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湘《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
《望天门山》课堂实录
《望天门山》课堂实录
《望天门山》课堂实录
第三、关注学困生,教师的教学重心要下移。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除了面向全体以外,还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教学的重心必须向下移。
首先,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
其次,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在小组的汇报时,把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学困生,让他们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
并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等这样的问题。
有的学困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想回答又怕回答时,这时,老师要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
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
这既是检查小组讨论的情况,又可检查学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有很大的帮助。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1 / 1。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课堂教学实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我选择了《望天门山》这首唐诗进行教学。
在教学前,我给学生们介绍了唐代的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文化内涵和诗歌风格。
然后,我让学生们先自己读一遍这首诗,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理解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们在认真阅读后,纷纷表示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天门山的景色的美好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然后,我提醒学生们,这首诗并不仅仅只是表达一个人的情感。
作者通过对天门山的描绘,表现了“人文自然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出大自然和人应该相互依存、相互关联,指引人们去追求和谐共生。
作者用“天地玄黄”来描述大自然的神秘和庄严,用“望断南飞雁”来说明自然景色的美好和壮丽。
这种诗意通过语言文字传达,不仅仅表达情感,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和对美的追求。
最后,我给学生们展示了一些现代的前沿科技,如无人机,让学生们可以从一个更加细致的角度去感受自然之美。
通过这种实践,学生们对自然的认识更加深刻,对追求自然美的道路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教学感悟:这次课堂教学让我受益匪浅。
古代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我们必须继承和传承。
而诗歌是文化艺术的精华,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诗歌不仅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而且更是人们心灵沟通的媒介。
通过诗歌教学,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们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增强跨文化理解和认知。
此外,现代科技也可以成为诗歌教学的重要资源。
通过现代科技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亲身感受自然之美,进一步加深了对文化内涵和诗歌的感悟。
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这一点,将传统文化巧妙的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诗歌的传统魅力和现代价值。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一、课堂教学实录1. 课程背景介绍本次课是高中语文课程的一节古诗诵读课,课程的重点是教授古诗《望天门山》这首诗的鉴赏和诵读。
学生已经学习过唐代诗歌的特点和写作风格,对于古诗的基本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2. 导入环节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段关于天门山的介绍视频,并让学生自由发挥,描述他们对于天门山的第一印象。
学生们纷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对于天门山的印象,有的说是高耸入云的雄伟,有的说是神秘莫测的景色,有的说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致,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对于天门山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3. 诗词赏析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赏析《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境遇和诗作所蕴含的情感。
然后,教师逐句解读诗句,让学生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教师还通过配图的方式,展示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天门山所蕴含的美景和意境。
4. 诗词朗诵在赏析完诗歌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诗词朗诵。
学生们各自准备了朗诵稿件,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朗诵练习。
通过多次的练习,学生们的朗诵表现越发自然流畅,将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完美地表达了出来。
5. 诗歌联想教师让学生进行自由联想,以天门山为背景,自己进行创作。
学生们在诗歌联想环节中,充分展现了他们对于天门山的感悟和想象力,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于这座山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6. 课堂总结教师以一篇古诗《望天门山》作为总结,向学生表达了对于诗歌的热爱和敬重,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古诗词,感受诗歌的美妙和魅力。
二、教学感悟1. 引导学生情感体验古诗《望天门山》是一首表现诗人壮美心境的杰作,诗中融入了诗人对于天门山的敬仰和心驰神往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视频和图片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对天门山的壮美景色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让他们在情感上更加深入地体验到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古诗《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这首诗以天门山为背景,写了诗人对山水的赞美和情感,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文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实录,结合学生表现以及教学感悟,探讨如何更好地教学《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一、课堂教学实录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望天门山》,使学生了解天门山的风景、体验诗人的情感,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2.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解《望天门山》,包括诗歌背景、诗歌风格、诗歌内容等方面的介绍。
3. 教学过程:(1)诗歌背景介绍我向学生介绍了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然后重点讲解了天门山的地理位置、壮丽的景色以及对诗人的影响。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对天门山有了一定的了解。
(2)诗歌鉴赏接着,我向学生朗诵了《望天门山》,并让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音韵和节奏。
然后,我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意义。
我引导学生在诗歌中找出描绘天门山的词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情感体验为了加深学生对诗歌的体验,我设计了一些情感体验活动。
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天门山的山巅,感受身临其境的美景;或者让学生从诗歌中找出能引发自己共鸣的词句,进行朗诵和分享。
二、教学感悟1.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望天门山》这样的山水诗时,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可以直观地展现天门山的雄伟壮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自然风光的情感和对诗歌的认同感。
2. 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在教学《望天门山》时,我特别注重了情感体验的环节,让学生通过想象、朗诵和分享等方式,深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山水风景和诗人的情感。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情操,使他们对诗歌产生共鸣,并且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3. 传统文化的传承《望天门山》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教学这首诗歌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欣赏诗歌,更重要的是通过诗歌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课程内容:古诗《望天门山》
年级:初中二年级
课时:一课时(40分钟)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语言特征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呈现诗歌《望天门山》。
2. 提问:大家有没有去过天门山?有的同学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风景,没有去过的同学你们觉得天门山是什么样的地方?(展开讨论)
3. 引导学生了解天门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二、阅读理解
1. 学生跟读、欣赏诗歌。
2.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写,是他追随杜甫逃离成都后所体验到的感受。
3. 阅读理解:师生共同讲解诗歌中的语言特征与表现手法。
三、情感体验
1. 学生们分小组,讨论自己对于出门旅游的喜爱和憧憬,体验李白在文化沉浸的背景下对于天门山的热爱和求知欲。
2.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与旅游相关的古体诗或现代诗。
四、课堂小结
2. 意境情感的分析和讲解。
教学感悟:
本节课中,我通过讲解古诗《望天门山》来带领学生了解古代文学艺术,引导他们深入探究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语言技法。
在课程设计中,我提出了一系列的互动讨论,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创作古体诗和现代诗,旨在培养他们对文学和语言的乐趣和热爱。
此外,我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参与,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望天门山的教学实录 4篇
望天门山的教学实录篇4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是个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教师准备:准备有关的图画,一段古筝演奏的音乐。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1、复习学过的赞美长江的古诗。
通过自由背、指名背创设情境。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望天门山》1、屏幕显示长江的'画面,听录音朗读。
2、学生分组自由读。
3、教师范读。
4、初步理解诗的内容(1)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学解答。
(2)教师解答归纳。
5、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1)让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闭上眼睛)。
(2)让学生说说古诗描绘的画面。
(可在小组内交流)(3)讨论古诗描绘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6、指导背诵(1)自由背(2)小组内轮流背课时备课古诗两首新授课望天门山的教学实录篇5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让幼儿学会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2.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
活动准备:图片,音乐,图卡。
活动过程:一、图片导入,引出古诗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2.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
?3.从前李白老爷爷也到过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4.教师朗诵古诗。
二、结合图片理解古诗1.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一句,师出示图片)2.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呢?教师解释难解词。
三、学习古诗1.跟着图片,变换多种形式朗诵古诗。
2.幼儿人手一份图片。
3.老师想考考小朋友,教师念一句,请你们找出相应的卡片。
4.变换形式,可以找个好朋友玩这个游戏。
四、听音乐吟唱古诗,结束活动。
老师这儿还有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我们跟着音乐来念这首诗,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吗?活动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有三个环节我都运用到了图片,因为幼儿都是形象思维占主导。
活动开始我运用图片导入,很成功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把幼儿导入到古诗的教学中去。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古诗《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名篇。
这首诗以其雄奇壮丽的语言描绘了天门山的壮美景色,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作为中国古诗文教学的一部分,教师们经常会选用这首诗进行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下面将结合一次《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进行教学感悟的分享。
一、课堂实录时间:2021年6月10日上午地点:XX中学初三(7)班教师:王老师课题:古诗鉴赏《望天门山》1. 教师布置课前阅读任务,让学生预习李白的《望天门山》。
2. 课堂开始,教师先谈古诗的背景知识,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情感。
3. 教师进行朗读,给学生展示诗歌的韵律和语调,激发学生的兴趣。
4. 分段讲解,教师对诗歌的内容进行逐句解读,解释生字词语和句子结构,使学生明确诗歌意义。
5. 提问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6. 学生朗读,课堂上进行学生朗读,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7. 引导学生写作,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由创作一些关于自然景色的诗句。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读诗,并写一篇课堂笔记。
二、教学感悟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教学《望天门山》,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李白的诗歌作品,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会通过对古诗的理解和解读,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力。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望天门山》的语言优美,气势磅礴,是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良好材料。
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分段讲解等方式,让学生领略古诗的韵律和语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诗歌创作和朗读,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音韵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古诗《望天门山》所描绘的自然景色以及诗人的豪情壮志,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望天门山的教学实录 3篇
望天门山的教学实录篇1教学目标: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3、能借助关键词语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借助学习本诗,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
5、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
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1、借助关键词语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2、用自己的话比较准确地说出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课前围绕旅游进行谈话,感受祖国的山河之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并解题1、用回答以前学过李白的诗篇名称的谈话方法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2、解题“天门山”、“望”,“望天门山”让学生参看课文注释并回答,教师指点。
(天门山,指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两山夹江对峙,形如门户,所以也叫天门山。
望,是观看。
望天门山就是诗人观看天门山所见到的景象。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让学生先简单介绍作者。
2、老师对作者简介(映示图片)。
3、写作背景(映示图片)。
三、初读古诗1、读准读通(1)自由读诗(两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
(找两个同学)(3)正音,重点关注发音易错字。
(4)齐读一遍。
2、读好诗句的停顿。
(1)让学生尝试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指名两名同学朗读)(2)根据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停顿问题进行梳理,映示带停顿标志的诗句。
然后范读让学生模仿,熟读古诗。
四、教学生字的`写法1、映示带田字格的生字图片断楚至孤帆2、利用课件指导说明这5个生字的写法。
(从结构、笔画、笔顺等方面说明。
)五、把握诗歌大意1、让学生默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同桌交流,结合注释了解“天门山”“楚江”。
2、指名回答并订正。
(1)(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2)映示天门山、楚江图。
3、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
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简介本文档是对望天门山课堂教学的实录与反思的记录。
望天门山课堂是一次室外课堂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实际的观察与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动手能力。
本次实录将记录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与总结。
实录第一节:介绍天门山时间:上午9:00-9:30内容:在这一节课中,我向学生们简要介绍了天门山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历史文化背景。
我使用了PPT和图片展示,同时结合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们对天门山有了初步的了解。
评价: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呈现,他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天门山的独特之处。
然而,我在这一节课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下次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们提问和思考。
第二节:登山实践时间:上午9:30-11:30内容:在这一节课中,学生们开始登上天门山。
我们提前做好了准备工作,为学生们分发了登山装备,组织了队伍,确保安全和纪律。
我在途中向学生们介绍了不同的山体地貌和植被,并解释了其形成的原因。
评价:学生们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团队合作精神,大家登山期间互相帮助,共同克服了困难。
然而,由于时间紧凑,我没有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停下来观察和思考,下次需要适当放慢进度,给予学生们更多的思考空间。
第三节:生态讲解时间:上午11:30-12:00内容:在天门山山顶,我向学生们介绍了山顶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情况。
我特别强调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呼吁大家共同保护天门山的生态环境。
我还组织了一个小型的生态实验,让学生们亲自体验观察生态系统。
评价:学生们对生态讲解表现出了高度的兴趣和关注,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并提出了问题和建议。
然而,由于时间不足,我没有很好地回答学生们的问题,下次需要更好地准备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回答学生的疑问。
反思通过本次望天门山课堂教学活动,我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反思和启示:1.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性很重要。
下次我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们提问、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次关于古诗《望天门山》的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在课堂教学活动安排中,教师组织学生诵读和理解古诗,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内涵。
学生表现积极参与,表达了对古诗的喜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在教学感悟和启示部分,教师分享了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背后的人生哲理。
课堂实录分享了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和讨论内容,展现了他们对古诗的热情和思考。
通过深化阐述古诗《望天门山》的内涵,教师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次教学的收获和启示,强调了古诗对人们情感和品质的熏陶作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次富有意义的文学教学体验。
【关键词】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教学感悟、学生表现、反馈、课堂实录分享、内涵深化、启示、结论。
1. 引言1.1 引言《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篇之一,描写了作者对天门山的壮丽景色和内心深处的感慨之情。
这首诗以雄浑壮丽的词藻描绘了天门山的神秘气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通过分析这首古诗的语言、意境和内涵,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情怀。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兴趣,让他们领略到古人诗意人生的魅力,体会文学之美,感悟人生之境。
2. 正文2.1 课堂教学活动安排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天门山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历史渊源,激发学生对古诗《望天门山》的兴趣。
2. 诗歌赏析:逐句解读古诗《望天门山》,让学生理解诗歌背后的意境和情感,探讨诗人的感慨与想象。
3. 组织朗诵:分组进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感知力,让学生通过朗诵感受诗歌的魅力。
4. 创设情境:利用音乐、影像等多媒体手段再现天门山的壮丽景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5. 小组讨论:安排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对古诗《望天门山》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同学们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共鸣。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1. 引言1.1 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培养素质的主要场所。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深入探讨知识点,解决问题,拓展思维,激发思想,培养能力。
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还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而古诗《望天门山》的课堂教学也具有重要性,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真正领略古诗的魅力,感受其中的情感、意境和内涵。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和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感悟作者的意图,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课堂教学对于古诗《望天门山》的传承和弘扬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会欣赏古诗,更能够理解其中的哲理,引发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升人文素养,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1.2 古诗《望天门山》的背景介绍《望天门山》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该诗描绘了作者游览天门山时的景象和情感,展现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天门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景色壮丽,山峰险峻,气势磅礴。
杜牧在游览天门山时,被山的壮丽景色所感动,写下了这首描写天门山的诗篇,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望天门山》是古代诗人通过山水田园的描写,来表达他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的作品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让学生领略古代诗人对自然的深情和思索,感受他们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深入了解《望天门山》的背景和意义,对于开展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在古诗《望天门山》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首先向学生介绍该诗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诗人李白以及他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一、课堂教学实录
1. 教学内容
古诗《望天门山》
2.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古诗《望天门山》,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墨客的抒情写景,培养学生的审美
情操和文学修养,启发学生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和感悟。
3. 教学过程
(1)导入:让学生观看关于天门山的图片或短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风光的向往和好奇;
(2)学习古诗原文:师生共同朗读古诗《望天门山》,教师讲解诗的背景和作者,分析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
(3)理解诗意: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古诗内容,让学生畅想作者当时的情境和感受,引发学生对自然风光的浪漫情怀和联想;
(4)鉴赏诗意: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对文学和自然的兴趣。
4. 教学资料
古诗《望天门山》原文、天门山图片或短视频、教学笔记等。
5. 教学评价
学生的诗歌朗诵和课堂讨论表现。
二、教学感悟
古诗《望天门山》的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一首优美的古代诗歌,更重要的是让学
生通过诗歌欣赏和解读,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情感表达和内在意蕴。
教师
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去感受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和文学素养。
教学中也要注重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也能对自然景观有更深刻的感悟,培养出更多具有情感和文学修养的学生。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古诗《望天门山》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以望天门山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壮丽山川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关注和自己的豪迈情怀。
在教学中,通过讲解古诗《望天门山》,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一、课堂教学实录1.导入教师在课堂开始前播放了一段望天门山的风景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同时激发学生对于本课诗文的好奇心。
2.诗词解读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然后从诗歌的内容、结构、意境等方面,对《望天门山》这首诗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诗歌赏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轮流朗读诗歌,学生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4.情感体验教师布置了一些与诗歌相关的情感体验活动,比如让学生观看望天门山的图片、听取望天门山的故事,甚至布置了写望天门山的作文等任务,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这首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5.总结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从诗歌中领悟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感悟1.启发学生情感古诗《望天门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烈的民族情感,通过对诗歌的解读和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祖国风土人情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通过对古诗的解读和赏析,可以让学生领略古人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增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古诗《望天门山》所展现的壮丽景色和诗人豪情壮志,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美好风景的向往和对未来的豪情壮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一、课堂教学实录1. 教学目标和内容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我们将古诗《望天门山》纳入了课程内容,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诗人对天门山的描写,以及通过描写山景,展现出人生的意蕴和哲理。
2. 教学活动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引入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天门山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激发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好奇和兴趣。
(2)诗歌赏析:通过老师的详细讲解,学生逐句理解诗歌内容,掌握作品的主题和意境。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诗歌的意境和内涵,梳理出诗歌中的哲理和情感。
(4)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引导他们展开思考和表达。
(5)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向诗歌作者一样,以写景为主,通过自己的情感与思考,写一篇关于自己对某个山的感怀和思考的作文。
3. 教学资源准备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提前准备了相关的图片、视频和诗歌赏析素材,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感受诗歌内容。
4. 教学效果检验课堂教学结束后,我们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作文练习,检验了教学效果。
通过分析学生的表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运用都有所提高。
二、教学感悟在教学《望天门山》这首古诗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很多教学感悟。
古诗教学要注重情感的沟通。
古诗之美在于其深刻的内涵和情感寄托,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生活的哲理。
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感受到诗歌所含的情感才能更好地领略到诗歌的美妙之处。
古诗教学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教学,古诗更需要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意见。
在课堂上,我们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诗歌赏析,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理解水平。
古诗教学要注重生活情感与现实联系。
古诗的优美之处在于其不朽的生活价值和永恒的情感表达,我们在教学中要利用生活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将诗歌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找到诗歌中的哲理与情感与自己生活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望天门山的教学实录 5篇
望天门山的教学实录篇8【教学目标】1、会读会默写《望天门山》,了解古诗的大意。
2、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探究导课:同学们好,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到祖国的各地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愿意吗?现在,我们先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去欣赏第一个景点——(出示课件:天门山)。
谁知道天门山在哪里?说的好,作者望天门山会看到怎么样的景色呢?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二、合作交流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古诗,(出示课件:结合书中的注释,想想诗的意思,要是有不懂的字词可以画出来)。
2、你们愿意把你们自学的情况向老师汇报一下吗?(出示课件: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
3、如果同学们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出示课件:课文《望天门山》)4、同学们,诗读得如此精彩,那诗句的意思你们读出来了吗?(出示课件:文中注释)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读自悟诗句的意思。
同学们,刚才老师看出来了,你们自读自悟诗句好认真哦!愿意把你的成果与你们小组的同学分享吗?那请开始吧。
三、品读体验1、“天门中断楚江开”,“开”的意思是什么?(开就是断开的意思。
天门山本来是连在一起的,被长江从中间断开了,分为东梁山和西梁山。
开也可以理解为切开,汹涌的长江水就像是一把刀,把天门山从中间切开了。
)解释得不错。
在诗人李白的眼里,长江水汹涌澎湃,天门山仿佛被长江水从中间冲断开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行诗吧。
读得真不错,还有意思不懂的字词吗?2、碧水东流至此回。
“至此回”是什么意思?看来大家都不太明白,我们来看一看画面就明白了。
(出示课件:图画。
)你们看,两山之间只有狭窄的通道,汹涌的长江水流到这里激起回旋,水势更猛,非常壮观,现在明白至此回的意思了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二两行诗吧。
(出示课件:一二两行诗。
《望天门山》教学实录
03
互动环节
课堂提问
提问内容
李白是在哪个季节游览天 门山的?诗中哪些词语可 以证明?
学生回答
春季。因为诗中提到了“ 碧水”、“绿树”、“红 花”,这些都是春天的典 型景物。
教师点评
回答得很好,学生准确地 从诗中找到了证明季节的 词语,并正确地判断出是 春天。
学生讨论
讨论主题
教师点评
诗中“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 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热烈,学生们能够从诗人的用词 中感受到生动的画面,对诗歌的意境 有了更深的理解。
学生观点
大部分学生认为“出”字用得好,因 为它生动地描绘了山峦随着船行而逐 渐显现出来的景象,给人动态的感觉 。
教师点评
点评内容
在整堂课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思维活跃,表现出对诗 歌的浓厚兴趣。在讨论环节,大家能够各抒己见,深入 探讨诗歌的意境和用词,值得表扬。
02
课文解析
诗词背景
01 唐代诗人李白创作 02 描绘天门山及长江的壮丽景色 02 表达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向往
诗词内容
起句
“天门中断楚江开”,描 述天门山的雄伟和长江的 壮阔。
承句
“碧水东流至此回”,描 绘江水在遇到天门山时的 回旋之势。
转句
“两岸青山相对出”,描 绘两岸高耸的青山相对而 出的景象。
深入探讨李白的思想和艺术
对李白的生平、思想、艺术特色等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学生全面了 解其人其诗。
诗词创作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诗词创作实践,培养其诗词创作兴趣和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望天门山》教学实 录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解析 • 互动环节 • 课程总结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
古诗《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感悟1. 引言1.1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学习古诗《望天门山》,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深入研读诗歌,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课外读诗时更能领会作者的用词隽永,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深刻内涵,真正感受到古代中国诗歌的魅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阅读古诗时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人诗意和抒情的东西思想,使学生能更好地实现其个人的终身学习目标。
1.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古诗《望天门山》,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通过描绘天门山的峻峭壮丽,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抱负和远大的志向。
学生将通过学习这首诗,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和意境构建,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语言表现技巧,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还包括对当时社会背景和李白的生平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诗人的写作动机。
通过对《望天门山》这首经典古诗的深入学习,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000字】1.3 教学背景教学背景指的是教学活动进行时的环境和条件。
在教学《古诗《望天门山》时,应该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合学习古诗的环境。
在当今社会,学生普遍缺乏对古诗的了解和兴趣,因此教学背景应该包括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如何让学生了解古诗的意境和价值等内容。
也应考虑到教学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提供足够的教学材料和信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望天门山》这一文学作品。
教学背景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玲湘《望天门山》课堂实录授课教师:王玲湘整理与评析:江海英(徽州区岩寺小学)课前唱《赶海》。
师:同学们《赶海》唱得非常动听,我想请同学背首诗怎么样?谁会背杜甫的《绝句》?(许多学生表示不会背,最后一名女生完整背出。
)师:真不错。
咱们学了古诗就要记住它。
师:咱们做个游戏,刚才咱们唱了《赶海》,我们现在把诗的词填到旋律中去。
谁能用《绝句》的词来唱唱《赶海》?会吗?生:不会。
师:那你来唱《赶海》,我来唱《绝句》。
(学生唱一句《赶海》,老师唱一句《绝句》)师:有意思吗?我们会不会唱《让我们荡起双浆》?(师生一起唱。
)师:用这首歌咱们来填填词,我们一起把《绝句》的词填到这首歌里面,老师开头,你们慢慢跟着哼。
(师生一起唱)师:有意思吧!好!,我们下课再来。
[有新意!不但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距离,还让学生明白了古诗不但能吟诵还能唱。
]一、导入1.引出课题,板书课堂,理解课题。
师:咱们先来认一个字,有点难度,因为是甲骨文。
知道什么是甲骨文吗?生:古代人创造的字。
师:刻在龟甲上的。
看清楚了,这是什么字?(教师板书甲骨文“天”,指导学生观察分析。
)师:再看这什么字?(教师板书:甲骨文“门”)生:门。
师:对,你看左边一扇右边一扇。
(指导学生观察。
)师:再加一个字,(教师板书:山)读一读。
生:天门山。
师:咱们汉字是表意的,就这“天、门、山”三个字,你想一想应该是一座怎样的山?生:很高的。
师:你关注了“天”字,那你说的这个山可以叫“天山”。
生:很大的山。
师:“门”那该是……看看门的形状……生:面对面的。
师:左边一座,右边一座。
那就是….. 生:天门山。
师:公元727年,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曾经游览天门山,写下了《望天门山》。
(教师板书:望)师:什么叫“望”?生:看。
师:怎样看才叫“望”?生:向上看。
师:还有吗?生:从高往下看。
师:那叫俯视。
向远处看就是望。
2.学生齐读课题《望天门山》。
师:一块儿读课题。
(学生读课题。
)师:读出向远处看的感觉。
(学生再读课题。
)[通过出示甲骨文,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不但帮助学生理解了课题,还使学生体会到汉字具有表意的特点。
]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读古诗。
师:李白的《望天门山》描写了怎样的景物呢?拿出你们的课文纸,自由读几遍。
注意字音读准确,节奏读清楚,读完了结合下面的注释和课文的插图想一想诗的意思。
读自己的。
(学生自读诗句,教师巡视。
)2.汇报自读成果,教师相机指正。
师:读几遍了?生:两遍、三遍。
师:谁能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师:响亮、大声地读,咱们认真听,听听他的字音是不是读准了。
[对读的学生和听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人都有事可做。
]师:比较流畅,再读读这词。
生:中断、至此回。
师:“至”是翘舌音,“此”是平舌音。
(学生跟老师学读“中断”、“至此回”)3.初步指导读诗。
师:谁再来读读这首诗?我们要听听字音读准了没有,节奏读清楚了没有。
(请一名女同学读)师:听出她的停顿了吗?你给了大家很好的提示这叫“二二二一”,老师还有给你提个建议,读得再慢一点,你跟着老师的手势来。
(学生看老师的手势读古诗第一句。
)师:我们一起看老师的手势读后三句,感受一下诗的节奏。
注意不要跑到老师手势的前面。
(全班学生看老师的手势读诗句。
[用手势语这种无声的语言指导学生读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师:有味道吧。
诗歌读起来就有歌的味道,唱歌时,我们有时要重唱,今天我们读诗就来叠读,怎么读呢?你们读一句,老师依你们的节奏读后三个字,把握好节奏,我们一起来。
(师生合作读诗)师:咱们换一下,老师读一句,你们依着老师的节奏来,老师读一句,你们重复后面三个字。
(师生合作读诗)[以这种游戏的形式,将诗的读法教给了学生。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好。
]4.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师:这诗中有歌,诗中还有画呢。
不信,我们静静地默读一边遍,这《望天门山》一句一景,是连环画。
下面我们静静地默读一下,找一找每一句都有哪些景物,拿起笔圈画下来。
(学生默读诗,边读遍圈。
)(指名汇报)生:楚江、碧水、青山、孤帆。
师:有没有补充?生:天门、日边。
师:这叫读得细致,找得清楚。
瞧,诗中就是写了这些景物,“天门、青山”写的都是天门山,“楚江、碧水”写的都是楚江,前三句从不同视角反复写了天门山、楚江,最后一句写了远处的“孤帆、日”,现在我们都是李白,让我们一起乘着小船去“望天门山”。
三、精读感悟1.学习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学生齐读古诗第一句。
)师:什么叫“中断”?生:就是断掉了。
师:那“中”呢?生:中间断了。
师:就是从中间断了。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断”的小篆写法。
(教师板书“断”的小篆写法)师:中间是一把刀把两束丝全都剪断了,右边是一把锋利的斧头,就这个“断”字,你知道天门山是怎么断的吗?生:劈开的。
师:用刀给劈开的。
这就是诗人奇特的想象。
那把利斧,那把刀是什么?生:江水。
师:楚江开,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开”(板书)一双大手把门栓给拉开,如果天门山就是一扇门,那么你觉得大手是谁的?生:是楚江。
师:楚江是大手,楚江是利斧。
“断”和“开”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闭上眼睛想一想。
(老师读第一句诗,学生想象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生:有两座山相对出,楚江水从中间流出来。
师:把它冲开了。
你看这就是诗人奇特的想象。
楚江把山都冲开了,你们感觉楚江怎么样?生:凶。
师:换个词“汹涌”。
这样汹涌的江水,这样的气势,谁来读。
(指名读,再读,男生读,全班读。
)[通过让学生理解关键词、想象画面,使学生对诗句有了深刻的理解,此时指导朗读,水到渠成。
]2.学习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师:李白坐在船上又看到了……生:碧水东流至此回。
师:“回”字非常有意思,它是象形字,在甲骨文里就是一个旋转的漩涡,它在字典里面有三种意思。
(教师翻开字典。
)谁给大家读一读?生:一回旋,二回转改变方向,三返回。
师:“回”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由。
(指名说)生:一回旋。
师:你认为水中间有漩涡,对吗?有不同理解吗?生:我觉得是二,因为我觉得“碧水东流至此回”“东流”就是往回走。
师:你是凭感觉走。
还有不同的意见吗?师:没有了。
那我们把这个字再送回去,你们再读读这句诗。
(学生再读本句。
)碧水之西向东流,流的时候碰上了……生:天门山。
师:于是,它不得不折向北流。
那是第几种意思?生:第二种。
师:对,是流到这儿改变方向。
你们知道天门山相聚有多远吗?老师告诉你们,据记载这两山相聚数公里,也就是江面宽十几里,这么宽的江面,这么汹涌浩荡的江水。
这天门山硬生生地让它们掉了个头,你觉得天门山怎么样?生1:雄伟。
生2:天门山很宽阔。
师:很有力量的意思吗?真是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这样的力量,这样的气势,谁愿来读。
(指名读。
)师:那是浩荡的水,那是山和水在较量,要读好那个“回”字。
(再指名读)师:是水和山在较量。
一起读。
(全班齐读本句。
)师:同学们,山是险峻的山,水是浩荡的水,水冲山开,山阻水回,形成了这样的状景。
再读。
(学生齐读一二两句。
)[本环节对于“回”的处理非常好,将三种意思都告诉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选择答案,还要说明原因。
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将字带入诗句中去理解,不仅理解了字意,同时也明白了诗句的意思。
]3.学习第三句“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真好。
李白顺流而下,这船离青山近了,他又望见……生:两岸青山相对出。
(连点三个学生回答)师:有味道!什么叫相对呢?(教师利用绘画帮助学生理解。
)师:这两两相对的山,是不是像….. 生:门。
师:这比喻多好,多么形象啊!山都立在这儿,为什么是“相对出”呢?你们坐过船、坐过车没有?你想想车在路上开,两边的树、两边的景怎么样?同学讨论讨论。
生:树一棵一棵地往后去。
师:车往前行,树往后去。
这就是化静为动。
我们一起来想象,这就是眼前的青山……(教师画图,帮助学生想象。
)师:这是怎样的山?生:很高很高的。
[通过画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
]师:哦!很高很高把后面的山都挡到了。
船行到这儿眼前一亮,啊!这两边的山景又扑入眼中,这就是“相对出”。
一个“相对出”化静为动。
李白就是远客,远客和青山四目相对。
你觉得李白这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高兴、激动。
师:我见青山多妩媚。
来读出里面的激动。
(学生读本句。
)师:这么高兴,这么激动的李白。
船行到这儿,他想对青山说什么?生:这山的景色多美啊!师:李白是个很浪漫的人,他还会说什么?生:啊!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美的山!师:多么欣喜啊!不仅仅是山啊!他可能还会说什么?生1:啊!这山太高太大了!生2:啊!多么雄伟的山啊!师:是啊!此时李白的心情是欣喜的,是愉快的。
带着你们的感受一起读。
(学生齐读第三句诗。
)师:听出喜悦了。
4.学习第四句“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李白的小船在青山间穿行,他抬头向远处看,啊!眼前一片开阔,印人他眼帘的是……生1: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2: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3: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日边”指的是什么地方?生: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师:太阳照在水面上什么感觉?生1:很暖和。
生2:水变成金色的。
师:你也感觉到了太阳的热情,来,读出来。
师:孤帆一片…. 生:日边来。
师:读出你的热情。
孤帆一片…. 生:日边来。
(全班一起接读。
)师:青山出迎,孤帆来近。
李白的心啊…..让我们合作读一读。
两岸青山相对出……生: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相对出。
生:日边来。
师:相对出。
生:日边来。
师:相对出。
生:日边来。
[看似简单重复,实际上是教师一步步提高要求,通过示范,让学生模仿,不用刻意地去说教,学生却学得很好。
真是妙!]师:李白的心和山水融在了一起。
你认为此时的李白心情怎样?生1:愉快。
生2:激动。
生3:欣喜。
生4:兴奋。
师:让我们激动中带着欣喜再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后两句诗。
)四、链接拓展师:李白的愉快怎么表达呢?是通过天门山的山水来抒发这一份情。
李白的这一份愉快仅仅是因为山水吗?那又是因为什么呢?老师给你们讲一段故事。
李白年轻的时候就才华横溢,抱负远大。
二十岁的时候,他就把自己比作大鹏鸟,说有一天自己会和大鹏鸟一样直飞想云霄。
读……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课件出示李白的诗,学生齐读。
)师:二十五岁的时候,他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课件出示写作背景,指名读。
)师:同学们,这就是李白离开家乡一年多的心情。
天门山里南京只有几十里水路,你知道他为什么快乐吗?生:他也想去参加。
师:你走进李白心里了,你就是马上要举荐的李白,来,带着你的快乐,带着你的欣喜读一读。
(学生读全诗。
)师:实现理想指日可待,这样的心情只有借山水来抒发。
同学们,事与愿违,李白四十岁以后终于有机会接近皇帝了,但是,他并没有得到重用。
后来,皇帝找了个理由把他撵出了长安。
你们觉得这时候李白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此环节的设计破坏了整堂课的气氛,这样设计好吗?我觉得值得大家商榷!]生1:伤心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