。
延伸:故乡对我们来说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中,有故乡的花草、树木,人物、事件,而故乡的花草、树木甚至一处墙角,一块砖瓦,都留存着我们的印记。
留存着我们的激情、我们的欢笑、我们的怅惘。
3、研究探讨㈠在下文,羁旅青岛的老舍也想起了故乡留给他的`印记。
请①②③④组同学分别研究探讨4、5、6段。
(其他组同学如有见解,也可发表)问题:每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北平(环境、布局、物产)的哪种特点?家是温馨的,巴黎作为家会感到寂寞、苦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北平
老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从有人类以来,便有了家,也有了迁徙,也便有了思乡。
思乡便成了他乡游子永恒的话题。
现代作家老舍先生也曾漂泊在外多年,那么他又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一篇散文《想北平》。
(板书)
二、解题
1、标题中的“想”字传达出了怎样的信息呢?
对北平的思念;作者不在北平。
这篇文章实际是写于1936年。
作者当时正在青岛的山东大学任教,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北平危急。
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知识分子,作者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所以较平日里也就更为强烈。
2、那我们能不能将题目中的“想”改为“写”呢?(找学生回答)
不可以。
“想”带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强调了对故乡的想念。
而“写”只是客观地描写,不能体现作者的思念之情。
三、走进文本
下面我们就随老舍一起走进他笔下的北平,分享他对北平浓浓的爱意。
1、那老舍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呢?同学们可先朗诵前三段,划出能表达对北平深爱的句子。
第1节:“我的北平”
第2节:“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
第3节:“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
在这里作者没有用热烈的文字,而是用平淡质朴的文字,却又让我们分明感受到他对北平这份质朴而又浓厚的爱意。
尤其是在这里作者几次强调他对北平的爱“想说而说不出呢”,这又是为什么呢?(找学生回答)
作者以母亲作类比,并说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说明作者对故乡的爱是何等的深沉。
他又说“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说明作者的爱不仅深沉,而且专一。
正是因为这种深沉的而又专一的爱,所以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2、那作者究竟“爱”北平的什么呢?自由朗读第4—7段,分别概括“我的北平”的有着怎样的特征。
下面分小组讨论一下“我的北平”的总体特征应该是怎样的。
尽量用原文中的词语进行概括。
4节环境:既复杂又有边际动中有静
5节布局:人为之中显自然
6.7节物产:丰富多样、接近自然
这就是作者生活的家园。
这里的环境,这里的布局,这里的物产无一不让作者觉得亲切,但这是作者爱北平的全部理由吗?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这几段,找一找有没有蕴含着作者深深的情感的句子。
(学生自由回答)
第四段: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
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快乐安适)
第五段: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
(自由自在)第六段: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
(舒适惬意、充满情调)
韭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
(只有热爱生活、充满情调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以上这些文字,说明北平不仅仅是作者生活的家园,可以说更是作者精神的摇篮,只有在这样的家园里,他才能够快乐安闲的生活着,享受着生活给予的馈赠。
也正是这样,所以当作者远在青岛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最后会情不自禁的感慨。
好,我们来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语言是多么的质朴,情感却又是多么的真挚。
3、读到这里,我们可以深深的感受到,作者紧紧围绕一个“想”字写出了自己对北平的至爱,那这种爱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下面请各组从文章的选材、表现手法两个个层面分析一下本文写作的特点。
(1)选材
北平有长城、故宫、天坛等那么多的名胜古迹,作者为什么不写,却只写了一些平凡的点滴事物和平民的日常生活呢?
因为他有着平淡而恬静的平民意识,就像文中作者对自己的定位一样。
另一方面也因为他生长在北平,与北平非常亲密,享受的正是平民的生活。
这也给我们写作以启示:采用平淡质朴的语言来写平平常常的事物,有时可能更让人感动。
(2)表现手法:
对比巴黎热闹-----北平安静
巴黎布局不太合理------北平布局合理自然
美国橘子-----北平玉李
文章中巴黎、美国与北平相比较则更好的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爱。
比喻 3段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4段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6段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
通过这些比喻,更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于北平的思念与真爱。
四、作业
老舍以平民的身份写家乡北平,也请同学们以“想家”或“想家乡”为话题畅谈你们家或家乡的那些让你牵挂的人、景、物。
板书:
环境:既复杂又有边际、动中有静
快乐安适
布局:人为之中显自然自由自在生活的家园,精神的摇篮物产:丰富多样、接近自然充满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