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家姓中吴氏的源流

中国百家姓中吴氏的源流
中国百家姓中吴氏的源流

中国百家姓中吴氏的源流

吴姓,最早起源于炎帝姜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二个起源源自祝融氏吴回氏族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三个起源是出自姚姓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四个起源是出自黄帝姬姓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太伯,被后世吴姓人称为开氏始祖。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中国百家姓中吴氏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与其他姓氏有所不同的,吴姓的起源稍稍有点复杂,涉及炎帝、黄帝,还有少数民族。总的来说,大致有5个起源。

源于姜姓

第一个起源,是源自炎帝姜姓。早在黄帝之前,有一个属于姜姓的部落,这个部落以驺虞为图腾。

上古时,虞和吴同音,后来转为谐音,且字形相近,可以通用,到战国时期,虞、吴才开始区别。所以这支部落把图腾解释为吴,把吴作为部落的名字。

夏朝时,吴部落迁徙到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夏王少康时期,吴部落有个人叫吴贺,以善射著称,曾和当时的神箭手后羿比射。这个姜姓吴部落的人,后来就以吴为姓氏,至今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源于姬姓

第二个起源,是出自黄帝姬姓。这个起源的吴姓,在历史上最有

名气、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人丁也最旺盛,是目前大多数吴姓人公认的吴姓起源。

商朝末期,黄帝后裔古公亶父带领部落在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一带)定居下来。他有3个儿子:太伯(又称泰伯)、仲雍和季历,季历儿子姬昌很有才能,古公想让季历做他的继承人,那样就可传给昌。太伯为了让位,与仲雍带着家眷远走南方的吴越一带,建立了吴国。

春秋后期,吴国崛起,后来被越国所灭,吴国的遗民就以国为姓。这支吴姓至今有2600多年的历史。太伯没有儿子,他去世后,弟弟仲雍继立为吴君。仲雍接任国君后,继续开拓太伯奠定的基业。在吴姓的发展史上,仲雍的地位仅次于太伯。仲雍下传3代到周章。周章因不忘自己是周人后裔,故名为周章。周章继位时,周武王已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周武王大封天下诸侯,派人寻找太伯、仲雍的后裔。由于周章已当上吴君,就因地正式封周章为句吴国君,周章的弟弟仲,被封在周原附近的虞(今山西平陆境内),建立虞国,仲被称为虞仲。周武王又追封太伯为吴伯。太伯,被后世吴姓人称为开氏始祖。仲雍,被称为吴姓传代血缘始祖。

源于吴回

第三个起源,源自吴回。颛顼的孙子老童,有两个儿子:重黎和吴回。吴回的氏族,住在姜姓吴部落的故地。当时正处于舜的时代,舜把掌管火种的光荣使命交给重黎。后来,重黎因罪被舜杀了,让吴回继任祝融氏。

夏朝时,吴回的氏族迁到山西平陆的吴山。

商朝时,这支氏族迁到山东临朐,史称王吴。商朝末期,有个叫吴伯的人,就是吴回氏族的后裔。算下来,这支吴姓的历史有4000多年。

源于姚姓

第四个起源,出自姚姓。舜是地处偏远地区的东夷族的一支部落的首领,接替尧的位置后,把部落迁到古吴之地(今陕西平陆吴山旁边的历山),史称有虞氏。

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后,封舜的儿子商均在虞地(今河南虞城),成为方国虞国。虞国的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少康,还帮少康复兴夏朝。

商朝建立后,虞国衰落灭亡,虞国的遗民以吴为氏。秦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吴广,就是姚姓吴姓的后裔。这支吴姓至今有3500多年的历史。

吴姓迁徙分布秦汉以前

古代的吴国,位置是在现今江苏省无锡县一带,此地也是吴姓发源地。

周初,是泰伯的封地。至十九世孙寿梦的时候开始称王,国势也日益强大,国境一直延伸到今浙江省的嘉湖一带。与此同时,吴姓首先向北临近的齐、鲁之间迅速迁徙繁衍。这一带的吴姓,多为寿梦第四子季札之后。其后迁入河南、安徽等省境。

公元前537年,吴楚交战后,厥由被带回楚国。此后,他流亡楚国,娶妻生子。后代以名为姓,形成吴姓的分支:厥由氏。

夫差的儿子吴姑蔑,在与越人作战中被俘,吴亡前数年,夫差的太子吴友和王孙弥庸也一同被俘,流落到越国。

秦汉时期

吴芮属吴征生这一支,父亲自楚迁居庐山。汉朝一统天下,分封功臣,吴芮被封为长沙王,建都临湘(今湖南长沙市),食邑3千户。自此,吴姓宗族中吴芮一支又自江西迁到湖南。

岭南吴霸,清《广东通志》载,吴霸字子公,西汉末年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人。吴霸先世是吴亡后迁到越国的吴王室贵族后代又随越人南迁的一支。汉昭帝时吴霸升任(片羊)(片可)太守,(片羊)(片可)郡在今贵州省西部。吴霸后裔兴旺。《广东通志》:五岭以南,特别是广东一带的吴氏大部分是吴霸的后代。

三国时期

吴允承回迁吴郡奉祀先祖吴太伯三代之后,历史进入了三国时期,吴氏家族成为割据江东的孙吴政治的国戚,孙策、孙权兄弟的母亲吴国太便出自吴郡吴氏。

魏晋隋唐时期

魏晋至隋唐的七百余年间,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入侵中原,致使北方战争频繁,南方则相对安定。因而北方士民大量南迁,吴氏宗族也在南迁之列。据唐林宝撰写的《元和姓纂》记载,这期间的吴氏大族主要分布在吴郡、武昌、濮阳、渤海、陈留等地,并呈南兴北衰之势。

据史料记载,吴氏子孙在江南分支开基的地方主要有今浙江的杭州、杭井、奉化、温州、临海、平阳、临安;江西的兴国、石杭;福建的莆田、福州、漳州、泉州、汀州;广东的潮州、嘉应州、南雄;广西的梧州、南思等地,如广东潮州府潮阳县贺陇乡吴氏著存堂天元世下一支,就是季札后裔在吴国灭亡后,随战乱不断迁徙而来。至唐代,应募垦殖铜盂,始定居下来。[5] 其开基大都在秦汉以后,其中浙江、江西等地在隋唐之前;福建、广东等地在唐以后。

另据史料记载,入闽始祖祭公字孝先,为太伯六十二世孙,原居河南光州固始,唐时随王审知入闽平黄巢起义,堂族六人分居福州、泉州之间,称吴氏六祖,支分漳州及泉州。入粤始祖吉甫公,为宣公五世孙,宣公原居四川后迁江西南丰,后因战乱迁至福建汀州宁化县,吴氏虽遍及全国,但繁衍发展中心为江南一带。

宋元时期

据《海盐吴氏宗谱》(光绪22年版)记载,廷尉吴公晚年定居石门语溪洲钱(今浙江桐乡县西石门),故居至清末尚存。谱称语溪洲钱吴氏。宋代中期,吴氏子孙,恃贵犯法,给语溪洲钱吴氏带来厄运。谱称因为这次犯事,至使语溪吴氏家族“家被籍,丁口窜毙殆尽”,仅有一胤,侥幸逃过于这场劫难。

大难后幸存的一胤生了三个儿子,后来分居三处:长子吴德昭,留居石门洲钱祖居;次子吴德彰,赘居德清(今浙江省德清县)勾垒;三子吴德辉,赘居海宁县治前。留居语溪氏,后又分出三派:一派为吴绳翁后裔,分居马头村;一派分居海盐;一派分居石硅村,为吴申孙的后

裔。

海盐吴氏一派,以吴馨为一世始祖。据《海盐吴氏宗谱》记载:海盐吴氏一世祖吴馨,字世芳,明末处士,世代居住在石门语溪洲钱。吴馨生子吴贤济,字北皋,排行第四。吴贤济是石门县的岁贡生,即秀才,当明朝末年,为避兵灾战乱,他将家室迁居海盐冈图画桥,成为海盐吴氏的始迁祖。

吴佑生了两子:长子吴凤,少子吴恺。吴凤,字君雅,官任汉乐浪郡(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市)太守。这是见于史书记载的最早到达今朝鲜国的吴姓成员。吴凤生的一个儿子吴冯,字子高,官任鲷阳侯国(今安徽临泉县鲷城)相。吴凤的弟弟吴恺,任新息(今河南息县)令。

宋元时期,吴姓已遍布全国。上代的一些吴姓大宗仍保持兴盛局面。季扎次子吴征生一支在两宋产生了科举官宦世家吴相家族。濮阳吴氏的一支经辗转迁徙后形成根深叶茂的汝南——太原吴氏。渤海吴氏成员南迁江南后落地生根,在两宋时期形成江南第一望族吴宣家族。沉寂上千年之久的吴姓正宗季扎四子吴子玉一支延陵吴氏开始复兴。隐姓达千余年的季扎长房后裔洞庭濮氏于南宋初年复姓归宗。这一时期,由于民族关系问题的存在,宋金长期对峙,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吴氏军事世家甘肃水洛吴玠、吴磷家族。以上吴姓望族都很重视世系传承,其历史渊源十分清晰。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吴姓的分布更为广泛,自上古保持世系传承不乱,代

有显贵的世家大族几乎绝迹。这时期吴姓望族大都由唐宋时期的单家发展而来,并从地区分布上呈同姓异宗交叉分布,如广东潮州府贺陇吴氏,虽自汉唐后世居本地,因历代的战乱和灾荒,发展极其缓慢,及至明万历后到清乾嘉年间,始繁衍成吴氏著存堂一族。吴姓的迁徙多是由于战乱、灾荒、析居、任官、政府组织移民等诸多原因引起的。例如,明清时期的江西南昌吴氏虽号称诸樊、夫差后裔,但其先祖却是来自安徽歙县的流民,定居南昌后,繁衍成当地大族。江西德兴建节的吴氏则是唐末为避黄巢兵乱而迁来的。江西弋阳吴氏在五代战乱时,从金陵(今南京)迁来的。湖南益吴氏主要有三支,九都冲吴氏其先祖吴世春、吴永鉴叔侄二人自江西清江来湖南益阳经商,从而定居益阳,后裔繁衍成益阳九都冲吴氏。泉峰吴氏,其先祖在元初游学湖南,而定居益阳,后世繁衍成益阳泉峰吴氏。夹流溪吴氏则是明初从江苏省江阴县迁居湖南益阳夹流溪,据其家谱记载,到清乾隆时,这支吴氏已传了13代。

近现代

在近现代中国历史舞台上最显赫的吴姓人物当属吴佩孚。吴佩孚属登州吴氏。据说吴佩孚曾考证他是延陵吴季扎的裔孙,吴姓开氏始祖吴太伯的第121代嫡孙。

据《吴氏家谱》记载,登州吴氏来源于泰州吴氏,而泰州吴氏又源于浙江吴田吴氏。吴田吴氏是明代浙江山阴吴氏吴溶、吴渊、吴溥的后裔。据《山阴州山吴氏族谱》记载,这支吴氏的家谱因上世家中失火被烧掉,因而吴田吴氏可确认的始祖为吴回。在历史上,吴田吴

氏迁居泰州(今江苏泰州有两支,一支是吴田吴氏第十四世裔孙吴潮先迁泰州而成泰州吴氏始祖,另一支是吴田吴氏五世裔孙吴承护下传12代裔孙吴万四,也自吴田迁至泰州东的安丰。随着泰州吴氏人丁的增多,又有吴潮裔孙吴僧儿吴佩十七世祖自泰州北迁山东蓬莱(古属登州),其后裔形成登州吴氏。登州吴氏虽然家族不甚显贵,但人丁倒还兴旺。登州吴氏自吴僧儿下传十六世孙吴可诚时,这支吴氏已没落无闻。

2017中国百家姓最新排行榜最全

2017中国百家姓最新排行榜最全 2017最新中国百家姓排行榜名单【1-50】01李02王03张04刘05陈06杨07赵08黄09周10吴11徐12孙13胡14朱15高16林17何18郭19马20罗21梁22宋23郑24谢25韩26唐27冯28于29董30萧31程32曹33袁34邓35许36傅37沈38曾39彭40吕41苏42卢43蒋44蔡45贾46丁47魏48薛49叶50阎2017最新中国百家姓排行榜名单【51-100】51余52潘53杜54戴55夏56钟57汪58田59任60姜61范62方63石64姚65谭66廖67邹68熊69金70陆71郝72孔73白74崔75康76毛77邱78秦79江80史81顾82侯83邵84孟85龙86万87段88漕89钱90汤91尹92黎93易94常95武96乔97贺98赖99龚100文2017最新中国百家姓排行榜名单【101-150】101庞102樊103兰104殷105施106陶107洪108翟109安110颜111倪112严113牛114温115芦116季117俞118章119鲁120葛121伍122韦123申124尤125毕126聂127丛128焦129向130柳131邢132路133岳134齐135沿136梅137莫138庄139辛140管141祝142左143涂144谷145祁146时147舒148耿149牟150卜2017最新中国百家姓排行榜名单【151-200】151路152詹153关154苗155凌156费157纪158靳159盛160童161欧162甄163项164曲165成166游167阳168裴169席170卫171查172屈173鲍174位175覃176霍177翁178隋179植180甘181景182薄183单184包185司186柏

中国姓氏人口排名

中国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列出了前100名。 1李2王3张4刘5陈6杨7赵8黄9周10吴 11徐12孙13胡14朱15高16林17何18郭19马20罗 21梁22宋23郑24谢25韩26唐27冯28于29董30萧 31程32曹33袁34邓35许36傅37沈38曾39彭40吕 41苏42卢43蒋44蔡45贾46丁47魏48薛49叶50阎 51余52潘53杜54戴55夏56钟57汪58田59任60姜 61范62方63石64姚65谭66盛67邹68熊69金70陆 71郝72孔73白74崔75康76毛77邱78秦79江80史 81顾82侯83邵84孟85龙86万87段88章89钱90汤 91尹92黎93易94常95武96乔97贺98赖99龚100文 101庞102樊103兰104殷105施106陶107洪108翟109安110颜 111倪112严113牛114温115芦116季117俞118章119鲁120葛 121伍122韦123申124尤125毕126聂127丛128焦129向130柳 131邢132路133岳134齐135沿136梅137莫138庄139辛140管 141祝142左143涂144谷145祁146时147舒148耿149牟150卜 151路152詹153关154苗155凌156费157纪158靳159盛160童 161欧162甄163项164曲165成166游167阳168裴169席170卫 171查172屈173鲍174位175覃176霍177翁178隋179植180甘 181景182薄183单184包185司186柏187宁188柯189阮190桂 191闵192欧193阳194解195强196柴197华198车199冉200房 001、李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 002、王姓:约占汉族人口的7.41%,人口众多。 003、张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7.07%。尤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为最多。004、刘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38%。北方地区的河北、内蒙古、辽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以上。 005、陈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南方地区多陈姓。在台湾、广东二省,陈姓约占本省人口10%以上,为省内第一大姓。 006、杨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在全国分布极广,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007、赵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29%。 008、黄姓: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23%。黄姓在要集中于江南地区,广东省的黄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黄姓人口也比较多,以上五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56%。 009、周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2.12%。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占比例相对其他地区要高。 010、吴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05%。江南各省吴姓均占省人口总数的2%以上,尤以福建为高,约占该省人口5%,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江南大姓。

中国姓氏的起源[1]

1.中国姓氏的起源 作为血脉延续的姓氏,最早出现在中国。从公元前3000年中国第一个姓—风姓开始,中国的姓氏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绵延不绝。有关专家最新研究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人曾经使用过的姓氏高达22000个,而其中不少姓氏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在姓氏的传承之中得以体现。 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字是“女”和“生”组成,形象的说明最早的姓跟母亲有关。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姓和氏的区别:先秦时期,姓和氏含义不同。姓代表血缘关系,同姓不能通婚,氏则是从姓中繁衍出来的分支,是特权和地位的标志,用以区别贵贱,有氏者为贵。所以,先秦时男子称氏不称姓。 姓和氏的融合:秦代废除了原始的宗法分封制度而实行郡县制,氏失去了代表贵贱的意义,逐渐与姓合用,都成为父系血缘传承的标识。中国现在大多数的姓,都是承袭了产生于周代的氏。 《百家姓》是公元960年北宋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总数据说有已达5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世界各国都有“三大姓”的说法,英国是:Smythe,Jones,Williams;美国是:Smith,Johnson,Carson;法国是:Martin,Bernard,Dupont;德国是:Schultz,Mueller,Shmidt; 俄国是:Ivanov,Vasiliev,Deternov;中国有张、王、李、赵,四个大姓,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而且都是皇帝赐姓。 根据最新的统计,单是姓张的,就有一亿人,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姓了吧。1977年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文中指出: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占华人人口10%以上。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占华人人口10%。 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换名话说,在中国十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姓了这45个大姓。另外的三亿多人的姓,都是比较少见的,象毛、江、白、文、关、廖、苗、池等等。 后世之姓,大约有以下几种来源: 1、以氏为姓。氏族社会晚期以至夏、商时代,分支氏族的标号有的也成为后起之姓, 如:姬、姜、姒、风、己、子、任、伊、嬴、姚。

百家姓全文

百家姓全文 百家姓全文与百家姓排名规则简介:《百家姓》是中国汉族姓氏目录大全,百家姓全文中共有504个姓氏,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中华百家姓排名规则并不依照各姓氏的人口数量排序。 之所以在百家姓中“钱”排列在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代吴越钱塘地区,因此当时的宋朝皇帝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氏以及南唐国王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果按人口数量排序,中国汉族百家姓排行前10位的姓氏依次是:、王、、、、、黄、、吴、周。 百家姓全文目录及汉语拼音(第一部分,单姓) Zhào qián sūn lǐ zhōu wú zhèng wáng 钱周吴 王

féng chén chǔ wèi jiǎng shěn hán yáng 褚卫 zhū qín yóu xǔ hé lǚ shī zhāng 朱尤许何吕施 kǒng cáo yán huà jīn wèi táo jiāng 孔严华金 qī xiè zōu yù bó shǔi dòu zhāng 戚邹喻 柏水窦章 yún sū pān Gě xī fàn péng láng 云奚郎 lǔ wéi chāng mǎ miáo fèng huā fāng 鲁韦昌 马苗凤花方 yú rén yuán liǔ fēng bào shǐ táng 俞 任袁柳酆鲍 史唐

fèi lián cén xuē léi hè ní tāng 费廉岑薛雷贺倪汤 téng yīn luó bì hǎo wūān cháng 滕殷罗毕郝邬 安常 yuè yú shí fù pí biàn qí kāng 乐于时傅皮卞齐康wǔ yú yuán bǔ gù mèng píng huáng 伍余元卜顾 孟平黄 hé mù xiāo yǐn yáo shào kān wāng 和穆 萧邵堪汪 qí máo yǔ dí mǐ bèi míng zāng 祁毛禹狄米贝明臧jì fú chéng dài tán sòng máo páng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中国姓氏人口排名

中国姓氏人口排名表,看看你的姓排第几 中国最新百家姓氏人口数目排名1中国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列出了前100名。李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002、王姓:约占汉族人口的7.41%,人口众多。003、张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7.07%。尤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为最多。004、刘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38%。北方地区的河北、内蒙古、辽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以上。005、陈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南方地区多陈姓。在台湾、广东二省,陈姓约占本省人口10%以上,为省内第一大姓。006、杨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在全国分布极广,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007、赵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29%。008、黄姓: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23%。黄姓在要集中于工江以南地区,广东省的黄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黄姓人口也比较多,以上五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56%。009、周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2.12%。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占比例相对其他地区要高。010、吴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05%。江南各省吴姓均占省人口总数的2%以上,尤以福建为高,约占该省人口5%,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江南大姓。011、徐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1.73%。尤以河南、山东、浙江最多!012、孙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52%,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尤以福建、广东、湖南最多!013、胡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014、朱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26%,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尤以安徽、江苏、山东最多。015、高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21%,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尤以江苏、福建、广东、江西、云南等地为多。016、林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8%,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尤以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多此姓,三省林姓约占全国汉族林姓人口60%。017、何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以四川、广东、湖南三省多此姓。018、郭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5%,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氏之一,。万以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多此姓。019、马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1.05%,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回族大姓。020、罗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86%。其主要分布在四川、广东、湖南、江西、贵州、湖北等省,六省罗姓约占全国汉族罗姓的70%。021、梁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84%。尤以广东多此姓,约占省人口4.7%,全国汉族梁姓人口35%在广东。022、宋姓:023、郑姓:024、谢姓:025、韩姓:026、唐姓:027、冯姓:约占汉族人口的0.64%。尤以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山东、云南等省多此姓。028、于姓:029、董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61%。尤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30、萧姓:031、程姓:总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7%。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湖南、四川、山东等省,这五个省的程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程姓人口的60%。032、曹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7%。尤以四川、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多此姓。033、袁姓:034、邓姓:035、许姓:036、傅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1%。主要分布在山东、湖南等省。037、沈姓: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0.50%,历代多以江南为其主要的分布地区。038、曾姓:039、彭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9%。尤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多此姓。040、吕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尤以山东、河南二省多此姓。041、苏姓:042、卢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043、蒋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在我国历史上蒋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尤以四川、江苏、湖南、浙江等省多此姓。044、蔡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6%。尤以广东、浙江、江苏、四川等省多此姓,

中国姓氏起源只是分享

中国姓氏起源

中国姓氏起源、查询、由来 中国古人的姓名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姓,就是某一群人(氏族、家族)共用的名;名,就是个人独用的姓。 中国古史传说中的人物的姓氏,如有熊氏、牛蟜氏、青云氏等,今天看来可能都是氏族的名称。上古时代氏族以自然物为氏族标志,因而这些名称大都和生物和自然现象有关。这些氏族名称以后就可能演化为姓(如熊、牛、云等)。古代称呼人还往往冠以地名(如傅说,“傅”是地名)、职业名(如巫咸,“巫”是从事占卜的人)、祖先的名号(如仲虺,是奚仲的后人)等,这类称呼固定下来也就是“姓”。如鲁、韩、宋等,是以地名为姓;东郭、西门、池、柳等,是以住地的方位、景物为姓;师、祝、史等,是以职业为姓;上官、司马、司徒等是以官职为姓;公孙、王孙最早是指其先人是公或王;穆、庄等姓是用其先人的谥号。从春秋战国时一些人的称呼中我们还能看到姓氏形成的一些痕迹,如展禽因住地有柳又称“柳下惠”,公输班因是鲁人又叫“鲁班”,公孙鞅又因是卫国人称“卫鞅”、因封为商君称“商鞅”等。此外,在中华各民族交通往来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姓氏如呼延、慕容、尉迟等。 姓的形成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样的姓未必就是一个起源。如“贺”,有的是原姓“贺兰”或“贺敦”简化为“贺”,有的是原姓“庆”,因避皇帝讳而改姓“贺”。姓也因政治的、地理的、民族的等等原因而变化。如五代时吴越的“刘”姓因避讳(“刘”与吴越王“钱鏐”的名同音)改姓“金”;明代“靖难”②之后,黄子澄的后人因避祸改姓“田”,而“靖难”有功的太监马三保却被赐姓为“郑”(就是以“三保太监下西洋”著称的郑和);北魏孝文帝为推行“汉化”而改“拓跋”姓为“元”姓。又如“汉代诸县(今山东省境

百家姓姓氏大典

百家姓姓氏大典 《百家姓姓氏大典》参照各个姓氏在宋时《百家姓》中的排序和其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中的排名,共选取了两百多个常见的姓氏,分为姓氏图腾、寻宗探源、郡望堂号、宗族特征、名人荟萃、繁衍变迁等板块进行详细的讲述。 书名 百家姓姓氏大典 作者 张艳艳 ISBN 9787200071399 定价 49.90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 开本 16开 目录 1内容简介 2图书目录 3序言 1内容简介编辑 姓氏,是人根。是祖先魂,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先决条件。 中华姓氏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据《半月谈》报道,[中华民族的姓氏多达11393个]。

在[姓氏图腾]中,我们会带您上溯到最初立姓时确立的文化图腾本貌,让您从[根]上了解各个姓氏。[寻宗探源],就是追寻各个姓氏的源流。我们特别注重资料的翔实性和全面性。[郡望],又叫[姓望],是指一个郡一古代的一种行政建制一中的望族。 2图书目录编辑 赵 钱 孙 李 周

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龚张孔曹严华金

陶姜戚谢邹窦童苏葛叶潘范彭郎鲁韦马苗花方俞任袁

鲍史唐费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齐郝毕安常于曲傅颜

3序言编辑 姓氏,是人根,是祖先魂,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先决条件。 中华姓氏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据《半月谈》报道,——中华民族的姓氏多达11939个。这些姓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们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通过这个符号,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和历史文化联系起来。 本书参照各个姓氏在宋时《百家姓》中的排序和其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中的排名,共选取了两百多个常见的姓氏。在姓氏图腾中,我们会带您上溯到最初立姓时确立的文化图腾本貌,让您从根上了解各个姓氏。寻宗探源就是追寻各个姓氏的源流。我们特别注重资料的翔实性和全面陛。其中既有专家学者悉心研究的学术成果,又有文献典籍中的大量史实例证,还不乏民间的口头传说,妙趣横生。郡望,又叫姓望,是指一个郡古代的一种行政建制中的望族。这些宗族世代聚族而居,人才辈出,家世显赫,为当地人所敬重和仰望,亦名闻天下。 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它多源自本姓祖上某一历史名人的典故事迹或趣闻佳话,既是祖先功业道德的彰扬,也是家族宗亲特点的一种概括,还能训诚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本书收录的是比较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郡望和堂号。不族特征是对一个姓氏族人的面貌的整体性概括,是本姓氏族人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特点。在家族名人的介绍中,本书所选的主要是古代的名人,这是由于古人已有定论,且材料丰富。在繁衍变迁中,本书采取以此姓主流的迁徙和分布状况为主、兼具支流的方法进行探讨,为读者朋友展开一幅幅波澜壮淘的民族融合、中外交流的画卷。

关于姓氏来源的研究报告

关于姓氏来源的研究报告 研究课题: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分工: 组长:谭瑶瑶 记录撰写:汪梦芹 资料收集员:陈增.黄文彬 研究方法:1阅读书籍.报刊 2.上网浏览 3.询问相关人员 研究过程:先搜集资料,再筛选主要内容,写成初稿,然后修改,写成研究报告。 收集资料完成时间:5月7日---5月8日 筛选资料完成时间:5月9日---5月10日 研究报告完成时间:5月11日---5月12日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最近,我读了一本百家姓,发现里面的姓氏十分有特色。一次,我们听老师说起,姓氏是一种十分有趣的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们几个好奇心强的同学就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向姓氏这个神秘的文化进军,开始了我们的姓氏学习之旅。 二.调查途径

1阅读书籍.报刊 2.上网浏览 3.询问相关人员 三.整理后的资料 获得方式 信息方面 获得信息的内容 上网浏览 世界上的姓氏 世界上一共有两万三千多个姓氏上网浏览 中国所占姓氏 中国所占四千一百多个姓氏 上网浏览 最广泛的姓氏 最广泛的姓氏是王.张.李 上网浏览 名人最多的姓氏 名人最多的姓氏是田姓 上网浏览 姓氏的来源 1.以姓为氏 2.以国名为氏…….

四.结论 1. 经过调查我们知道许多关于姓氏的资料,比如世界上一共有两万三千多个姓,中国共有四千一百多个姓等等信息,让我们对姓氏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开拓了我们的视野。 2. 经过调查,我们将姓氏归化了三类:“一字姓”“复姓”“多字姓”。姓氏的名称很奇怪,有姓赖的,有姓龙的,更有趣的是,还有姓钱的! 还有竟然姓“阎王爷”的阎的,令人捧腹大笑。历史上,李.王.赵为三大姓,我们为中国姓创造的辉煌感到骄傲! 3.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了姓氏独有的特色,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对姓氏展开一次调查,开始你的姓氏学习之旅。我们小组将会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有趣的姓氏。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姓氏追本溯源

姓氏追本渊源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人数极大的大国,汉族占绝大多数。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民族。故汉民族的姓氏渊源即包含了客家的姓氏渊源。 姓氏不仅是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还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称。在遥远的古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代姓氏起源于人类早期生存的原始部落之中。姓氏是怎样产生、发展的?这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地理学、民俗学、人口学、地名学等众多社会科学。 中国第一部解说方块文字原始形体及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说文解字》。此书作者许慎(约公元58-147年)解释:“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姓生。”这就是说,人是母亲生的,故姓字为女旁。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中国的许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这说明我们祖先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内禁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亲为姓。姓的出现是原始人类逐步摆脱蒙昧状态的一个标志。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后来,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后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姓与氏合一,不再区分,表明姓与氏都是姓,表明个人及其家族的符号。这就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姓氏含义。 现在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有人统计,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共有5600多个。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历史过程。中国姓氏的来历把姓和氏等同看待,据徐俊元等三位学者研究,大致有这十多种类别: 一、以姓为氏。以远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号作为姓,有姬、姜、姚、任、伊等姓。 二、以国名为氏。夏、商、周三代,有许多大小诸侯国,各国子孙后代便以国名为姓。有程、房、杜、雷、廖、刁、彭、韦等姓。 三、以邑名为氏。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给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封地叫邑、采氏。卿、大夫的后代或采邑的人,有的便将邑名作为氏。有苏、上官等姓。 四、以乡、亭之名为氏。有裴、陆、欧阳等姓。 五、以居住地名为氏。有东门、西门、东国 六、以字号为姓。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周平的庶子,字林开,其子孙以林为姓。 七、以次第为氏。按兄弟排行取姓,如老大以伯、孟为姓,老二以仲为姓。老三、老四则分别姓叔、季。

中国姓氏人口数量列表

中国姓氏人口数量列表 英法德欧洲三大国,人口都不到8500万。 01.李9200万 02.王9000万 03.张8500万就可以成立三国! 中国姓氏人口数量现在中国正在使用的姓有4000多个,其中占人口前叁位的是李、王、张, 这三大姓的人口有近2.7亿,占了中国总人口的21%。占人口千分之一以上 的有129个姓,占人口万分之一以上的有325个(总人数为11.8亿,占了中 国总人口的94%)。以下给出人口排名在前300位的姓,排名第一的是姓李的,2006年初的人口 有9200万,现在可能达到了1亿人,排在第300位的是姓满的,人口是14万 ,没有在名单中的姓,那麽人口数是少於14万。注意:前面的是名次,後面的是人口,单位:万。2006年初统计资料。第1-100名01.李9200 02.王9000 03.张8500 04.刘6700 05.陈5800 06.杨4000 07.黄3100 08.孙2600 09.周2500

10.吴2400 11.徐1900 12.赵1800 13.朱1500 14.马1500 15.胡1400 16.郭1400 17.林1300 18.何1300 19.高1200 20.梁1100 21.郑1100 22.罗1000 23.宋900 24.谢900 25.唐780 26.韩760 27.曹730 28.许730 29.邓730 30.萧730 31.冯700 32.曾680 33.程660 34.蔡650 35.彭640 36.潘620 37.袁620 38.於600 39.董590 40.余580 41.苏580 42.叶580 43.吕570 44.魏570 45.蒋540 46.田520 47.杜520 48.丁470 49.沈470 50.姜460 51.范460 52.江450 53.傅450 54.锺440 55.卢440 56.汪430 57.戴430 58.崔420 59.任420 60.陆420 61.廖420 62.姚410 63.方410 64.金380 65.邱丘380

最新最全的中国姓氏排序表

最新最全地中国姓氏排序表 百姓坊姓氏排序表 、李、梁、苏、范、顾 、王、宋、卢、方、侯 、张、郑、蒋、石、邵 、刘、谢、蔡、姚、孟 、陈、韩、贾、谭、龙 、杨、唐、丁、廖、万 、黄、冯、魏、邹、段 、赵、于、薛、熊、雷 、周、董、叶、金、钱 、吴、萧、阎、陆、汤 、徐、程、余、郝、尹 、孙、曹、潘、孔、黎 、胡、袁、杜、白、易 、朱、邓、戴、崔、常 、高、许、夏、康、武 、林、傅、钟、毛、乔 、何、沈、汪、邱、贺 、郭、曾、田、秦、赖 、马、彭、任、江、龚 、罗、吕、姜、史、文 顶 位粉丝楼 、庞、伍、祝、欧、景、樊、韦、左、甄、薄、兰、申、涂、项、单、殷、尤、谷、曲、包、施、毕、祁、成、司、陶、聂、时、游、柏、洪、丛、舒、阳、宁、翟、焦、耿、裴、柯、安、向、牟、席、阮、颜、柳、卜、卫、桂

、倪、邢、肖、查、闵、严、路、詹、屈、欧阳、牛、岳、关、鲍、解、温、齐、苗、位、强、芦、沿、凌、覃、柴、季、梅、费、霍、华、俞、莫、纪、翁、车、章、庄、靳、隋、冉、鲁、辛、盛、植、房、葛、管、童、甘、边 、净、宫、仇、索、巴 位粉丝楼 、阴、虞、伊、栗、旷 、闫、奚、首、官、宗 、佘、佟、郁、沙、荆 、练、符、娄、池、荣 、骆、蒲、楚、藏、孝 、付、穆、邝、师、蔺 、代、漆、历、国、廉 、麦、卞、狄、巩、员 、容、东、简、刁、西 、悲、储、胥、茅、寇 、初、党、连、杭、刃 、瞿、从、帅、巫、见 、褚、艾、封、居、底

、班、苻、危、窦、区 、全、厉、支、皮、郦 、名、岑、原、戈、卓 、井、燕、滕、麻、琚 、米、吉、苑、饶、续 、谈、冷、信、习、朴 、蒙、鹿、尉、逢、腾 、敖、宿、蓝、况、晏 、花、山、招、鄢、禹 位粉丝楼 、应、桑、攀、古、诸 、喻、裘、栾、乐、苟 、冀、达、籍、斯、湛 、尚、么、寿、钮、殳 、顿、宣、邬、盖、亢 、菅、智、荚、旦、奉 、嵇尉迟、税、毅、占 、雒东方、逄、邰、闻 、弓、幺、加、哈、粟 、忻、郎、加、鄂 、

中国古代姓、氏、名、字、号的区别

中国古代姓、氏、名、字、号的区别 读书学习 10-05 1339 : ()中国古代姓、氏、名、字、号的区别 平时我们碰到一个陌生人,要想与之沟通,总要问“您贵姓?”“您尊姓大名?”我们国家举行重大会议,公布人事安排,凡有多人担任同样职务,或其他场合如书的编者、为多人时,排顺序往往是“以姓氏笔划为序”。那么什么是姓氏?姓、氏是一样的,还是不同的?名又是怎么回事?我们在看古书,古典戏剧时往往会碰到同一个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又有字、号的情况,有时还不止一个号,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称呼。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里就来谈一谈这方面的知识,主要讲一讲我们中国古代姓、氏、名、字、号的历史由来及演变情况。 一、姓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 也。”《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据文献记载,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姓是怎么来的?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 后人据《春秋》整理出来的“古姓”有:妫(今河北涿鹿有妫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风、赢(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归、曼、芈(楚姓)、隗(原北方少数民族姓)、漆(瞒)、允等22个姓。这些姓中近半数带女字旁。所以,人们推测,姓的产生可能在母系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姓氏排名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姓氏排名 ①前100名 01李02王03张04刘05陈06杨07赵08黄09周10吴 11徐12孙13胡14朱15高16林17何18郭19马20罗 21梁22宋23郑24谢25韩26唐27冯28于29董30萧 31程32曹33袁34邓35许36傅37沈38曾39彭40吕 41苏42卢43蒋44蔡45贾46丁47魏48薛49叶50阎 51余52潘53杜54戴55夏56锺57汪58田59任60姜 61范62方63石64姚65谭66廖67邹68熊69金70陆 71郝72孔73白74崔75康76毛77邱78秦79江80史 81顾82侯83邵84孟85龙86万87段88雷89钱90汤 91尹92黎93易94常95武96乔97贺98赖99龚100文 ②第101—200名 101庞102樊103兰104殷105施106陶107洪108翟109安110颜111倪112严113牛114温115芦116季117俞118章119鲁120葛121伍122韦123申124尤125毕126聂127丛128焦129向130柳131邢132路133岳134齐135沿136梅137莫138庄139辛140管141祝142左143涂144谷145祁146时147舒148耿149牟150卜151路152詹153关154苗155凌156费157纪158靳159盛160童161欧162甄163项164曲165成166游167阳168裴169席170卫171查172屈173鲍174位175覃176霍177翁178隋179植180甘181景182薄183单184包185司186柏187宁188柯189阮190桂

中国姓氏起源与四大姓

中国姓氏起源与四大姓 本文是关于中国姓氏起源与四大姓,感谢您的阅读! 中国姓氏起源与四大姓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唐太宗的时候--公元627年,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的姓记录写成一本书《氏族志》,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做官,或搓合婚姻的依据 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公元960年)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据说有4000到6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世界各国都有”三大姓“的说法,英国是:Smythe,Jones,Williams;美国是:Smith,Johnson,Carson;法国是:Martin,Bernard,Dupont;德国是:Schultz,Mueller,Shmidt;苏联是:Ivanov,Vasiliev,Deternov;中国呢,有张王李赵,四个大姓,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而且都是皇帝赐姓。根据最新的统计,单是姓张的,就有一亿人,这恐怕是世界

上最大的姓了吧。 1977年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文中指出: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 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占华人人口10%以上。 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占华人人口10%。 接下来的十五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 换句话说,在中国十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口姓了45个大姓。另外的三亿多人的姓,都是比较少见的,象毛,江,白,文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中 华 百 家 姓 一 览

中华百家姓一览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与诵读和记忆,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个经赠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因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梁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万支柯昝管卢莫柯房裘缪干解应宗丁宣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于惠甄曲家封芮羿储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乌焦巴弓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宁仇栾暴甘钭历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叶幸司韶郜黎蓟溥印宿白怀蒲邰从鄂索咸籍赖卓蔺屠蒙池乔阳郁胥能苍双闻莘党翟谭贡劳逄姬申扶堵冉宰郦雍却璩桑桂濮牛寿通边扈燕冀浦尚农温别庄晏柴瞿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向古易慎戈廖庾终暨居衡步都耿满弘匡国文寇广禄阙东欧殳沃利蔚越夔隆师巩厍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曾毋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后荆红游竺权逮盍益桓公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徐离宇文长孙慕容

中国姓氏起源及演化

中国姓氏起源及演化 我中华民族是个源远流长的民族,因此,我们民族的姓氏源流就显得非常繁富。 现在姓与氏已经通称,而且在文义上,氏且含有尊称的意思。但在古代,姓与氏的意义不同。三代以前,“姓”代表女系的血统,“氏”则表示男系的功勋,所以男子称氏,女子称姓。顾亭林说:古时男子的氏可传可变,女子的姓则永远不可变。王国维亦证实这种说法,并且指出:春秋以后,男子才开始一律称姓。 我国最古的社会是母系社会,故一个姓,代表一个母族。所以,姓字由“女”和“生”两字合成。换句话说,“女”人“生”了孩子,要表明这个孩子属于那一族的,就给他一个“姓”。而“姓”的意义,以现代眼光看来,它最大的科学意义是做为选择婚配的识别,这种知识在古代中国早就具备了。故《国语》有:“同姓不婚,惧不殖也”。《左传》也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优生学,古人为了优生,发明了每个女人都要有姓的办法,实在聪明绝顶。 至于“氏”的起源较为迟。最初只是贵族的专利,据宋朝的郑樵说:“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例如,周朝初年平定天下后,封其同姓(姬)于鲁、晋、蔡、郑、曹、吴、魏等国,这些国名,便成为受封各同族的“氏”,但仍与周共同姓姬。而封国赐氏的结果,造成了只有诸侯才有氏的尊荣,于是,氏便成为贵族的特征。以氏“别贵贱”,历经战国而至秦汉,随着封建制度的崩溃,贵族不再存在而起了变化。秦汉以后,氏既不再象征特权,平民不但有名有氏,且所用的氏大都因袭自周代,并开始和姓混而为一。 有关中国的姓氏是怎样起源的,古书上的记载并不一致:有些书上载,黄帝定氏族,他的25个儿子当中,有14个得了姓;有些书上说,圣人兴起,黄帝为了分辨他们或尊敬他们,就吹起六律,定他们的姓;有些书上说,氏定,而后系之以姓。 所有这些说法都很抽象,据中华书局出版之《辞海》,对姓、氏与姓氏的解释,则引述左传隐八年的一段话:“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同时还引据杜预的注解加以补充。大体意思是说:天子指定有德的人做诸侯,并以他的出生地赐他一个姓;又封一片土地给他,那片受封的土地代表他的爵位,就成为他的“氏”。例如舜,是在妫出生的,就赐舜姓妫;封给他的土地在陈,陈就是舜的氏。但清代的梁启超不同意此说,他认为姓是母姓是母系时代的产物,氏则为父系的社会基础构成之后才有的,所谓“因生赐姓”之说,恐乃后世的臆测之词。 大抵各家争论的焦点,都集中在周以前的氏族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其间有一段很长的逐渐演化时期,到了封建制度推行之后,由于史有记载,赐姓命氏的事迹有史可稽,大约已成定论。不过,仍无补于姓氏“起源”的争论。 姓氏的类别,早在汉朝,应劭的《风俗通》则把氏分为九类。宋代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把得姓受氏细分为32类。 把姓与氏的由来做这样的细分,在外行人看来仍是不得要领的。这里,且摘要举几个例加以说明。 一、以名为氏:五帝时代,有国的不称国,只称名,并以名为氏。例如炎帝是国号,名是神农氏;神农氏也是炎帝的氏。 二、以国为氏:从唐虞到秦代,都是国为氏,春秋时代的诸侯,也是以国为氏,后来这些氏都变成了姓。 三、以邑为氏:邑是周代封邑,封邑的人,就以邑为氏。例如楚国的封邑申(今河南省南阳县北),申邑就是申氏,申氏后来变成了申姓。 四、以官为氏:古代有司马的官名,做司马的人以司马为氏。司马也变成了姓。 五、以爵为氏:古代有王爵、侯爵,凡受封王爵、侯爵的人,就以王、侯为氏,王和侯都变成后代的姓。

专家绘制出中国400个大姓的 姓氏地图

专家绘制出中国400个大姓的姓氏地图 1.王 2.李 3.张 4.刘 5.陈 6.杨 7.黄 8.吴 9.赵 10.周11.徐 12.孙 13.马 14.朱15.胡 16.林 17.郭 18.何19.高 20.罗 21.郑 22.梁 23.谢 24.宋 25.唐 26.许 27.邓 28.冯 29.韩 30.曹31.曾32.彭33.萧34.蔡35.潘36.田37.董38.袁39.于40.余41.叶42.蒋43.杜44.苏45.魏46.程47.吕48.丁49.沈50.任51.姚52.卢53.傅54.钟55.姜56.崔57.谭58.廖59.范60.汪61.陆62.金63.石64.戴65.贾66.韦67.夏68.邱69.方70.侯71.邹72.熊73.孟74.秦75.白76.江77.阎78.薛79.尹80.段81.雷82.黎83.史84.龙85.陶86.贺87.顾88.毛89.郝90.龚91.邵92.万93.钱94.严95.赖96.覃97.洪98.武99.莫100.孔101.汤102.向103.常104.温105.康106.施107.文108.牛109.樊110.葛111.邢112.安113.齐114.易115.乔116.伍117.庞118.颜119.倪120.庄121.聂122.章123.鲁124.岳125.翟126.殷127.詹128.申129.欧130.耿131.关132.兰133.焦134.俞135.左136.柳137.甘138.祝139.包140.宁141.尚142.符143.舒144.阮145.柯146.纪147.梅148.童149.凌150.毕151.单152.季153.裴154.霍155.涂156.成157.苗158.谷159.盛160.曲161.翁162.冉163.骆164.蓝165.路166.游167.辛168.靳169.欧阳170.管171.柴172.蒙173.鲍174.华175.喻176.祁177.蒲178.房179.滕180.屈181.饶182.解183.牟184.艾185.尤186.阳187.时188.穆189.农190.司191.直192.古193.吉194.缪195.简196.车197.项198.连199.芦200.麦201.褚202.娄203.窦204.戚205.岑206.景207.党208.宫209.费210.卜211.冷212.晏213.席214.卫215.米216.柏217.宗218.瞿219.桂220.全221.佟222.应223.臧224.闵225.苟226.邬227.边228.卞229.姬230.师231.和232.仇233.栾234.隋235.商236.刁237.沙238.荣239.巫240.寇241.桑242.郎243.甄244.丛245.仲246.虞247.敖248.巩249.明250.佘251.池252.查253.麻254.苑255.迟256.邝 257.官258.封259.谈260.匡261.鞠262.惠263.荆264.乐265.冀266.郁267.胥268.南269.班270.储271.原272.栗273.燕274.楚275.鄢276.劳277.谌278.奚279.皮280.粟281.冼282.蔺283.楼284.盘285.满286.闻287.位288.厉289.伊290.仝291.区292.郜293.海294.阚295.花296.权297.强298.帅299.屠300.豆301.朴302.盖303.练304.廉305.禹306.井307.祖308.漆309.巴310.丰311.支312.卿313.国314.狄315.平316.计317.索318.宣319.晋320.相321.初322.门323.云324.容325.敬326.来327.扈328.晁329.芮330.都331.普332.阙333.浦334.戈335.伏336.鹿337.薄338.邸339.雍340.辜341.羊342.阿343.乌344.母345.裘346.亓347.修348.邰349.赫350.杭351.况352.那353.宿354.鲜355.印356.逯357.隆358.茹359.诸360.战361.慕362.危363.玉364.银365.亢366.嵇367.公368.哈369.湛370.宾371.戎372.勾373.茅374.利375.於376.呼377.居378.揭379.干380.但381.尉382.冶383.斯384.元385.束386.檀387.衣388.信389.展390.阴391.昝392.智393.幸 394.奉395.植396.衡397.富398.尧399.闭400.由 《中国四百大姓(套装共3册)》主要分析了中国姓氏的特点以及400余姓氏的分布和迁徙以及图谱。中国人姓氏分布的特点仍旧很突出,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姓氏之中,形成了大姓、常见姓氏、罕见姓氏、稀有姓氏之分。《中国四百大姓(套装上中下册)》简介:袁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