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北师大版四语下11.1 挑山工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_挑山工
(2)谈一谈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挑山工和游 人登山有哪些地方不同? 挑山工 负担重、路线长 游人 负担轻、路线短
先到
?
后到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
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
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
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
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
•
•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素有“五岳之首” 之称。传说泰山为盘古开天辟地后其头颅幻化而 成,因此中国人自古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 海皆安”的说法。历代帝王君主多在泰山进行封 禅和祭祀,各朝文人雅士亦喜好来此游历,并留 下许多诗文佳作。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 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 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之称。在汉族传统 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自秦 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 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 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 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最为有名的是“泰山 四大奇观”(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和 黄河金带 )。
1.仔细读课文1、2自然段.(生疑) (1)找一找:找出文中描写挑山工登山的句子,用 “—”画出。 (2)谈一谈:结合这两个自然段说一说,挑山工和游人 登山有哪些地方不同? 2.细读课文3—5自然段.(解疑)作者是怎样解开自 己心中的不解之谜的?反复读一读第四自然段中挑山工 的话,说一说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抓住关键 词句体会)
课文内容我知道
•
《挑山工》这篇课文可以分 为三部分,我们分别为他们拟 定小标题为( 质疑 )、 ( 解疑 )、( 启发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挑山工》参考课件
“我们”指(谁)_______ “你们”指(谁)_______
细细咀嚼这些句子,从 中你发现“我们”与“你们” 在登山的过程中有哪些不同 点?
从以下几方面比较:
• 负重 • 速度 • 登山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者说:“这山民的几 句朴素的话里,似乎包蕴着 意味深长的哲理。”你赞同 作者的说法吗?为什么?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 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 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 停下来呗! 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 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 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 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 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 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 不是这个理儿?”
挑
山 工
生字学习
黝 憨 衡 壁 矮 哲
yǒu 黝黑 hān 憨厚 héng 平衡 bì 墙壁 ǎi 高矮 zhé 哲理
呗 bei 看看呗 泰 tài 泰山 壮 zhuàng 壮观 雾 wù 雾气 咧 liě 咧嘴
合作梳理“三遇三见”
相遇次数 相遇地点 看见挑山工在 干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
---------------------------------------------------------------最新资料推荐------------------------------------------------------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挑山工》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挑山工》教学设计学科小学语文授课班级四年级授课时数二设计者许雅珊所属学校龙湖镇震瑶小学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挑山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快与慢中三篇主体课文之一。
意在培养目标如一,坚持不懈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时间观念。
但从本篇文章的题材来说是一篇写人记人的记叙文,单纯强调道理也容易犯道德说教之嫌。
如何发挥出语文灵动的人文气息,从站在人的角度,来看人的品质精神及长年累月下来所积累下来的人生道理,将更有易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打通了学生与文本中人物的情感交流。
所以我将尝试着以分析挑山工的形象为视角、以感受挑山工精神特别是目标一致坚持不懈的精神为重点,有利于整体把握文本,而挑山工对目标如一,坚持不懈道理的揭示则将在人物形象分析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完成。
依据课程标准 1、 4 年级要求达到以下目标: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2500 个,其中 2019 个左右会写。
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
1 / 132、《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并积累节奏、平衡、心悦诚服、意味深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读出我的诧异和钦佩,读出挑山工的得意和憨厚。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十一 快与慢:挑山工》 公开课ppt课件_0
他们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 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 可以省些力气。担了重物,如果照一 般登山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盖会受 不住的。但是路线曲折,就会使路线 加长。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 约比游人多一倍。
奇怪的是挑山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越过,以为把他们 甩在后边很远了。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 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 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 脸洗脚,他们就会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 走过,悄悄地走到你的前头去了。等你 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是像仙 人那样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结合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想想挑山工与游人在登山时有什么不一样?
挂着沉甸甸的物品 挑山工登一次山我”和挑山工 在哪几个地方相遇?用笔在文中圈出。并找出 表现“我们”和挑山工速度变化的句子。
作者
1.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 杖,遇到了一个挑山工,我们 很快就越过了他。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十一单元
冯骥才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画家,浙 江宁波人,原籍浙江慈溪,生 于天津。《挑山工》是他1981 年创作的泰山见闻式散文。
读一读
泰山 卸下 平衡 斜行 崖壁 诵读 交货 陡直 光溜溜 沉甸甸
包蕴
哲理 腾云驾雾
憨厚
朴素
饱览
胳膊
攀谈
黑生生
黑黝黝
歇歇脚 不声不响
心悦诚服
意味深长
挑山工
到了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 道前,我们发现那个挑山工 就坐在对面的草地上抽烟。
我们爬上半山的五松亭,忽 然看见在那株姿态奇特的古松 旁整理挑儿的正是他。 但是,总在我们留连山色的 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 在极顶的小卖部门前,我们又碰 见了他,他已经在那里交货了。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 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 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 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 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 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 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泰山 平衡 饱览 诵读 陡直 朴素 包蕴 哲理
腾云驾雾 心悦诚服 意味深长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挑山工的不易与艰辛。 2、体会作者在书桌前挂一幅挑山工的画的目的。 3、感受并学习挑山工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1、仔细观察这幅画, 分享你的收获!
2、文中有一段话是 对这幅画内容的 介绍,试着找来。
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你轻快地从 他们身边越过,以为把他们甩在后边很远了。你在 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崖 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 他们就会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你 的前头去了。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 是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都应该学习挑山工 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
挑山工与游人的走法有什么不同:
游人的走法: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挑山工的走法:向着山顶,步步踩实, 一个劲往前走
他们是一群(
)的普通劳动者 。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 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 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它”不仅指(这幅画),
还指( 挑山工的精神 ),
作者需要“它”来
(激励自己
)。
华 山 独 臂 挑 山 工 何 天 武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十一 快与慢 挑山工》优质课PPT课件_1
游人和挑山工哪里不一样?挑山工游人肩负重物轻装上山
上山走折尺形路线 上山走直线
上山是一种工作 上山是游玩、是享受
... ...
... ...
游人和挑山工哪里不一样?
挑山工
游人
肩负重物
轻装上山
上山走折尺形路线 上山走直线
上山是一种工作 上山是游玩、是享受
... ...
... ...
结果
游人和挑山工哪里不一样?
说内容
本文介绍了_泰__山__挑__山__工__登__山_的特点,他们登山走的路 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却常常走到游人前面,“我” 对此产生了疑问。在一次去泰山写生时,通过与一位 __挑__山__工__攀谈,“我”弄清了原因,并从挑山工朴素 的话语中获得了启示。
学习第一部分(1-2)
挑山工如何登山?
登山的时候,他们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 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保持身体 平衡。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先从台阶的左侧起步, 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的右侧;便转 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次转身, 扁担换一次肩。他们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 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
他们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 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担了重物,如果 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
游人和挑山工哪里不一样?
挑山工
游人
游人和挑山工哪里不一样?
挑山工
肩负重物
游人
轻装上山
游人和挑山工哪里不一样?
挑山工
游人
肩负重物
轻装上山
上山走折尺形路线 上山走直线
挑
山
挑山工
北师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1.1 《挑山工》说课稿
挑山工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四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挑山工》。
课文通过描写挑山工身担重物、走的路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新课标》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学会本课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明白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让学生从平常小事中受到教育,明白做人的道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由登山时的亲眼所见而解开为什么挑山工比游人快的原因这一部分。
教学难点是理解挑山工的话和课文最后一句话。
在本课中,我将采用这样的教和学的方法:1、引导和启发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本课要突出的一个教学理念是:简简单单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让学生在简单的教学中提高语文能力。
接下来我将向各位介绍我的教学思路,本课书可分两个课时,我主要介绍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录像导入,激发兴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阅读,突出重点——升华主题,布置作业。
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
蒙田说过:“教育孩童首重激发兴趣和爱心,否则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毫无意义可言。
”教学伊始,我将给学生播放挑山工登山过程的录像。
这有声有色的录像不单激起了学生兴趣,更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什么挑山工会比游人快呢?使他们急于从文中找到答案,有利于教学的进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有效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后,我便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读课文并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并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接着,我让学生跟录音再一次仔细阅读,把自己在课文中了解到的内容做上记号并向全班汇报。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挑山工》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挑山工》《挑山工》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标画出自然段,给课文做批注。
二、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 《挑山工》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2、内容分析:课文通过挑山工登山,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坚持不懈地往前走的,就能达到目的一种精神。
3、学情分析:课文是一篇当代散文,内容通俗易懂,学生对写人的文章的学习并不陌生。
学生大多没有到过泰山,对挑山工这种职业的了解更是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
从这一点上看,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不停的攀登精神。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难点:1、分析、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理解课文。
3、理解挑山工的话和课文最后一句话。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释疑法、分组讨论法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中华大地幅员辽阔、景色迤逦!在山东有一座山巍峨高耸,它被成为“五岳之首”,它就是泰山!2、课件:简介泰山。
师:看,这就是泰山的图片。
3、交流:学生对泰山的印象。
(泰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导学:泰山以它奇特的景象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而作者来到泰山让他难以忘怀的不是雄浑的景色,而是一位挑山工,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大作家冯骥才先生一起到泰山去了解挑山工。
板书课题: 挑山工(二)、品读课文,引题。
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画面中挑山工的样子吗?(生说)师: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幅画面呢?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一直挂,不曾换?需要它什么?(三)、品读课文,悟理1、真是爱读书的孩子,让我们带着问题,来细细品味文中的内容吧!轻声读1、2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1)肩挑重物(2)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1.1挑山工》PPT课件 (1)
完成练习: “我们”指(谁)_______ “你们”指(谁)_______ 负重 速度 登山特点 结果_______(谁)跑到_______(谁)前边去了
2019/5/22
8
游人
1.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了一个挑山工, 我们很快就越过了他。
2019/5/224019/5/2252019/5/22
6
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 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敬 佩。
2019/5/22
7
仔细品味,寻找不同点。
(1)再读这段文字,请同学们说说哪些句子是描写“挑山工”的,哪些句子是描 写“游人”的。分角色朗读有关描写“挑山工”与“游人”的句子。
2019/5/22
10
合作探究
1.朗读感受形象。 ①弄清楚挑山工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的(请同学们着问 题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挑山工“登攀”的语句,同桌交流 )。 ②请同学们把文中描写挑山工登攀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并对 照课文插图,想象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艰难地不断地奋力登攀 的形象。 (感受挑山工的艰辛、执著)。
9
碰撞思维,引发疑问。
(1)面对表格中列出的这些不同点,以及这样一个结果,你有哪些疑问 ?按常理,谁应该跑到谁前面去?(2)按照常理,挑山工登山应该落在游 人的后面,可事实恰恰相反。造成这种与常理正好相反的结果,主要原因是 什么?(游人登山漫无目的;挑山工脚踏实地。) (3)从挑山工与游人的表现对比中,你觉得挑山工有着哪些游人所不能及 的精神?(引导学生先讨论后发言) 诸如:目标专一,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毫不松懈。
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与合作学习技巧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课件
慢? 快?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思考这段的主要内容? “我”同挑山工的三次相遇。
2 “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都在什 么地方?
相遇次数 相遇地点 看见挑山工在干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山下 挑东西上山 回马岭 坐在草地上抽烟
第三次五松亭 整理挑子谈话更随便些了,我把心 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 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 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 们有什么近道吗?”
临过泰山。
光溜溜的扁担 沉甸甸的货物
挑山工
作者:冯骥才
简介:1942年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慈溪。 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文 艺家,现任中国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 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 会会长、中国民家文艺家协会主席。 出版各种作品集近百种,其中《啊》、 《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 夫》、《神鞭》、《三寸金莲》、 《珍珠鸟》等均获全国文学奖,并对 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感谢生活》 《挑山工》获法国“女巫奖”和“青 年读物奖”,并获瑞士“蓝眼镜蛇 奖”。由《炮打双打》改编的同名电 影获“夏威夷电影节” 和“西班牙 电影节”奖。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挑山工》课件
泰山在山东省的泰安市,它长 约200公里,主峰海拔1524米,它突 兀峻拔,雄伟壮丽,被尊为“五岳之 首”。唐代诗人杜甫登临泰山山顶后 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著名诗句。孔子也有“登泰山而小 天下”之句。泰山还是我国古代“封 禅”的圣地,历代有七十二个帝王登
小组活动2
读一读 挑山工回答作者的话。
划一划 划出游人怎样走,挑山工又怎样走?
议一议 挑山工和游人的走法有什么不同?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 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 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 得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 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 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 住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 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 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 去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课件 挑山工
我心悦诚服的点着头,感
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 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 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
需要它。
再 见
再 见
欢迎领导老师莅临指导
三合小学 师凤明
2009.5.11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
挑山工
冯骥才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 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 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 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 弯了腰,他一步一步的向上 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 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 因为我需要它。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 为了 )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 碰在台阶上,( 为了 )省些力气,挑山 工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2.( 因为 )挑山工走的折尺形线路 会使路程加长,( 所以)他登山走的 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 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挑山工登一次山,解之谜说了出来: “我看你们走的很慢,怎么 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 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吗?”
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 神色。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 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 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 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 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 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 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 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北师小学语文四下第十一单元《挑山工》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这篇散文记叙了从登泰山的经历受到启发的事情,夹叙夹议,说明了干什么事都应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道理。
课文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挑山工工作的情景,“我”产生了疑问。
挑山工登山与游人有两点不同:第一,他们要挑着“沉甸甸的物品”上山。
第二,他们“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从这两点推理,他们应该比游人走得慢得多。
但是挑山工“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本“以为把他们甩在后边很远了”,他们却走到游人的“前头去了”,所以“我”感到很“奇怪”,竟至“大吃一惊,以为他们是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想象中的、“以为”的事情,与事实不一样,这就是问题:为什么挑着重物走了多一倍路的挑山工却走到游人前头去了?
这一部分是一般写,“你”不特指谁,“我”提出的问题也是所有游人都可能有的共同感受。
说明挑山工为什么要比游人多走近一倍的路程的文字很干净,说明得清楚,道理也讲得很明白。
先用两句话说明折尺形的路线,再说明这样走的好处,然后反着说明为什么不能不这样走。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我”与挑山工的谈话,挑山工帮“我”解决疑问。
这一部分具体叙述“有一次”“我”登山的经历,具体写“一个。
挑山工说课
《挑山工》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挑山工》是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单元第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记叙泰山上的挑山工负担重,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都走在游人的前面,揭示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课文先从泰山上的挑山工谈起,引出疑问,再通过“我”的经历解决了疑问,最后写“我”从中受到的启发。
(二)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明确指出: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结合四年级的学生将进入第三学段,需要整体提高语文素养,结合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道理。
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理解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并说说他们为什么这样登山。
教学难点:理解挑山工说的话中蕴含的哲理和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二、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根据此要求,同时为了达到上述各项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选用的基本教法是:1.以疑促读,以读促思法。
让学生带着疑问充分地读书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以读为本,读中悟情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多种形式、各种层次的读书方式,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悟情明理。
3、为了解决好重点、突破难点,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让学生画两种路线图。
三、说学法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仅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挑 山 工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
2[①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头垂下几根绳子,挂着沉甸甸的物品。
登山的时候,他们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保持身体平衡。
3[②作者描写了挑山工的什么?]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先从台阶的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阶的右侧;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
4[③破折号有什么作用?]每次转身,扁担换一次肩。
他们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
担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
但是路线曲折,就会使路线加长。
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段导读:介绍了挑山工登山时的主要特点,并告诉人们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越过,以为把他们甩在后边很远了。
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崖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就会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你的前头去了。
5[④为什么“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是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去泰山写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
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 1☜2 ①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泰山”交代了“我”遇到挑山工的地点,“随处”表明这儿的挑山工多。
3 ②详细描写了挑山工挑货登山的姿态,作者抓住挑山工两只胳膊的分工与动作,写出其协调的美。
4③破折号在这里表示注释,后面的句子是对折尺形路线的具体解释。
5④游人登山是以“游”和“玩”为目的,心情轻松,没有负担,不着急赶路,尽情地游览、娱乐;挑山工就是在游客玩兴正浓、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追上了游客。
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
[⑤这里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6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
我们很快就越过了他。
到了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我们累了,舒开身子躺在一块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大石头上歇歇脚。
我们发现那个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茵上抽烟。
随后,我们跟他差不多同时起程,很快就把他甩在后边了,直到看不见他。
我们爬上半山的五松亭,看见在那株姿态奇特的古松下整理挑儿的正是他,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7[⑥作者为什么详细描写了两次和挑山工相遇的情形?]我很惊异,走过去跟他攀谈起来,这个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
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二十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
他说:“你看我个子小吗?干挑山工的,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
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路晃悠!”他浓眉一抬,咧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
山民们喝泉水,牙齿都很白。
段导读:作者去泰山写生时两次遇见一位挑山工超过他们,十分惊异,就与他攀谈起来。
谈话更随便些了,我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吗?”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
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
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
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
8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
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你看,是不是这个理儿?”[⑦挑山工的话让你明白了什么?]段导读:挑山工解释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解开了作者心中的谜。
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⑧挑山工的话中包蕴着怎样意味深长的哲理?]9我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他就担起挑儿起程了。
在前边的山道上,我们又几次超过了他;但是总在我们留连山色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
10在极顶的小卖部门前,我们又碰见了他,他已经在那里卸下担子交货了。
他憨(hān)厚地对我6⑤体现了挑山工与众不同的特点:体魄强健,淳朴可爱,为下文写他登山迅速作铺垫。
7⑥这些描写照应了前文“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他们就会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你的前头去了”。
8⑦挑山工速度不慢的两个秘诀——步步踩实,持续前行。
“一个劲儿往前走”,目标专一是完成任务、达到目的的最好办法。
9⑧认定目标,决不三心二意;坚持不懈,决不信步游走;坚韧不拔,决不半途而废。
10们点头一笑,好像在说:“瞧,我可又跑到你们前头来了!”段导读:“我”证实挑山工的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以及“我”受到的启发。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通过与在泰山上遇到的一个挑山工攀谈,“我”从他朴素的话语里,弄清了挑山工登山的速度不比游人慢的原因。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11[⑨“它”有什么含义?作者“需要”的到底是什么?]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从泰山回来,作者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并常年挂在书桌前,激励自己勇往直前。
1.学会本课的生字,做到会读、会写。
2.理清文章脉络。
课前搜集与挑山工相关的资料。
一揭示课文题目我们游览过许多名山,在这些地方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攀登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
二交流预习1.读生字。
(认清、读准。
)11⑨“它”一是指这幅一直挂在“我”书桌前的画;二是指挑山工的精神。
作者真正需要的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脚踏实地、不断攀登的精神。
2.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泰:要注意下面是“氺”,不是“水”。
衡:+“田”+“大”。
别把后两部分连在一起。
3.辨字组词。
奏(演奏)壮(壮观)壁(墙壁)4.理解词义。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很不自然。
耽误:因拖延或错过时机而误事。
朴素:不浓艳,不华丽。
意味深长:意思和情趣值得慢慢体会。
心悦诚服:从心眼儿里佩服。
悦,愉快。
诚,真心。
5.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见挑山工,他们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却常常走在游人前面。
第二段(第3~5自然段):“我”同一个挑山工几次相遇,终于揭开了心中之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挑山工的形象和他的话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思考: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挑山工泰衡第一段:(1、2)第二段:(3~5)第三段:(6)语文教师备课,应该从读书开始,这里所说的读书,可不是默读或浏览课文,而是诵读,一遍又一遍地诵读,读到内容熟记在心为止。
这样在教学时,教师才能轻车熟路,胸有成竹。
其次,找准重难点,体会挑山工朴素的话语所蕴涵的哲理。
再次,备课时要考虑到这篇课文比较长,这样长的课文怎样做到长课短教呢?教师可预设四步:第一步,了解挑山工登山的特点。
第二步,了解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
第三步,感悟挑山工朴素的话语,解开疑团。
第四步,体会作者作画的意义。
1.写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沉甸.甸(diàn)膝.盖(xī)黑黝.黝(yǒu)耽.误(dān)咧.嘴(liě)一幅.画(fú)似.乎(sì)2.把下面的词语用直线连接起来。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只)胳膊一(级)台阶一(幅)画一(丝)神色一(株)古松一(根)绳子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课文,深入研究,认识挑山工身上体现出的认准目标、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表格,投影仪。
一出示投影,复习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二指名读课文第一段读第一段思考:1.这段写了什么内容?(投影出示挑山工与游人对比表1。
)2.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挑山工登山的速度快?三讲读课文第二段1.指名读课文。
2.点拨学生自学汇报。
分自然段读课文。
(1)“我”与挑山工一共相遇了四次。
(2)从挑山工的外貌可以看出挑山工是一个勤劳、不怕辛苦的人。
(3)从挑山工的话可以知道挑山工为什么登山快。
分析挑山工说的话。
(1)投影出示挑山工说的话。
(2)挑山工说的“你看,是不是这个理儿”中,“这个理儿”指的是什么?(3)挑山工与游人登山有什么区别?(出示挑山工与游人对比表2。
)思考回答:根据出示的挑山工与游人对比表2,口头填表。
3.质疑的问题:(1)为什么要说“山民们喝泉水,牙齿都很白”?(2)为什么介绍挑山工并不是一个劲儿往前走,也有歇息的时候?(3)挑山工的话蕴涵的深刻哲理是什么?四讲读课文第三段读完课文第三段,你有什么疑问?(根据学生的讨论,引导归纳中心思想。
)五课外延伸学了本课,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今后应该怎么做。
齐读课文第三段。
可能的问题:(1)“我”为什么保留着挑山工的画?(2)“我”需要的是什么?(3)自己的感受如何?挑山工生疑解疑启示1.有时学生的读和想是一回事,读和理解又是另一回事。
学生读书时往往会遇到阅读障碍,如本课中挑山工所走的折尺形路线,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阅读障碍,如何巧妙地帮助学生理解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再让他们画挑山工登山的路线,让他们把文中的语言变成直观的画面。
由于学生多感官地参与了语言实践活动,就很顺利地扫除了阅读障碍。
2.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难点一是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二是引导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安排这样的环节:①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想,理解句子的意思;②分小组讨论,互相启发,然后在全班交流;③范读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④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
师生互动的活动设计较好地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
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
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
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
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1)挑山工朴实的话使你明白了什么?(2)文中加点的字“它”指什么?作者需要什么?“它”表面上指“这幅画”,实际上指画中挑山工认定目标、坚韧不拔、不断攀登的精神。
“我”需要它是因为挑山工不断攀登的精神永远激励我前进。
2.在每个括号里各填一个字,组成成语,并且使所填的字由上到下又能连成两句完整的话。
(好)事多磨(天)从人愿(好)自为之(天)长地久(学)而不厌(向)隅而泣(习)以为常(上)蹿下跳(艰)苦朴素(自)力更生(苦)口婆心(强)弩之末(奋)起直追(不)求甚解(斗)志昂扬(息)事宁人1.冯骥才,中国当代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