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 物理学的定义: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及其所表现出的各种物理现象的科学。
2. 物理学的对象:物理学主要研究物质、能量、运动和相互作用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规律。
3. 物理学的方法:物理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方法、理论分析方法和数学方法等。
4. 物理学的意义: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物理实验基本方法1. 实验的基本过程: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包括实验现象、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装置、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等。
2. 实验的基本要求:物理实验的基本要求包括观察仔细、测量准确、实验装置可靠和实验结论科学等。
3. 数据处理方法:物理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数据分类、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等。
4. 实验误差的分类和估计:物理实验误差主要包括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对实验误差进行合理估计是保证实验精确的重要手段。
三、运动的基本概念1. 运动的定义:物体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运动。
2. 运动的要素:研究运动的要素主要有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3. 直线运动: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运动称为直线运动。
4. 曲线运动:物体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运动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5. 运动的描述方法:对运动进行描述主要包括位移的描述、速度的描述和加速度的描述等。
6. 图解法:通过画图的方法对运动进行描述的方法称为图解法。
7. 数学方法:通过数学公式对运动进行描述的方法称为数学方法。
四、匀速直线运动1.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 特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
3. 匀速直线运动的数学描述: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物体的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进行数学描述。
4. 距离、位移和行程的概念:距离是物体实际走过的路程,位移是物体位置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行程是物体实际走过的轨迹长度。
高一物理知识点大全第一章
高一物理知识点大全第一章第一章高一物理知识点大全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或改变方向。
2. 牛顿三定律(1)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可以用公式 F = ma 表示。
(3)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力。
3. 弹力弹力是一种特殊的力,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会使物体恢复原状。
根据胡克定律,弹力与形变呈正比。
4.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5.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间相互接触时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主要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6. 力的合成和分解多个力可以合成为一力,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原力的矢量和。
在平面上,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分力,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原力相反但平行。
二、力学1.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位移量;速度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位移量;加速度指物体速度的变化率。
2. 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匀速直线运动,垂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影响的运动。
水平速度不受重力影响,垂直方向上的速度会随时间变化。
3. 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通过绘制力的图解来描述物体所受的各个力及其相对大小和方向。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确定物体的加速度和运动状态。
4. 牛顿运动定律(1)第一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它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力。
5.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物体在半径相等的圆轨道上运动的过程。
高一物理知识点第一章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第一章总结第一章:力的概念与测量物理学中,力是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力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量,它可以导致物体的运动、形状变化以及物体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力的定义与测量力可以通过测力计进行测量,测力计通过弹簧的变形或者液体压强的变化来测量力的大小。
常用的力的单位是牛顿(N),1N等于1kg·m/s²。
二、力的分类1.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是一种质量的性质。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 弹力:当物体受到拉伸或压缩时,弹性体产生的恢复力称为弹力。
3. 摩擦力:物体表面接触并相对滑动时产生的力称为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 引力:物体之间的吸引力称为引力,是由质量产生的。
5. 推力:物体之间的推动或推动物体的力称为推力。
6. 阻力: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碍力称为阻力。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并成一个力,力的合成可以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法则进行计算。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通常分解为平行于坐标轴的两个分力。
四、力的平衡与不平衡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如果合力为零,则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不会发生运动或形状变化。
当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会发生加速度运动或形状变化。
五、摩擦力的性质与计算摩擦力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之分。
静摩擦力是物体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面积接触压力成正比,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无关,取决于物体的表面性质和相互间压力的大小。
摩擦力可以通过公式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都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F = μN其中,F表示摩擦力,μ表示摩擦系数,N表示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
六、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表明当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物体具有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当合力为零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习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习题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质点1.定义:质点是指在物理学中,用来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一种理想模型,它被假设为质量集中于一点,体积和形状都可以忽略不计的物体。
2.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尺寸和形状对研究运动规律没有重要影响,物体内部各点的质量分布均匀。
二、参考系1.定义:参考系是指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基准系统。
2.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来选取,但是选取的参考系必须是惯性参考系。
三、坐标系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有:A。
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
B。
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运动情况的车轮。
2.在下列运动员中,可以看成质点的是:A、百米冲刺时的运动员。
3.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系,上述事实说明:B。
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4.对于同一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参考系观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运动速度大小可能不同。
B。
运动方向可能不同。
C。
在某参考系其运动轨迹可能为直线,而在另一参考系则可能为曲线。
D。
运动的加速度一定相同。
第二节时间与位移一、时刻与时间间隔时刻:指某一事件发生的瞬间。
时间间隔:指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反映了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时间。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1.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B.某人用15 s跑完100 m。
2.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下列理解,正确的是:B。
不同时刻反映的是不同事件发生的顺序先后。
C。
时间间隔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反映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程度。
二、路程和位移1.路程: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长度。
位移: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移矢量,大小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运动路径无关。
2.路程:大小与初末位置及运动轨迹有关。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补充:直线运动的图象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⑵、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S—t图象中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2、从V—t图象中可求: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⑵、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0........表示减速....,a<0...表示加速⑴、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0V...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t=0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在t.轴下..;在t.轴上方的位移为正....相应时间内的位移方的位移为负......;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⑶、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⑷、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补充: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Array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⑴若a与V方向相同...;....,V..都增大....时,不管..a.如何变化⑵若a与V方向相反...;....,V..都减小....时,不管..a.如何变化★思维拓展: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吗如:电流强度。
高一物理前两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前两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及分类- 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可以使物体产生运动或改变形状。
- 按照作用对象和性质,力可以分为接触力、电磁力、引力等。
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有相互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可以用公式 F = ma 来表示。
4. 弹力与胡克定律- 弹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恢复力,与物体发生形变时的伸长量成正比,符合胡克定律。
- 胡克定律公式:F = kx,其中 F 为弹力,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 为弹簧伸长量。
第二章: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合成原理- 力合成是将多个力的作用效果用一个合力来代替的过程。
- 力合成原理可以用几何法、三角法或解析法来求解。
2. 力的合成几何法- 力的合成几何法是根据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图纸上绘制合力的方法。
- 若力的作用方向相同,则合力等于各力的矢量和;若力的作用方向相反,则合力等于两者的矢量差。
3. 力的合成三角法- 力的合成三角法是利用三角函数来解决力的合成问题。
- 若力的作用方向相同,则合力等于各力的代数和;若力的作用方向相反,则合力等于两者的绝对值相减。
4. 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部分力的过程,可以分解为两个垂直方向的力或任意方向的力。
- 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利用三角函数来求解。
5. 斜面上的力分解- 对于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将重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和平行于斜面的两个力。
- 斜面上物体的平衡条件为受力分解的结果满足合力为零和垂直于斜面的合力等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总结: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由力所引起的,而牛顿运动定律则为我们提供了解释物体运动的规律。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运动的特性:运动具有普遍性、永恒性和多样性。
参考系: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但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那么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共点力:如果几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该点不一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可能处于平衡状态,即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平衡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正交分解法:把一个矢量分解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上,利于处理多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矢量(力)作用分解。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vt—v0)/t。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与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和所用时间的长短都有关系。
弹力与形变: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弹力,而超过弹性限度后,撤去外力物体也无法恢复原来的形状。
摩擦力: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包括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以上是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高一物理1到3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1到3章知识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位置改变的过程。
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 运动的描述描述运动的重要概念有位移、位移矢量、路径、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移表示物体在空间位置的改变。
(2) 位移矢量:位移与方向共同构成的量被称为位移矢量。
(3) 路径:物体运动的轨迹被称为路径。
(4) 速度: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称为速度,是标量。
(5) 平均速度: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称为平均速度。
(6) 瞬时速度:物体运动某一时刻的速度。
3. 加速度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即速度每秒变化的量。
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成正比,与时间的变化量成反比。
4. 运动规律运动的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和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 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2) 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第二章:力和运动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同时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 力的分类力的分类包括接触力和场力。
接触力是由物体之间的接触产生的,场力则是物体之间通过场作用产生的。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力和运动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会改变。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力时,其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同物体之间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第三章: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合力。
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分力,分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多个力的合成。
3. 力的平衡与力的不平衡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时称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反之,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即物体处于加速或减速状态,这时称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第一章通常是关于力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运动的描述、力的作用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等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1. 运动的描述- 位移:物体在空间中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向量。
-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变化量,是矢量。
- 速率:物体单位时间内的路径长度,是标量。
- 加速度:物体速度的变化率,也是矢量。
2.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以恒定速度沿直线运动。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不断变化的直线运动。
- 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以恒定加速度沿直线运动。
3. 力的作用- 力的概念: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推或拉的作用,能够使物体的静止状态发生改变,或者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垂直向下。
- 摩擦力:物体与接触面之间存在的阻力,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对于每一个作用力,总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5. 力的平衡- 静态平衡: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动态平衡:物体在运动中,虽然受到力的作用,但这些力的合外力为零,使得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6. 简单机械- 杠杆:通过改变力的作用点和作用方向的简单机械。
- 滑轮: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简单机械。
- 斜面:通过改变物体运动路径的简单机械,可以减少所需的力。
以上就是高一物理第一章的主要知识点。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后续的物理概念至关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应通过实际问题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 定义:有质量但不存在体积与形状的点。
- 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1.2 参考系-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定做为参考、假定为不动的其他物体。
- 选择:一般情况下,选择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1.3 位置、位移和路程- 位置: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
- 位移: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矢量。
- 路程: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标量。
1.4 速度和平均速度- 速度: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矢量。
- 平均速度: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1.5 加速度- 定义: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矢量。
- 表达式:a = Δv/Δt第二章:力和运动2.1 力的概念- 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分类: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非接触力(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
2.2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F = ma,其中F为合外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3 摩擦力- 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 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2.4 重力-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 表达式:F = m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 m/s²。
第三章:能量与动量3.1 功和能量- 功:力与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的乘积。
- 能量: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
3.2 动能和势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3.3 动量和冲量- 动量: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矢量。
- 冲量: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
高一上学期物理章节及知识点
高一上学期物理章节及知识点第一章:运动和力学1. 运动的描述和研究方法2. 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3.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4.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概念和计算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第二章:牛顿力学1. 物体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2. 平衡力和非平衡力3. 摩擦力和弹力4. 垂直上抛运动和万有引力5. 弹性力和胡克定律第三章:动能与功率1.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2. 动能定理和力学能守恒定律3. 机械功的定义和计算4.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第四章:匀速圆周运动1. 圆周运动的描述和研究方法2. 角度与弧长的关系3. 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4. 向心力和离心力5. 牛顿万有引力和开普勒定律第五章:物体的平衡1. 杆的平衡条件和平衡力的分析2. 杠杆原理和浮力3. 浮力和物体浮沉平衡4. 牛顿力学在平衡问题中的应用第六章:机械波的传播1. 机械波的类型和传播特征2. 波的干涉和叠加原理3. 驻波和共振现象4. 声波的传播和声强的计算第七章:光的直线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速度2.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3. 光的透射和色散现象4. 光的波粒二象性和光的干涉现象第八章:光的电磁波特性1. 光的电磁波特性和光的偏振2. 光的光程差和相干条件3. 光的光谱和光的衍射现象4. 光的多普勒效应和光的吸收第九章:电场与电势1. 电荷与电场的关系和库仑定律2. 电场的概念和电场强度的计算3. 电势差和电势能的概念4. 电位和电势差的计算5. 电场的叠加原理和静电屏蔽第十章:电流与电阻1. 电流的概念和电流强度的计算2. 电路中的串并联和欧姆定律3. 电阻的概念和电阻的计算4. 电阻器的特性和理想电源以上是高一上学期物理的章节和重要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内容,你将建立起对物理学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本学期的物理学习能够顺利进行,为将来深入学习和应用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物理上册知识点详解
高一物理上册知识点详解第一章运动和力学1.1 运动- 质点: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点,这个点就叫做质点。
- 参考系: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 位置、位移和路程:- 位置:物体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 位移: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 路程: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1.2 力学基础- 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受力分析:分析物体受到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 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1.3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4 动能和势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第二章热学2.1 温度和热量-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
-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2.2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2.3 热能转化和热机- 热能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 热机: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第三章电学3.1 静电学- 静电力: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库仑定律: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 电场:电荷周围空间里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1、重力:由于物体的质量而产生的力叫做重力,也叫重量。
2、万有引力:物体之间存在的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叫做万有引力。
3、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种作用力的性质和成因与原子核外电子绕核旋转的动能有关,同时还与分子本身的性质和体积有关。
它的作用表现在:①分子间相互碰撞时,分子间会有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电子的得失; ②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生成物的分子或离子有的带电,有的不带电; ③一些固体物质在高温下可以被熔化。
3、分子间的作用力,除了使物体获得了向心力以外,还使物体的质量随之发生变化。
所以利用分子间的作用力改变物体的质量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础,如对天平的改装和检修,都是利用了分子间的作用力。
4、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5、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在通电螺线管中,由安培定则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牛顿第二定律:两个互相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可以大小不相等,方向不一定相反,在作用的效果相同时,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能量:动能、势能和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叫做能量的转化。
例如:摩擦生热、水的沸腾、汽车轮胎和地面之间的滚动摩擦、风扇叶片和空气的流动、电磁炉中电热丝的发热等等。
7、势能:物体的高度发生变化时,由于机械功而具有的能叫势能。
例如:人爬上比自己高的大山时,要克服很大的重力做功;火箭飞上天空,需要克服巨大的燃气做功,推动火箭前进;在发射架上把导弹竖起来的过程中,火箭和导弹具有的能量属于势能。
能量:动能、势能和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叫做能量的转化。
例如:摩擦生热、水的沸腾、汽车轮胎和地面之间的滚动摩擦、风扇叶片和空气的流动、电磁炉中电热丝的发热等等。
物理高一第一张知识点笔记
物理高一第一张知识点笔记物理高一第一章知识点笔记【知识点一:运动和力】1.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包括平动和旋转两种形式。
2. 力是物体运动或者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单位为牛顿(N)。
3.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 = m * a。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知识点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 多个力的合成:若多个力共同作用于同一物体,则合成力为这些力的矢量和。
2. 力的分解:任意一个力都可以分解为多个力的合成。
常见的分解方式有平行四边形法和三角形法。
【知识点三:匀速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同一方向上以恒定速度进行的运动。
2.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可用位移公式 s = v * t 计算,其中 s 为位移,v 为速度,t 为时间。
3.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用速度公式 v = s / t 计算,其中 v 为速度,s 为位移,t 为时间。
4. 如果物体在 t 时间内的位移为 s1,在 2t 时间内的位移为 s2,则 s2 = 2s1。
5. 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除以总时间,用 V 表示,即 V = (s2 - s1) / (t2 - t1)。
【知识点四:加速直线运动】1. 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同一方向上,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2. 加速度 a 的计算公式为 a = (v - u) / t,其中 v 为末速度,u 为初速度,t 为时间。
3. 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可用位移公式 s = (v + u) * t / 2 计算,其中 v 为末速度,u 为初速度,t 为时间。
4. 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用速度公式 v = u + a * t 计算,其中 v 为末速度,u 为初速度,t 为时间。
5. 如果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s = 1/2 * a * t^2。
高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物理
高一第一单元知识点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1)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2.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1、定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发生_性形变(即是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力、2、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有_性形变。
3、方向:_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应力方向恰好相反(与应力恢复正常方向相同),促进作用在逼使物体出现应力的物体上。
_力就是法向力,力旋转轴两物体的接触面。
LX1:(_力方向的推论方法)(1)_簧两端的_力方向,与_簧中心轴线重合,指向_簧恢复原状的方向。
其_力可为拉力,可为压力;对_簧秤只为拉力。
(2)轻绳对物体的_力方向,沿绳指向绳膨胀的方向,即为只为拉力。
(3)点与面接触时_力的方向,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线方向)而指向受力物体。
(4)面与面碰触时_力的方向,旋转轴接触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5)球与面接触时_力的方向,在接触点与球心的连线上而指向受力物体。
(6)球与球二者碰触的_力方向,沿半径方向,旋转轴过接触点的公螺旋而指向受力物体。
(7)轻杆的_力方向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杆可提供拉力也可提供压力,这一点跟绳是不同的。
(8)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
利用平行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推论、说明:①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旋转轴接触面(若就是曲面则横向过接触点的螺旋)指向被压或被积极支持的物体。
②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③杆既可以产生拉力,也可以产生压力,而且能够产生相同方向的力。
这就是杆的受力特点。
杆一端受的_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1、摩擦起电:(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迁移至另一物体;2、接触起电:(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至另一物体;(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碰触,电荷相异抵销而对外不显出电性,这种现象叫做电荷的中和;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挤、异种电荷相互迎合;(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器起至电时,导体距电荷将近的一端拎异种电荷,远端拎同种电荷;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无法被radioactive,亦无法被消失,它就可以从一个物体迁移至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迁移至另一部分;在迁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维持不变。
高一物理每一章节知识点
高一物理每一章节知识点第一章:运动的基本概念1. 运动与静止的区别2. 位置、位移、路径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4. 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5. 动力学基本公式及其应用第二章:匀速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运动图象的分析2.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置、速度和时间的关系3. 匀速直线运动的距离和位移的关系4.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和加速度的关系第三章:一维运动的变速直线运动1. 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运动图象的分析2.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计算方法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和位移的关系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第四章:力与运动1. 力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3.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作用效果4. 牛顿第三定律和力的相互作用5. 力的合成与分解及其运用第五章:力的作用和力的性质1. 弹力与弹性形变的关系2. 重力及其计算方法3. 摩擦力及其特点4. 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5.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第六章:单位和物理量及其换算1. 常用物理量及其国际单位2. 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3. 非国际单位的使用及注意事项4. 速度、加速度和力的单位换算第七章:机械能与能量的转化1. 功和功的计算方法2. 势能、动能和机械能的概念3.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方法4. 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第八章:机械功和机械效率1. 机械功的计算方法及其单位2. 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摩擦功和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4. 动力学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法第九章:简谐振动与波动1. 简谐振动的特点及描述方法2. 振动的周期、频率和角频率的计算方法3. 振幅和位移的关系4. 波动的基本特性及波动方程的描述5. 声波的特点和传播速度的计算方法第十章:光的全反射和折射现象1.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本领2. 光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3. 折射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 全反射的条件和应用第十一章: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1. 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2. 色散率的计算方法和色散光的合成3. 光的干涉现象及其原理4. 干涉条纹的产生条件和干涉定律第十二章:电、电路和电流1. 电荷、电流和电路的概念2. 电流的计算方法及单位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方法4. 电阻和电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第十三章:欧姆定律和电阻1.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和意义2. 电阻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3. 电阻与导线材料的关系4. 电流和电阻的实验测量方法第十四章:电阻的联结和电功1. 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2. 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电功曲线和电能的定义4. 电热效应和焦耳定律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第十五章:电池、电源和电路连接1. 电动势和电源的概念2.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3. 电池的连接方式及特点4. 电流计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第十六章:电流的大小和方向1.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的检测方法2. 电子流和电荷流的概念及区别3. 电流的分布和流速的计算方法4. 斯特托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第十七章:电路中的电阻与电流1. 串联电路中电阻和电流的关系2. 并联电路中电阻和电流的关系3. 串并联混合电路的计算方法4. 电流分配定律和电阻比例定律第十八章:电阻与电压的关系1. 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正负极性和电势差的意义3. 电动势和电源电压的关系4. 电阻与电压的实验测量方法第十九章:半导体和电子技术1. 半导体和导体的区别及半导体的本质2. 半导体的N型和P型材料及其特点3. P-N结和二极管的工作原理4. 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以上是高一物理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通过系统地学习每一章节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第二节时间位移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速度
速率
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 量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 标量 分类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速率、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决定因素 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
由瞬时速度的大小决定
方向 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 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
无方向 联系 它们的单位相同(m/s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
速度
加速度
速度变化量
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 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 小程度的物理量,是
一过程量
定义式
单位 m/s
m/s 2
m/s
决定因素
v 的大小由v 0、a 、t 决定
a 不是由v 、△v 、△t 决定的,而是由F 和 m 决定。
由v 与v 0决定, 而且
,也
由a 与△t 决定
方向
与位移x 或△x 同向, 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与△v 方向一致 由
或 决定方向
大小
①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② 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③ x -t 图象中图线 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 小值 ① 速度对时间的变 化率 ② 速度改变量与所
用时间的比值 ③ v —t 图象中图线 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
小值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 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
(2) 位移—时间关系式:
(3) 位移—速度关系式: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
(2)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4)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
x-t图象v—t图象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
度)
②表示物体静止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静止③表示物体静止
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移为x0④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v0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的支点相遇时的位移
①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
同速
度
⑥t1时间内物体位移为x1② t1时刻物体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表
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移)
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
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
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
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2)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
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求加速度
(1)逐差法
(2)v—t图象法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t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