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提纲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一)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二、贞观之治:人物:唐太宗措施: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轻傜薄赋,发展生产;任用贤才(房玄龄谋杜如晦断);善于纳谏(魏征)。

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其统治时期有“贞观遗风”之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二)灿烂的宋元文化1、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2、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毕升发明。

它经济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欧洲的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3、指南针:战国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4、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5、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6、沈括:北宋时期的科学家。

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

7、郭守敬:元朝时的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成就有《授时历》和主持开凿通惠河。

8、《资治通鉴》:作者北宋的司马光,体例是编年体通史。

内容的时间跨度从战国到五代。

9、词:宋朝的主要文学形式。

著名的词人有: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

其中:北宋苏轼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两宋之交李清照词风格委婉,清新自然;南宋辛弃疾词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伤。

10、元曲:元杂剧和散曲组成。

元杂剧作家最有名的是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11、绘画:北宋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頫,他的作品被称为“神品”(《秋郊饮马图》)。

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摘要:一、中国古代史1.夏商周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3.秦汉时期二、中国近现代史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隋唐时期3.五代十国时期4.宋元明清时期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新中国成立2.社会主义建设3.改革开放正文:【中国古代史】1.夏商周时期-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 商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周朝的封建制度与礼乐文化2.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诸子百家与思想启蒙- 秦国的统一战争3.秦汉时期- 秦始皇的统一事业- 秦朝的短暂与灭亡- 汉朝的文景之治、武帝盛世与衰落【中国近现代史】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鼎立- 西晋东晋的更迭- 南北朝的对峙与民族融合2.隋唐时期- 隋朝的短暂统一- 唐朝的开元盛世、安史之乱与衰落- 科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3.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更迭与十国分立- 宋朝的建立与统一4.宋元明清时期- 宋朝的经济、文化发展- 元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 明朝的永乐盛世、嘉靖倭乱与衰落- 清朝的康乾盛世与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新中国成立- 抗日战争胜利- 解放战争与国共内战- 1949年新中国成立2.社会主义建设- 土地改革与农业集体化- 工业化与“大跃进”- 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发展3.改革开放-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 经济特区的设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的主要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提纲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的统一⑴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⑵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隋军南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统一。

⑶隋朝的繁荣:隋文帝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特点,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隋朝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主观上:①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②隋为来陈作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隋朝大运河的开通:⑴目的: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⑵皇帝:隋炀帝。

⑶开凿时间:605年。

⑷概况: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

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⑸作用:P6。

⑹消极后果:当时征用劳役过度,造成的社会后果十分严重。

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哪些?(1)建立背景:都是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2)政权特点:都采取新的措施来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3)存在时间:都很短暂,二世而亡;(4)灭亡原因:都因为统治者的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5)大型工程:都修筑了大型工程,长城和大运河;(6)历史地位: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灭亡教训为后来的统治者借鉴,出现封建社会的盛世。

【第2课“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高祖退位传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贞观。

2.贞观之治:原因:①吸取隋朝教训②知人善任③虚心纳谏内容:改革赋役制度;沿裘和完善“三省六部制”;下令修改法令,编篡《唐律疏议》;完善科学制;密切少数民族关系。

三省六部制P10★思考: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1.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特点•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旧石器时代的人类进化与发展2.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特点•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的人类进化与发展3. 早期农业文明的兴起•早期农业文明的特点和条件•早期农业文明的典型代表•早期农业文明的发展与影响二、古代中国的初步形成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特点•夏、商、周三代的君权制度•夏、商、周三代的官制与社会组织2. 周朝的分封制度•周朝的分封制度的出现背景•周朝的分封制度的内容•周朝的分封制度的影响3.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背景•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的内容•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的影响三、古代中国的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1. 秦朝的统一•秦朝的统一背景•秦朝的统一过程•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 汉朝的兴起与发展•汉朝的兴起背景•汉朝的兴起过程•汉朝的兴起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的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四、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1. 埃及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埃及文明的兴起背景•埃及文明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埃及文明的科技与文化成就2.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背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科技与文化成就3.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形成•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形成背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以上是对七下历史复习提纲的概括,更详细的内容可以根据提纲展开,以帮助复习七下历史知识。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详细汇总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详细汇总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详细汇总第一章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1.1 人类起源和原始社会的特征和发展1.2 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特征1.3 世界文明史的发展和演变1.4 古代文明国家的特征和发展第二章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2.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特征2.2 三皇五帝和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2.3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和各个国家的特点2.4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变化第三章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3.1 唐代的统一国家和文化繁荣3.2 宋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3.3 元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3.4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海外贸易3.5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变革第四章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4.1 古代世界的重大事件和人物4.2 中世纪世界的重大事件和人物4.3 近代世界的重大事件和人物4.4 当代世界的重大事件和人物第五章中国现代史5.1 鸦片战争和近代中国的国际地位5.2 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5.3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5.4 内战时期和国共两党的斗争5.5 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第六章世界两次大战和冷战时期6.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6.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6.3 冷战的奠定和影响6.4 东西德统一和苏联解体第七章当代世界的政治和经济7.1 联合国的成立和国际关系的发展7.2 当代世界主要国家的国情和外交政策7.3 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7.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第八章中国和世界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8.1 中国的文化交流和外来文化的影响8.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和传承8.3 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变革8.4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第九章时事政治与社会生活9.1 时事政治与国家大事9.2 社会热点问题与民生议题9.3 文化、科技和环保等方面的新发展9.4 青少年的成长与个人生活以上是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doc

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doc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长安年号:开皇2、隋朝的统一589年3、开皇之治隋文帝措施:轻徭薄赋,严惩不法官吏,倡导节俭表现:出现人口繁盛、粮食丰实,国家统一安定的局面(史称“开皇之治”)二、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加强对江南的统治,方便从南方运输粮食和布帛2、条件:经济实力,国家统一,古运河为基础3、概况:1个中心洛阳2个端点(涿郡和余杭)4条河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5大水系4、作用: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积极)奴役民力,加重人民负担(消极)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隋亡唐兴1、隋亡:隋炀帝的暴政→农民起义2、唐兴:李渊建唐代隋(618年,定都长安)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玄武门之变登基2、“贞观之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较快,社会安定形成原因:①善于总结隋亡教训,改善统治(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与百姓是舟与水的关系)②任用贤才:房(玄龄)谋杜(如晦)断;魏征;③善于纳谏:魏征三、女皇武则天1、称帝: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杰出的女政治家。

2、贞观遗风:户口增加,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措施:①打击削弱贵族势力,提拔中小地主出身的官吏,扩大统治基础;②任用正直而有才能得人。

(狄仁杰、张柬之、姚崇、宋璟)③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第3课唐玄宗与开元盛世一、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治国措施:1、任用贤才,整顿吏治;2、反对浪费,提倡节俭;3、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开元盛世: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发展,是唐朝的全盛时期。

由盛转衰标志:安史之乱灭亡:907年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背景:魏晋南北朝时,选拔人才依据门第高低诞生:隋朝概况: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分科考试基本特征制举:“非常之人”、临时标准:择优录取二、科举制的完善1、唐太宗:重视科举考试选拔人,每年举行。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优质5篇)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优质5篇)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优质5篇)1.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篇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1、治国思想: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被唐太宗比喻为镜子)2、唐太宗治国措施:①政治:完善三生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完善科举制度(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官吏政绩。

②经济:减轻人民的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③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唐太宗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4、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5、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唐太宗亲眼目睹隋朝的覆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体现了唐太宗重视君民关系的治国思想.三、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措施:①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②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2、影响: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四、开元盛世(“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统治措施:①政治上: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期都出现了繁荣盛世局面,共同原因:国家统一安定,统治者勤于政事,重用人才,重视发展农业,重视吏治等。

启示:政治清明稳定,社会就会发展,否则社会经济就会遭到破坏。

统治者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强?要爱惜百姓、提倡节俭、注重经济发展、重用人才、保持社会安定等。

初一级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2篇一、带着情感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精选)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精选)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隋朝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581年年号:开皇定都:长安陪都:洛阳统一:589年意义: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

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陈朝都城:建康(今南京)大运河开凿原因: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开凿的用时六年。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三点、四段、五河)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开凿大运河的影响(意义、作用):①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②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③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④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

唐朝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建立时间:618年都城:长安李世民(唐太宗)上台时间:626年,627年改年号“贞观”。

魏征著名谏臣,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贞观新政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武则天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兼通文史,多谋善断,受到高宗的宠爱和倚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
21-22课:①北京城②明长城③科技:原因、人物、作品、评价④小说:四大名著⑤戏剧:明、清⑥书法、绘画⑦时代特点
20课:①农业:五种农作物②手工业:丝织业、棉织业、制瓷业③商业:都市、明清资本主义萌芽④“闭关锁国”政策:原因、含义、表现、影响、启示
19课:①西藏:册封、驻藏大臣、影响②新疆:乾隆、伊犁将军、影响③土尔扈特部④理藩院
18课:①郑成功收复台湾,意义②台湾府、作用③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
17课:①努尔哈赤②皇太极③君主集权:军机处、“文字狱”
16课:①郑和下西洋:12个知识点②戚继光抗倭③澳门
15课:①明太祖加强君权:3知识点②明成祖迁都北京、加强君权
第二单元
14课:①司马光、《资治通鉴》②宋词:两派别三代表③元曲④绘画:三题材宋元代表⑤书法:宋4元1
13课:①活字印刷术②指南针③火药④沈括、郭守敬
12课:①铁木真蒙古国②忽必烈③灭亡政权④文天祥⑤元朝农业商业、运河与海运、马可·波罗⑥行省制度⑦民族融合
11课:衣、食、住、行、娱乐、节日
10课:①原因3、②农业表现3、③手工业:丝织业、棉织业、制瓷业、造船业④商业:商业都市、海外贸易、纸币
9课:①辽、北宋、西夏、金、南宋②宋辽和议(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宋金和议,三和议内容及影响③岳飞抗金
第一单元
第8课:①书法3人、作品、特点②绘画3人、作品③石窟④乐舞
第7课:①建筑:赵州桥、大明宫含元殿②雕版印刷③医药④诗歌:3人、称号、时代、作品、特点
第6课:①遣唐使:目的、结果、影响②鉴
真东渡③玄奘西游④新罗的音乐、物产⑤“唐人”直因、根因
第5课:①天可汗、开明②都护府③文成公主入藏④金城公主入藏
第4课:科举制:诞生、完善、影响
第3课:①开元之治②唐太宗与唐玄宗相似点③农业5④手工业:丝织业、制瓷业⑤商业:都市、坊和市⑥开元盛世
第2课:①唐建立②贞观之治5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④武则天
第1课:①隋建立、统一②隋朝大运河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