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知识讲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国学教案《论语》
《论语》教会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点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仁”的思想。
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凡事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与人交往中懂得相互之间需要帮助与支持,从而为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打下较好的基础。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仁”的思想。
难点: 在生活中怎样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时安排:1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展开话题古代的前贤给我们留下了儒家思想及其《论语》。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
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
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这样的解释:"《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 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 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评析】
曾子曾说过,孔子的思想是“一以贯之”,有一个中心贯
穿始终,那就是“忠恕之道”。无论是“忠”还是“恕”, 都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思路。天下人心中所想所求的、 所厌恶所耻的,大致都是一样的,没有太大的悬殊,正所 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用自己的心去想天下 人的心,这样,“恕”才有了逻辑上合理的根基。
1、李斯特义收学员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 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 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 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 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 生。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 老师为学生演奏。”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
故事分享
2、彭德怀度量宽宏
红军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 传令兵手执红旗边跑边喊让路。只有一个战士坐着不 动。彭德怀见人挡路便喊了几句。战士站起来朝彭总 就是两拳。彭总让过他匆匆赶路。事后,传令兵捆来 那个战士见彭总。彭总立即让他回去战士自知闯祸, 心里害怕,见彭总毫不在意,深受感动,后来逢人就 说:“总指挥真是度量宽 宏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是恕,当然其中也包含了仁
厚之心,所以可以终身实行。“忠恕”的提出,将一个抽 象的道德范畴——仁,给具体化了,因此,仁成为切实可 行的。任何人,无论智识贤愚,都可以“近取譬”而行仁 道。这才是孔子思想之精髓。一切高深的哲学命题,都被 孔子化为日常生活当中举手而可行之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处于贫困中, 也不可以长久处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 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即如果实行仁能给他带来好处, 他就实行)。”
【评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约,是穷困、困窘的意思。孔子说:“不仁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别人。”
樊迟没有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 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樊迟退出来,去见子夏,说:“先前我拜见老师,问他什么 是智,老师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 的人变为正直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这句话的含 义多么深广啊!舜做了天子,从群众中选拔人才,任用了皋陶,不 讲仁德的人就疏远了。汤做了天子,从群众中选拔人才,任用了伊 尹,不讲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
有些欲望则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学楼前的桃花开 了,我相信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规 章制度里面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桃花是公物,所 以我们就得抵住诱惑,这样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心胸宽广,平静柔和却坚强
有力的地方,就是生活在天堂。 心胸狭隘,快意恩仇和刚强难 调的心,就是生活在地狱。
阅读1、2、3、4语段后,请同学们从自处和
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 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 就是克服一己私,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 地来谈,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从处世的角度来看," 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 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本 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 表述为"恕",或者"忠恕"。
国学做人的道理
国学做人的道理
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下来的智慧与经验。
其中,涵盖了许多关于做人的道理。
首先,国学强调“仁爱”、“包容”。
孔子曾经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要用自己希望得到的方式去对待他人,以仁爱和包容的态度去待人,不要因自己的私利而伤害别人。
其次,国学注重“正直”、“诚实”。
《论语》中说:“言必信,行必果”,告诉我们说话要讲信用,做事要有果断。
同时也告诫我们要做人要正直,要有真诚的心,不要虚伪,不要欺骗他人。
最后,国学也强调“学习”、“修身”。
《大学》中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这是告诉我们要先修身,再管好家庭,才能为国家和天下做出更大的贡献。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好人。
总之,国学是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其中包含许多关于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实践的。
- 1 -。
以“忠恕”为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忠恕”为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庸》:以“忠恕”为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生最高的智慧,不是要求完美,因为生活从来没有完美二字可言。
与他人相处的时候,自己与他人都会犯错,都是以不够满分的状态呈现出来的。
而我们需要明白的一个智慧,就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中,找寻一种平衡,找寻一种适度。
就好像在生活中,我们面对自己与他人的错误上,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态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会犯错误。
但是当我们面对这些错误,面对人生的这些不圆满的时候,则需要做到将心比心,处事公平,多给别人留机会,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智慧,这是合于道的智慧。
《中庸》:以“忠恕”为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国学智慧中,就提出了“忠恕”二字,“忠恕”就是在为人处事之中,对待自己以及他人的态度和处事风格之上,所谓的“忠恕”正是包含了胸怀博大的一个道理。
《中庸》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这句智慧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做到了忠恕,那么他就离道也不远了。
什么叫做忠恕呢?就是在待人处事的过程中,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对别人有一种容纳和包容。
这一句国学智慧,也印证了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除了对于某一些事情的态度之上,更有对于别人错误的一个容容忍和原谅之上。
《中庸》:以“忠恕”为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可以结合上一篇文章中所说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不要刻意的去塑造别人,不要刻意的把对方打造成一个死板的印象。
要尊重每一个人不同的个性,才有百花齐放的精彩。
而在尊重每一个人,与人相处的一个过程中,“恕”显得特别重要,“恕”可分为容人,容纳。
在为人处事之中,很多人总会犯这样一个错误,总是刻意的想让对方活成自己期望的样子。
当对方没有达到自己所预期的,一旦犯错,一旦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则会暴跳如雷,甚至大家指责和辱骂。
其实这并非是对方的问题,而是你内心的不和谐,内心偏离了道,偏离了容纳的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及说课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及说课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及说课稿教学目标:1 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文常识。
2理解孔子"仁"的内涵。
认识与人为善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文中涉及的文言文知识。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课时安排: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教学方法:情景体验法,讨论法,评析法。
学法指导:朗读法,练习法,知识迁移法。
一复习与巩固(提问)1、解释下列加红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1)天下归仁(2)为仁由己(3)请问其目(4)回虽不敏(5)请事斯语矣(6)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7)尧舜其犹病诸(8)能近取譬(9)死而后已(10)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问知。
子曰:"知人。
"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2)举直错诸枉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3、找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或者特殊用法。
特殊用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特殊句式:1、仁以为己任。
2、何谓也?3、选于众回顾学过的文言知识,找出同类句子。
学生可能回答的句子:宾语前置句1 沛公安在?2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 何罪之有4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使动用法1 春风又绿江南岸(使......绿)2 烛之武退秦师(使......退)3 :生乎吾前,状语后置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2 具告以事。
(《史记·项羽本纪》)二集体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领悟'仁'的思想,说出'仁'的内涵"。
明确1克己复礼为仁。
国学鉴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国学鉴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卫灵公》【大意】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是我可以终生奉行的呢?”孔子说:“大概是‘恕’吧!以自己的心思推想别人的心思,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
【注释】
一言:一个字或一句话。
其:大概,也许。
恕:指以自己的心思推想别人的心思,以仁爱之心待人。
【启示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做人处事的重要原则,也是个人修养高低的标志之一。
比如,如果收到假钞,就要把它交给银行,而不是再把它花出去危害他人;如果不喜欢别人在自习时吵闹,那么自己在自习时就要保持安静,不要影响他人……无论大事小事,我们都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样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些理解,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成语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成语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成语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语是一个以己字开头,以人字结尾的八字成语,它是一个复句式成语,且是一个不常用成语,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语的意思,出处,用法等。
【成语释义】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感情色彩】中性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主语;用于劝戒之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己所不欲,毋加诸人
成语例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恕道的`核心。
双语例句
1. 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not have them do to you.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来自《《现代汉英综合大词典》》
2. Confucius said: " do not impose on others what you yourself do not desire. "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3. The only law that all our constituent cultures would generally recognize is the Golden Rule.
我们全部的立宪文化能够普遍认可的唯一法律就是这样一个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予人.。
国学经典短语
国学经典短语
以下是 9 条国学经典短语及例子: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像你不喜欢吃榴莲,你会硬塞给别人吃吗?在生活中呀,我们可不能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或东西强加给别人哦。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你想想看,当你学会了一项技能,然后经常去练习它,是不是会特别开心呀!就像学骑自行车,经常骑就会越来越熟练,心里可美啦。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就好像在一群朋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能成为你的老师呀!咱可不能小瞧任何人呢。
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好比复习以前的知识,居然还能有新的发现,这多厉害呀,可不就能当老师了嘛!
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可别明明不知道还装知道呀,诚实面对自己的不懂不是更好吗?就像做数学题,不会就是不会,大大方方承认然后去学呀!
6. “满招损,谦受益”。
你看那些骄傲自满的人,往往最后都没什么好结果,而谦虚的人总能不断进步,难道不是吗?
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要是你对一个问题很好奇,就算去问比你小的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学习可不能要面子呀!
8.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友大老远跑来找你,那得多让人高兴呀!就像好久不见的好友突然出现在面前,那心情,哇,棒极了!
9. “吾日三省吾身”。
咱们每天也得反思反思自己呀,今天有没有做错事,有没有进步,这多重要呀!
国学经典真的很有智慧和魅力呀,我们可得好好学、好好用!。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公开课
课外延伸
看看藏区12年支教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 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 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吴孟超——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 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 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请让我们再一次用真诚来朗读这么几句话: 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还有一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当堂达标
一、解释下列加红词语的含义。
(1)尧舜其犹病诸—— 担忧 (2)士不可以不弘毅— 广大,坚强
8、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 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
9、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 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处于贫困中,不可以长 久处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 利用仁。‛ (即如果实行仁能给他带来好处,他就实行)
樊迟退(退下来),见子夏曰:‚乡(通向,先前) 也吾见于(到)夫子(老师)而(并且)问智,子 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谓何, 说的是什么)也?‛子夏曰:‚富(深广)哉言乎! 舜有天下,选于(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疏 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 矣。‛
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习目标
弟子规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弟子规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典】: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释义】:将要施加给别人时,先反躬自问,如果连自己都不愿意,就应迅速停止。
设身处地为别人想,工作才能更加顺利《论语•卫灵公》记载:自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受用并践行呢?”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这也就是本节的四句话想要传达给我们的道理。
想要把一件事情加到别人身上的时候,先问问自己,如果这件事自己做的话愿不愿意,如果不愿意,那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而应该立即停止。
曹操刚刚起家的时候,和袁绍作战处于下风,部下们见此情景,很多人开始跟袁绍偷偷联络,为的是假如曹操失败了,自己还有退路。
经过官渡之战后,曹操彻底打败了袁绍。
这时候,曹操阵营里的很多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他们之前只顾着为了自保而向袁绍示好,却忘了考虑,如果曹操胜利,自己写给袁绍的信件岂不是要落到曹操手里?这样的话,自己就等于被逼到悬崖边上,不但本来留的后路没有了,反而还会有性命之忧。
果然,曹操的大军缴获了很多来往书信,其中不少是曹操的一些部下写给袁绍的。
这时候,曹操却立即下令,把这些书信全部烧毁。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时,曹操说,谁都有家庭,上有老下有小,为了生存,做出一些事情也是情有可原。
而且当初我们的实力确实远不如袁绍,当时连我都不太相信能有今天,将心比心,这些所谓的通敌之人有留后路的想法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就这样,在打败袁绍之后,曹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稳定了军心,没有因为那些缴获的信件而让自己这一方产生内耗甚至是叛乱。
曹操的这种做法有他的政治目的,但同时也不得不说,他遵循了推己及人的原则,为那些曾经跟袁绍通信交往的部下着想,是曹操成功地保住自己的胜利果实的一大原因。
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一项重要原则。
在职场之中,也是如此。
能够真诚地为自己的领导或同事着想,可以让自己的工作更加顺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及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及解释名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自:《论语·颜渊篇》解释: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
赏析:孔子任务,一个有“忠恕”思想的人,会推己及人,从己心出发,为他人着想,表现出宽厚仁慈的品德。
颜渊篇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课件
29
• 其中“一日”两个字值得反复体味。张岱 在《四书遇》中评论说:“‘一日’字最 可味,舍此‘一日’不下手,永无下手之 期矣。百事都始于‘一日’,况为仁乎?” 这个评价很有启发意义。“为仁由己,而 由人乎哉?”意思是说,要做到仁,要拥 有仁德,关键在自己。自己不追求,自己 不努力,再好的目标也等于零。
完整最新版课件
36
•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 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 人。古人非常看重祭祀,有“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的说法(《左传·成公十三年》)。
完整最新版课件
11
• 3、【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 “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 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 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 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 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 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完整最新版课件
20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中,没有 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却有舍生忘死 维护正义的人。”
完整最新版课件
21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品质恶劣的人,忍 受不了贫穷,享受不了快乐。有仁德的 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 仁。”
• 知者就不同了,“知者利仁”,智者知道 “仁”对他有利,所以便去行仁道。仁者 智者,一个以“仁”为本,一个以“仁” 为用。仁者是自发的,智者是自觉的。从 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仁者有内部动机, 智者靠外部激励。仁者、智者,如果二合 为一,那人生修养就完美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在《论语·颜渊》中的一句名言。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自己不希望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
这句话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
如果只是按照字面意思理解,那么有许多情况都无法适用。
例如,你不喜欢打球,就不可以强迫别人打球;你不喜欢听音乐,就不能要求他人听音乐吗?同样,如果你喜欢吃面食,就可以要求他人也吃面条吗?你喜欢看电影,就可以要求别人也看电影吗?如果自己做不到某件事(或不想做),就不能去要求他人吗?例如,你爬不上那座高山,就不能要求他人去爬吗?你开不了飞机,就不能要求别人开飞机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层含义在于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尊重他人的选择和意愿。
这种尊重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是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该遵循的一种基本道德规范。
我们不应该因为自己的私欲和利益,而损害他人的权益。
相反,我们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尽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基于互相尊重和理解的道德原则。
它要求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尽量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和不便。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我们自己也不希望受到他人的伤害和不公。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以此为准则,以此来提升我们
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到一种重要的道德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一原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准则。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理解这一原则的内涵和意义,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和实践。
1.2 教学目标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来源和背景。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和意义。
学会在人际交往中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1.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来源、内涵和意义。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运用这一原则。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不同情境下应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第二章: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1 课程内容在本章中,我们将深入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原则的内涵和意义。
2.2 教学目标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学会将这一原则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2.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运用这一原则。
第三章:应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1 课程内容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包括人际交往、工作、学习等方面。
3.2 教学目标学会在人际交往中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学会在工作和学习中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运用这一原则。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不同情境下应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第四章:挑战与反思4.1 课程内容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时可能遇到的挑战,并进行反思。
4.2 教学目标了解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可能遇到的挑战。
学会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时可能遇到的挑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6、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 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 要仁,仁就来了。
中年妇女的行为表明:
•人们的素质有待于提高;自 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留给别 人。其实,方便别人也就是方 便自己。
像上述这样的事情,在你身边发生过吗?
给别人起不文明、侮辱性的绰号;乱扔 垃圾;随地吐痰;因自己不满,把气撒在别 人身上;用自己的喜好衡量别人等。
综合上述例子,你认为出现上 述不和谐事情的原因是什么?
1、
【译文】 颜渊问仁。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 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 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 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 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 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 会议上,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我们所要建 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 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 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社会。
《论语-卫灵公十五》有一 段对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 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 要我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公开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公开课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论语》第七章二、详细内容:本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即“黄金法则”。
内容包括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分析其在个人修养、人际关系处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这一思想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目标:一、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认识到其在个人修养和人际关系处理中的重要性。
二、学会运用“黄金法则”处理人际关系,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与重点:一、教学难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黄金法则”处理人际关系的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一、教具:PPT、黑板、粉笔。
二、学具:笔记本、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困境案例,引发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考。
二、新课内容展示:讲解《论语》第七章,详细解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三、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道德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黄金法则”进行思考。
四、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个人修养和人际关系处理中的应用体会。
六、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应用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解答。
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论语》第七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业设计: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处理人际关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认识到其在个人修养和人际关系处理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案例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分析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一、深入研究《论语》其他章节,了解孔子的道德思想。
二、结合其他道德经典,对比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和应用。
1、对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理解 :
1、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这句语出《论语·颜渊》的话,道出了做人的真实意义。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自己所不要的,不喜欢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是儒家的信条,他说的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学,教育我们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
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社会上,很多人一有些钱就目中无人,说话也变了味,浑身散尽铜臭味,只愿交往比他富的人,却还在纳闷,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却不想正是因为他有钱后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说话不客气,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可谓“己所勿欲勿施于人”的写照。
生活中,我们希望家庭和睦,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做任何事,首先想到“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样”,如果自己都不想去做,就不应该推及别人;工作上,遇到困难,如果自己不想办法去解决,而是一味的推给别人,同样,别人遇到困难也会推及给自己或别人,问题还是仍然存在。
生活在一个群体中,不论你做什么,都应该做到“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工作上、生活中,只有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别人也才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
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生活就会更加和谐,充满快乐。
2、感悟孝道孝,其为人之本也,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
当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子女,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却毫无怨言。
为了给子女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父母辛苦、努力打拼,因为不了解父母的辛苦,总把这当作天经地义,等我们成为人父人母,才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赐予了我们身躯,教育了我们懂得伦理纲常,具备仁、义、礼、智、信的品德,作为子女,应当经常恭恭敬敬地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珍惜生命,重视品德,不能有所损伤。
这是孝道的第一步。
还要感恩父母,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是他们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学
• • • • 儒释道的文化中的“儒” 儒=人+需 儒学,乃精神食粮,人所必须。 百姓日用而不知。
• 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满足人(自己的, 别人的,大家的)的需要。
传统文化---德行对自己的利益 • 你的道德底线(文化的传承)是 什么?
孝顺父母,忠于领导、企业、家庭, 到底是谁的需要? 企业制度的制定最终目的是什么? 交通法规、刑法等亦然。
手臂、腿部僵直、身体僵硬 只擺動小臂;不抬腳,蹭著地走 腳步聲“咚咚”作響
遞交 物品
常見文明用語
• 歡迎光臨、請稍候、久等了、不好意思、對不起、 明白了、謝謝、歡迎下次再來。 • 請問、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嗎? • 對不起,請您出示XX證件,可以嗎? • 對不起,讓您久等了 • 這是您的XX,請收好 • 請慢走,祝您一路順風,祝您一路平安。 • 您好,很高興再次見到您
不良 姿態
走
姿
男士走姿
男士的步伐要大,勻稱、稳重、不可 摇晃、不可抽烟吃东西、目光不斜视。
女士走姿
女士的步伐要小, 勻稱、輕盈、端莊、 文雅、无声音。精 神内守。
不受歡迎的走姿
× × × × × × ×
肩膀左摇右晃
肚子腆起,身體后仰
腳尖方向不正,呈明顯外八字、內八字
雙手左右橫著擺動,像小學生一樣走
爱亲&敬亲
•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 • 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 不孝顺父母的人你敢嫁/娶吗? • 德者,本也。 • 故事:芦衣顺母
孝对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利益
• • • • • • 1、幸福的家庭 2、完美的家庭教育 3、理想的工作 4、领导的赏识 5、精神上的满足 6、………………
小人与君子
危机——转机
●中华民族到了……
●人类世界到了……
《展望21世纪》——汤恩比
今天的人类社会已经到了最危机的时代,而且 还是人类咎由自取的结果。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 三十多年前的一九七二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 识一下这位汤恩比博士。 汤恩比博士被称作二十世纪当之无愧的最知名 的历史学家和伟大的智者,他说:拯救二十一世纪 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所以 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汤恩比博士还说,如果有来 生,我将在中国。
日出东方,太阳辉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真诚的道歉! •以后一定不再犯!
•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 (阅人无数不如领导指路)
大家都是业界精英,小子在这里献丑了。 讲得好,是老祖宗教的好; 讲得不好,那完全是我自己没有学好。大家不要像我一样, 还可以找老师去学,找光盘去看。 推荐:大智慧(翟洪森老师) 幸福人生讲座(蔡礼旭老师)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 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圣人都重视报父母恩
十跪父母恩
第一恩、怀胎守护恩 第三恩、生子忘忧恩 第五恩、回干就湿恩 第七恩、洗濯不净恩 第九恩、深加体恤恩 第二恩、临产受苦恩 第四恩、咽苦吐甘恩 第六恩、哺乳养育恩 第八恩、远行忆念恩 第十恩、究竟怜愍恩
孝乃人道德之本
•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 百善孝为先,所有的教化都是从孝里面发展出来的。
• 教:孝+文
• 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如果把这种仁爱恭顺父母 之心推广到君王就是忠诚,推广到兄弟就是友爱,推广到 夫妇就是和睦,推广到朋友就是守信,推广到天下人民, 则能敬爱天下的人民。
企业家的王道
• 古时的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大家庭; 我们现状以道义为纽带,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想,共 同的道义而走进太阳这个大家庭。 • 以仁治国、为政以德的王道思想是儒家的最高政治理想,也是 许多企业家心中向往的管理圣境。这条神圣的王者之道到底如 何践行哪?跑不出一个孝字,孝乃德之本,也是王道实施的基 础,员工心中有孝,就有了对领导主管的敬重,就有了对同事 的友爱,就有了对企业的认可;领导心中有孝,就有了对员工 的慈爱,就有了对下属的爱护;企业里面有孝,团队就像一个 大家庭,员工就有了凝聚力,就有了归属感;当这种孝道在企 业中、在员工心里生根发芽的时候,便有了践行王道的基础。 • 以德服人,孝悌为本,这样的国家,才是中兴王道的国家;这 样的团队才是践行王道的团队;这样的组织才是和谐并能够充 满永恒动力的组织!
王阔举:妈妈的教诲,一勤天下无难事。--阿甘正传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民族特色 3、历史悠久 2、世代相传 4、博大精深
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
诸子百家——博
三教九流——大
琴棋书画——精
——(文字成为艺术全球唯一)
中医武术——深
什么是学习?
• 学(學) 习(習)
学 习
學:或从臼持爻以教 膝下之子,或从子学 爻于大人膝前。 習:(小鸟)张羽离 巢欲飞翔,即实践之 意。
側面看:含胸、拔背、收 腹、直腿。手指帖于褲縫。 后面看:脊椎正直,双肩 平齐,无僵硬或松懈感。 男士:體現严肃、庄重、 威严、动静有法。 女士:體現幽嫻贞靜、正 色端操。
鞠躬
接待手勢
不良站姿
垂頭、含胸、雙腿大叉、腹部松弛 聳肩、駝背、肚腩凸出、臀部凸出 曲腿、斜腰、趴伏倚靠、渾身亂動 腳位不當、勾肩搭背、 背對著交流对方、雙手平端或抱在胸前、 一只手插進衣袋、 手拿物品亂摔。
思想从何而来
• 许多许多的历史,才可以培养一点点传 统;许多许多的传统,才可以培养一点点 文化;许多许多的文化,才可以培养一点 点观念;许多许多的观念,才可以培养一 点点习惯。 • 天天在传统文化中----日用而不知。 • 大而无外,小而无内。
一阴一阳之谓道;否极泰来;日新;
•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言语 文学
学什么(二) •五常: 仁 义 礼 智 信
学什么(三)
• 六艺: 礼、乐、射 驭、书、数
礼----简介
• • • • • • • • •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礼文化 礼者,理也。 礼者,敬而已矣。 礼者,事之治也(礼是做事的根本方法)。 不学礼,无以立。 礼之用,和为贵。 南怀瑾先生语:礼是孔子一生学问的根本。 钱穆先生: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一言以蔽之,礼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根本
(一)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 什么是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 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 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现代汉语词典》) 文:文字,文学,有余力,则学文;善、美的 东西;文人是有孝德、善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之意。 化:使变化,如感化、融化、同化、教化等。 文化:学善知识使人教化。 •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释道三部分。
•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儒学为主的社会意 识形态。它包括哲学、政治、历史、伦理、文 学、艺术等各方面。它不是纯粹的汉文化,它 是中华文明演化几千年的文明结晶,它是一座 巨大的蕴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宝库。 我们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生生不息,反复战 胜内忧外患,屡经劫难而复兴,就是因为我们 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我们的民族之魂。现在 也称为:国学。
乐----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 重回汉唐 • 跪羊图(演唱版) • 跪羊图(手语版) • 生命之河(手语版)
现代社会德行的缺失 • 社会现状:久很久以前,大米是没
有毒的;猪肉是可以吃的;空气中是 含有氧气的;药是可以治病的;医院 是救死扶伤的;感冒是不会死人的; 理发店是只管剃头的;刮胡子是传染 不上艾滋病的……
礼节习惯
• 礼是传承下来的一种习惯。 • 老师
站
姿
步從容,立端正, 揖深圓,拜恭敬,
正确的站姿
正面看:頭正、 頸直、肩平、身正, 兩臂自然下垂、兩腳 跟并攏,腳尖并拢或 呈“V”字(或“丁” 字)分開,30~60度, 身體重心落于兩腿正 中。雙眼正視前方上 15度、精神飽滿,下 60度精神内守。(女 士视线避免上扬应内 守)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人生境界:小我、中我(度己) 大我、无我(度人)
小我——小人(为己) 中我——凡人(为己、为家人) 大我——君子(为己、为家人、为国家)
錯誤 姿態
坐
姿
坐如鐘:上身、上腿、小腿呈直角,雙腳前后并攏。 双手放于膝上。 其他姿勢:垂腿開膝式、雙腿斜放式、雙腳內收式、前伸后曲 式。
勿踐閾,勿跛倚, 勿箕踞,勿搖髀.
• 坐姿:不受歡迎的坐姿:雙腿開的太大,架腿、直伸出去、 抖腿、放在桌子上、腳尖朝向客戶、用手摸腳、雙手抱腿、 把手夾在腿中、上身向前趴伏。
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学习观
•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学什么(一)
• 孔门四科: 德行 政事
什么是礼?
孔子学院与祭孔大典
炎黃子孫 禮儀之邦 華夏文明
有有 礼章 仪服 之之 大美 谓称 之为 夏华
礼仪是什么?
礼仪,说到底是一种善良、恭敬的心。因为 它需要你真心真意地感到舒适、幸福、快乐。我 们需要礼仪,关键倒不在于礼仪能使我们受到欢 迎,使我们成功或发财,只是因为我们重视的是 更重要的东西:家人、老师、领导、朋友以及人 生最好的经历。有了这些情感的交流,我们忙碌 而枯燥的人生之路才因此丰富多彩、富有乐趣。 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每个人都在极力地用眼观 察、用耳倾听、用身体探寻、用心灵碰撞外界的 每一个信息,我们渴望得到那些美丽的、动听的、 舒适的、安全的、温暖的信息,因为这些能够带 给我们幸福与舒心。
儒释道的简单区别
• 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 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 但是社会需要它。(觉悟的文化) • 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 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 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无所不 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悟道的文化) • 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五四运动” 的时候,药店不打,百货店也不打,偏要把粮食店打倒。打倒了 粮食店,我们中国人不吃饭,只吃洋面包,这是我们不习惯的, 吃久了胃会出毛病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不但要 了解何以今天会如此,还要知道将来怎么办,这都是当前很重要 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研究四书。(学习国学)(成仁的文化) ——《论语别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