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绘堂记》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此成为中国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第三专题 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第三专题 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为兵科给事中使山西奏免盐池逋课二十余万寻迁山西按察司副使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1.(5)皇帝让王骥去处理边境事务时允许他“便宜行事” 这说明了什么?A. 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埜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B. 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埜/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C. 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埜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D. 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埜/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答案】C【解析】(1)“帝怒执骥与侍郎邝埜下之狱”中的“帝怒”意为“皇帝大怒” 语意完整应在“怒”后断开如果不断句的话就成了“皇帝愤怒地捉拿王骥和侍郎邝埜把他们关进监狱” 这显然不符合情理据此可排除B、D两项“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中“甘”“凉”为甘州与凉州二者共同作“寇”的宾语“边将”则为后句主语指的是甘州与凉州这两地的边将故应在“凉”后断开可排除A项故选C【答案】D【解析】(2)D项“生前”错误“赠”是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答案】C【解析】(3)C项“任礼率领大军殿后”错误根据原文“而自与任礼帅大军后继” 可知是王骥自己和任礼一起率领大军殿后【答案】(4)①(他)被任命为兵科给事中出使山西上奏免除盐池拖欠的赋税二十余万不久晋升为山西按察司副使②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解析】(4)①逋课拖欠的赋税寻不久为兵科给事中被动句②渔樵捕鱼砍柴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答案】(5)①皇帝信任王骥②王骥有能力③事情复杂难办【解析】(5)“便宜行事”是指皇帝允许王骥不必请示自行决断处置根据前文“便骑射刚毅有胆晓畅戎略”与王骥处理山西拖欠的赋税一事可知王骥有胆识与能力根据“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侍郎柴车、徐晞、都御史曹翼相继经理边务未能制”可知边境的问题复杂难办从“骥先承密旨戮敬”也可以看出皇帝非常信任王骥所以才赋予他这样大的权力据此分析即可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2.(2)韦应物的很多五言古诗受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影响较大一位文学理论家对二人作如下评论韦苏州诗胸中腕中先有一段真趣落笔方妙足见非专以浅淡拟陶者世人误认陶诗作浅淡所以亦不知韦诗也请结合上面这首《幽居》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或其他陶诗说说这段诗论认为陶、韦二人诗并不浅显平淡的理由A. 开头两句以人们为生活奔走营谋的世间常态来反衬作者的幽居生活B. “独无”二句细致描绘出诗人幽居的情态透露出无外物牵绊的喜悦C. 诗中借用“道人“和“樵者“这样的形象表达作者自然脱俗的追求D. 最后两句意在突出作者淳朴守拙的性格特点和看破红尘后的思乡情怀E. 全诗感触自然语气平和格调清新表现出诗人闲居时的惬意自在【答案】B, D【解析】B项中“细致描绘”不正确 D项中“看破红尘”“思乡情怀”于文无据.【答案】陶诗、韦诗中皆先有“真趣”.《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用笔平淡自然但一个“悠然”掩抑不住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幽居》中“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写眼前景自然朴质但饱含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些“浅显”“平淡”的笔墨中饱含了作者独具慧心的情趣意趣使他们的作品在浅淡中见真趣.译文世人贵贱虽然可分为几等而出门在外都是有所奔营.我单单没有那些外物牵累故而可以遂我闲居的心情.无声的细雨曾在夜间来过不知不觉中春草已经萌生.青山一下子就迎来了曙色小鸟雀儿盘绕着房舍啼鸣.我有时会和道人邂逅作伴有时也随着樵夫边唠边行.我安分守己因为愚笨拙劣谁又能说是鄙薄尘世尊荣.赏析“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是由“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二句作反衬而来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由于对官场现实的不满他曾经说过“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表示了归隐的愿望.如今他能够辞官归来实现了无事一身轻的愿望自然是满怀欣喜.“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这四句全用白描手法.“微雨“两句是人们赞赏的佳句.这里说“微雨“ 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夜来过“ 著一“过“字便写出了诗人的感受.显然他并没有看到这夜来的春雨只是从感觉上得来因而与下句的“不知“关合写的是感觉和联想.这两句看来描写的是景而实际是写情写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和对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的欣慰.这里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也有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情趣.这四句是诗人对自己幽居生活的一个片断的描绘他只截取了早春清晨一个短暂时刻的山中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然后加以轻轻点染便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图画同时诗人幽居的喜悦、知足保和的情趣也在这画面中透露出来【解析】这一题主要从作者的情感方面来答题一首诗歌中饱含情感也就不会显得“平淡”了所以主要诗歌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或词语即可.这首诗歌中的三四两句都还有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惊喜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可见作者的“悠闲自得”的美好情绪.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选文开头说中华诗词中的意象是“我们民族生命的感性存在” 为什么?3.(2)鉴赏传统诗词为什么能够实现“不自由心境”的超越?3.(3)作者说“对这些意象的感知与把握也正是对自身生命的感悟与认同”怎样理解这句话?请举例说明【答案】(1)生命是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可感可触、可视可听的中华诗词意象丰满情感浓烈正是我们民族生命状态的铺展和呈现【解析】(1)题干要求找出“中华诗词中的意象是‘我们民族生命的感性存在’”的原因完成此题要抓住“意象”和“生命的感性存在”进行思考主要抓住“生命不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存在而是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可感可触、可视可听具有可欣赏性的无限的美感”和“中华诗词浓烈的情感、丰满形象的意象、吟诵时带来的愉悦、审美中精神的自由与超越都是一种生命状态的铺展与呈现”进行概括【答案】(2)鉴赏传统诗词对意象进行解读能由此引发情感转移心中只有诗人创设的意象本身而别无他物不知不觉中达到物我两忘并进而物我同一的境界【解析】(2)“不自由心境”是在文章第一段提出的可以结合此段中“月缺人也缺月圆人不圆于是我也俨然成了那轮明月”“在此过程中心中除了那轮明月外别无他物”“并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物我两忘并进而物我同一的境界”进行分析【答案】(3)阅读中华诗词一旦理解了其中的意象它就会成为我们生命的标杆和参照物我们就会自觉地用它来对照自己读《爱莲说》我们了解到“莲”这个意象的意义后就会以它为参照反观我们的为人处世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解析】(3)这句话在文章第一段理解时要抓住“对这些意象的感知与把握”和“对自身生命的感悟与认同”进行分析句意强调两者之间的一致性作答时要围绕这个核心内涵分层次表述4.(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4.(4)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的一项是()A. 层层叠叠的鳞片是巴巴的明显特征这种由角蛋白构成的鳞片让它拥有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浅橙色“外套”B. 除了科学家们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培育出的极少数动物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体表、体内甚至细胞内部都聚集着微生物C. 我们肉眼很难直接看见细菌却可以感受到它们带来的影响比如当你腹泻时可能就是你肠道菌群的稳定性遭到了破坏D. 以前我们认为个体是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是微生物的研究证明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答案】D【解析】(1)D项表述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我们在观察父母与朋友时看到的都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个体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这只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从来都是‘我们’ 而不是‘我’” 可见“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 而不是一个“错误的观点”【答案】C【解析】(2)C项于文无据作者并没有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的看法而是通过对穿山甲身上丰富微生物的描述引出“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的论述文中从未提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微生物和疾病的看法【答案】A【解析】(3)B项“同理当我们死亡后微生物也会立即消亡”错误根据原文第三段“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从未缺席我们吃东西时它们也吃我们旅行时它们也结伴而行我们死后它们消化我们”可知“我们死亡后” 微生物并不会立即消亡而是会消化我们C项“这些遵循相同规律的应该属于同一种微生物”错误原文第四段说“它们身上的微生物或许与我们不同但是都遵循相同的生存规律” 可见遵循相同规律的不一定就是同一种微生物D项“会影响人体各器官的内部协调进而损害人体的健康”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只说“微生物也会在动物之间迁移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跋涉它们使我们彼此相连也使我们与世界相连” 并无“损害人体的健康”的说法故选A【答案】B【解析】(4)根据“我们与许多生命体共同生活在一起一些动物在还是未受精的卵子时就被微生物占据并在其中繁衍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从未缺席”“没有一个物种独自生存着所有生命都居于布满微生物的环境之中持久地往来、互动”可知第三、四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是我们与微生物关系十分密切A项“动物就像整个演化蛋糕上的糖霜细菌才是糖霜下的蛋糕本体” 认为细菌是生命的本体是主导不符合该观点B项“它们(微生物)与动物紧密共生动物的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体现了微生物与动物关系密切的特点符合该观点C项“‘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会怎样’……地球上的大多数物种会灭绝而幸存下来的物种其数量也将大大减少” 强调微生物的重要作用不符合该观点D项“鼠疫、霍乱、黄热病都被写成了故事排成了戏剧拍成了电影但却没有人漂亮地讲出肠道和胃部微生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故事” 强调微生物作用于人体内部的有益作用被人们忽视不符合该观点故选B5.(1)吕思勉(1884﹣1957)与陈寅恪、陈垣、钱穆并称为近代史学四大家他学识渊博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底同时又极富获取新知的热情治学领域广泛在中国通史与多项专史的研究上都有建树并撰写了大量教学用书和通俗读物同时关注国事心系民生﹣﹣李波《吕思勉与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新史学》5.(2)先生不喜走访知名人士自述见名人辄自远不涉无谓的社会交际没有学历学位无党无派遵从父训一生唯好教书授业小学、中学、大专、大学都教过 1926年进入光华大学不久即受聘为史学系系主任遂自托为终身归宿前后凡30余年﹣﹣王家范《吕思勉与“新史学”》5.(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5.(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5)作为一位优秀的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治学成功的要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B项研读辽金元史是在屠寄先生的影响下进行的.故选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B项研读辽金元史是在屠寄先生的影响下进行的.故选B.【答案】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项吕思勉并没有结识康梁二人也不是读了二人的著作受其思想影响才奉其为楷模的 B项“到二十三岁时已将‘二十四史’读了几遍”错误应为“首次读遍了二十四史” D项“不齿于行人向城门口的日本岗哨脱帽行礼的行为”错误原文并没有他“不齿于行人”行为的意思.故选CE.【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项吕思勉并没有结识康梁二人也不是读了二人的著作受其思想影响才奉其为楷模的 B项“到二十三岁时已将‘二十四史’读了几遍”错误应为“首次读遍了二十四史” D项“不齿于行人向城门口的日本岗哨脱帽行礼的行为”错误原文并没有他“不齿于行人”行为的意思.故选CE.【答案】案【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传记的分析概括.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从“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又阅读了《日知录》《廿二史札记》等书着重学习怎样阅读史书及写作札记的方法.后来在经学名家丁桂征先生的指引下他又花了三四年功夫将有关小学的书及《十三经注疏》精读一遍使经学、文字学成为治史的得力工具”可以看出其从小受父母、专家指导从“先生每读书必用朱笔圈识或眉批或将材料抄录加题识或按语分类保存在此基础上写成读书笔记.待有心得意见成熟即写成札记、论文或专著.如此五十年如一日形成了先生扎实的治学功力及精切严谨的学风和文风”可以看出吕思勉先生治学态度勤奋执着从“每周上课十多节先后开过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门课程.他常穿深色长衫或袍子戴一副深色近视眼镜谦逊、质朴、睿智而又自信具有东方学者的风度和气质”可以看出吕思勉治学方法科学严谨的态度.答案【答案】B【解析】B【答案】CE(1)①父母启蒙指导名家引领吕先生读书受母亲启蒙经父亲指导学会许多读书方法治学中得到经学家丁桂征先生、史学家屠寄先生的指引影响.②治学态度勤奋执着吕先生治学中阅读了大量书籍积累大量史学知识潜心科研五十年如一日.③治学方法科学严谨吕先生为了治史还学习了经学、文字学学习了阅读史书以及写札记的方法.④治学领域广泛他在光华大学先后开过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门课程.⑤甘于平凡不喜欢走访名士不涉无谓的社会交际.【解析】CE(1)①父母启蒙指导名家引领吕先生读书受母亲启蒙经父亲指导学会许多读书方法治学中得到经学家丁桂征先生、史学家屠寄先生的指引影响.②治学态度勤奋执着吕先生治学中阅读了大量书籍积累大量史学知识潜心科研五十年如一日.③治学方法科学严谨吕先生为了治史还学习了经学、文字学学习了阅读史书以及写札记的方法.④治学领域广泛他在光华大学先后开过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门课程.⑤甘于平凡不喜欢走访名士不涉无谓的社会交际.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6.(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6.(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容置喙当务之急不孚众望知过必改B. 无可争辩当务之急不负众望亡羊补牢C. 无可争辩燃眉之急不孚众望亡羊补牢D. 不容置喙燃眉之急不负众望知过必改【答案】B【解析】(1)①不容置喙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无可争辩没有什么可争辩的表示确实无疑从语境来看此处应是“确定无疑”的意思应用“无可争辩”②当务之急当前急切应办的事燃眉之急像火烧眉毛那样非常紧急的情况语境强调的是汽车行业当前紧急应办的事应用“当务之急”③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应用“不负众望”④知过必改知道自己的过错就一定要改正亡羊补牢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语境中说的是世界各国的做法应用“亡羊补牢”故选B【答案】D【解析】(2)画线句存在两处语序问题第一处是“自行”的位置不当多项状语的排列顺序是目的+原因+时间+处所+范围+情态+对象+中心语所以应是“因高温高压”(原因)+“在火焰到达前”(时间)+“自行”(情态)+“燃烧”(动词中心语)第二处是“爆出刺耳的金属敲击声”和“与‘主火焰’相冲撞造成燃烧室压力失常”顺序不当与“主火焰”相冲撞的是之前产生的“逆火” 在这一过程中爆出了金属敲击声所以两句应互换位置综上分析D项修改最恰当故选D【答案】C【解析】(3)括号前提到“消除‘爆震’” 那么括号内所填的内容用“‘爆震’的消除”领起句子比用“消除‘爆震’”领起句子衔接性更好据此排除A、D两项括号后“当铅进入人的体内后便会……”说的是铅是怎样危害人类的那么此处以“铅”为分句主语更合适据此排除B项故选C7.(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7.(2)请用三个句子解说造礁珊瑚呈现黄褐色的原因三个句子要构成递进关系总共不超过70个字【答案】(1)①那里的珊瑚多为黄褐色, ②是其体内虫黄藻的功劳, ③也供给珊瑚虫生长使用【解析】(1)①处依据后文“因为近海是造礁珊瑚的地盘黄褐色套装是造礁珊瑚的标配”可知所填内容应与珊瑚的颜色有关结合“黄褐色套装是造礁珊瑚的标配”分析近海珊瑚的颜色应为黄褐色因此横线处可填“那里的珊瑚多为黄褐色”之类的句子②处依据前文“造礁珊瑚的珊瑚虫本身近乎透明之所以呈现黄褐色” 后文“虫黄藻是一种单细胞海藻”可知横线处应引出“虫黄藻” 因此可填写“是其体内虫黄藻的功劳”之类的句子③处依据前文“而它生产的有机物和氧气” 后文“权当交了‘房租’”可知语境是说虫黄藻生产有机物和氧气给珊瑚因此横线处可填“也供给珊瑚虫生长使用”之类的句子【答案】(2)①造礁珊瑚呈黄褐色是因为珊瑚虫呈黄褐色②珊瑚虫呈黄褐色是因其体内的虫黄藻呈黄褐色③虫黄藻呈黄褐色是因其体内光合色素的颜色是黄褐色【解析】(2)结合“严格说来造礁珊瑚的珊瑚虫本身近乎透明之所以呈现黄褐色”分析可知珊瑚的颜色取决于珊瑚虫的颜色据此可概括为造礁珊瑚呈黄褐色是因为珊瑚虫呈黄褐色结合“虫黄藻是一种单细胞海藻直径只有微米级别它体内配备‘光合色素’ 有光就能通过光合作用过‘自养’生活这种光合色素呈现的颜色就是黄褐色”“虫黄藻是能独立生活的但它更愿意做珊瑚的‘房客’”分析可知黄褐色的虫黄藻住在珊瑚虫体内使得珊瑚虫呈现黄褐色据此可概括为珊瑚虫呈黄褐色是因其体内的虫黄藻呈黄褐色结合“虫黄藻是一种单细胞海藻直径只有微米级别它体内配备‘光合色素’ 有光就能通过光合作用过‘自养’生活这种光合色素呈现的颜色就是黄褐色”分析可知黄褐色是虫黄藻体内光合色素呈现的颜色据此可概括为虫黄藻呈黄褐色是因其体内光合色素的颜色是黄褐色注意要按照逻辑递进的顺序组织注意字数的限制。

2020届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一轮复习 提素能8 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一轮复习 提素能8 Word版含解析

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正是这些灵魂,千百年来,以积聚久远的固执,使苏州保存了风韵的核心。

②最近一次去苏州,重游寒山寺,撞了几下钟,因俞樾题写的诗碑而想到曲园。

③曲园在一条狭窄的小巷里,由于这个普通门庭的存在,苏州一度成为晚清国学重镇。

④当时的苏州十分沉静,但在无数的小巷中,无数的门庭里,藏匿着无数厚实的灵魂。

⑤曲园为新开,因有平伯先生等后人捐赠,原物原貌,适人心怀。

A.③⑤④②①B.②⑤③④①C.③⑤②①④D.②③⑤①④解析:②句引出陈述对象“曲园”;⑤句写曲园的重建情况;③句介绍曲园的位置、价值;④句中的“苏州”“门庭”紧承③句,①句的“这些灵魂”又承接④句。

答案:B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虽然不是每到一处人生驿站,都有丰硕的收获,不是每一个希冀都有理想的答案,旅途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逆境中定会有峰回路转②心中就会有永远也欣赏不完的风景③但只要我们奋勇执著④幸福和快乐也会伴你度过每一个驿站⑤只要活得充实,哪怕清贫A.①②⑤③④B.③①⑤④②C.⑤④③①②D.⑤④②③①解析:根据这段文字的开头“虽然”一词的提示,可以推知③跟在其后,放在最前面;而从语意的承接上,可知②是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故应放在最后;③⑤是表条件的领起句;①④应该对应地放在③和⑤后;根据语意可知④⑤关系紧密,①③关系紧密。

答案:B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歼-15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①它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好、载弹量多等特点②可根据不同作战任务携带多型反舰导弹、空空导弹、空地导弹以及精确制导炸弹等精确打击武器③实现全海域全空域打击作战能力④各项性能可与俄罗斯苏-33等世界现役的主力舰载战斗机相媲美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③④①②D.①③②④解析:解答本题,关键要分析各个句子的关系。

2009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9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 分)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侥.幸/角.色车辙./折.戟沉沙瞠.目/交口称.赞B.盘踞./拮据.癖.好/否.极泰来摒.弃/敛声屏.息C.怆.然/创.伤蛊.惑/余勇可贾.诘.问/开花结.果D.蹩.脚/别.扭干涸./曲高和.寡徜.徉/逢场.作戏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目前,出口疲软,消费低迷,种种手段难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而固定资产投资却可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B.邀请企业家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梳理和把脉,有助于纠正大学生的一些片面认识,弥补他们经验匮乏的缺陷,对其日后成功创业大有裨益。

C.横滨世乒赛落下帷幕,中国队囊括了单项金银牌,国人振奋之余心生感慨:我们的表现固然可以赢得世界敬佩,却易导致球赛精彩不再。

D.这个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想象空间很大,如果有人感兴趣。

足可以把它改编为一部悬念丛生、高潮迭起的电视连续剧。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A.针对个别干部违规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某单位做出副科级以上干部重考驾驶证的决定,这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

(名不副实)B.“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我们难以拒绝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

(直言不讳)C.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拿来主义”精神,如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

(画蛇添足)D.1977 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既给下乡知识青年提供了求学上进的机会,也使许多农家子弟有了“鲤.鱼.跳.龙.门.”的希望。

(脱胎换骨)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有积极引导牧民开展多种经营,控制牲畜数量,减少对牧草的需求,退牧还草,才能为从根本上拯救纯种野牦牛提供可能。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年语文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年语文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年语文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学诗,字以言,上虞人。

嘉靖二十三年进士。

授刑部..主事,历郎中。

二十九年,俺答薄京师。

既退,诏廷臣陈制敌之策。

诸臣多掇细事以应。

学诗愤然曰:“大奸柄国,乱之本也。

乱本不除,能攘外患哉?”即上疏言:大学士嵩辅政十载,奸贪异甚。

内结权贵,外比群小。

文武迁除,率邀厚贿,致此辈掊克军民,酿成寇患。

国事至此,犹敢谬引佳兵不祥之说,以谩清问。

近因都城有警,密输财贿南还。

大车数十乘,楼船十余艘,水陆载道,骇人耳目。

又纳夺职总兵官李凤鸣二千金,使镇蓟州,受老废总兵官郭琮三千金,使督漕运..。

诸如此比,难可悉数。

举朝莫不叹愤,而无有一人敢低牾者,诚以内外盘结,上下比周,积久势成。

而其子世蕃又凶狡成性,擅执父权。

凡诸司奏请,必先白其父子,然后敢闻于陛下。

陛下亦安得而尽悉之乎?盖嵩权力足以假手下石,机械足以先发制人,势利足以广交自固,文词便给足以掩罪饰非。

而精悍警敏,揣摩巧中,足以趋利避害;弥缝缺失,私交密惠,令色脂言,又足以结人欢心,箝人口舌。

故前后论嵩者,嵩虽不能显祸之于正言之时,莫不假事托人阴中之于迁除考察之际。

如前给事中王晔、陈垲,御史谢瑜、童汉臣辈,于时亦蒙宽宥,而今皆安在哉?陛下诚罢嵩父子,别简忠良代之,外患自无不宁矣。

帝览奏.,颇感动。

方士..陶仲文密言嵩孤立尽忠,学诗特为所私修隙耳。

帝于是发怒下之诏狱嵩不自安求去帝优诏慰谕嵩疏谢佯为世蕃乞回籍帝亦不许学诗竟削籍隆庆初,起学诗南京通政参议。

08 教考衔接教材文言文重要实词40练(21-40)(解析版)

08 教考衔接教材文言文重要实词40练(21-40)(解析版)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教考衔接教材文言文重要实词40练(21-40)21.延[课本回扣](1)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过秦论》)(2)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赤壁之战》)(3)秦人开关延敌(《过秦论》)(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5)延伫乎吾将反(《离骚》)[高考链接](1)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詹鼎传》)延:(2)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游龙鸣山记》)延:延(3)邓前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明史熊鼎传》)延:(4)延余两人坐(《游东山记》)延:21 答案:[课本回扣](1)动词,延长,延续 (2)动词,蔓延,扩展 (3)动词,引进,迎击 (4)动词,邀请(5)副词,久久[高考链接】(1)延请,邀请(2)延请,邀请(3)延请,邀请(4)邀请22.会[课本回扣](1)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2)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4)与秦王会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5)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五柳先生传》)(6)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7)乃中《经首》之会(ㄍ庖丁解牛》)[高考链接](1)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龙洞山记》)会:(2)会暮,约诘朝合战(《宋史康保商传》)会:(3)明曰,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会:(4)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北史魏德深传》)会:22 答案:[课本回扣](1)副词,必定,当然 (2)动词,相会,见面(3)动词,聚会 (4)动词,会盟(5)动词,领会(6)副词,正好,恰巧(7)名词,节奏[高考链接】(1)造逢(2)适逢(3)适逢(4)适逢23.及[课本回扣](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兰亭集序》)(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过秦论》)(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5)及献燕之督六之地图(《荆轲刺秦王》)(6)方急时,不及召下兵(《荆轲刺秦王》)(7)其贤不及孔子(《师说》)(8)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离骚》)(9)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10)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其二)》](11)蚕丛及鱼凫(《蜀道难》)(1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速》)[高考链接](1)及即尊位,得吴降人(《三国志注》)及:(2)及再遇阵没,诏以保商代父职(《宋史康保裔传》)及:(3)一日一夜与房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干数(《三国志曹彰传》)及:(4)端入谒,自谢无功,不及危困状(《新唐书列传忠义》)及:23 答案:[课本回扣](1)动词,达到 (2)动词,等到 (3)动词,到了(4)连词,和 (5)连词,并 (6)副词,来得及 (7)动词,比得上(8)副词,趁着 (9)连词,和,以及 (10)动词,比得上 (11)连词,和(12)动词,比得上[高考链接】(1)等到(2)等到(3)遇到(4)言及24益[课本回扣](1)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苏武传》)(2)武益前,单于使使晓武(《苏武传》)(3)滩水暴益(《察今》)(4)人或益之,人或损之(《察今》)(5)满招损,谦得益(《尚书》)(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7)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高考链接](1)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已(《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益:(2)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伯父墓表》)益:(3)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宋清传》)益:(4)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史记叔孙通传》)益:-24 答案:[课本回扣](1)副词,越发,更加(2)副词,逐渐,渐渐(3)动词,通“溢”,水涨 (4)动词增加:(5)名词,好处(6)名词,利益,好处(7)副词,更加,愈加[高考链接】(1)动词,充实(2)动词,扩充,增强(3)副词,更加(4)副词,渐渐25.致[课本回扣】(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3)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4)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5)听妇前致词(《石壕吏》)(6)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7)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高考链接](1)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李文公集》)致:(2)(2)会昌初致仕,卒(《白居易传》)致仕:(3)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后汉书》)致:(4)公命柏速巡国,致能歌者(《晏子春秋》)致:[课本回扣](1)名词,情致 (2)动词,到达 (3)动词,招致,招来(4)动词,得到 (5)动词,表达,表述(6)副词,极,尽(7)动词,招请,招集[高考链接】(1)-起(2)退休或辞职回家(3送给(4)使……到来26.卒[课本回扣](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3)庶刘饶幸,保卒余年(《陈情表》)(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5)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6)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游褒禅山记》)(7)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泰论》)(8)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张衡传》) (9)卒惶急不知所为(《荆轲刺秦王》)(10)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孔雀东南飞》) [高考链接](1)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高考语文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知能演练场:文言虚词

高考语文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知能演练场:文言虚词

第二讲文言虚词知能演练场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掣肘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

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

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

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

吏甚患之,辞而请归。

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

”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可为书。

”君曰:“何故?”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

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

”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

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

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与之俱至于.亶父于:动词,到B.二吏归报于.君于:介词,向C.寡人之.乱宓子之:代词,代“寡人”D.而令之.亶父之:动词,到解析:C项,“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C[参考译文]宓子贱被派往亶父为官,他担心鲁国国君听信小人谗言,从而会使自己无法按自己的方法治理亶父,要动身的时候,他请求鲁国国君,派两名身旁的人一同前往。

(亶父)当地的官吏都来拜见宓子贱,宓子贱让那两人书写记录。

他们每次准备要写时,宓子贱就从旁边时不时地拽摇他们的手肘。

他们写的字很难看,宓子贱就为这事生气。

那两人很怕他,请求让他们回去。

宓子贱说:“你们的字写得太差了,你们赶快回去吧。

”两个人回去后向鲁国国君汇报,说:“宓子贱不让我们好好写字。

”鲁国国君说:“怎么回事呢?”回答说:“宓子贱让我们写字(记事),却总是拽摇我们的手肘,字很难看他又生气。

那些官吏都笑宓子贱,所以我们就要求回来了。

”鲁国国君叹息道:“宓子贱用这个办法来提醒我的不是啊!我扰乱他的治理方案,使他无法按照他自己的办法治理的情况,肯定有很多次了。

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于是打发亲信,让他们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诉宓子贱说:“从现在开始,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

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此成为中国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唐山市乐亭县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8:文言文阅读

唐山市乐亭县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8:文言文阅读

唐山市乐亭县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8:文言文阅读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 (共20题;共272分)1. (13分) (2017八上·成都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游东坡陆游十九日早,游东坡。

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

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

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

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

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

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

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

泉寒熨齿,但不甚甘。

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

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注释】①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

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

③筇杖:竹枝。

④雪堂:苏轼在东坡建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自州门而东________ ②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________③亭下面南一堂颇雄________ ④为一郡之最________(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断3处)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3)下列表示与文中画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A . 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 . 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 . 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 . 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4)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________”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一)1.“而”的用法(含解析)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一)1.“而”的用法(含解析)

“而〞用法【题文】文言虚词是区别于文言实词一个相对概念。

同一篇文言文中会出现许多同字却不同用法与意义虚词。

明辨了虚词用法含义可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大意。

“而〞是高考大纲里要求掌握重要虚词。

那么,它有哪些重要含义与用法呢?这节微课,教师就给大家重点归纳一下“而〞含义与用法。

一、了解文言虚词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拟抽象,它不充当句子成分,但有语法意义与功能意义。

现代汉语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文言虚词与实词分类大体上与现代汉语一样,所不同是代词一般也归入虚词一类。

“高考大纲〞里对文言虚词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与用法。

“常见〞指?大纲?中规定18个文言虚词。

“在文中〞指根据语言环境进展分析。

对虚词考察,最常见题型是选择题,多采用比拟方式,就字形一样虚词比拟其意义与用法,而且往往选取文中例句与中学语文教材课文例句加点虚词比照考察;另外在翻译题中,有时也会涉及到虚词考察。

二、分清虚实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

例: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第一个“为〞:介词,替、给。

第二个“为〞:动词,做出、制定。

三、辨明用法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作用来确定。

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第一个“其〞,代词,指代上文“君子〞。

第二个“其〞,副词,难道,加强反问语气。

四、“而〞字用法本义阐析:“而〞意思很抽象,但它本来是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它甲骨文就是胡须形象。

后来,“而〞字用作虚字,那是属于假借。

〔一〕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与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例: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此成为中国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

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

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徐汇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13分)待漏院记(宋)王禹偁①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相待漏①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

乃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②銮声。

金门未辟,玉漏犹滴,撤盖下车,于②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

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

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臣立朝,我将斥之。

六气不和,灾眚③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

忧心忡忡,待旦而入。

九门既启,四聪甚迩。

相君言焉,时君纳焉。

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

若然,则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③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

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器玩,何以取之。

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

三时告灾,上有忧色,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

私心慆慆,假寐而坐。

九门既开,重瞳④屡回。

相君言焉,时君惑焉。

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

若然,则下死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④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⑤棘寺小吏王禹偁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注〕①漏:古代计时器。

②哕哕:拟声词,徐缓而有节奏的响声。

③眚:日食或月食,引申为灾异。

④重瞳:相传舜的眼睛有两个瞳子,此指皇帝。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且B.所C.其D.也22.对第②段贤相待漏时思虑的分析,都符合文意的一组是()。

(3分)①安泰百姓,并吞四夷②消弭战患,开垦荒田③举荐贤能,贬斥奸佞④辞官消灾,严惩罪犯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23.下列成语与第③段描述的奸相不吻合的一项是()。

(1分)A. 恩将仇报B.以权谋私C. 党同伐异D. 阿谀逢迎24.赏析②③两段画线句的描写手法。

苏轼宝绘堂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苏轼宝绘堂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苏轼宝绘堂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宝绘堂记 (宋)苏 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

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 物不足以为病。

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

老子曰:“五 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然圣人未 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

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

嵇康之达也,而好锻 炼①。

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

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

然至其留意而不释, 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 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

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 也。

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 也哉?自是不复好。

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

譬之烟云 之过眼, 百鸟之感耳, 岂不欣然接之, 然去而不复念也。

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 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

平居攘去 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

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 为记。

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 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注】 ①锻炼:打铁。

11.对下列句子 中加点词语 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 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 蓄:收藏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 分) A.皆以儿戏害其国 几以捕系死 B.轻死生而重于画 不患贫而患不安 C.然为人取去君为我呼入D.譬之烟云之过眼 不知东方之既白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

江苏省扬州市栟茶高级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栟茶高级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栟茶高级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

这些宫女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

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

”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

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

”在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构出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

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

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期,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宝绘堂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宝绘堂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宝绘堂记》阅读答案(附翻译)《宝绘堂记》阅读答案(附翻译)(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宝绘堂记(宋)苏轼①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

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

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

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

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

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②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

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

此留意之祸也。

③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

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

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④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

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

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

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注】①锻炼:打铁。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蓄:收藏。

答案B解析信息源在第三段:“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

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这两句的大意是用过眼云烟比喻喜爱的书画被人取走后也就不再想念了。

因此,“去”解释为“归去”不当,应解释为“离开”,引申为“消失”。

江苏省合作联盟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12月阶段性学情反馈试题理含解析

江苏省合作联盟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12月阶段性学情反馈试题理含解析
D项,结合“连城价值"分析,指文物店。
故选C。
4.阅读下图,对2022年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中元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扇面抽象自典型的江南景物,生动形象反映江南人文意蕴。
B。 跑道代表体育运动和竞技,象征亚运大家庭团结向前。
C。 太阳特指“亚奥理事会"的至高无上地位,但未表现运动健儿的热情与活力。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
辛弃疾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鹚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的分析与筛选信息。由于是文言文,理解句意才容易筛选信息,本题难度偏大。根据题干刻画了一个“忠诚”的仆人形象的用意,需要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分析.讽刺守兵逢敌即溃,不能像方相守护何家而死一样捐躯。批评那些平时说话慷慨、看似忠诚,临事却投敌卖主的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根据文本内容“不然.郎虽贫,广额丰颐,又何氏也,为众所耳目,恐死,死则家人谁主者?卫家人者,郎也.以辎从、第宅、器仗责奴已矣。”可知,是方相自己要求留下。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①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

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

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

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

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

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②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

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

此留意之祸也。

③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

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

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④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

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

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

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注】①锻炼:打铁。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蓄:收藏。

答案 B
解析信息源在第三段: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

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这两句的大意是用过眼云烟比喻喜爱的书画
被人取走后也就不再想念了。

因此,去解释为归去不当,应解释为离开,引申为消失。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皆以儿戏害其国几以捕系死
B.轻死生而重于画不患贫而患不安
C.然为人取去君为我呼入
D.譬之烟云之过眼不知东方之既白
答案 C项第一个为作介词用,表被动关系,可译为被;第二个为作介词用,可译为替。

解析 A.介词,因为;B.连词,表转折关系;D.助词,无实意,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答案 C
解析 C项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余三项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

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

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

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答案 D
解析 D项原文信息在第一段: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
田猎令人心发狂。

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

可见,也未发狂与原文不一致。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译文: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译文:
答案(1)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

(2)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

解析(1)句中的重要词语释(舍弃)、胜(尽)。

(2)句中的重要词语恐(担心)、予(给),同时注意不吾予这一宾语前置句式的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