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专项2017年项目申报指引-国家科技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

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变革性技术的不断涌现,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变革性技术是指通过科学或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对已有传统或主流的技术、工艺流程等进行一种另辟蹊径的革新,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革命性、突变式进步的技术。“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重点支持相关重要科学前沿或我国科学家取得原创突破,应用前景明确,有望产出具有变革性影响技术原型,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前瞻性、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如材料素化、碳基资源催化、超构材料、太赫兹科学技术等方向)。在5类科技计划中已有布局的研究内容不在本专项重复支持。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7-2021年)。

2017年,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将围绕化学键精

—1—

准重构、超构材料、精确介观测量、新型太赫兹辐射源等方向部署13个研究方向,国拨总经费约3.9亿元。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面向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突破关键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鼓励围绕一个重大科学问题,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全链条组织项目。鼓励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基地组织项目。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如无特殊说明,每个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5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10家。项目申报需具备相关研究基础,并曾获得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且实施效果良好、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申报项目负责人需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经历。

项目执行期一般为5年,申报项目特别需提出明确、有显示度的5年总体目标和2年阶段目标和考核指标(或研究进度)。项目实行“2+3”分段式资助,在项目执行2年左右对其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确定项目后续支持方式。

1. 电-热耦合催化能源小分子化学键的精准重构

研究内容:能源小分子的活化和转化是化石能源高效利用的核心,常规转化过程存在高耗能、高耗水、低选择性等瓶颈;发展基于电-热耦合催化分子选键活化新方法,促进甲烷和二氧化碳—2—

等碳基小分子中碳-氢、碳-氧和碳-碳键精准重构,实现温和条件下甲烷无氧活化和转化的变革性方式,发展甲烷与二氧化碳以及甲烷与煤碳中性转化的原子炼制新过程。

考核指标:利用电场等外场激发与纳米和单原子活性中心催化相耦合,实现温和条件下甲烷的活化和转化,阐明自由基反应和外场增强活化等非常规甲烷活化机制;突破甲烷利用的传统方式,与煤转化或二氧化碳转化过程相耦合,实现转化过程的碳、氢、氧自身平衡(碳中性),有效降低碳基能源利用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和水的消耗;发展外场作用下表界面反应的原位表征技术和方法,对表面催化反应的初生产物、中间物种以及过渡态进行有效探测,实现在原子分子层次上对变革性反应过程的理解。

2. 数字编码和现场可编程超构材料

研究内容:超构材料是物理和信息领域的前沿方向,但现有的基于等效媒质超构材料属于模拟体系,很难实时地调控电磁波。本项目建立数字编码和现场可编程超构材料新体系,包括:数字编码超构材料对电磁波近远场的调控理论;数字编码超构材料的信息论操作及数字信号处理运算;高比特位数字编码和现场可编程超构材料的设计方法及物理实现。

考核指标:建立数字编码超构材料对电磁波近远场的调控理论并探索其高效求解方法,挖掘信息论操作和数字信号处理给数字编码超构材料调控电磁波带来的新物理特征和新应用潜力,制

—3—

备高比特位数字编码和现场可编程超构材料(编码切换时间小于30 ms,工作频率覆盖X、Ku、Ka波段,编码状态误差小于10%);发展双频数字编码和现场可编程超构材料、各向异性数字编码和现场可编程超构材料、频(时)空联合数字编码超构材料、以及幅相联合数字编码超构材料;研制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模块和数字编码超构材料软硬件一体化的现场可编程信息系统原型。

3. 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与优化控制

研究内容:针对类互联网能源网络具有的多能协同互补、多端供需互动、信息能量融合等核心挑战,突破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与优化控制瓶颈问题。包括:特性各异多能流统一建模与多时间尺度状态估计;多主体在线多能流分析与动态安全评估;含高维复杂约束的多能流动态优化与协同控制;信息能量融合系统安全机理;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原型系统。

考核指标:构建面向类互联网能源网络的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与优化控制理论体系。实现以下关键技术的原创性或变革性突破:提出冷、热、电、气、交通等特性各异多能流统一建模方法,突破多能流多时间尺度状态估计技术;实现多主体在线分布式多能流分析与动态安全评估技术;突破含高维偏微分-微分代数方程组约束的多能流动态优化,实现能量“发输配用储”各环节、多主体的互动协调;揭示在信息扰动条件(含恶意网络攻击)下信—4—

息能量融合系统的动态行为特征和安全性机理;提出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的自律协同算法,研发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系统原型,涵盖冷、热、电、气、交通等至少3种能源链,实现10个以上能量管理自律子系统的协同互动,能源网络节点数大于1000个。在典型运行场景下,通过仿真验证多能流协同优化后综合用能成本下降8%以上。

4. 完整器官三维结构与功能信息的精准介观测量

研究内容:针对生物医学前沿科学问题,发展精准介观测量新原理和方法,突破现有研究手段在大体积样本中难以进行高分辨率三维测量的瓶颈问题,实现重要器官内多维生命科学大数据的高精度获取、重建与可视化。进而,在具有代表解剖结构、组织特征和生理病理状态的辅助坐标或注释中,可视化展现完整器官内不同类型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图谱。

考核指标:以完整器官三维结构与功能信息的精准介观测量为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对通量标记、示踪、成像与检测及与之配套的图像信息处理原理和方法的变革性发展,建立全新技术体系,具体包括,1)建立全器官(厘米级生物大样本)的原位稳态成像检测方法,具有微米量级的体素分辨和空间定位能力,实现多尺度测量范围(单个细胞、组织微环境、结构功能区等)和多参数(形态、表型、转录组或蛋白组等)并行测量与精准匹配;2)建立活体瞬态的超高灵敏原位活体成像检测方法,具有生物组织中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