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案例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政策的评估
通过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指标,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实 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和经济发展形势,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以 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
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 、文化等方面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
1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的相 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
2
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受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3
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 发展水平和可持续性。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合,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
人口因素
区域内的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等会 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劳动力供给 和市场需求。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出口导向型模式
以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通 过扩大出口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模式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城市化、区域政策等, 以及地区间的经济关系和互动。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对于理解地区经济发展、制定有效的区域政策和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推动地区经济的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内涵
指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 进城乡之间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 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标
包括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 乡收入差距、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
推进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策略措施
推进城市化进程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措施,加快城市化进 程。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动优质公共资源 在区域间均衡配置。
04 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
城市化进程及影响因素
城市化进程
包括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等方 面。
影响因素
包括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口迁移、政策制度等多方面因素。
城乡统筹发展内涵与目标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 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 农村经济发展。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 制度保障等措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等措施,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 发展。
它反映了区域经济活动中各要素之间 的空间关系和相互作用,是区域经济 发展的重要基础。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类型
均质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分布相对均匀,没有 明显的中心和外围之分。
极核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围绕一个或多个中心 集聚,形成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
点轴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沿着交通线、动力线 等线状基础设施呈带状分布,形成多 个经济增长点和发展轴。

区域经济学模型与案例分析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PPT课件

区域经济学模型与案例分析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PPT课件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特征
❖ 1.区域性 ❖ 区域经济学具有区域性的特点,主要是由于资源禀赋差异、集聚经济和
转移成本的存在决定的。
❖ 2.综合性 ❖ 从广义的角度看,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而
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容无所不包,所以区域经济学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 边缘学科,需要熟悉其他相关的经济学知识。
❖ 区域经济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相对独立性和空间差异性。
❖ 区域经济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 ❖ 1.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依赖性。 ❖ 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
都要依托于并落实到一定的地域空间,而且,不同的经济 活动对于特定的地域条件具有明显的空间选择性和空间适 应性。 ❖ 2.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 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异首先决定于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 等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这种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使各 地区之间客观上存在着资源禀赋的差异。假定生产要素在 空间上能够完全自由流动,各个要素的供给自然会从资源 富集地区流向稀缺地区,以致要索价格、成本和收入就会 趋于均等化,经济活动整合划一,也就不存在所谓区域经 济。然而,事实上生产要素在一国范围内具有不完全流动 性,也就是具有全部或局部固定性的特点。
❖ 3、区域的内聚力、结构、功能、规模和边界是构成一个区 域的五个基本要素,客观性和动态性是区域最根本的两个特 征。
❖ (二)区域的类型
❖ 界定和划分区域的基本方法为向质性和集聚性,经济区域 是按照经济条件的一致性或联系的紧密程度而划分的,按 照区域各组成部分在特性上存在的相关性,我们可以把区 域划分为均质区、结节区和规划区三类。
第一节 区域与区域经济的本质
❖ 一、区域的概念及本质 ❖ (一)区域的概念 ❖ 不同学科对区域有不同解释: ❖ 地理学:区域是地球表面的地域单元。 ❖ 社会学:区域看做具有共同语言、共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方法及案例分析PPT课件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方法及案例分析PPT课件

基本特征是每一点均有接受一个中心地的同等机会,一点与其它任一点的相对通达性
只与距离成正比,而不管方向如何,均有一个统一的交通面。后来,克氏又引入新古
典经济学的假设条件,即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属于经济行为合理的人的概念。这一概念
表示生产者为谋取最大利润,寻求掌握尽可能大的市场区,致使生产者之间的间隔距
离尽可能地大;消费者为尽可能减少旅行费用,都自觉地到最近的中心地购买货物或
增长极
推进型产业
生产控制力 增长推动力
皮皮淘PPT工作室出品
增长传递机制
2021
技术创新力
1.理论介绍
1.2.2 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理论概述: 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理论主要有“倒U型”理论、“点-轴”渐进式扩散理论和“梯
度推移理论”等等威廉姆逊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了人均收入增长同地区差异间的倒 “U”字型理论。 认为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区域间差异将会扩大% 随着经济 的发展,区域间的差异将趋于稳定。在达到发展成熟阶段,区域差距趋于缩小。倒 “U”字型模式将时间序列问题引入区域空间结构变动分析,使其具有了长期动态均 衡的特征“揭示了经济增长与区域发展之间存在不平衡的依存关系,为制定区域发展 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没有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指出曲线出现峰值和呈现下降趋 势的条件。
层次性 与嵌套 性
任何一个区域都是上一级区域 的组成部分,同时自身又包括 许多下一级子系统。它们按一 定秩序、一定方式和一定比例 相互交叉,共同组合成为一个 复合嵌套的有机整体。
皮皮淘PPT工作室出品
2021
1
理论介绍


2
研究方法
3
研究进展
皮皮淘PPT工作室出品
4
案例分析

《区域经济分析》课件

《区域经济分析》课件

总结词
区域经济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它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地区差距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地方财政实力。同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区域经济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增强地区经济的竞争力。此外,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地区间的均衡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THANKS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总结词
以农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详细描述
农业化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地区内的农业资源,通过发展农业来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模式注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总结词
以城市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详细描述
城市化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地区内的城市资源,通过城市化进程来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模式注重提高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同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
总结词
点轴开发理论是区域经济学中关于区域开发和空间布局的理论,它强调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点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同时以轴为通道促进经济要素的流动和集聚。
详细描述
点轴开发理论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选择具有优势的地区作为点,以点为中心集聚资源和人口,形成增长极。同时,通过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轴线,将各个点连接起来,促进经济要素的流动和集聚。这种点轴开发模式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空间布局和协调发展。
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政策倾斜、技术水平等不同因素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原因
表现
通过区域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课件: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课件: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2024年11月14日星期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16

第四节 “大北京”城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确立各地经济功能,协调发展区域经济
1.京津冀北地区: 中国北方经济核心区; 中国知识经济与高新技术创新基地;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先行区域; 中国人才培育与信息交流中心。
2.北京: 全国知识经济发展基地; 全国重要的现代化服务基地; 全国经济调控与管理中心; 我国国际经济交往中心。
2024年11月14日星期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15

2.组合用港,发挥区位优势
以天津、大连和青岛三市为中心,联合周围的其 他港口城市,联合建港、用港,组成港口同盟。其目 的是以效率最高的方式分配货流与服务,实现港口利 用率最大化,用户成本最小化和服务最优化。
3.联合培育共同的主导产业
4.寻求政策支持
(1)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有组织保证。
2024年11月14日星期
我国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4

(2)发挥民间组织的能动作用。 (3)实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4)建立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市场。 (5)树立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观
第一,破除所有制情结,树立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观。 第二,破除地域封锁观念,树立优势互补思想。 第三,破除竞争排他观念,树立互惠互利思想。 第四,破除政府万能观念,树立市场主导思想。 第五,破除“独立大队”观念,确立系统协调观点。
2.构建区域大交通体系和完善信息服务网络,促进区域经济 整合经济整合。
3.进一步深化产业和地区分工,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生产与 服务体系。
4.强化依托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的功能,促进区域产业和 市场整合。

区域经济学教学幻灯片-区域经济开发

区域经济学教学幻灯片-区域经济开发
展。
创新将成为未来区域经济开发的核心动力,通过加强科技创新 、模式创新等手段,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深刻改变区域经济开发的方 式和手段,提高开发效率和水平。
未来区域经济开发将更加注重开放合作,通过深化国际合作与 交流,拓展发展空间和机遇。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区域经济开发中的合作与竞争
合作
区域经济开发需要各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形成合力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通过建立城市间合作机制,实现了 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竞争
区域经济开发中,各地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会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在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等方面存在激烈的竞争。
区域经济开发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集聚、提 升创新能力等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不同区域的经济开发模式和路径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区域自身条件和发展阶段选择 适合的开发模式和路径。
政府在区域经济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区域经济开发中的创新与创业
创新
区域经济开发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推动产业升级 和转型。例如,京津冀地区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 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
创业
区域经济开发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机遇,吸引了大 量的人才和企业前来投资创业。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通过 优化创业环境和完善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 创新。
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开发的策略 和建议
区域经济开发的意义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01
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 人才短缺等。
02
对策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发展、加强人才培 养等。
03
优化产业结构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04
加强科技创新是指通过加强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04
区域经济政策与实践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
01
区域经济政策定义
区域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区域经 济发展、改善区域经济结构、缩小区 域发展差距而制定的各项经济政策。
02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 基础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 济发展理论、区域差异理论、区域产 业结构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制定区域 经济政策提供了指导。
03
区域产业结构与优化
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
区域产业结构
指一个区域内各种产业部门的构 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 例。
区域产业结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区 域产业结构分为不同的类型,如 按三次产业分类、按资源密集度 分类等。
区域产业结构的特

区域产业结构具有地域性、历史 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不同地区的 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且随着时间 的推移,区域产业结构也会发生 变化。
03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包括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 这些政策工具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区域经济政策的实践案例
01
欧盟的区域经济政策
欧盟为了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均衡发展,实施了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如

第二章-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二章-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
18
三 、人口的集中与城市的形成
1、人口集中的原因 (1)最早,由于手工业发展以及城市建设需要人; (2)自然灾害及战争破产的农民; (3)近代,收入水平差异,向往城市生活; 2、各种经济活动和人口的集中以及各种基础设施的出
现,造就了城市。
.
19
四、城市的有序化进程
(一)企业组织的变化 1、一体化: (1)纵向一体化 (2)横向一体化 2 纵向分解:
图 2-11 经济规模
M
.
起始规模(S)。 这是一个盈亏平衡规模; 最小经济规模(MES),指 盈利水平可达到基准收 益率水平的规模; 最优规模M。 在区间[ S,M ]都是经 济规模。
28
5:影响企业最优规模的因素
(1) 技术经济因素——技术经济规模 企业最优技术经济规模指用当代最先进的设备
.
10
2、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
(1)利益驱动机制 (利润、效用、福利最大化) (2)市场调控机制 (由企业抉择) (3)宏观调控机制 (国家投资手段、财税、转移支付) (4)目标驱动机制 (建立国家、区域、企业发展目标体系)
.
11
三、公共设施的区位选择
1、费用最小化: 出行设施 2、福利最大化: 保险服务设施
技术联系 技术相互依赖、灌溉系统、通讯系统。
社会性联系 访问形式、亲戚关系、仪式、典礼和宗教活动、社会团体间相 互作用。
服务联系 能量流和网络、信贷和金融网络、教育、培训、医疗、职业、 商业和技术服务形式、交通运输服务系统。
政治、行政、组织结构关系、政府预算流、组织间相互依赖、权力-批准-监 组织联系 督模式、行政区间交易模式、非正式的政治决策链。
会知名度,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 ➢ 从融资角度,可给企业带来融资渠道拓宽、融资能力提高;

《区域经济学讲》PPT课件

《区域经济学讲》PPT课件

精选ppt
15
(二)城市群Leabharlann 形态• 城市群中心城市的特点划分: • 低中心城市群:是指中心城市首位度极低,群中城
市发展水平大体相当,差别较小的城市群。 • 单中心城市群:是指中心城市首位度极高,其他城
市的发展水平与中心城市相差较大。 • 双核城市群:是指城市群呈现出双核心,两个中心
城市各有所长,承担中心城市职能。 • 多中心城市群:是指中心城市首位度极高、群中城
• 在城市聚集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种自我否 定的力,具体而言,空间聚集的在为企业、居民 和城市本身带来聚集经济利益的同时,由于土地 空间的限制,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均会增大,也 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额外费用,即聚集成本或拥挤 成本,导致聚集不经济。
• 表现:地价虚高,建筑成本指数级提升,交通堵 塞,环境污染等。
精选ppt
2
第一节 城市的经济功能与地位
什么是城市?
城市是在“城”和“市”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
从人口统计角度: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 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从功能上看: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空间结构系统,必然具备多种功能和 作用,并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城市主要功能有:生产功能、服务功 能、管理功能、协调功能、集散功能、创新功能。城市功能是主导的、 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
外,这是一种十分流行的人才招聘方式,香港和台湾方面 把它翻译为“猎头”,所以引进大陆后我们也称之为猎头 ,意思即指“网罗高级人才”。高级人才委托招聘业务, 又被称之为猎头服务或人才寻访服务。专门从事中高级人 才中介公司,又往往被称之为猎头公司。
精选ppt
9
三、开放性
城市必须依赖于农业的剩余支撑城市 的生存。包括原料的供应和市场

区域经济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 ppt课件

区域经济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  ppt课件
第八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
区域经济学 —李清泉—
第八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
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 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科 技教育发展和人才开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 发展能力。

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发展现代农业,
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
兴。

中部地区要依托现有基础,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抓好
粮食主产区建设,发展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和制造业,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
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
区域经济学 —李清泉—
第八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
• 3、中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中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应是:积极发挥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维系四方的区位和资源、市场优势,抢抓机
遇,强化改革开放意识、市场竞争意识、联合协作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努力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突破,实现由注重地区比较
– 第二,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
– 第三,优先发展科技、教育及卫生事业,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 第四,加快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步伐。
区域经济学 —李清泉—
第八讲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
• 3、东北振兴
• 2004年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几年来,东北三省形成了人心凝 聚、共谋振兴的良好氛围,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取得了初步成效。

区域经济学案例分析ppt课件

区域经济学案例分析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10
(二)京津冀地区产业协作中存在 的问题
• 1. 产业结构趋同严重。在京津冀地区 内,由于合作观念的缺乏、行政边界的阻 隔以及由此形成的区域壁垒和特殊的财政、 投资体制等方面的制度障碍,在争取各自 利益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产业(主导 产业)趋同现象,京津两市尤为严重,其 占工业产值半数的行业几乎完全相同(见 表1)。
16Biblioteka (二)第二产业协作方向• 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生产专业 化部门一般用区位商,区位商是指一个地 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 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 中所占比重之比。根据区位商的理论,经 得到京津冀地区重要行业的区位商(见表 2)。
可编辑课件PPT
17
可编辑课件PPT
区域经济学案例分析
京津冀都市圈
可编辑课件PPT
1
京津冀都市圈概述
• 京津冀都市圈是指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 心,囊括河北省的石家庄、保定、秦皇岛、 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和唐山八座城 市的区域,该区拥有中国的政治、文化中 心和曾经的近代中国经济中心。
可编辑课件PPT
2
• 京津冀都市圈占地183704平方公里,占全 国总面积的1.9%,人口7605.13万人,占全 国总人口的比重为5.79%。从2006年的统 计数据来看,该区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普遍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和天津核心 地位显著。
可编辑课件PPT
14
•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 业结构不但使北京市经济尤其使工业发展 形成了“路径依赖”,为以后的产业结构 调整带来困难;而且导致京津冀产业结构 趋同和恶性竞争,同时也阻碍了产业间正 常的梯度转移。改革开放后,天津市借助 原有的工业基础,经济实力得到迅速增强, 但始终处于经济爬坡和资源集聚阶段,与 周边城市和地区的竞争大于协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京津冀地区产业协作现状及存 在问题
• (一)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及结构变 动趋势分析
• 2005年京津冀地区GDP总值为20 666.76亿元,占全国的11.34%;人均GDP 为21911.8元,是全国的1.57倍。2000年以 来,三地的GDP指数超过全国水平;GDP 总量、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比 重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第三产业的上升 趋势更加显著,成为拉动GDP增长的重要 因素(见图1)。
• 作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虽然已 经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 但新兴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尚未完全确立 ,地方财政和就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性还 比较强,因而与津、冀的产业差异性还没 有完全形成。天津同河北的差异更多地体 现在经济总量上,产业结构雷同现象也比 较突出,难以形成层次分明的产业聚集。 这一状况直接导致了资源难以在该地区范 围内的合理流动,限制了产业集聚效应的 产生。
• (2)京津的工业主导行业雷同,通信设备计算机 及其他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 核燃料加工业等同为两地的主导产业。在不同的 主导产业中,北京有运输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 制造业,而天津也只有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和金属 制造业。京津进行工业领域协调的基本方向是, 北京要突出自身的科技和研发优势,天津则要突 出自身的港口运输便捷和海洋资源和土地资源丰 富的优势。
• 分析各地区产业的区位商可以看出,京、 津、冀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建立起自身相 对独立的工业体系,并拥有其相应的工业 主导行业(见表3)。
• 分析表3,可得出如下结论:(1)京津与 河北的工业合作深化方向比较明确,垂直 型分工趋势明显,由于产业结构的相似程 度比较小,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河北要 接受生产力的梯度转移,夯实传统制造业 基础,发展煤化工、油化工等,建设大型 钢铁、建材、化工等综合性工业基地,与 此同时,发展新兴制造业,如汽车零部件、 家具制造、食品饮料制造等,以制造业的 多元化发展做大总量,提升经济结构,利 用后发优势,打造都市腹地型经济体。
• 从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分析,京津冀地区 第一产业呈持续下降趋势,2000年后第三 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但是上升劲头不
足,第二产业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所占 比重仍较高(见图3)。
• 从上面对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发展分析 可以看出,京津冀三地的第一产业和 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呈下 降趋势,第三产业虽显出优势但其支 柱产业还未形成,尚不能替代传统产 业的地位,这说明该区域正处于产业 结构调整的变动时期
•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 业结构不但使北京市经济尤其使工业发展 形成了“路径依赖”,为以后的产业结构 调整带来困难;而且导致京津冀产业结构 趋同和恶性竞争,同时也阻碍了产业间正 常的梯度转移。改革开放后,天津市借助 原有的工业基础,经济实力得到迅速增强, 但始终处于经济爬坡和资源集聚阶段,与 周边城市和地区的竞争大于协作。
• 因此,除了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 技术农业以外,京津的第一产业应向 生态、社会和文化功能为主的都市型 农业转型;弱化农业生产农产品的功 能,都市农业功能更多地体现在以农 业为载体的观光和休闲上。京津在借 助科技和人才资源强势来发展高新现 代农业方面可以有所作为。
(二)第二产业协作方向
• 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生产专业 化部门一般用区位商,区位商是指一个地 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 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 中所占比重之比。根据区位商的理论,经 得到京津冀地区重要行业的区位商(见表 2)。
• (3)京津冀地区整体的行业优势 已经形成:河北作为全国的黑色金 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 加工业的重化工业基地;京津则是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制造业产 业带的北方双核城市。
• 由此,京津冀地区应以梯度转移为重点,实现产 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产业结构方面,河北与京津 在三大产业结构上呈现出明显的互补态势,北京 的服务业所占比重已经超过60%,而天津的服务 业比重也与第二产业持平,只有河北的产业结构 依旧保持于“二三一”的格局。京津冀地区内部 技术、产业存在梯度性以及生产要素禀赋亦存在 较强的互补性,并且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随着京 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其回流效应依旧会大于扩 散效应,产业梯度还会呈增大趋势。
• 3. 中心城市主导产业带动作用不是很强。 在京津冀地区,北京在经济规模、产业层 次上都处于领先地位,理应成为这一地区 的经济中心。但事实上北京的龙头作用不 是很强,北京在建国后逐步发展起资源、 能源消耗高的钢铁、石化等重化工业,并 在北京市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些 重化工业从根本上来说并不符合首都资源 和环境特点,对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造成 了巨大的压力。
• 2. 深层次的产业分工与协作缺乏。京津冀合作以 物资协作和浅层次的垂直分工居多,深层次的产 业合作很少,导致三地经济增长的相关性降低。 在第一产业内部,京津与河北之间的合作有了一 定的发展,但也主要是围绕着京津城市居民的菜 篮子、米袋子而动。农产品的低价格以及由此导 致的低收益,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河北开展区域 合作的积极性。再加上各自都追求地方财政收入 增长而限制传统产业向外转移或产业链的向外延 伸等诸多原因的存在,导致京津的发展并不能对 河北产生强大的拉动作用。
(二)京津冀地区产业协作中存在 的问题
• 1. 产业结构趋同严重。在京津冀地区 内,由于合作观念的缺乏、行政边界的阻 隔以及由此形成的区域壁垒和特殊的财政、 投资体制等方面的制度障碍,在争取各自 利益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产业(主导 产业)趋同现象,京津两市尤为严重,其 占工业产值半数的行业几乎完全相同(见 表1)。
区域经济学案例分析
京津冀都市圈
京津冀都市圈概述
• 京津冀都市圈是指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 心,囊括河北省的石家庄、保定、秦皇岛、 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和唐山八座城 市的区域,该区拥有中国的政治、文化中 心和曾经的近代中国经济中心。
• 京津冀都市圈占地183704平方公里,占全 国总面积的1.9%,人口7605.13万人,占全 国总人口的比重为5.79%。从2006年的统 计数据来看,该区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普遍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和天津核心 地位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