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周测试题五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章节测试试题(详解版)

2022-2023学年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章节测试试题(详解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章节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嫦娥五号”从月球取回质量为1731g的月壤,其密度与干燥的细沙接近,则月壤的体积最接近()A.109 cm3B.106 cm3C.103 cm3D.1cm32、将质量为54克的铝(ρ铝=2.7×103千克/米3)制成体积为25厘米3的空心盒,那么此盒子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A.1厘米3B.2厘米3C.5厘米3D.10厘米33、小明想测出家中消毒用的酒精的密度。

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瓶子的质量为30g,然后将瓶子内倒满酒精,测出瓶子与酒精的总质量为115g,然后将酒精倒入量筒中,测出瓶子和剩余酒精的质量为33g,读出量筒中酒精的体积为100mL。

他在实验时的操作、所测的数据及读数都是正确的,忽略测量误差对数据的影响。

根据实验数据,下列推算正确的是()A.瓶内全部酒精的质量为82g B.瓶子的容积为105.7mLC.酒精的密度为0.82g/cm3D.酒精的密度为0.85g/cm34、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B.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不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C.称量时,发现指针偏左,应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D.潮湿物体或化学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中5、某同学用最大量程为200g,最小刻度为0.2g,最小砝码为5g的托盘天平称量一铁块的质量,当调节横梁平衡后,他将铁块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同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时,他读出铁块的质量是57.8g,测量结束后,他还未觉察出自己的失误,则铁块的真实质量应是()A.52.2g B.57.6g C.57.8g D.58g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甲、乙两种金属密度之比为4∶1,可以将它们按照不同比例均匀混合成不同型号的合金。

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测试题

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测试题

-1-八年级物理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测试卷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总分值:100分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答案填写在对应题号的表格空白处。

(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将发生改变的是( )A 、铁块熔化成铁水B 、一块铜压成铜片C 、一块木头带到宇宙飞船中,随飞船升高D 、粗糙的铝锭被磨成光滑的圆柱体2、下列各组器件中,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强的一组是( )A .铜、不锈钢B .橡胶、塑料C .银、陶瓷D .铜、木块3、下列物质中,质量约为200g 的物体可能是( )A .一只蚊子B .一只小鸡C .一头小猪 D. 一头小象4、在寒冷的冬天,用手去摸放在室外的铁棒和木棒,觉得铁棒比木棒冷,这是因为( ) A .铁棒比木棒的温度低 B .铁棒比木棒温度高C .铁棒比木棒的导热能力强D .铁棒比木棒的导热能力弱5、甲、乙两个实心的正方体,它们的体积相同,质量之比是1∶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 ) A 、1∶2 B 、2∶1 C 、1∶1 D 、4∶16、当天平的底座放水平,游码置0后,指针向左偏,那么,此时应该:( ) A 、向右移动平衡螺母 B 、向左移动平衡螺母C 、调节游码D 、螺母游码同时调7、平常我们所说的“铁比棉花重”的正确含义是:( ) A 、铁比棉花质量大 B 、铁比棉花的密度大 C 、铁比棉花的体积大 D 、以上都不对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成原来的一半B 、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C 、铜的密度为8.9×103kg/m 3,表示1m 3铜的质量为8.9×103kgD 、密度不同的物体,质量一定不同9、如图1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

(水的密度1.0×103㎏/m 3,盐水的密度1.2×103㎏/m 3,煤油的密度0.8×103㎏/m 3)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 )A 、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B 、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C 、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D 、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 10、关于对密度vm =ρ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B.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体的体积越大,密度就越大D.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 分)11、我国古代利用磁石的指向性,发明了 , 之所以指南北,是因为受到了地磁场的作用。

2020—2021学年度初中第一学期物理八年级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

2020—2021学年度初中第一学期物理八年级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到,虚像不能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3.显微镜可以观察微小的生物,是因为显微镜放大倍数较大,被观察的物体经过了()A.一次放大作用B.二次放大作用C.三次放大作用D.四次放大作用4.放映投影片时,要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母,胶片正确的插法应该是()A.B.C.D.5.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1点,则该元件一定是()A.平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6.小龙发现平时不戴眼镜的陈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小龙对陈老师的眼睛及所戴眼镜的判断合理的是()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7.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8.如下图所示,是市五中装的两种电子监控器.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光学系统收集被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A.平面镜成虚像B.凸透镜成实像C.显微镜D.凸透镜成虚像9.如图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A.远视眼凸透镜B.近视眼凹透镜C.远视眼凹透镜D.近视眼凸透镜10.放幻灯片时银幕上得到的像应该是()A.正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虚像11.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B.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12.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D.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到载物台上13.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A.凹透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凸面镜14.如图所示,透过放大镜,观察到邮票上熊猫正立、放大的像,则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A.大于放大镜的焦距B.小于放大镜的焦距C.位于一倍至两倍焦距间D.等于放大镜的焦距15.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二、填空题(共3小题)16.“老花眼”所佩戴眼镜的镜片应为 ______ 透镜.(选填“凸”或“凹”)17.一般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有限,要想看清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使用____________.这种仪器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透镜.18.早在公元前2世纪,我国就有人用磨成球形的冰对着太阳光来“取火”,这个冰球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它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三、实验题(共3小题)19.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 ______ 调节凸透镜.(2)调整后,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若想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移动蜡烛以后,需要缓慢向 ______ 移动光屏,写出一个原理相同的应用 ______ .如果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镜,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缓慢向 ______ 移动光屏.(3)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应站在______ 一侧观察蜡烛的像,当观察像时, ______ (选填“有”或“没有)光进入人眼.20.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下表是小薇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1)第5次实验时所成像的性质: ______ .(2)第1次实验时,小薇若将一近视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3)通过观察数据,老师发现表格中第 ______ 次实验数据是编造的,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 .21.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记录的部分数据见表.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 cm.(2)当u=40cm时,像的性质为 ______ .(3)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 ______ .(4)u=13cm所成的像,跟u=15cm所成的像相比, 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5)小华多次实验后发现,当光屏上呈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光路具有 ______ .四、计算题(共1小题)22.如图所示,物体AB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像为A′B′,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试用h1、u、v表示像高h2.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A、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而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故本选正确.B、我们能看到虚像和实像,一定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不是幻觉.故本选项错误.C、光的直线传播可以产生实像,光的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故本选项错误.D、实像有放大、等大、缩小,虚像有等大、缩小、放大的.故本选项错误.2.【答案】C【解析】因为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拿一个远视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将像前移了,而没有戴上眼镜时蜡烛烛焰的像实际上在光屏后面;拿走远视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原因是烛焰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后面,可以用增大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或增大蜡烛距离凸透镜的距离使得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的目的.3.【答案】B【解析】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的镜头,物体经过物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是经过了两次放大.4.【答案】D【解析】放映幻灯时,成的像是倒立且左右相反的,故字母F的像是D中的形状.5.【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光线通过该元件发生了折射,故应为透镜;根据图示,没有光学元件时,光线会聚于S1点,有光学元件时,聚于主光轴的S,即经过折射后,光的会聚点后移,说明光线经过透镜后散射了一些,所以透镜为凹透镜.6.【答案】A【解析】由题意“平时不戴眼镜的陈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这说明陈老师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但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说明陈老师是远视眼.陈老师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需佩戴凸透镜矫正.7.【答案】C【解析】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近视眼睛即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8.【答案】B【解析】由于光学系统收集被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应是实际的光线形成的,且应成在较小的区域上,故成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9.【答案】B【解析】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距离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故若想使像成在视网膜上,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是近视眼,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应为凹透镜.10.【答案】B【解析】幻灯机的制作原理是根据,f<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制成的.所以,银幕上看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11.【答案】D【解析】A、根据甲图可以知道f=40cm-30cm=10cm,故A错误;B、根据乙图u>2f,此时光屏上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应该是照相机,故B错误;C、虽然挡住了透镜上半部分,但光仍能通过下半部分会聚成完整的像,只是透过的光减少了,所成的像校原来暗一些,故C错误;D、戴上近视眼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像向后移,光屏向右移动正确.故D正确.12.【答案】D【解析】A、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凸透镜,故A错误;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都起放大作用,故B错误;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都起放大作用,故C错误;D、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到载物台上,故D正确.13.【答案】A【解析】由于地面上的光斑比眼镜的面积大,故眼镜对光起到了发散的作用,所以这个眼镜是凹透镜.14.【答案】B【解析】当凸透镜作为一个放大镜使用时,此时的物体应该在一倍焦距以内,即物距小于焦距,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所成的像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15.【答案】B【解析】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说明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属于近视眼,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16.【答案】凸【解析】老花眼”即远视眼,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使像前移,重新成在视网膜上.17.【答案】显微镜;凸.【解析】显微镜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要想看清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使用显微镜;显微镜有两组透镜,一组是物镜,首先把物体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一组是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把第一次的实像再次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18.【答案】凸透;会聚【解析】磨制成球形的冰相当于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19.【答案】(1)下;(2)左;照相机;右;(3)光屏;有.【解析】(1)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如图,像成在光屏的上方,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可以让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2)如图所示,此时物体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要想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必须增大物距,即将蜡烛向左移动到2倍焦距以外,同时像距应该变小,所以光屏应该向左移动;由于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所以如果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镜,此时使得光线发散,所以会推迟成像,故应该将光屏向右移动;(3)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即此时物体处于1倍焦距以内,此时光屏上没有像,但应站在光屏一侧观察,能看到蜡烛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当观察像时肯定有光进入人眼;20.【答案】(1)正立、放大的虚像;(2远离;(3)4;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物距等于20cm时,像距也等于20cm,因此焦距f=10cm根据第5次实验数据可知,物距为5cm<f=10cm,因此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果此时把近视眼镜放在该凸透镜前,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所以要想接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透镜;(3)由第4次实验数据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故第4次实验数据错误.21.【答案】(1)10;(2)倒立、缩小的实像;(3)变大;(4)变大;(5)可逆性.【解析】(1)由表格中数据知,当物距等于20cm时,像距等于20cm,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20cm=2f,f=10cm;(2)当u=40cm>2f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因为凸透镜成实像中,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距变小,像距变大;(4)u=13cm跟u=15cm相比,物距变小了,故像距变大、像变大;(5)凸透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光路具有可逆性.22.【答案】解:由图可知,△ABO△△AB´O,则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则像高h2=答:像高h2为【解析】已知AB的高为h,物距u,像距v,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得像高h.。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教科版⼋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以下是⼩明对常见温度的认识,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B )A.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5 ℃B.成年⼈正常体温约为36.5 ℃C.洗澡时淋浴的⽔温约为70 ℃D.夏天,市区⽓温可达50 ℃2.如图所⽰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在使⽤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D.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3.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的物态变化是( D )A.熔化B.液化C.升华D.汽化4.夏天,⼩明分别向两只常温下的透明烧杯内倒⼊了半杯冰⽔和半杯热⽔,如图所⽰。

⼀会⼉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些⼩⽔珠出现,变得模糊了。

针对这⼀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甲杯主要在外壁出现了⽔珠,⼄杯主要在内壁出现了⽔珠B.甲杯主要在内壁出现了⽔珠,⼄杯主要在外壁出现了⽔珠C.甲、⼄两杯都主要在内壁出现了⽔珠D.甲、⼄两杯都主要在外壁出现了⽔珠第4题图第5题图5.固态、液态和⽓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甲为固态,由甲到⼄是升华过程B.⼄为液态,由⼄到丙是凝固过程C.丙为液态,由⼄到丙是液化过程D.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6.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D)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服也会变⼲B.有风的天⽓,游泳后刚从⽔中出来会感觉冷C.潮湿的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可乐瓶上会出现⼩⽔珠D.在标准⼤⽓压下,⽔结冰过程中,冰⽔混合物温度会低于0 ℃7.⼀⽀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个标准⼤⽓压下,将它放⼊沸⽔中,⽰数为95 ℃;放在冰⽔混合物中,⽰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数为32 ℃,教室内的实际⽓温是( B )A.27 ℃B.30 ℃C.32 ℃D.37 ℃8.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中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B )A.春季,⼩明体育训练后满头⼤汗,回到教室不停地扇风——提⾼液体温度加快蒸发B.夏季,⼩明⼿拿着⼀瓶冰冻矿泉⽔,冰减少,⼿感到凉——熔化吸热C.秋季,⼩明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有⼀层霜——霜是⾮晶体D.冬季,戴眼镜的⼩明从教室外⾛进教室内,镜⽚模糊不清——液化吸热9.如图所⽰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所给信息,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A.物质从A点开始熔化,到D点熔化结束B.该物质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C.BC段表⽰物质熔化过程,经历时间约15 minD.该物质的熔点是80 ℃第9题图第10题图10.★(多选)⼩明把盛有⽔的纸盒放在酒精灯的⽕焰上烧,做“纸锅烧⽔”实验,如图所⽰。

解析卷-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章节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解析卷-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章节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章节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下列物品具有导电属性的是()A.塑料学生尺B.擦字橡皮C.食用油D.铜钥匙2、下列测量方案中,合理的有()A.测小铁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B.测小砖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C.测小木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D.测比赛用铅球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3、甲、乙两个圆柱体(ρ甲<ρ乙)分别置于水平地面上,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和S乙,高度分别为h甲和h乙,若均沿水平方向,将两圆柱体截去相等的体积,使剩余部分的质量m甲>m乙,则甲、乙两个圆柱体被截去前的情况可能是图中的()A .h 甲=h 乙,S 甲<S 乙B .h 甲<h 乙,S 甲>S 乙C .h 甲=h 乙,S 甲=S 乙D .h 甲<h 乙,S 甲=S 乙4、将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食用油分别装在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密度关系为ρ盐水>ρ水>ρ食用油,则甲、乙、丙三个容器依次分别装的是( )A .食用油、盐水、水B .盐水、水、食用油C .盐水、食用油、水D .水、盐水、食用油5、作为国际通用测量语言的国际单位制,极大地方便了国际交流。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A .千克B .牛顿C .焦耳D .瓦特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2021年的最后一个周末,长沙冬天的第一场雪如约而至。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初中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初中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如图甲是正常眼睛对光的作用情况,则图乙()A.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B.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2.望远镜能对远处的物体进行视角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体所成的像是()A.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使用下列光学器材,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幻灯机D.平面镜4.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B.C.D.5.烛焰通过焦距为10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现用焦距为5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C.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D.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6.关于远视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老年人的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会造成远视眼B.来自近处物体的光将会聚于视网膜的前方C.需要戴发散透镜进行矫正D.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7.下列图中,表示的是近视眼形成原因的是()A.B.C.D.8.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

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观察盒上的凸透镜打碎了。

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cm、8cm、10cm和12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A.焦距为4cm的凸透镜B.焦距为8cm的凸透镜C.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D.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9.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缩小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A.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B.凸透镜位于b点右侧C.蜡烛在a点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D.蜡烛在b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烛焰、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A.潜望镜B.放大镜C.照相机D.投影仪11.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平行光束B.一定是会聚光束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D.一定是发散光束12.如下图所示,是市五中装的两种电子监控器.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光学系统收集被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A.平面镜成虚像B.凸透镜成实像C.显微镜D.凸透镜成虚像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蜡烛不动,透镜不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14.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形成实像的是()A.镜中的小红B.水中的折笔C.眼睛看物体D.放大的手指15.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形成的是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完全相同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光屏上仍可成清晰的烛焰像D.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它上面都得不到清晰的蜡烛像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小红家购置了一辆小车,在一次烈日下洗车后,车身油漆上出现了不少黑点,像是烧焦了的痕迹,这是因为车身上残留的水滴相当于______ ,对光线有______ 作用,使得水滴下的车身温度升高而失去光泽.17.解决实际问题:午饭时刻,尽管南极阳光明媚,但考察队因为打火机用完了,无法取火.队里除了戴老花镜的老李、小王,戴近视眼镜的小黄,再无其他人,然而面对的就只有白茫茫的雪和无尽头的冰,他们应该怎样取得火种呢?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18.在凹透镜的四周加一屏障,遮住从平行光源射向凹透镜周围的光线,如图所示.屏障可用硬纸片或薄木板中间开一个圆孔做成.(1)移动光屏便可看到屏上圆形光斑的面积随着______而增大,表明通过凹透镜的光是______的.(2)若换用凸透镜做实验,请画出大致的光路图.当光屏从左向右移动时,光斑如何变化?三、实验题(共3小题)19.小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1)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像,像的特点是放大的______ 的______ 像.(2)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 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这一原理应用是______ .(3)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缩小”);光屏的位置在______ cm的刻度范围内.(4)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刚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光屏向______ (左/右)移.20.小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65cm刻度线处,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______ 的成像特点.A.照相机B.幻灯机C.放大镜(2)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3)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80cm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______ 的像.A.倒立放大B.倒立缩小C.正立放大.21.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像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他将5cm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架上作为光源进行实验.(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 .(2)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①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cm.①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 1(选填“大于”或“小于”);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 1(选填“大于”或“小于”).①小华通过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又得出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关系.他的结论是______ .四、计算题(共1小题)22.如图所示,物体AB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像为A′B′,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试用h1、u、v表示像高h2.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由乙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2.【答案】D【解析】望远镜望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3.【答案】A【解析】A.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在U<f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故该选项符合题意;B.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在U>2f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在2f>U>f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不符合题意;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4.【答案】C【解析】在分析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做出选择.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凹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A、对于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故A错误;B、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故B错误.C、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应通过焦点,故C正确;D、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故D错误.5.【答案】B【解析】(1)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将凸透镜换成焦距f为5cm的,由图可知,此时u>2f,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综上分析,只有选项B正确.6.【答案】A【解析】A、老年人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会造成远视眼,故A 正确;B、远视眼是来自近处物体的光将会聚于视网膜的后方,故B错误;C、远视眼需要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进行矫正,故C错误;D、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故D错误.7.【答案】D【解析】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由于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答案选D.8.【答案】D【解析】盒盖处安装凸透镜,盒底处有昆虫,要使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小于焦距,此时物距是10cm,所以选择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9.【答案】A【解析】(1)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说明像距在变小,物距在变大,而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置不变,所以凸透镜应位于a点的左侧.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所以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故C不符合题意.(3)蜡烛在a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蜡烛在b点时,仍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应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D不符合题意.10.【答案】D【解析】由图知,像距大于物距,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D符合题意.A.潜望镜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A不符合题意;B.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B不符合题意;C.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C不符合题意.11.【答案】C【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即无论入射光线的角度如何,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相对于入射光线向主光轴靠近,与原入射光线作比较要会聚一些,因此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束比原来光束会聚一些.12.【答案】B【解析】由于光学系统收集被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应是实际的光线形成的,且应成在较小的区域上,故成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13.【答案】A【解析】根据提供的图示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要使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就要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在凸透镜不动时,蜡烛远离凸透镜,同时光屏靠近凸透镜.14.【答案】C【解析】A、镜中的小红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特点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B、从水中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B不符合题意;C、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D、用放大镜看手指时,看到的手指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15.【答案】D【解析】A、由图可知,物距u=25cm,v=40cm,物距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B、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故B错误;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此时物距u=40cm,由光路可逆,可以知道v=25cm,故C错误;D、由图可知,像距v>2f,2f>u>f,所以20cm>f>12.5cm,当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u=10cm<f,焦点内不成像,故D正确.16.【答案】凸透镜;会聚.【解析】在阳光下的水滴好比一个小的凸透镜,把太阳光进行了会聚,使得局部高温,从而伤害汽车的外表.17.【答案】让太阳光对准老花镜,把可燃物放在透镜的焦点上,就可以取火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解析】老花眼镜是凸透镜,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就可以取火.18.【答案】(1)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增大;发散;(2)当光屏从左向右移动时,光斑先减少后增大.【解析】(1)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当光屏逐渐远离凹透镜时,照向凹透镜的光线更发散,所以屏上圆形光斑的面积随着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增大而增大,所以纸上的光斑越大,光线越分散,光斑的亮度就越小.(2)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一点,这一点为凸透镜的焦点,当光屏从左向右移动,当移动到焦点时,此时光斑最小,继续向右移动,此时在焦点以外,光斑增大,因此光屏从左向右移动时,光斑先减少后增大.19.【答案】(1)正立;虚;(2)倒立;幻灯机;(3)缩小;65~80;(4)右.【解析】(1)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物距为50cm-40cm=10cm,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凸透镜位于50cm刻线处,蜡烛在30cm刻度线处,物距为50cm-30cm=20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3)蜡烛位于10cm刻度线处,物距u=50cm-10cm=40cm,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2f>v>f,即光屏在65cm~80cm之间.(4)因近视镜为凹透镜,会使光延迟会聚,故像距会变大,可将光屏向右移动.20.【答案】(1)A;(2)D;(3)B.【解析】(1)如图所示,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能够说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A符合题意;(2)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使物距缩小,则像距变大,所以应将蜡烛右移,同时光屏也向右移.故D符合题意;(3)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80cm刻度线处,则此时物距大于2f,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21.【答案】(1)同一高度;(2)①10;①小于;大于;①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的比值相等.【解析】(1)为了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调节发光体、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使它们的中心位置大致在同一高度.(2)①由表中第3此实验的数据,物距等于像距,物像等大,可知,此时u=2f=20cm.则f=10cm.即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①因1、2次实验中像距小于物距,则<1,<1,所以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小于1;同理当像距大于物距时,=2>1,=5>1,所以,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都大于1.①第1次实验中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像距与物距的比值:,2次实验中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像距与物距的比值:,3次实验中像高与物高的比值为1;像距与物距的比值也是1,4次实验中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像距与物距的比值也是2,5次实验中像高与物高的比值为5:像距与物距的比值也是5,则由此可得出结论: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的比值相等.22.【答案】解:由图可知,①ABO①①AB´O,则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则像高h2=答:像高h2为【解析】已知AB的高为h,物距u,像距v,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得像高h.掉.。

精选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物态变化》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精选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物态变化》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试一、单选题1.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B. 蒸发和沸腾不能同时进行C.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需在沸点时才可能发生D. 蒸发不需要吸收热量2.在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A. 初春,河面上的冰雪消融成水B. 秋天,雨后的早晨出现大雾C. 夏天,教室里洒水后空气变得凉爽D. 冬天,晾晒的衣服渐渐变干3.豆腐光滑细嫩,经冰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成为美味的“冻豆腐”,冻豆腐中产生许多小孔的原因是()A. 豆腐冷缩而成的B. 豆腐膨胀而成的C. 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形成的D. 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形成的4.图是冰熔化到水沸腾的图象(在标准大气下),则说法正确的是()A. 从图中可知,它的熔点是100℃B. 其中BC段是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 由图可看出冰是非晶体D. DE段是沸腾过程,此过程水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5.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如图所示的描述中属于吸热的是()A. 冬天冰雪融化B. 夏天草叶上的露珠C. 秋天枝头的白霜D. 严冬美丽的冰雕6.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B.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凝固时温度也不变C. 熔化时不断吸热升温的固体一定是晶体D. 非晶体熔化时,是由固态变成液态7.下列所示四幅图中,属于液化的是()A. 春天来了,冰雪消融B. 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 冬天,树枝上形成“冰挂”D. 北方冬天美丽的“雪淞”8.玻璃在200℃时开始熔化,温度升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由此可知()A. 玻璃难熔化B. 玻璃太大了C. 玻璃是晶体D. 玻璃是非晶体9.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A. 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B. 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C. 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D. 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10.(2016•衡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走进了很多家庭,下列关于汽车的相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在加油时人能闻到汽油的气味,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B. 汽车的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做功冲程C. 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刹车片与碟盘摩擦使汽车减速,在摩擦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 汽车在冬天时挡风玻璃上会起雾,这是汽化现象11.如图是分别表示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B. 乙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C. 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D. 丁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12.如图所示为自然界中常见的一些现象,下列选项是关于这些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 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B. 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 花草上的小露珠是花草叶子上分泌出来的D. 树挂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13.如图所示,在大口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精.塞进塞子后,用气筒往瓶内打气,当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 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B. 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变小C. 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D. 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14.以下一些数据是小明对一些生活现象估计的数值,其中合理的是()A. 夏天的室温约为50℃B. 中学生跑100米的平均速度约12m/sC. 人一分钟呼吸次数约17次左右D. 夜晚做作业时提供照明的台灯中电流约1A15.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液化现象B. 夏天使用空调时,常看到出风口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经常会出现小的露珠,这是熔化现象D. 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二、填空题16.今年3月底.茂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_______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________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________成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7.冬季,输电线结冰容易造成倒塔(杆)断线,影响电能的输送.为了保证正常供电,通常要给输电线除冰:在短时间内让输电线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通,使电路 ________,输电线中的电流 ________,产生的 ________增加,使冰 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18.清晨叶片上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如图所示,露珠的形成是________现象,此过程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中午露珠不见了是________现象.19.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里昂进行工作的.如图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________(选填“液化”或“汽化”)现象,并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20.冰糖葫芦是许多小朋友的最爱,它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得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将白糖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在山楂上蘸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固态,冰糖葫芦就做好了.21.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______,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______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三、解答题22.端午节,小承和小冬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承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冬则认为,水沸腾后应改用小火,盖上锅盖,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请写出理由.23.小龙在煮鸡蛋时发现:鸡蛋放入锅中煮一段时间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盖内壁布满了小水珠;将鸡蛋捞出,鸡蛋表面的水在一段时间后会变干.请你解释这两个现象.四、实验探究题24.实验装置如图,烧杯A中和试管B中都装有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对A中水加热,当A中水沸腾后,B中水___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________.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给A加盖密封,会____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B中水的沸腾.(2)若把B中的水换成酒精,其他条件不变,则B中酒精___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酒精的沸点为78℃)25.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小敏一边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一边从水温91℃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见如下记录表格._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选填“甲”或“乙”)(2)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在4min到7min这段时间内,水的温度没有变化,但酒精灯要持续进行加热,这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________.26.小明同学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2)当观察到有大量的气泡不断________时说明水已沸腾;(3)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________(选填“A”、“B”、“C”或“D”).由图象可知水的沸腾过程中特点是________.(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加热时间过长,其原因可能是(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五、综合题27.首批“长鼻子”校车在南京投入使用,小明的学校也开通了校车.如图所示.(1)校车行驶过程中,遇到行人时司机鸣笛示意,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________(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3)细心的小明发现,冬天乘坐校车时,校车的窗户上常常有白茫茫的小水珠出现在玻璃的________侧.(选填“内”、“外”)(4)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24分到达学校,设小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千米?________.2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地面、海洋、湖面、植物表面、土壤里的水分,每时每刻都在挥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层.含有水蒸汽的湿空气,由于某种原因向上升起.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周围空气越来越稀薄,气压越来越低,上升空气体积就要膨胀.膨胀的时候要消耗自身的热量,因此,上升空气的温度要降低.温度降低了,容纳水汽的本领越来越小,上升空气里的水汽很快达到饱和状态,温度再降低,多余的水蒸气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上,成为小水滴.如果温度比0℃低,多余的水蒸气就变成为冰晶.它们集中在一起,受上升气流的支托,飘浮在空中,成为我们能见到的云.全国各地多次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解决旱情.人工降雨的方法多种多样,有高射炮、火箭、气球播撤催化剂法、有飞机播撒催化剂法.其中飞机播撒催化剂法就是用飞机在厚度比较大的云雾中播散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和催化剂(碘化银),从而达到降雨目的.干冰的作用是当干冰变成气体时,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碘化银)上,成为小水滴,或者有些水蒸气就变成成为冰晶.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变成水,跟原来的水混在一起,便产生了降雨.请指出题目中相关语句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和个别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1)水分每时每刻都在挥发,变成水蒸气;________(2)水蒸气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上,成为小水滴:________ ,这个过程要________ 热.(3)如果温度比0℃低,多余的水蒸气就变成为冰晶:________(4)干冰的作用是当干冰变成气体:________ ,这个过程要________ 热.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2.【答案】B3.【答案】D4.【答案】D5.【答案】A6.【答案】C7.【答案】B8.【答案】D9.【答案】C10.【答案】B11.【答案】D12.【答案】B13.【答案】B14.【答案】C15.【答案】A二、填空题16.【答案】升华;凝华;熔化17.【答案】短路;增大;热量;熔化18.【答案】液化;放热;汽化19.【答案】汽化;吸收20.【答案】熔化;放出21.【答案】升华;凝华;熔化三、解答题22.【答案】答:小冬的想法更合理.因为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不论大火还是小火,只要能保持水沸腾,水的温度都相同且不变,而且小火烧还能节约能源.23.【答案】解:(1)现象:锅盖内壁布满了小水珠儿;说明: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锅盖,液化形成的小水滴;(2)现象:鸡蛋表面的水在一段时间后会变干;说明:从热水中刚捞出的鸡蛋,蛋壳表面的水会蒸发;答:(1)锅内的水蒸气在锅盖内壁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2)鸡蛋表面的水汽化(或蒸发)。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测试题(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测试题(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测试题(答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测试题(答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1.我们把对的作用叫做力,没有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有:可以改变物体的和。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2. 悬挂在教室天花板上的电灯,受到和的作用,对它施力的物体分别是和。

3. 力的单位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它是根据的原理工作的。

4. 如图6所示,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压跳板的力的作用效果使跳板发生。

跳板弹起过程中,跳板推运动员的力的作用效果使运动员的发生改变。

5.如图所示,旱冰鞋的小轮子的作用是通过的方法,使大大减小。

6. 仔细观察下面一组,它能说明的物理道理是。

7.从地面上弹起的乒乓球,它受到力的作用,(不计空气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其方向是的。

8、物体的质量增大几倍它受到的重力就,这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其质量成,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其质量的比值是__________,用字母__ ___表示,它读作_________ ____,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

9、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它受到______和_______对它作用的_____力和力,施力物体分别是______和_____,力的方向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

10. 请指出下列各种现象中,分别属于什么摩擦.(1)擦黑板时,板擦与黑板之间是摩擦;(2)受握住油瓶颈时(油瓶竖直),手与油瓶颈之间存在摩擦(3)滑旱冰时,鞋与地面之间是摩擦.11.郭杰的质量是65kg,他的体重是____ _N,邢佳丽同学的体重是440N,她的质量是 kg。

(g取10N/kg)12. 用50N的力推着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N.若用100N的力推着该木箱在原来的水平面上运动,则摩擦力为 N.13. 骑自行车的人刹车时,总要用力捏闸,这是为了增大闸皮与车圈,从而增大它们之间的.1.李玉洁用手托书本,她的手感到向下的压力,该力的施力物体是()A、手B、书本C、地球D、空气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施力物体存在。

江西省南康区南康八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周测试卷

江西省南康区南康八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周测试卷
(1)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2)温度计的读数为
(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26.图 中,物体的长度是;图 中,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27.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 ”或“ ”),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
28.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测量值是 ,分度值是 .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 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 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的琴弦(只填写字母代号)
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只填写数字代号).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
8.刘兴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
A.18.77cm B.18.76cm C.18.74cm D.18.89cm
9.王刚同学根据石头在水中下沉的现象想到: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并设计和进行了实验.上述过程中“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分析与论证
6.如下图示所示,四个图都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长方体的边长,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7.下列说法中正确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因测量工具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
B.测量时选用的工具越精密越好
C.学生用钢尺的最大测量长度为15cm,因此,无法用它来测量长度约为50厘米的课桌的宽度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第五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第五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12小题)1 .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A.声音在水中速度为340m/s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为26dmC.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kgD.人体的密度约为1.0M03kg/m32.仅使用以下各组器材中,不能测出长方体金属块密度的是()A.刻度尺、天平和祛码B.天平和祛码、量筒、水、细线C.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D.刻度尺、水、细线、烧杯3.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 . 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D.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4.如图为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B.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C.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大D.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5. 一本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为()A. 0.02千克B. 0.2千克C. 2千克D. 20千克6.下列物体中,质量为0.2千克的物体可能是()A. 一只宠物狗B. 一只鸭梨C. 一只鸡蛋D. 一只圆珠笔7.根据密度公式尸工可知()V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B.密度与体积成反比C.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D.密度等于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8. 一个木匠用同一块木板做了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它们的质量分别是15kg和5kg,则桌子和椅子的密度之比是()A. 1:1B. 3: 1C. 1:3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3煤油 0.8X103 铜------- 3-8.9M0|酉精0.8X10 3铅311.3 M0A.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B.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C.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的体积小D.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 10.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 0.8M03kg/m 3)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A. 3: 4 B. 2: 1 C. 4: 3D. 1: 212.下列有关质量和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的密度大于棉花的密度,因为铁比棉花重B.由热胀冷缩的现象可知密度与温度有关C.将密闭容器的气体压缩,密度变大,因此其质量增大D. 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余酒精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二.填空题(共11小题)13 .冰的密度为0.9M03kg/m 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那么体积为2m 3的冰的 质量为 kg.14 . 一切物体都是由 组成的,物质的质量不随形状、 、_ 温度而改变.15 . 一质量为2kg 的固体物体,将其运到月球上后,其质量为 kg,如果它熔 化后变成了液态,其质量会 ;给此物体加热,其密度会 (选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16 .有一体积为30cm 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237g,则此固体的密度为 —kg/m 3,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为 kg/m 3.17 .体积为1米3水的质量为 千克,全部变成冰后,冰的质量为 千克,冰的体积为 米3 (冰的密度为0.9X103千克/米3).18 . (2013?衡阳)冰的密度为 0.9M03kg/m 3,若质量为1kg 的冰熔化成水,其不变,变小.(均选填 质量”、体积”或密度”)19 .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_ _ 台上,把移到标尺的零刻上线处,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 应该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盐水的密度)A.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 C.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11.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B.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 D.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 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甲乙乙乙20.国家标准打印纸为每包500张,小丽同学家里新买一包打印纸,她想练习刻度尺的使用,测出了打印纸的长和宽分别为29cm和21cm,总厚度为5cm,利用物理课上学过的累积法算出一张纸的厚度为cm (外包装厚度忽略不计).在测量过程中,他发现外包装上标着70g/m2.开始她以为这就是纸的密度,但后来经询问才知道,这是每张打印纸每平方米的质量是70g 的意思.利用以上信息你帮小丽算出打印纸的密度为,3 g/cm .21.小华测得一个熟鸡蛋的质量是57.5g,体积为55cm3,其密度为kg/m3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她将熟鸡蛋浸没在水中后,熟鸡蛋下沉,下沉过程受到的浮力_(选变大"、变小“或不变”).欲使熟鸡蛋悬浮,可向水中加(选填水"、酒精”或浓盐水”),当熟鸡蛋悬浮时,液体的密度熟鸡蛋的密度.22.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3g/cm .200kg,这块干松木的密度是g/cm3;若将这块干松木如果把它截去1/4,则剩余部分的质量为,3__________ g/cm -三、实验探究题(共4个小题)24.如图(a)和(b)是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质量、体积的情景.由此可知,物体的质量为g,体积为cm3,密度为kg/m3.650E甲吊piiq| ,1 2 * .4同天平平衡时,托盘中的酷码及箫码位置25.小禾测量某液体密度时,先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好天平的平衡,然后进行以下测量:①如图甲所示,用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mi,记录在表格中.②如图乙所示,向瓶中倒入适量液体,测出瓶与液体的总质量m2,记录在表格中.③如图丙所示,将瓶中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V,记录在表格中.(1)请完成表中数据的填写.物理量空瓶的质量m1/g 瓶与液体的总质虫m2/g液体的体积3V/cm液体的密度3p/g?cm,量值15 20(2)小丽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了第二种实验方案,依次测出瓶和液体总质量m总、倒入量筒中的液体体积V、瓶与瓶中剩余液体质量m剩,请用上述物理量符号写出计算液体密度的表达式. (3)比较以上两种实验方案,第一种的测量误差更一些kg,密度为SmL?甲乙 丙26.小明是一名天文爱好者, 他淘到一小块 陨石”,但它的真实性难以确认. 小明对这块 陨 石”的密度进行了测量:(1)他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使天平平衡,然后将陨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祛码,当加入最小祛码时,发现指针指在盘中央刻度线如图所示,他接下来的操作是(2)天平平衡后,祛码质量和游码对应刻度如图乙所示,则 陨石”的质量为 g. (3)小明查阅资料发现 陨石”有吸水性,经思考后,他先将陨石”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足够长时间,再取出来擦干表面的水,放入盛有40ml 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至如图丙所示,他这样做的目的可以避免因 陨石”吸水而使其密度测量值偏 ;小明测出 陨石 3的留度 =kg/m .1~1\27 .小强观察到学校在硬化路面时,工人师傅用振动器在混凝土上来回振动, 他想这样做可能是为了增大混凝土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量筒、细沙等器材做了如下实验:(1)他用调好的天平按图中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图中数据可知道,量筒中细沙质量是g.体积是 cm3,细沙的密度是 kg/m 3.(2)接下来他将量筒内的细沙度变大,从而验证了他的想法.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填人”或小”).并抹平,发现体积变小,由此判断所测细沙密28.已知铅的密度是11.3M03kg/m3, 一个实心金属球的体积是0.5dm3,质量是3.9kg,这个金属球的密度是多少?这个金属球是铅做的吗?29.公元前二百多年,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为国王鉴定过一顶王冠,看它是否是纯金制成的.他把质量为350g的王冠沉没在装满水的容器中时,有22.5cm3的水被排出,那么能鉴定出这顶王冠是纯金制成的吗?为什么? ( p金是ig.BMO^kg/m30.我省富晒”的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要将其开发为瓶装矿泉水,且每瓶净装550g, 则:(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多少mL?(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mL的酱油? ( p矿泉水=1.0M03kg/m3, p 酱油=1.1 M03kg/m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考点:质量的估测;速度;长度、密度.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解答:解:A、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快,所以A不符合实际情况;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厘米,所以B不符合实际情况;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所以C不符合实际情况;D、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约为 1.0X103kg/m3,所以D符合实际情况.故选D.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2.考点:固体密度的测量.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根据密度计算公式尸;,要测出长方体金属块的密度p,需测出其质量m和体积V:(1)长方体金属块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或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长方体金属块的重力,再来计算质量;(2)长方体金属块体积测量方法很多:①因为长方体金属块形状规则,可用刻度尺测出边长,然后计算体积;②用量筒测量长方体金属块体积;③ 或用同体积的水等效替代的方法,将长方形金属块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测量溢出水的质量算出溢出水的体积;④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测量,算出长方体金属块完全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解答:解:A、用刻度尺可以测量出金属块的边长,计算出体积,用天平和祛码测出金属块的质量,从而可以求出金属块的密度,不符合题意.B、用天平可以测量金属块的质量,用量筒测量金属块的体积,根据公式求得金属块密度,不符合题意;C、弹簧测力计能测金属块重力,从而得到质量,刻度尺能测出体积,故能测出金属块密度,不符合题意;D、用刻度尺可以测量出金属块的边长,计算出体积,但缺少测量金属块的质量的工具,也就无法求出长方体金属块密度,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要求测出的密度值相差不多即可,从选择项中判断能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的就符合要求,密度要准确些,用量筒和天平来测质量和体积.3.考点: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利用密度公式分析;制作不同的物体选用密度不同的材料,主要是根据物体的用途来决定的.解答:解:A、根据尸工可知,1kg冰与1kg水,质量相同时,冰的体积大,故密度小,故该选项错误;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质量不变,体积变小,故密度变大,故该选项正确;C、自行车的体积一定,由m=pV可知,材料的密度越小,自行车的质量越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材料制造,故该选项错误;D、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故该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要学会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4.考点:密度及其特性.专题:图析法;密度及其应用.分析: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即为该物质的密度,在质量-体积图象中,可根据取相同的体积比较质量来判断密度大小,也可取相同质量比较体积来判断密度大小.解答:解:从图象可知,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线性关系,且图象过原点,说明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在体积相同时,甲物体的质量大于乙物体的质量,由此可以判断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通过质量-体积图象考查学生对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和掌握. 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解有关图象的问题,首先要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5.考点:质量的估测.专题:估算题.分析: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要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质量有初步的理解.解答:解:一本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质量大约在半斤左右(即250g左右);可见教科书的质量约为0.2kg (即200g);故B正确;ACD与实际情况相差远,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中物理量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6.考点:质量的估测.专题:质量及其测量.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质量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A、一只宠物狗的质量在2kg以上.不符合题意;B、一只鸭梨的质量在200g=0.2kg左右.符合题意;C、一只鸡蛋的质量在50g=0.05kg左右.不符合题意;D、一只圆珠笔的质量在10g=0.01kg左右.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质量的估测,需要我们熟悉常见物体的质量大小,以它们为标准对研究对象的质量作出判断.如:一个鸡蛋的质量在60g左右,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一杯水的质量在0.5kg 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大象的质量在5t左右,等等.7.考点:密度及其特性.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解答:解: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实际上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几倍,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选项A、B、都是错误的.而选项C、D符合对这一特性的描述.故选C、D.点评:p4是密度的定义式,在分析各物理量的正反比关系时,一定要结合物理规律及生活实际,切不可脱离现实而一味分析其数学关系.8.考点:密度及其特性.专题:定性思想.分析: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密度的大小不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同种物质密度不变.解答:解:因为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不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同种物质密度不变,它与物体质量和体积都无关.故选A .点评:一定要把握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与质量和体积都无关. 是一道基础题.9.考点:密度及其特性.专题:信息给予题.分析:此题要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解答,根据表中数据分别进行对比.解答:解:A、表中煤油和酒精的密度均为0.8X103Kg?m-3,故此选项错误.B、表中松木是固体,密度小于液体水银的密度,故此选项错误.C、根据公式v=m/ p,质量相同时,密度越大体积越小,铜的密度小于铅的密度,故铜的体积大于铅的体积.D、由表中数据,对于同种物质,水和冰的密度不同.故选D点评:题目考查的是对表格中数据的总结,要根据表格数据进行正确的判断.10.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大小与体积成反比.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已知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由图知:甲液体的体积最大,乙液体的体积最小,丙液体的体积居中,根据公式平工得:甲液体密度最小,为煤油;乙液体密度最大,是盐水;丙液体密度V居中,是水.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密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对同种物质,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对不同物质, 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11.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天平左右质量相等,利用密度的公式列出等式,再进行整理,即可得出两种球的密度关系.解答:解:天平左右两侧的质量相等,根据公式m= pV可得,2P甲V+ pz, V= p甲V+3 p乙V,整理得p甲:p乙=2: 1.故选:B.点评:根据质量相同,利用方程法可将两侧的质量表示出来,因为体积V均相同,可顺利约去,这样简单整理后即可得出密度之比.12.考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与温度.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①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②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形状无关.解答:解:A、铁的密度大于棉花的密度,因为相同体积的铁和棉花,铁的质量大于棉花.此选项错误;B、一定质量的物体,热胀冷缩导致体积发生变化,由公式年个知,密度相应发生变化.说明物质密度与温度有关.此选项正确;C、将密闭容器的气体压缩,密度变大,体积变小,但质量不变.此选项错误;D、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余酒精的质量和体积减小,但物质种类和状态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不变.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密度、质量的特点,需要清楚质量与物质多少有关,密度与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二.填空题(共11小题)13.考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冰的密度的意义根据密度的定义说明;(2)已知冰的密度和体积,利用公式m= V得到冰的质量.解答:解:冰的密度是0.9M03kg/m3,物理意义为:体积是1m3的冰,质量为0.9M03kg;.._ IT • =V,冰块的质量为:m= pV=0.9 >103kg/m 3><2m3=1800kg .故答案为:体积是1m3的冰,质量为0.9 X103kg; 1800.点评:此题考查了密度的特点、物质密度数值的物理意义和密度公式变形的简单应用,都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14.考点:质量及其特性.专题:应用题;质量及其测量.分析: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不会发生改变.解答:解: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所以物质的质量不随形状、位置、状态和温度而改变.故答案为:物质;位置;状态.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的概念,比较简单15.考点:密度及其特性;质量及其特性.专题:应用题.分析: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位置、形状、状态、体积、温度而改变;一般的固态熔化成液态体积要变大,密度变小.解答:解:质量为2kg的固体物体,将其运到月球上后,固体的多少没有变,所以其质量不变;固体熔化后,体积要变大,所以密度会变小.故答案为:2;不变;减小.点评:本题考查了质量的概念和熔化特点,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16.考点:密度及其特性.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1)已知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体积和质量的大小无关.解答:弓=7.9g/cm3=7.9xi03kg/m3;V 30cm3解:(1)这种金属的密度产卫=,37(2)二•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体积和质量的大小无关,,如果将它截去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仍为7.9 M03kg/m3;故答案为:7.9M03; 7.9M03.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对密度的理解和掌握,关键是知道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体积和质量的大小无关.17.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已知水的密度和体积,可以得到水的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状态无关;已知冰的质量和密度,可以得到冰的体积.解答:解:. .水的质量为m 水=p水V K=1.0M03kg/m3x1m3=103kg ;水结冰后,状态发生改变,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仍然是m力K=m水=103kg,冰的体积是V冰= m冰=------- 1° kg ---- 7.1m3.P 冰0, 9X 103kg/m3故答案为:1000; (2) 1000; (3) 1.1.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质量的特点和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知道质量与状态没有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8.考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质量是指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它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冰的密度为0.9M0 3kg/m3,水的密度为1.0 M0 3kg/m3,根据公式尸方可以判断出冰化水时,体积的变化.解答:解:冰熔化成水后,虽状态改变了,质量不变;冰熔化成水后,密度变根据公式p=]可知当物体的质量不变时,体积和物体的密度成反比, 大,体积变小.故答案为:质量;体积.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物体体积是否变化决定于密度的变化.19.考点:天平的使用.专题:质量及其测量.分析:从天平的正确使用进行分析: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祛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物体的质量等于祛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解答:解:(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2)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上翘,所以无论是左端还是右端的平衡螺母都向上翘的右端移动.故答案为:水平;游码;右.点评:调节天平平衡时,无论是左端还是右端的平衡螺母都向上翘的一端移动.20 .考点:密度的计算;累积法测量微小质量. 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1)知道这包纸的总厚度和张数,两者相除即为一张纸的厚度;2(2)先求出一包纸平铺时的总面积,根据70g/m 2求出这包纸的质量,再根据体积公式求出这包纸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打印纸的密度. 解答:2已知:n=500, a=29cm, b=21cm, h=5cm , p 面=70g/m 求:(1) 一张纸的厚度d;(2)这包纸的密度 p解:(1) 一张纸的厚度:(2) 一包纸平铺时的总面积:S=nab=500 >29cm >21cm=304500cm 2=30.45m 2,这包纸的质量:m=70g/m 2X30.45m 2=2131.5g,这包纸的体积:3V=abh=29cm >21cm >5cm=3045cm ,这包纸的密度:—=0.7g/cmV 3M5cm3故答案为:0.01; 0.7.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关键是根据面密度求出这包纸的质量, 同时注意单位的换算和积累法的应用.21 .考点:密度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密度及其应用;浮沉的应用. 分析: 利用公式F 浮=「水gV 排判断鸡蛋在下沉过程中浮力的变化;同时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使熟鸡蛋悬浮采取的措施及鸡蛋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解答:由F 浮=「水gV 排得,在下沉过程中鸡蛋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以所受浮力不变;d= h_ 5cnn --50b=0.01cm 解:=-=57. 5g M.05g/cm 3=1.05 M03kg/m 3利用公式算出熟鸡蛋的密度;在排开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要使鸡蛋悬浮,则受到的浮力应增大,所以需增大液体的密度,则应在水中加浓盐水;鸡蛋悬浮时,鸡蛋的重力与其同体积的液体重力相等,所以密度相等. 3故答案为:1.05M0 ;不变;浓盐水;等于.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密度的计算,同时考查了浮力大小的变化及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掌握密度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有关计算,通过物体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22.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信息给予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密度公式尸工可知,对于不同物质,体积相同时,质量越大、密度越大;在图象中读出V甲物质任意一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其密度.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当甲乙两种物质体积相同时,甲物质的质量比乙物质的质量大;根据k]可知,甲物质的质量大,密度就大;(2)由图象可知,当甲物质的m=4M03kg时,对应的体积V=4m3,3所以甲物质的密度p=-=4X10 ks=1.0X103kg/m3=ig/cm3.故答案为:甲;1.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和计算,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相关的信息.23.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及其特性.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年工,将已知数值代入即可计算干松木的密度. 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种V特性,与体积的大小无关.解答:解:干松木的密度为:尸手2。

2022-2023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章节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2022-2023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章节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章节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如图所示为二青会火炬传递的现场,手持火炬的火炬手领跑,火炬护跑队员保持固定距离跟随在两侧。

对于上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以火炬手为参照物,火炬是运动的B.以护跑队员为参照物,火炬是静止的C.以观众为参照物,护跑队员是静止的D.以火炬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2、某人骑自行车,经过不同的路段,有不同的速度。

根据如图所示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段的运动速度是50m/s B.A段的运动速度比B段的运动速度小C.C段的运动速度为0 D.全程中D段的运动速度最快3、小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如果认为她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所坐的座椅B.铁路边的树C.远处的房屋D.身边走过的人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下列关于这首唐诗中蕴含着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乌鸦的啼叫声频率低于20HzB.霜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C.月亮落下的参照物是江边的枫树D.钟声传到客船的速度是340km/h5、诗词中常蕴含着物理知识,根据下列哪句诗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A.天台四万八千丈B.坐地日行八万里C.春风十里扬州路D.桃花潭水深千尺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

2、在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两车相距30m,它们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的s﹣t图像分别如图(a)和(b)所示。

八年级物理上册周周练(第一章机械运动)(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周周练(第一章机械运动)(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周周练(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泉州中考)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 )A.实心球成绩为40 mB.立定跳远成绩为10 mC.跳绳1 s跳100次D.1 000 m跑步用时4 min2.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刻度尺的位置放得不正确 B.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平行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D.图中读数为1.20 mm3.(泰州中考)“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山 B.船 C.地面 D.河岸4.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它由30颗地球非同步卫星和5颗地球同步卫星组成.如图是三颗地球同步卫星(从地球上看,每颗好像悬挂在空中不动)轨迹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卫星1相对于卫星2是运动的 B.卫星1相对于卫星2是静止的C.卫星1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D.卫星2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5.(成都中考改编)小李每天坚持用“微信运动”来统计当天行走的步数,如图为她在6月12日的步行情况.按照正常成年人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伐及频率,可以估测出( )A.小李的身高大约为170 dm B.小李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0 m/sC.当天小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3 000 m D.步行后小李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4 s6.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 )A.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B.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C.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 m/s D.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7.(玉林中考)如图是某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8.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下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A.10 cm/s B.9 cm/s C.8 cm/s D.7 cm/s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9.某同学测量了一些数据,但忘了写单位.请给他补上合适的单位:半场足球赛的时间为45________;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是1________.10.(烟台中考)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一幅海边风景照片.由照片所示的情景,可以分析判断出甲船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船的运动状态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0题图第11题图11.如图所示为某同学体育测试时参加坐位体前屈的场景,该同学坐位体前屈的成绩为________cm;该同学在1 000 m长跑测试中的平均速度达18 km/h,合________m/s.12.沿同一条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A、B,运动时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物体B的运动速度为________m/s,当t=4 s时,物体A、B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m.第12题图第14题图13.(凉山中考)端午节,贝贝全家一起在海河岸观看划龙舟比赛,发令枪响,几艘龙舟上的参赛选手奋力划桨,龙舟如离弦之箭向前疾行,贝贝激动地说:“龙舟跑得真快啊!”,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其中一艘龙舟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4 m/s,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6 m/s,则该龙舟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14.如图所示,“4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这两个标志牌处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________min.三、实验探究题(第15题9分,第16题12分,共21分)15(1)请在图中画出一种测量圆直径的方法.(2)他的测量数据中是否存在错误,如果有请写出错误数据有哪些.(3)他这次测量的结果应该为多少?16.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 点沿直线运动到F 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mm ,小球从B 点运动到D 点的路程是________cm ,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3)小球在_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如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能反映该小球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四、计算题(第17题9分,第18题6分,共15分)17.如图所示是小明乘坐出租车后获得的车费发票,车票上显示了一些数据,试根据其中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由于受到雨淋,车票上金额一项已无法看清,小明在出租车的车门上看到如下信息:“起步价10元,限2 km ,按起步价加上超过的里程以2.60元/千米收费.”根据这些信息,车票的金额应该为多少元?(保留到1元)18.草原上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捕食战.野兔在草地上以10 m/s 的速度向前方50 m 处的树洞奔逃,同时秃鹰在野兔后方110 m 处以30 m/s 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通过计算判断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上车13:41 下车13:56起步价10.00元 路程7.2 km金额××××元参考答案周周练(第一章)1.D 2.C 3.B 4.A 5.C 6.B 7.B 8.B 9.min m/s 10.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 静止、向右行驶、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 11.17.55 5 12.1 4 13.河岸或岸上站立的观众 4.814.从此地到西大桥限速40 km/h 12 15.(1)因为是圆,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测量方法如图:(2)分析五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17.7 cm 分度值与其他四个数值不同,17.18 cm 与其他数据相差太大,故这两个数据是错误数据 (3)测量的结果应该为其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l =17.72 cm +17.69 cm +17.71 cm 3=17.71 cm. 16.(1)变速 (2)1 4.00 0.1 (3)EF (4)C 17.(1)小明13:41上车,13:56下车,出租车行驶时间:t =13:56-13:41=15 min =0.25 h v =s t =7.2 km 0.25 h=28.8 km/h (2)根据计费标准可分段计费,0~2 km ,10.00元;2 km ~7.2 km 共计5.2 km ,按照2.60元/千米收费,故总金额为10.00元+5.2 km×2.60元/千米=23.52元≈24元 18.野兔跑到树洞所用时间t =s v =50 m 10 m/s=5 s 秃鹰和野兔的速度差Δv =30 m/s -10 m/s =20 m/s ,则由等量关系式可求得追击距离s =Δv×t=20 m/s×5 s=100 m <110 m ,说明追不上,野兔能安全逃进树洞.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关于质量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铁块压成铁片,它的密度变小了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C.空气也有密度,而且空气密度的数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D.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2.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初中八年级物理周考测试题

初中八年级物理周考测试题

物理周考测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姓名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中学生的大拇指甲面积约为()A 1 mm2B 1 cm2C 1 dm2D 1 m22.12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A 8 cmB 8 mmC 8 dm D8 u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如果测量方法都是正确的,那么不论是哪个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都应得到相同的结果B 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出的数值不同,其中一定有一个人的测量方法不正确C 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一定的,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一定不会有误差D 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一定的,即使测量方法正确也会产生误差4.一辆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85 (填上合适的单位),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

5.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某同学家距学校600米,他以此速度从家步行至学校需要的时间是s;以该同学身上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他是的。

(填“运动”或“静止”)6.2012年4月28日,苏州轨道交通一号正式开通运营,一号线起点位于苏州吴中区大渎站,终点为工业园区钟南街站,共二十四站,横跨苏州六个区,全程约26km,列车全程行驶总时间约为45分钟。

列车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约为km/h,坐在行驶列车上的乘客相对于车站是的(填“静止”或“运动”)。

7.五一节爸爸驾车带楠楠去南滨路海洋公园游玩,途经长江大桥,如果小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450m的大桥,则过桥所需的时间是s,车行驶在桥中央时,爸爸问楠楠为什么我们看到两边的路灯在不停地后退呢?楠楠告诉爸爸,这是因为我们选择了为参照物。

8.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全程24m,前一半路程需4s,后一半路程需6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

9.人们说话时,声带在。

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对着山崖喊话,(填“能”或“不能”)听到回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3小题)1.关于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放在太阳光下,出现一大块光斑的是凸透镜B.用透镜观察景物,放大的是凹透镜C.用手摸形状,中间较边缘薄的是凹透镜D.以上做法都对2.如图所示,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该眼镜片()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B.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3.下列物理知识,及其与生活用品的对应关系,都正确的是()A.爷爷用来看书的老花镜﹣﹣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妈妈用来梳妆打扮的大镜子﹣﹣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C.爸爸用来记录永恒瞬间的照相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家里汽车上用来增大视野的观后镜﹣﹣光透过玻璃发生折射成虚像4.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投影仪可以把图片放大B.利用望远镜可瞥见血液中的细胞C.照相机可成倒立、放大的虚像D.放大镜可成正立、放大的实像5.XXX同学利用爷爷不用了的老花眼镜的一片镜片做凸透镜成像实验,肯定不能得到()A.放大的实像B.倒立的虚像C.倒立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6.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刷脸”时,脸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以外D.“刷脸”时,脸部经摄像头成正立减少的实像7.六盘水属云贵高原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共有野生红豆杉118万株,个中相对会合连片面积2万余亩。

又被称为“红豆杉之乡”。

XXX先用相机拍照了红豆杉清晰的照片甲,为了拍照清晰的照片乙,应将()1A.相机适当靠近红豆杉,镜头略向外伸B.相机适当靠近红豆杉,镜头略向内缩C.相机适当远离红豆杉,镜头略向外伸D.相机适当远离红豆杉,镜头略向内缩8.如图所示,若想在位于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一个烛焰清晰放大的像,那么点燃的蜡烛应置于图中的()A.a点B.b点C.c点D.d点9.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蜡烛距凸透镜40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B.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C.蜡烛距凸透镜18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D.蜡烛距凸透镜6cm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cmB.7cmC.10cmD.16cm11.(多选)XXX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减少的实像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意9cm<f<16cm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意18cm<f<32cm12.(多选)XXX研究了透镜知识后,对研究和生活中的一些征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正确的选项是()A.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XXX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B.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虚像C.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在森林里决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13.(多选)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八年级上册物理周练试题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周练试题及参考答案

⼋年级上册物理周练试题及参考答案⼋年级上册物理周练测试题(三)⼀、选择题:(1’*30)1.下⾯关于声现象的⼀些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定能够听到声⾳B.太空中的宇航员可以直接⽤语⾔交流C.雷声是由于空⽓振动发声的D.狗趴在地上睡觉,⽿朵贴着地⾯,很容易发觉⼈⾛动,是因为狗的⽿朵特别灵敏2.蝴蝶在飞⾏时不停地扇动翅膀,但我们不能听到蝴蝶飞⾏的声⾳,这是因为()A.⼈⽿有故障 B.翅膀振动发出的声波响度不够⼤C.翅膀振动不产⽣声波D.翅膀振动的频率⽐较⼩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滴打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与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在⼩溪边听到“哗哗”的流⽔声4.正在拉⼆胡的⼀位同学不断⽤⼿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的是()A.使⼆胡发出不同的⾳调B.为了获得更好的⾳⾊C.为了获得更⼤的响度 D.阻⽌琴弦振动发声5.甲同学在⼀根较长的注满⽔的⽔管的⼀端⽤⽯头敲击⼀次,⼄同学在⽔管的另⼀端⽤⽿朵贴着⽔管听声。

⼄同学听到的声⾳次数是()A.⼀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6.⼩明拍完毕业照合影后,想拍⼀张单⾝照,摄影师应采取的⽅法是()A.使照相机靠近他,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近⼀些B.使照相机靠近他,同时镜头向前伸,离胶⽚远⼀些C.使照相机远离他,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近⼀些D.使照相机远离他,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远⼀些7.检查视⼒时,⼈眼与视⼒表的距离应为5m,可是检查视⼒的房间东西墙壁最⼤的距离为3.5m,此时,眼科医⽣把视⼒表挂在东墙上,在西墙上挂⼀⾯⼤平⾯镜,此时被检查者应⾯向西坐在平⾯镜前合理的位置是()A.距镜⾯3m B.距镜⾯2m C.距镜⾯1.5m D.距镜⾯1m8.物体在平⾯镜中所成的像的⼤⼩取决于()A.镜⾯的⼤⼩ B.观察者的位置 C.物体的⼤⼩ D.物体与镜⾯的距离9.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能解释这⼀现象的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散10.某⼈以1m/s的速度沿着平直的河堤⾏⾛,他在平静的河⽔中的倒影相对于河堤的速度是()A.1m/sB.0.5m/sC.0D.2m/s11.潜⼊游泳池⽔中的运动员仰头看体育馆墙壁上的灯,他看到的灯的位置()A.⽐实际位置⾼B.⽐实际位置低C.与实际位置⼀样⾼D.条件不⾜⽆法判断12.“⼥⾼⾳歌唱家”和“男⾼⾳歌唱家”,这⾥的“⾼”和“低”指的是()A.⾳调B.响度C.⾳⾊D.都有可能13.下⾯⼏个现象中与光的反射有关的是()A.太阳光下物体的影⼦B.通过汽车的观后镜看车后⽅情景C.晚上看到的五颜六⾊的霓虹灯光D.利⽤激光给隧道准直14.⼩明从平⾯镜⾥看到镜⼦对电⼦钟⽰数的图像如图,这时的实际时刻是()A.21:10 B.10:21 C.10:51 D.12:0115.⼈⽿能分清前后两次声⾳的时间间隔应⼤于1/15秒,据此,要想听到⾃⼰的回声,⼈离障碍物的距离应()A.⼤于11.3⽶B.⼩于22.6⽶C.⼩于11.3⽶D.⼤于22.6⽶16.下列现象中,不能⽤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原理来解释的是()A.平静的⽔⾯映出⼭的倒影B.⽇⾷、⽉⾷的形成C.影⼦的形成 D.⼩孔成像17.有⼀台光电控制液⾯⾼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上的反射光线打到电光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处理)上来显⽰液⾯的⾼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的⾼度。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质量与密度》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质量与密度》测试题

图1-1八年级物理第五章《质量与密度》测试题一、选择题1、有关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把已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 B .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C .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D .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可以互换 2、平常我们所说的“铁比棉花重”的正确含义是( )A 、铁比棉花质量大B 、铁比棉花的密度大C 、铁比棉花的体积大D 、以上都不对 3. 在下列的动物中,质量可能是2kg 的是( )A.一只老母鸡B.一只老鼠C.一匹马D.一只麻雀 4. 关于密度公式ρ=m/V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公式可知ρ与m 成正比,m 越大ρ越大B .由公式可知ρ与m 成反比,m 越大ρ越小C .当质量m 一定时,ρ与 V 成正比,当体积V 一定时,ρ与m 成正比D .对某种物质而言,物质的质量 m 与物质的体积V 的比值是定值 5. 用天平测出一粒米的质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先测出一百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B.先测出一粒米和一块铁块的质量,再减去铁块的质量C.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中仔细认真地测量D.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中,反复多次测量,再求平均值 6. 一个瓶子最多能装下500 g 水,则这个瓶子能装下500 g 的下列哪种物质( ) A.酱油B.酒精C.煤油D.汽油 7. 如图1-1所示的是A 、B 两种物质的质量m 与体积V 的关系图像。

由图1-1可知,A 、B 两种物质的密度ρA 、ρB 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 ( ) A .ρB>ρ水>ρA B .ρB>ρA>ρ水 C .ρA>ρ水>ρB D .ρ水>ρA>ρB8. 冬天,造成室外自来水管冻裂的原因是( ) A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以后,密度变大 B .水管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C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以后,质量变大D .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水管里的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变大9.下表给出了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阅读后请判断下面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 .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B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小10、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C.往右盘增加砝码D.往右盘减少砝码11、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A.将它熔化成铁水B.磨掉铁块一个角C.把它轧成薄铁片D.从地球运到月球12、质量为2000kg的铝球,其体积为1m3时,(铝的的密度为2.7g/cm3)则:()A、一定是空心的B、一定是实心的C、可能是空心,也可能是实心的D、无法判断13、有四个容量都为500ml的瓶子,分别装满海水、纯水、酒精和汽油,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海水>ρ纯水>ρ酒精>ρ汽油)A.海水B.纯水C.酒精D.汽油14、有8个外形相同的小零件,但是其中有一个是次品,质量比其他正品的质量小,给你一架调好的天平,最少几次可以从8个小零件中找出这个次品()A. 1次B. 2次C. 3次D. 4次15、两个由不同材料制成质量相同的实心物体,其体积之比为V1∶V2=3∶2,则其密度之比是( )A. 3∶2B. 5∶2C. 2∶3D. 2∶516、已知水在4℃以上时,热胀冷缩(即温度升高,其体积膨胀),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即水在0℃~4℃之间反常膨胀),则给0℃的水加热升到10℃的过程中,水的密度()A.持续增大B.持续减小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17、有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1:2,密度之比为1:4,则甲与乙物体的体积之比是()A 1:2B 2:1C 1:4D 4:118、某钢瓶氧气密度为6kg/m3,一次气焊用去其中1/3,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A 3 kg/m3B 4 kg/m3C 5 kg/m3D 6 kg/m320、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B.取适量的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量筒中油的体积D.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21、一只能装500g水的杯子,装满水后水和杯子质量是750g,若装满酒精后酒精和杯子质量为()A、650gB、750gC、850gD、875g二、填空题:1. 给下面的数值填入恰当的单位及单位换算:(1)某中学生的质量约是40_________;(2)一头大象的质量可达6t,合____ ___kg;(3)水银的密度超过许多金属的密度,达13.6×103kg/m3,合_______ g/cm3。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前三章综合测试试卷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前三章综合测试试卷

八年级物理第八周周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有 12 小题,每题 3 分,计 36 分)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拇指指甲的长度约为1cmB.人眨一次眼所用的时间约为1sC.人体感觉舒适的室温约为40℃D.人跑步的速度约为15m/s2.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拖拉机和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向相同方向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正在上升的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站在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地球为参照物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第3 题)(第4题)3.在某校举办的机器人模拟救援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匀速运动到10m远的目的地,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大小为4m/s B. 乙的速度大小为2m/sC.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多1sD.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2s4.在如上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A.图中AB段的路程s AB = 50.0cm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 AC = 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 AC = 32.0cm/s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 段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大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5.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了丰富的声学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笛声由笛管振动产生B.响鼓还需重锤敲--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C.怕得鱼惊不应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闻其声而知其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6.在与声有关的四幅图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A. 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B.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 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D.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哪一组()①初春:冰雪消融②盛夏:洒水降温③深秋:浓雾弥漫④严冬:凝重的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吐鲁番是全国有名的火炉,常年高温少雨,水贵如油。

解析卷-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章节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解析卷-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章节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章节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甲乙两位同学在同一考点参加800m体考,t=0时同时起跑,t4时刻同时到达终点,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甲乙两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t1~t2时间内甲乙两同学保持相对静止C.0~t3时间内甲同学的路程小于乙同学的路程D.刚到达终点时,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2、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A.B.C.D.3、甲、乙两辆汽车在某段公路上行驶,它们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0min,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B.10~20min,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C.20~30min,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D.0~30min,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4、《吕氏春秋·察今篇》记载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当中有这样的文句:“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文中对舟和剑运动状态的描述,可选择的共同参照物是()A.舟中人B.舟C.剑D.江岸5、小明和家人在瘦西湖同船游览时,他认为座位上的妹妹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A.垂柳B.他乘坐的船C.河岸D.五亭桥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速度是表示 ______的物理量。

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可以表述为此汽车每秒钟行驶______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初中八年级物理周测试题五(共8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
1、小明从船上跳到岸上,使小明上岸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 .船
B .水
C .小明
D .岸
2.有一块砖先平放在地面上,然后再将砖块侧放在地面上,最后竖直放在地面上。

则其重心位置和重力大小()
A. 重心高度不变,重力大小不变
B. 重心高度减小,重力大小减小
C. 重心高度增加,重力大小增加
D. 重心高度增加,重力大小不变
3、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能倾斜。

B、测量前应先检查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指在零点
C、使用中弹簧和指针不能与外壳摩擦
D、弹簧测力计不能用来测量小于它的分度值的力
4、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

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鸟受到的力大B.飞机受到的力大 C.小鸟和飞机的受力一样大 D.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
5.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是平衡力
D.运动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关于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书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7.秋天,落叶铺满了马路,当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驶过中间时,路旁的树叶()
A.从路旁飞向汽车 B.从路中间飞向路边 C.不受影响 D.只向上飞扬
8. 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甲同学利用牙刷做实验,当用力匀速拖动牙刷时,刷毛发
生了如图所示的弯曲,对这一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牙刷受到的摩擦力作用在刷毛上
B.刷毛弯曲越厉害说明牙刷受到的力越小
C. 从刷毛弯曲的方向可以判断牙刷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向右
D. 手的拉力和牙刷受到的摩擦力不平衡
9、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运动的足球的惯性比它静止时大
C、不受力的物体没有惯性
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10.在塑料圆筒的不同高处开三个小孔,当筒里灌满水时。

各孔喷出水的情况如图所示,这表明液体压
强().
A. 与深度有关
B.与密度有关
C.与液柱粗细有关
D.与容器形状有关
11、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不受力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
C .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D .静止在地面上的“歼-20”战机,受平衡力的作用
12、下列物理规律或原理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的是()
A、二力平衡条件
B、牛顿第一定律
C、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D、大气压强的存在
13、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我国举行,如图是滑雪运动员正在训练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雪橇滑雪是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的
B .运动员加速滑行时,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与雪橇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当运动员匀速直线滑行时,雪橇的重力与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运动员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止滑行,是由于运动员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4、用脚踢足球,足球飞出去,同时感觉到脚此现象涉及的物理知识有
(1)(2)
15、图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L 和弹力F大小关系的图象。

试由图象确定:
(1)弹簧的原长是。

(2)弹簧伸长0.05m时,弹力的大小是。

16.蹦床比赛中,运动员站在蹦床上时,蹦床发生弯曲,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__;蹦床对运动员向上的弹力能促进运动员向上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

17、如图所示,将一小石块水平抛出,石块离开手后仍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石块具有_______;
石块向前运动的同时,也在向下运动,是因为石块受到_________的作用,该力的施力物体是
_________;若石块离开手后,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此时,石块的运动状态为_____________.
18、大气压是由于大气层受重力作用而产生的.最早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是完成的,他测出的大气压的值相当于 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1atm(标准大气压)= Pa.
19、请从下列物品中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大气压的存在,说出你的做法及实验现象.备选物品有:圆柱形平底玻璃杯、一盆水、一块硬纸片、一块海绵、若干个充了空气的气球、罐头瓶、火柴.
20、一次探究活动中,小强先在水平桌面上固定两根平行的小棒,接着在小棒上放了间隔一定距离的两个乒乓球,如图所示。

然后,他向两个乒乓球中间的间隙用力吹气,则两乒乓球将_______.(选填“靠近”、“远离”或“静止不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_______.
三、作图简答题(21题2分,22题4分)
21、如图画出飞出的足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2、如图所示,冰上速滑比赛等一些急速运动比赛项目中,运动员在转弯时候身体为什么要向内
侧倾斜。

好奇同学提出了疑问,一旁智慧同学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产生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好奇同学觉得智慧同学“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你认为智慧同学的观点对吗?说出你的分析。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4分)
23.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

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_________。

(选填“小车”或“钩码”)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

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

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_______和_______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

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_______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___________。

24.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此实验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

(2)研究此实验所采用的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木块所受的摩擦力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木块被拉动,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他认为这时摩擦力的大小为3N,他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

(4)改正错误后,小明完成了探究过程,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在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绵、砝码、木板)设计了如图(a)、(b)所示两个实验。

(1)在上述实验中,根据_________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观察图(a)、(b)可得出结论
___________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设图(b)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是
p 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 c,忽略接触面的次要因素,则p b________p c.(选填“<、>”或=”)。

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五、计算题(10分)26、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清明节人们到英雄山扫墓,铭记历史、缅怀英烈。

如图所示,位于英雄山山巅的革命烈士纪念塔,通高约34米,由塔身和水平基座两部分组成,塔身平面东西长约10米,南北宽约6米,采用乳白色花岗岩砌成,高耸入云。

已知该花岗岩的密度为2.6×103kg/m3,塔身花岗岩体积约为60m3.取g=10N/kg。

通过计算回答:
(1)革命烈士纪念塔塔身的质量是多少?
(2)纪念塔塔身对水平基座的压力是多大?
(3)纪念塔塔身对水平基座的压强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