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政治经济学(大学考试题库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一、单选题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 . 物资资料的生产B . 人口的生产C . 精神产品的生产D . 劳动力的生产正确答案:A2.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
A . 生产资料B . 劳动对象C . 生产工具D . 上层建筑正确答案:C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政治和经济B . 生产力C . 生产关系D . 生产方式正确答案:C4.生产关系是指()A . 人与人的社会关系B . 人与人的自然关系C . 人与自然的关系D . 都不是正确答案:A5.由抽象到具体是指()。
A . 由理论到实践B . 由特殊到一般C . 由本质到表象D . 由宏观到微观正确答案:C6.价值规律是()。
A . 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B . 所有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C . 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D . 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正确答案:C7.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是()。
A . 创立了劳动价值论B . 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C . 创立了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理论D .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正确答案:C8.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是()A .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系的矛盾B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 .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 . 经济基础和经济体系的矛盾正确答案:B9.交换价值的基础是()A . 货币B . 使用价值C . 价值D . 商品正确答案:C10.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A .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B . 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C .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D .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正确答案:A11.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换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A . 商品的生产B . 商品的交换C . 商品的价格D . 商品的购买正确答案:B12.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的尺度是()A 简单劳动B . 复杂劳动C . 个别劳动D . 具体劳动正确答案:A13.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形式是()A . 优胜劣势记住B . 商品机制B . 生产机制D . 价格机制正确答案:D14.构成一切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重点及答案(打√的题是老师以为比较重要的)导言一、主要看法:1.生产:是指人们创立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实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一致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1)生产是指人们创立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开销四个环节的一致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开销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开销则反作用于生产。
详细来说: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开销的对象是由生产供给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开销。
第二,生产的发展情况决定分配、交换、开销的水平、构造和方式。
分配、交换、开销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开销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没有分配、交换、开销,生产既没心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分配、交换、开销对生产发展有重要影响,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拦生产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要素,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开销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大一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大一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2.货币的本质是什么?答: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
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第二,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三,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答: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
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5.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如何?答: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内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6.<论述>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任务是掌握客观经济规律?答: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是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政治经济学考核重点掌握内容.
政治经济学考核重点掌握内容2009.6导言*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第一章商品经济*5.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地位、命运和经济的行为的影响(理论的应用)*8.对货币流通规律的运用(紧缩、膨胀)*9.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第二章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3.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的方法(只有个别资本家可以获得)4.资本积累及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的源泉)6.产业资本及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三个阶段是什么,职能是什么)8..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及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生产时间流通时间,预付资本的总周转)*10.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第三章资本主义市场的经济*3.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主体及它们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各自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垄断的形成二战后跨国公司形成)第四章资本阶级政府的经济职能*3.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所采取的措施,财政政策的紧缩与扩张。
(含义,内容,总量结构的调节)*4.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中心点,国家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放松紧缩根据)第五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1.商品的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之间的关系第七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所有制结构*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主要内容,主要组织形式,公司的组织机构(有限公司)*5.影响企业经济行为的主要因素,企业经济行为的主要内容(1)经济核算(2)成本核算第九章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4.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概念、条件、两少一多)*5.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10.工业化和城镇化第十章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7.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按劳分配的性质和作用(三点:1.扣除、对象、前提、尺度)9.个人收入调节的原则3.个人收入调节的重点及手段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4.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目标和战略*5.引进技术的作用和原则(先进性、合理性)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3.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经济手段几个)配伍题:期末复习指导中的各章名词。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重点一、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1、自主的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是指参与市场活动的一切当事人,包括个人、企业、政府和非盈利机构。
其中市场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自由企业制度是自主的市场主体的核心。
为保证企业的独立自主性,企业必须具备独立的财产权,自主的决策权。
2、完备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指包括各类市场在内的有机统一体。
市场机制是以市场体系为载体,没有较完备的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就难以有效地协调资源配置,促进竞争,提高效率,完备的市场体系应是完整的,统一的,开放的和竞争有序的。
3、健全的体系:法律体系的任务在于维护自由的企业制度和平等的经济关系。
标准市场主体和政府的行为,消除公平竞争。
其包括市场经济关系法制化和契约化和契约化,经济管理的标准化和制度化。
4、间接的宏观调控:原因:市场经济不能解决社会目标问题;市场机制是事后调节,会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市场经济不能对经济活动的外部影响进行评价和补偿;根底设置、国防安全、文化教育等需要由政府来提供。
5、必要的社会保障:社保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支撑系统,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
二、供求机制:1、供给:企业、行业和社会为市场所生产或提供的商品总量影响因素:市场预期;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企业应变能力;资源稀缺程度;价格水平2、需求:整个社会对某种商品和劳务的有支付能力购置总量影响因素:购置者收入水平;社会总人口;购置者偏好;价格水平。
3、供求机制:供给与需求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和动态平衡机制,最终使价格趋于平衡的规律性4、调节供求关系的方式有两种:数量调节和价风格节数量调节:也称供给调节。
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厂商会主动调减产量,通过关停并转,减小对这一商品的社会总供给量;当供不应求时,厂商会主动增加生产量,通过满负荷工作,扩大投资,吸引其他企业进入来增加产品供给总量。
厂商数量调节使供求关系趋于平衡。
价风格节:也称需求调节。
供过于求时,生产者为销售商品剧烈竞争,价格下跌,市场需求增加;供不应求时,购置者在市场上竞相购置,引起价格上涨,需求减少。
政治经济学考试复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考试复习重点导论一、概念经济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问答题1、怎样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答案一:(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
(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
(3)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
(4)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答案二: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2、怎样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1)客观性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加论述)(2)客观性要求我们要遵循经济规律,而不是去违背它(加论述)(3)客观性并不代表我们我所作为,我们可以创造条件适应经济规律,改变经济规律起作用的条件,从而达到我们的目的(加论述)3、经济规律有哪些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1)、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而自然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2)、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离不开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而自然规律可以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3)、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表现为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因而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都有阶级背景,总会直接和一定阶级、社会集团的利益相联系。
第一章一、概念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二、问答题1、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答: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
第二章一、概念1、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
2、价值: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3、具体劳动:在特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又称为有用劳动。
4、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导论1.若何懂得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经济规律有哪些类型和特点?若何懂得经济规律的客不雅性?第一章商品和泉币1.什么是劳动二重性学说?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懂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2.如何懂得商品二身分?商品二身分与劳动二重性有何干系?3.泉币的本质和本能机能是什么?4.商品价值量若何决定?劳动临盆率若何影响商品价值量?用这一理论解释东北居平易近秋天购买冬储菜(萝卜、白菜、土豆、大年夜葱等)现象。
5.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示情势及其感化,并用以解释我国企业必须重视技巧进步、改良经济治理。
6.简述泉币的流畅规律。
六、计算题年内实现商品价格总额为本1400亿元,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为350亿元,到期付出商品价格总额为400亿元,互相抵消的付出商品价格总额为250亿元,根据经验测定单位泉币每元年平均流畅次数为8次,昔时发行纸币200亿元。
试计算:①年商品流畅所须要的泉币是若干?②泉币贬值后每元值若干?第二章本钱和残剩价值1.什么是本钱总公式及其抵触?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是什么?劳动力商品有何特别性?3.作为泉币的泉币和作为本钱的泉币有何不合?泉币若何转化为本钱?4.把本钱区分为不变本钱和可变本钱的根据是什么? 这种区分有何意义?5.简述残剩价值临盆的根本办法。
6.相对残剩价值是如何临盆出来的?相对残剩价值与超额残剩价值的关系是什么?7.为什么说本钱主义工资不是劳动待遇,而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情势?8.试论本钱主义临盆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同一。
六、计算题1.吉林省辽源市在日伪时代“万人坑”里,发明逝世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负债工票,上面记录19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据材料记录,当时工人每日临盆煤1.88吨,每吨煤售价22.65元,每吨煤临盆费用(包含付出工资在内)14.90元。
试计算:①本钱家一个月从牛世清身上榨取若干残剩价值?②残剩价值率是若干?(保存小数点后两位)2.1936年,天津东亚毛呢有限公司纺织工人的平均工资天天0.40元,工人天天劳动12小时,可临盆12磅毛线,每磅售价2元,临盆12磅毛线原材料价值为19.2元,对象设备磨损费2.4元。
大一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大一导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包括三个最基本要素:(1)劳动者劳动;(2)劳动资料;(3)劳动对象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科学抽象法:科学抽象法包括两种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方法,即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
科学抽象法就是运用人们思维的抽象力,从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外在的、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找出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
科学抽象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
运用科学抽象法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阐明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离开科学抽象法将陷于现象形态的肤浅研究,无法揭示支配经济现象和发展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律。
第一章:商品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商品价值量: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
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所以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的。
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来衡量的,所以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劳动时间的多少决定的。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由形成价值的实体抽象劳动的性质所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实际消耗的劳动时间。
形成商品的个别价值。
相对价值形式:是在商品交换中使自己的价值得到相对表现的形式。
等价形式: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
第二章:货币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货币的五种职能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他们共同的体现着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前者是表现商品价值,后者是实现商品价值。
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3. 古典重商主义的辩护——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与《关于制造业的报告》(1)以繁荣的制造业为基础的多元经济结构是国家财富和安全的基础。
汉密尔顿承认农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但认为,一个拥有制造业和农业的国家,比那些只有农业的国家更富有。
制造业不仅将扩大社会既有生产和收入,还将获得比没有制造业时更多的产品和收入。
(2)自由贸易不适合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之间。
与那些制造业发展成熟已久的国家在同等条件上进行竞争是不现实的和不公平的。
这种不公平如此之大,以至于如果没有本国政府的额外援助和保护,几乎不可能发展起本国的制造业,当然也不存在竞争。
(3)政府干预可能导致的临时性价格上涨最终将被永久性降低所取代。
(4)效仿其他国家的成功做法,促进制造业发展。
(奖出限入、奖入限出、补贴、鼓励发明、资金汇兑运输提供便利)4. 古典重商主义的辩护——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2)后发国家的现实选择:政府保护保护主义的必要性。
李斯特并不否认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但是基于当前国际关系内在的冲突,以及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自由贸易只会促进发达国家(如英国)的利益最大化和永久化,而妨碍落后国家(德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保护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够将落后国家置于与发达国家平等地位的唯一方式,也是推进世界联盟和最终实现真正的自由贸易的必由之路。
保护主义的成本收益a.通过将外国制成品逐步排挤出国内市场,既为本国制造业发展提供市场,又促进了外国工人、技术和资本的流入。
b.关税保护对原始生产,如农业可能有害,但对工业未必尽然。
c.保护造成的对国内工业的垄断可能导致懒惰,但是国内竞争对工商业者的竞胜心也有巨大的刺激作用,并将超过前者(3)如何实施保护——有选择的关税保护空间上的选择:“只有以促进和保护国内工业力量为目的时,才有理由采取保护措施;有些国家有着广阔完整的疆域,人口繁庶,天然资源丰富,在农业上有很大的成就,在文化和政治方面也有高度民主发展,因此有资格与第一流农工商业国家、最大的海陆军强国分庭抗礼;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的国家,才有理由实行保护制度”。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重要知识点
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4.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5.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
6.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或二重属性,因而,商品总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一个物可以有使用价值但不含有价值,在这个物并不是由于劳动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例如空气、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
一个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是商品,耗费在其中的劳动不形成价值,比如人们用自己生产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或无偿的提供给他人消费,这种产品就只是使用价值,而不是商品。
要生产商品,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并且产品必须通过交换,转到把它当做使用价值使用的人的手里。
最后,一个物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劳动,也不形成价值。
7.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又存在着矛盾。
(如何理解?)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他们生产某种商品并不是为了取得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取得它的价值。
而是取得这种商品的价值,他就必须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商品购买者。
反过来说,商品的购买者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
在交换过程中,使用价值和价值进行着相反的运动。
可见,正是因为存在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或矛盾,才产生了商品交换。
也只有通过交换,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而一旦交换失败,商品价值不能实现,使用价值不能进入消费,商品的内在矛盾就不能得到解决,商品生产者则会陷入困境。
8.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9.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10.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1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政治经济学原理要点整理(期末复习必备)
第一章市场经济第一节市场经济的形成•P17•市场经济既是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机制驱动的经济运行形式,又是为适应这种经济运行形式而建立的一种经济体制。
1、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经济: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的。
自然经济是为直接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形式。
2、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1)社会分工一般基础(2私有制决定条件现在表述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3市场经济的含义(多种)•经济制度•与私有制相联系的经济形式•与商品经济等同•商品经济的一种形式•组织管理体制•与生产力水平相联系的经济形式•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运行机制与调节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和配置方式。
(市场经济是以发达的、占统治地位的商品经济为基础,以市场为中心进行资源配置和组织、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经济形式要点:第一、商品经济必须占统治地位第二、市场具有配置资源的功能)二、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一)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1、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为一般基础的社会经济形态。
市场经济的形成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联系在一起。
资本主义制度的萌芽是与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1)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分化,封建地租形式的变化商人活动的加强,商品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2)地理大发现引发的世界市场革命(3)资本的原始积累•(4)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就意味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理由有四:P20——21:•社会化大生产迅速提高了社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成了市场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统一的国内市场——具备了配置社会资源、组织和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功能;•世界市场的发展与扩大——离不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考试要点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考试要点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原则、实践原则、与国情相连原则和开放性原则。
其考试要点总结如下:(1)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
这既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属性,也明确了它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脉相承的关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就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坚持以人民中心的基本立场;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等等。
这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复制,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发展。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经济社会建设中,党和人民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并逐步上升成了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最终构成了既符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又能反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政治经济学是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紧密相连的。
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点论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改革开放。
(4)中国特色社会政治经济学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
一方面,它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另一方面,它是坚持对外开放的政治经济学,是着眼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的开放型经济学,是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外经济学优秀成分的政治经济学。
大一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
大一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政治经济学是大一学生在经济学课程中所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涉及到了国家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
为了便于复习,本文将为大家整理归纳大一政治经济学的要点,以帮助同学们对该学科进行复习和回顾。
1.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国家政治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探讨政治制度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经济活动如何塑造政治格局。
它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方面,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如国民收入、通货膨胀等;而微观经济学则研究市场行为、企业决策等个体经济活动。
2. 经济的基本概念经济是研究人类在有限资源下如何组织生产、分配和消费的活动。
关于经济的基本概念,我们需了解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创新)、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区别、供求关系以及价格形成机制等重要内容。
3.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系经济制度是国家经济管理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市场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和混合经济制度。
而经济体系则是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包括国际经济体系、区域经济体系和行业经济体系等。
4.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规模的扩大,可以通过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等指标进行衡量。
经济发展则强调的是国家经济结构和质量的改善,包括人力资源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福利提升等。
5.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以私有制为基础,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形式。
它有着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商品和劳动力流动自由等特点,同时还存在着资本集中、市场失灵等问题。
6.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是以公有制为基础,追求社会公平和公正的经济形式。
它有着计划经济的特点,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同时也强调劳动人民的利益。
7. 市场与政府的作用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市场通常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自动调节资源配置。
政府则在市场失灵或存在市场外部性时,起到调节和纠正作用,还负责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维护社会稳定。
大一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资料。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它方面。
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统称为上层建筑。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分类: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某一特定社会形态所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
它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所构成。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的两个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特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价值体现的是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
商品二因素的统一与矛盾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统一体。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物品都不能成为商品。
二个因素中,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
二者的矛盾:人们作为商品生产者,不可能实现自己商品的价值而又占有其使用价值;也不可能要占有别人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付出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资料。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它方面。
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统称为上层建筑。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分类: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某一特定社会形态所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
它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所构成。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的两个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特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价值体现的是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
商品二因素的统一与矛盾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统一体。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物品都不能成为商品。
二个因素中,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
二者的矛盾:人们作为商品生产者,不可能实现自己商品的价值而又占有其使用价值;也不可能要占有别人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付出价值。
这一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性,集中表现在二者统一于商品体之中。
交换价值:是指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
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是统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独立的劳动过程,也不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划分,是对同一劳动的不同分析。
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二因素的形成原因。
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二、劳动的两重性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定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劳动结果的各种具体形式的千差万别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三、商品的价值量个别劳动时间:生产某种个别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是指简单劳动力的支出,即任何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头脑和肌体平均具有的劳动力的耗费。
复杂劳动:是指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具有一定的技能和知识的复杂劳动力的支出。
是多倍的简单劳动。
劳动生产力:通常也称劳动生产率,一般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用生产单个产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来表示。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该商品中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般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转化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商品生产的内在矛盾:具体矛盾和抽象矛盾;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个别劳动时间按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使用价值和价值。
第二节 货币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产生后,整个商品世界分裂成了两级:一极是商品,它们是各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它代表一切商品的价值。
这样,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转化成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含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销过程中延期支付或在预付商品定金的过程中产生的提前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税金、工资等职能。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度(次数)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商品的平均价格)品总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商品的价值有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
(等价交换)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内在矛盾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 —G —W )资本流通公式:货币—商品—货币(G —W —G ) 两个公式的区别:流通中的买卖顺序、媒介、起点和终点、目的 不同。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当做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只是一般等价物,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而作为资本的货币能带来剩余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区别:运动的内容、形式、目的和动机、限度不同。
)资本总公式:G —W —G ’ 是任何资本共同或一般的运动公式。
Why:因为它在流通的形式上同样适用于产业资本和生息资本的运动形式,概括地表明了各种资本形式的实质都是为了榨取剩余价值,是从流通形式上表现出来的资本的一般公式。
资本公式的内在矛盾: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解决矛盾的条件:一、“资本是不能从流通中产生”:A 、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B、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二、但“资本又离不开流通”:货币不进入流通进行买卖活动不会增殖。
矛盾的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之内并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永恒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1、劳动力的所有者是完全自由的人2、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劳动力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
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劳动力价值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包括三部分:劳动力自身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维持劳动力家属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力教育训练费用。
归根到底,劳动力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所决定的。
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劳动过程➢劳动者借助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劳动。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1、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2、劳动产品为资本家所有。
➢价值形成过程:生产过程既转移了旧价值又包含了劳动者新创造的劳动力价值,没有剩余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劳动时间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把它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用C来表示。
可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劳动力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是把自己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通过工人的劳动创造出比本身价值更大的新价值,为资本家生产出剩余价值,使其原有的价值量发生变动,用v 来表示。
➢ 划分标准:价值增殖中作用。
➢ 划分意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是马克思的伟大功绩,这一理论对揭露私人剩余价值的来源以及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具有重大意义。
它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不变资本也是价值增殖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它本身不能带来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生产和实现更多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和绝对的规律:1、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2、对剩余价值的追逐,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一切方面;3、剩余价值的生产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一、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还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其超出原有价值的那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公式: 剩余价值率(m ’)=)可变资本()剩余价值(v m =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剩余劳动 资本家要提高剩余价值率,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这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而绝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提高生产技术)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由于超额剩余价值也是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因而它实质上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
四、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及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特点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一切社会的一般基础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
(主要剥削方法)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特点:1.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生产工人的概念扩大了;2.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生产工人的劳动变得更加复杂;3.包括“机器人”在内的生产资料,不会增加新价值。
第四节资本主义工资资本主义工资:是指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是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它反映着劳动力的买卖关系。
工资的现象: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原因:1.工人出卖的是一定时间的劳动力,但是,看起来好象是一定时间的劳动。
2.工资是在工人劳动之后才支付的,所以被误认为是劳动的价格。
3.工资形式的劳动的时间和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不同工资也不同。
4.劳动是工人谋生手段,工资往往被看作是劳动换来的。
计时工资:是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即按劳动时间支付的劳动力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