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七节思维]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完整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完整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及答案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及答案

各位同学,这份资料结合了老师在2班划的重点和我们班划的重点(因为我们2个班的重点稍微有点不同),是我们2个班的新旧学委根据自己的理解从课本上整理的答案,所以,难免会出现错误,请大家谅解,谢谢!

第一章

1、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可以说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如语言、表情和行为等)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将要调查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设计成问题,让调查对象回答,以此来搜集研究资料的方法。

3、科学心理学是那年诞生的,创始人是谁?

1879年诞生,创始人是冯特

4、什么是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一种,是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发展的过程。

第二章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物质器官。

2、一切心理现象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从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反射。

3、反射的种类有哪些?

反射按照产生的条件不同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放射。

非条件反射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先天反射活动,如眨眼、吸吮,膝眺等都是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4、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①兴奋和抑制过程的扩散和集中;②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

心理学[第七讲思维]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心理学[第七讲思维]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思维

第一节思维的基本问题

思维在人的生活当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能不断扩大人的认识范围,不仅能认识现在,还可以回顾过去和预见未来。其次,它能不断提高人的认识深度,不仅能认识人所能一般接触到的事物以及规律,还可以把握人们所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以及规律,使人对现实事物的认识得以无止境地深化。第三,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人由认识世界向改造世界发展,不仅能使人掌握知识、认识规律还可以使人由认识世界运用知识和规律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活动。

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思维不同于感觉、知觉和记忆,但又离不开感觉、知觉、记忆活动所提供的信息。人们只有在大量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在记忆的作用下,才能进行推理,作出种种假设,并检验这些假设,进而揭示感觉、知觉、记忆所不能揭示的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二)思维的特征

1.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概括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使人们的认识活动摆脱了具体事物的局限性和对事物的直接依赖关系,这不仅扩大了人们认识的范围,也加深了人们对事物的了解。所以概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另外,概括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也是思维活动能迅速进行迁移的基础。人们认识水平越高,对事物的概括水平也就越高。

心理学完整版

心理学完整版

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持续状态和比较稳定特征这三个维度看,可以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个方面,或三个子系统。

3.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的那些心理活动,通常称之为心理过程。

10.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11.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成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2.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13.“狼孩”事件充分说明了人的心理对于人(生存环境)的依存性。

14.人的心理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像)。

15. 心理学的任务是(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和(提升)。

16. 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种心理成份组成。

17.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18.(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源泉和门户。

19. 感觉能力与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大,感觉能力越差。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

20. 当知觉条件在一定生活方式上发生变化时,知觉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21.记忆策略包括:(注意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和提取策略。

22. 人在感知活动中能够从周围环境的许多事物中优先地分出当前所要感知的对象,这是由于知觉具有(选择性)的原故。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题库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题库

本题库适用于2020年7月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2.0分)体现“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

A)社会学习理论

B)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C)认知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参考答案: A

2(2.0分)学生因“凹透镜”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凸透镜”知识的学习,这种迁移现象是()

A)特殊迁移

B)负迁移

C)高通路迁移

D)逆向迁移

参考答案: B

3(2.0分)学习单词basket(筐子)有助于学习basketball(篮球),这里所产生的迁移是()

A)顺向迁移

B)低通路迁移

C)近迁移

D)特殊迁移

参考答案: A

4(2.0分)下列选项中,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

A)视觉适应

B)望梅止渴

C)青春期男孩变声

D)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

参考答案: B

5(2.0分)一个经常违纪的学生被调到一个风气良好的班级后,在周围学生严格守纪行为的影响下,其违纪行为暂时很少表现出来。这体现了观察学习的()

A)习得效应

B)情绪唤起效应

C)抑制效应

D)反应促进效应

参考答案: C

6(2.0分)以掌握为目标定向的学生倾向于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参考答案: B

7(2.0分)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的知识属于()

A)描述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条件性知识

参考答案: C

8(2.0分)下列不属于迁移的是()

A)吃一堑,长一智

B)近墨者黑

C)因噎废食

D)温故知新

参考答案: B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以下哪个是心理学的定义?

- A. 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

- B. 研究人类生理活动的科学

- C. 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 D. 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

- 答案:A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 A. 人类情绪和行为

- B. 动物情绪和行为

- C. 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

- D. 所有以上选项

- 答案:D

3. 哪个分支是心理学的基础?

- A. 认知心理学

- B. 社会心理学

- C. 发展心理学

- D. 生理心理学

- 答案:D

4. 下列哪个是研究人类个体差异的心理学分支?- A. 人格心理学

- B. 发展心理学

- C. 认知心理学

- D. 社会心理学

- 答案:A

5.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些?

- A. 观察法

- B. 实验法

- C. 访谈法

- D. 所有以上选项

- 答案:D

第二部分:简答题

请回答以下问题,并用简洁的语言作出回答。

1. 什么是经典条件作用?

- 答案:经典条件作用是一种研究形式,通过重复将一个无条

件刺激与一个有条件刺激相结合,使无条件刺激能够触发条件反射。

2. 什么是认知失调理论?

-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种理论,指出当个体的

行为与其持有的信念、态度或价值观相冲突时,会产生一种不舒适

的心理状态,即认知失调。

3. 请简要解释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

- 答案: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是一组关于遗传物质传递规律的

法则。包括基因的随机分离定律和因子独立分配定律。基因的随机

分离定律指出在有性繁殖中,父本的两个基因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

社会心理学[第七章沟通与人际吸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社会心理学[第七章沟通与人际吸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沟通与人际吸引

一、沟通的意义与结构

(一)沟通的概念

1.沟通与交往

沟通(communication)一般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常被等同于交往。交往的含义比沟通要广泛,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非物质性的信息交流与物质的交换,以及通过非物质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所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或联系。2.沟通与语言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的形式。语言作为社会人群已经形成高度共识的符号系统,人们日常社会生活中大部分沟通都借助于语言来实现。语言沟通有着代际文化传递的特殊功能。

(二)沟通的意义

1.人类有机体必须与外部环境保持相互作用,必须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才能够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2.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所提供的社会性的信息比一般的物理性刺激更为重要;

3.沟通是智慧活动和智力发展的必要前提;

4.沟通有助于老年人减缓衰老过程;

5.沟通有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

(三)沟通的结构

沟通过程由七个要素组成: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人、反馈、障碍和背景。如图7-1所示。

1.信息源

信息源是具有信息并试图

进行沟通的人。他们始发沟

通过程,决定以谁为沟通对

象,并决定沟通的目的。

作为信息源的沟通者

在实施沟通前,需要选择沟

通信息并将其转化为信息接受者可以接受的形式。沟通准备过程的一个直接效果,是使人们对自己身心状态意识得更为准确。

2.信息

信息是沟通者试图传达给别人的观念和情感。但个人的感受必须转化为可为别人所觉察的信号。在各种符号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是语词,它们是可被觉察、可实现沟通的符号系统。语词的抽象指代功能,为沟通在广度和深度上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语词沟通是以共同的语言经验为基础的。

心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心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心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7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小结

1、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此人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

2、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群体心理。

4、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个性倾向性可划分三个主要的子系统: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

6、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目标:描述心理现象的具体事实;清晰地解释发生的事实;客观地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行为的控制。

7、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文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8、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人文主义心理学。

9、简述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名称+人物+观点

第二章小结

1、脑是心里产生的器官,心理是神经系统活动产生的现象。

2、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

大学生心理期末知识点总结

大学生心理期末知识点总结

大学生心理期末知识点总结

一、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

1.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2.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源自哲学,经历了实验心理学、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多

个发展阶段。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感知、学习、记忆、情绪、人格、社会、发展等方面。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

三、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1. 感知:感知是人们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2. 学习:学习是通过经验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3. 记忆:记忆是人们对已有信息进行存储和回忆的能力。

4. 情绪:情绪是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心理反应。

5. 人格:人格是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6. 社会:社会是指人们在群体中进行互动和交流的过程。

7. 发展:发展是指个体在生命周期中经历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变化。

四、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

1.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状态良好,能够适应各种生活压力和挑战。

2. 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指个体心理状态出现异常,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处理方法

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感困扰等。

2. 心理健康问题的处理方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求社会支持、适时进行心理咨询等。

六、心理学在大学生生活中的应用

1. 学习动机:心理学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习动机,培养自律学习的习惯。

2. 情绪管理:心理学可以帮助大学生合理处理情绪,增强心理抗压能力。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心理学3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心理学3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心理学3期末考试试题

及参考答案

试题一

根据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心理学?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 请简要描述以下心理学学派: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

主义心理学。

参考答案一

1.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认知、情绪、个性、意识等心理过程,以及行为表现。

3.

- 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认为行为是可观察和可

测量的,提倡通过刺激和反应的联结来解释行为。

- 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类思维和信息加工过程,研究人类的认知结构、知觉、记忆、决策等。

-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注重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在需求。

试题二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回答以下问题:

1. 简要说明实验研究的特点和步骤。

2. 请列举至少三种非实验研究方法,并简要介绍其应用领域。

3. 什么是问卷调查?请简要描述问卷调查的优缺点。

参考答案二

1. 实验研究的特点:通过控制和操作自变量来观察和测量因变量的变化,以推断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步骤包括问题提出、假设建立、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解释等。

2.

- 观察法: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和情境,适用于行为观察、社会互动研究等领域。

- 调查法:以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适用于群体心理、态度调查等领域。

- 个案研究法:深入研究个别个体的心理现象和经验,适用于个体发展、临床研究等领域。

3. 问卷调查是一种通过编制问题清单,让被调查者回答的调查方法。优点包括可以收集大量数据、操作灵活、成本低廉;缺点包括受访者回答的主观性较强、回收率有限、可能存在回答偏差等。

心理学山东大学期末考

心理学山东大学期末考

第三章感觉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常常是从认识事物的一些简单属性开始的。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这就是感觉。因此感觉也可以说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第一节感觉概述

一、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的认识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感觉属于人的认识过程的最初级阶段。在人的内、外部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刺激物。每一刺激物都有多种属性,例如一只香蕉,有颜色、味道、气味、软硬、重量等多种属性。感觉就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刺激物分别作用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各种感觉信息经神经传人,在人的头脑中就产生各种各样的感觉。如,听到声音,看到颜色,嗅到气味,感受到冷或热等等。人的感觉刺激不只来自外部世界的事物及现象,也可来自机体内部,如内脏器官的活动状态与自身的运动、姿势等。

感觉是关于客观事物最原始的心理信息。但对于一个有一定知识与经验的人来说,对感觉到的信息都会有所组织,有所划分。例如,听到某种声音时,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声音。人的知识、经验将各种刺激或事物的各种属性联系或整合起来,此时所产生的认识就不是单纯的感觉阶段的认识了。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如知觉、记忆、思维等都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感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二、感觉的分类

感觉种类可以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来区分。

(1)从刺激的来源来分,可分为外受感觉、内受感觉和本受感觉。外受感觉接受身体外部的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属于外受感觉的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内受感觉是人对机体内的刺激即身体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反映。饥饿觉、渴觉、内脏痛觉均属于内受感觉。在这里需加以说明的是,人体外部的事物属于客观存在,人的机体对于人的意识来说也是客

心理学期末复习

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九章

1、【表象】:又称意象,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人们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

2、【想象】: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它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

3、【记忆表象】:记忆表象是在人们在过去感知事物的基础上,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

4、【想象表象】:想象表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

5、【再造想】:再造想是根据言语叙述,文字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6、【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一、简述双重编码理论的重要内容。

答:人脑中存在两种信息编码和贮存系统。意识表象系统,它对具体的客体或事件信息进行编码、贮存、转换和提取,其表征类似知觉;一是言语符号系统,用言语听觉,抽象概念或命题形式进行信息加工。在信息加工中,两种系统可能重叠,也可能一种占优势。在一定条件下,表象和言语可以互译,言语可以通过译码以感性形象再现,表象也可用言语贮存起来。

二、创造想象依赖于哪些条件?

答:(1)创造动机是创造想象产生的动力。

(2)原型是激发创造想象的起点。

(3)灵感是产生创造想象的重要条件。

(4)积极的思维活动在创造想象中是不可缺少的。

三、表象的特征是什么?

答:(1)直觉性:表象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表象的形象比较暗淡模糊,不稳定、易变动,无论人如何努力,表象也不会持续太久,几秒钟后就会发生变动;

表象的想象不完整。

(2)概括性:表象反映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是人多次知觉的结果。它通常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

发展心理学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发展心理学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六章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

儿童进入小学后的一个最重大变化就是开始了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为他们心理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客观条件。在这段时间里,儿童通过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充分地吸收着各方面的知识,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发展着各种社会技能,使他们在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第一节小学儿童的一般问题

一、年龄阶段

小学是指儿童从6、7岁到12、13岁这一时期,这时儿童进人学校,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主要活动,所以,这个时期又称为学龄初期或小学期。

二、基本特征

小学是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特征:

(一)学习成为主导活动

进入小学以后,儿童开始了正规的、系统的学习,学习成为了儿童的主导活动。学习活动与游戏活动有很大不同,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儿童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且要学习自己不感兴趣,但又是必须学习的。与游戏相比,学习具有社会性、目的性、系统性和强制性.

(二)掌握书面言语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在幼儿阶段时,口头言语和具体形象思维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占重要地位。儿童进人小学后,书面言语成为儿童学习的专门对象。由于书面言语的掌握,扩大了儿童的知识范围,发展了儿童各种心理过程,促进了儿童掌握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开始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活动都是以班集体为单位进行的.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儿童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逐渐发展起集体意识,掌握了各种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和行为规范,形成和发展了良好的品德。

思维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思维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思维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思维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的一门学科,主要关注人类

的思维方式、思维过程和思维发展。它涉及到认知、感知、记忆、学习、推理和解决问题等多个领域。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思维心理

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认知过程

1. 感知:感知是人们通过感官器官接受外界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和

解释的过程。感知可以分为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不同层

面的感知。

2. 注意力:注意力是人们有意识选择关注和集中精力的过程。它对

于认知活动的进行至关重要,决定了人们能否有效地处理信息和完成

任务。

3. 记忆:记忆是指人们对过去经验和信息的收集、存储和提取过程。记忆可以分为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和工作记忆等不同类型。

4. 学习:学习是指通过接收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来改变行为

和认知的过程。学习可以通过观察、实践和经验等途径进行。

二、思维方式

1. 指认思维:指认思维是一种直观的思维方式,通过将特定对象与

已有的概念和知识进行对应和匹配来进行判断和认知。

2. 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一种基于感知和形象化表征的思维方式,

通过构建、操纵和运用内部和外部形象来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3. 符号思维:符号思维是一种基于符号和语言表征的思维方式,通

过运用符号系统和逻辑规则进行思考、表达和推理。

4. 灵活思维:灵活思维是一种开放、创新和多样化的思维方式,通

过扩展思路、挖掘潜能和寻找创新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和迎接新挑战。

三、思维过程

1.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人们在面临难题和挑战时,通过认知和思

维过程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它涉及到问题定义、问题分析、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教师心理]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教师心理]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教师心理

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与威信

一、教师的特殊角色

角色的原意是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依据剧本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社会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当个体产生了符合自己社会身份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时,便充当了角色。社会对教师期望的多样性以及教育活动的多样性,使得每个教师都在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学校生活中,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

(一)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

人类在漫长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生产、生活知识,经过年长者对年轻一代传授而代代传承下来,使人类更有效地探索和认识自然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接受社会委托的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代言人,担负着主要的责任。

(二)年轻一代个性的塑造者

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诸因素中,环境和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从初生时的不识不知,发展到具有高度的智力水平、丰富的情感体验、独立的自我意识和具有一定信念和世界观的社会成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育和培养,教师是年轻一代个性的塑造者。

(三)学生集体的管理者

儿童自幼儿阶段进入小学阶段,集体意识开始形成,学习活动和其他活动一般都以集体方式进行,其中班集体是最主要的场所。由于教师的地位、知识、年龄等因素,决定了他在学生集体中处于领导地位,是班集体的指导者和管理者。

(四)儿童、青少年学生的示范者

儿童、青少年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愿意接受教师言行的影响,具有模仿教师

行为的倾向,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这种作用。

(五)学生家长的代理者

济南大学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济南大学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二、简答

10.如何根据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1.记忆分类. 12.记忆的基本过程有哪几个环节? 13.遗忘及其规律,如何组织复习? 14.影响识记的因素有哪些? 15.如何评价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简答





17.情绪情感的分类. 18.动机与活动效果的关系。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19. 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式。 20.气质与实践的关系. 21.气质分类. 22.气质的生理基础.(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23.动机斗争的基本类型. 24.三维智力结构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智力分布情况。 25.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 26.自尊是如何形成的?
三、论述


1.心理的实质. 2.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3. 如何根据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4.影响人格的因素。如何培养学生良好 的人格? 5.如何评价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Baidu Nhomakorabea型介绍:


1.选择 2.名词、概念 3. 填空 4.简述 5.论述
心理学期末复习
附题型介绍
一、名词、概念

1.人格 2.自我效能感 3.习得性无助感 4.感觉 5.知觉
名词、概念

6.联觉 7.注意 8.思维 9.记忆 10.有意识记(有意注意) 11.智力 12.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思维

第一节思维的基本问题

思维在人的生活当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能不断扩大人的认识范围,不仅能认识现在,还可以回顾过去和预见未来。其次,它能不断提高人的认识深度,不仅能认识人所能一般接触到的事物以及规律,还可以把握人们所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以及规律,使人对现实事物的认识得以无止境地深化。第三,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人由认识世界向改造世界发展,不仅能使人掌握知识、认识规律还可以使人由认识世界运用知识和规律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活动。

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思维不同于感觉、知觉和记忆,但又离不开感觉、知觉、记忆活动所提供的信息。人们只有在大量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在记忆的作用下,才能进行推理,作出种种假设,并检验这些假设,进而揭示感觉、知觉、记忆所不能揭示的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二)思维的特征

1.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概括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使人们的认识活动摆脱了具体事物的局限性和对事物的直接依赖关系,这不仅扩大了人们认识的范围,也加深了人们对事物的了解。所以概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另外,概括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也是思维活动能迅速进行迁移的基础。人们认识水平越高,对事物的概括水平也就越高。

2.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在从事科学研究、探索世界的奥秘时,人们需要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建、改组和更新。

思维活动常常是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的,并企图解决这些问题。这个过程不是简单地再现经验,而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组和建构。

二、思维的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人们对事物的分析往往是从分析事物的特征和属性开始的。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综合是思维的重要特征,只有把事物的部分、特征、属性等综合起来,才能把握事物的联系和关系,抓住事物的本质。

分析与综合是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同一思维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任何一种思维活动既需要分析,又需要综合。

(二)比较

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比较是以分析为前提的,只有在思想上把不同对象的部分特征区别开来,才能进行比较。同时,比较还要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比较又是一个综合的过程。

比较是重要的思维过程,也是重要的思维方法,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

和研究工作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三)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特征和属性,舍弃其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高度、重量、面积、年龄以及忠诚、勇敢、勤劳等概念,也都是思维抽象的结果。

在抽象的基础上,人们就可以得到对事物的概括的认识。概括有初级概括与高级概括之分。一般认为初级概括是在感知觉、表象水平上的概括。高级的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进行的概括。如一切定理、定义、概念等都是高级概括的产物。

三、思维的分类

思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一)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这种分类主要是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进行的。1.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它所面临的思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作。儿童较多地运用直观动作思维,成人有时也运用表象和动作进行思维,但思维水平比儿童要高。

2.形象思维。它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形象思维在问题解决中有重要的意义。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等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

3.逻辑思维。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称为逻辑思维。它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

(二)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经验思维。经验思维依赖于经验的积累,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这种思维易产生片面性,甚至得出错误或曲解的

结论。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这种思维活动往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使问题得到正确的解决。

(三)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这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活动。直觉思维具有快速性、跳跃性等特点。分析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它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做出合理的结论。

(四)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辐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这种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产生多种答案、结论或假说。但究竟哪种答案最好,则需要经过检验。

(五)常规思维和刨造思维

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它包括理论思维,又离不开创造想像等。

第二节表象与想像

一、表象的基本问题

(一)表象的概念

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