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不作为十大案例

合集下载

行政执法不当的案例

行政执法不当的案例

行政执法不当的案例行政执法是政府机关依法对违法行为进行制止、处罚和强制执行的一种行政行为。

然而,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有些执法人员存在不当行为,导致执法结果不公正,甚至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下面列举了10个行政执法不当的案例。

1. 某地环保局执法人员在对某企业进行环保检查时,未经企业同意,私自进入企业办公区域,擅自查看企业机密文件,侵犯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2. 某地交警部门执法人员在对一辆车辆进行交通违法行为处罚时,未经车主同意,私自拆除车辆的车牌,侵犯了车主的合法权益。

3. 某地城管部门执法人员在对一家商铺进行整治时,未经商铺负责人同意,强制拆除商铺的招牌,侵犯了商铺的合法权益。

4. 某地教育部门执法人员在对一所学校进行教育督导时,未经学校同意,私自进入学校教室,擅自进行教学检查,侵犯了学校的合法权益。

5. 某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在对一家餐饮店进行检查时,未经店主同意,私自进入店内厨房,擅自查看食品加工过程,侵犯了店主的合法权益。

6. 某地税务部门执法人员在对一家企业进行税务检查时,未经企业同意,私自查看企业财务账簿,侵犯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7. 某地公安部门执法人员在对一名嫌疑人进行审讯时,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拷打,侵犯了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8. 某地人力资源部门执法人员在对一家企业进行劳动法检查时,未经企业同意,私自进入企业员工宿舍,擅自查看员工个人物品,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

9. 某地文化部门执法人员在对一家影院进行检查时,未经影院同意,私自进入影院放映室,擅自查看电影版权信息,侵犯了影院的合法权益。

10. 某地工商部门执法人员在对一家企业进行商标侵权行为处罚时,未经企业同意,私自拆除企业的商标,侵犯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以上案例表明,行政执法不当会导致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执法人员应该依法行事,尊重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公正执法。

行政问责案例

行政问责案例

行政问责案例在现代社会中,行政问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其目的是保证政府机构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效能,并保障公众的权益。

行政问责的核心是追究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职过程中的不正当行为或者失职行为,以达到警示和改进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行政问责案例。

案例一:环境保护部门问责事件某市环境保护部门多次接到市民的举报,指称某企业存在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如非法排污和乱倒废弃物等。

然而,环境保护部门未能迅速采取行动进行调查处理,导致问题的扩大化,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媒体曝光后,环境保护部门迅速展开调查,发现举报属实,立即采取了措施进行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包括给予行政处分和组织调整等,以此警示其他部门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确保相关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案例二:交通管理局问责事件某市交通管理局接到多个投诉,称某地区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但交通管理部门并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疏导。

经过调查,发现交通管理局长期以来忽视了该地区的交通问题,导致拥堵情况逐渐加剧。

上级主管部门对该局进行了问责,责令其加强交通管理,并在疏导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缓解交通拥堵的困扰。

案例三:教育局问责事件某市教育局在学校食品安全方面存在严重失职问题。

多个学校的家长反映学校的食堂存在食品卫生问题,如菜品不新鲜、食材质量存在问题等。

教育局对此事置若罔闻,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随后,部分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引发社会关注。

教育局因此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问责,要求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管,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以上案例都是在行政问责制度下出现的问题,通过问责事件的曝光和处理,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警示。

行政问责案例的曝光对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行政问责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益、推动政府机构的规范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问责制度,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将更加慎重和认真。

最高院行政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最高院行政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最高院行政审判十大典型案例一、机关违法行使权力案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机关违法行使权力的案件。

该案的被告是黄某,他担任某地方政府的规划局局长。

黄某在审批工程项目时故意违反规定,越权批准了一个环境污染严重的工程项目。

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中认定黄某的行为构成了机关违法行使权力,最终判决黄某有罪并处以刑罚。

此案为打击机关违法行使权力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支持。

二、行政不作为案最高人民法院曾审理了一起行政不作为的案件。

该案的原告是李某,他是某市某社区的居民。

社区交通相当混乱,而社区居委会没有采取实质性行动来解决交通问题,导致居民的出行安全受到威胁。

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中认定社区居委会存在行政不作为行为,判决要求社区居委会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交通问题。

此案为打击行政不作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违法集资案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违法集资案。

该案的被告是王某,他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并高利转贷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中认定王某存在违法集资行为,判决其犯罪事实成立并处以刑罚。

此案对打击违法集资行为起到了警示作用。

四、环境污染案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审理了多起环境污染案件,其中一起典型案例是某工业企业排放废气严重超标的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中认定该企业存在环境污染行为,并判决其停产整顿,同时处以巨额罚款。

此案为保护环境、打击污染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五、征地拆迁案最高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征地拆迁案。

该案的原告是村民小组,他们认为政府在征地拆迁过程中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中认定政府在拆迁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判决政府补偿原告并重新进行有关程序。

此案为维护征地拆迁过程中农民利益提供了法律支持。

六、行政复议案最高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行政复议案。

该案的原告是某公司,他们不满于某地方政府的行政决定,并申请行政复议。

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中认定某地方政府在做出行政决定时存在违法行为,判决行政决定无效,要求政府重新作出合法决定。

中国十大行政法案例

中国十大行政法案例

中国十大行政法案例一、深圳贤成大厦案【基本案情】1988年12月,泰国贤成两合公司与深圳上海时装公司、深圳市工艺服装工业公司、深圳开隆投资开发公司、深圳市华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方四家公司)四家中方国有企业签订了《合作经营深圳“贤成大厦”有限公司合同书》。

合同约定:甲方(中方四家公司)以12581.81平方米土地使用权为投资,乙方(泰国两合公司)以补偿土地使用费1500万元及负责建房全部资金为投资,合作兴建贤成大厦;大厦建成后,甲方无偿分得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房产(如果地面总建筑面积不足12万平方米时,甲方的利益分配要适当减少,其余房产归乙方所有);合作期限以建成大厦为期,初步确定为5年,如大厦建成期限提前或推后,合作期限也相应提前或推后等。

1989年3月28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以深府经复(1989)180号文批准该合作合同。

尔后,贤成大厦公司在市工商局注册登记,领取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执照有效期限自1989年4月13日至1994年4月13日。

1990年10月23日,合作双方又签订了《合作经营“深圳贤成大厦”有限公司补充合同书》。

合同约定:贤成大厦建设规模为10万平方米左右,由于大厦面积减少,甲方同意将原合同规定的无偿分得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改为11000平方米;合作公司合作经营期限为5年;大厦计划于1995年底前竣工;原合同与本合同不一致的条款,以本补充合同为准,本补充合同是原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

1990年11月19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以深府外复(1990)875号文批复同意该补充合同。

1990年12月15日,贤成大厦公司办理了使用深圳市深南东路地号为H116—1地块的深房地字第0034401号《房地产证》。

该《房地产证》注明权利人是“深圳贤成大厦有限公司”。

1991年11月29日,贤成大厦正式破土动工。

贤成大厦之名取自泰国贤成两合公司董事长吴贤成的名字,项目建立之初,合作双方都踌躇满志,决意将贤成大厦建成国内最高的“中华第一楼”,但这家泰国的合伙企业并不具备大厦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

最高院公布十大不作为案例

最高院公布十大不作为案例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关于行政不作为十大案例最高人民法院15日下午举行新闻通气会,首次通报人民法院关于行政不作为十大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李广宇表示,此次通报的案例旨在通过法院行政审判提供司法监督和司法审查,治理行政机关行政不作为现象。

十大案例具体如下:1.张恩琪诉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行政不作为案2.张风竹诉濮阳市国土资源局行政不作为案3.彭某诉深圳市南山区规划土地监察大队行政不作为案4.钟华诉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通州分局行政不作为案5.王顺升诉寿光市人民政府行政不作为案6.沈某、蔡某诉南通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行政不作为案7.兰州宏光驾驶员培训服务有限公司诉兰州市城关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行政不作为案8.赵永天诉凤阳县武店镇人民政府行政不作为案9.艾立仁诉沈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行政不作为案10.张美华等五人诉天水市公安局麦积分局行政不作为赔偿案一、张恩琪诉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行政不作为案(一)基本案情张恩琪于2013年3月13日、10月16日向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社保局),9月25日向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社保基金中心)邮寄信函,主要内容为要求履行法定职责,对其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偏低和少缴、漏缴问题进行强制征缴。

市社保局于2013年10月26日收到信函后,认为其所述问题不属于该局职责,属于市社保基金中心职责,遂将信件转至该中心办理。

该中心于2013年11月29日向张恩琪出具《关于张恩琪信访反映问题的答复》,主要内容为其已经办理退休手续,退休待遇均由其参保所在区的社保局审批确定,且在审批之前已经本人对缴费基数、缴费年限等事项进行了确认,该中心作为社保经办机构,负责依据区县社保局审批结果及有关政策规定按时足额发放退休待遇。

张思琪先是针对市社保局、市社保基金中心分别提起诉讼,因各自答辩不具备相应职责而申请撤诉,后将两单位作为共同被告诉至法院,请求确认市社保局向市社保基金中心转交信件行为违法,撤销市社保基金中心上述答复,判令二被告履行法定职责,对其诉求予以答复。

最高法2019年度十大民事行政典型案例

最高法2019年度十大民事行政典型案例

最高法2019年度十大民事行政典型案例(原创版)目录1.最高法 2019 年度十大民事行政典型案例的意义和目的2.十大案例的具体内容概述3.最高法对于行政不作为的治理和司法监督4.案例启示及对社会的影响正文最高法 2019 年度十大民事行政典型案例的公布,旨在为人民法院审理民事行政案件提供参考,同时对行政机关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这十大案例涉及到各种行政不作为现象,如拒绝履行、不予答复、拖延履行等,这些问题都可能侵犯或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行政审判提供司法监督和审查,对行政机关的行政不作为现象进行治理。

在十大案例中,行政机关相互推诿是最常见的问题。

例如,张恩琪向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公开信息,但该局并未履行职责,而是将责任推给了其他部门。

最高法对此类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并要求行政机关要积极履行职责,不得推诿。

另外,行政机关的乱作为也是十大案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行政机关可能会滥用职权,对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

最高法通过审判这类案件,对行政机关的行为进行了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这些案例对于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方面,它们为公民维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它们也对行政机关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和监督,促进了政府法治的建设。

最高法通过公布这些案例,向社会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行政机关必须积极履行职责,不得滥用职权,否则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总的来说,最高法 2019 年度十大民事行政典型案例的公布,对于推动我国法治建设,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不仅为法院审理案件提供了参考,也对行政机关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和监督,促进了政府法治的建设。

行政执法不当的案例

行政执法不当的案例

行政执法不当的案例
近年来,行政执法不当的案例屡见不鲜,让我们对司法公正和行政法治的信心也日渐动摇。

其中,一些案例更是引起国内舆论的强烈关注。

2018年8月,广东佛山一位市民在公园散步时被两名执法人员制服,并用橡皮棒殴打致死。

事后警方介入调查,执法人员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一案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给了人民一个安心的信号,即不管是谁,行政执法都必须依法进行,不能超越法律的规定,更不得伤及无辜。

但是,令人悲愤的是,仍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执法人员,在行使公权力时不遵循法律,甚至私自扩大执法权限或采用暴力手段,对涉案人员实施残忍的体罚和殴打,严重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的公正和平衡。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严格的法律监管和行政执法制度,更加有效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人民也应当树立法律意识,加强自我保护,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及时向司法机关投诉,让执法者明确法律的底线,维护司法公正和法治的尊严。

山东省高院发布全省十件行政典型案例

山东省高院发布全省十件行政典型案例

山东省高院发布全省十件行政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17.05.26•【分类】新闻发布会正文山东省高院发布全省十件行政典型案例案例1.陈某诉济南市城市公共客运管理服务中心行政处罚案上诉人(原审被告):济南市城市公共客运管理服务中心被上诉人(原审原告):陈某【案情】2015年1月7日,两名乘客通过网络召车软件与陈某取得联系,约定由陈某驾车将乘客从济南市八一立交桥附近送至济南西站,由乘客支付车费。

当日11时许,陈某驾驶私人小汽车行至济南西站送客平台时,济南市城市公共客运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济南客运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调查,查明陈某未取得出租汽车客运资格证,驾驶的车辆未取得车辆运营证。

济南客运管理中心认为陈某涉嫌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经营行为,对其作出鲁济交(01)罚(2015)8716号《行政处罚决定书》,以其非法经营客运出租汽车,违反《山东省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九条第二款之规定为由,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万元罚款并没收非法所得。

陈某不服,提起诉讼。

【裁判】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系针对网约车运输经营行为予以行政处罚的案件,对陈某的行为构成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的事实,各方当事人均未提出异议,应当予以确认。

现本案争议的焦点主要是被诉行政处罚决定是否构成明显不当。

法院认为,比例原则作为行政法的重要原则,行政处罚应当遵循该原则,对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与其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一方面,网约车作为客运服务的新业态和分享经济的产物,有助于缓解客运服务的供需矛盾,满足公众多样化出行需求,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创新需求,对其应当适度宽容。

另一方面,这种新业态又给既有客运管理秩序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存有安全隐患等问题,确需加强规范引导。

当一种新生事物在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创新创业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时,对其所带来的社会危害的评判不仅要遵从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亦应充分考虑是否符合社会公众感受。

政府行政不当案例研究

政府行政不当案例研究

政府行政不当案例研究在现代社会中,政府行政不当问题时有发生,给人民带来了不便和不公。

本文将通过研究一些政府行政不当的案例,旨在展示其对社会、个体以及公共利益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期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案例一:基础设施建设违规操作】在某城市,政府决定进行一项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旨在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政府行政部门的不当操作,该项目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政府未与居民充分沟通,未征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导致一些居民因迁址问题而陷入困境。

其次,政府在项目实施时没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招标和审批,使得一些不合格的承包商参与其中,工程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些不当的行政操作不仅损害了市民的利益,也破坏了社会的公信力。

政府应该更加注重与市民的互动,听取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同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项目的透明度和质量。

【案例二:环境保护不力】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行政不当也经常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以某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为例,政府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该问题。

由于缺乏监管和执法力度,一些企业过度排放有害气体,导致城市空气质量恶化,居民健康受到威胁。

政府应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管和执法,对违规企业进行严厉的处罚,同时加强环保知识的普及,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

只有政府主动采取行动,才能有效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市民的生活环境。

【案例三:不透明的财政支出】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的不当行为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以某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为例,由于缺乏透明度和监管,政府将大量的财政资金用于不合规的支出,导致财政浪费和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这种不当行为无疑伤害了纳税人的利益,也削弱了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政府应实施更加严格的财政监管制度,加强财政审计工作,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此外,在财政决策中应公开透明,并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公众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解决方案】针对政府行政不当的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以下解决方案:首先,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明确行政程序和责任,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行政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行政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行政审判十大典型案例行政审判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决定、命令、处罚等行政行为引发的争议,经过司法机关的审理和裁决的过程。

下面是十大典型的行政审判案例:1. 环境污染案:某地企业违反环境保护法规,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引发居民群众的强烈抗议。

当地环保部门依法对该企业进行处罚,但企业不服并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处罚决定。

2. 城市规划案:某城市政府制定了新的城市规划方案,但一些居民反对该方案,认为其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居民通过行政诉讼要求政府重新制定规划方案。

3. 教育招生案:某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存在不公平、歧视性的行为,一些考生及家长不满并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取消录取结果、重新进行招生。

4. 行政征地案:某地政府对农民的土地进行征收并给予补偿,但农民认为补偿不合理,不满意征地决定,提起行政诉讼。

5. 行政处罚案:某企业因违法行为被行政部门处以高额罚款,企业不服处罚决定,提起行政诉讼。

6. 行政奖励案:某公务员因在工作中表现突出,获得行政奖励。

但其他公务员认为该奖励存在不公平现象,提起行政诉讼。

7. 行政合同案:某政府与一家企业签订了合同,但企业认为政府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要求政府承担违约责任。

企业提起行政诉讼。

8. 行政资质申请案:某企业申请行政资质被拒绝,企业认为拒绝理由不合理,提起行政诉讼。

9. 行政审批案:某企业申请行政审批被拒绝,企业认为拒绝理由不充分,提起行政诉讼。

10. 行政监管案:某行政机关对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管,企业认为监管行为存在不合法、不合理之处,提起行政诉讼。

以上是十大典型的行政审判案例,涵盖了环境保护、城市规划、教育招生、征地补偿、行政处罚、行政奖励、行政合同、行政资质申请、行政审批和行政监管等多个领域。

这些案例反映了行政审判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展示了司法机关在维护公正、保护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

公安机关行政不作为案例

公安机关行政不作为案例

公安机关行政不作为案例“行政不作为”作为行政主体的一种特殊的行政行为往往会伤害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公安行政不作为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公安行政不作为案例篇1:2007年7月5日晚被袁有斌、游国宏、吴雄兵、谢月娥等一伙当地黑势力绑架,经多次报警,被告九江市公安局共青城分局接警后到达现场,但没有制止和解救,致原告被非法拘禁长达四天。

在原告被非法拘禁期间,2007年7月7日下午,袁有斌、游国宏、吴雄兵、谢月娥等一伙人冲到共青城玉光制衣厂欲实施哄抢,厂领导和职工多次向被告报警寻求保护。

被告接警后有六、七名干警到达现场,但没有制止和保护,导致原告机器设备等财产被洗劫一空。

2007年7月10日,被告九江市公安局共青城分局以“侵占”这一莫须有的罪名对原告刑事拘留后,检察院决定不起诉。

因此,要求被告:一、赔偿直接财产损失4379850元(制衣厂被抢后财产损失费用;原告受伤后,由于被告采取强制措施未及时治疗,造成损失部分费用。

);二、赔偿原告之父因其刑事拘留后受到刺激造成伤残的医疗费、伤残费等共计520000元;三、承担诉讼过程中的一切费用。

公安行政不作为案例篇2:2011年3月初,内蒙古赤峰市某旗县的王某某找到唐凤媛律师,说1995年一个外村的与王某同龄的女孩刘某某考学没有蒙古族身份(少数民族身份有加分待遇),要借用一下我的户口,王某某的母亲考虑与中间人的近邻关系,却不开情面,就将王某某的户口本页子借了出去。

过了三天就还回来了,家人也就没注意。

等到2007年6月份,王某某在辽宁沈阳打工回当地办理第二代身份证时,发现户籍已经被注销,而存在另一个身份证号与王某某一致、住址一致、只是照片不同的一个女人身份信息。

为此,王某某及家人多次找当地公安部门要求给予解决,当地公安很快给她恢复了户口,并办理了第二代身份证。

她回到辽宁打工地办理银行卡时,银行查证发现网络上的照片仍然是那个女子的,因此银行不给办理银行卡。

行政行为明显不当案例

行政行为明显不当案例

行政行为明显不当案例一、基本案情原告胡某峰系个体经营的x县x超市,2020年7月18日胡某峰从x 县x大市场购进麻花8斤价值48元。

2020年7月23日被告对原告经营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其中包含涉案麻花,经检验报告显示添加剂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被告于2020年11月24日对原告作出1、没收违法所得52元;2、处以罚款50000元的行政处罚。

原告不服向本院提起诉讼。

二、原告观点该处罚决定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错误。

原告已向被告说明了案涉油炸麻花购买于菜市场小摊。

作为个体经营者,原告在进货之初,已完成了对经营者资质及油炸麻花的新鲜程度、生产日期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查验义务,其对购进的油炸麻花存在添加剂超标的情形不知情更不可能知道。

原告没有任何过错,且已向被告说明了货物的来源等。

因此,可以对其免予处罚。

本案中原告从菜市场购进4公斤油炸麻花进行销售,采购数量较小,涉及货值仅48元,属于违法行为轻微的情形。

被告已认定原告的行为轻微,故对原告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且原告在查处后又及时予以纠正,没有造成任何危害后果,因此,依法不应对其行政处罚。

被告没有合理把握法律赋予的行政自由裁量权行使边界,不分情节,罚款50000元明显错误。

三、被告观点检测检验机构制作的《检验报告》合法有效。

承检机构在抽样时,制作了《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抽样单》,上述现场执法文件,原告经营者胡某峰均签字认可。

虽然原告涉案金额较小,也应予以处罚。

原告货值62.4元,属于该规定所称的轻微违法行为,被告所作处罚符合规定。

原告作为经营者,其销售行为已经违规。

被告已告知其申辩、申请听证权利。

原告作为经营者,对所购进货品质量具有查验义务,且原告未向供货商索取相关证明文件存在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被告证据1、2020年7月x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与x检测服务有限公司签订的《食品监督抽检委托协议》一份;2、2020年7月23日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抽样单一份;3、2020年7月23日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告知书一份;4、2020年8月11日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检验报告一份,共2页;5、2020年8月19日x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现场笔录一份,共2页;虞市监食(2020)056号《限期提供材料通知书》各一份;6、2020年8月27日x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具的整改报告一份;7、2020年8月27日原告经营者胡某峰签字确认的x县钲然食品经营部食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一份;8、2020年8月28日x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询问笔录一份,共3页;9、2020年9月29日x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重大(复杂)案件集体讨论记录一份,共5页。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十大行政典型案例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十大行政典型案例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十大行政典型案例2015年12月29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山东高法”发布2015年第四季度全省十大典型行政案例,王某某与日照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行政强制案、日照汇丰电子有限公司诉日照市知识产权局行政处理决定案上榜。

案例1、杨某某诉山东省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审查告知案上诉人(原审原告):杨某某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山东省人民政府【案情】杨某某于2015年5月5日向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称,《济南市人民政府征收土地公告》(济征公告[2014]60号)涉及杨某某及配偶的房屋拆迁补偿,杨某某认为该公告依据的鲁价费发[2008]178号《关于济南等三市调整征地地面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的批复》(以下简称178号批复)违法,于2014年2月25日依据《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向山东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提出审查申请。

山东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于2014年4月1日作出鲁府法备告字[2014]2号《规范性文件审查结果告知书》,确认178号批复合法有效。

杨某某认为山东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的审查行为认定事实不清,处理结果错误,故起诉山东省人民政府,请求依法判决撤销鲁府法备告字[2014]2号《规范性文件审查结果告知书》。

【裁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提起诉讼的,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是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对象发布的能反复适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即行政法理论上所称的抽象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未被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其主要理由是抽象行政行为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它需要通过行政行为的转化才会影响行政相对人的权益。

因此,依据现行法律规定,行政相对人如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可以在对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范性文件的审查申请,也可以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而不能直接针对行政规范性文件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行政责任的案例

行政责任的案例

行政责任的案例在现代社会中,行政责任是保障政府公正行使职权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果政府官员滥用职权或者不履行职责,就需要承担行政责任。

在国内外都有众多的行政责任案例,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案例来探讨行政责任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承担方式。

1.某村干部涉嫌滥用职权被问责某村干部张某在担任村委会主任期间,将村里的一块耕地私自转让给别人,从中牟利。

经过调查,张某的行为被认定为滥用职权。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纪律处分规定,他受到了严厉的问责处理,包括调离现岗、组织调查等。

该案例代表了行政责任的一种表现形式,即滥用职权,导致违法违纪行为。

2.某政府部门失职被法院判定赔偿某政府部门在协调某建筑工程项目时,未进行适当的监管和管理,导致该建筑在发生事故后,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因为该部门未能尽到应有的职责,其该被追究行政责任。

经过法院的审判,该部门被判定赔偿相关损失,并由上级机关进行严厉的问责处分。

该案例代表了因为失职而产生的追责。

3.某镇政府被曝存在贪腐行为而受到批评某镇政府被媒体曝光存在大量的贪腐行为,如有黑社会等组织组织参与恶意竞标,工程款项出现严重的滞付现象。

由于该政府未能有效地防范贪腐,导致了经济和社会的损失,其该为其违法违纪行为承担行政责任。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纪律处分规定,该镇政府的高管被撤职,其它相关官员受到了政治处分。

该案例代表了因贪腐导致失职的追责形式。

4.某政府部门被追究问责因处理事务不力造成的影响某政府部门因为工作失误,导致一些事务处理不当,引起不良舆情,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纪律处分规定,该政府部门受到了行政问责,其主要领导被调离原职,并接受相应的纪律处分。

该案例代表了因处理事务不力而被追究问责的情况。

总体来说,行政责任是对公务员和政府部门行为的一种进行约束和监督的手段,其核心在于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追究和制裁。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需要对行政责任的追究和承担进行深刻的理解,让其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约束和监督效果。

行政违法行为的案例

行政违法行为的案例

行政违法行为的案例
1.某地政府以违规手段强拆民宅,侵犯了居民的合法权益。

2.某政府机关违反相关规定,非法收取行政费用。

3.某政府部门滥用职权,将政府招标工程的中标结果泄露给亲
朋好友,导致公平竞争受到损害。

4.某政府部门违规招录公务员,超越招聘程序限制,违法聘用
不符合条件的人员。

5.某地政府过度使用行政手段限制市民的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侵犯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6.某政府部门滥用执法权力,对个别企业实施过度监管,导致
企业生产经营受到非正常干扰。

7.某政府机关滥用审批权利,向一些企业颁发虚假的商业认证,使得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

8.某地政府以不当手段强制征地,违法侵犯农民的土地权益。

9.某政府部门违反相关规定,滥用公款进行非法招待和奢侈浪费。

10.某政府机关泄露个人隐私信息,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最高法2019年度十大民事行政典型案例

最高法2019年度十大民事行政典型案例

最高法2019年度十大民事行政典型案例【原创实用版】目录1.最高法 2019 年度十大民事行政典型案例的背景和意义2.十大案例的具体内容概述3.对这些案例的解读和分析4.这些案例对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影响和启示正文最高法 2019 年度十大民事行政典型案例的背景和意义2019 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十大民事行政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对于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处理相关案件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行政机关行政不作为现象较为严重的情况下,这些案例提供了司法监督和司法审查的实践经验,有助于推动行政机关积极履行职责,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十大案例的具体内容概述这十大案例涵盖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不予答复、拖延履行等不同类型的行政不作为现象。

具体案例包括:1.行政机关不该相互推诿2.行政机关未履行法定职责3.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4.行政机关不作为导致行政相对人损失5.行政机关拖延履行法定职责6.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信息公开职责7.行政机关违法变更行政行为8.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9.行政机关不当履行行政职责10.行政机关不作为导致行政相对人权益受损对这些案例的解读和分析这些案例反映了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行政不作为、滥用行政权力、违法变更行政行为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或损害。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解读和分析,可以发现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以便更好地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益。

这些案例对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影响和启示这些案例对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对于行政机关而言,应当积极履行法定职责,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对于司法机关而言,应当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和审查,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行政处罚十大典型案例

行政处罚十大典型案例

行政处罚十大典型案例行政处罚十大典型案例第一章:违规销售不合格商品案例1.1 某电视品牌销售不合格产品案例:该电视品牌销售存在质量问题且未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测,面临行政处罚。

1.2 某食品企业销售过期食品案例:该企业销售过期食品,涉嫌危害消费者安全,将被行政处罚。

1.3 某建筑公司未按照规定施工案例:该建筑公司违反建筑法规,存在施工质量问题,将被行政处罚。

第二章:环境保护违法案例2.1 某化工企业未妥善处理废水案例:该企业将废水直接排放入江河,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将被行政处罚。

2.2 某矿山公司非法开采矿石案例:该矿山公司未经批准擅自进行矿石采掘,造成环境破坏,将受到行政处罚。

2.3 某工厂排放大量废气案例:该工厂未配备废气处理设备,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将面临行政处罚。

第三章:违规经营案例3.1 某药店非法销售处方药案例:该药店未获得相关许可,擅自销售处方药,将遭到行政处罚。

3.2 某公司未经许可经营保险业务案例:该公司未获得保险业务经营许可,非法开展保险业务,将被行政处罚。

3.3 某旅行社违规收取费用案例:该旅行社在旅游活动中多次违规收取费用,侵害了消费者权益,将受到行政处罚。

第四章:安全生产违法案例4.1 某建筑工地存在安全隐患案例:该建筑工地违反施工安全规定,存在安全隐患,将面临行政处罚。

4.2 某化工企业生产操作不当案例: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操作不当问题,造成安全事故,将被行政处罚。

4.3 某加油站未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案例:该加油站未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将面临行政处罚。

附件:附件一:某电视品牌销售不合格产品相关证据材料附件二:某食品企业销售过期食品相关证据材料附件三:某建筑公司未按规定施工相关证据材料附件四:某化工企业未妥善处理废水相关证据材料附件五:某矿山公司非法开采矿石相关证据材料附件六:某工厂排放大量废气相关证据材料附件七:某药店非法销售处方药相关证据材料附件八:某公司未经许可经营保险业务相关证据材料附件九:某旅行社违规收取费用相关证据材料附件十:某建筑工地存在安全隐患相关证据材料附件十一:某化工企业生产操作不当相关证据材料附件十二:某加油站未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相关证据材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 行政处罚:政府在行政程序中采取的强制措施,对违法行为作出的惩罚性处理。

关于行政不作为十大案例

关于行政不作为十大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关于行政不作为十大案例(2015年1月15日)案例1张恩琪诉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行政不作为案(一)基本案情张恩琪于2013年3月13日、10月16日向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社保局),9月25日向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社保基金中心)邮寄信函,主要内容为要求履行法定职责,对其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偏低和少缴、漏缴问题进行强制征缴。

市社保局于2013年10月26日收到信函后,认为其所述问题不属于该局职责,属于市社保基金中心职责,遂将信件转至该中心办理。

该中心于2013年11月29日向张恩琪出具《关于张恩琪信访反映问题的答复》,主要内容为其已经办理退休手续,退休待遇均由其参保所在区的社保局审批确定,且在审批之前已经本人对缴费基数、缴费年限等事项进行了确认,该中心作为社保经办机构,负责依据区县社保局审批结果及有关政策规定按时足额发放退休待遇。

张恩琪先是针对市社保局、市社保基金中心分别提起诉讼,因各自答辩不具备相应职责而申请撤诉,后将两单位作为共同被告诉至法院,请求确认市社保局向市社保基金中心转交信件行为违法,撤销市社保基金中心上述答复,判令二被告履行法定职责,对其诉求予以答复。

(二)裁判结果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五条规定,市社保局具有负责全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的行政职能,其于2011年10月19日向与其存在隶属关系的市社保基金中心下达文件《关于社会保险举报投诉案件受理查处职责分工的通知》,第二项明确规定“对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举报、投诉,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受理查处,逾期仍不缴纳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请有管辖权的劳动监察机构实施行政处罚,具体程序由市劳动监察机构与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制定”。

故市社保局将信件转至市社保基金中心办理并无不当。

市社保基金中心应对原告信函要求事宜作出明确处理,但其未在60天内作出答复,且在此前原告起诉该中心不履行法定职责一案中,隐瞒了市社保局下达上述文件的情况,在答辩状中否认其具备相应职责,导致原告认为起诉被告主体有误而申请撤诉,系未履行法定职责并进行推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不作为十大案例一、张恩琪诉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行政不作为案(一)基本案情张恩琪于2013年3月13日、10月16日向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社保局),9月25日向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社保基金中心)邮寄信函,主要内容为要求履行法定职责,对其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偏低和少缴、漏缴问题进行强制征缴。

市社保局于2013年10月26日收到信函后,认为其所述问题不属于该局职责,属于市社保基金中心职责,遂将信件转至该中心办理。

该中心于2013年11月29日向张恩琪出具《关于张恩琪信访反映问题的答复》,主要内容为其已经办理退休手续,退休待遇均由其参保所在区的社保局审批确定,且在审批之前已经本人对缴费基数、缴费年限等事项进行了确认,该中心作为社保经办机构,负责依据区县社保局审批结果及有关政策规定按时足额发放退休待遇。

张思琪先是针对市社保局、市社保基金中心分别提起诉讼,因各自答辩不具备相应职责而申请撤诉,后将两单位作为共同被告诉至法院,请求确认市社保局向市社保基金中心转交信件行为违法,撤销市社保基金中心上述答复,判令二被告履行法定职责,对其诉求予以答复。

(二)裁判结果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五条规定,市社保局具有负责全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的行政职能,其于2011年10月19日向与其存在隶属关系的市社保基金中心下达文件《关于社会保险举报投诉案件受理查处职责分工的通知》,第二项明确规定“对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举报、投诉,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受理查处,逾期仍不缴纳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请有管辖权的劳动监察机构实施行政处罚,具体程序由市劳动监察机构与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制定”。

故市社保局将信件转至市社保基金中心办理并无不当。

市社保基金中心应对原告信函要求事宜作出明确处理,但其未在60天内作出答复,且在此前原告起诉该中心不履行法定职责一案中,隐瞒了市社保局下达上述文件的情况,在答辩状中否认其具备相应职责,导致原告认为起诉被告主体有误而申请撤诉,系未履行法定职责并进行推诿。

其给原告出具的《关于张恩琪信访反映问题的答复》,在未对原告提出的请求作出明确处理的情况下,直接以信访形式答复显系不妥。

遂判决:一、市社保基金中心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对原告请求作出处理并将结果书面告知原告,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的,从期满之日起按日处70元罚款;二、驳回原告其他诉讼请求。

一审宣判后,各方当事人均未上诉。

(三)典型意义本案典型意义在于:人民法院以行政裁判方式明确了行政主体在社保管理方面的相关职责。

基于行政管理复杂性和法律规定不明确,在职权界线不清晰的情况下,行政机关之间应当主动沟通联系,共同协调解决,不能互相推诿,甚至和老百姓“捉迷藏”。

社会保险待遇涉及千家万户,关乎个人生老病死,无论是社保机关还是经办机构都必须积极履责,方为责任政府应有之义。

人民法院对于行政主体在诉讼中隐瞒其与有关单位之间关于职权划分的相关文件的,应依法制裁,必要时可向纪检监察部门通报反映;在行政主体相互推诿,均否认具有相应法定职责的情况下,可依法将相关行政主体都列为被告,共同参加诉讼,通过庭审举证、质证和辩论,最终确定履责主体。

同时,为保证履责判决的及时履行,可以在判决时一并明确不履行判决的法定后果,既督促行政主体尽快履责,也有利于保障生效裁判的迅速执行。

本案裁判对类似案件的处理具有指导、示范意义。

二、张风竹诉濮阳市国土资源局行政不作为案(一)基本案情2013年10月16日,张风竹向河南省濮阳市国土资源局(以下简称市国土局)书面提出申请,请求该局依法查处其所在村的耕地被有关工程项目违法强行占用的行为,并向该局寄送了申请书。

市国土局于2013年10月17日收到申请后,没有受理、立案、处理,也未告知张风竹,张风竹遂以市国土局不履行法定职责为由诉至法院,请求确认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并要求被告对土地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二)裁判结果濮阳市华龙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土地管理部门对上级交办、其他部门移送和群众举报的土地违法案件,应当受理。

土地管理部门受理土地违法案件后,应当进行审查,凡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及时立案查处;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告知交办、移送案件的单位或者举报人。

本案原告张风竹向被告市国土局提出查处违法占地申请后,被告应当受理,被告既没有受理,也没有告知原告是否立案,故原告要求确认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违法,并限期履行法定职责的请求,有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本院予以支持。

遂判决:一、确认被告对原告要求查处违法占地申请未予受理的行为违法。

二、限被告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按《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的规定履行法定职责。

市国土局不服,提出上诉,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根据《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上诉人市国土局上诉称2013年10月17日收到对土地违法行为监督的申请后,已进行了受理核查,但上诉人未及时将审查结果告知申请人,上诉人的行为未完全履行工作职责,违反了《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

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三)典型意义本案典型意义在于:通过行政审判职能的发挥,督促土地管理部门及时处理群众举报,切实履行查处违法占地相关法定职责,以回应群众关切、保障土地资源的合法利用。

土地资源稀缺、人多地少的现状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但长期以来土地资源浪费严重,违法违规用地层出不穷,既有土地管理保护不力的原因,也有人民群众难以有效参与保护的因素。

公众参与,是及时发现和纠正土地违法行为的重要渠道,也是确保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得以实施的有效手段。

依法受理并及时查处人民群众对违法用地行为的举报,是土地管理部门的权力更是义务。

《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了“土地管理部门对上级交办、其他部门移送和群众举报的土地违法案件,应当受理。

”第十六条又对受理后的立案查处等程序作出明确规定。

经了解,市国土局不仅在本案中对张风竹的申请未依法履行职责,对另外九人的申请也存在同样问题而被法院判决败诉。

本案的裁决对确保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正确实施和公众参与具有积极意义。

三、彭某诉深圳市南山区规划土地监察大队行政不作为案(一)基本案情彭某、陆某分别是深圳市南山区某小区A座902房和901房业主。

2011年9月1日,南山区规划土地监察大队(以下简称区监察大队)接到群众来电反映901房住户存在违法加建行为,经调查取证,查明陆某在901房的开放式阳台上有违法搭建钢结构玻璃幕墙的行为,遂于2011年9月4日作出《责令停止(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在2011年9月7日12时前清理并自行拆除。

2011年10月25日,区监察大队又作出深南规土行罚字(2011)第07017号《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陆某违法搭建玻璃幕墙行为违反《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有关规定,决定依法拆除玻璃幕墙,并书面告知其应自上述处罚决定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自动履行该决定,逾期不履行的,将依法强制执行。

该《行政处罚决定书》于当日送达陆某。

2012年1月9日,区监察大队向深圳市房地产权登记中心建议对901房产实施产权暂缓登记。

2013年1月28日,区监察大队作出《催告书》,要求陆某拆除阳台搭建玻璃幕墙,恢复阳台原状。

针对涉案《责令停止(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陆某在法定期限内未提起行政诉讼,亦未申请行政复议。

截至案件开庭审理之日,上述违法搭建的玻璃幕墙尚未拆除。

902房业主彭某认为区监察大队在发出《责令停止(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后,对后续执行情况不管不问,是一种行政不作为,故以区监察大队为被告诉至法院,请求确认被告未履行强制拆除的行为违法,责令被告立即依法作为,强制拆除违建部分。

(二)裁判结果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区监察大队作为区规划土地监察机构,具有对本行政区域内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行为进行调查取证、认定,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以及强制执行的职责。

在依法作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的行政决定后,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深圳经济特区规划土地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强制执行程序作出处理。

至于有权机关须在何期限内作出强制执行的决定并依法实施强制拆除,法律法规并无明确规定,但应在合理期限内履行其法定职责。

本案中,被告作出限期依法拆除的行政决定后,在行政相对人未申请行政复议亦未提起行政诉讼、且拒不履行的情况下,至开庭审理之日止,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其仅作出催告而未对案件作进一步处理,且未提供证据证明有相关合法、合理的事由,其行为显然不当,已构成怠于履行法定职责,应予纠正。

鉴于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和实施强制拆除属于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且实施行政强制拆除具有严格的法定程序,故不宜直接责令区监察大队强制拆除违法建筑,遂判决区监察大队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三个月内对南山区某小区A座901房的违法建设问题依法继续作出处理。

彭某及区监察大队均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以相同理由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三)典型意义本案典型意义在于:人民法院以裁判方式昭示了合法生效的行政决定必须得到执行。

不以法律强制作为后盾的处罚决定,就象无焰的火,不亮的光,最终会损害公众对法治的信仰,甚至诱导群体性违法。

对违法建筑的查处和拆除,始终是城市管理的难点,也是规划部门和土地管理、市容管理部门的执法重点。

相关行政执法机关对违法建筑的查处,不能仅仅止于作出处罚决定,而应当依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处罚决定的执行,才是完全履行法定职责。

拆违虽难,但不能成为行政机关怠于履行法定职责的借口。

《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当然,由于行政管理的多样性,法律法规一般不会规定作出处罚决定后行政机关强制拆除的期限,但仍需要在合理期限内履行。

本案中,人民法院认定区监察大队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未强制执行,已明显超过合理期限,属于怠于履行法定职责,在判决方式上责令其继续处理,既符合法律规定精神,也有利于尽可能通过教育说服而不是强制手段保证处罚决定的实施,具有一定示范意义。

四、钟华诉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通州分局行政不作为案(一)基本案情2013年12月27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通州分局(以下简称通州工商分局)接到钟华的申诉(举报)信,称其在通州家乐福购买的“北大荒富硒米”不符合《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规定,属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违法产品,要求通州工商分局责令通州家乐福退还其货款并进行赔偿,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