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同学们围绕着水瓶发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敲瓶(瓶内含水)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猜想与假设)A.瓶子振动;B.瓶内水振动;C.瓶内空气柱振动(进行实验)(1)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敲瓶发声,主要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

(提出新的问题)(1)瓶子发声的音调跟瓶内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2)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和吹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又有何不同呢?(设计实验)(1)如图甲所示,先将8个空的玻璃瓶子放到桌子上一字摆开,再向瓶内注入不等量的水,从左到右,瓶内注入的水逐渐增多,最后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2)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再得出结论)(1)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2)吹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拓展应用)如图乙所示. 用嘴分别对着5个高度不同的小瓶的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1)用嘴对着5个小瓶的瓶口吹气,5个小瓶均发出声音,则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2)5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B瓶子低高瓶内空气柱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解析】【分析】【详解】[1]将瓶子装满水后,瓶内没有空气,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所以可以将猜想C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瓶内没有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瓶内水振动产生的。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同步检测(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同步检测(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同步检测(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的是小明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在竹管开口处①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音调可以改变,吹奏歌曲.(1)吹奏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________.(2)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________,音调最低的位置是________.【答案】空气柱a c【解析】解答:(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吹奏竹笛时,笛声是由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的;且音调的高低取决于空气柱的长短,空气柱越长,产生的笛声的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2)可以看出在图示的三个位置中,当布团在a位置时,管内的空气柱最短,因为空气柱越长(短)竹笛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高),所以此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高;在c点是空气柱最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低.2.小玉所在物理实验小组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喉头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动,发声时,感觉梳子在振动。

实验三:敲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

实验四: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使它振动发声。

(1)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法。

(2)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法。

(3)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

她继续用钢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记录的现象如下表:(4)小马发现小玉记录的现象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 AB=________cm,测得时间t 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cm/s;(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__;(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来源】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质量抽查)【答案】40.0cm 25 cm/s 小同一位置【解析】【分析】【详解】(1)[1]由图知道,AB段的距离S AB =80.0cm-40.0cm=40.0cm[2]又因为测得时间t AB=1.6 s,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AB ABAB 40.0cm25cm/s 1.6?sSvt===(2)[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svt=知道,平均速度会偏小。

(3)[4]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所以实验中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即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到达A、B、C三处的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刻度尺分度值1cm)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和_____。

(2)在实验中,使用金属板的作用是_____,斜面的作用是_____。

(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AC s =_____cm ;BC t =_____s ;AB v =_____m/s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秒表,如果小车到达C 点以后才停表,则会导致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AC v 偏_____(填“大”或“小”)。

初二物理全套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全套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全套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A. 3×10^5 km/sB. 3×10^8 km/sC. 3×10^6 km/sD. 3×10^7 km/s答案:B2.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内能:A. 减小B. 增大C. 不变D. 先减小后增大答案:B3.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力的作用效果?A.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 改变物体的形状C. 改变物体的质量D. 改变物体的体积答案:C4. 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A. 质量有关B. 形状有关C. 速度有关D. 位置有关答案:A5. 以下哪个不是机械运动?A. 汽车行驶B. 飞机飞行C. 地球自转D. 植物生长答案:D6. 以下哪个是晶体熔化的特点?A.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B.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C. 放出热量,温度不变D. 放出热量,温度升高答案:A7. 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A. 质量有关B. 体积有关C. 形状有关D. 位置有关答案:B8. 以下哪个是声音传播需要的条件?A. 真空B. 固体C. 液体D. 气体答案:B9. 以下哪个是电流形成的必要条件?A. 电源B. 导体C. 电压D. 电阻答案:C10. 以下哪个是电功率的单位?A. 伏特(V)B. 安培(A)C. 瓦特(W)D. 欧姆(Ω)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光年是______的单位。

答案:距离12.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______和______有关。

答案:温度;质量13.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形状;运动状态14. 惯性是物体保持______或______不变的性质。

答案:静止;匀速直线运动15. 晶体熔化时,温度______,但需要______。

答案:不变;吸收热量16. 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其单位是______。

答案:千克每立方米(kg/m³)17.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闹钟声。
(3)在玻璃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小闹钟,如图乙所示,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闹钟声了,说明声音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________(选填“强”或“弱”)于玻璃板。
【答案】空气能强
【解析】
【详解】
(1)[1]耳朵在玻璃圆筒口上方清晰地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2]人看见闹钟,是闹钟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形成的,参照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声音也可以发生反射;
(4)[3]因为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后,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所以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强于玻璃板。
4.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钢丝
10cm
0.2mm2


钢丝
10cm
0.1mm2


钢丝
5cm
0.1mm2


钢丝
5cm
【答案】(1)变小;(2)光由空气进入水中的速度变慢了;(3)A.
【解析】试题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阻力对物体运动的作用.同时要知道若物体不受力,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2)分析(a)和(b),要注意从中找出相同点,总结规律.(a)发生折射是由于速度发生了变化,从(a)联想(b)的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小车的平均速度。

(1)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2)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 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cm/s;(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选填“大”或“小”);(4)根据你的实验经历,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时,斜面的倾角增大后,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来源】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质量监测物理试题【答案】便于测量时间较小 25 小变大【解析】【分析】【详解】(1)[1]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2)[3]小车运动距离:s AB=80.0cm−40.0cm=40.0cm,t AB=1.6s,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ABABst=40.0cm1.6s=25.0cm/s;(3)[4]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测得的时间偏大,由公式v=st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小;(4)[5]小车由静止释放,斜面的倾角增大后,小车的运动变快,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变大。

2.某同学为了研究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情况,分别对行驶在公路上的三辆汽车进行观察,记录了有关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该同学观察到小轿车运动得最快,大客车其次,卡车运动得最慢.表一小轿车表二大客车表三卡车(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在相同时间内所行路程越大,物体运动越快.【来源】聚焦2020中考物理知识点基础演练——专题二十一:机械运动【答案】运动相同的路程,时间越短的物体运动越快 4、7(或5、8或6、9).【解析】【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相同时间时,比较路程,路程越大,运动越快;相同路程时,比较时间,所用时间越少,运动越快.【详解】(1)比较实验数据1与4(或2与5、3与6)可知,运动路程相同,时间不同,且运动时间越短的小轿车运动的越快,所以得出的结论是:运动相同的路程,时间越短的物体运动越快.(2)要得出在相同时间内所行路程越大,物体运动越快.控制变量法的基本要求,控制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路程不同,表中数据符合要求的是4、7(或5、8或6、9)3.如图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2)确定计时的电子秒表后,为了方便测时间并减小误差,在实验中应该增加的器材是_________,同时应_________斜面倾斜程度(选填“增大”或“减小”);(3)如图,若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秒表指针旋转不足一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3,则这三个平均速度中最大的是_________ (选填“v1”、“v2”或“v3”);(4)小明认为,测出小车t时间内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也可以计算其平均速度,请对小明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作出评估:_________(选填“A”或“B”)A.可行,实验原理相同 B.不可行,路程测不准确【来源】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v=st金属片减小 0.2 v2 B【解析】【分析】【详解】(1)[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2)[2]为了方便测量,实验器材可以添加一块金属片,先后竖立在斜面的中点和最下端,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记下时间;[3]减缓斜面的倾斜程度,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便于准确测量时间;(3)[4]小车全程运动的距离s=1m,t=5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m5sst=0.2m/s;[5]前半程:s1=0.5m,t1=3s,前半程的平均速度:v1=110.5m 3sst=≈0.17m/s,后半程:s2=0.5m,t2=2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v2=220.5m 2sst==0.25m/s,v2>v3>v1,所以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最大;(4)[6]如果确定时间t,然后测量小车在t时间通过的路程,小车运动的时间刚好是t时,到达的位置不易确定,小车通过的路程不容易测量,导致平均速度的结果存在较大误差,故选B。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 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 AB=_____ m/s; v BC=_____m/s.(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是在做_____运动.(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 (选填“大”或“小”).【来源】天津市南开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9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v= 小 0.2 0.5 大变速直线大【解析】试题分析: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s/t进行速度计算的;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运行的时间较长;AB的速度是:0.4m==0.2/2ABABABsv m st s=;BC的速度是:0.5m==0.5/1BCBCBCsv m st s=;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路程不变,时间变小,所以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考点: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单位的统一,知道测量速度的原理:stυ=.2.如图1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释放,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从A点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________(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其原理是________。

(2)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__。

(3)实验测得小车从A 滑到B 的时间 1.6s AB t =,从A 滑到C 的时间 2.4s AC t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________m/s ;(4)实验时,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则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

初二物理全套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全套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全套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体中,属于导体的是()A. 橡胶B. 玻璃C. 铜D. 陶瓷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A. 3×10^5 km/sB. 3×10^8 m/sC. 3×10^4 km/sD. 3×10^6 m/s3.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光的折射()A. 彩虹B. 海市蜃楼C. 镜子反射D. 透镜成像4.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A. 340 m/sB. 3.4 km/sC. 34 m/sD. 340 km/s5. 以下哪种力属于非接触力()A. 摩擦力B. 弹力C. 重力D. 浮力6.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 电流大小B. 电阻大小C. 通电时间D. 导体材料7.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电压是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B. 电流的方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同C.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D. 所有选项都是正确的8. 以下哪种物质属于绝缘体()A. 铁B. 铝C. 塑料D. 盐水9. 以下哪种仪器用于测量电流()A. 电压表B. 电流表C. 电阻表D. 电能表10. 以下哪种现象属于能量的转化()A. 摩擦生热B. 电灯发光C.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 所有选项都是正确的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年是______的长度单位。

2.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______。

3. 电流的单位是______。

4. 电阻的单位是______。

5.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______有关。

6.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被称为______定律。

7.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______和______有关。

8.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______。

9. 电能表是用来测量______的仪器。

10. 电功率的单位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并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

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另一个仪器不适合作声源的理由是___(2)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应将声源响度________(选填“调大”或“调小”),因为铃声响度越大时,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_____(选填大或小),导致实验在教室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铃声响度应____(选填“随材料而改变”或“保持不变”),这种物理方法叫_______。

(4)小红从家中也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一张报纸、一件羽绒服、一个薄塑料袋、一些泡沫板,李明认为小红选择这些材料直接进行实验存在一个明显问题,不能有效地说明这些材料的隔声性能,请指出这个明显的问题:_______。

(5)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由此数据可将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机械闹钟音叉发出的声音不稳定,不能持续发声B泡沫塑料调小大保持不变控制变量法没有控制材料厚度相同羽绒服【解析】【分析】【详解】(1)[1][2]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稳定,能持续发声,所以选用机械闹钟,而音叉发出的声音不稳定,不能持续发声,所以不选用音叉。

(2)[3]A方案中,由于人耳听到的响度无法测量,只能凭感觉判断,没有可靠的实验数据;在B方案中,通过比较到鞋盒的距离判断隔音效果,因为距离可以测量,有可靠地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_____,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决定的.
(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 “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_____(选填“高”或“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
【答案】高(a)
【解析】
【分析】
根据“第一次敲击频率为512赫的音叉,第二次用同样的力敲击频率为256赫的音叉”可知,本题考查音调,根据音调的影响因素进行求解。
【详解】
[1]由于第一次敲击频率为512赫的音叉,第二次用同样的力敲击频率为256赫的音叉,结果听到第一次发出的声音音调较高,所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1)选用表中D、E两根弦,可以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____________的关系;
(2)为了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她应选用表中______和______两根弦;
(3)实验中,应如何判断音调的高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弦的材料A、B琴弦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0不变B
【解析】
(1)如果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的距离和与乙的距离是相等的,且由于声速相同,所以声音从铜铃到达甲、乙的时间相同.故液晶屏的示数为0;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甲所示,小芳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如图乙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__(选填符号a、b、c 或d).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固体能够传声金属丝比棉线的传声效果好手阻止了琴弦振动传声 a d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实验中没有控制材料相同【解析】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控制变量法.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土电话”能实现10m 间的通话,说明固体可以传声;以相同的响度讲话,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说明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手指阻断了声音的传播,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必须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故选 . a d;因为a和b材料、长度都相同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故答案为(1)固体能传播声音;(2)金属丝的传声效果好;(3);手阻止了琴弦振动传声;(4)①ad;②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③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两根导线的材料相同.2.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1)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_____产生的(2)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从a到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_____变大(3)如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c图实验声音为1.3×10■,d图实验声音为1.2×102■,两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可见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_____变小(4)如图c到图f,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可见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_____改变.【答案】振动响度 Hz 音调音色【解析】【分析】【详解】(1)声音由振动产生,所以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振动产生的;(2)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即两次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尺子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所以从a到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3)如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c图实验声音为1.3×102,d图实验声音为1.2×102,两个数据的单位是Hz,即声音振动的频率,频率决定音调,所以可知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4)如图c到图f,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产生的声音波形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这些波形的细微变化,决定的是声音的音色,所以可知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色改变.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得出声音是由______产生.(2)小华同学,用手敲鼓,他知道声音是由鼓面的______发出的,但是他看到鼓面几乎没有什.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他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目的是______.么异样(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b.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c.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_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了.d.结论:______.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______是正确的.【答案】振动振动发声振动转换成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易于观察减小变大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①【解析】【详解】(1)[1]讲话是声带的振动,音叉发声使水振动,都能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光的反射?A. 彩虹B. 镜子中的倒影C. 太阳光直射D. 钢笔错位2. 关于力的作用,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力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 力只能使物体开始运动,不能停止运动C.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 力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3. 下列哪种材料是导体?A. 玻璃B. 塑料C. 木材D. 铜4. 下列哪种能量转换过程是正确的?A. 电能→ 热能→ 机械能B. 机械能→ 热能→ 电能C. 热能→ 电能→ 机械能D. 机械能→ 电能→ 热能5. 关于声波,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B. 声波的频率越高,音调越低C.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D.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慢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3. 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4.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是最慢的。

()5. 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向负电荷流动的。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

2.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和______有关。

3. 磁体的两极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4. 光的传播速度在______中最快。

5. 电流的单位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牛顿第一定律。

2. 简述声音的传播条件。

3. 简述光的折射现象。

4. 简述电能的产生过程。

5. 简述磁体的性质。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kg,速度为3m/s,求其动能。

2. 一个平面镜,镜前有一个物体,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为10cm,求物体的像到镜面的距离。

3. 一个电阻值为10Ω的电阻器,通过它的电流为2A,求电阻器两端的电压。

4.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10N的力,物体的质量为2kg,求物体的加速度。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小明用刻度尺测量铜线的直径。

他将铜线在笔直的木棍上紧密排绕了10圈后,用刻度尺测量其宽度,如图甲所示。

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10圈铜线的宽度为_____cm,铜线的直径为_________cm。

(2)小明同学测得自己的脉搏1min 跳动75次,则他脉搏每跳动1次的时间是_______s。

接着他把自己的脉搏跳动作为“表”测摆(如图乙所示)的时间,小球摆动20次,脉搏刚好跳动25次,则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 s。

若在细线的摆动线路上水平放置一固定挡板,小球摆动将如图丙所示,比较乙与丙实验,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应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来源】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1mm 3.12(3.11~3. 14皆可) 0.31 0.8 1 不相同【解析】【分析】【详解】(1)[1][2][3]如图,每大格表示1cm,每大格分为10小格,则分度值为1mm;故10圈读数为3.12cm,则铜丝直径为:0.31cm。

(2)[4]脉搏每跳动1次所用时间为160s0.8s 75t==[5][6]小球摆动20次与脉搏跳动25次所用时间相同,为t2=0.8s×25=20s则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为320s1s 20t==细线在接触挡板后,线速度和轨道半径均发生变化,则摆动一次所用时间也将发生变化,故摆动1次所用时间不相同。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2)实验中使斜面坡度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目的是_____(选填“延长”或“缩短”)运动时间,减小测量误差;(3)若停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c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如图所示的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 〔用题中字母来表示〕:〔2〕假设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3 〕如图中能够准确反响小车运动情况的是.【来源】湖北省宜城市2021-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测试物理试题【答案】$2七1小c t【解析】【分析】【详解】〔1〕由图可知,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通过的路程s=S2-s一那么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v = 2 =三二* ;t t〔2〕假设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测得的时间偏大,根据v =:可知,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小:〔3 〕小车下滑过程做加速运动.A.s-t图象,路程s不随时间t变化而变化,所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s-t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加,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v-t图象,速度v不发生变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甲乙⑴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和 斜而的坡度很小,是为了便于测量 C 图甲、乙是测量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和全程路程*两种方法,其中正确的选项是图:⑵将实验中测量的数据记在下面的表格中,通过计算和分析可知: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 程的平均速度% =cm/s,小车通过斜面全程是做〔选填“匀速〞或“变速〞〕 直线运动.【来源】吉林省长春巾朝阳区2021-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测试物理试题【答案】刻度尺时间甲22.5变速 【解析】【分析】 【详解】⑴[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斜面长和运动时间,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⑵实验时,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 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⑶乙图全程的路程等于车长和车通过的路程之和,所以小车的路程测量值比实际路程大, 正确的选项是图甲0⑵⑷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s 1 45cm 6= — = —— =22.5cm/s t. 2s⑸小车通过斜面全路程的平均速度 I _ 90cm vi= — = --- =30cm/sr. 3s 小车通过下半程的路程是下半程的时间下半程的平均速度s 3=90cm-45cm=45cm t3=3s-2s=ls 53 _ 45cm vz= — = -; ------ =45cm/s Is Is由于V3>V2小车在整个过程中做变速运动.3.如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而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4、8、C三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三个不同的时刻,那么:〔3〕在本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选填“大〞或“小〞〕一些:〔4〕由图可知:小车在48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m/s.小车由八运动到C的过程中是做〔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来源】云南省个旧巾第二中学2021-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测试物理试题【答案】1 v=-小0.2变速t【解析】【详解】〔1〕田由图可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是1dm,里而由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表示1cm,分度值是1cm;⑵⑵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测量的;/〔3〕⑶假设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倾角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4〕[4]A3段的距离是5A B= 10.00dm-6.00dm=4.00dm,所用时间为/AB=2S,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_ 4.00dmVAB=-—= ---- =2dm/s=O.2m/s:Z AB 2s⑸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属于变速直线运动.4.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⑴根据实验的原理______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球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对小球运动的各段路程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路程/时间〕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屡次测量.⑵小球从4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如图甲所示,那么小球在做〔加速/减速/匀速〕运动.⑶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小球在8c段的平均速度为—m/s, CD段的路程为—m,比拟AB与8c段的平均速度得到VAB VBC〔大于/小于/等于〕.实验中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小〕.⑷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而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做出了图像, 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八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甲中未画出〕,那么该小球经过E点时的速度为m/so⑸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AE中点时的速度为力,经过时间tAE中点时的速度为V2, 那么以—以大于/小于/等于〕.【来源】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2021-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测试物理试题【答案】* 士时间加速1.8 1.5小于小4.8大于t【解析】【分析】【详解】⑴田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尸士:t⑵因时间的测量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需屡次测量;〔2〕[3]由图甲可知,小球相等时间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3乂4]由表中数据可得,8c段的平均速度:$BC _ 0.9mVBC="-- ' =1.8m/s;Z BC 0.5s⑸由表中数据可得:scD=vcotcD=3m/sx0.5s=1.5m;[6] 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关系VAB=0.6m/s<VBc:⑺实验中如果小车过了8点才停止计时,测量时间偏大,由户上得到测得的平均速度VAB t会偏小:〔4〕[8]小球在斜而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可知,小球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匀加速运动〕,小球1s时的速度为2.4m/s,那么经过2s小球的速度为4.8m/s;〔5乂9]小球从A静止滑下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匀加速运动〕,所以小球经过前一半时间速度小于后一半时间的速度,所以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小于;SAE,小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所以V1>V2.5.小倩和小青配合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实验时,将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如下图.〔1〕为了测量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和.〔2〕实际实验发现,纸锥下落的〔时间/路程〕比拟难测量,为了方便实验测量, 应该选用纸锥锥角〔较大/较小〕的纸锥.〔3〕两位同学猜测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纸锥的质量有关,并打算继续用图中的这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小军认为这样做不科学,其原因是.【来源】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1-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测试物理试题【答案】刻度尺秒表时间较大未限制纸锥的质量相同【解析】【详解】⑴⑴⑵由速度的公式v=上可知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测量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t间的工具是秒表;⑵[3][4]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和锥角,以增大下落时间, 便于时间的测量;〔3〕[5]用图中的这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两个纸锥的质量不同,未限制纸锥的质量相同.二、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6.小明用如图甲所示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以下问题:〔1〕选取两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拟像与物的关系.〔2〕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动玻璃板的位置,会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仍能/不能〕重合.〔3〕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那么下一步应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才能得出实验结论.【答案】大小不能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测出A和A,、B 和夕、C和C 到镜面的距离,比拟各个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得两对应点是否重合〕【解析】【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拟物像大小关系.〔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对称来解答此题.〔3〕从实验的目的: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利用刻度尺,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分别测量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比拟得出结论.【详解】〔1〕实验要选取完全相同的两只蜡烛,目的是为了比拟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动玻璃板的位置,此时,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不再相等,因此会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重合.〔3〕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而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而是否垂直,测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比拟各个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得两对应点是否重合〕.7.小明用图甲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操作如下:①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而往返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②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的像;③将玻璃板倾斜,再次观察“蜡烛A的像〞,如图乙所示.请你解答以下问题:玻璃板⑴实验不用平面镜而用玻璃板的目的是便于;⑵操作①中通过玻璃板能够看到蜡烛A的像是由于发生了光的:蜡烛B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⑶操作②的探究目的是:⑷操作③中蜡烛A此时的像是图乙中的〔选填"AJ、"Az〞或“A3〞〕.【答案】确定像的位置反射相等探究像的虚实A2【解析】【分析】【详解】⑴田镜子和玻璃板都是平面镜,而且镜子的反射效果好,成像清楚,但镜子不透光,不能看到反面的物体;玻璃板成像比拟暗,但透光,可以看到镜子后的物体.本实验的关键是确定像的位置,为解决这一关键点,选择玻璃板而不选镜子.⑵⑵操作①中通过玻璃板能够看到蜡烛的像是由于发生了光的反射.⑶蜡烛B与燃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⑶⑷操作②的探究目的是探究像的虚实,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⑷⑸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而上,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操作③中蜡烛A此时的像是图乙中的A2 08.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⑴小明在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时,除了要用到铁架台、空白纸板做成的可折转光屏、光源和直尺外,还要用到和:⑵小明屡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总能在0/V两侧同一平面的光屏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由此得出“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而内〞的结论,为使结论可靠,同学小敏建议:将光屏绕轴线ON向前或向后折转,同时观察光线是否仍旧出现在光屏上:⑶小明测量图中入射角N 〔选填“1〞、“2〞、“3〞或“4〞〕和反射角的大小,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⑷另一组的小军将原本垂直于平面镜的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调打入射光线仍能呈现在纸板A 上,但始终没能在纸板B上找到反射光线,经检查纸板A、B在同一平而上.这是由于法线,而反射光线应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而内.【答案】平面镜量角器反射光线2不在纸板上【解析】【分析】【详解】⑵由于实验是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必须有平面镜:另外还需要测量反射角、入射角的大小,还需要量角器.⑵⑶将光屏绕轴线ON向前或向后折转,让入射光线贴着光屏沿八.方向射入,同时观察反射光线是否仍旧出现在另一侧的光屏上:⑶⑷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所以图中入射角是角2.⑷⑸将原本垂直于平面镜的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后,当入射光线贴着纸板射向0点后, 法线将不会在纸板上,所以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线,但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仍在同一平面内.9.如下图,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 然后在中间画一横线,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沿此直线放好,取两段等长的蜡烛,将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方,然后用另外一根蜡烛B在玻璃板的前方往返移动.⑴该实验采用半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的目的是:o〔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侧观察.⑶找到A的像的位置后,连结蜡烛A和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该连线与玻璃板所在平面相,两段蜡烛等长是为了比拟像与物的关系.⑷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往返移动,发现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5〕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 与蜡烛A 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假设将蜡烛A 靠近玻璃板时, 那么像将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⑹图乙是某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A ; 垂直:大小;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成像; 靠近:不变:寻找普遍规律,防止实验具有偶然性.【解析】【详解】用玻璃板代替平而镜,在玻璃板前面既能看到A 的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⑵⑵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 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 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 蜡烛所在这一侧;⑶[3]连接蜡烛A 和蜡烛B 所在的位置,发现该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垂直,且对应点的 连线被镜而垂直平分:[4]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拟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4〕[5]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的原因可能是玻璃 板与桌面不垂直,也可能是玻璃板太厚,两个而都能反射成像,题干中已经说明玻璃板竖 直放置,故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反射成像:⑸⑹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高相等,假设将蜡烛A 靠近玻璃板时,那么像将向靠近玻璃板方向移 动: ⑺平而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靠近平面 镜,像也靠近平而镜,像的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大小〕;⑹⑻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进行屡次实验是为了寻找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10 .小明和小聪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如下图.先将平面镜 ____________ 放在水平桌面 上,再将纸板A8CZ 〕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激光紧贴纸板射向.点:在硬纸板.N8C 而内看到反射光 〔填“能〞或“不能〞〕;如果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将硬纸 板ON3C 而以.N 为轴向后折转,如图乙所示,那么在ON3C 而内〔选填“能〞 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现象说明.【答案】垂直 能 不能 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平面内【解析】硬纸板ABCD 必须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才能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 让一束激光紧贴纸板射向0点:在硬纸板0\BC 面内能看到反射光,如果保持入射光的方向 不变,将硬纸板ONBC 面以ON 为轴向后折转,那么在O\BC 而内不能看到反射光.此现象说明 反射光线在入人村九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平面内.三、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1.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下图的图像.〔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______ 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热〔选填“吸〞或“放〞〕.〔2〕图中,海波在D点是态,在G点是态〔均选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 g的冰和蔡,用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答案】BC吸液固相同不同【解析】⑴图中BC段表示温度不变,即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⑵ 由图象可知,AB段表示海波还没有熔化处于固态,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CD段表示海波已经熔化完毕,故D点处于液态,EF段表示凝固过程,在F点已经凝固完毕,故G点处于固态.〔3〕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了80g的冰和紫,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保证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图表示物质熔化的时间可以看出: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成液体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点睛:根据限制变量的思想,相同质量的冰和茶完全熔化所需的时间不同,而加热装置相同,这就说明了两者完全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可据此进行分析.12 .2021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到达30℃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翻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举措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请你参加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⑴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 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的关系;⑵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外表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挡〕,观察蒸发情况:⑶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原因是;⑷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5)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如下图的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 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枯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由于.【答案】液体外表积用滴管将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吹其中一滴水错误没有限制液体表而空气流动快慢防止木板吸水干扰判断蒸发吸热【解析】【分析】【详解】⑴田两滴水的外表积不同,室内的温度和空气流速相同,所以是探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⑵⑵⑶要探究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就要保持同种液体表而积、温度相同, 而空气流速不同,故用滴管将两滴液体分别滴在两块玻璃上,用不加热挡吹风机吹其中一滴水,观察两滴水蒸发的情况.⑶⑷⑸要探究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就要保持同种液体表而积和空气流速相同,小林在加热水滴的同时加快了空气的流速.故其做法是错误的.⑷⑹木板吸水,会使滴在木板上的水的质量发生变化,影响实验的进行并得出错误的判断.(5)⑺沾到手上的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手的内能减少,手外表温度降低,所以湿手感觉吹的是凉风.13.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 )图甲的实验装置中还缺少的一件测量器材是___________ ,实验时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均匀/不均匀〕.〔2〕假设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时间Jmin 01234567910温度①404244464848484848505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是〔晶体/非晶体〕.〔4 〕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a/b〕.【答案】秒表均匀46晶体a【解析】〔1 〕本实验中需要的测量仪器有温度计和秒表,由图知该实验缺少的器材为秒表;实验时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均匀.〔2 〕由图知,该温度计的每一小格表示1C ,故该温度计的示数为46c .〔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第4min到第8min,该物质的温度保持在48c不变, 故该物质为晶体.〔4 "图中有一段图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a为晶体的熔化图像,6图中的图线温度不断升高,为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故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a图.故答案为⑴秒表;均匀⑵46⑶晶体〔4〕a .14.如下图是课本上的几个小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甲〔1〕在图中所示实验中,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此时会观察到的现象,这是由一于在瓶底浇冷水后,液面上方,导致液体的沸点降低所致.〔2〕图乙是小明制作的“浮沉子〞.为观察到小瓶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大瓶瓶盖应该〔旋紧/拧开〕;为使漂浮于水面上的小瓶子下沉,小明应〔松开/捏紧〕手指.〔3〕如图丙所示,将一根针插在绝缘底座上,把折成V字形的铝箔条水平架在针的顶端, 制成一个简单的验电器.当用带电的橡胶棒先靠近静止的铝箔条左端,再靠近其右端时会观察到铝箔条〔均被吸引/均被排斥/一次被吸引,另一次被排斥〕.此实验中,通过铝箔条的转动可推断橡胶棒的带电情况,这种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变量法/转换法/理想实验法〕.【答案】水又开始沸腾气压减小旋紧捏紧均被吸引转换法【解析】【分析】【详解】〔1〕在图甲所示实验中,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时,液而上方的气体温度降低、体积减小,气压减小;由于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所以此时会观察到水又开始沸腌的现象.〔2〕图乙是小明制作的"浮沉子〞,实验中要通过改变瓶内气体压力的方法,改变小瓶的浮沉,所以为观察到小瓶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大瓶瓶盖应该旋紧:为使漂浮于水而上的小瓶子下沉,小明应捏紧手指,那么瓶内气压增大,气体对小瓶的压力增大,同时压力增大时,进入小瓶中的水增加,小瓶自重增加,所以小瓶下沉.〔3〕如图丙所示,将一根针插在绝缘底座上,把折成V字形的铝箔条水平架在针的顶端,制成一个简单的验电器.当用带电的橡胶棒先靠近静止的铝箔条左端时,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橡胶棒与铝箔条吸引:再靠近其右端时,同样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也会观察到铝箔条被吸引,即两次都被吸引〔但要注意橡胶棒与铝箔条不能接触,接触后,带同种电荷,第二次会排斥〕;此实验中,通过铝箔条的转动可推断橡胶棒的带电情况,这种实验方法是转换法.15.在“观察水的沸腌〞实验中:⑴图甲中装置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来:.⑵为了行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举措很多,请你帮小明写出两种:①;②.⑶图乙中正确的操作方法是.⑷水沸腾前后的情景如图丙那么表示水沸腌前的是图.〔5〕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图丁坐标系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⑹通过这次实验小明知道了水沸腾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请你帮他写出: ①②• 【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接触减小加热水的质量用热水加热b B。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2007年2月28日,从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的5806次列车遭遇特大沙尘暴,列车从第1节车厢到第11节车厢相继被吹翻.看了这个报道后,某研究小组为探索沙尘暴的威力,进行了模拟研究.如图为测定沙尘暴风力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B是一段水平放置的长为L 的光滑均匀电阻丝,电阻丝阻值较大,一质量和电阻都不计的细长金属丝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悬挂球P,无风时细金属丝竖直,恰与电阻丝在B点接触,有风时细金属丝将偏离竖直方向,细金属丝与电阻丝始终保持良好的导电接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此装置分析中,知道金属球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水平风力大小与电压表的读数成正比,空气密度为1.3kg/m3,沙的密度为2.5×103kg/m3.他们对决定金属球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①在含沙量相同条件下,改变风速,记录不同风速下电压表的示数如下:风速(m/s)5101520电压表示数(V)0.6 2.4 5.49.6②在风速大小相同条件下,改变风中空气的含沙量,记录不同含沙量下电压表的示数如下:含沙量(kg/m3) 1.1 2.2 3.3 4.4电压表示数(V) 2.3 3.5 4.6 5.8(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试推导出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大小的关系式?(设比例系数为k)(2)若(1)中的比例系数k的大小为0.5,已知:车厢的高度为3m,车厢的长度为25m,车厢质量为50t,铁轨间距为1.5m,1m3沙尘暴中含沙尘2.7kg,请根据(1)中的关系式计算当时的风速至少为多大?【来源】2009年江西省上饶县二中九年级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三)【答案】(1)p=kρv2,ρ为含有沙尘的空气密度;(2)41m/s【解析】【分析】【详解】(1).①分析数据可看出风速每增加5m/s ,电压表的示数增加量分别是1.8V 、3V 、4.2V ,也就是说,在这里,风速和压力并不是呈一次函数关系,可以假设一个方程,即:U ∝av 3+bv 2+cv +d ,把表中实验数据代入表达式,解得:a =0,b =0.024,c =0,d =0,即U ∝0.024v 2;②分析含沙量与电压表示数的数据,含沙量每增加1.1kg/m 3,电压增量即为1.2V ,也就是说,含沙量与压力成正比,U ∝ρ;风力越大,导线的偏移量与电压成正比,单位面积所受压力即压强,则p =kρv 2,ρ为含有沙尘的空气密度,k 为比例常数.(2).车厢可以看做杠杆,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 ×2h =G ×2d ,则风力F =d h G , F =pS =kρv 2S =kρv 2hL , v =323321.5m 5010kg 10N/kg 0.5(2.7kg/m +1.3kg/m )(3m)25mdG k h L ρ⨯⨯⨯=⨯⨯⨯≈41m/s . 答:(1).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大小的关系式为p =kρv 2,ρ为含有沙尘的空气密度; (2).风速为41m/s .2.小明同学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请帮助他完成下列问题:(1)测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和______;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____(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____(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时间;(3)如图所示,斜面长1.6 m ,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 s 。

初二物理全册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全册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全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A. 300,000 km/sB. 3,000,000 km/hC. 1,000,000 km/sD. 3,000,000 km/s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

A. 340 m/sB. 34 m/sC. 1340 m/sD. 34 km/s3.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光的折射现象?()A. 看水下的物体感觉位置变浅B. 通过凸透镜观察物体C.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D. 光从水中进入空气4. 以下哪种物质是导体?()A. 橡胶B. 塑料C. 铜D. 玻璃5. 电流的单位是()。

A. 伏特B. 安培C. 瓦特D. 焦耳6.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电路连接方式?()A. 串联B. 并联C. 混联D. 断路7.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电磁感应现象?()A. 电磁铁B. 发电机C. 电动机D. 变压器8.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电路故障?()A. 短路B. 断路C. 过载D. 所有选项9.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能量转换?()A. 电能转化为热能B. 热能转化为电能C. 光能转化为声能D. 声能转化为光能10.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机械运动?()A. 静止B. 匀速直线运动C. 变速直线运动D. 所有选项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年是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其数值约为______光年。

2.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______。

3. 光的折射现象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速度发生______。

4.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在于导体能够______电流,而绝缘体不能。

5. 电流表是用来测量电路中的______。

6. 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而并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______。

7. 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在导体中产生______。

8. 电路故障中的短路是指电路中某处发生______,造成电流过大。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_______、_______。

(3)本探究实验中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 B C A D F80 1.02控制变量法【解析】【详解】(1)[1][2][3]为了验证猜想一,即音调高低可能与横截面积有关,需要保持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A、B、C符合要求,它们的材料相同,都是铜,长度相同,都是60cm,只是横截面积不同;[4][5][6]为了验证猜想二,即音调高低可能与长短有关,需要保持琴弦的材料和琴弦的横截面积不变,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A、D、F符合要求,它们的材料相同,都是铜,横截面积也相同,长短不同;(2)[7]为了验证猜想三,即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G、H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只是材料不同,和J作对比,只需要长度也是80cm、横截面积也是1.02mm2即可;(3)[8]本探究实验过程中,三个变量,保持其中两个量不变,对比第三个量的变化与音调高低的关系,这是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同学们围绕着水瓶发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敲瓶(瓶内含水)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猜想与假设)A.瓶子振动;B.瓶内水振动;C.瓶内空气柱振动(进行实验)(1)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敲瓶发声,主要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

(提出新的问题)(1)瓶子发声的音调跟瓶内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2)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和吹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又有何不同呢?(设计实验)(1)如图甲所示,先将8个空的玻璃瓶子放到桌子上一字摆开,再向瓶内注入不等量的水,从左到右,瓶内注入的水逐渐增多,最后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2)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再得出结论)(1)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2)吹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拓展应用)如图乙所示. 用嘴分别对着5个高度不同的小瓶的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1)用嘴对着5个小瓶的瓶口吹气,5个小瓶均发出声音,则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2)5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B瓶子低高瓶内空气柱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解析】【分析】【详解】[1]将瓶子装满水后,瓶内没有空气,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所以可以将猜想C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瓶内没有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瓶内水振动产生的。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

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另一个仪器不适合作声源的理由是___(2)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应将声源响度________(选填“调大”或“调小”),因为铃声响度越大时,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_____(选填大或小),导致实验在教室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铃声响度应____(选填“随材料而改变”或“保持不变”),这种物理方法叫_______。

(4)小红从家中也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一张报纸、一件羽绒服、一个薄塑料袋、一些泡沫板,李明认为小红选择这些材料直接进行实验存在一个明显问题,不能有效地说明这些材料的隔声性能,请指出这个明显的问题:_______。

(5)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由此数据可将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机械闹钟音叉发出的声音不稳定,不能持续发声B泡沫塑料调小大保持不变控制变量法没有控制材料厚度相同羽绒服【解析】【分析】【详解】(1)[1][2]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稳定,能持续发声,所以选用机械闹钟,而音叉发出的声音不稳定,不能持续发声,所以不选用音叉。

(2)[3]A方案中,由于人耳听到的响度无法测量,只能凭感觉判断,没有可靠的实验数据;在B方案中,通过比较到鞋盒的距离判断隔音效果,因为距离可以测量,有可靠地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同学们使用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A: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B: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猜想C: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为了验证猜想A,同学们选择4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 以内)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等的.(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______________的.(选填“有关”或“无关”)(2)为了验证猜想B,同学们选择横截面积均为2.9×10﹣5m2的铝棒,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同学们从表中前两列数据很难得出频率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画出了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1/L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发生频率f 与铝棒的长度L的关系是成______(正/反)比.(3)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了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无关反比例水花四溅振幅减小,响度减小【解析】(1)通过比较表格中的1和3(或者2和4)可知,,当铝棒长度都为0.71m时,横截面积不同,频率为3500hHz和3530Hz,由于这两个频率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以内),故频率是相同的,故结论为: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无关的;(2)由图象可知,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1L的关系是一条直线,即成正比,故发生频率f与铝棒的长度L的关系是成反比; (3)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铝棒振动,引起水的振动,故可以看到水花四溅;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铝棒的振幅减小,响度减小。

点睛:探究实验的难点在于对数据的分析能力,认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提高分析能力。

2.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发声的音箱上,感觉音箱在晃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2)小明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3)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与抽气机连通的密闭玻璃瓶内.①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__.②分析实验现象,运用的科学方法可得出结论________.【答案】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桌子上放一些碎纸屑变小真空不能传声【解析】(1) 小明把手放在发声的音箱上,感觉音箱在晃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都能证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3)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设想空气全部抽净时,就不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故可的结论:真空不能传声.点睛:利用转换法解答,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一些较明显的小物体的振动.3.小明同学在学习完课本上“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回到家中想用铁脸盆和水等材料来做这个实验,请帮助她完成探究报告.(1)提出问题: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A.需要实验器材:铁脸盆、水、钢勺.B.在铁脸盆中装入适量的水,用钢勺轻敲铁脸盆,会发现铁脸盆中的水在跳动.C.用较大的力敲铁脸盆,发现铁脸盆中的水跳动比步骤B中的水跳动________(选填“高”“低”或“不变”).(4)结论:通过分析,结合提出的问题,你能初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5)评估:你还可以用这些器材来探究什么问题____________?(写出探究的问题即可)【答案】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高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或音调高低与水多少有关吗?【解析】【分析】【详解】(2)本题所研究的问题是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因此,可以猜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用较大的力敲铁脸盆,发现铁脸盆中的水跳动比步骤B中的水跳动高;(4)通过实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5) 因为实验中可以看到水的跳动,故还可以用这些器材来研究:声音怎样产生;另外在水盆中将入不同深度的水时,盆的振动频率会变化,所以还可以研究:音调高低与水的多少有关吗?4.如图甲所示,小芳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如图乙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__(选填符号a、b、c 或d).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固体能够传声金属丝比棉线的传声效果好手阻止了琴弦振动传声 a d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实验中没有控制材料相同【解析】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控制变量法.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土电话”能实现10m 间的通话,说明固体可以传声;以相同的响度讲话,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说明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手指阻断了声音的传播,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必须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故选 . a d;因为a和b材料、长度都相同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故答案为(1)固体能传播声音;(2)金属丝的传声效果好;(3);手阻止了琴弦振动传声;(4)①ad;②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③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两根导线的材料相同.5.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起,这说明了_______.(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会发现______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其他轻小物体) 空气铃声越来越小真空不能传声【解析】【分析】【详解】(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起,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小球被多次弹起来代表声源的振动,是转换法的应用;(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因为桌子的振动幅度是很小的,不容易被直接看到,可以利用实验(1)的方法,即转换法,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来表示桌子的振动;所以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改进方法是: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其他轻小物体.(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是声波经过空气传递到了左边的音叉,引起了左边音叉的振动,所以该实验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会发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再经过科学的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点睛】重点是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加深理解难度不大,但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多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二、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6.小明用如图甲所示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1)选取两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 关系.(2)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动玻璃板的位置,会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________ (仍能/不能)重合.(3)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下一步应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才能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答案】大小不能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测出A和A′、B 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各个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得两对应点是否重合)【解析】【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对称来解答此题.(3)从实验的目的: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利用刻度尺,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分别测量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得出结论.【详解】(1)实验要选取完全相同的两只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动玻璃板的位置,此时,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不再相等,因此会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重合.(3)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测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各个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得两对应点是否重合).7.小强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准备如下器材:各种长度的蜡烛若干、平面境一块、玻璃板一块、白纸一张(如图甲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