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误》鉴赏
《风筝误》歌词赏析
《风筝误》歌词赏析梨花树下卷丝轮随风纷纷谁裁木鹊一缕魂落别村风影无心惊扰了对棋人幔里和诗怕春雨成盆玉指揽风风不住茜纱窗昏舟上摇波波不停渡影重温错认庭前过马人醉几分一抹笙香吹梦成真风筝误误了梨花花又开风筝误捂了金钗雪里埋风筝误悟满相思挂苍苔听雨声数几声风会来上元溪旁点烛荷千盏承诺怎捱雾锁红尘客阴差阳错阳台梦中风几里又几何梦醒推门她仍在研墨风筝误误了梨花花又开风筝误捂了金钗雪里埋风筝误悟满相思挂苍苔听雨声数几声风会来风筝误误了梨花花又开风筝误捂了金钗雪里埋风筝误悟满相思挂苍苔听雨声数几声风会来风筝误悟了一句情似露珠谁约我又在这风烟处风筝误、在百度百科里面《风筝误》是一部戏剧,讲的是少男少女通过放风筝交流对诗,其中的误会促成了一段美满的姻缘。
我把这首歌听了上百遍以后,突然觉得这首歌词似乎写的就是这部戏剧里的故事。
梨花树下卷丝轮随风纷纷:春天来了,梨花随风飞舞。
谁裁木鹊一缕魂落别村:木鹊是一种会飞的木鸟,就是风筝的意思。
不知是谁放风筝,飘落在了别村。
风影无心惊扰了对棋人:落下的风筝还惊扰了下棋人。
幔里和诗怕春雨成盆:只有夏天的雨才能成盆,这里的怕春雨成盆应该是指怕春天过去夏天来临,就不能放风筝了。
少男少女通过风筝对诗,希望这美好的时光不要过去。
玉指揽风风不住茜纱窗昏:黄昏时,少女通过窗户,揽着随风飞舞的风筝。
舟上摇波波不停渡影重温:少女坐在摇摆的舟上,重温着他们在一起的情景。
(“重温”说明他们已经见过面了)错认庭前过马人醉几分:居然认错人了,真是醉了。
一抹笙香吹梦成真:突然有一天,她所期待的人吹着笙来了,美梦成真。
风筝误误了梨花花又开:风筝误了一段情,最后这段情还是成了。
风筝误捂了金钗雪里埋:风筝误了一段情,一段情就此消失。
(感觉这句和上句的理解有点稀烂。
)风筝误悟满相思挂苍苔:风筝让大家心中挂满相思。
听雨声数几声风会来:下雨了,等待雨过去,风筝就会来了。
(或者是就可以去放风筝了。
)上元溪旁点烛荷千盏承诺:上元节的时候在溪边放了很多荷灯,祈求姻缘。
风筝误歌词及含意
风筝误歌词及含意误,字典里这样解析;耽搁,不是故意地。
谁把韶华误,空辜负?初听【风筝误】,单曲循环,只为词曲触动心扉。
《风筝误》是清初李渔的名家戏曲。
写的是书生韩世勋,才学出众,为其父好友戚天衮抚养成人。
戚好友詹列侯有二女,长女爱娟貌丑才劣,次女淑娟。
才貌双全。
清明时节,与戚子城墙共放风筝,世勋题诗风筝,线断詹家,淑娟和诗一首。
引来一段风筝传情,后来被爱娟拾得,误会一场的故事。
一条线牵扯两人。
这花好月圆偏是有误.一句红尘客,阴差阳错,原是造化弄人,空过。
( 文章阅读网: )看春雨成盆,吹落,梨花似雪。
一片冰心传江湖。
好友删你的时候,重逢时,会用误删。
一笑了之。
有些事,不必解释。
为了生存,朋友向你开枪,原谅他时,你说,我知道那是误射,枪走了火。
再没有这么好的回答了。
叫人情何以堪啊。
这看似轻描淡写的一个误字。
消融了多少积怨冰雪,印证了谁的胸怀。
我不怪你,绝境生存,我理解。
这朋友,一生有一个,值了。
看《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说;'没能陪你度过,是我的遗憾,只要你快乐,就算我们永远不见,也好。
’不怕你恨我,只要安好,就好。
'如果有一天,当我的眼睛看不到你了,我的心也会看到你。
’那个男人泛着泪光,这看似矫情的话,此时,却是那么朴真。
我们再也笑不出,原来爱情重逢时,竟是如此情真意切。
今生不能与你同度,放手,不能误你一生。
从此,无奈,眉间锁。
故事终结。
是的,我始终留着去往那个城市的车票,可最后你却不在了。
所以,这个城市与我是那么的空。
就像她说的,我始终融入不了这个城市,因为,我的心无处安放,那里没有你了。
我怎能捂热这薄凉的世界。
当那个男人说,再也不相信你了,原指望你能过上荣华富贵呢。
女人一下子,心就寒了。
原也没指望你妻荣子贵的,这简单的日子,你倒嫌弃了。
这精打细算的日子,何曾亏待哪个?你不懂我,又怎能莫怪?原来这日子也不是你一个人将就着就能好的。
婚姻哪是一个人说了就算的?百嘴莫辩,那就任其相误,越走越远。
论李渔《风筝误》的戏曲艺术
论李渔《风筝误》的戏曲艺术作者:傅佩佩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11期摘要:李渔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剧作家以及戏曲理论家,《风筝误》是李渔所作《笠翁十种曲》中最脍炙人口的同时也是他艺术成就最为突出的一部作品。
《风筝误》体现了李渔在他的戏曲理论专著《闲情寄偶》中所提出的“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等理论,《风筝误》中“风筝”独特的叙事功能、“科浑”艺术所营造出的喜剧效果以及“宾白”的大量运用把它推上了古代喜剧艺术的高峰。
关键词:《风筝误》;李渔;风筝的叙事功能;科诨艺术;宾白运用李渔(1611~1680),明末清初著名戏剧家和戏曲理论家,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更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生于江苏如皋,祖籍浙江兰溪。
他曾在明末参加乡试,不料名落孙山,明清易代,时局动荡,又因家道中落,便无意仕进。
他把自己一生都贡献给了戏曲创作和演出活动。
他的戏曲小说因故事新颖,结构巧妙,且通俗易懂,一经刊行热销于市场,时常被抢购一空,以此受到了一些达官名仕的青睐、赞助。
李渔有才而自负,是个热爱生活同时懂得生活的人,他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时代下,一方面受到晚明士人懂得自适遗风的影响,不避讳享乐和饮食男女;另一方面他又是极懂得察言观色的文人,在他的好友张缙彦因发思古之论遭小人诬陷被参劾后,他便有意有意避开与政治社会有关的深层问题。
他用自己满腹的才学和异于常人的人生体验创造出众多优秀的戏曲与小说,从而混迹于社会名流和达官贵人之间,赢得封建官僚们的施与而又保留了一部分的尊严,他所创作的戏曲小说不是要宣扬古圣贤之道而是作为娱乐之用,他曾说:“唯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我忧。
”[1](《風筝误》末出)他还表示说:“不肖砚田餬抠。
原非发愤著书;笔蕊生心,匪托微言以讽世。
”[2](《曲部誓词》)他所作的戏曲小说践行了自己的理论主张。
一、世俗化与娱乐性:李渔的戏曲创作特点李渔在科举失利后毅然放弃走科举荣身的道路,选择“笔耕为业,拟购佳砚代南亩”李渔于是把精力放在了戏曲创作上。
《风筝误》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风筝误》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风筝误》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风筝误》是清代传奇剧本。
从《风筝误》看李渔的戏剧观
从《风筝误》看李渔的戏剧观李渔是中国明代杰出的戏剧家,被誉为“明代戏剧之宗”。
他的戏剧观点以其代表作《风筝误》为例,展现了他在戏剧创作中独特的见解和独到的才华。
《风筝误》是李渔创作的一台四十出的杂剧,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与责任的故事。
这部作品中,李渔运用了喜剧和悲剧的元素,以及丰富的角色设置和巧妙的情节安排,使整个故事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性。
李渔的戏剧观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观察。
首先,李渔强调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他深刻描绘了角色之间的心理变化和相互作用,展示了人物的喜怒哀乐、情感纠葛和内心挣扎。
在《风筝误》中,主要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和角色塑造都非常复杂,表现出了人性的多面性。
其次,李渔注重剧情的发展和节奏的掌控。
他善于运用剧情的起承转合,通过巧妙的叙事手法和情节的交错,增加了戏剧的紧张感和吸引力。
剧中爱情与责任的冲突和矛盾是整个故事的核心,李渔通过角色之间的行动和对话,展示了剧情的高潮和低谷,使观众产生了情感共鸣。
再次,李渔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塑造。
他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言辞之间的微妙差别,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角色。
在《风筝误》中,李渔塑造了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如忠诚的仆人、贪婪的商人和无畏的英雄等等,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
此外,李渔还注重戏剧的教育功能。
他通过戏剧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传达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引导观众思考人生和人性的问题。
在《风筝误》中,李渔以爱情与责任的冲突为主题,探讨了人们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时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综上所述,《风筝误》充分展示了李渔的戏剧观。
通过描绘人性的复杂性、掌握剧情的发展和节奏、刻画人物形象和塑造、以及注重戏剧的教育功能,李渔成功地创作了一部情节曲折、唯美动人的戏剧作品。
他的戏剧观对于今天的戏剧创作者和观众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风筝误》鉴赏
《风筝误》鉴赏《风筝误》是清代著名戏曲家李渔的作品。
也是中国古代经典喜剧漫画本。
戏剧主要讲述书生韩世勋题诗风筝上,纨绔子弟戚施放风筝,风筝线断,飘落他处,被詹府才貌双全的二小姐淑娟拾到,重新题诗后再放,由此引出一连串误会与巧合,生出了韩世勋、戚施与詹府两位小姐两桩相互对比而又相互纠葛的婚事。
该剧脉络贯通,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风筝误》,传奇剧本,共三十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宾白是我国古典戏曲的构成要素之一。
中国戏曲理论从来重曲轻白,这是和中国戏曲以唱为主的传统相一致的。
集戏曲创作、演出和研究于一身的清代文人——李渔却提出了宾白并重的崭新理论,把宾白的地位大大提高,并用自己的实际创作来实践之一理论。
《风筝误》就是其代表之一。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宾白,指的是通常戏曲所说的“唱念做打”的“念”,就是与曲文相对的说话的那部分。
关于“说”何以称“宾白”,历来都有不同的说法。
根据曹础基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观点,宾白指剧中人物的说白,由于以唱为主,以白为宾,故称宾白。
这种观点也出现于明代作家徐渭的《南词叙录》中,书中说:“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易晓也。
”但差不多同时代的李翊却有不同的观点,他在《戒斋老人漫谈》里说道:“北曲中有全宾、全白,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且不论关于宾白一词的来历哪种看法是正确的,这种将唱白分主次的观点在李渔那里可能要受批判了,因为在他看来,“曲之有白,就文字论之,则犹经文之于传注;就物理论之,则如栋梁之于榱桷;就人身论之,则如肢体之于血脉,非但不可相无,且觉稍有不称,即因此贱彼,竟作无用观者。
故知宾白一道,当与曲文等视”。
他不厌其烦地用好几个类比来说明曲和白的关系,可见李渔对宾白的重视。
这种重视,从他所创作的戏曲中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出来。
与明代及明代以前的戏曲相比,李渔的戏曲的一大特点是宾白的大量运用,而由他改编的《琵琶记·寻夫》和原本相比,多了近三倍的宾白。
风筝误歌里后面部分的发音和字不同
风筝误歌里后面部分的发音和字不同《风筝误》是由著名音乐家谭盾创作的一首中文歌曲,其后半部分的发音和字与前半部分不同,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和讨论。
本文将从文化背景、音乐元素和艺术手法等多个层面来分析这个现象,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风筝误歌》这首歌词的内容。
这首歌描述了一个男子心中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通过风筝的意象来表达出他的感受。
整首歌的歌词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充满了对爱情的深情表达和思念之情。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歌曲的后半部分的发音和字与前半部分大相径庭,这种变化让诸多听众感到困惑和不解。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首先,这种差异可能是出于音乐元素的考虑。
音乐是一门艺术,通过声音的组合和表达来传达情感和意境。
《风筝误歌》利用了音乐的特点,通过调子、节奏和复调等音乐元素的变化来表达歌词所描绘的情感。
后半部分的歌词用不同的发音和字来与前半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增加了歌曲的表现力和艺术感。
这种音乐元素的变化为歌曲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其次,这种差异可能与文化背景有关。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拥有丰富多样的艺术传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与音乐有关的艺术形式,如京剧、评弹等,这些艺术形式的特点之一就是音乐元素的丰富和多变。
《风筝误歌》的后半部分的发音和字与前半部分的不同可能是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旨在通过变化的音乐元素来表达歌词所描绘的情感。
这种在中国文化中常见的艺术手法给歌曲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除了音乐元素和文化背景,这种差异也可能是艺术手法的一种运用。
艺术手法是艺术家在创作中运用的技巧和方法。
在《风筝误歌》中,艺术家谭盾利用了这种差异来达到一种意境的转变和情感的表达。
在歌曲的前半部分,歌词和发音都较为柔和,表达了男子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歌词所描绘的浪漫主义情感。
而在后半部分,歌词和发音的变化则更加强烈和激烈,表现了男子内心情感的转变和心境的变化。
古典舞《风筝误》舞蹈特点
古典舞《风筝误》舞蹈特点古典舞《风筝误》是一部以古代风筝为题材的舞蹈作品,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和舞蹈动作来展示风筝的灵动与优雅。
它独特的舞蹈形式和优美的音乐旋律吸引了许多观众,成为了中国古典舞的重要代表之一。
一、舞蹈形式的特点古典舞《风筝误》采用了传统的舞蹈形式,如华丽的旋转、高挑的抬腿和优雅的手势。
舞者在台上展现出流畅的身体线条和完美的舞姿,令观众陶醉其中。
同时,舞者的舞技要求也很高,需要充分掌握古典舞的基本功和技巧,如柔韧的腰部和臀部以及准确的步伐和节奏感。
二、舞蹈动作的特点古典舞《风筝误》融合了古典舞和现代舞的特点,舞者在舞台上通过精确而流畅的舞蹈动作来展示风筝的飞翔和舞动。
他们的舞蹈动作充满了力量和灵性,既能表达风筝的自由飞翔,又能展现风筝的柔韧和优雅。
在表达风筝的飞翔时,舞者的臂腕动作流畅而有力,仿佛风筝在空中中翱翔自由自在。
同时,舞者灵活的腰部和臀部动作也让舞蹈更具动感与韵律感。
舞者们通过精妙的舞蹈动作将风筝的灵动和舞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音乐旋律的特点古典舞《风筝误》的音乐旋律优美动人,与舞蹈动作相得益彰,使舞蹈更具表现力。
音乐中融入了传统的乐器演奏,如二胡、琵琶和古筝等,这些乐器的独特音色给舞蹈增添了几分古典气息。
音乐的节奏明快而优雅,与舞蹈动作相呼应,让观众沉浸在舞台的氛围中。
四、舞台设计与服装的特点在古典舞《风筝误》的舞台设计中,以风筝为主题的布景和道具成为舞蹈的亮点之一。
舞台上通常会用明亮的灯光和彩色的布景来营造出阳光明媚的天气环境,让观众感受到风筝飞舞的活力与美丽。
舞者的服装也与舞蹈的主题相呼应,一般采用轻盈的材质,如丝绸和纱布,以展现风筝般的轻盈与飘逸。
服装的颜色通常选择明亮的色彩,如红色、黄色和蓝色等,给人一种明快而欢乐的感觉。
总结:古典舞《风筝误》作为一部以风筝为题材的舞蹈作品,在舞蹈形式、舞蹈动作、音乐旋律、舞台设计和服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它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和舞蹈动作展示了风筝的灵动与优雅,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浅析李渔《风筝误》
文学评论·影视文学浅析李渔《风筝误》王妍 哈尔滨师范大学摘 要:李渔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喜剧理论家,但对于他所创作的作品价值却褒贬不一。
《风筝误》是李渔所创作的作品中流传广泛的一部喜剧戏曲,塑造了生动形象的喜剧人物,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
在喜剧的外表下也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问题,在作品中也便鞭挞了剥削阶级派生的道德状况。
关键词:帮闲文人;《风筝误》;冒牌货作者简介:王妍(1995.9-),汉,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方向。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169-01一黄天骥先生曾借用恩格斯《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书中的一句话来评价李渔:“他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被困在这个他所能活动的惟一 的环境里。
”李渔是一位杰出的戏剧理论家。
他生在浙江兰溪,明末时期,江浙一带商业繁荣,兰溪也有许多人经商。
他从小就接受了市民思想的熏陶。
在早年,他的生活是优越的,但后来家道中落,又屡试不第,经济颇感拮据。
迫于生计,使他开始走上了帮闲的生涯。
“帮闲文人”,是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和财富的集中,使得地主阶级有可能会豢养一些人消闲解闷。
李渔作官僚豪绅的帮闲,替富人们设计及时行乐的方法。
不过李渔的“帮闲”生涯时间比较短暂,他很快便自组戏班,开始游遍大江南北,他的戏班属于家庭戏班,有较浓厚的商业性质。
清初,李渔为“士林所不齿”,索性将自己居住的屋子题名“贱者居”。
他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无法脱离这样的环境,只能生活其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所创作的作品,免不了带有市民的气息。
二《风筝误》以一只“作孽的风筝”为线索,组织全剧的矛盾冲突。
剧中有四位主要人物:韩世勋、戚友先、詹爱娟、詹淑娟。
詹烈候生有二女,小女淑娟美艳贤惠,是柳氏所生;大女叫爱娟,为梅氏所生。
《风筝误》与《仲夏夜之梦》比较研究
《 风 筝误 》 第 十一 出 《 鹞误 》 中, 刻 画了一 个贪 图 “ 谢 1 6 世纪 9 0年 代 ,故 事 背 景 是 古 希 腊 雅 典 城 ,讲 述 的 是 媒 ” 之财 的奶娘 : 两 对青 年男女 被误 滴 了 “ 爱懒 花 汁”, 引起 了一连 串误 会 、 【 前腔 】 见了那寻诗觅句郎 ,寻诗觅句郎,我把他 矛 盾 ,最 终 这些 误 会 、矛 盾 在 欢 闹 中被 解 决 ,有 情 人 终 引到 蓝 桥 上 。你 两 个先 效 于 飞 ,后 把 朱 陈讲 。只 是你 怎 成眷 属 。 么样 谢 媒 ?先 要 与 我 断过 媒 钱 几 两 ,媒 红 几 丈 ,这 叫做 本 文试 图 以这 两 部著 名 的 中外 戏剧 为例 ,探 讨 和 分 后君 子 ,先小 人 ,也须 明讲 。④ 析 两 部剧 的相 似性 、相异 性 ,并 对两 者 的喜 剧 特色 进 行 詹 爱 娟 的奶 娘 ,在 大 官之 家 摸 爬 滚 打几 十 年 ,听 闻
生 旦饰 演 ,后 者则 为 净 丑装 扮 。 韩世 勋 自恃 才学 与 容 貌
兼 备 ,说 自己 “ 囊 饥 学饱 ,体 瘦 才 肥 ” 。詹 淑娟 则 “ 聪 慧端 庄 ”。戚友 先 “ 掷色 斗牌 赢不 惯 ,每 日输钱 常论 万 , 当家后 、 一 总还 。”是个 典 型的纨 绔子 弟 。至 于詹 爱娟 , “ 貌 既不 扬 ,性 又顽 劣 ” 。传 奇 剧一 般 篇 幅 都 较 长 ,若 登 场人 物较少 或者 角 色过 于单 一 , 会 削弱剧 作 的故 事性 。 李 渔 强调 “ 密 针线 ” ,缜 密 组 织 全剧 ,如果 不 采 用 两 男 两 女 的搭配 , 则 很难 将 《 风 筝误 》中 的 “ 误 ”加 以展开 。 《 仲夏 夜之 梦 》中 ,莎 士 比亚也采 用 了 “ 双生 双旦 ” 人 物设 置 。拉 山德 与 赫米 娅 是 互 相爱 慕 的一 对 ,他 们 深 深 地 爱着 对 方 。狄 米 特律 斯 与 海 丽娜 则 是 最终 成 为 眷 属
唯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 —从《风筝误》
唯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从《风筝误》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李渔(1611—1680)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
清初戏曲理论家、作家。
着有《闲情偶寄》,包括戏剧理论、饮食、营造、园艺等方面内容。
后人将其中“词曲部”和“演习部”辑为《李笠翁曲话》。
所作传奇《风筝误》、《玉搔头》、《比目鱼》等10种,总题《笠翁十种曲》。
李渔戏剧创作理论的核心即“结构第一”。
他认为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如造物之赋形,当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为制定全形,使点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势。
倘先无成局,而由顶及踵,逐段滋生,则人之一身当有无数断续之痕,而血气为之中阻矣。
”[1]4这就是说,戏剧结构,无论是在组成戏剧的各种基本要素(如词采、音律、科诨、宾白等)之中,还是在创作过程中,都应该是第一位的。
既然结构对于戏剧创作如此重要,那么,一部戏剧作品理想的结构形式应该是怎样的呢?对此,李渔提出了“立主脑”、“密针线”、“脱窠臼”等具体要求《在创作实践中,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必须得借助各种艺术技法的运用,诸如对比、巧合、误会、重复等。
优秀的剧作家总是将众多的艺术技法有机地整合起来,灵活运用,以期达到构建戏剧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
在《笠翁十种曲》中,以《风筝误》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
该剧男主角韩世勋,自幼父母双亡*由父亲好友戚补臣抚养成人,与戚家少爷“同学攻书”。
戚补臣与詹烈侯乃同年之谊,詹烈侯夫人早丧,有梅、柳二妾,梅氏生女爱娟,貌丑且急色;柳氏生女淑娟,貌美且多才。
该剧以放风筝为缘机,在才子与佳人、拙夫与丑女相互错位而最终各适其配的婚恋故事中展开。
虽未能完全免俗,杂有些庸俗恶趣,但整体上具有喜剧的性质,使观众能够在欣赏过程中发出有意味的笑,集中地体现了李渔的创作理念与审美趣味。
本文旨在通过对《风筝误》喜剧创作技法的分析,以期较全面、深入地理解李渔的戏剧理论和美学追求。
《风筝误》歌词赏析
《风筝误》歌词赏析梨花树下卷丝轮随风纷纷谁裁木鹊一缕魂落别村风影无心惊扰了对棋人幔里和诗怕春雨成盆玉指揽风风不住茜纱窗昏舟上摇波波不停渡影重温错认庭前过马人醉几分一抹笙香吹梦成真风筝误误了梨花花又开风筝误捂了金钗雪里埋风筝误悟满相思挂苍苔听雨声数几声风会来上元溪旁点烛荷千盏承诺怎捱雾锁红尘客阴差阳错阳台梦中风几里又几何梦醒推门她仍在研墨风筝误误了梨花花又开风筝误捂了金钗雪里埋风筝误悟满相思挂苍苔听雨声数几声风会来风筝误误了梨花花又开风筝误捂了金钗雪里埋风筝误悟满相思挂苍苔听雨声数几声风会来风筝误悟了一句情似露珠谁约我又在这风烟处风筝误、在百度百科里面《风筝误》是一部戏剧,讲的是少男少女通过放风筝交流对诗,其中的误会促成了一段美满的姻缘。
我把这首歌听了上百遍以后,突然觉得这首歌词似乎写的就是这部戏剧里的故事。
梨花树下卷丝轮随风纷纷:春天来了,梨花随风飞舞。
谁裁木鹊一缕魂落别村:木鹊是一种会飞的木鸟,就是风筝的意思。
不知是谁放风筝,飘落在了别村。
风影无心惊扰了对棋人:落下的风筝还惊扰了下棋人。
幔里和诗怕春雨成盆:只有夏天的雨才能成盆,这里的怕春雨成盆应该是指怕春天过去夏天来临,就不能放风筝了。
少男少女通过风筝对诗,希望这美好的时光不要过去。
玉指揽风风不住茜纱窗昏:黄昏时,少女通过窗户,揽着随风飞舞的风筝。
舟上摇波波不停渡影重温:少女坐在摇摆的舟上,重温着他们在一起的情景。
(“重温”说明他们已经见过面了)错认庭前过马人醉几分:居然认错人了,真是醉了。
一抹笙香吹梦成真:突然有一天,她所期待的人吹着笙来了,美梦成真。
风筝误误了梨花花又开:风筝误了一段情,最后这段情还是成了。
风筝误捂了金钗雪里埋:风筝误了一段情,一段情就此消失。
(感觉这句和上句的理解有点稀烂。
)风筝误悟满相思挂苍苔:风筝让大家心中挂满相思。
听雨声数几声风会来:下雨了,等待雨过去,风筝就会来了。
(或者是就可以去放风筝了。
)上元溪旁点烛荷千盏承诺:上元节的时候在溪边放了很多荷灯,祈求姻缘。
李渔《风筝误》中“风筝”意象的文化解读
李渔《风筝误》中“风筝”意象的文化解读作者:李艳来源:《东方教育》2018年第06期摘要:李渔在创作时,常常选用大众熟知的物象,通过新鲜奇特、扣人心弦的情节安排,严谨细密、环环相扣的结构布局,配置适当的人物角色,以及幽默诙谐的叙事方式、插科打诨的叙事语言,以物象与事件发展的因果逻辑关系安排叙事结构,并在叙事空间的转换中体现叙事时间的变迁,使叙事结构具有活力,赋予作品以生命。
作者在《风筝误》中选择“风筝”这一普通物象,借“风筝”意象的多样化功能及象征意义,用诙谐的笔调,将众多的人物、纷沓的事件、繁多的头绪、错杂的矛盾,组织成一个井井有条、错落有致的有机艺术整体。
作者试图通过对李渔以意象叙事,以喜剧的方式表现现实的荒谬进行研究,以揭示其以“俗”赋“雅”的艺术魅力所在。
关键词:《风筝误》;风筝;意象;叙事;“雅俗”观一、引子《风筝误》是明末清初戏剧小说家、戏曲理论家李渔(1610-1680)所作传奇剧《笠翁十种曲》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喜剧,被列为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之一。
李渔无论是在文学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是一个徘徊在雅俗间的文人。
但明末清初的黑暗政治制度埋没了这位才学横溢的文艺家,使他一生未能出仕做官。
他寄情于亭台楼阁,沉溺于歌舞女色,既关注饮食、戏曲等“俗世”文化,又保持他作为文人的雅趣。
在《风筝误》中,作者以“风筝”为题,抓住一个“误”字,借“风筝”这一“俗世雅物”,将误会层层深入,从“题鹞”写到“鹞误”,从“惊丑”写到“诧美”,终于消释误会,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借“风筝”意象叙事,赋予一只普通的风筝丰富的美学意蕴,既宣扬“缘分天注定”的俗世宿命,又熔铸一种高尚的情理合一的人生信念。
本文尝试解读“风筝”这一意象及其在剧中的表现与象征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作者借用“风筝”叙事的“雅”“俗”表现。
二、“风筝”意象在《风筝误》中的解读“风筝”又名纸鸢、纸鹞,它的出现源于人们对神秘天空的好奇和向往,承载了古人渴望乘风飞起的梦想。
浅谈李渔《风筝误》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渔《风筝误》的艺术特色摘要《风筝误》是明末清初剧作家和戏曲理论家李渔的代表作品。
在此剧中,李渔对“风筝”一物的刻画不落俗套,突破并创新了之前的诗词戏曲中风筝的寓意。
以“风筝”创造了机缘巧合与种种误会,并以“风筝”为全剧的线索,贯穿始终。
本文除了研究李渔对于“风筝”的独特创建外,尝试探析《风筝误》作品中内容布局和结构布局上的艺术特色。
关键字:风筝、李渔、结构布局、艺术特色(一)李渔对于“风筝”的独特创建风筝一物以及其出现在作品中追根溯源可到两千多年前。
当时的风筝被称为“木鸢”。
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从一种武器转为娱乐的玩具。
很多古诗词中出现风筝,如杜甫的《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中有:“风筝吹玉柱,露井冻银床。
”李白的《登瓦官阁》诗有:“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
”等。
其中,有些古诗词中所提及到的风筝,是我们当今所说的风筝的含义,有些却不是。
基本上从宋代开始,风筝与现代的含义几乎没有差别。
除了古诗句,在元明时期的一些的小说、戏曲中同样的经常出现风筝这一物象的刻画,以及在明代苏复之的传奇作品《金印记》卷二第十二出,明阮大铖的戏曲《春灯谜》第十二出中都有写道风筝。
在但是像李渔这样,将风筝刻画的如此新颖,这个头绪刻画成为整部剧的核心与线索,牵系着整部剧中的各个人物与环节,是实属第一回。
之前的大多数,都是将风筝表达对已逝去事物的怀念等情愫,较为老陈,没有赋予风筝更新的寓意。
而在《风筝误》中,将风筝的情节刻画的富有戏剧性,引人入胜。
剧中每一次的高潮,都皆因风筝而起,由都因风筝而继续情节的推动和发展。
这正是李渔对于风筝这一物象的独特创建。
李渔的《风筝误》一剧以“风筝”命名,全剧之中“风筝”一共出现了79次,分别是:第一出2次,第六出3次,第七出6次,第八出20次,第九出16次,第十一出16次,第十二出4次,第十三出3次,第二十九出6次,第三十出3次。
其中还有五出的标题和“风筝”直接有关,分别是:第六出《糊鹞》、第七出《题鹞》、第八出《和鹞》、第九出《嘱鹞》和第十一出《鹞误》,“风筝”是贯串始终,起到了起、承、转、合的重大作用,也对于剧中各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
《风筝误》高山流水
《风筝误》⾼⼭流⽔《风筝误》⾼⼭流⽔按:《风筝误》是清代著名戏曲家李渔的作品。
书⽣韩世勋题诗风筝上,纨绔⼦弟戚友先放风筝,风筝线断,飘落他处,被詹府才貌双全的⼆⼩姐淑娟拾到,重新题诗后再放,由此引出⼀连串误会与巧合,⽣出了韩世勋、戚友先与詹府两位⼩姐两桩相互对⽐⽽⼜相互纠葛的婚事。
该剧脉络贯通,情节波澜起伏,引⼈⼊胜。
此⽂将经典改编,与⼤家分享之。
1 我会写诗,并写了⼀⼿好诗,有闲情逸趣的读书⼈争相传抄。
于是,便得了个风流才⼦的响名。
我虽然会写诗,但不纨绔。
因为我很穷,⽗母业已早逝。
我由⽗之同盟戚补⾂抚养成⼈,与戚家公⼦戚友先同窗肄业。
我叫韩世勋。
2 戚家公⼦戚友先,腹笥甚俭且附庸风雅。
虽然这样议论戚公⼦,但我必要寄居在他的家中,并从⼩服侍他。
我是⼀个⽆依⽆靠的孤⼉,能够活到囊饥学饱、体瘦才肥的今天,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他纵然再不好,也是我的恩⼈。
3 江南如画,引来⽆数作画⼈。
作画⼈画江南,于是有了江南画。
江南画烟⾬迷濛、渔⽕楼橹、油壁⾹车、⽯桥深弄,点墨不泄江南之美。
戚公⼦不知从何处得来⼀幅,然⽽劣性不死,竟将好端端的⼀幅江南画糊成⼀只风筝来。
后央求我为此画作诗,央求我将所作之诗题于风筝上。
戚公⼦的“央求”,⼀般⽐“吩咐”还要霸道。
于是,我终究要⽤⾃⼰的诗来满⾜他的玩⼼。
尽管我对颐指⽓使、⽬空⼀切的狂妄⾏径深恶痛绝。
谩道风流拟谪仙,伤⼼徒赋四愁篇。
未经春⾊过眉际,但觉秋声到⽿边。
好梦阿谁堪⼊梦,欲眠竟⼣⼜忘眠。
⼈间⽆复埋忧地,题向风筝寄与天。
戚公⼦看我搁下笔来,不等⽔尽墨⼲,捧起风筝呼应着家仆们离去。
戚公⼦放风筝的时候,线断了。
戚公⼦的风筝飘落到詹列侯的西院中。
5 传闻。
詹列侯的府上有位⼩姐,不但风貌娉婷,⽽且才学惊⼈。
但这只是传闻,谁也没有见过这位⾊艺双绝的⼩姐。
如果是从丫鬟的⼝⾆中传出,多少应有⼀些可信。
我是风流才⼦,⾃然相信传闻,相信的⼏乎想⼊⾮⾮。
浅析李渔《风筝误》
浅析李渔《风筝误》作者:王妍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03期摘要:李渔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喜剧理论家,但对于他所创作的作品价值却褒贬不一。
《风筝误》是李渔所创作的作品中流传广泛的一部喜剧戏曲,塑造了生动形象的喜剧人物,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
在喜剧的外表下也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问题,在作品中也便鞭挞了剥削阶级派生的道德状况。
关键词:帮闲文人;《风筝误》;冒牌货作者简介:王妍(1995.9-),汉,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方向。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1一黄天骥先生曾借用恩格斯《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书中的一句话来评价李渔:“他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被困在这个他所能活动的惟一的环境里。
”李渔是一位杰出的戏剧理论家。
他生在浙江兰溪,明末时期,江浙一带商业繁荣,兰溪也有许多人经商。
他从小就接受了市民思想的熏陶。
在早年,他的生活是优越的,但后来家道中落,又屡试不第,经济颇感拮据。
迫于生计,使他开始走上了帮闲的生涯。
“帮闲文人”,是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和财富的集中,使得地主阶级有可能会豢养一些人消闲解闷。
李渔作官僚豪绅的帮闲,替富人们设计及时行乐的方法。
不过李渔的“帮闲”生涯时间比较短暂,他很快便自组戏班,开始游遍大江南北,他的戏班属于家庭戏班,有较浓厚的商业性质。
清初,李渔为“士林所不齿”,索性将自己居住的屋子题名“贱者居”。
他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无法脱离这样的环境,只能生活其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所创作的作品,免不了带有市民的气息。
二《风筝误》以一只“作孽的风筝”为线索,组织全剧的矛盾冲突。
剧中有四位主要人物:韩世勋、戚友先、詹爱娟、詹淑娟。
詹烈候生有二女,小女淑娟美艳贤惠,是柳氏所生;大女叫爱娟,为梅氏所生。
风筝误古诗词赏析
风筝误古诗词赏析风筝误古诗词欣赏近年来,风筝误古诗词赏析成为了热门话题。
在这个数字时代,很多人都迷失在繁忙的生活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变得越来越少。
而风筝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儿时的游戏,也蕴含着丰富的诗词文化,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赏析。
一、风筝的历史背景与意义风筝作为一种古老的飞行工具,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出现。
最早的风筝并非玩具,而是军事和科学研究工具。
古人通过风筝可以观察风向、测量距离,甚至用来传递军情。
随着时代的演变,风筝逐渐成为了民间的娱乐方式,且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风筝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象征人们的思念、祈福和追求自由的愿望。
如南朝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有“一年猷,最尽此夕风筝游。
”的诗句,表达了充满了对于遥远的爱人或者亲友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在《长恨歌》中,杨玉环纵飞陈皇后赏风筝,寓意着对于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风筝误古诗词的内涵风筝误古诗词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融合了诗、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元素。
通过将古人的诗句、对联或者经典韵文书写在风筝上,使得风筝成为了一个展现诗词与艺术的载体。
这种类型的风筝通常使用细长的帛纸或者透明薄纸制作,外形优雅,构思独特,让人惊叹于风筝制作者的才华。
风筝误古诗词的内涵不仅仅在于表达的诗词内容,还需要通过美妙的手工艺与文化内涵之间的交融,使整个风筝体现出古典的气质和传统的审美。
这种品味与鉴赏可谓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既可领略到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情趣,也能欣赏到现代制作工艺的精湛与创新。
三、风筝误古诗词的赏析值得一提的是,风筝误古诗词的赏析不仅仅是对于艺术形式的欣赏,更是对于其中所蕴含的诗词意义的理解。
通过赏析风筝上的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文人墨客的情感、哲学思考和审美追求。
例如,一只风筝上错落有致地书写了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四座严霜半夜飞,凉云总是千山鸣。
独老草堂无纳米,但愁孤灯串不明。
刘珂矣《风筝误》解读
刘珂矣《风筝误》解读⾸先《风筝误》是刘珂矣演唱的⼀⾸中国风歌曲,于2015年6⽉24⽇发表,收录在专辑《半壶纱》中。
然后这⾸歌曲的创作灵感源于⼀出清代昆曲剧⽬《风筝误》,顾名思义,就是由于风筝⽽引发的误会。
参考资料《风筝误》是清代⽂学家李渔创作的传奇(戏剧)。
讲述胸⽆点墨的戚友先拿才⼦韩琦仲题诗的风筝去放,风筝断线后落在詹烈侯的两院,被⼆⼩姐詹淑娟拾得,貌美且有才的詹淑娟依韵和诗⼀⾸于风筝上。
风筝被戚家书童索回去后,韩琦仲见所和之诗赞不绝⼝,由此萌⽣了对詹家⼩姐的爱情,于是另作风筝题求婚诗⼀⾸,仿戚友先的做法去放。
但风筝不坠西院坠东院,被貌丑且急⾊的⼤⼩姐詹爱娟拾得。
爱娟密约韩⽣,韩⽣误以为是会淑娟,见⾯惊丑⽽急退。
韩⽣赴试,状元及第,上司詹烈侯要以⼥⼉淑娟配之。
韩琦仲追忆“前惊”⽽不受(误以为婚配者就是密约时所见的爱娟)。
后怕犯欺君逆⽗之罪⽽屈从:洞房之夜如临深渊,懊丧⾄极,结果银灯⾼照,⽅识“聘婷(读⾳pīng tíng 形容⼥⼦姿态美好的样⼦。
亦借指美⼈。
)”⽽⼤喜。
歌词解读梨花树下卷丝轮随风纷纷⾸先梨花树代表的是春天。
丝纶代指的是姑娘的头发。
是⼀个放风筝的好季节。
谁裁⽊鹊⼀缕魂落别村⽊鹊应该指的就是风筝,“裁⽊鹊⼀缕魂”就是说把诗题在风筝上,表达情感。
“落别村”风筝没有落到该落的位置。
风影⽆⼼惊扰了对棋⼈风筝落到地⾯的声⾳,惊扰了对棋⼈。
幔⾥和诗怕春⾬成盆“幔”是为遮挡⽽悬挂起来的布、绸⼦、丝绒等。
幔将两个⼈分隔开来,两个⼈还未曾谋⾯,只是通过风筝和诗来表达情意。
“怕春⾬成盆”,害怕春天倾盆⼤⾬⽆法放风筝。
应该夏天的⾬“成盆”才⽐较合理。
这⾥意思就是害怕春天的消逝。
⽟指揽风风不住茜纱窗昏⽟指肯定是说姑娘的⼿指。
在黄昏时,⼥⼦站在窗边⽤⼿指想去揽风,风不会停下来。
茜纱窗,指怡红院的窗⼦。
茜,指茜草,⼀种草类,根红⾊。
此处应该指的是《红楼梦》中潇湘馆的窗户,有⼀种林黛⽟的神情。
渲染⼀种凄苦的氛围。
李渔《风筝误》昆剧剧本
李渔《风筝误》昆剧剧本第一出巅末【蝶恋花】[末上]好事从来由错误。
刘阮非差,怎入天台路。
若要认真才下步,反因稳极成颠仆。
更是婚姻拿不住。
欲得娇娃,偏娶强颜妇。
横竖总是由定数,迷人何用求全悟。
【汉宫春】才士韩生,偶向风筝题句,线断飘零。
巧被佳人拾着,彤管相赓;重题再放,落墙东、别惹风情。
私会处,忽逢奇丑,抽身跳出淫坑。
赴试高登榜首,统王师靖蜀,一战功成。
闻说前姻缔就,悔恨难胜。
良宵独宿,弃新人、坐守长更。
相劝处:银灯高照,方才喜得妯婷。
放风筝,放出一本簇新的奇传,相佳人,相着一副绝精的花面,赘快婿,赘着一个使性的冤家,照丑妻,照出一位倾城的娇艳。
第二出贺岁【鹊桥仙】[生巾服上]乾坤寂寞,藐怀焉寄?自负我情锺我辈。
良缘未许便相遭,知造物定非无意。
乌帽鹑衣犊鼻裈,风流犹自傲王孙。
三都赋后才名重,百尺楼头气岸尊。
手不太真休捧砚,眉非虢国敢承恩。
佳人端的书中有,老大梁鸿且莫婚。
小生韩世勋,字琦仲,茂陵人也。
囊饥学饱,体瘦才肥。
人推今世安仁,自拟当年张绪。
虽然好色,心还耻作登徒;亦自多情,缘独悭于宋玉。
不幸二亲早背,家道凌夷,四壁萧然,未图婚媾。
赖有乡达戚补臣,系先君同盟好友,自幼抚养成人,与他令郎戚友先同窗肄业。
今乃元旦之日,须要整肃衣冠,候他出来贺岁。
【小蓬莱】[小生三髯、冠带,末随上]最喜门清似水,谱东山几局闲棋。
[副净巾服上]家声尽旧,桥名朱雀,巷名乌衣。
[见介][生]老伯请台坐!容小侄拜贺新正![小生]贤侄是客,老夫是主,怎敢受礼?同拜就是。
[同拜介][生]改岁之余,愿老伯蒲徽早就,霖雨苍生。
[小生]交春以后,望贤侄联掇科名,早谐花浊![生、副净揖毕,同坐介][生]老伯,小侄异姓孤儿,蒙老伯扶持、教诲,胜似天伦,感激之私,一言难尽。
【宜春令】蒙垂念,辱俯携,恨不得挽青云,扶人上梯。
近世的交情,生前尚且翻云覆雨,何况朋友死后,还肯念及子孙?叹人亡交废,路逢羊舌谁弹泪!老伯真古人也。
此德此恩,不知何年可报?愧无能报德衔环,只有个感恩流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筝误》鉴赏
《风筝误》是清代著名戏曲家李渔的作品。
也是中国古代经典喜剧漫画本。
戏剧主要讲述书生韩世勋题诗风筝上,纨绔子弟戚施放风筝,风筝线断,飘落他处,被詹府才貌双全的二小姐淑娟拾到,重新题诗后再放,由此引出一连串误会与巧合,生出了韩世勋、戚施与詹府两位小姐两桩相互对比而又相互纠葛的婚事。
该剧脉络贯通,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风筝误》,传奇剧本,共三十出,
宾白是我国古典戏曲的构成要素之一。
中国戏曲理论从来重曲轻白,这是和中国戏曲以唱为主的传统相一致的。
集戏曲创作、演出和研究于一身的清代文人——李渔却提出了宾白并重的崭新理论,把宾白的地位大大提高,并用自己的实际创作来实践之一理论。
《风筝误》就是其代表之一。
宾白,指的是通常戏曲所说的“唱念做打”的“念”,就是与曲文相对的说话的那部分。
关于“说”何以称“宾白”,历来都有不同的说法。
根据曹础基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观点,宾白指剧中人物的说白,由于以唱为主,以白为宾,故称宾白。
这种观点也出现于明代作家徐渭的《南词叙录》中,书中说:“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易晓也。
”但差不多同时代的李翊却有不同的观点,他在《戒斋老人漫谈》里说道:“北曲中有全宾、全白,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且不论关于宾白一词的来历哪种看法是正确的,这种将唱白分主次的观点在李渔那里可能要受批判了,因为在他看来,“曲之有白,就文字论之,则犹经文之于传注;就物理论之,则如栋梁之于榱桷;就人身论之,则如肢体之于血脉,非但不可相无,且觉稍有不称,即因此贱彼,竟作无用观者。
故知宾白一道,当与曲文等视”。
他不厌其烦地用好几个类比来说明曲和白的关系,可见李渔对宾白的重视。
这种重视,从他所创作的戏曲中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出来。
与明代及明代以前的戏曲相比,李渔的戏曲的一大特点是宾白的大量运用,而由他改编的《琵琶记·寻夫》和原本相比,多了近三倍的宾白。
对于这点,李渔是有清楚的认识的,“传奇中宾白之繁,实自予始”。
那么,宾白在李渔的戏曲中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下面,我将从《风筝误》一剧对此进行分析。
李渔著有传奇十几种,常见的有《笠翁十种曲》传世,而《风筝误》可以说是李渔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曾被改编为小说和电视剧,就是现在在昆曲和京剧中也时有上演。
该剧以由风筝引起的误会开始又以误会消除大团圆结束。
此剧情节布局之精巧令人赞叹,同时宾白的恰当运用也是此剧的一大亮色。
宾白在剧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表现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方面,一是在演出意义方面。
笠翁在如何写宾白这个问题上有八条原则:声务铿锵、语求肖似、词别繁减、字分南北、文贵洁净、意取类新、少用方言、时防漏孔。
其中“语求肖似”是刻画人物的一个关键,其实这也是与他主张写词要“戒浮泛”的观点相一致的。
“语求肖似”是说什么人就要说什么话,因为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的特点,带着各自地位、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印记,而语言又是表现一个人物性格的重要因素。
要做到“语求肖似”就要“代人立言”,而要“代人立言”又要先“代人立心”,与之相似的观点,古今中外都有人表达过,其中高尔基在《论文学技巧》一文中比较科学与文学家之不同时说:“科学工作者研究公羊时,用不着想象自己也是一头公羊,但是文学家则不然,他虽慷慨,却必须想象自己是个吝啬鬼,他虽毫无私心,却必须觉得自己是个贪婪的守财奴,他虽意志薄弱,但却必须令人信服地描写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任务。
在《风筝误》中,李渔是做到了这一点的,里面的宾白简洁而又丰富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
(1)韩:囊饥学饱,体瘦才肥。
人推今世安仁,自拟当年张绪。
虽然好色,心还不耻做登徒;亦自多情,缘独悭于宋玉。
(二出)
(4)韩生:小姐,小生后来一首拙作,可曾赐和么?
爱娟:你那首拙作,我已赐和过了。
韩:这等小姐的佳篇,请念一念。
爱娟:我的佳篇一时忘了。
韩:自己做的诗,只隔得半日,怎么就忘了?还求记一记。
爱娟:一心想着你,把诗都忘了。
待我想来。
记着了!
韩:请教。
爱娟: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韩大惊:这是一首千家诗,怎么说是小姐做的?(十三出)
这四段自白及对白就很传神地描绘出韩生和戚生不同的性格特征:韩生有才而自负,对女性的要求比较高;戚生是一不学无术得纨绔子弟,沉迷于吃喝玩乐,同时又坦白得让人又爱又恨;韩生和爱娟的对话更令人捧腹,同时把爱娟的愚笨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仅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宾白在推进情节发展发面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例如:
第三出“闺哄”,柳氏与梅氏的争风吃醋--- 东西院之分--- 误会的产生第二十六出“拒奸”,爱娟与淑娟的对话引出床头的剑,以剑拒奸
在阐述宾白的重要性时,笠翁认为“至于新演一剧,其间情事,观者茫然;词曲一道,止能传声,不能传情。
欲观者悉其颠末,洞其幽微,单靠宾白一着”,再加上“优人之中,智愚不等,能保其增益成文者悉如作者之意,毫无赘疣蛇足与其间乎?”
其实这是从优人的表演与观众的接受方面来谈的。
如果宾白不详,优人未必能“尽作者意”把戏演出来,而对于第一次接触这出戏的观众来说,未必能看懂该剧,致使“观者茫然”。
而且笠翁认为戏文不同于文章,是做给读书人与不读书人看,又做给不读书人中的妇人小儿同看,所以应该做的贵浅而不贵深。
词曲写“雅”容易,写“俗”就不如宾白有表现力,因为宾白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口语、谚语等,贴近大众,为大众所接受,而且音韵协调的宾白,不但表现力强,听起来更有一种美的享受。
朴斋主人批云:信口说来自成至理,自合声韵,令观者、听者无不解颐。
宾白中第一手也。
例如:
(1)戚友先:赐教,赐教,还是不说的妙!若还要我说来,只愁你要上吊!都是你治家不严,黑夜里开门揖盗,预先被别人梳栊了宅上的粉头,如今教我来承受这乌龟的名号!
(1)中的连续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又忍俊不禁。
李渔从自身的创作表演经验出发,强调了宾白的重要性以及阐述了宾白的写作原则,这在当时史发前人之未发之言的一大理论创新,不但对当时的戏曲发展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后世的戏曲、相声、小品等都是有重要启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