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沉思录有感外国经典名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沉思录有感外国经典名著

《沉思录》是马克·奥勒留写给自己的书,但与其说是他写给自己的,不如说是我们写

给自己的书,因为每个人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在看书的时候也在沉思自

己的沉思。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沉思录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沉思录读后感1

《沉思录》没有过分的讲究辞藻,也没有注意交代和结构安排,而是任凭思想随波逐

流的一部经典哲学名著。“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我的心灵更为宁静和

更少苦恼,个性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透过思考它们,他立刻进入了完全

的宁静”。但就是这些简单的话语,让人有一种听古典神秘音乐时的静谧感和认同感。“一本温总理读了一百多遍的书”本以为只是一个宣传叫卖的噱头,但真正阅读过才发

现它的确是一本能净化人心灵的书籍。本书译者何怀宏这样说到: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必须立刻读,但必须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

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必须也还会有人去读它。我坚信这一点,因为它是

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是一本拷问心灵的书,每一句写给自我的话语,都是一次向着心

灵的凶猛攻击。即使是在时隔两千年的这天,我们仍能跨越时空,看到作者低头沉思,与自我内心对话。

《沉思录》,这是一本记录自我与自我对话的书,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用双眼

看世界,却看不到自我,所以要先看清自我惟有用心。反省自我过往并构成对话那不

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绝对的真诚、平和的心态和超凡的勇气。这本书中字里

行间常常出现的不是“我……”,而是“你……”,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

子面前,对镜子中的自我做出告诫与提醒。他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倾诉,而是自我

与自我的对话,是对自我灵魂的解剖和对自我的告诫。他这样说到“你错待了自我,你

错待了自我,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

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一向这样拷问自我。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我,战胜自我便能战胜一切。古训道:“待人宽、责己严”,这

句话人人都明白,可是做起来却很难,所以《沉思录》里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

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思考,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

我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们应做的是把心思放在自我身上,

自我反省,想想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了什么,“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个

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不要只注意别人的缺点而忽略了审

查自我的行为。因为仅有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然而人不是孤独存在,人是社会性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这也正是《沉思录》中反复强调人的社会性,人不是孤独存在。每个人都向往和

谐完美的生活,这就需要每个个体努力发挥自我最大的力量,不断完善自我,以一颗

仁爱之心善待与你相处的每一个人,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学会理解,做到心灵的平静和

安宁,遇事坦然应对,不受干扰,勇于承担。维护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每一个人都不能忽视自我对整体的作用。《沉思录》中多次提到,要让自我的行为和

活动限定于有益的社会活动中,因为这贴合人的本性。记住我是整体的一部分,才会

更加珍视整体的团结,维护整体的稳定。犹如礼貌洁净的生活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不乱扔垃圾或主动维护环境卫生,事虽小,但好处大。这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它

还影响到他人和整个社会,甚至影响到下一代的世界观。

再如遇到不顺的事情,不要一味地责怪他人,应先要检讨自我的对与错,学会沟通和

交流,凡事尽力做到以身示范、以身作则、以理服人,构成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与和

谐的社会环境。以用心的心态认识社会,正是因为一个个多样的个体存在,才构成了

丰富多彩的世界,才使大家的生活丰富多彩,与人同行,才不再孤单寂寞。

沉思录读后感2

由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这本来自于古罗马的玛克思奥勒留所创名著—

《沉思录》。对于本书的作者玛克思奥勒留,我并非做过详细的查阅,只大概知道此

人曾是古罗马的一代帝王,而对于这样一个有如此历史重迹的人物,或许,他的人生

也比较不一般了,这一点从他所著中也足以看出。

就我而言,我感觉这本书很有吸引力,原因在于书的内容就似一个个随笔的组合,并

且是思维性极强的随笔,很精练,许多事实能一语中的地表述出来,而非有意过多地

采用少见的词语来彰显作者自我拥有多少知识。另外,更重要的是,书的内容很励志,阅读起来会让人觉得很受用,其次,有的段落或句子也蕴含了类似于鲁迅笔下的阿Q

之精神,。我甚至觉得,它不仅是一本书而已,更是一个有生命的导师,因为,它可

以正确地开启每一个翻开它的读者的思绪,从而将其引向一个理性的思考中去,使之

得到一个更高层次的上升。

在此之前,我了解到古罗马的历史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处于战火中的,而玛克思奥勒

留却能在如此不安稳的年代安稳地沉淀出这样一本为后人所热衷于的书籍,这确也实

属不易,同时,从中我也明白到,他不仅是经历着当时环境里的一切,并也给自己留

出了足够用于思考的时间,从而留下了这本对于现实境遇以及对于自身的顿悟,而这

样的顿悟也必将仍然能在一千八百多年后的今天成为人们处世的有效良方。当然,序

言部分在对玛克思奥勒留的哲学思想介绍时提到:他的这部著作不是准备藏诸名山传

之后人的,甚至根本没有预备供人阅览。他这样的举动确实让我感到很费解,我想,

或许这与他当时所处的环境和他对现实的一种处世状态有关吧;再或者,用现代的说法,这只是他个人的日记罢了。

读了玛克思奥勒留的《沉思录》以后,在我的印象中最为深刻的是他本人拥有着非常

强大的内心,以及他一贯持有的自律性,再以及并非无理的特立独行,也许,正如他

自己所说,一切都由他所出生继而存活的良好环境下培养出来的。或许,玛克思奥勒

留有足够充分的天资,再加上他曾被皇帝收为义子,才为后来他不平凡的生涯做足了

充分的准备。然而,相比玛克思奥勒留,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的孩子都生长在良好的环

境里,每天面对着父亲、母亲、叔叔、阿姨,还有那孜孜不倦的良师,却不想,在如

此能充分享受教育的氛围下,竟也出现了一些无理的特立独行现象,不知道是不是因

为教育方式出了问题,还是这些无理的现象所暴露出的就是施教者本身?

说到教育,就会让人很轻易联想到东西方的教育。许多人总喜欢拿东西方的教育作对比,既而从中挑一大堆所谓的教育缺陷。当然,就我个人而言,我很乐意偶尔出现这

样一些争议,因为,这将促使我们的教育机制得以修正并提高,使我们身后更多的来

者能接受到更加严谨更加有效的教育。但可怕的是一人不懂谦虚。假设某个人因为发

现教育上的某个不足之处从而将其无限放大,并最终否定全盘,而不再去接受普遍教育,接着以自我的方式来对下一代言传身教,那么,对于这样的人,我只能说,他确

实有勇气也很有创意,不过,我衷心的希望他的孩子在天资上异于常人,否则,这必

将成为这可怜的孩子一生的噩梦!

从《沉思录》中不难看出玛克思奥勒留是一个善于自我督导、宽恕自我以及别人、极

为理性的这样一个人,如此理性的一个人,在他的灵魂深处和精神深处,至少比与他

年纪相仿的人多活了近一倍,即使在他离世时仅仅59岁。

我很困惑该如何解读“理性”,是不是储备的知识越多,取得的学历越高,就表示这个

人是理性的呢?这样的认为又是否理性呢?我们都知道“理”,从小也都接受者父母长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