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上第6单元教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苏教版分析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苏教版分析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本册课本共有六个单元,围绕着“学会读书”这一主题,各单元分别组织了多种体裁样式的课文5篇,全书共收30篇课文。

每单元配编同主题的诵读欣赏的古今诗歌2—3首(其中有两个单元选了文笔精华)。

其中含文言文6篇。

阅读应达到的要求: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2。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4.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5.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从写作方面看,注意了写作材料和文体等方面的写作训练.几个单元的训练重点分别是: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写简单的议论文,说明文;写简短的演讲稿。

修改作文训练方面,本册教材着重进行语段的修改训练。

“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各有三则,穿插安排在六个单元之中.结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调查市场,研讨热点,阐明主张,这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专题活动为两个,专题设计比较集中地体现了研究性学习,跨领域学习的课程目标,其内容和目标的设计,以学生语文素养,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乃至整体素质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本册书设计了《气象午物候》和《广告》两个探究式的专题.名著推荐与阅读《格列佛游记》.教学过程中要落实以下四点:(1)要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要求全面得到落实.(2)阅读教学中尤其要突出对学生语文学习发现能力的培养。

(3)要充分发挥自由读写单元的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4)在写作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怎样做到内容具体,学会根据生活的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示例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示例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示例本文为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示例。

第一节教学目标
1. 掌握单词、词组:
2. 掌握课文中重点句型的用法;
3. 能够听、说、读、写有关课文的内容,初步理解主要的生词及句型;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节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词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难点:学会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第三节教学准备
1. 备好所需教材,包括课本、参考书等;
2. 准备多媒体课件,以便更好地展示课文内容;
3. 确保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课件、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齐全。

第四节教学过程
1. 师生交流,通过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3. 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节课堂小结
1. 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小结,梳理学生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2. 鼓励学生,激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各位同学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环球城市风行绿墙》课文解析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环球城市风行绿墙》课文解析苏教版!

宋淑运《环球城市,风行绿墙》课文解析综观各国城市,中国与外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围墙。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公共单位(不含住宅)的围墙总长5 00多万千米,可绕地球125圈,占地面积1 100多平方千米,加上两侧墙脚不能利用的死角,共达3 350平方千米。

(①文章为什么要从中国的围墙说起?中国的围墙有哪特点?)【段析】开篇说明中国城市与外国城市最大的不同是“围墙”。

【品味】“据不完全统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运用列数字说明,尤其是“可绕地球125圈”这个形象的列举,使我们对围墙的惊人长度具体可感。

迈出国门,浏览包括某些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城市,哪里都看不到如此“壮观..”的围墙阵...!(②“壮观”一词有何作用?感叹号有何作用?)【段析】说明其他国家没有“围墙阵”。

【品味】“壮观”为反语,含有嘲讽意味。

“围墙阵”表现围墙之多,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形成对比。

外国一些城市所谓的“围墙”,或是..生机盎然的“绿..雅致的栏杆,镂空的铁丝网,或是色围墙”:建筑物在“围墙”内若隐若现....,既不损坏城市的环境整体美,也不妨碍市民的视野空间。

【段析】介绍外国一城市“围墙”的构成及优点。

【品味】“或是……或是……”列举外国城市“围墙”的类别。

“若隐若现”体现了建筑物与围墙搭配产生的朦胧美。

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这种生机盎然的绿色墙,不但..在绿化美化市容市貌、减噪防尘、净化空气、调节温度..占地少,省料省钱,而且等方面效果显著,颇受人们欢迎。

【段析】解释说明什么是“绿色围墙”,并说这种围墙的特点。

第一部分:说明中国城市与外国城市的最大区别在于“围墙”,并且说明了什么是“绿色围墙”及“绿色围墙”有怎样的功能和优点。

【品味】作诠释,说明什么是“绿色围墙”。

“不但……而且……”是递进句式,说明了“绿色围墙”的功能、优点所在。

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

初中语文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上交)

初中语文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上交)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记载学科:语文备课组(九年级组) No. (第2周)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记载学科:语文备课组(九年级组) No. (第3周)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记载学科:语文备课组(九年级组) No. (第4周)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记载学科:语文备课组(九年级组) No. (第5周)学科:语文备课组(九年级组) No. (第7周)学科:语文备课组(九年级组) No. (第8周)学科:语文备课组(九年级组) No. (第9周)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记载学科:语文备课组(九年级组) No. (第8周)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记载学科:语文备课组(七年级组) No. (第9周)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记载学科:语文备课组(七年级组) No. (第10周)内容记载:语言表述指导语言能力具体指用词准确,语意明白,结构妥贴,语句简洁,文理贯通,语言平易,合乎规范,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没有语病。

!1.巧用图画,形象表达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都配有相应的插图。

这些图画都具有一定的编排目的,体现了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而且它们色彩鲜明、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些插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丰富表达的内容。

2.感悟重点,个性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有效的对话能创造精彩的课堂。

与文本对话,感悟语言,就是要抓住课文中重点部分和关键语句反复涵咏、体会、揣摩、品味。

如抓“题眼”,能感悟文章的主旨;抓中心句段、过渡句段、重点难点,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布局谋篇的技巧;抓文中比喻、拟人、反问等特殊表达形式的语句,能体会特色表达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差别;抓精彩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能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形象、准确精妙;抓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能感悟句意,辨明语气,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刻画人物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及情感变化的线索,能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分校孔建单元纵横学习目标本单元的一组小说写的都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悲惨人生。

学习本单元要明确以下几点目标:1、认识小说的作用:读小说就是读社会,读人生,读自己,既是一种艺术享受,又可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2、了解并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3、通过朗读,品味细节描写,提高欣赏小说的能力;4、阅读小说,懂得结合自己的知识体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再创造力;5、学习本单元,通过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从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学习小说安排故事情节的线索和构思的巧妙;2、学习环境、语言、动作、表情等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3、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4、体会特定社会背景下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遭遇。

学法初探学习本单元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

小说重在“品”,可以先理清故事情节,然后以人物为中心,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各种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当然,人物的生活必然有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应和小说的人物、情节发展结合起来。

课时安排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故乡》3课时《我的叔叔于勒》2课时《在烈日和暴雨下》2课时《多收了三五斗》1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3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名著推荐与阅读1课时单元学习与文学大师亲密接触——单元整体学习目标锁定1、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激发学习兴趣;2、确立自己本单元的单元研究活动专题。

沙场点兵1、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收集小说的相关知识;2、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

课堂在线一、大师登场——导入语(屏幕上依次投射鲁迅、莫泊桑、老舍等文学大师的图片,逐一提问:这是……,学生齐答)他们洞悉社会,他们记载历史,他们感悟生活,他们体味人生,他们——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背着写有“思考”的行囊,在时代的冲击波中书写人生。

(精品教案)【热门】语文讲课稿模板6篇

(精品教案)【热门】语文讲课稿模板6篇

(精品教案)【热门】语文讲课稿模板6篇精心整理的语文讲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翼可以帮助到大伙儿。

语文讲课稿篇1《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语文的传统篇目,在新教材中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那个单元的要紧教学任务有:1、分析小讲要素,把握小讲主题。

2、明白作品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能提出自个儿的见解。

3、揣摩小讲写法。

在《家乡》和《孤独之旅》当中,我要紧侧重于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要紧情节,以及探索作品主题。

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我以为,除接着巩固小讲要素外,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多元明白作品主题、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揣摩对照写法上,也为下一课《心声》的学习打下基础。

莫泊桑的这篇小讲,情节波澜起伏,张弛有节;人物寥寥,却个性鲜亮;立意深刻,语言简洁明快而富于个性化。

这得宜于作品生动逼真而又幽默风趣的细节描写,轻浅素淡之中有辛辣讽刺的语言特群,以及寓新颖于平淡自然之中的表现手法。

小讲描写若瑟夫一家朝思暮想他们在国外发了财的叔叔回到家来,可是他们难道意外的发觉于勒叔叔只是是一具贫穷降魄的小贩时,难道拒绝和他相认。

作者经过对人物性格细腻的刻画,对人物心里活动深刻的揭示,鞭挞了假丑恶,彰显了人性的真善美,如此的作品,能给人以启示,耐人寻味,也能引发学生对自然、社会、人一辈子的考虑。

1、教学设想:这篇小讲的教学,应以人物为中心,在蜿蜒的情节进展中把握人物形象,进而领略作品的丰富内涵。

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能联系实际,对作品的主题多元化的评价,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2、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办法。

能初步明白、鉴赏文学作品,进展个性。

初中小讲的教学,应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及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了解作家。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上第一单元教学制定制定:常州市北环中学单元分析与提示一、概述本单元的选文都侧重描摹自然风光,赞颂了自然山水的秀美和神奇,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里有交响乐一般的鼎湖山泉水声,有冲破重重障碍奋然前行的林中小溪,有飞红滴翠的黄山,还有如画似绣的桂林山水,只要你带着迷人的微笑、思索的双眼、灿烂的心情去阅读,去依偎,去心得,你就会发现大自然是如此奇妙,我们应该拥抱大自然,融入大自然。

眯上双眼,以轻柔的声调,开始我们的阅读旅程吧。

二、教学目标1、能指出课文所描述的自然景物的特征以及这些自然景物给人的启迪。

2、整体把握课文的文脉,学习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自然景物、感受美好自然的方法。

3、知晓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幻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通过吟哦讽诵,品味作者笔下鲜活、灵动的文字,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涌动的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5、通过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文笔精华的阅读,专题内容的了解,养成比较、分析、归纳、拓宽、迁移等思索性的阅读习惯、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

6、学会在作者生动的描述中寻找生活的美,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生活的美。

三、教学设想1、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具有文笔优美,感情丰富的特点。

学习这些课文,应该引导同学“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细细地读,读出自然的韵味;用心地读,读出自然的真谛;品味阅读,读出作者表达的自然景色之美。

2、两年的初中学习,同学已经阅读了相当数量的散文,具备了一定的散文知识和诵读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以同学的自主学习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作探究活动。

3、文字是情感和思想的结晶。

本单元的课文,内容都涉及人和自然的交往,在智慧的目光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亲密的,人依赖自然,收获于自然,自当理解、保护自然。

我们学习时,一方面获取作者的这些思想信息,另一方面还要结合自己的见闻,学会思索,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浮现阅读思索的成果。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常州市花园中学吴晓艳一、单元教学目标:学习本单元,要使学生通过对散文、小说、诗歌三种文体的评论学习,感悟到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要能结合自己的体验,在阅读中展开联想和想像,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见解;能与同学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交流、抒发感受,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能查阅资料,确立主题对自己感兴趣的某种文学体裁或作家作品讨论分析,写出有自我观点的小评论。

二、重点难点:能从对三种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评论的阅读,把握三篇评论的主要观点,同时学习三位作家评论的方法,阅读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感受;本单元的难点是能从自我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评价,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感受,发表见解时要有条理,有中心,恰当准确。

三、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的内容包括“散文家谈散文”,“小说家谈小说”,“诗人谈诗”三篇文章分别对散文《白鹭》、小说《百合花》、诗歌《一个深夜的记忆》评论。

及诵读欣赏、综合实践与探究、修改文章专题训练,共需10课时。

《白鹭》“散文家谈散文”2课时;《百合花》、“小说家谈小说”4课时;《一个深夜的记忆》、“诗人谈诗”1课时。

作文及修改文章专题2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第十三课散文家谈散文关于散文《白鹭》学习目标: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初步确立学生对散文意境的审美体验。

2、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3、阅读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对他们的作品选择某个角度赏读、评析。

教学过程:第十四课小说家谈小说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学习目标:1、阅读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

2、阅读《百合花》,简述故事的情节,领会小说中细节描写的妙处。

3、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第15课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学习目标:1、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说出作者抒发的感情。

2、能理解诗文蕴涵的内涵及意境。

教学过程:诵读欣赏《乡愁》学习目标:能通过诗歌的学习,体会到诗中浓厚的思乡之情,并能联系诗歌说说自己的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二、绿课时编号:037-038 课型:新授课课时:2 主备:李军【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全文,学习整体阅读,把握思路。

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2.掌握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逐渐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重点难点】掌握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逐渐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自主导学】一、给加点字注音:踞(jù) 薄(bó)阴绺(liǔ) 棱(léng)角穹(qióng) 尘滓(zǐ) 皱缬(xié)什刹(shí chà) 明眸(móu)善睐(lài)挹(yì) 掬(jū)二、文章的文眼是什么?三、提出一个问题。

四、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几个?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合作探究】五、在三个观察点中,作者重点描写的是哪个观察点所见景致的?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总感受是什么?六、作者怎样对“奇异”“醉人”的绿展开描写的?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七、用批注的常用符号,针对揭示文章中心、表达丰富的含义和情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等语句进行批注。

八、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反馈检测】一. 按拼音写出汉字组词:⑴(jù)在⑵(bó)阴⑶几(liǔ)⑷(qióng)门⑸(léng)角⑹尘(zǐ)⑺皱(xié)⑻(shí chà)海⑼(yì)你为眼⑽(jū)你入口⑾明(móu)善(lài)二、“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能想象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三、像朱先生这样用比喻、比较、联想来描绘色彩的,在诗词中屡见不鲜,请大家联想旧知,举出一些例句来。

”二十三、囚绿记课时编号:039-040 课型:新授课课时:2 主备:李军【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2.品味文章优美清丽、色彩浓郁的语言。

3.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自主导学】一、熟读课文,了解作者。

二、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动宾短语概括。

理清写作思路,感受作者情感变化。

三、提出一个问题。

【合作探究】四、作者为什么要囚绿?五、找出作者对常春藤的具体描写语句,做批注,明确特点。

六、对作者“囚绿”这个行为你是如何理解的?七、被囚的“绿友”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你有什么启示?八、朗读文章最后一段,引发思考: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表达一种怀念之情吗?方法:结合文中反映时代背景的有关信息,和作者简介资料等理解写作意图。

【反馈检测】《绿》、《囚绿记》比较阅读(甲)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

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乙)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

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笼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

……1、两选文作者对“绿”的感情都是,你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

并作适当的批注。

2、两选文对“绿”描绘得如此生动形象,都采用了的修辞手法。

请各选一例并简析。

3、对“绿”的感情是一致的,但二者却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它们分别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应怎样做?为什么?4、仿写句子“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我若能二十四、环球城市风行绿墙课时编号:041 课型:新授课课时:1 主备:李军【学习目标】1.在快速阅读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突出主题的写作技巧。

3.了解“绿墙”的创意和价值。

【重点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绿墙”的价值。

【自主导学】一、朗读全文,把握顺序,理清结构。

二、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国家形式不同而又各具情趣的绿色围墙,圈点勾画其特点。

三、中国常见的围墙和外国的围墙有什么不同?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四、提出一个问题。

【合作探究】五、什么是“绿色围墙”?此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六、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绿墙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用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这个问题的?七、“绿墙”在世界各国如此盛行,它究竟具有哪些优点呢?你最喜欢哪种绿墙?八、苗木出土后伸出洞外,弯曲向上吸取阳光,怒放各色花朵,结出苞米棒、向日葵、辣椒等、长短不一地垂挂丝瓜、葫芦等,一墙青菜、满门鲜花。

这两句读来生动活泼,充满情趣,你的感受怎样?你觉得哪些词语用的特别好?说说理由。

九、面对国外许多极富创意的绿色“围墙”,请谈谈你的感悟。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外形式各样的“绿墙”:真正了解国外“绿墙”的创意和价值,明确“绿色”是当今时代的主色调。

【反馈检测】1、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依次填上词语( )外国一些城市所谓的“围墙”,或是___________的栏杆,___________的铁丝网,或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围墙”:建筑物在“围墙”内若隐若现,既不___________城市的环境整美,也不___________市民的视野空间。

①雅致镂空妨碍损坏②雅致镂空损坏妨碍③镂空雅致妨碍损坏④.镂空雅致损坏妨碍2. 写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

()②该市人口虽然从战后的50万猛增到150万人,人均绿地面积却从0.5平方米增加到54平方米。

()③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 )④突尼斯的哈拉特植物园栽培成片的龙牙树,精心修剪成244平方米大的“运动场”;绿色场地上龙牙树高仅60厘米,横生的枝杈抱成一团,剪平时如枕木横陈,绿叶片片,形如草质台地。

()二十五、一双手课时编号:042 课型:新授课课时:1 主备:李军【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多角度、细致准确地描写一双手的方法。

2.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通过品析具体的词句,感悟作者抓住特征多角度、细致准确地描写一双手的方法。

3. 在阅读中感受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

【重点难点】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通过品析具体的词句,感悟作者抓住特征多角度、细致准确地描写一双手的方法。

【自主导学】一、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张迎善同志手的词句,思考:这是一双怎样的手。

二、作者是如何突出手之“奇”的?对于张迎善同志的手是怎样描写的?三、文章通过一双手写出了主人公什么样的精神?四、2005感动中国人物---邰丽华颁奖词: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请你借鉴颁奖词,联系课文内容,为张迎善写一段颁奖词。

五、提出一个问题。

【合作探究】一、体会作者对于张迎善同志的手是怎样描写的?二、分析人物精神所见的手的丑的外表,那么,造成张迎善手的“奇丑”的特征原因是什么?记者姜访中了解到了吗?从文中找出来,并标划出来【反馈检测】完成本课《伴你学》检测练习。

广告课时编号:043-044 课型:新授课课时:2 主备:李军【学习目标】1.了解广告的定义、分类、刑事、历史及其作用等相关知识。

2.了解创作广告的基本要求,进行创作尝试。

3.掌握理解、鉴赏广告的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了解创作广告的基本要求,进行创作尝试。

【自主导学】一、搜集你熟知的优秀的广告语。

二、自读课本,说说你从知识短文中了解到哪些关于广告的知识信息?三、从下面几则广告语中任选一条说说你喜欢哪条广告,不喜欢那条广告,为什么?1、清华同方DVD——我们的产品和我们的学生一样。

(DVD广告)2、今年二十,明年十八。

(香皂广告)3、多一些润滑少一些摩擦(统一润滑油)4、我的地盘听我的(中国移动通信动感地带)5、我就喜欢(麦当劳)6、只要你想(联想)【合作探究】一、成果初探,交流展示二、精讲点拨,凸显重点1.下面是某箱包公司的一条广告词,耐人寻味。

请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你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靠增加它的宽度和高度来扩大它的容积。

2.太平洋保险公司打出了一条精彩的广告语:“平时一滴水,难时太平洋。

”请你说说这句广告语好在何处?3.归纳方法(1)结合产品(商业广告)或广告主题(公益广告),理解广告词的内容。

(2)揣摩形式,结合具体材料,把握语言特点。

(3)品读感受,体会该广告词的实际效果三、迁移应用,升华认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广告已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它以其特有的经济功能、独特的文化张力,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广阔空间。

聪明的人不一定做广告①武汉最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不断改善旅游环境,以吸引天下客。

请你用一句话拟定一个广告语,向天下游客介绍武汉。

②请你帮助北京联合书城把广告词补充完整。

读书好心情,购书【反馈检测】1、下面有两则广告词,请任选一则加以评说。

(1)禁止吸烟,连皇冠牌也不例外。

——推销皇冠牌香烟的广告。

(2)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推销丰田汽车的广告。

2、某电视导演欲拍一则公益广告,三幅画面他已想好。

一幅是:一条混浊的河流两岸,人们纷纷挥斧砍树。

突然,暴雨倾盆而下,泛滥的河水咆哮着冲毁了家园;一幅是:青山绿水中,一座发电站的大坝屹立在河中,电线连着千万户的明亮电灯;第三幅他欲用一行15字以内醒目大字作为画面来结束这则公益广告。

请你代他书写。

广告:3、阅读下面语段,简要说出广告语使用的具体效果(限10个字以内)。

“雪碧”饮料的广告语“晶晶亮,透心凉”早为广大消费者所熟知。

许多人在分析这一广告时,都肯定它使产品获得了准确而独特的定位。

人们的分析是(1)“晶晶亮”说明产品:(2)“透心凉”表示产品:4、“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个主题口号的评价。

你还可以拟定一条怎样的主题口号呢?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