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合集下载

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标准

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标准

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标准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是指国家为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而设立的一种特殊区域或特定区域,通过特殊政策和优惠条件,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双赢和可持续发展。

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标准,对于指导和规范这一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示范区范围的确定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范围应当综合考虑地域特点、旅游资源和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等因素,选择具备较高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地区作为示范区,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地方文化振兴。

二、政策支持与优惠措施国家应当出台针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专门政策和优惠措施,包括税收优惠、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以吸引和扶持相关企业和项目落地示范区,提升示范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

三、设施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的设施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

应当加大对示范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包括道路交通、通信网络、水电供应等方面的建设,以改善示范区的营商环境和发展条件。

四、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示范区应当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

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提升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文化传承与创意表达示范区应当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意表达,发挥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和影响力。

鼓励示范区在文化创意产品与旅游资源相结合上进行尝试和实践,通过创意表达和文化体验,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文化内涵。

六、旅游服务与管理体系示范区应当建立完善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建立一体化的旅游服务平台,提供全程化、一站式服务,满足游客个性化的需求。

同时,要强化旅游景区的管理,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推动可持续发展。

七、产业链协同与合作发展示范区应当加强与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合作,促进产业链的高效对接和互利共赢。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标准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标准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标准近年来,文化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强和规范文化产业发展,各地纷纷创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本文拟就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创建标准进行探讨。

一、定位明确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定位首先要明确,即其在所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和定位。

该基地应具备独特的文化资源,能够引领和带动周边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

同时,基地所在地区应具备较为发达的交通、通信和基础设施条件,便于吸引投资和人才。

二、产业结构完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产业结构应当完善,要包括文化创意设计、传媒与数字娱乐、文化旅游、文化艺术表演等多个领域。

基地内的企业和机构应当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能够承担起引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责任。

同时,应鼓励和支持本地区优质文化产业企业与外地知名企业进行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三、技术创新能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要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只有通过科技的支持,文化产业才能不断创造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因此,基地应当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吸引并培养一流的人才,开展前沿的科技研发,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发展。

四、创意孵化平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应当建设创意孵化平台,为优秀的创意项目提供孵化、扶持和推广的支持。

这不仅有助于挖掘和培养有潜力的文化创意人才,也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孵化平台应当提供资源整合、项目评估、品牌推广等服务,为有潜力的项目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五、软硬件设施完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软硬件设施要完善。

基地内应当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办公楼、展览馆、培训中心等配套设施,以满足企业和机构的日常运作需求。

同时,基地周边的配套设施也应当健全,包括酒店、餐饮、娱乐等,以提供便利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六、培训与交流机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要建立健全培训与交流机制。

通过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素质;通过交流,促进基地内外企业和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共进。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文化产业作为 21 世纪的朝阳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文化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文化产业的集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促进文化产业园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发展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地纷纷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以整合文化资源、培育文化企业、推动文化创新。

然而,在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业定位不清晰、同质化竞争严重、配套服务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文化产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

二、发展目标(一)短期目标(1-2 年)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企业入驻,形成初步的产业集聚效应。

(二)中期目标(3-5 年)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长期目标(5-10 年)将园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

三、产业定位结合当地的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确定园区的主导产业。

例如,如果当地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将文化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如果当地在动漫、游戏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可以将数字创意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同时,注重发展相关的配套产业,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四、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园区的空间布局,根据不同的产业类型划分功能区域。

如设立文化创意区、文化旅游区、数字媒体区、文化金融区等。

同时,要注重园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打造舒适宜人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五、招商引资制定优惠的招商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文化企业入驻园区。

加强与行业协会、商会等机构的合作,拓宽招商渠道。

建立专业的招商团队,提高招商效率和质量。

六、人才培养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为园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湖北武汉建21个创意园区 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

湖北武汉建21个创意园区 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

湖北武汉建21个创意园区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时间:2012-04-25 08:51|来源:中国动漫产业网|评论数:0|字号:[小] [大]核心提示:目前武汉市已累计建成文化创意园区21个,涵盖动漫、网游、创意设计、出版、传媒等多个行业,入驻企业1525家,吸纳就业人数近8万人,实现经营收入72.74亿元。

其中,中国光谷创意产业基地、“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到2016年,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力争占GDP比重达到10%,成为该市支柱性产业之一,将武汉建设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

昨日,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并审议该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情况,去年该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78亿余元,占GDP的5.5%。

据了解,目前武汉市已累计建成文化创意园区21个,涵盖动漫、网游、创意设计、出版、传媒等多个行业,入驻企业1525家,吸纳就业人数近8万人,实现经营收入72.74亿元。

其中,中国光谷创意产业基地、“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洪山创意大道集聚区、武汉东创研发设计创意园等已初具规模。

同时,动漫产业已成为武汉文化产业有生力量。

目前武汉动漫企业达到150多家,从业人员达1.2万余人,企业总产值达26.8亿元,动画片年制作能力达2.5万分钟。

未来五年,武汉市将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发展。

该市重点文化项目、文化园区建设、文化产品生产等方面,将获得累计总额不低于200亿元的综合授信支持和金融服务。

PTW 设计武汉的创意产业园区来源:自由建筑报道作者:未知时间:2011-12-19 点击: 577本站讯曾经设计过北京“水立方”的PTW 事务所公布了在武汉设计的创意产业园区设计方案。

武汉被称作“中国中部地区智力谷”(China Central Intelligence Valley )。

澳大利亚联邦贸易部部长和中方代表参加了工程的合同签字仪式,并称其为“澳大利亚事务所在中国设计的创新型绿色建筑地标。

”在这个45 万平方米的园区内,PTW 事务所大胆地运用了色彩元素,根据一个48x25 的色彩像素图采用了1280 种独特的颜色。

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标准

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标准

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标准近年来,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为两大支柱产业,它们的融合发展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增长,还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了规范和促进这种融合发展,我国提出了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标准,以建设一批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两大产业共同发展。

一、标准概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标准是指对示范区所需具备的条件、发展目标、政策支持、资源整合、产业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的一系列要求和规定。

该标准的制定旨在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提高两大产业的协同效应,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二、要求和规定1. 发展目标:示范区应该根据当地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确定明确的融合发展目标,提出具体的发展规划和措施,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2. 政策支持:相关部门应该给予示范区政策倾斜和支持,包括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人才引进等,为融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 资源整合:示范区应该合理整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务资源等,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提高综合效益。

4. 产业布局:示范区要依托文化资源和旅游景点,发展相关产业,包括文创产品、文旅融合项目、文化创意园区等,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5. 环境保护:示范区要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好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看来,示范区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激发地方文化创意活力,促进旅游业的升级和转型,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示范区的创建还将有助于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经验向更广泛地区推广,促进文旅融合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标准的制定,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阶段。

曲阜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曲阜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曲阜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月28日,曲阜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发展规划论证会在山东省曲阜市召开,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两家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和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8家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10余位专家,在实地考察曲阜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编制的《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了认真论证。

山东省副省长张昭福、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王永章、山东省文化厅厅长杜昌文以及济宁市和曲阜市的有关领导出席论证会。

参加论证会的专家教授一致认为,《规划》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精神,反映了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将文化资源大省建设成为文化强省的意愿和要求,是一个内容翔实、结构合理、立意高远、思路明确、富有创新和可操作性的文化产业园区规划。

在充分肯定《规划》成果的同时,各研究机构的专家教授也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意见。

专家强调,《规划》一定要正确处理好文化资源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创新的关系,在切实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要正确处理好曲阜城市总体规划和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规划的关系,在曲阜城市总体规划的大框架下,做好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不能因发展文化产业,而影响和破坏曲阜的人文环境、生态环境;要正确处理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坚持以事业促产业,发展产业反哺事业;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又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目前,曲阜已经初步形成了孔子文化旅游、孔府文化餐饮、孔府文物复制品和旅游纪念品生产销售、孔子文化演艺、孔子文化博览、孔子书画、书业等传统和新兴产业门类。

曲阜市委书记朱庆安在论证会上表示,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曲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已形成的产业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大措施,重点培育旅游、会展、演艺、动漫等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儒风新韵、承古开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冈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冈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冈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冈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1.06•【字号】黄政发[2013]24号•【施行日期】2013.1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冈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黄政发〔2013〕2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龙感湖管理区、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黄冈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已经2013年8月8日市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3年11月6日黄冈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黄冈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主要阐述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意图、发展目标、重点行业、重大项目、实施步骤等,指导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黄冈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第一章规划基础一、黄冈市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一)文化资源丰富1、黄冈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本区域即有人类活动。

夏商时代,即有行政建置。

秦汉之际,为郡国之属。

自东晋以后,形成大体完整的郡州。

隋唐五代直至明初,黄冈基本处于黄州、蕲州两郡(府、路)并治状况。

明代以后,蕲州归属黄州府管辖,黄州成为本区域唯一的政治中心。

2、黄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6460项。

其中,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4项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人近1500人。

3、黄冈市目前已调查发现各类文物点5768处,文物点总量居全省市州第一。

其中,已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3处,已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92处,已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 126处,已公布为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 1926处。

(二)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2012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约为29亿元,占GDP的比重约为2.4%。

文化产业目前主要分布在文化旅游、广播影视、印刷传媒、工艺美术、节庆会展和网络服务等领域。

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升级,我国需要大力推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打造。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依托于丰富的文化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优质的环境条件,通过创新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和推动文化产业链条的延伸,形成了集文化创意、文化传媒、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于一体,具备影响力、示范引领作用的重要区域。

一、整合优质的文化资源。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需要整合优质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址、文艺院团、博物馆、图书馆等。

这些文化资源是示范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基础,通过打造文化品牌,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提升园区的影响力。

二、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企业、院校、研究机构等不同主体之间的合作创新。

可以通过建立创新孵化中心、引入文化创业基金等方式,支持青年文化创业者和创意企业的发展,提升园区的创新能力。

三、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条。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需要着重构建完善的文化产业链条,实现从文化创意到文化制作、文化传播、文化产品销售等全过程的融合发展。

可以引入大型文化企业和跨国公司,提升园区的产业规模和竞争力。

四、优化营商环境。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需要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投资便利和政策扶持。

可以对入园文化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创新创业基金、土地使用权等支持措施,吸引更多的文化企业入驻园区。

五、加强文化创意人才培养。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需要加强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可以建立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文化创意人才,提升园区的创意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六、打造示范品牌。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需要通过打造示范品牌,树立园区的形象和品牌价值。

可以通过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展览、演出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园区参观、游览和体验。

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标准

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标准

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标准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标准1. 背景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标准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发展需求,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的指导文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热点话题。

为了推动这一融合发展的步伐,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标准,其我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标准就是其中之一。

2. 标准的制定意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标准的制定,意味着国家对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视和支持。

这一标准的出台,将为各地区的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支持,有利于规范行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3. 标准内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融合发展目标:明确示范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

(2) 示范区的范围:规定示范区的地理范围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度的要求。

(3) 产业融合模式:提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和路径,鼓励探索新的融合发展模式。

(4) 政策支持:明确示范区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为融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 个人观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标准的出台,对于我国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在实践中,各地区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发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促进、互补、融合的作用,提升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

5. 总结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标准的制定,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标准化的指导和支持。

各地区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动示范区标准的落实,加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共同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第一章总体规划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定位 (3)1.3 发展目标 (3)第二章产业布局 (4)2.1 产业结构 (4)2.2 产业链建设 (4)2.3 产业集聚效应 (4)第三章空间规划 (5)3.1 总体空间布局 (5)3.1.1 规划原则 (5)3.1.2 规划目标 (5)3.1.3 布局结构 (5)3.2 功能分区 (5)3.2.1 创意研发区 (5)3.2.2 成果转化区 (5)3.2.3 企业办公区 (5)3.2.4 展示交流区 (6)3.2.5 生活服务区 (6)3.3 建筑设计 (6)3.3.1 建筑风格 (6)3.3.2 建筑布局 (6)3.3.3 建筑形态 (6)3.3.4 绿色环保 (6)第四章政策支持 (6)4.1 政策环境 (6)4.2 政策引导 (6)4.3 政策优惠 (7)第五章创新能力 (7)5.1 技术创新 (7)5.2 人才培养 (7)5.3 产学研合作 (8)第六章市场营销 (8)6.1 市场定位 (8)6.1.1 目标市场定位 (8)6.1.2 市场需求分析 (8)6.2 品牌推广 (8)6.2.1 品牌形象塑造 (8)6.2.2 品牌传播策略 (9)6.3 市场拓展 (9)6.3.1 产业合作 (9)6.3.3 市场拓展渠道 (9)第七章投资与融资 (9)7.1 投资规模 (9)7.1.1 投资总额 (9)7.1.2 投资结构 (10)7.2 融资渠道 (10)7.2.1 资金 (10)7.2.2 企业自筹 (10)7.2.3 金融机构贷款 (10)7.2.4 社会资本 (11)7.3 投融资政策 (11)7.3.1 优化投资环境 (11)7.3.2 加大政策支持 (11)7.3.3 拓展融资渠道 (11)第八章服务平台 (11)8.1 服务平台建设 (11)8.2 服务体系 (11)8.3 服务质量 (12)第九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2)9.1 环境保护 (12)9.1.1 环境现状分析 (12)9.1.2 环境保护目标 (12)9.1.3 环境保护措施 (12)9.2 绿色发展 (13)9.2.1 绿色发展规划 (13)9.2.2 绿色建筑 (13)9.2.3 绿色交通 (13)9.2.4 绿色能源 (13)9.2.5 绿色景观 (13)9.3 可持续发展策略 (13)9.3.1 产业发展策略 (13)9.3.2 人力资源策略 (13)9.3.3 文化传承与创新 (13)9.3.4 社会责任与公共服务 (14)第十章项目实施与监管 (14)10.1 项目实施流程 (14)10.1.1 前期准备 (14)10.1.2 项目启动 (14)10.1.3 项目实施 (14)10.2 监管体系 (14)10.2.1 组织架构 (15)10.2.2 监管制度 (15)10.3 项目评估与调整 (15)10.3.2 评估方法 (15)10.3.3 调整措施 (15)第一章总体规划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战略性产业,日益受到国家及地方的高度重视。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管理办法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管理办法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升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下简称“示范园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建设发展水平,规范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命名和管理工作,更好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示范园区,是指经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文化企业集聚并形成良好产业生态和服务体系,对区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园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示范基地,是指经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较强实力和行业影响力,在推动文化业态优化升级、促进文化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等方面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企业。

第四条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工作遵循“统筹规划、择优命名、动态管理、突出示范”的原则,坚持高水平建设、高标准管理、高质量发展。

第五条文化和旅游部依据本办法统筹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的命名、建设和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由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具体负责。

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的申报推荐、指导支持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示范园区创建与命名第六条示范园区采取创建方式进行命名。

园区要创建成为示范园区,应当先取得创建资格并开展创建培育。

文化和旅游部验收合格后,命名为示范园区O第七条示范园区的创建主体为所在市(地、州、盟)、直辖市辖区(县)、省直辖县(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领导和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示范园区申报、培育、建设和管理工作,并为示范园区建设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第八条申报创建示范园区,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园区设立满2年,以文化产业为主导产业;(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三)创建主体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已将园区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者重点建设项目,并有专门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支持园区建设发展;(四)园区四至范围明确,产业布局符合当地国土空间规划,注重土地集约利用,不存在违规用地、违法占用和破坏耕地,或者以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为名从事房地产开发等行为;(五)有独立的运营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园区建设发展工作,管理有序、运转良好,具有较高服务水平和较强创新管理能力;(六)园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文化企业聚集程度高,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善,建设发展水平居所在省(区、市)同类园区前列,具备持续发展条件和进一步优化提升潜力;(七)园区及其运营管理机构近2年在文化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以及其他方面未发生违法违规问题或者负面社会影响事件;(八)已是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或者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确定的重点培育园区。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一直不断攀升,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

要使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就必须努力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深入讨论了如何依照十八大把我国推进为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知识产权为保障,以数字与网络技术等为工具与媒介,创新性地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关键词】文化产业效率发展对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和互联网产业迅速崛起,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其影响和改变经济与社会的风潮席卷全球,尤其为世界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而广阔的空间。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全方位深化,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一直在不断攀升,近几年更是出现了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好势头。

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8400亿元,比2008年增长10%,占同期GDP比重的2.5%左右。

中央对形势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2010年10月,中央的“十二五规划建议”首次将文化产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这种重大政策性动向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必将引发新一轮观念的变革,并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依照十八大把我国推进为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我们要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数字与网络技术等为工具与媒介,努力提升我国文化产业效率,创新性地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我们不仅要改造提升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还要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等极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以下是笔者在几个方面做出的分析,提出推进文化产业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对提升文化产业效率有所帮助。

一、促进产业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创新文化产业发展范式是促进文化产业创新的基础与指南。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日期】2021.12.21•【文号】文旅产业发〔2021〕131号•【施行日期】2021.12.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旅产业发〔2021〕1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为推动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包括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北京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对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创建和发展的统筹规划,加快提升创新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强发展动能,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在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正确导向。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将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阵地。

坚持创新驱动。

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促进创新要素加速聚合,优化创新发展的产业生态,推动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由吸引企业集聚的空间载体向促进产业裂变的创新载体转变。

坚持特色发展。

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探索形成区域特征明显、行业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防止盲目投入和低水平、同质化建设。

坚持示范带动。

发挥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示范引领作用,为各级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提供示范借鉴,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当地文化产业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张江文化产业园介绍

张江文化产业园介绍

张江文化产业园介绍一、园区发展基本情况张江文化产业园区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是上海文化产业园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张江文化产业园自2009年获得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授牌以来,坚持“创意科技、创新服务、创业精神”的核心理念,在推动创新发展、加强规范管理、集聚产业集群、打造优秀品牌、形成规模效应等方面,获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

(一)总体发展规划张江文化产业园制订了中长期规划,成为长远发展的战略路线图:建设一个融合科技、文化、金融、时尚优势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促进文化与科技、创意、金融、贸易的紧密结合,放大“聚焦张江”及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体制和政策优势,形成产业的规模优势,到2015年形成约120万平方米的文化产业园区,吸引800家动漫、游戏、数字内容和新媒体产业等企业入驻,其中龙头企业设上海动漫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上海东方惠金投融资和担保服务平台、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核心部分、上海市宣传系统人才交流中心、上海动漫产业促进会等市级文化产业重点要素功能平台,形成了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服务体系。

突出“先行先试”的示范效应,顺应浦东新区作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优势,开创国内文化产业园区机制创新的多项第一,包括国内第一个作为原创产品发布地和展示地的上海动漫博物馆,第一个有效运作的文化产权交易所(版权交易中心),第一个动漫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率先推动了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转变,从“原创、研发驱动”向“研发+商业+资本联合驱动”转变。

(三)完善物理空间园区目前集中管理的物业达到7万平米,加上其他文化产业用房,共达20万平米。

现有入驻的文化企业近300家,2010年产值达120亿元,成为全国知名度最高,集约程度最高的文化产业园区之一。

张江文化产业园的建设者和管理着为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

二、主要入驻企业情况张江文化产业园建立以来,先后集聚了约300家企业,包括一大批国内外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园区明确了主导发展方向,入驻企业集中于网络游戏、动漫、数字内容、新媒体四大领域:(一)网络游戏领域张江的网络游戏产业占全国市场20%;以盛大网络、网易、九城等为首,云集众多网络游戏、休闲游戏、手机游戏的开发、运营及相关产业链企业;盛大网络、九城等企业已经在海外上市,盛大游戏在纳斯达克Nsdq融资10亿美元。

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创建要点

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创建要点

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创建要点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升级和结构转型具有重大意义,到2022年,建设30个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产业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业态不断丰富。

“相关概念及特征”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是指在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方面具有示范、支撑、带动作用的区域。

1、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具有文化和旅游产业基础;•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良好;•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和特色。

2、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创建意义:•加快资源整合,催生产业融合、产品创新、旅游服务等方面的新业态、新模式,共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以资源要素整合、产品服务创新为着力点,推动文化旅游工作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特征,因地制宜,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探索符合当地实际、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文旅产业融合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等。

“文旅产业融合三大模式”在研究分析国内外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案例基础上,从产业价值链角度总结出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三种模式:互动延伸型融合模式,推进形成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新产业体系;重组型融合模式,可实现文化旅游业产品、服务及业态的创新;渗透型融合模式,促进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双向融合及一体化发展。

(一)利益驱动下的产业价值链互动延伸融合模式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存在天然的耦合性和功能互补性。

在利益的驱使下,功能互补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之间,通过产业价值链的互动延伸而实现产业融合的模式,称之为互动延伸型融合模式,该模式是文旅产业融合的低层次融合。

延伸融合后的产业,具有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如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创/文化产业园、演艺、影视、古城/村/街文化、名人故居等向旅游功能的延伸,拓宽了文化产业市场范围,丰富了旅游产业内涵,满足了旅游者的精神需求。

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计划

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计划

一、背景介绍1.1 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作为两大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突出,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开辟新的增长点,满足人民裙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国家开始提出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重大战略意图。

1.2 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前,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已成为各地方政府竞相追逐的重要任务。

这些示范区在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就业创业、彰显地域文化魅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越来越多的地方将加大投入,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示范区。

二、建设目标和任务2.1 建设目标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目标是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创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示范区,为全国树立典范,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

2.2 建设任务- 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资源的深度融合,整合双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 创新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 国际交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国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与国际市场对接,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建设要点和措施3.1 深化产业融合- 建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政策体系,推动政策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 加强文化旅游项目合作,推动文化创意产品与旅游景点的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3.2 推动创新发展-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创新环境。

- 鼓励引进和培育文化创意企业,提升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创新能力。

3.3 拓展国际交流- 完善国际文化旅游交流机制,促进国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与国际市场对接。

文化产业园区创建工作计划范文3篇

文化产业园区创建工作计划范文3篇

⽂化产业园区创建⼯作计划范⽂3篇开发区全年⼯作要点2012年是实施“⼗⼆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年,是推进开发区率先发展、跨越崛起的关键⼀年。

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结合开发区实际,制定2012年⼯作要点。

⼀、指导思想和⼯作⽬标⼯作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黄蓝国家战略的实施,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式主线,坚持“⼜好⼜快”⼯作基调,着⼒在⼤项⽬引进、⾼端产业集群构建、产业⽀撑体系建设、⽣态⽂明建设、新城区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上实施突破,全⾯提升开发建设⽔平,努⼒打造增长极,朝着两千亿开发区⽬标迈进。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标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实现国内⽣产总值290亿元,增长18%;实现规模以上⼯业总产值1430亿元,增长3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2亿元,增长23%;实现地⽅预算内财政收⼊12.5亿元,增长25%;实现进出⼝总额35亿美元,增长11%;实际利⽤外资达到5000万美元。

⾼端产业加快聚集。

汽车及零部件、电⼦信息、新能源、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聚集,⽯油装备优势产业快速壮⼤,铜压延及深加⼯、新材料等产业加快改造提升,现代服务业实现新的突破,⾼端产业发展的规模和层次显著提升。

⽀撑体系建设进⼀步加强。

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构建,聚集⼀批⾼层次研发机构,国家⾼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范区创建完成年度⽬标。

“⼈才特区”建设深⼊推进,⾼层次⼈才引进和职业教育培训取得明显成效。

⾦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资本运作能⼒明显增强。

物流环境进⼀步改善。

基础设施配套进⼀步加强。

开发框架进⼀步拉开。

临空产业区和临港产业区建设全⾯铺开,⼴利港开⼯建设。

⽣态⼯业⽰范园区建设快速推进,落地⼀批重点项⽬。

主体区整合提升步伐加快,新城区建设进⼀步拉开框架,城区⾯貌焕然⼀新。

⽣态⽂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国家级⽣态⼯业⽰范园区创建⼯作顺利推进,节能减排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指标任务。

环境保护⼒度进⼀步加⼤,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概述

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概述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概述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大特征是集聚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则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

自北京、上海率先建立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来,其他城市纷纷依据自身优势和产业特点加快园区建设,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

尽管园区规模和发展模式大相径庭,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确实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我们有必要对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做出宏观的扫描,总结其中的利弊得失,为今后的园区建设提供一些针对性建议。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提出。

创意产业最早兴起于英国,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

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文化创意产业集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两个概念于一身,涵盖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经济活动,即能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高度的经济价值,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

目前,我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各地根据其产业优势和发展需要分别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分类。

北京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82个行业小类和6个行业中类纳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

上海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划分为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资讯策划创意、时尚消费创意五大重点行业,涉及国民经济统计中的38个中类行业,55个小类行业。

杭州在《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中将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划分为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8个行业,涉及92个国民经济代码小类。

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发展示范区建设指南-V1

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发展示范区建设指南-V1

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发展示范区建设指南-V1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而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能够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增强国家软实力,还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

因此,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发展示范区,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

一、背景在21世纪初,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尝试建设“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政策的支持,这些示范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

二、建设目标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发展示范区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整合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当地的文化软实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三方面的多重效益。

三、建设内容1.文化创意和旅游活动同频共振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发展示范区,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发展无缝对接起来,同时融合双方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具体的做法是,组织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探索与当地文化相关的游玩项目,比如传统民俗文化体验、文化创意产品展销等等。

2.打造“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大通道“一带一路”倡议为各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平台。

因此,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发展示范区也要将目光放向国际市场,打造文化旅游大通道,推动国内与国际跨领域文化产业、旅游市场的交流和合作。

3.积极开展文化创意产品推广文化创意产品在整个文化产业当中,是比较有特色和竞争力的领域。

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可以使用文化创意产品作为依托,突显地方特色,提升地方形象,打造一些著名的文化名片。

同时,也可以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推广,来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

四、建设步骤1.做好规划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发展示范区,首先需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规划。

规划需要结合实际条件,确定区域范围、发展方向、政策引导等内容。

国家产业示范园区实施方案

国家产业示范园区实施方案

国家产业示范园区实施方案一、背景国家产业示范园区是国家级重点发展的产业集聚区,是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已成为各地区政府重点推动的工作之一。

为了更好地推动国家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制定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总体目标国家产业示范园区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以提高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为核心,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主要内容1. 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示范园区要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2. 完善产业链条产业示范园区要加强产业链条的延伸和衔接,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示范园区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设一批国家级研发机构和实验室,引进高端科技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4. 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产业示范园区要积极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现代化的产业园区,提供优质的生产生活环境和配套服务,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入驻园区。

5. 加强政策支持产业示范园区要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供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政策扶持,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保障。

四、实施路径1.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国家产业示范园区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和园区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2. 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国家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和时间表,强化统筹协调,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3. 加大资金投入国家产业示范园区要加大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优化投资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 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对国家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做强文化旅游经济,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经济跨越发展,早日建成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产业区、现代生态田园城”……8月1日,一个特殊的、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遂宁市委召开专题会议,给遂宁河东新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目标:力争用三年时间,把河东新区打造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走出一条“规划引领、项目支撑、产城互动、市场运作”的文化兴城、产业兴区之路。

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河东新目标引爆遂宁文化旅游提速升级发展目标“出炉”背景背景一:党的十七大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国家战略规划,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背景二:自2007年开始,文化部先后命名了3批共6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分别是:华侨城集团公司、西安曲江新区(2007年8月),辽宁省沈阳棋盘山开发区、山东省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区(2008年6月),河南省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上海张江文化产业园区(2011年2月)。

目前,四川省尚无一家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背景三:今年1月19日,省“两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给遂宁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定位,要求遂宁加快建成成渝合作、区域合作的连接点,承接现代产业转移的理想地,具有遂宁特色的现代产业高地,快速崛起的现代生态田园城市,加快走出丘陵地区全面小康新路子。

“五个定位”擂响了遂宁“十二五”发展的战鼓,开启遂宁全新的发展篇章。

背景四:承袭“五个定位”的思路,遂宁加快了建设现代生态田园城市的步伐,提出到2030年,将全域遂宁建设成为现代生态田园城市。

建设现代生态田园城市,遂宁另辟蹊径,探索一条在全省具有典型意义的“两化互动”发展之路。

背景五:在遂宁挺进现代生态田园城市的征途上,一个蕴含着激情的城市新板块、一条充满活力的经济带、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遂宁河东新区,以无可比拟的活力和干劲,以无法超越的优势和禀赋,搏动着遂宁建设现代生态田园城市的脉动:打造的“文化旅游产业区、现代生态田园城”。

遂宁高端指示关于战略高度。

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很大,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城市品位。

遂宁有很多文化资源,要充分挖掘,积极打造,走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

要坚持绿色发展方向,选准优势,发挥优势,创造优势,把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到战略的高度,用现代化的文化理念发展文化产业。

相关部门要从遂宁发展战略上考虑,坚定信心,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有为,要从政策上、规划上、资金上、人才上全力支持河东新区申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工作。

关于园区申报。

由市文广局尽快邀请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相关专家指导申报各项工作,提出下步工作指导性意见及努力方向。

河东新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完善申报相关材料。

力争2011年申报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13年成功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关于市场主体。

政府平台公司率先启动一批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带动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会展中心、体育中心、文化中心、传媒中心、生态商务楼宇经济区、中华养生谷休闲旅游度假区、东湖国际低碳湿地公园等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加快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

关于产业集聚。

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会展商贸、新闻传媒、软件服务、创意设计、影视动漫等文化产业,加快滨江生态文化产业带、滨河生态文化产业带、体育产业公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生态商务楼宇经济区、中华养生谷旅游休闲度假区等几大产业板块建设,吸引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逐步形成门类丰富、链条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

关于资本运作。

探索银行授信融资、政企、银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吸引国内投融资企业落户新区,拓宽投融资渠道,支持文化企业发展。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机制,做大做强天遂文旅集团、东涪高科公司,力争“十二五”通过资本运作上市。

关于政策扶持。

设立财政扶持基金,并分类制定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吸引和扶持各类文化资源、文化企业、文化品牌入区发展,并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中型文化企业和文化集团;制定人才发展政策,为懂经营、懂文化、有技术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在河东创业提供支撑平台;鼓励支持辖区文化企业承接国际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会展、节庆、演出、论坛、赛事等高端品牌活动。

河东争创条件河东新区成立于2002年9月,位于涪江东岸,总体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已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总人口13万人,是市委市府确立的“文化旅游产业、现代生态田园城”。

“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5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速60%,2011年预计财政收入将超过1.3亿元。

经过9年的开发建设,一座基础完善,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的现代新城形象已全面彰显,日益成为遂宁市以建设现代生态田园城市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

政治文化中心东迁2005年,市委常委会第112次会议决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机关及相关部门搬迁河东新区,当年10月,将作为四套班子行政办公的环岛商务中心大楼开工奠基仪式隆重举行。

2007年10月1日,市直机关在新区环岛商务中心举行升国旗仪式,意味着四套班子正式入驻河东办公,同时也标志着新区作为遂宁新的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

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也相继入驻河东,四川省检验检疫局遂宁办事处正式挂牌并开检,市中心医院河东分院、四川省国家电力公司遂宁分公司、中石油遂宁分公司、移动公司川中枢纽工程等多家单位落户河东……由此,也拉开了遂宁河东新区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新高潮。

“一路一园”与宜居宜业新城2009年4月29日,遂宁河东新区五彩缤纷路举行首次商业用地带规划拍卖,引来众多客商追捧,20个项目拍得资金1.6亿元。

此次拍卖有如雷声滚滚而来,万众瞩目遂宁河东新区。

相继推出的联盟河观音文化园,与五彩缤纷路一样,都引入了国际团队,都有着一流的规划设计、一流的口岸,也同样在市场上激起强烈竞争。

一路一园在市场上受到追捧,也是河东几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强力推进的厚积薄发。

到2008年底,遂宁河东新区建成并黑化30余条约55公里长的城市道路、18公里防洪堤、4座城市桥梁,形成了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

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也全面跟进。

东城绿洲、中铁龙城、奥城花园、东海岸、欧洲新城……中高档楼盘每年以百万平米速度向上生长。

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也带动了销售的火爆,很多楼盘短时间售罄。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受益的还有河东的百姓。

目前,新区已经建设安置房55万平方米,在建和建成安置房37万平方米。

看好河东的,不仅是市民。

2010年11月1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莅遂调研,在视察河东新区时给予高度评价,提出了要着力建设现代生态田园城市的新要求。

湿地公园的文化旅游符号从今年5月1日起,河东新区湿地公园建成并正式对游客和市民免费开放。

一时间,除了千年观音道场4A级灵泉风景区,湿地公园又成新宠,游客接踵而至。

随着观音湖畔摩天轮的转动,河东新区发展文化旅游的方向越来越明确。

2010年8月10日市委专题会议要求,把河东新区建设成为遂宁文化旅游开发区,进一步明确了河东新区的功能定位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与此对应的,是遂宁河东新区五星级酒店项目以每亩80万元价格成功拍卖,并通过设计规划;占地191亩,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的大剧院文化中心选址落户河东;占地263亩,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3万座的体育场,2千座的游泳馆,总投资10亿元的体育场项目落户河东……教育产业初见规模2006年,占地1253亩的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迁建河东并投入招生。

如今师生规模近20000名。

同一年,市电大新校区(一期)和民进中专校扩建工程如期投入使用,招生规模分别达到8000、10000名,三足鼎立,为河东新区发展职业教育产业、打造西部职业教育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确立了河东新区全市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还为新区聚集了人气与商气。

河东争创战略思路决定出路,目标决定方向。

今后几年,河东新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新区“文化旅游区、生态田园城”的总体定位,按照我市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100万城市人口的“双百”目标,提升“城市、文化、旅游、产业互动共融”的发展思路,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主线,着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用力发挥比较优势遂宁处于成渝两个特大城市的最佳辐射点,河东新区位于遂宁城区东部,辖区环境优美,历史悠久,是绝佳的绿色生态旅游区。

新区将利用资源优势,定位开发建设国际化、高品位特色旅游城市,以旅游促进河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期间,河东新区产业发展将以文化、旅游、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为重点,牢固树立生态观念,合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按照“一心、一谷、两翼、两带”的产业布局把发展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作为河东未来发展的核心产业,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巴蜀文化、观音文化、涪江文化,将河东建成国际化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着力配套城市功能。

将继续与国际国内知名规划设计机构合作,编制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解决河东城市建设与国际国内一流城市接轨的问题。

加快完善如公共交通、购物中心、学校、医院等城市配套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和条件,全面提升城市服务能力,全面聚集人气,力争在2015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超过18万。

适度超前投入,高标准完善河东(一期)规划范围建成道路的绿化、亮化、美化、黑化工程;完成中铁合作范围剩余道路及附属工程建设;全面实施中华养生谷12平方公里、仁里组团1.5平方公里、河东(二期)约20平方公里范围内城市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318线沿线裸露山体和通善大桥沿线民房改造建设工程;全面完善城市公交、电力、通信、自来水、天然气等基础服务设施,增强城市保障能力。

倾力“隆起”文旅高地未来几年,河东将累计投资100亿元,拉动民间投资400亿元,形成三产业总产值500亿元,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种类丰富、门类齐全、互补发展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

初步建成产业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国际知名旅游度假目的地、现代生态田园城市。

全面构建“一基地、两环带、三区域、四中心”发展格局。

“一基地”就是在现有8所基础教育和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基础上,投资10亿元,在河东二期引资建设一座占地2000亩、容纳学生3万人的大学城;投资2亿元,新建2所特色中小学校、1所学前教育学校。

形成在校学生6万人,年培训能力8万人,基础与职业教育共荣发展的西部教育产业基地;“两环带”就是投资10亿元建设五彩缤纷路经济带(二期规划);投资8亿元建设五彩南路怡情养生滨水经济带;投资10亿元建设联盟河观音文化园经济带(二期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