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新凤《如梦令》课堂实录及我的点评

合集下载

《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

《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


滩鸥鹭 。 师: 还 有补 充吗 ?
生: 沉 醉不 知归 路 。 师: 这 件事 发生 的时 间和地 点是? 生: 溪 亭 日暮 。 师: 所 以, 这 些语 句 具 体 记 录 了这 件 事 。 ( 课件 将
“ 常记” 二字 隐去) 我们 一起 再 来读 读词 中记 录 这 件事
剖 T ( ] N G K E Y I G O u I 9 — 0 ' ● ■ 一 } I
Ⅱ 梦令》 课堂教学实录
◎江 苏 省无锡 市 东林 小学 陈 淼


对诗导入 , 揭示课题 , 了解小令 的特点
生: 都是和夏天有 关的。
师: 是 的, 这些诗都和夏天有关 。 今 天这 堂 课 , 我 们 要 来学 习一 首关 于夏 天 郊 游 的词 , 宋 代 女 词人 李清 照写的( 钕 Ⅱ 梦 △) ) 。 ( 老 师板 书课 题) 。 师: 关于 词 , 五 年级 学过 一 首 , 是 什么 ? 生齐 答 : 艚 平 乐 。 师: 词 有什 么特 点 ? 还记 得 吗? 生1 : 被称 为 长短 句 。 生2 : 词都 有词 牌名 。 生 3 : 词可 以分 成上 阕和下 阕 。
师: 小荷 才露尖尖角 ( 边说边 出示诗句) 。
生: 早有 蜻蜒 立上 头 ( 学生 对 诗 , 老 师 出示 诗句) 。
师: 童孙未解供耕织 ( 边说边出示诗句) 。
生: 也傍 桑 阴学种 瓜 。
师: 如果你 能把语速放慢一 点 , 相信会更有 诗的 感觉 , 我们再来一次 , 好吗? ( 师生对诗) 师: 最后一句 , 一起来 , “ 荷叶罗裙一色裁” 。
( 师生再次对诗, 学生诗句朗诵有进步)
师: 这样 对 诗 的感觉 就 出来 了 , 对 吧?

在一“胖”一“瘦”间见识文字的张力——由观摩盛老师《如梦令》教学引发的思考

在一“胖”一“瘦”间见识文字的张力——由观摩盛老师《如梦令》教学引发的思考

在一“胖”一“瘦”间见识文字的张力——由观摩盛老师《如梦令》教学引发的思考我有幸聆听了盛老师执教的《如梦令》一课,被课堂中散发出的语言魅力,深深地吸引,并沉醉其中,正如诗人李清照所写——“沉醉不知归路”。

上课伊始,盛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词和诗的不同,初步了解词的基本特点。

接着,让学生把词读通读顺,再依据书本中的注释,用自己的话把词串联起来;最后,通过扩展想象把词读“胖”,又通过概括提炼把词读“瘦”,就在这由“胖”到“瘦”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这首词意境的理解和体味。

一、“胖”读全词,品味意境美古代诗词,语言精练含蓄,用词形象,追求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在教学中,盛老师努力把握诗的整体意境,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感悟有生命活力的语言文字,想象那黄昏时分的美丽静谧的风光。

通过咀嚼文字,品悟画面来引导学生走进美的世界。

片段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师:一首古诗词有时候就是一幅画。

咱们再来读读这首词,看看能从中读出哪些画面。

画面2:藕花深处师:除了这个溪亭日暮让你想起了这么美丽的画面之外,还有哪个词也让你想起了美丽的画面了?再读一读,品一品。

生:“藕花深处”。

我的理解是有好多好多的荷花,一大片。

师:满池都是。

怎么美,你能说得美一点吗?生:下面是绿绿的荷叶,上面一朵朵荷花含苞待放。

师:你想起怎样的句子来了?咱们学过荷花吧,把优美的句子吟诵一句到两句给大伙听听。

生:这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全展开了。

有的在微风中轻轻舞动着。

师:你们仿佛看到了那满池荷花的美景了是吧。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生: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师:这就是写黄昏时候荷花的情景的。

这个时候啊,已经是黄昏了,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藕花深处”,那是一个清香四溢、色彩缤纷、幽静而神秘的世界。

我想这个时候他们肯定是更加陶醉了。

如梦令获奖课堂实录

如梦令获奖课堂实录

【宋】李清照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常记溪亭日暮, 浓睡不消残酒。 沉醉不知归路。 试问卷帘人, 兴尽晚回舟, 却道海棠照旧。 误入藕花深处。 知否?知否? 争渡,争渡, 应是绿肥红瘦。 惊起一滩鸥鹭。 师:题目叫什么你还记得吗?就是咱们说的?你还发觉什么了? 4.师:同学们发觉的就是《如梦令》这种词牌名的词的特点。字 数、句式和韵律。这首词咱们以后还有机会细细地品味,李清照的词 还有许多,有兴趣可找出来读一读。 5.师:古代的词谱成曲可进行演唱,你们想不想听一听《如梦令》 这首词谱成曲子后,唱出来是什么感觉的? 来,我们一起观赏有名唱歌家蔡琴演唱的《如梦令》。〔课件出
〔1〕认读生字和词语。〔课件出示〕 v 藕花 溪亭 沉醉 v 兴尽 误入 争渡 v 惊起 一滩 鸥鹭 A.指名认读。准时正音。 B.重点指导“兴”读第四声,“亭、争、惊”是后鼻音,“藕” 字写法。 〔2〕朗读这首词。〔课件出示〕 v 如梦令 v 【南宋】李清照 v 常记溪亭日暮, v 沉醉不知归路。 v 兴尽晚回舟, v 误入藕花深处。
请同学们课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并把想象出来的景象写下来。

第6页共6页

第5页共6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示〕 师:好听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听一听、唱一唱。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师引导:词人回忆了——〔一次开心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
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郊游以后无限 愉悦的心情,抒发了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无限喜爱。〕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简介——李清照:(1084-约 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 济南人。山东济南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女词人。以词的`创作成 就最高。宋词有“婉约”、“豪放”两大派,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人 物之一,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然 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有《易 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漱玉词》等作品。

《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

《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

《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一、揭题导入师:板书:《如梦令》。

(字写得漂亮吗?)一起把题目读一下。

(板书:宋、李清照)这首词是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写的,中间用一点隔开,板书要考虑整体布局。

李清照童年生活在趵突泉边,大明湖畔,官宦之家,一生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

那是她人生红最美好的时光。

人到中年,宋朝与金兵作战,节节败退,于是李清照搬到江南,丈夫后来也去世了。

晚年非常孤独寂寞。

今天学的这首词是她年轻时写的。

师:这首词的题目是?生:如梦令。

师:你们上当了!“如梦令”是词牌名。

他有题目吗?生:是“常记溪亭日暮。

”师:有的人为了把这首《如梦令》与其他《如梦令》区别开来,再说这首词是就说“《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但“常记溪亭日暮”并不是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首词的题目。

词的题目要能概括词的内容或传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要简洁精炼。

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二、初读感知师:请同学先自己读读这首词。

生:入情入境地认真自读。

师:我们班同学自读时很有词的节奏感。

谁来读读?生1读。

(很好,读得准、读得通顺,有节奏感。

把词牌名放在前面读。

)生2再读。

(非常棒,他看着我,仿佛我的脸上有词,善观察。

)生3读。

(很有词的韵味,节奏感很好,读得准,读的通。

读出了节奏。

)师:再听听别人是怎么读的。

听课文范读录音。

谁再来读读?生4读。

(唔,你心里、眼里仿佛浮现出一幅幅画面,用力的想,让我们把画面看清楚。

)谁再读?让我们看清画面。

生5读。

(很有词的感觉,让我们仿佛进入了词的.情境。

)师:读词时要能把词读到脸上,读出动作。

范读生自练。

师:老师读词,大家一起站起来边读边做动作,老师要看大家表情,读的时候要仿佛看到词描绘的情景。

生6读。

(师:读时带动作,让大家看到当时的场景。

)师:你读时,可以用一个词形容:惟妙惟肖。

仿佛你的严重、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生动的画面。

三、精读想象师:指读1、2行,你看到了什么场景?生1读。

师:你“醉”得不够。

《如梦令》老师教学实录整理

《如梦令》老师教学实录整理

《如梦令》老师教学实录整理《如梦令》老师教学实录《如梦令》是一首词,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应当怎么样开展这节课的教学呢?以下是我细心预备的《如梦令》老师教学实录,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一、对联引入师:今日我们要学习《如梦令》。

上课之前,有的同学光顾和老师谈天了,有没有留意到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两副对联,请同学读一读。

一生读: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很多同学举手想读)师:先不念了,谁能猜着,老师为什么要写这副对联?生:由于这副对联是李清照写的,而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李清照的词。

师:错,不是李清照写的,再猜。

生:右边描写的是李清照去玩儿的地方的情景,左边是描写李清照的才华的。

师:是李清照的文采,猜的八九不离十了,不是李清照写的,但是和李清照有关系。

昨天我请同学们查资料,看来同学们都没有查着类似的资料。

大明湖、趵突泉是两处名胜,在山东省的济南市。

大明湖旁、趵突泉边有李清照的故居,她的故居在垂柳深处。

李清照一生写了很多词,后人就将她的词编撰在一部书里,这部书就叫《漱玉词》。

《漱玉词》是李清照的集子,大家都学过《西江月》,辛弃疾的集子叫《稼轩长短句》。

《金石录》也是一本书,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写的一本书,它是讨论金石的一位专家学者,什么是金石呢?大家猜一猜。

生:奇形怪状的石头。

生:还有金子。

师:金,不是指金子,是金属类的一些东西,如铜质的一些东西。

比如说鼎,鼎上或石碑上刻有文字,有些人特地讨论这些文字,这些人就叫金石学家,是特别有学问的人。

李清照的文采有唐李后主的遗风,后主是谁?有句词叫“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就是李后主的一句词。

二、检查预习结果1、初步了解师:下面,我来检查预习结果。

预习的程度:会读是一种,会背是一种,读懂了又是一种,你们觉得你们属于哪一种?生:会背。

2、请三生板演师:好。

请三个同学到黑板上默写。

我听说有一个叫高士奇的同学写字特殊好,请你来写前两句;另一个女孩写三、四句,最终两句由那个男孩来写。

《如梦令》教学实录

《如梦令》教学实录



轮火 红 火
1 : 天 莲 叶 无穷 碧 接


映 Yt 荷花别佯红



兴 致 的 兴 却 读第 四 声




兴尽 的 兴




红 的太 阳 挂 在 天 上


(学 生 觉 得 词 穷 )

生 2 :江 南 可 采 莲 莲 叶 何 田 田
, ,
鱼戏莲

该 读 第 几 声 ? ( 生 答第 四 声 ) 咱 们 句话 读
生 :这 荷 花 有 的 才 展 开 两 三 片 花 瓣 有 的全 部展 开 了


字是 多音字 兴
¨
” ,
这 个字什么 时候读
i
n
x
的 晚霞


条 小 径 通 向远 方


有 的 在 微 风 中轻 轻 舞
什 么 时候 读 x

g

你 们知 道 吗 ? 什
师 :哦 你 还 看 到 了


条小 径



么 时 候读 x
i n q

?
余 晖 晚 霞 笼 罩 天 空 的 情 景 你们 看 到 过
吗 ? 美 吗 ? 谁 来 描 绘 给 大伙 听 听 ?
” ,
师 :你 们 仿 佛 看 到 了 那 满 池 荷 花 的 美
景 是吧


生 :兴 奋
师 :还 有 大 兴 安 岭


但是 高兴




生 天边都是红 颜色的

如梦令格式学生评语

如梦令格式学生评语

如梦令格式学生评语在这学期的语文课堂上,同学们通过学习《如梦令》这首古文诗,并结合诗人李清照的情感表达方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现将同学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未来的学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首先,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对于诗中的意境理解得较为深刻。

在我们一起解读《如梦令》这首诗的时候,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探讨诗中的字词、句式和修辞等方面,同学们能够提出独到的见解,为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增添了很多活力。

其次,同学们在朗读《如梦令》时,能够理解并运用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如梦令》这首诗的情感主题包括了爱情的甜蜜与痛苦,同学们在朗读时,能够通过语调、音量和语速等方面准确地表达出诗中的情感变化。

尤其是在描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这一段,同学们能够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传达出诗中的心情起伏,给人以心灵的触动。

另外,同学们在写作与创作《如梦令》相关的作文时,展现出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有些同学在作文中巧妙运用了诗中的意象,通过细腻的描述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还有一些同学则尝试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将《如梦令》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了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这些都展示了同学们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最后,建议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仅要注重诗词的学习,还要注重对诗词中所包含的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名篇佳作,提高自己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同时,也要多动脑筋,敢于尝试不同的创作方式,通过写作来锻炼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本学期同学们在学习《如梦令》这首诗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进步。

希望同学们能够保持这种学习的态度,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创作能力。

相信同学们定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展现出更加出色的成果!。

盛新凤《如梦令》课堂实录及我的点评

盛新凤《如梦令》课堂实录及我的点评

盛新凤《如梦令》课堂实录及我的点评盛新凤《如梦令》课堂实录及我的点评(2009年12月30晚上,因为个人电脑问题,没能及时参加研讨,向忙碌的小丫老师和参加研讨的老师们道歉。

特把课堂实录和个人课评放在博客,以便和老师们交流。

)一、交流有关词的差不多知识今天盛老师和大伙儿一起观赏李清照的词。

你们在课本中学过哪些词?你能说说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么?S:诗每句字数一样T:是的,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师生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T:还明白什么?T:词有的分上下阕。

T:长相思是词牌名。

你们还明白哪些词牌名?S:如梦令忆江T:每一种词牌名,都有固定的句式和韵律。

(我的摸索:在和学生的初步交流中,结合学生学过的词,了解词和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积存相应地词牌名。

看到那个地点,我不禁想到了高主任和盛新凤老师在那个地点的不同的处理?同样是词牌名,学生明白得什么是词牌名吗?高主任结合学生唱过的歌,告诉学生就像歌中的歌词和曲调,如此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的体会、知识的基础形象地明白得词和词牌名,而不仅仅明白一个名称,如此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二、观赏配乐的如梦令,初步明白得文字的意思。

我们今天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

我们在学习词的时候,要打开所有的感官。

用耳朵去听,用嘴吟诵,用脑去摸索,用心去想像。

出示:如梦令(5:43)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听录音朗诵。

T:好听么?S好听(我的摸索:在我们的课堂上,常显现教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那么,盛老师如此做,用多媒体播放词的配乐朗诵,形式不同,达到的成效由什么不同呢?我想,盛老师如此做,为学生出现了优美的词和配乐,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初始,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欢乐;然而,如此做的弊端在于学生在听读之后,再来初读文字的话,是否受阻碍呢?剥夺了学生自己通过认读生字词、品读文字获得的感受了?)T这么好听的词我们去读读,在最短的时刻把它读正确流利。

《如梦令》教学实录

《如梦令》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

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

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教学,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学生在研读过程中读懂词,听懂歌曲,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教学方法: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本课主要采用阅读指导法、谈话引导法等启发式教学方法。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读中感悟思想感情的方法。

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中的感悟能力和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多媒体的辅助作用,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3.理解这首词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了解有关词的知识,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2.理解词意。

难点: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关键点:读词,读中感悟,理解这首词。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曲古典乐曲《渔舟唱晚》。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去倾听。

师:看你们的神态就知道它太好听了。

知道吗?古典乐曲是我们中华所独有的,它堪称国粹。

当然,堪称国粹的还有很多例如戏曲、中医药、古典文学等。

在文学宝库中有两颗最璀璨的明珠是唐诗和宋词。

唐诗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早就接触过,那么宋词你们知道多少呢?你们学过哪些词?(指名背)1、谁能说说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么?生:诗每句字数一样,而词不是。

生: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生:词有的分上下阕。

:每一种词牌名,都有固定的句式和韵律。

2、《清平乐》是词牌名。

倾听学生灵动的声音《如梦令》《渔歌子》实录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倾听学生灵动的声音《如梦令》《渔歌子》实录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倾听学生灵动的声音《如梦令》《渔歌子》实录反思本文是关于倾听学生灵动的声音《如梦令》《渔歌子》实录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如梦令》和《渔歌子》这两首词含蓄、凝练。

教学时,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想象画面、品悟诗情,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词的意境,产生持久不断的美感享受。

片断一师:欣赏着这样的美景,此时此刻,想想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会干些什么?生1:站在溪边的凉亭里,一边喝着酒,一边欣赏落日的美景。

生2:欣赏着满池的荷花,李清照和朋友们吟诗作乐、作画。

师:诗人就是有这样的雅趣。

生3:李清照玩累了,躺卧在小船里,沐浴在金色的余晖之中,微闭着双眼,静静地享受着。

师:多么惬意的享受啊!眼里看到的是无限美景,嘴里品到的是醇香美酒,鼻子里还闻到阵阵荷花的清香,那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让我们把感受到的送进这两句词的朗读中去。

片断二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1:我仿佛看到李清照在用力地划桨,划到东,划到西,就是找不到回去的路,她心里可着急了:“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划去呢?”师:请你读出词人心中的着急。

生1读生2:我仿佛看到在河滩边栖息着的一群鸥鹭鸣叫着,拍打着翅膀,冲破夜幕,飞上天空。

师:多么壮观的场面啊!你能读出来来吗?生读师:还仿佛听到了什么?生1:我似乎听到了一群水鸟扑棱棱拍打翅膀的声音。

生2:还有翅膀与荷叶摩擦的沙沙声。

生3:我听到浆划过水面的声音。

生4:划桨声,溪水声,还惊动了水中的鱼虾,从荷叶间不时跃出水面,发出“扑咚、扑咚”的声音。

师:你真有想象力,那你也试试写一句词?生4:争渡,争渡,惊起一池鱼虾。

师:才女阿,都可以和李清照pk啦!片断三师:据张志和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会钓到鱼吗?可是张志和却说他钓到很多很多,他钓着了什么?生1:钓到了好心情。

生2:钓到了写词的灵感,所以才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渔歌子》。

师:他一共留下了5首《渔歌子》。

盛新凤教学实录:《如梦令》(精选13篇)

盛新凤教学实录:《如梦令》(精选13篇)

盛新凤教学实录:《如梦令》(精选13篇)盛新凤:《如梦令》篇1盛新凤教学实录:《如梦令》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话题引入,通读全词。

师:咱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肯定是学了很多很多的古诗,对不对?谁是咱们这个班里面古诗念得最有味道的一个?推荐一个?师:(对着大家指出的学生)这样吧,你带着大家来念几首古诗,好不好?生:(学生领念)《春晓》、《望庐山瀑布》。

师:同学们脑海中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吧,今天时间关系咱们不往下念了,这节课盛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写的词。

知道词吗?生:词语。

师:哦,他说词是词语。

盛老师告诉你错了。

古诗词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看!(媒体出示《如梦令》词的内容)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的词,词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一样?生:古诗每句字数一样,词每行的字都是不一样的。

师: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做长短句。

师:还有什么不一样吗?师:词有词牌名,每一个词牌名的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如梦令》这种词牌名的词就是这样的,同学们有兴趣来读读这首词吗?请大家放开声音来读读这首词。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这个要求不高吧,那你就放开声音自个儿读。

生:放开声音读师:声音停下来了,谁能一个人,放开声音读读这首词?谁第一个把手举起来我就叫谁。

就请你,勇敢的女孩子。

生:(读词)师:谢谢你,你是第一个勇敢地站起来读书的孩子,刚才她在读的过程当中基本上是通顺的,流利的是不是?你们有意见吗?没有意见,我有意见,这里面有一个字是个多音字,“兴尽”,这个字又读xìng又读xīng,什么时候读xìng,什么时候读xīng你们知道吗?什么时候读xīng?生:兴奋。

师:还有“大兴安岭”。

但是这个“兴”“高兴”、“兴致”的“兴”却读第四声,所以在这个地方你说应该读第一声还是第四声?第四声,咱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从 争渡 到 知否 特级教师盛新凤执教李清照词 如梦令 的特色

从 争渡 到 知否 特级教师盛新凤执教李清照词 如梦令 的特色

生 : 我 看 到 一 个 亭 子 , 李 多 美 的 画 面 , 有‘ 溪 亭 日 暮 ’,
了 些 初 步 认 识 。 当 然 , 如 果 再 清 照 把 手 放 在 背 后 , 仰 望 着 还 有‘ 藕 花 深 处 ’, 还 有‘ 一 滩
比 较 两 首 词 不 同 之 处 : 时 间 、 天。天空披上了一层红红的晚 鸥 鹭 ’。 其 实 整 首 词 就 是 一 幅
盛老师教学另一个具有特
画 面 ”的 板 块 , 面 的 想 象 先 部 画 面 的 过 程 中 理 解 语 言 、积 累 色 的 板 块 就 是“‘ 瘦 ’读 全 词 ,
分 , 后 整 体 : 分 别 想 象“ 溪 亭 日 语 言 。 教 师 对 画 面 的 生 动 描 品味语言”。所谓“瘦”读, 就是
课例展示 !!专家评课
经典宋词, 在小学语文教 材中并不多见; 而选教李清照 的词, 更是少之又少。盛新凤 老师对李清照的词情有独钟, 读 本 科 时 就 曾 撰 写 论 文《李 清 照 酒 意 象 初 探》, 她 先 后 在 浙 江 义 乌 和 杭 州 两 次 执 教《如 梦 令》, 执 教 后 的 反 思 说 明 她 经 历了一个大彻大悟的过程, 用 《如 梦 令》的 经 典 语 句“ 争 渡 , 争 渡 , ”“ 知 否 ? 知 否 ? ”来 比 喻也颇为贴切。盛老师提出
的很好做法。且看“溪亭日暮” 实把词读“胖”了。
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
画面想象的教学片断:
最后的想象又回复到整 个字来写的? 小声地读一读,
师: 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 体, 把单幅的图画想象成连环 品一品。
来了?
画 。 有 时 间 、有 地 点 、有 叙 事 、
生: 我觉得是一个“醉”

《如梦令》教学实录和教案设计参考

《如梦令》教学实录和教案设计参考

《如梦令》教学实录和教案设计参考《如梦令》教学实录和教案设计参考一、导入。

今天我们开始学词。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

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

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例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如梦令”;有时作者也根据内容另给一个题目,叫“词题”,例如下一首《西江月》,本来就有一个词题,叫《夜行黄沙道中》,选人课本时未被采用。

说到词,一般只提词牌,这是一千多年来的习惯。

这首词的作者是鼎鼎大名的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她擅长于白描,语言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

这首《如梦令》是她的早期作品。

二、读读讲讲问问。

教师领读一遍后,问:这首词所叙述的事发生在哪一个季节?(从“藕花深处”可以判定是春末夏初)它是词人当天写的吗?(从“常记”一语可以看出已经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教师:这首词全是用口语写的,很好懂,除了第三句,句句押韵,第五句连用两个“争渡”,叫叠句,我们平时唱歌也往往会遇到的。

全词只有33个字,用1分钟就可以背下来。

现在先练习背诵,要慢慢地读。

学生试背后,教师略说读的节奏,再领读一次,务求节奏鲜明。

问:这首词记的是女词人的.一次郊游,是她独自去的吗?(从“争渡”一语可以看出,还有她的许多同伴。

)为什么要争渡?(“误入藕花深处”)为什么会“误入”呢?(因为“沉醉”)还有别的原因没有?(这是一次泛舟出游,目的地是溪边的亭子,可见周围是水乡,水路纵横。

)什么时候发现“误入”的?(沉醉中发现周围净是藕花想到来时没有经过这个地方,这才大叫起来:错了!错了!)既误人,慢慢划出去,不也行吗?(不行,已是“日暮”时分。

)你能想象出“争渡”的情景吗(从“惊起一滩欧鹭”可以想见浆声、水声和少女们的笑语喧哗声一时并作,酒意也消失了。

)好,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叙述这件事的经过。

灵动的课堂流淌着美——听盛新凤老师执教《如梦令》有感

灵动的课堂流淌着美——听盛新凤老师执教《如梦令》有感

落, 也 就是 看黄 昏 时 的景 色 。 师: 对, 日落 美景 , 你 来读 一 读 这 句吧 。 生: 常记 溪 亭 日暮 , 沉 醉 不 知 归路 。 师: 你 脑 海 里 的 画 面是 什 么样 的?
师: 是啊 , 那是 一 种 意 外 的 开 心 , 意外地收获 。 生: 惊喜 。 师: 这 个“ 惊” 字, 既 是 说 明 鸥 鹭 被 惊 飞 了起 来 , 又说 明 了词人惊喜的心情。写得 多好啊 ! 以上教学中 , 盛 老 师 通 过 对 教 材 的巧 妙 重 组 , 为 学 生 提 供 了刺 激感 官 的情 境 图 ; 通过 想象 、 吟诵 , 以读 引思 , 以 思 促 读, 图文 结 合 , 引领 学 生走 进 词 的意 境 中 ; 同时 , 根 据 语 境 来 帮助学生品词眼 , 扣文 眼 , 变枯燥 单 一为 丰富 多彩 , 让学 生 体会古词的绝妙之美 , 意境 的朦胧之美 , 词律 的音韵 之美。 三、 “ 瘦” 读全词 , 品 味语 言 师: 同学们 真能干 , 读 着读 着, 就把这 首词读 “ 胖” 了, 读 美 了。 但 这 还 不 够 , 咱 们还要把 他读 “ 瘦” 。你 们 能 把 这 首 词 读 成 一 个 字 吗 ? 这 首 词 是 围绕 词 中哪 一 个 字 来 写 的 ? 生: 我 觉得 是 一 个“ 美” 字。 师: 确 实是 美 的 , 可是 词 里 并 没 有 直接 写 “ 关” 字。 生: 我 觉得 是一 个“ 醉” 字。
首词 , 看看 能从 中读 出哪 些 画 面 。
师: 是啊 , 她 们叫啊 , 笑啊 , 声音 那 么响 , 这 个 时候把 栖 息着的鸥鹭一下子惊飞起 来。“ 扑啦 啦” , 一 群鸥 鹭 冲破 夜 幕, 飞上蓝天 , 这样 的情境 可真是 大 自然 的奇观啊 !谁 来读

如梦令评课稿范文

如梦令评课稿范文

如梦令评课稿范文听了石老师上的《如梦令》后,我觉得这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吃透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一堂课下来已经把应该掌握的东西牢牢地把握住了。

如:一开始石老师就以旧带新,让学生通过诗与词的对比,一下子就把词的特点抓住了。

(词有词牌名、句子有长有短等)。

古诗词语言精炼,富有极强的表现力。

诗人往往在寥寥几笔中容纳了丰富的内容,或表现极富特征的生活场景,或表达真挚丰富的'思想感情。

小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还不是很强,再加上一些字词在古今意义上的不同,理解起来会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通过绚丽的画面,悦耳的音乐或优美、慷慨激昂的语言为学生创设“诗境”。

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古诗中的思想感情。

石老师的这堂课处处在为学生创设“词境”,中间有语言、图片、音乐的渲染,让学生先用自己的理解说说每句词的意思。

同时她还利用文本多处空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出示“溪亭日暮”美景图后,石老师描述:“黄昏时候,太阳慢慢地从西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山、近水、亭子,树林都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当中。

水面上波光粼粼的……那样的时候,那样的地方,词人和她的朋友们会在溪边的亭子里干什么呢?学生说到饮酒、作诗、下棋等等,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

想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素养一个重要途径。

石老师通过想象三个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最后又把整体作为一幅流动的画,在想象画面的过程中,石老师重视学生古诗词的积累,语言的训练,为学生的语言文字打下根基。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这首词语言精炼优雅,石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词眼”——“醉”,品味语言,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体会到词人不仅醉在美酒中,还醉在美丽的风景中,更醉在幸福的生活中,把握住了词人的情感脉搏。

李清照的作品分早期和后期两部分。

后期作品多写凄凉愁苦,而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反映了她无忧无虑的闺中生活和豪爽开朗的性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新凤《如梦令》课堂实录及我的点评盛新凤《如梦令》课堂实录及我的点评(2009年12月30晚上,因为个人电脑问题,没能及时参加研讨,向忙碌的小丫老师和参加研讨的老师们道歉。

特把课堂实录和个人课评放在博客,以便和老师们交流。

)一、交流有关词的基本知识今天盛老师和大家一起欣赏李清照的词。

你们在课本中学过哪些词?你能说说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么?S:诗每句字数一样T:是的,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师生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T:还知道什么?T:词有的分上下阕。

T:长相思是词牌名。

你们还知道哪些词牌名?S:如梦令忆江T:每一种词牌名,都有固定的句式和韵律。

(我的思考:在和学生的初步交流中,结合学生学过的词,了解词和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积累相应地词牌名。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高主任和盛新凤老师在这里的不同的处理?同样是词牌名,学生理解什么是词牌名吗?高主任结合学生唱过的歌,告诉学生就像歌中的歌词和曲调,这样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的经验、知识的基础形象地理解词和词牌名,而不仅仅知道一个名称,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二、欣赏配乐的如梦令,初步理解文字的意思。

我们今天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

我们在学习词的时候,要打开所有的感官。

用耳朵去听,用嘴吟诵,用脑去思考,用心去想像。

出示:如梦令(5:43)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听录音朗诵。

T:好听么?S好听(我的思考:在我们的课堂上,常出现教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那么,盛老师这样做,用多媒体播放词的配乐朗诵,形式不同,达到的效果由什么不同呢?我想,盛老师这样做,为学生呈现了优美的词和配乐,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初始,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但是,这样做的弊端在于学生在听读之后,再来初读文字的话,是否受影响呢?剥夺了学生自己通过认读生字词、品读文字获得的感受了?)T这么好听的词我们去读读,在最短的时间把它读正确流利。

(带着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感觉来读。

)S又齐读了。

(教师给学生自读的时间短)T;我喜欢听一个人读。

(指名读)1、指读。

ST非常棒,特别是把生字“藕”花深处的藕“鸥”字都读准了。

好,请个男孩子。

S;T:你看,他读的很有味道。

该给他掌声。

(9:02)(生齐读)。

3、初步自学T:咱们把词读通读顺了,接下来咱们试着读懂。

看能否在下面注释注解的帮助下,把大概的意思读明白了?(学生开始默读,借助老师发下的注解。

教师巡视。

)T;小声的说一说,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和同学一起商量商量。

(学生交流自学)T:如果你能读懂一个词,哪怕是一句中的一个词,都是收获。

学懂哪句说哪句。

S:我来给大家解释第一句。

师:读一读,然后说一说。

生:常记溪亭日暮,就是李清照经常和他的朋友常去溪亭边去玩。

有不同的说法吗?生:李清照和他的朋友常去溪亭去看太阳下山。

师:太阳下山的美景。

生:沉醉不知归路的意思就是每天玩到很晚,一直玩到兴尽还不回家。

师:你从哪里知道每天玩?你们看注释1,这首词记得就是李清照和他的朋友们一次郊游的经历。

生:误入藕花深处,就是他们撑着小舟要回家,不小心误入池塘里。

学生开始交流自己的所学,老师相机进行评价补充。

师:在古代的时候许多文人都喜欢喝酒,李白就被称为“酒仙”,好酒助诗兴,李白斗酒诗百篇。

沉醉,亦是陶醉,也是酒醉。

生:他们在荷花池里玩,惊起了一滩鸥鹭。

生:他们在那里拼命滑,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了一滩鸥鹭。

(我的思考:学生理解的准确吗?教师为什么不置可否呢?为什么不联系词中的关键字来帮助学生准确的理解词意呢?)三、走进文字,想象画面,感受女词人的内心里世界。

17:15T:刚才同学们不知不觉地把词读“胖”了。

如果把他们都下来的话,你们说这篇文章长不长?你看,这首词才几个字啊!数一数,除去词牌名和词人。

33个字,就把这次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

你看,咱么的古诗词就是这样的凝练含蓄。

学古诗词,还要有另外一种本领,现在,我们还要把他读“瘦”了。

看看这首词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轻轻地读词,想一想。

(默读,思考:整首词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

)(我的思考:教师引领学生在初步了解文字的意思的基础上,给了学生一个很高的站位,整首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这样,培养学生的是什么能力呢?这不就像我们阅读的教学的归纳、概括地能力吗?)生:我觉得是兴尽晚回舟的“兴”字,因为这是李清照以前游玩时的情景,他们玩得很高兴,我觉得是“兴”生:我觉得是“常记溪亭日落”的“记”字,因为写的是李清照和朋友们游玩的情景,记下来的。

生:我觉得是“沉醉不知归路”的“醉”。

因为风景很美,作者沉醉在风景里了。

(我的思考:教师给了学生带着问题来思考、品味、交流自己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来自主学习,亲身经历了学习的过程。

)T:我觉得你们刚才说的都很有道理的。

(板书:记、兴、醉)不过,我们先照这位男同学的思路来学,来品一品这个醉字。

课文哪些句子哪些词语围绕“醉”字展开的?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哪些词语?再来出声地读一读。

(教师引领学生用“醉”统领全文的情感基点,从而从文字中读出感觉。

)(学生再读。

22:44)学生没有举手。

师:咱们先把1、2句一块来读一读,好吗?(学生齐读。

)师:从哪里读出“醉”字了?生:“不知”。

因为沉醉在里面了,根本就不知道要干什么。

师:不知道回家,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也可能是不想回家了。

读读这句话。

(生朗读这句。

)生:沉醉,因为她沉醉在这么美的美景当中了。

师:想一想,她在什么样的地方喝酒赏景?生:溪亭日暮。

师:看到“溪亭”这个词语,你脑海当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我的思考:教师开始引领学生通过文字,想象画面,逐渐走进文字之中。

)师:把这画面说的再美一些。

生:湖水是那么清澈。

生:这诗句让我想起来一个诗句,小荷才楼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我的思考:在学生依据文字想象画面的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引领学生交流,而是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把脑海中的画面和学过的诗句联系了起来,这是什么能力呢?1、把脑海中的画面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表达能力的培养;2,把画面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这是简化语言的过程;3,积累、运用诗句的过程。

)师:读一读,特别读好这个溪亭。

(学生读)师:咱们古诗就是这样,一个词就是一幅画面。

我们在这样的亭子里面,眼睛看到美景,还有浓浓的酒香味。

那真是全身心的享受。

一起读吧。

生:常记溪亭日暮。

师:还从哪里读出沉醉?生:日暮。

师:美不美?什么样?生:晚霞瑰丽。

生:太阳倒映在湖里,仿佛有两个太阳。

师:又让我们想起了一句诗句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生:太阳红红的,很可爱。

师:真好,同学们,你们看——(教师播放课件)黄昏十分,太阳慢慢落下去,水面上,波光粼粼,使我们想起这诗句——欣赏这样的美景,品尝这样的美酒,那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呀。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带着浓浓的醉意读出这样的情。

(生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师:她和谁在一起?生:好朋友。

师:他们一起喝酒、吟诗。

这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喝着喝着就醉了,美酒,美景,李清照享受着美景,享受着美酒,享受着友谊,享受着诗情画意,享受着这样的快乐,陶醉在这样的美丽当中。

再来读。

(生读)师:还从那句词中读出?S我从第4句的“误入”。

因为他们喝酒喝醉了,回家划船乱开就开到了荷花从去了。

S:我从“晚回舟”当中体会到。

因为如果他们不醉,不可能那么晚回去。

T:你来读读!师:读下句。

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5:32生:我听到了鸥鹭叫的声音。

师:从哪个词听出?惊起。

读一读生:我听到了划浆的声音。

生:我仿佛听到了李清照和她的朋友的笑声。

S:我仿佛听到了争吵的声音,T你从哪里体会到了?S“争渡,争渡”,热闹的场面仿佛看到了。

T:你来读读。

T;你还看到了什么?S:鸥鹭飞向天空。

师:怎样飞?很慢?生:很快的。

师:多少?生:一滩。

师:真多,读一读这场面。

T:场面多壮观啊!你们听(音乐起,老师讲解)。

李清照他们笑哇,叫哇,那场面太欢快了,这时候一河滩的鸥鹭冲出来飞向天空。

那是大自然的奇观啊,是一瞬间的奇观。

这真是美丽的意外啊。

他们高兴么?读出他们的高兴劲。

生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0:02T:看着美景,品着美酒。

看着这美丽的意外。

看的她心都醉了。

我们从词的”背后“去了解她为什么这么开心?请你快速读一读,这些资料。

(我的思考:教师的用意是引导学生结合资料读懂文字,那么,诗人的高兴由美景、美酒、志同道合的朋友而起,已经很自然了,教师出示资料,出否有牵引的嫌疑?但是,看到后面的课堂,我想,盛老师的目的是用两首词来对比,来放大——感受李清照一生的心境的不同)(教师出示资料补充)生:生活非常优越。

生:丈夫也是文学爱好者。

师:生活优越,生活美满,所以,年轻的时候的李清照的一直陶醉在幸福美满的生活中。

再来读一读这首词。

(学生读,教师范读)四、提炼出酒,顺着这个主题来学习李清照的另一首词,感受女词人不同词所表达的不同的心境。

——感受文字的奥妙师:这难忘的交游的经历她忘的了么?这……所以是“常记……暮“李清照喝的是什么酒。

生:非常香,非常甜。

生:醇。

生:快乐的酒。

生:美酒。

生:乐酒。

45:49师:李清照的诗词流传下来的有49首,有许多都写到酒。

我们再一起来欣赏她晚年写的《声声慢》,听一听,体会体会和这首词有什么不同?46:57(教师出示配乐朗诵。

)(我的思考:教师出示这首配乐词,引领学生寻找女词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词表现出来的不同心境,教师的两首词的呈现方式都是配乐朗诵,可见,教师是很重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的氛围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又有点剥夺学生初读的意味。

)师:这首词也写到李清照喝酒,哪一句?生: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师:此时此刻她喝的是什么酒?生:闷酒生:苦酒生:孤独的酒。

生:愁酒……师:同样的人喝同样的酒,为什么它的味道就变了呢?(教师出示,学生再看资料:北宋末年,金入侵,李清照流亡南方,而且丈夫也因病去世,孤苦伶仃。

)生:因为北宋末年经常打仗,丈夫因病去世了。

生:她非常孤独。

生:开始时是优越的生活,后来国家灭亡,在外面漂流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她的词的风格发生了变化。

你从哪些句子读出了她的孤独和愁苦?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师:一连串来表达自己的愁和苦。

生: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师:一醉解千愁。

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3:58生;燕过以,正伤心,正是旧时相识。

生:乍暖换寒时候,最难将息。

师:痛苦绝望的心情只能用这叠词表达,来读。

(学生读)师:你体会到了他的心情是那样的?生:忧愁生:无助。

生:悲伤。

师:化作一行行心酸的泪。

(生再读第一句)师:寻觅什么?生:寻觅佳人生:往事的回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