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养活多少农民?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提倡节约倡议书500字范文5篇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提倡节约倡议书500字范文5篇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向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提倡节约倡议书500字范文5篇,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提倡节约一同学们,每年的十月十六日是“世界粮食日”,我们国家将“世界粮食日”所在的一周定为“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周”,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它是根据我们国家的国情确定的。
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就是世界平均每四个人当中旧有一个中国人。
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呢?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人口多耕地少,吃饭就成为我国的第一大问题。
也许有的同学肯定会说:这怎么可能呢?我们这里一日三餐讲究搭配,讲究营养价值,鸡鸭鱼肉已是平常人家的家常菜。
但是只要你们去查一查资料,多看一些新闻媒介,你们就会知道,在我国的边远地区,由于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等原因,还有许多人在饿肚子,还有许多像你们一样大的孩子连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何谈读书上学呢?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十三亿人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还要大。
也许有同学认为,节约几粒米没有多大用场,让我们一起来算笔帐:如果一个人一天节约一粒米,全国13亿人可节约2186万斤,这么多米可以救济4000多灾民吃10年,可以给1000多名学生吃60年,所以节约粮食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但是,在我们的同学中,却普遍存在着浪费粮食的现象。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每天早上在咱们校门口的垃圾箱内,有许多同学把吃剩的馒头、油条、面包丢在里面;在学校吃饭的同学,也经常把大碗大碗的饭、菜倒在泔水桶内,这实在令人心痛。
据有关部门估计,全国每年浪粉的粮食,足够5000万人吃一年,多么惊人的浪费啊!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会背古诗《锄禾》吧。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们可以从这首古诗中可以看出粮食的珍贵。
据统计,一粒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粮,至少要经过20多道工序,这中间包含了农民多少辛勤的劳动,每一粒粮食都浸透了农民的心血和汗水。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主题团课心得体会(10篇)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主题团课心得体会(10篇)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主题团课心得体会(篇1)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古人将节约写进了家训;“节约粮食,不要铺张浪费”,在现代餐馆中随处可见。
节约,人人会说,但这一美德,很多人却没有践行,甚至有人嗤之以鼻。
之前的我,也是不懂节约的。
星期六我正在家里吃饭,有一个亲戚来串门,还带来了一堆零食给我。
我看着那堆零食,不禁两眼发光,直咽口水,手中夹着白米饭的筷子停在半空,一动也不动。
“悦悦,吃饭。
”爸爸叫了我一声。
我略微回过神来,瞥了一眼碗里的白米饭,和桌上我平时最喜欢的番茄炒鸡蛋,顿时觉得它们一点味道也没有。
于是,我放下了手中的碗筷,兴致勃勃地要去拿零食吃。
这时,爸爸喝住了我:“把这碗饭吃完!不准浪费!”我撅了撅嘴,小声嘟囔:“饭吃完,哪还有肚子?”爸爸严厉地瞪着我,教训道:“这一碗饭你才吃了几口,就不想吃了,你知不知道节约?”“咱家又不缺这碗白米饭。
”我嘴上不敢说,只在心中反驳。
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咱家是不缺这碗饭,但是你要懂得珍惜,粮食来之不易。
”饭后,爸爸提出要带我到乡下农田里去看看。
太阳正当头,我穿着防晒服,只露出两只眼睛,不情愿地跟着爸爸出门。
一路上,我苦着脸,低着头,心想为什么要大中午出来看,不能傍晚来吗?直到农田里的一幕深深震撼了我无知的心灵。
几块田地里,几个农民或背着化肥口袋,或背着药水箱,正在田地里劳作。
我看见离我最近的一位中年妇女,她只戴了一个遮阳帽,帽檐下是一张晒得黝黑的脸,大粒的汗珠从她的额头滑落,闪着日照的光辉,滴到了农田里,她却无暇擦拭。
那一刻,我惭愧地低下了头,也明白了爸爸为什么让我节约。
回家的路上,爸爸告诉我,节约不仅是对劳动的一种尊重,也是我们积累财富的源泉。
我希望我们所有的小学生,都能将节约付诸于实际行动中,珍惜粮食,争做节约小达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主题团课心得体会(篇2)我相信有很多人认为珍珠项链非常珍贵,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是粮食。
中国三农问题的具体分析
中国三农问题的具体分析第一篇:中国三农问题的具体分析对当代中国“三农”问题的具体分析一、具体分析三农问题形成的原因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因素又有其外部因素,既是历史因素的积淀,又有其现实的原因,对此必须持全面的视角予以把握,不能仅仅局限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内部,而忽视外部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能仅仅看到导致三农问题产生和发展的现实性因素,更要有宏观的历史性视野,从其产生的深远的历史背景予以全面的考察。
1、自古以来,中国便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祖先靠着耕作,养活了我们一代代的人。
或许是因为华夏文明历史上长期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的缘故,封建统治者对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掩耳不闻、闭目不视,致使中国与西方后发国家的差距逐渐加大。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号称“金锁铜关”的清朝国门被轻易攻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农村经济与农业生产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鸦片战争打开国门后,中国的农业受到了十分大的冲击,生产日益萎缩,农业发展停滞不前。
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相对稳定,农业生产有明显增长。
1936年前后,农业收成达近代史上最好水平。
但不久抗日战争爆发,直至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农村经济才能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农业生产已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2、今天,尤其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有限的耕地养话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当今中国社会中,有关农业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主要指农村、农业、农民这三个问题,即“三农”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中国”。
中国历史上的治乱兴衰,一旦离开了对当时农民状况的科学考证,就无法破解其中的缘由和奥秘。
中国的工业化与农业的现代化(范文)
中国的工业化与农业的现代化中国的工业化与农业的现代化中国的工业化与农业的现代化中国的农民、农村与农业问题是与当代中国的工业化紧密相连的。
有人说,正是由于中国农民几十年来的无私奉献,才为中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源源不断的资金积累,使新中国仅用30余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许多欧美国家需要一个多世纪才走完的历史进程。
但是,工业化并不等于现代化。
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建设,不仅没有改变中国农村的贫穷与落后,而且农村中的某些固有问题比建国初期更加复杂和严重。
中国农民对工业化的奉献是不是得不偿失?中国的农民、农村与农业问题是与当代中国的工业化紧密相连的。
有人说,正是由于中国农民几十年来的无私奉献,才为中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源源不断的资金积累,使新中国仅用30余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许多欧美国家需要一个多世纪才走完的历史进程。
他们进而认为,在建国初期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现代工业还不到国民经济的10%的基本国情下,在西方帝国主义的层层封锁和包围之中,要打下工业化这一前无古人、震古烁今的宏伟基业,只能要求甚至强迫农民兄弟做出牺牲。
这既为当时中国的国情所决定,也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概言之,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中国的工业化注定要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
但是,工业化并不等于现代化。
以剥夺农民为代价的工业化必定不能使中国实现现代化!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表明,农业国家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农民的职业化(多数农民脱离土地从事其他职业)、乡村的城市化和农业的产业化。
工业化期间,我国的农村人口翻了两番;乡村贫穷落后依旧,城乡差距拉大;农业生产仍沿袭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
一句话,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建设,不仅没有改变中国农村的贫穷与落后,而且农村中的某些固有问题比建国初期更加复杂和严重。
我国能养活多少农民?
我国能养活多少农民?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关注一个农民可以养活多少人,关注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也关注提高土地生产率。
原因很简单: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既依赖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供应的持续增长,也依赖从农业向其他部门转移的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各种资源,因而依赖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持续增长。
同时,过去由于长期以来实际存在的农产品供应不足,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增加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应就能增加农民收入,因而农业、农民、农村(简称“三农”)问题是统一的,与农业部门被赋予的“基础”地位或职能也是统一的。
但是,20世纪90年代人们“突然”发现,农产品供应的日益丰富实际上导致农民务农收入的相对甚至绝对下降,越来越多的人达成这样的共识,即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在于减少农民数量。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三农’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国今后究竟“应当”有多少农民?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一、“基础”的本来含义及其转化“超越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
”农业曾经是人类发展早期阶段的主要部门甚至唯一部门。
只有农业劳动者生产的产品特别是食品超出自身及家庭成员需要之后的剩余稳定增长,其他部门才得以从农业中分化出来,部分农民才能够转入其他部门,整个经济和社会才能向前发展。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农业被看作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基础”一词及其含义,在这里无疑具有人类生存的生理学依据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学依据,描述了作为整体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但是,如果将“基础”一词的含义引申、扩大到经济学领域,并且赋予它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价值判断的内容,却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毫无疑问,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发展相互依赖,谁也离不开其它部门,农业也不例外。
没有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现代机械、化工和能源等工业提供的设备和投入品,没有现代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没有现代金融、信息和市场等中介服务业,农业只能倒退回自然经济时代;如果再没有手工业,农业更要倒退到刀耕火种甚至更原始的时代。
袁隆平的事迹简短心得作文素材
袁隆平的事迹简短心得作文素材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袁隆平的事迹简短心得作文素材5篇。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袁隆平的事迹简短心得作文素材篇一袁隆平精神是一道永恒光芒能成为院士谈何容易?没有真本事和创业精神,以及吃苦和怎么面对困境的毅力,想都不要想成为,科学界一颗闪耀之星。
在袁隆平院士八十寿辰的时候,虽然完成了人生的所有要达到的境界,却还在老骥伏枥孜孜不倦追求。
国家领导人的祝贺,既是对袁隆平院士的身体关心,也是对知识分子的关怀,更是对科学知识的尊重。
袁隆平院士的才智和科研能力,我们无需置疑。
但是我想袁院士身上,还有一层更闪光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那比所有的才华更重要。
首先是袁隆平院士心怀祖国和人民,把人民的生活,看得比自己的身体还重要。
也因此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默默奉献。
就是心底这种信念,支持他在科学路上不断超越。
有人曾嘲笑他自找苦吃,何不轻松点。
袁院士坦然说:“为了大家不饿肚子,我心甘情愿吃这个苦。
”一句话,能让我们不从心底感动?第二,能承受失败打击,但信心不倒。
刚开始研究条件简陋,尤其滇南育种遭遇大地震威胁,但上千次的失败,都动摇不了袁院士,研究杂交水稻的决心,就是倒,也要倒在稻田里。
第三,袁隆平院士注重实践,讨厌信口胡来。
他有一句经典名言: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他始终坚信真正的权威来自实践,使他在第一线义无反顾的坚守,锻造出了战略性的眼光,科学的光芒四处闪耀。
第四,袁院士胸怀宽阔,甘当人梯。
他重视培养杂交水稻科研人才,并深邃认为,团结协作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他捐出奖金,设立科研基金。
他将实验材料,毫无保留的分送全国一些科研单,位加速了“三系”杂交稻研究的步伐。
由此让我国杂交水稻界精英辈出,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三十多年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关于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征文8篇【最新】
关于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征文8篇【最新】关于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征文(精选篇1)粮食对于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啊!如果有一天,粮食消失在了这个世界上,这将会是一场怎样的灾难呀!可我曾经却从未担忧过。
有时在饭桌前,当我看到这些饭菜不合我胃口时,便会慢吞吞地吃着,直到饭菜凉了时,便“哗哗”地将它们倒掉。
有时,我为了赶时间,便会狼吞虎咽地吃着,但却忽略了那一粒粒从桌上掉下来的饭。
有一次,我实在吃不下饭了,便偷偷摸摸地将饭倒入了垃圾里。
这回,正好被爸爸逮了个正着。
爸爸生气地说:“你不觉得这样做很浪费吗?你把《悯农》这首诗给背一遍。
”于是,我滚瓜烂熟地将这首诗给背了下来,心想:“这首小诗也能难得到我?”可没想到,爸爸把脸一沉:“你虽然能把这首诗给背下来,但却何曾去理解过它的意义?在生活中,在饭桌上,又何曾记起它呢?我今天要罚你抄写《悯农》,直到你的手酸了为止!”于是,我按照爸爸说的去做,才抄了10遍手就酸了。
这时,爸爸走了过来:“孩子,你才抄了10遍手就酸了。
你知道吗?此时此刻,农民伯伯们正在热日炎炎下,辛辛苦苦地种着粮食,豆大般的汗珠从额头上滚了下来。
这比你抄一本书都还要辛苦好几倍呢!”听了爸爸的话,我不禁羞愧地低下了头,暗暗地下定决心:“以后,我一定要节约粮食,不再浪费了!”在这里,我要呼吁大家一起来节约粮食。
让我们铭记:“爱惜粮食,从我做起,节约粮食,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一起行动,让“浪费粮食”这四个字,在这个世上永远地消失。
关于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征文(精选篇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悯农》,而我们真的有做到吗?中国是第一个种植杂交水稻的国家,虽说“中国以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但是还是有许多人吃不饱饭。
而在我们城市人心中,“节约”二字渐渐被我们淡忘了。
我国是人口大国,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840万吨粮食。
积沙成堆,积水成河,随着土地沙化,土地肥力下降,我国将有可能面临粮食危机!现在网络上有许多“吃播”博主,很多人都是假吃,几乎是吃一口就吐一口,最后那些剩下的食物还不打包带走,这就造成了大量的食物浪费。
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倡议书
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倡议书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倡议书1亲爱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国是农业大国,虽然近几年粮食均增产,但是我国人口已超过12亿,每年的净增长是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全国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在今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粮食的供需仍将在紧张中度过,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粮食进口国。
现实绝对不容乐观,在我们扔掉粮食的时候,不仅扔掉了农民伯伯赋予汗水和心血的粒粒真情,更是灾区人民一份朴实而热切的渴望,是中国未来一份微小却珍贵的资源!同学们,我们当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为此,我向学院学生提出以下倡议:1、吃饭的时候,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费饭菜,剩饭剩菜不倒掉。
2、在餐厅吃饭时点菜要适量,不要乱点一气,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
3、吃饭尽量吃完,不浪费。
4、在学校吃早餐,剩下的面包、点心不要扔掉,可以拿回家吃。
同学们,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更是责任,让我们一起自觉地节约粮食吧,让节约粮食成为我们的习惯,并且能保持这样良好的习惯。
倡议人:__x__月__日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倡议书2同学们:我国是农业大国,虽然近几年粮食均增产,但是仍然满足不了供需。
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总人口已超过14.1亿,每年净增长1200多万人。
全国百分之四十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在今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粮食的供需仍在紧张中度过。
也许我们不会因为粮食不够而饿着。
但是在非洲,在伊拉克,这些经济不发达和饱受战争洗礼的地区,能吃上一口饱饭就算是一种奢侈了。
光是我国每年浪费掉的粮食就够够全球2亿人吃一年了。
我们生活富裕,养尊处优,根本就不需要为粮食而发愁,你们可曾想过,此时在地球的另一个地方,战火纷飞,很多人被饿得奄奄一息,等待着死神的降临。
为此我向全校同学发出节约粮食的倡议,让我们从现在起做到以下几点:1、节约粮食,能吃多少吃多少,不够的话再去盛。
2、尽量不留剩饭,留了的话到下一顿时热热再吃。
土地管理必考知识点(国土空间规划)
土地管理必考知识点1、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国策和基本国情是什么?答: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2、耕地保护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作用?答:(1)耕地保护事关我国的粮食安全;(2)耕地保护事关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耕地保护事关我国的社会稳定。
3、中国用占世界百分之几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几的人口?答: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4、我国耕地面积占总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几?答:耕地只占总国土面积的13%5、我国土地资源有哪些特点?答:(1)土地总量大,人均占有少;(2)山地多于平地,耕地比例小;(3)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4)后备土地资源有限(5)水土资源不平衡6、什么是土地管理?答:土地管理是国家用来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以及贯彻和执行国家在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改造等方面的政策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的综合性措施。
7、什么是土地所有权?答: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的体现,是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土地实行占有、使用、收益和依照法律做出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土地所有权分国有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
8、土地所有权有哪几种类型?答: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我国土地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土地公有制的形式也就是土地所有权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全民所有制,即国家所有,另一种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即集体所有。
农村集体土地指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都属于农民集体土地;包括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
9、什么是土地使用权?答:土地使用权是指使用人根据国家法律、文件、合同的规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部分处分的权利。
土地使用权分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
10、什么是土地使用权出让?答: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给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1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分别是多少?答:(1)居住用地70年;(2)工业用地50年;(3)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4)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五)综合或其他用地50年。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心得体会5篇范文
2020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心得体会5篇范文2020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心得体会范文1最近学校里倒饭的现象很普遍,那些倒饭的同学不想想:一粒米=农民的精力+7桶水这不光是浪费粮食,还是在浪费水资源。
在中国还没有改革开放的时候,人们饿的饿,渴的渴,不少人都是因为饥饿而夺去了生命。
而现在我们都不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肆意浪费,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一种表现。
我们都是中学生了,不会连这种美德都没有了吧!现行大家都学过一首诗——《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近日,看了一篇报道,据上海市粮食部门测算1公斤大米大约有4万个米粒我国约有13亿人口,若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可节约32500公斤大米,每年可节约1200万公斤大米,这可以养活35000人。
如果每人按每月吃25斤计算,可供105万人吃一个月。
假定一个人每月吃20斤,那么这么多粮食足够一个人吃上1亿年。
就拿上海来说,市民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可以节约18万多公斤,一年就可以省下54万元。
就拿我家来说,每天最少也要浪费半斤左右的米饭,每天1万粒乘以365天,又可以养活多少人呢?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让我们为这种习惯感到汗颜和可耻……回想水稻从播种到碾成米,农民们经历了许多道工序,水稻的生长期正好是夏季,如果天气阴雨绵绵,对水稻的是生长非常的不利;希望水稻丰收,农民们就不得不在酷暑烈日下淌着汗劳作,只有天时地利人和,才能确保水稻的丰收。
去年,在“麦莎”和“卡努”台风的侵袭下,稻灰虱害虫是往年的5-6倍。
虽然政府部门启动的紧急方案,科技植保人员深入田头,协助农民们打害虫的歼灭战,但是产量也只有去年的8成。
辛苦了整整的一个夏季,得到的却是这样的回报。
而年轻的我们,总以为自己种的粮食浪费一点无所谓,只有自己经历了农田的劳作,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也只有经过算帐之后,才知我们平日浪费了多少的粮食啊!想想有些贫困的山区,为了温饱在苦苦挣扎。
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国粮安作文10篇
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国粮安作文10篇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国粮安作文篇1今天,我在电脑上看到一则新闻:非洲国家尼日尔面临粮食危机,该国半数以上乡村缺乏粮食,当地居民食不果腹、营养不良,一个个骨瘦如柴。
我不禁想起妈妈告诉我的一句话:我国13亿人口,若每人每天节约1粒大米,则全国每年可节约1200万公斤大米,足可养活3。
5万人。
“3。
5万人”,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接着,我又想起了自己在学校里吃中饭时,总是“盛得多,吃得少”,我真是不应该啊!你知道其他的市民们节不节约粮食吗?让我们一起去“超王记”瞧一瞧!来到超王记,只见这儿的服务员忙得不可开交:一会儿擦桌子,一会儿端面,一会儿又端馄饨。
看,还有几个桌子没擦呢!我走上去一瞧,哇!和我预料中的完全不一样:一个个碗中连一根面条都不剩!大家怎么变得怎么节约了呢?我带着疑问坐到了凳子上。
忽然,我发现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张小纸片,我一看,上面写着“不剩饭,不剩菜”六个字,咦?这不是今年新推出的标语吗?还有墙壁上贴着的“光盘行动”都和节约粮食有关啊!我终于知道大家为什么这么节约了,我要向他们学习!这时,一碗面端到了我的面前,我把它吃了个精光。
哈,我也成为一名“光盘小赢家”啦!以前人们不节约粮食,现在我们都认识到了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我们无锡变化了,进步了!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国粮安作文篇2中国是世界上的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14亿人口,每天消耗的粮食高达70万吨,如此数量是其他国家无法达到的。
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我国浪费却十分严重,这令我十分心痛。
我在学校食堂看到几乎每位同学都有剩菜剩饭,一中午就会产生好几大桶的废弃粮食。
我认为我们虽然还只是小学生,但是我们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要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粮食从播种到收获处处都要花费农民伯伯的心血,同时也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珍惜粮食要从我做起。
我们要积极响应老师和社会的号召,参加光盘活动,做到吃多少打多少饭,不要浪费每一粒米。
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作文素材500字多篇
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作文素材500字多篇节约粮食作文1古人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一直在我耳边回响。
往事点点,汇成了我记忆的海洋。
心中,每每泛起几多银白的浪花,让我回味,让我珍藏,让我体会出人生的真谛与乐趣。
记得有一次,吃饭时,我由于饭菜不好吃,所以就没吃多少。
爸爸只见我碗里一粒粒的饭,语重心长地说:“粮食来之不易,可要好好珍惜啊!农民伯伯种出这些粮食是很辛苦的。
”接着,爸爸给我讲了农民伯伯种植粮食的经过和付出的辛苦和汗水。
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还有必要从一粒米上来节约吗?有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
表面上看,掉几粒米是小事,可世界上的任何财富,都是劳动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的。
珍惜这种创造的成果,不仅是对社会财富的爱护,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创造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
粮食是劳动者付出辛勤劳动、大自然消耗大量资源产生的财富,浪费它就是白白丢弃劳动成果、无端牺牲生态环境,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一位学者就曾指出:“可持续发展,这句话在今天的世界上首先是指粮食。
”我们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实际上丢弃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丢弃的是对劳动人民的一片真挚情感,丢弃的是做人的一种品格和精神。
我国现在还不富裕,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将近3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__名儿童死于饥饿和有关疾病。
人皆有食,也并不是每个公民都曾实现了的梦想。
世界性缺粮的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会得到根本转变。
因此,浪费一粒粮食也是很可耻的行为。
节约粮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有了节约意识,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
尊重劳动成果、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自觉意识。
珍惜粮食吧,这是在珍惜你的生活!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
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做起吧。
节约粮食作文2一天早晨上学时,我看到一名小学生在吃鸡蛋饼,还没有吃完就把饼给扔掉了。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心得体会(精选14篇)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心得体会(精选14篇)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心得体会(精选篇1)我国人口众多。
世界上平均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呢?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
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成为我国第一个大问题。
我国虽已解决了旧中国几千年没法解决的人民吃饭问题。
我们应该为之自豪!可是按人口算,人均有粮食仅361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
(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13多亿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还要大。
这真是一张大嘴!)据测算,1公斤大米约有个米粒,我国13亿人口,若每人每天节约1粒大米,则全国每天可节约公斤大米,每年可节约1200万公斤大米,可养活人。
朋友们,平时有没有浪费粮食的现象呢?还记得那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那首诗吗?人们总是觉得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再谈节约粮食是早该丢弃的陈词滥调。
如果留心一下生活的四周就会发现——粮食浪费几乎无处不在。
你想来世做饿鬼吗?你知道饥饿的滋味吗?远离浪费珍惜粮食······“不要把浪费当成潇洒,你挥霍的是一种罪恶;不要把节俭看成尴尬,你培养的是一种美德。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国每年都要从外国进口大量的玉米和小麦,为了养活13亿人口,我们的袁隆平教授,还在为粮食亩产量的提高不断奋斗!而现在的社会对浪费现象却如此麻木!在饭店,每天总有好多米饭、馒头、剩菜等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太令人痛心了!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浪费可耻,从某种意义上说简直是“犯罪”。
当我们在漠视餐桌上的粮食时,人们不曾想到,粮食危机正潜伏而来。
中国的现实是人多地少,虽然,袁隆平的高产量确实解决了一部分人的饥饿问题;但粮食短缺,对于十三亿多的中国人来说似乎不是一个遥远的记忆,现实的境遇似乎远没有如此乐观,一些粮食专家的分析结果更像是一种警告: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中国在3年后可能发生严重粮食短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白米饭之所以饱满有光泽,是因为有了汗水的灌溉。
节约粮食是不辜负人们的辛勤劳作,是表达对劳动人民最大的敬意。
那些在炙热的阳光下躬种的农民,是他们用从脸颊上流落下来的汗水种出了摆放在我们餐桌上的饭菜。
饭菜中飘出的香,是对农民的一种颂扬,同样是对我们的一种劝诫,节约粮食,赠与一香。
从小,老师就在学校里教导我们必须懂粮食来之不易,节约粮食,就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任不分后大小,求珍视每一粒米饭。
随着我长大,我很好的做到了节约粮食,但是看着家里的小弟弟,小妹妹,他们完全就没有节约粮食的自觉。
他们喝一次饭,嘴巴上,手上,桌子上,地板上都八十就是残渣,他们不是在喝茶,而是在嬉戏,拿着粮食嬉戏。
一看见这种情况,我就可以不禁跳上前将他们眼前的饭碗拎上开,然后教训他们,必须他们懂粮食来之不易。
看著他们的这种犯罪行为,我会充满著无奈,因为他们还稀奇古怪,稀奇古怪粮食的含义,稀奇古怪浪费不负责任,不懂节约粮食人人有责。
不过不懂没关系,既然我明白了节约粮食的含义,那么就由我最先来告诉他们怎么样去节约粮食,告诉他们浪费粮食意味着什么,意味的一种坏风气的形成,如果将来某一天人人都这样浪费粮食,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粮食短缺,最终受苦的也只有我们自己。
我们国家粮食充裕,但是地球这么小,经常在新闻上可以看见,哪里哪里在灾荒,又因为缺乏粮食冻死的多少人,这些电视上的报导每每一使我看见,都会使我将节约粮食这四个字在心里念著一次。
我们要节约粮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粮食就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物资。
每年的10月16日就是世界粮食日,简朴粮食就是全人类共同尊崇的一种美德,尤其就是在我们中国,更是有著简朴的优良传统。
我是从小被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全家人整天众星捧月似的惯着我,他们把我捧在手心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事事都依着我、顺着我,渐渐的我成了家里名副其实的小公主。
在家人的疼爱下,我逐渐培养了一种坏习惯,那就是顿顿喝茶总爱剩饭剩菜。
最新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演讲稿5分钟
最新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演讲稿5分钟最新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演讲稿5分钟5篇丰收节重点支持乡村特色节日活动,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保护民族民间节日文化的多样性,引导各地办好有地域特色的节日民俗活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最新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演讲稿5分钟,供大家参考。
最新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演讲稿5分钟(篇1)尊敬的辅导员、亲爱的队员们: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稻菽卷起千层浪。
金秋九月,是农民最欢乐的时刻。
你们知道吗?在我国,有一个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
自_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是一件蕴涵人民情怀的好事。
9月23日是24节气中的秋分,同时还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今年丰收节的主题是“庆丰收迎盛会”,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怎样迎接这个特殊的节日呢?反对浪费,争做节约“小达人”。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__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队员们要有小主人的自觉意识,从自己做起,坚持“光盘行动”,珍惜节约每一粒粮食,避免铺张浪费,弘扬中华民族节俭朴素的优良传统,形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热爱劳动,争做勤劳“小能手”。
队员们可以走进校园劳动基地,也可以走进田间地头,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体验收割、采摘等农事,感受农民伯伯喜获丰收的惬意,养成爱劳动、会劳动、勤劳动的好品质。
队员们还用画笔表达对丰收的喜庆,对劳动的赞美。
尊重劳动者,争做最美“小标兵”。
田里劳作的农民,车间里操作的工人,美化校园的园丁,清洁卫生的保洁……每一位劳动者都值得我们尊重,打一声招呼,道一声谢谢,行动的配合,都是尊重劳动者应有的表现,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做最美“小标兵”。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亲爱的队员们,让我们播下勤劳的“种子”,积极行动起来,向全社会展现新时代红领巾的风采,用实际行动喜迎_的胜利召开!谢谢大家!最新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演讲稿5分钟(篇2)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2023年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感悟10篇
2023年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感悟10篇整理的2023年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感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年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感悟(篇1)在我国悠久的家风传统中,“勤俭”堪称古今第一家风。
“万吨油装不满漏砂锅”这句话的含义是:粮满仓、油满缸、金银财宝装满箱,也经不住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正所谓“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
蔡学岭父亲将其作为家训,就是提醒后人,“有余粮也不能忘了过去的苦日子,任何时候都不能浪费粮食。
”这无疑是给后人最好的馈赠。
优良家风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富,是无形的“传家宝”。
勤俭家风既包含朴素持家的价值观念,也包含崇德向善的美好愿望,如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司马光《训俭示康》中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朱柏庐《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不仅仅体现在粮食上,更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勤俭”传家,就是要传承老一辈的优良品德,让家人及后人谨遵“传家宝”的教诲,让勤俭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
“勤俭”传家,不只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更重要的是以身示范。
宋代理学家朱熹历仕四朝却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贫。
一次,他去看望女儿女婿,留下来吃饭。
因家中贫困,女儿只端出几碗大麦饭,对父亲很是愧疚。
朱熹却不以为意,开开心心地吃了,并告诉女儿勤俭度日是良好家风,对于饮食,不必计较好坏。
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周恩来总理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每次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把菜叶吃掉,偶尔掉在了桌上一颗饭粒,也要捡起来吃掉。
但凡老一辈,都会思量日后为后人留点什么。
“留财”还是“留德”,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见识和胸襟。
无论是古代先贤还是老一辈革命家,都崇尚“节用裕民,俭以养德”,不以家财留子孙,而以美德传后人。
今天,我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本色不能变。
中国饭碗作文8篇
中国饭碗作文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总结、策划方案、汇报材料、个人总结、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ing materials, personal summaries, insight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饭碗作文8篇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和组织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展开论述,通过优秀的作文,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独特思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国饭碗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pt上课用的课件
材料二:毛泽东曾说过,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 造桌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 粉, 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 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我们从这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结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情播报
“今天的中国让世界刮目相看: 奥运会金牌榜名列第二,神舟八号、 九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经济 高速发展,GDP上升至世界第二, 外汇储备列居世界第一,外贸规模 世界第三。北京奥运会让世界看到 了充满朝气的中国,上海世博会将 再次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加自信与开 放的国家。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的和 平与发展谱写新的篇章。世界因中 国而精彩!”
坐在电视机前的小王听到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报道非常兴奋,不 禁惊叹:“太棒了,我国就要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了。
想一想:小王说我国就要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
说法对吗?你对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了解吗?
你了解我国的国情吗?关于我 国的国情,你能向小王介绍多少?
自主学习提纲:
1.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启始时间及事件?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5.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6.三个有利于是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 问题的标准,其内容是什么?
第三课 振兴国家的 战略和国策 第一框 1课时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第二框 1课时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我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理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一课时
第一、第二目
材料一:旧中国现代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的产值仅占 工农业总产值10%多一点,而且各种工业残缺不全。那时, 中国不会制造汽车,不会生产飞机,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 备、大型发电设备等。虽然有一些机器制造业,也只是为 美、英进口的机器做一些修配工作。轻工业,只有棉纺织 业、毛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 1949年,中国的工农业 生产急剧下降,与历史上最高年产量比较:重工业下降70%, 其中钢产量下降83%,煤产量约下降50%,轻工业下降30%, 农业下降25960农业产量下降,加上灾荒,农村饥民达4000 多万,城市失业工人有400多万。 这一年,全国只有7座高炉 能冒烟,12座平炉可点火,钢产量只有15.8万吨,是美国的 0.2%、日本的5%。若按人头算,不过5两多(0.29公斤),合 一把菜刀!这一年,我们只有新疆独山子、甘肃老君庙、 陕西延长3个小油田,产量仅有12万吨,是美国的4%。发电 量只有43亿度,是美国的12.4%。
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障ppt课件
四种农村养老保险模式:青岛模式
青岛模式是一种以政府扶持和有限补助为特征的行政支持模式。这种 模式坚持“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实行财 政补助和兜底。
在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上以支定收,各县(市、区)根据自己本地实 际情况确定缴费基数。基本上以上年度农民人均收入为基准,个人最 低交6%,村集体、乡镇、县(市、区)补助12%。个人交费设上下限, 最低不低于6%,最高不高30%。这种模式采取行政信誉支持的方式, 财政补助资金可先行挂帐(或称“空挂”),视情况分期支付到位, 但必须兜底。青岛模式中农保机构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农村社会化保障工作座谈会”召开后, 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开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 点。
1991年6月,原民政部农村养老办公室制定了《县级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并从1992年1月3日起 在全国公布实施。 到1997年底,有8000多万农民参加养老保险。
C第一产业 就业人 数(万 人)
35177
35768
36043
36513
36870 36546 35269 33970 32561
参保率 22.8 22.4 17.1 16.4 14.8 14.9 15.2 16 16.5 A/C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制初期 (1986—1992年)
天,起一大早去卖,这得卖了12块钱。要说农村他挣点钱真不容易。所以 说为什么孩子都愿意上城里头去,这差距大了,我跟您说,这地,没法种。 你说这农民出的工价不值钱啊!过三十年也达不到北京现在这水平。我们 现在这情况,只能指着孩子出人头地了。不能孩子跟咱们这代人似的,还 干这低级活吧。他出去之后,我们也能跟着沾点光啊。
保障2023国家粮食安全心得体会(7篇)
保障2023国家粮食安全心得体会(7篇)保障2023国家粮食安全心得体会(精选7篇)保障2023国家粮食安全心得体会篇1古往今来,足食都是治国安邦的首善大举。
古人讲,民以食为天,“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尤为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举措,取得了举世称赞的成就,现在,我国已比较稳定地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生产世界1/4的粮食,养活世界1/5的人口。
这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
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国家领导人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强调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
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我们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丰富内涵。
把握战略立足点,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受耕地、淡水等资源约束,粮食有缺口是客观现实,需要有效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
但十几亿中国人不能靠买饭吃、讨饭吃过日子,我们的饭碗要主要装自己的粮。
这是因为:一方面,国际市场调剂空间有限。
目前全球粮食贸易量仅有5000亿斤—6000亿斤,不到我国粮食消费量的一半,大米贸易量700亿斤左右,仅相当于我国大米消费量的1/4,既不够我们吃,也不可能都卖给我们;另一方面,大规模进口不可持续。
如果我国长期从国际市场大量采购粮食,可能引起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不仅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也会影响我国与一些不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把握战略着眼点,明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优先序。
我国耕地就这么多,需求又那么大,必须有保有压、有取有舍,集中力量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
首先是“保口粮”。
大米、小麦是我国的基本口粮品种,全国60%的人以大米为主食,40%的人以面食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能养活多少农民?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关注一个农民可以养活多少人,关注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也关注提高土地生产率。
原因很简单: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既依赖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供应的持续增长,也依赖从农业向其他部门转移的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各种资源,因而依赖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持续增长。
同时,过去于长期以来实际存在的农产品供应不足,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增加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应就能增加农民收入,因而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统一的,与农业部门被赋予的“基础”地位或职能也是统一的。
但是,20世纪90年代人们“突然”发现,农产品供应的日益丰富实际上导致农民务农收入的相对甚至绝对下降,越来越多的人达成这样的共识,即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在于减少农民数量。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三农’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国今后究竟“应当”有多少农民?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一、“基础”的本来含义及其转化“超越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
”农业曾经是人类发展早期阶段的主要部门甚至唯一部门。
只有农业劳动者生产的产品特别是食品超出自身及家庭成员需要之后的剩余稳定增长,其他部门才得以从农业中分化出来,部分农民才能够转入其他部门,整个经济和社会才能向前发展。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农业被看作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基础”一词及其含义,在这里无疑具有人类生存的生理学依据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学依据,描述了作为整体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但是,如果将“基础”一词的含义引申、扩大到经济学领域,并且赋予它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价值判断的内容,却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毫无疑问,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发展相互依赖,谁也离不开其它部门,农业也不例外。
没有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现代机械、化工和能源等工业提供的设备和投入品,没有现代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没有现代金融、信息和市场等中介服务业,农业只能倒退回自然经济时代;如果再没有手工业,农业更要倒退到刀耕火种甚至更原始的时代。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只要不是被迫在沙漠中比较水和黄金的价值,各部门之间就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或者说互为条件、互为基础的关系。
如果将这一条人类社会整体的发展规律应用到任何一个局部地区,要求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建立在自身的农业基础之上,要求每一个地区都实现农业或食品生产的自给自足,也是没有道理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吃饭,却没必要自己生产粮食,也没必要自己生产各种日用消费品。
同样的道理,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也可以通过交换获得自己需要的绝大多数产品,包括粮食等生存必需的农产品。
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就是一个主要农产品进口国,上海等工商业中心的发展也不依赖当地的农业部门。
在政策层面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论断,却可能表现为字面上重视、强调农业的重要性而实际上将农业放在从属、附属地位。
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思想指导之下,农业的基础地位实际上就是从属地位,农业的功能就是为重工业的发展服务,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粮食、原料、资金、劳动力和市场,通过价格机制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本的原始积累及源源不断的追加投资。
如果没有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标,没有发展国民经济的目标,或者,如果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不需要农业的支撑,农业似乎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农业作为一个经济部门似乎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甚至似乎不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政策上的更大问题是对人的定位,即根据原有的居住地、职业以至父母的居住地和职业分类,将人划归特定的部门,甚至将人作为履行其所从属部门职能的工具。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需要在农业以外建立一个资金密集型的工业部门,那么,农业就负责提供各种物质资源,而农民则只能留在农业部门,完成农业部门必须完成的任务;工业发展需要时从农村招工,而城市经济遇到困难时则向农村遣散劳动力,限制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的流动。
结果必然是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者分享不断减少的资源和收入。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政府的政策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种种制度、措施和事实上的差别却无法在短期内改变。
可以说,在许多情况下,农民并没有真正被当作社会主体和平等的一员,而仅仅是农业劳动者,甚至仅仅是履行农业部门职责的工具。
作为农民的个人,受制于“农民”这一身份,其收入受到双重约束:不断相对下降的农业GDP和不断绝对增长的具有“农民”身份的人数。
这一事实在20世纪最后几年里已经凸现在人们面前,其可能产生的种种后果,将逐渐显示出日益增长的严重性,迫切需要认真对待。
二、“三农”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到目前为止,似乎人们仍然认为农业、农民和农村三者是统一的或基本统一的,是一个问题的三个侧面,解决了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就同时解决了其它两个方面的问题,至少可以大大改善其它两个方面的问题。
但在实践中,或在政策层面上,农业问题实际上被当作主导方面,即通常认为农业的增长是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社会和文化事业的必之路。
改革开放以前增加农产品产量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认识有所变化,农业净产值的增长和农业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在许多地方逐渐代替总产量和总产值而成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目标,似乎只要农业问题解决了就能纲举目张,农民和农村问题会自然而然地迎刃而解。
毫无疑问,“三农”问题相互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它们之间存在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矛盾还可能是非常尖锐的。
什么是农民问题?恐怕所有的人都承认现阶段农民问题的核心就是农民的收入问题;更确切地说,是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及其增长速度问题。
什么是农村问题?恐怕多数人能够接受这样的表述,即农村问题的中心是农村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它取决于农民的收入水平及其增长速度。
那么,什么是农业问题?其目标不就是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日益增长的价廉物美的农产品吗?如果确实是这样,在一定条件下农业问题的目标就与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的目标相冲突,并且可能形成尖锐的矛盾。
这个条件就是农民的数量、城乡人口的比例;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农业劳动力的份额。
如果农业劳动力的份额保持不变,或者下降得不够快,那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业问题解决得越好,农民问题就越严重:迅速增长的价廉物美的农产品支持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后者既导致农业GDP份额的下降,也导致国民收入的增长和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加上消费者食品支出中流通部门得到的份额不断增长,初级农产品生产者即农民所分享的国民收入不仅相对下降,很可能也绝对减少。
农民人均收入,特别是人均务农收入,必然越来越低于社会其它阶层的人均收入,甚至有可能绝对下降。
如果农产品供过于求导致市场价格下降,农民收入问题将进一步恶化。
从1978年到2001年,我国农业GDP的份额从28.1%下降到15.2%,减少近一半,而同期农业劳动力的份额从70.5%下降到50.0%,减少不到30%;加上1996年以后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必然导致近年来农民收入特别是务农收入增长减缓、停滞不前甚至绝对下降。
我国曾经长期实行统购统销制度,就是以牺牲农民的方式来解决农业问题。
不仅将农业作为“三农”问题的核心,而且将农业作为发展重工业的“基础”。
1978年以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有所改变,严格限制消费的方针也有所改变。
在农产品供不应求的条件下,农民问题与农业问题暂时取得了高度一致,农业生产连年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也连年大幅度提高。
但是,一旦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农民问题和农业问题的固有矛盾立刻显现,表现为城乡收入的差距自1985年起就重新拉大;而1996年农产品明显供过于求以后,两者的矛盾更日益尖锐。
其实,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谷贱伤农”的说法,只是我们没有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三农”问题的内在矛盾并且制定相应的政策而已。
从长远来看,农民收入应当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在市场条件下,只有务农收入得到保障,农民才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动机,农产品的供应才能得到可靠的保障。
如果不打算或没有能力大量补贴农业生产,那么,农业劳动力的份额就必须下降到大体上与农业GDP相应的水平,才能保证务农可以得到与从事其他行业大体相当的收入,保证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不断增加农产品供应的积极性。
三、“适当”的农民数量如何估计?我国到底应当有多少农民?常见的计算方法不外两种:1、我国的农业生产需要多少农业劳动力;2、工业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需要或能够吸纳多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人口。
显然,前者仍然将农业当作为其它部门发展提供必要支撑的“基础”,而履行这一职责是农民的“天然”义务;后者多少意识到农业和农村人口的过剩,强调转移农村人口的实际可能性,但表明,于历史等原因,仍然将农村作为人口的蓄水池。
两种方法的共同点是两者都没有涉及农民收入问题。
过去农民数量与收入水平的关系可能根本没被意识到,因而农民收入被认为是一个与农民数量无关的、独立的问题;而现在呢?既然已经认识到了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在于减。
少农民数量,为什么不联系农民收入水平来讨论“适当”的农民数量,即我们能够“养活”多少农…民呢?讨论我们能“养活”多少农民,正如讨论我们能“养”多少军队或多少官员一样,不但不是贬低农民及其劳动,恰恰相反,正是把农民当作和我们一样的劳动者,讨论我们需要农民提供多少服务,我们愿意为接受这种服务支付多少代价,以及这些代价可以保证多少农民享受和我们一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
我们可以沿着这样的思路讨论问题:首先考察不同行业收入水平相同时农业劳动力可能是多少,然后再讨论各种可能的调整因素及其可能导致的结果。
如果实际上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给予农民的“国民待遇”,并且形成了城乡统一的自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和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那么,劳动力市场的调节必然导致各行各业大体上同工同酬,因而农民的数量将取决于国民收入中有多大份额支付给初级农产品生产者以及非农行业同类劳动者的平均收入水平有多高。
农民生产的产品可以大体上分解为食品和非食品,后者主要是纤维产品和其它用于非食品加工的工业原料,这些产品的出售和自我消费构成农民务农收入的主要来源。
我们首先考察封闭经济中的食品生产及其收入分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1年我国城镇人口的恩格尔系数为37.5%。
这就是说,如果城乡居民家庭结构相同,城镇人口的食品支出全部归农民所得,而且农民仅仅从事食品生产,要保证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与其他社会阶层相同,农民就应当大体上占社会总人口的37.5%。
但是,现实中城镇人口的食品支出并没有全部归农民所得,加工和流通部门在食品销售总额中所获得的份额越来越大,即使在农村也不例外。
如果作为初级产品生产者的农民仅仅得到食品销售总额的50%,那么,农民在总人口中的份额必须下降到19%以下才能保证获得平均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