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 语文书第一课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微课教案[001]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微课教案[001]](https://img.taocdn.com/s3/m/35be1bb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3.png)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微课教案[001] 第一课《小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草的生长特点及生命力;•理解“草是生命之源”的内涵;•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草的生长特点及生命力;•“草是生命之源”的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草是生命之源”的内涵。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预习作业;•LCD投影仪;•学生课堂笔记本。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板书启示:“你见过最朴素的生命之源是什么?”(2)教师感叹:今天的你们又长高了,像那小草一样一天天地长大。
你们知道小草是如何生长的吗?第二部分:新课讲解(1)小草的生长特点及生命力。
(2)“草是生命之源”的内涵。
(3)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理解“草是生命之源”这个概念及其内涵。
(4)用图片或视频记录草的生长过程,展示其生命力及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三部分:课外探究(1)要求学生回家摄录一段关于草的生命力的视频,并附上50字的文字说明。
(2)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3)要求学生在完成上述任务后,将文章和视频提交至班级群。
总结与反思本节课以小草为主线,以草的生长特点及生命力为切入点,让学生理解到自然万物皆有生命,让其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整节课探索性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这个问题,培养其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
对于“草是生命之源”的概念,学生需要通过实践体验、开放性思考和探究法等方式不断加深认识,不仅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和创造力,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把握生命这一伟大主题的内涵。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导言《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既是一种工具,同时也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方式。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的第一课,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课的内容和学习要点。
课程内容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语文的定义和作用本节课首先介绍了语文的定义和作用。
语文是指中国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它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信息的工具。
同时,语文还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通过学习语文,可以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语文的学习方法接下来的内容重点介绍了语文的学习方法。
学习语文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要注重培养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此外,还要学会运用一些学习技巧,例如划重点、记笔记和积累词汇等,以提高学习效果。
3. 语文的重要性本节课还强调了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还涉及到人的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
通过学习语文,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价值观。
同时,语文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只有通过良好的语文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知识。
学习要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以下是一些学习要点:•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对语文学习保持兴趣和热情;•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掌握一些学习技巧,例如划重点、记笔记和积累词汇;•了解语文的重要性,明确语文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充分发挥语文在其他学科中的作用。
总结通过学习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学生将了解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且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
同时,他们也将意识到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涉及到人的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学生将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并且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意:本文采用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可以直接在支持Markdown格式的编辑器中查看和编辑。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第一课时

《小草和大树》第一课时教材简解:《小草和大树》是国标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与本单元的其它两篇文章一样,都是写人励志的文章。
课文讲述的是《简·爱》作者——英国著名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的两个妹妹在生活艰辛、写诗受到嘲笑讽刺、发表寥寥无几、出版失败的情况下,仍然不放弃文学,以坚强的毅力从事小说创作,并取得成功。
文章告诉我们:面对逆境,只有怀着理想,具备坚强的意志和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2、读通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和层次,初步感知课文的表达的情感。
3、正确、流利地朗读,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对比导入1、(课前板书:小草和大树以及对比图,用图遮住“小草”和“大树”)2、小草,大树,它们在你们的眼中分别是什么样的?你能想到那些词来形容?(弱不禁风、渺小柔弱、微不足道、不起眼……高大挺拔、枝繁叶茂、饱经风霜、郁郁葱葱……)3、是的,小草矮小、柔弱,它随地而生,往往遭人践踏、蹂躏,它历经了生命的艰辛。
而大树却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充满活力,它的生命灿烂壮丽。
在大自然中,小草有可能长成大树吗?——不可能可是啊,有一个人,她却让弱不禁风的小草长成了参天大树,她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
(课件出示画像、人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她的故事。
(图往两边挪)——齐读课题4、你了解夏洛蒂.勃朗特吗?——(生谈她的成就,课件出示《简爱》)5、这就是夏洛蒂·勃朗特所写的世界名著《简·爱》。
这本书写了一位“灰姑娘”的奋斗史。
一百年来,无数人如痴如醉地爱上了这本书。
因为大家都被简爱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深深吸引,它几乎成了全世界妇女必读的经典之作!课文中这样写道(课件出示课文第一二句)(1)指名读(2)这句话中的“堪”和“逆”是生字,(课件变红)“逆”在字典上有这样六种解释,在这句话中,它是什么意思呢?——不顺当因此,“逆境”就是指——不顺利的境遇6、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7、是的,夏洛蒂.勃朗特究竟在怎样的逆境中成才的?为什么说她是“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1、课前同学们进行了预习,看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
我们爱你啊-中国(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 (1)

第一课时
一、齐读第一节,理解词语。 二、思考:
1.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 的? 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 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时间差 季节差
幅 员 辽 阔
1.齐读第二节,理解词语。 2.默读体会,第二节表现了什么?
第二课时
桂林
西湖
西 湖
桂林
庐山
黄山
长 江
黄 河
guǒ jiāng yì pà shuò 帕米尔 闪烁 银装素裹 南疆 洋溢 chún xuàn àng mǒ miǎo lán 盎然 浓妆淡抹 飘渺 波澜壮阔 醇美 绚丽 jǐ wēi é gē pǔ zhèn cí dǎi 景德镇 陶瓷 傣家 屋脊 巍 峨 戈壁 谱写 guàn pò tuò cháo shuò huī 春潮 浇灌 硕果 恢宏 气魄 开拓
3.有感情朗读,表现!
安 徽 黄 山
山 东 泰 山
广 西 漓 江
镇 江 金 山 寺
贵州黄果树瀑布
湖 北 黄 鹤 楼
河 北 赵 州 桥
江 西 景 德 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诵课文。
2.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 仿写诗歌。 3.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横线画出生字所在 的词,用 标出不理解的词语。
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 “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为祖国的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民族多样、 历史悠久和成就伟大,以及民族精神而“骄傲、自豪”。 “奋发、开拓”既指人类的奋斗历史,也指创造辉煌的 今天和明天。
2.想想末句“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我们爱你啊中国(精品)

1、我们爱你啊,中国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简单说歌曲内容。
解读————我眼中的祖国1)创设情境: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演唱叶佩英2)简介:“中国”名称的由来“中国”这一名称始于周朝。
但最初“中国”并不是指国家,而是指国都。
至于把华夏民族的居住地和建立的国家称为“中国”,那就是后来的事情了。
古人把星辰中最引人注目的北极星看作是“天中”。
这是因为古人观察到满天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转,就像一把转动的伞一样,而伞的顶端就是北极星。
依此设想,人们便认定仁君的国都就是“土中”,即大地的中心。
传说武王伐纣( zhòu)成功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寻找“土中”,结果找到了伊、洛平原,并定都洛阳,其用意是让天下百姓像星星那样向自已团聚合拢,此地后来被称为中原、中州、中土。
以后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渐演变为把华夏民族的居住地和建立的国家叫“中国”了。
3)交流:你眼中的中国(把自己知道的关于祖国的知识一一交流)在去年开学第一天,中央二频道播出的《我是中国人》,我们都观看了,相信每位同学在观看时都是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想说点什么?是啊,中国是我们所有人的妈妈,我们理所当然像纪录片中的每一个人一样都爱她,让我们深情地告诉祖国(指板书生齐读)不止我们深深爱我们的祖国,本文的作者亦是如此,让我们再和作者一起高喊出我们的心声(指板书生齐读)作者还把她对祖国的热爱化做文字,写成诗歌。
那么他从哪些方面表达了自己最祖国的热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心灵,投进祖国的怀抱共同去感受吧。
板书课题:1、我们爱你啊,中国3、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我们爱你啊,中国》课件(共17张PPT)

。江南丝绸最为有名。 称珍其品为。“葱岭”。
银装素裹
像穿着白色的衣服。本文指大地一片雪 白。 造句:
银装素裹下的泰山在太阳的照耀下,分
外妖娆。
巍峨
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 造句:
巍峨的苍山在我们面前,顿时觉得自己 好渺小,这个世界好大。
“洋溢”和“充满”这两个词有什 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近义词 相同点 不同点 选词填空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5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5日星期三2021/9/152021/9/152021/9/1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52021/9/15September 1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52021/9/152021/9/152021/9/15
成散就射而出奠去定了,自美己不的胜地收位, 从。而天打然破丝了青绸瓷一在样南光方泽的垄 断的的局 格纺面局织和,品形 对成于。宋“代南青青白北瓷白的” 制国作外,消对费于元者、将明丝、绸清誉瓷业 的为发“展美有的着极源为泉重”要。的作用
帕布战达米国拉尔编宫钟高屹是原立战位在国于西早中藏期 亚首著府东名拉南的萨青部市铜、区乐中西器国北。西的 端坦三红 宏 最 娶1钟 金 调9大山 初 唐,、个7距 还 。8的上 是 文年地中国今 可 全宫, 松 成出两 演 套跨国家堡是赞公土千奏共塔和。式一干主。余出6吉阿4建座布而战件年各克富筑规为兴国,,种斯汗群模迎建编设期曲。 “的计,帕精整米巧座,尔宫工”殿艺是具水塔有平吉鲜极 克明高的语,藏“是式研世风究界格先屋,秦脊依音”山乐 的而是建意与,思青气铜,势铸中雄造国伟工古。艺代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意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意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是一篇关于成长的文章。
文章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挑战和困难,以及他如何通过努力和坚持克服这些困难,最终成为了一个坚强、自信和有担当的人。
文章通过小男孩的成长经历,向读者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成长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困难的过程,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时,文章也强调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学校是孩子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地方,社会则是孩子展示自己的舞台。
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是一篇关于成长、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文章,通过小男孩的成长经历向读者传递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信息,鼓励读者勇敢面对挑战,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诗歌品读课《我们爱你呀,中国》_443

诗歌品读课《我们爱你呀,中国》篇一: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我们爱你呀,中国》教学设计1、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文,初步感受诗歌的写法,能仿照诗的第二至第六小节写一到两节。
4、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初步感触诗歌的写法,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及体会诗歌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写法;能仿照诗的第二至第六小节写一到两节。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教学过程】一、导入。
1、出示填空:我们爱你啊,--------------- 请学生在横线上填入自己搜集的所了解的祖国风景名胜。
2、引导: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地大物博的伟大国家。
华夏民族在这块大地上繁衍生息,作为中国人,她是我们应该共同热爱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1、我们爱你啊,中国!3、齐读课题,饱含深情地读三遍。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词,朗读,识记。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提出不理解的生字,作上记号。
指名分节朗读,纠正。
要求读通顺。
三、再通读全诗。
1、纠正自己刚才出错的地方,做到正确、流利。
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不重复,停顿适当。
尽量读出感情。
2、小组内检查生字词的学习。
3、展示读词语。
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4、检查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为止。
5、教师范读诗歌。
6、学生模仿老师再练读诗歌。
7、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学生查工具书或者想象或者联系诗句内容来理解。
四、整体感知诗歌主要内容和情感主线。
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
我们爱你啊中国!
作者胡景晖
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
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
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
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
啊,我们爱你,中国!
我们爱你—
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
杭州西湖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
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
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
我们爱你——
龙井茶的清香,
茅台酒的醇美,
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
景德镇陶瓷的天工巧夺。
我们爱你——
傣家竹楼前如水的月色,
世界屋脊上布达拉宫的巍峨;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
大草原的羊群、戈壁滩的骆驼。
我们爱你——
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
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
神州万里涌动的滚滚春潮,
祖国大地燃起的希望之火。
我们爱你——
奋斗书写的史册,
汗水浇灌的硕果,
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
博大的胸怀、恢宏的气魄。
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我们奋发,我们开拓,
你是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
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透过字里行间体会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从总体入手,感受诗歌的美;抓住重点内容,将诗歌分段。
教具准备
《我爱你,中国》的录音磁带。
编辑本段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说说你听懂了哪些内容。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我们爱你呀,中国》。
你们想知道中国究竟有哪些可爱之处吗?就一起来学习吧!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初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你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4、指名分节朗读,要求读通顺。
5、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划出重点词语。
(小结: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奋发开拓)
6、从诗的内容和形式上来看,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7、朗读全诗,初步体会祖国的可爱。
讨论小结:
(全诗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的)
第一段:(1)祖国幅员辽阔,我们热爱祖国。
第二段:(2-6)我们热爱的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
第三段:(7)祖国令我们骄傲,我们将为她奋发开拓。
学习第一段
1、齐读。
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的意思。
2、思考:这一段是从哪两个角度写祖国的幅员辽阔的?(时差、温差、季节差)
“啊,我们爱你啊,中国”这句诗在全中诗中起什么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
3、指导由感情地朗读。
4、指导写字。
5、巩固生字的读音。
编辑本段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重点学习第二小节,用“导学——自学”的方法学习课文。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让学生提前搜集图片。
编辑本段教学过程
复习
1、听写课后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已经知道了祖国有哪些可爱的地方。
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二小节。
(1)朗读并理解词语:清奇俊秀、浓妆淡抹、缥缈、波澜壮阔。
(2)读了这几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结合诗歌的内容来说,既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又要杜绝学生漫无边际地想)
(3)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
(4)你还指导祖国的哪些优美风景?说一说,将带来的图片展示一下。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6)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想,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2、用同样的方法自学3-6小节,再讨论交流,教师适当地指导补充:
第3节:介绍祖国的名产。
第4节:介绍民族的风物。
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和改革开放的成就。
3、朗读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迷人可爱。
练习背诵。
学习第三段。
4、朗读第7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5、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起的作用。
(总结全诗,呼应开头,深化主题)
6、齐读,表现出豪迈之气以及为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7、朗读、背诵全诗。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指导的某地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们说一说,共同感受一下祖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进一步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反思
《我们爱你呀,中国》一文学习完毕,现作简单反思:
1、学习诗歌有助于激情迸发,本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激情,采用多种方法的朗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对比朗读、配乐朗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从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认识祖国巨大的变化,激发浓浓的爱国热情。
2、教学中,遇到不少学生不熟悉的的词语和知识点,比如:帕米尔高原、世界屋脊、南疆、战国编钟、史册等等,通过查阅资料的交流、老师的介绍和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学生有了文字、影像、资料的感性认识,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做铺垫。
3、学习实践,仿照2~6自然段的诗歌形式要求学生写诗,达到了教学的又一个目的:学以致用。
学生仿写能力比较强,只是因为知识面的狭隘,局限于身边的事物和学过的知识,拓展的不够宽泛,使诗句在表达中显得指向不明,大小范围不一。
读后感
整篇诗歌作者都毫无保留,饱含激情的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每一次的“我们爱你——”都是一种感情的升华。
涌动一股强烈的爱国热血,点燃我们的爱国激情,产生一种为国奋发向上的责任感。
“爱国高于一切。
”这是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的名言,表达了他对祖国的强烈热爱。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是南宋著名的大诗人陆游所作的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
我又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一个高中生到外国留学,他作为高材生被美国一家有名的企业录用,工资十分丰厚,但条件是必须长期呆在美国。
这位留学生毅然拒绝了这家公司,他在家书中写道:“就算在外国做再好的工作,也顶多一个二等公民,我要回到抚育我成长,给我锻炼机会的祖国!”这一段激昂的文字,震撼了我的心灵,从字里行间所展现的爱国精神,难道称不上崇高吗?
我们读了这么多的古今中外的爱国故事,一种热爱之情油然而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忍不住吟诵道:
江河湖海,日夜奔腾,那是祖国汩汩的血液;
五岳山川,巍巍耸立,那是祖国不屈的脊梁;
雄伟故宫,端庄磅礴,那是祖国文化与历史的永恒;
万里长城,绵延不断,那是祖国伟大与强盛的见证;
我们爱你,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