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区域经济学-人大,高洪深编著)

合集下载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及其考试重点总结(第三版)高洪深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及其考试重点总结(第三版)高洪深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及其考试重点总结(第三版)高洪深区域经济学(第三版)高洪深考试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经济区位: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2经济区域: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结构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区域结构:各个经济区域在国民经济空间中所处的区位位置和其数量对比关系的总和。

5综合经济区:是一个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交通通信网络系统为脉络,上下级城市密切联系,城乡结合,拥有某些方面优势和一定经济发展实力,可以为实施更高一级总的目标独立承担一个方面任务的连接成片的区域。

6城市化: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人口、产业、资本、市场的集中过程。

7核心区:指在全国或者区域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

8外围区:指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处于经济技术水平低的梯度上,接受核心区的经济技术辐射而得到发展。

9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者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10区位单位:指布局与某一区位上的某一社会经济统一体内的各个组成部分。

(往年的考试不会超出这个界限)二、重点理论和考试的考点(只要记住,考试九十分以上没有任何问题)1、经济发张与现代化进程中的辐射理论(主要内容)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的流动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2、简述点辐射理论: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逐渐扩散到周边地区的一种辐射方式。

区域经济学高洪深

区域经济学高洪深
一、新区域经济观的基本内涵 1. 在国际经济领域里,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
大潮使得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兴起。
2. 21世纪新区域经济观的特点: ①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 ②扩大了研究范围和层次,丰富和修正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 ③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 ④系统介绍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研究设立经济特
江苏省: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江阴市、太仓市、宜兴市、无锡市滨湖 区、锡山区、惠山区、吴江市、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高淳县、南京市江宁 区、浦口区、金坛市、常州市武进区、海安县、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溧 阳市 上海市:闵行区 浙江省:安吉县、义乌市、临安市、桐庐县、磐安县、开化县 北京市:密云县、延庆县 山东省: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中山市、深圳市福田区、南山区、深圳市罗湖区 四川省:双流县、成都市温江区、郫县、蒲江县 安徽省:霍山县、绩溪县、宁国市 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态区、西安市曲江新区 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沈北新区、沈阳市苏家屯区、于洪区、棋盘山开发区 天津市:西青区 新 疆: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
② 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的罗列,如周起业、伊萨德。
③ 研究对象界定为区际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如杜贝(V.Dubey)。
④ “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决 策性科学”,尤其强调区域经济政策,如陈栋生主编的《区域 经济学》。
2020年10月23日星期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
18

2.本书观点: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 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①强调了区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 ②强调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问题(自组织) 特点 ③研究区域经济的区际联系问题 ④强调了该学科的政策性特征(区域差距等问题出现)

区域经济学1高洪深课件

区域经济学1高洪深课件

2024年4月4日星期四
区域经济学1高洪深
20
第四节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区域经济特点
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概况
• 一个协商与合作机构,不具有指令职能,不搞机制化。
• 组织成员差异性极大,既有发达成员,又有发展中成员
• 内部围绕这一区域经济组织的性质,展开了一系列斗争。
二、APEC的创新及其特点
1.APEC制度创新的动力
2024年4月4日星期四
区域经济学1高洪深
24
3.
APEC的作用?
2024年4月4日星期四
促进了亚太地区成员 间的相互沟通,对亚 太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区域经济学1高洪深
25
关键术语 国际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一体化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思考题
1.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哪几种类型?其特点是什么? 2.欧盟要走向政治联盟需要哪些条件? 3.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宗旨是什么?说明商品贸易规则有哪些条 款? 4.阐述APEC制度创新的动力。
2024年4月4日星期四
区域经济学1高洪深
2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概述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1.定义: 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
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 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 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 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区域经济学1高洪深
23
三、APEC发展的特点 (1)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的形势下成立; (2)发展中制定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明确目的;
(3)采取了特殊的合作方式,即“APEC模式”。 四、APEC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 问题:部门提前自由化失败、经济技术合作进展缓慢、对亚

《区域经济分析》课件

《区域经济分析》课件

总结词
区域经济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它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地区差距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地方财政实力。同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区域经济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增强地区经济的竞争力。此外,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地区间的均衡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THANKS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总结词
以农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详细描述
农业化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地区内的农业资源,通过发展农业来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模式注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总结词
以城市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详细描述
城市化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地区内的城市资源,通过城市化进程来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模式注重提高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同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
总结词
点轴开发理论是区域经济学中关于区域开发和空间布局的理论,它强调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点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同时以轴为通道促进经济要素的流动和集聚。
详细描述
点轴开发理论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选择具有优势的地区作为点,以点为中心集聚资源和人口,形成增长极。同时,通过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轴线,将各个点连接起来,促进经济要素的流动和集聚。这种点轴开发模式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空间布局和协调发展。
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政策倾斜、技术水平等不同因素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原因
表现
通过区域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特效版)第2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特效版)第2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区域经济的含义
1.经济 发展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 增长过程,它不仅是一种财富和经济机体 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 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 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 高。
2020年9月9日星期三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0
第三节 区域经济
①均质区域
即某区域内各 变量一致性最 大,区际分异 最大
2020年9月9日星期三
②极化区域
指地理空间中地方化 的异质连续地域,其 不同部分通过围绕区 域增长极的相互关联 而相互依存。
③计划区域
是指实际存在的管 理区域,它为一定 的管理目的而创造, 是政府计划、政策 的实施地区。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供应。 ④外部需求:从向外部市场销售可转移产出中得到
净收入
2020年9月9日星期三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1
第一节 区位概念
四、区位决策
为追逐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各决策主体将根 据自身的需要和相应的约束条件选择最佳的区 位。
2020年9月9日星期三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2
第二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
2020年9月9日星期三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1
第三节 区域经济
2020年9月9日星期三
二、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2
第三节 区域经济
二、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
①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 ②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经济体制的转换速度和程 度也不同; ③存在两个相反有互补的梯度差,即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远 远高于中西部,而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又要比东部地区丰 富得多; ④经济发展速度不同造成的人均产出和人均生活水平的差距 日益扩大,并呈上升趋势。

区域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区域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区域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张有国;高洪深
【期刊名称】《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1(013)001
【摘要】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了区域开放度的度量问题.以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各区域的区域开放度与其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比较分析了东部与中西部区域开放度及经济增长的差异.通过分析,认为我国各地区在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2个问题:一是出口力度不够;二是外资利用水平不高.
【总页数】5页(P75-79)
【作者】张有国;高洪深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3
【相关文献】
1.区域开放与经济增长——基于湖南经济开放度的实证分析 [J], 谭慧君
2.广西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质量实证分析 [J], 韦江珊;于世海
3.四川省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J], 席若定真;陶敏
4.区域开放度与湖南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J], 罗丽英; 李武星
5.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福建省1998—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 [J], 丁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完整版)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

(完整版)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名词解释1、区域结构:区域并非是杂乱无章的众多事物和现象的聚集,而是由一种网络结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区域的本质是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并不是先无就有的,而是逐渐形成并不断演进而来的。

这种结构的过程也就是某一区域的形成过程。

当然对不同区域而言,这种结构的完善程度是千差万别的,如何把握该区域的结构特征是构建区域经济的关键所在。

2、区位论:研究如何为各个厂商寻找最佳的生产区位,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的理论。

3、区域经济: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课后答案1、传统的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观点有哪几种?请分别论述。

传统的区域经济学就是古典的区位论。

核心问题:如何确定最佳位置就是区位理论。

杜能:最早注意到运输费用的影响,指出距消费市场的远近对农作物的布局有重大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把假设的孤立国划分成6个同心农业圈。

韦伯:继承了杜能的思想,增加了劳动力费用因素与集聚因素,认为原有根据运输费用所选择的区位将发生变化。

他第一次把工业区位理论系统化,综合分析运费、劳动力费用和集聚效应。

克里斯·泰勒、廖什:生产成本最低点不一定意味着利润最大,并不是厂商最优区位的选择点;而市场对生产活动起越来越大的作用,提出了以市场为中心的、以取得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的区位理论。

2、区域经济问题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有什么关系?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老工业区结构性的衰退现象,30年代: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承认经济运行存在大量的问题,必须运用市场机制以外的力量进行调节和干预,才能恢复经济的均衡发展。

虽然凯恩斯的理论并不是针对某一区域经济问题的,然而他所提出的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的思想对当时各国采取有效的区域经济政策影响很大。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位论有哪些特点?(1)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2)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的推导,变为力求构造接近区域实际的、具有应用性的区域模型;(3)区位决策客体除工业、农业、市场外,又加进了包括运输、商业、服务业、银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4)区位决策不仅考虑节约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考虑人们居住、出行等行为的效用最大化目标。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三、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历程 (二)区域经济学最新进展 (三)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课 题
(一)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历程
1、区位论初期研究主要发源地在德国。 2、战后主要集中到美国。 3、20世纪80年代后,区域化、集团化和一 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4、随着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不断加 剧升级,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 经济研究的新主题。
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场所的选择。工业企业 选择生产位置时,要尽量降低成本,尤其是运 输费用,以实现产品的最终销售。韦伯认为决 定工厂最佳位置的因子主要有:
• 运输成本 • 劳动力成本 • 集聚
工业寻求最优区位3阶段
(1)第一阶段,暂定劳动费与聚集效益因子 都不起作用,孤立地研究在只有运费因子单独起 作用的情况下,工业最合理的布局模式; (2 )第二阶段,研究在加进了劳动费因子的 作用时,上述工业布局模式将发生何种变形; (3 )第三阶段,研究当加进聚集效益因子的 作用时,这一工业布局模式又会相应地发生何种 变形。 企业的最优区位选择由最低运费点经过劳动 费因子、集聚因子修正后得出。
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一)空间结构:是指社会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的
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反映这种关系的客体 和现象的空间集聚规模和集聚形态。 微观层面:企业之间、企业与家庭之间、企业与政 府之间 中观层面:产业之间、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区域 之间 宏观层面:国家之间
(二)空间结构理论的基本内涵
杜能农业区位论“孤立国”理论的前提条 件
• 在孤立国中只有一个城市,且位于中心,其他都是农村和 农业土地。 • “孤立国”内没有可通航的河流和运河,马车是城市与农 村间联系的唯一交通工具。 • “孤立国”是一天然均质的大平原,位于中纬,各地农业 发展的自然条件等都相同,宜于植物、作物生长。 • 农产品的运费与重量和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正比关系。 • 农业经营者以获取最大经济收益为目的,并根据市场供求 关系调整他们的经营品种。

区域经济学_13

区域经济学_13
1.实施大都市圈战略,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区域经济整合。
2.构建区域大交通体系和完善信息服务网络,促进区域经济 整合经济整合。
3.进一步深化产业和地区分工,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生产与 服务体系。
4.强化依托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的功能,促进区域产业和 市场整合。
2020年4月13日星期一
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1)建设生态屏障。 ( 2)建立生态功能分区,因地制宜地解决不同分区的生态 环境问题。
(3)加强区域内部的综合整治,建立稳定的生态网络。 (4)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大系统建设,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
续利用。
2020年4月13日星期一
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19
三、实施双核心多中心都市圈战略
最终实现:以京津双核为主轴,以唐保为两翼,根 据需要与可能,疏解大城市功能,调整产业布局,发 展中等城市,增加城市密度,构建“大北京”地区组 合城市,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略,将青岛建设成家电、冰箱、空调、啤酒、 船舶加工等制造业中心;建设商业旅游、海岸 风光旅游中心;组建国际化金融中心。
2020年4月13日星期一
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15
2.组合用港,发挥区位优势
以天津、大连和青岛三市为中心,联合周围的其 他港口城市,联合建港、用港,组成港口同盟。其目 的是以效率最高的方式分配货流与服务,实现港口利 用率最大化,用户成本最小化和服务最优化。
[4]康银劳等.西部大开发的国际经验借鉴.西南交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2001(1)[5]胡长顺.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构想和 建议.经济地理,2001(2)
2020年4月13日星期一
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1分析沿海经济特区的特点在经济学中,区域是指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

沿海经济特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沿海经济特区是必然范围的地域空间。

区域是一个地域空间的概念,是某个整体中的一部份,是局部的概念。

是落实在必然的区域空间,不同的只是座落的方式和座落的地址。

②沿海经济特区能够独立地存在和进展。

区域是区内各经济主体在经济上紧密联系,社会、文化趋于或融合为一体的地域空间,不仅区域内部经济主体具有独立性,而且任何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也有较为明显的功能差异或界面分割,各区域相对独立,具有能够组织和协调内部经济活动和区际经济联系的能力。

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它不可能单独组成一个区域。

③沿海经济特区在更大范围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能。

一个独立的区域并非是一个封锁的区域,它是在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互换、优化调整自身组织结构、发挥自己独特功能的单位。

由于不同的区域所赋存的资源要素状况,如自然资源、资金、劳动力、技术、科学技术、文化、和进展水平是不同的。

这种区内的同质性与区际间的不同性,表现为一种区际间的分工与专业化。

如此,在不同区域之间以分工与专业化为基础结成紧密的经济联系,这又构建了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体系。

2泛珠三角经济区域与进展模式泛珠三角经济区域与进展模式是梯度推移与反梯度推移理论结合的成功模式。

梯度推移理论以为区域经济进展的盛衰要紧取决于该地域产业结构的好坏及转移,而产业结构的好坏又取决于地域各经济部门,专门是专业化部门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时期。

由于较发达地域要紧处于技术创新和经济兴隆时期,不管在经济,仍是在技术上均属于高梯度地域。

而掉队地域的主导专业化部门都是由处在成熟后期或衰老时期的衰退部门所组成,那么地域经济必然会呈现出增加缓慢,乃至停滞状态,这就属于低梯度地域。

由科技进步引致的创新活动,包括新产业部门、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生产治理与组织方式等,多数发源于高梯度地域,然后随着时刻的推移,生命周期时期的转变,按顺序慢慢由高梯度地域向低梯度地域转移,推动产业结构的更新。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与课后答案

区域经济学及新区域经济观名词解释1、区域构造:区域并非是杂乱无章的众多事物和现象的聚集,而是由一种网络构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区域的本质是一种构造。

这种构造并不是先无就有的,而是逐渐形成并不断演进而来的。

这种构造的过程也就是某一区域的形成过程。

当然对不同区域而言,这种构造的完善程度是千差万别的,如何把握该区域的构造特征是构建区域经济的关键所在。

2、区位论:研究如何为各个厂商寻找最正确的生产区位,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本钱,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的理论。

3、区域经济: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及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开展实体。

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开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课后答案1、传统的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观点有哪几种请分别论述。

传统的区域经济学就是古典的区位论。

核心问题:如何确定最正确位置就是区位理论。

杜能:最早注意到运输费用的影响,指出距消费市场的远近对农作物的布局有重大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把假设的孤立国划分成6个同心农业圈。

韦伯:继承了杜能的思想,增加了劳动力费用因素及集聚因素,认为原有根据运输费用所选择的区位将发生变化。

他第一次把工业区位理论系统化,综合分析运费、劳动力费用和集聚效应。

克里斯·泰勒、廖什:生产本钱最低点不一定意味着利润最大,并不是厂商最优区位的选择点;而市场对生产活动起越来越大的作用,提出了以市场为中心的、以取得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的区位理论。

2、区域经济问题及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有什么关系20世纪20年代开场出现老工业区构造性的衰退现象,30年代: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成认经济运行存在大量的问题,必须运用市场机制以外的力量进展调节和干预,才能恢复经济的均衡开展。

虽然凯恩斯的理论并不是针对某一区域经济问题的,然而他所提出的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的思想对当时各国采取有效的区域经济政策影响很大。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位论有哪些特点〔1〕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开展到地区总体经济构造及其模型的研究;〔2〕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的推导,变为力求构造接近区域实际的、具有应用性的区域模型; 〔3〕区位决策客体除工业、农业、市场外,又加进了包括运输、商业、效劳业、银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4〕区位决策不仅考虑节约生产本钱、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考虑人们居住、出行等行为的效用最大化目标。

《区域经济学》教材比较分析

《区域经济学》教材比较分析

《区域经济学》教材比较分析作者:左正强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36期摘要:随着区域经济学这一学科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学课程在不少高校开始开设。

区域经济学教材也出现了多个版本教材,这些教材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但各教材又各有侧重,主要从框架体系、主要内容、侧重点及其特点几方面分析几本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经济学》教材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教材;分析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6-0239-02区域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规律,以此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之一。

随着区域经济学这一学科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学课程在不少高校开始开设。

区域经济学教材也出现了多个版本,在针对本科生的教材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教材有孙久文主编的《区域经济学》,吴殿廷主编的《区域经济学》、高洪深主编的《区域经济学》、张秀生主编的《区域经济学》、孙翠兰主编的《区域经济学》、孟庆红主编的《区域经济学》等等。

这些教材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但各教材又各有侧重,主要从框架体系、主要内容、侧重点及其特点几方面分析这几本区域经济学教材的主要差异。

一、框架体系比较孙久文、吴殿廷、高洪深、张秀生主编的、孙翠兰和孟庆红主编的《区域经济学》六本本科教材,在框架体系上共同之处均是从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的性质和任务、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此基础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这条主线搭建基本框架和体系。

同时,基本教材的框架体系又各自存在一些特点。

孙久文主编的教材,从区域经济学的基石——区位理论出发,围绕区域经济学增长,从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布局、城市对区域经济增长几个方面进行叙述,最后以较多的篇幅讨论了区域经济经济在实际中的应用,即区域规划和区域经济政策。

第十三章_区域经济政策

第十三章_区域经济政策

幻灯片1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区域经济学教程》Textbook of Regional Economics孙久文叶裕民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幻灯片2第十三章区域经济政策幻灯片3重点问题:●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区域经济政策的类型●地方政府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职能幻灯片4主要内容:●第一节区域经济政策的概念和作用●第二节区域经济政策的类型●第三节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幻灯片5第一节区域经济政策的概念和作用●一、区域经济政策的概念●(一)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内涵●1●美国学者认为:区域政策是处理“区域问题和在何处进行经济发展”中国学者认为,区域经济政策是指中央政府为推动和协调地区经济发展、调控区域经济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幻灯片6第一节区域经济政策的概念和作用●归纳起来,区域政策是由政府针对区域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它的着重点是区域经济发展,它的必要性是纠正市场机制在资源的空间配置方面的不足,它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幻灯片7第一节区域经济政策的概念和作用●●区域经济政策的两种类型●(1)超国家层次的区域经济政策。

●超国家层次的区域经济政策是指区域性组织制定的涉及该组织内部成员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如美洲经济圈、欧盟、东盟经济圈等的有关政策。

超国家层次的区域经济政策涉及关税、货币发行、外汇管制、移民限制等多方面的政策。

幻灯片8第一节区域经济政策的概念和作用●(2)国家层次的区域经济政策。

●国家层次主要指一国各级政府为解决各区域体系之间经济发展的关系而制定的经济政策。

●国家层次的区域经济政策只涉及国家内部的区域公平发展、产业合理分布和地区利益协调等,并从全国各地区的发展需要,制定一系列指导性的产业、投资、科技、劳动、环保等方面的政策幻灯片9第一节区域经济政策的概念和作用●(二)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可以归纳为经济稳定化、资源配置高效化、分配公平化三种,即解决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使国民经济增长最快,资源的空间配置最优,区域间收入、福利、增长等方面的差别缩小。

区域经济学案例分析

区域经济学案例分析

• (三)第三产业协作方向 • 京津冀在先天资源禀赋及后天功能定位(尤 其是北京定位发展首都经济)等方面的差异,引 起了各自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和结构的不同,而发 展速度和结构的不同又使得三地第三产业对国民 经济增长的贡献有较大差异,由高到低呈北京— 天津—河北的格局。北京第三产业的发展处于较 高阶段,第三产业占地方GDP的比重已超过60%, 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河北的第三产业 还处于相对较低的发展阶段,对国民经济增长的 贡献较小;天津的二三产业则基本持平
• 京津冀都市圈占地183704平方公里,占全 国总面积的1.9%,人口7605.13万人,占全 国总人口的比重为5.79%。从2006年的统 计数据来看,该区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普遍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和天津核心 地位显著。
一、京津冀地区产业协作现状及存 在问题
• (一)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及结构变 动趋势分析 • 2005年京津冀地区GDP总值为20 666.76亿元,占全国的11.34%;人均GDP 为21911.8元,是全国的1.57倍。2000年以 来,三地的GDP指数超过全国水平;GDP 总量、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比 重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第三产业的上升 趋势更加显著,成为拉动GDP增长的重要 因素(见图1)。
• 从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分析,京津冀地区 第一产业呈持续下降趋势,2000年后第三 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但是上升劲头不 足,第二产业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所占 比重仍较高(见图3)。
• 从上面对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发展分析 可以看出,京津冀三地的第一产业和 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呈下 降趋势,第三产业虽显出优势但其支 柱产业还未形成,尚不能替代传统产 业的地位,这说明该区域正处于产业 结构调整的变动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源自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15
2.组合用港,发挥区位优势 以天津、大连和青岛三市为中心,联合周围的其 他港口城市,联合建港、用港,组成港口同盟。其目 的是以效率最高的方式分配货流与服务,实现港口利 用率最大化,用户成本最小化和服务最优化。 3.联合培育共同的主导产业 4.寻求政策支持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
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5
三、实施产业群战略的关系协调问题
1.企业集中与“产业群”的关系 产业群内的企业要求必须有紧密的分工合作,这 是围绕某一类产品服务而展开的;再加上网络成员间 的激烈竞争,共同促进了产业群的成长。 2. 国家政策与企业内凝聚力培养的关系 国家的政策倾斜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东 北企业内部凝聚力的培养。 3.政府—产业—企业的关系 要围绕支柱产业,通过改善环境、政策扶持、招 商引资等办法支持发展配套产业和服务业及下游产业。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 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20
关键术语
区域经济 案例分析
思考题
1.如何才能使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协调发展? 2.怎样借鉴国外的开发经验来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 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 重要关系如何协调? 3.环渤海经济圈的战略构想是什么? 4.论述“大北京”城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战略。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
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16
第四节 “大北京”城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确立各地经济功能,协调发展区域经济
1.京津冀北地区: 中国北方经济核心区; 中国知识经济与高新技术创新基地;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先行区域; 中国人才培育与信息交流中心。 2.北京: 全国知识经济发展基地; 全国重要的现代化服务基地; 全国经济调控与管理中心; 我国国际经济交往中心。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 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12
第三节 环渤海经济圈的区域经济发展
一、环渤海经济圈的空间定位
涵盖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等省市的特大 城市和大中城市。 1.优势互补,发展潜力巨大 主要的贡献因素是物质资本(资源和基础)、知识技 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 2.区域经济一体化整合发展前景可观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 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11
三、西部开发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关系
十六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1.宏伟战略目标的构建 (1)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大局”的思想。 (2)西部开发。 (3)中部崛起。 (4)振兴东北。 2.市场经济下的供给与需求的互补性 (1)西部地区可为东部地区提供必要的生产原料。 (2)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雄厚制造能力 。 3.私人资本流动的相互促进作用 4.人力资本流动的相互促进作用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
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23
东北老工业基地自身存在的缺陷。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
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8
3.借助东北亚区域合作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几个 主要领域 (1)应把促进国有企业与外资的合作作为振兴东北老工 业基地的一项核心工作。 (2)利用边境优势加强口岸经济建设。 (3)提高东北农产品在东北亚区域的国际竞争力。 (4)通过与东北亚国家的旅游合作开发东北地区的旅游 资源。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 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17
3.天津: 华北重要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我国北方的金融、贸易中心; 华北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基地; 华北重要的港口物流中心和枢纽。 4.冀北地区: 华北现代重化工和原材料基地; 华北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港口物流通道; 华北绿色现代农业及畜牧业基地; 华北滨海旅游及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 5. 形成如下的产业结构框架: 以知识经济和高科技产业为龙头,以现代农业、 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海洋资源型产业为主体 内涵的综合型、协调型,具有强劲创新活力的经济发 展强区。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
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21
主要参考文献
[1]戴辉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种创新思维.当 代经济研究,2003(4) [2]东北亚研究中心“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课题组.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吉林大学社 会科学学报,2004(1) [3]郭廷建.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 略构想.党政干部学刊,2004(8) [4]康银劳等.西部大开发的国际经验借鉴.西南交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2001(1)[5]胡长顺.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构想和 建议.经济地理,2001(2)
1.实施大都市圈战略,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区域经济整合。 2.构建区域大交通体系和完善信息服务网络,促进区域经济 整合经济整合。 3.进一步深化产业和地区分工,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生产与 服务体系。 4.强化依托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的功能,促进区域产业和 市场整合。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 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14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区域经济学
第二版 高洪深 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重点问题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 环渤海经济圈的区域经济发展 ● “大北京”城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
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2
第一节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区域经济协 调发展 第二节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第三节 环渤海经济权的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节 “大北京”城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传统资源依托型工业仍占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壮大。 2.国有经济比重仍很大,体制创新滞后。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 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13
3.产品出口竞争力和外资引力相对较弱。 4.区内产业趋同,缺乏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
三、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构想
最终实现:以京津双核为主轴,以唐保为两翼,根 据需要与可能,疏解大城市功能,调整产业布局,发 展中等城市,增加城市密度,构建“大北京”地区组 合城市,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四、建设区域综合交通网和运输体系
(1)要积极推进城际快速轨道网络建设,实现城际交通 “公交化”。 (2)京津两大枢纽进行分工与协作,实现区域交通运输 网从“单中心放射式”向“双中心网络式”的转变。 (3)加强交通、通信枢纽与区域及城际现代化综合交通 网络的有机联系。
(1)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有组织保证。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 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4
(2)发挥民间组织的能动作用。 (3)实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4)建立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市场。 (5)树立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观 第一,破除所有制情结,树立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观。 第二,破除地域封锁观念,树立优势互补思想。 第三,破除竞争排他观念,树立互惠互利思想。 第四,破除政府万能观念,树立市场主导思想。 第五,破除“独立大队”观念,确立系统协调观点。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
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6
4.产业群与市场环境的关系 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最急需的东西 是开放的、有活力的市场。
四、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提高东北地区的 对外开放水平
1.目前东北地区仍基本处于封闭的内循环状态 (1)没有列入国家对外开放的重点地区,没有相对优惠 的对外开放政策来吸引外资。 (2)进入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以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 (3)难以从周边国家获得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
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3
第一节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形成产业群及目标设想
要实施产业群战略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实现市场一体化强化市场的统一性; 2.构建产业群; 3.交通网络一体化; 4.建立信息与网络统一平台;
二、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长效机制
(1)建设生态屏障。 ( 2)建立生态功能分区,因地制宜地解决不同分区的生态 环境问题。 (3)加强区域内部的综合整治,建立稳定的生态网络。 (4)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大系统建设,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 续利用。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 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19
三、实施双核心多中心都市圈战略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 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22
[6]欧永生.“西部开发”与“振兴东北”的互补性. 经济师,2004(3) [7]王诗成等.环渤海三角经济圈的经济聚合与区域合 作.港口经济,2004(3) [8]王一鸣.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设计.中国 城市报道,2003(37) [9]李立华.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宏观经济研 究,2004(12) [10]王培具.环渤海大都市圈经济中心的选择与思考. 环渤海经济嘹望,2003(7)
四、环渤海大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建设
1.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 (1)北京: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科技中心、国际 交往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电子产业中心城市。 (2)天津:应成为重化工中心、外贸口岸和商业中心、区 域性金融中心和电子产业中心。 (3)大连:外贸出口都有重要的意义。 (4)青岛:继续做好“名牌文章” ,结合“园区带动”战 略,将青岛建设成家电、冰箱、空调、啤酒、 船舶加工等制造业中心;建设商业旅游、海岸 风光旅游中心;组建国际化金融中心。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
第十三章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9
第二节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一、国外经验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示
美、日、德、意开发各自的欠发达地区是比 较成功的,它们的政策措施和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借 鉴意义 1.西部大开发应有法律和组织保障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3.实行区域优惠政策 4.依托教育和科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5.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